四川省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导则(2022年版).docx

四川省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导则(2022年版).docx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8618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四川省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导则(2022年版).docx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川自然资规〔2022〕1号)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办法>的通知》(川自然资规〔2022〕2号)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垦造水田工作的通知》(川自然资发〔2022〕11号)

施工组织设计开题报告范本其他相关文件、办法等。

2.3.1 项目建设规模的确定

项目建设规模为项目区参与土地整治的各项地类面积之和,地类包括耕地、农村道路、沟渠、坑塘水面、田坎、其他草地、裸土地等。

不应计入项目建设规模的范围:

1.坡度大于25度的坡耕地(不含梯田);

2.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含自然保护地)、高山远山顶部山脊线区域等生态保护敏感区和重点区域、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严格管控区;

3.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

4.退耕还林(草)区,湿地保护区域,河流、湖泊管理范围,水库水面、重要水源地及相关保护范围等区域;

5.不参与实施的工矿用地(除去废弃工矿用地复垦面积)、农村宅基地(除去废弃农村宅基地复垦面积)、交通用地、成片水域等;

6.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区域等。

项目原则上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建设规模原则上不超过2000公顷。

2.3.2 项目新增耕地来源的确定

项目规划设计应作新增耕地潜力分析。旱地整理、水田整理区,新增耕地来源为田坎拆除、田坎整形,减少田坎面积增加的耕地;土地开发复垦区,新增耕地来源为其他农用地、未利用土地和建设用地通过工程措施开发和复垦增加的耕地。新增耕地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核定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的通知》(国土资发〔2018〕31号)、《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新增耕地核定办法(试行)>的通知》(川自然资规〔2020〕8号)等要求认定。可采用结合年度变更调查的相关举证方法,利用遥感、航测等技术手段持续(每年种植季节)对实施土地整治后的新增耕地现状开展针对性举证工作。新增耕地应种植农作物,其中新增水田应种植水生作物,以此锁定新增耕地成果,并同年纳入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保持国土调查数据库的现势性、真实性。

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新增耕地来源:

1.通过旱地整理、水田整理等工程措施,对适宜归并、拆除、整形的田坎进行整治,增加耕地面积;

2.通过开发其他草地、沙地、祼土地等宜耕未利用地,增加耕地面积;

3.通过复垦废弃的工矿用地、农村宅基地等建设用地以及废弃的农村道路、沟渠等除耕地以外的农用地,增加耕地面积;

4.平原地区种植果树、植树造林的地块,且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为非耕地,通过工程措施恢复耕地属性,增加耕地面积;

5.对已建项目区进行改造提升(包括旱地、水浇地提质改造为水田),增加有效水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

6.国家有新政策可增加耕地面积的规定,按其规定执行。

根据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关于调整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有关指标的函》(自然资耕保函〔2022〕39号),新立项项目新增耕地来源以“三调”及最新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可含“二调”可调整地类。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表、工程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统计表见附录B。

2.3.3 规划设计多方案比较要求

规划设计要多方案比较,广泛征求意见,对不同规划方案、结构设计型式、建筑材料、设计功能等应从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生态环境等方面做综合分析论证,择优选择最佳方案。

单位工程在相同功能条件下,应注重经济耐用的设计理念,符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要求。

建筑材料选择应对当地建筑材料和外购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运输费用等综合分析,择优选择。

此外,在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造价的基础上,择优选择施工工艺。

2.3.4 规划设计精准化要求

项目规划设计的工程均应根据不同工程类型绘制相应的平面布置图、单体工程图,明确具体位置,标注起始桩号、长度、高度、宽度、材料类型等信息,确保工程落到实地。

结合项目区优于0.2米的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和激光点云成果,逐图斑明确新增耕地的位置、面积、整治类型等内容。

5.新增耕地潜力分析图、表;

——最新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成果;

——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图;

——单项工程现状图片资料;

——市、县专家审查意见;

——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并签字,乡(镇)、村、组同意开展土地整治建设方案意见书及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等。

2.4.2 电子文档数据格式

1.图件格式:采用DWG/SHP格式;

2.规划设计报告及附件等文字资料:采用PDF格式;

