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298-2022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规范.pdf

DB43/T 2298-2022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1 M
标准类别:地质矿产标准
资源ID:38464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3/T 2298-2022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规范.pdf

7.3矿山生态背景调查

3.2矿山自然地理包括

地形地貌:地貌类型、地貌单元、海拔、高差(最高值、最低值)等; 气象:气象资料来源及时段,矿区年平均降水量水泥砂浆地面施工方案,降水量特征值及时点; 一水文:地表水体类型、数量、主要水体名称、规模、汇水面积、主要水文参数及与矿山的补排 关系等。

地层岩性:地质年代、岩组名称、岩层厚度、岩性特征、含矿岩层特征等; 地质构造:构造部位、构造类型,主要褶皱、断裂构造性质和规模等; 岩浆