3.预算书表格:采用EXCEL格式。

3.1 项目规划布局原则

3.1.1 坚持规划引领,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为依据,与相关部门规划相衔接,统筹布局。

3.1.2 坚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乡村景观,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1.3 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建设方式和工程措施。

3.1.4 坚持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相结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收益权。

3.2 项目规划布局要点

3.2.1 土地整治项目主要包含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和其他工程。结合项目所在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和土地适宜性评价,对各单项工程进行全面规划。

3.2.2 工程布局坚持生态环保,顺应自然,维护农田环境生态系统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并结合相关规划,保留足够的生物栖息地和生态通道、生态缓冲带。

3.2.3 工程布局应根据不同工程类型区的整治目标,因地制宜进行工程规划,突出区域特色,发挥综合效益。工程类型区规划布局具体要求:

以建设集中连片的优质良田,提高农业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为主要目标。完善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修复等配套工程,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和产能、机械化耕作水平和农业生产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规划垦造水田工程。

2.盆地丘陵类型区及盆周山地类型区

以建设优质良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产能为主要目标。大力开展土地平整工程,因地制宜修筑梯田,增加有效灌溉面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改善生产通行条件。通过土地权属调整,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有条件的地方可规划垦造水田工程。

以建设优质良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产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开展土地平整工程,因地制宜进行梯田修筑和沟壑治理,兴建水利设施扩大有效灌面,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改善生产通行条件,发展现代农业。有条件的地方可规划垦造水田工程。

4.川西北高山高原类型区

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适度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产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3.1 土地平整工程规划

根据项目区自然地理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农业机械化建设要求,因地制宜规划土地平整工程,确定土地平整区域位置、布局,并和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修复等工程布局衔接。通过土地平整工程规整田块,以利于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

土地平整工程按水田整理、旱地整理、垦造水田、其他草地和裸土地开发等分别进行规划布局。污染农田土地平整工程宜结合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工程进行布局,平整后的土地应恢复到宜耕标准。

在项目区具有新增耕地潜力的水田区域布局水田整理工程,工程措施包括田块归整、护坡和地力培肥等。

田块归并应考虑以下要求:

1)平坝地区条田、丘陵山区槽冲田、塝田等相对集中、规模成片的区域宜布置田块归并工程。

2)田块规划时应重点考虑地形、机械化耕种和田间灌溉的要求。

水田整理区域在无充足灌溉水源情况下,应在冲田区合理布置一定数量的囤水田,并配套防渗田埂、放水口等设施。

在项目区具有新增耕地潜力的旱地区域布局旱地整理工程,工程措施包括坡改梯、田块归整、护坡和地力培肥等。

坡改梯工程布置以水平梯田为主,局部地区可布置坡式梯田(台面坡度不大于5°)。梯田布局应符合以下要求:

1)坡改梯地块应相对集中、规模成片。

2)梯田布置以沟、渠、路为骨架划分耕作区。

3)梯田田面长边应沿等高线布设,形状呈长条形或带形,遵循“大弯随弯,小弯取直”的原则。

4)梯田田面长度宜为50m~200m,纵向比降宜为1:300~1:500;宽度应结合灌溉和机耕作业要求,陡坡区田面宽度宜为5m~15m,缓坡区宜为20m~40m。

5)坡改梯区域应布置相应的蓄水、灌排和道路设施。

在符合垦造水田工程建设条件的旱地、水浇地区域,可规划实施垦造水田工程。根据地质、土壤条件合理确定田面平整、田埂构筑、田坎构建、防渗保水处理等工程措施,并配置必要的灌排和道路设施。

3.3.2 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

灌溉与排水工程主要由水源、输水、排水、渠系建筑物、泵站及输配电等工程组成。根据项目区水源、基础设施现状、地形条件、排水特点、田块布局等,采取相应的灌溉与排水措施,合理布置各级生态沟渠和渠系建筑物,保证项目区内农田灌溉与排水要求,构建农田生态廊网和栖息地,营造多样化水环境和农田景观。

水源工程主要有山平塘、石河堰、蓄水池、水窖等形式。

山平塘以整治为主。优先选择靠近灌区、地质条件好、施工管理方便、有一定集雨面积、灌溉面大的山平塘进行重点整治。

石河堰以整治为主。优先选择地质条件好、水源条件好、灌溉面大的石河堰进行整治。新建石河堰应进行选址论证,应选择岸坡稳定、地质条件良好的溪流狭窄处,并满足灌溉需水量、取水位等要求。石河堰的坝顶高度和坝长应按灌溉水位、河段宽度、地质条件及防洪要求等确定。

(1)蓄水池布局应充分考虑水源条件和灌溉需求,宜选择在易于拦截地面径流的山坡截流沟或输水渠道一侧修建,易于蓄水、灌溉、排水,使用方便,工程量较小。

(2)尽量利用荒坡修建,少占用耕地。

(3)蓄水池应建在坚实基础上,禁止布置在填方上。

水窖宜选择在集流条件较好、临近灌溉农田、引取水方便、深厚坚实的土层或不透水的基岩上开挖,不宜修建在松散堆积层上。

输水工程主要分为灌溉明渠工程和低压(无压)管道工程。

(1)应尽量利用原有渠道进行整治,渠道边坡要稳定,不滑塌破坏。

(2)新建灌溉明渠应根据水源和地质条件,布置在灌区较高地带,渠线在满足渠道纵坡的条件下尽量顺直,利于机耕。避免深挖、高填;避免穿越村庄、与其他工程交叉;避免修建在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及其他不良地质条件地段。

(3)对渠道沿线坡面洪水应设置截导措施,防止进入灌溉渠道。

(4)田间灌溉渠道应以斗渠、农渠、毛渠顺序布置,可结合田间道路布置形成“路带渠”。田间渠道布置应与耕作田块相适应,满足灌溉需要。

2)低压(无压)管道输水工程规划布局

(1)管道线路应短而直,水头损失小。

(2)管道应布置在坚实地基上,避开填方区和可能发生地质灾害或受山洪威胁的地带。

(3)固定管道、易损管材宜埋在地下。埋深应不小于60cm。

(4)固定管道应根据水锤情况在分叉处、拐弯处等位置设置镇墩。两个镇墩之间的管道应设置伸缩节或柔性接头。

(5)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管网布置情况,合理设置排气阀、排水阀、压力表等。

主要对排水沟进行规划布局。

1)排水明沟走向:平原、平坝的排水沟走向要尽量垂直于溪河等承泄区;山冲排水沟走向为顺坡向下;山脚排水沟走向为顺山脚导向下级排水沟。

2)沟道选线:排水沟原则上应沿低洼积水线布设,并尽量利用天然河沟,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就近排泄、力争自流的原则进行布置。应避免填方,排水路线宜短而直。

3)排水沟与灌溉渠关系:排水沟应结合灌溉渠系和田间道路进行布置。在平原、平坝地区一般与灌溉渠分离;在丘陵、山地区,排水沟可采用灌排兼用和灌排分离两种形式。高排水沟与低灌溉渠应有机结合,将非行洪期排水沟的余水引入灌溉。

4)对有中间排洪措施或有入渠洪水的排水渠,应根据排洪量的变化设计横断面。

渠系建筑物工程主要包括渡槽、倒虹吸管、农桥、涵洞、跌水与跌坡、斗门及农门等。

(1)渡槽选址应地形平缓、地质条件坚固江苏南通二建安驾庄项目部供销社商业楼砼施工方案,渡槽轴线短而直。

(2)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选择渡槽类型。槽址地形平坦、槽身不高的,采用梁式渡槽;窄深河谷、两岸地质坚固的,采用拱式渡槽;地基承载力低的,采用轻型U形渡槽或钢丝网水泥薄壳渡槽。

(3)渡槽与田间道桥结合时,槽身布置应同时满足田间道桥建设要求。跨越河流、道路的渡槽,槽下净空应满足行洪、道路交通的要求。

(4)渡槽进、出口要与上、下游渠道平顺连接。

(1)选线:倒虹吸管轴线宜为直线,与河流、渠沟、道路中心线宜正交。

电梯井道内架子、安全网搭设安全技术交底(2)选型:倒虹吸管选型要适应地形、地质的需要。

(3)倒虹吸管进、出口渐变段长度要满足平顺水流。

(1)两岸为基岩、地质条件好的,选用无铰拱桥;两岸基础条件差的,选用梁式钢筋混凝土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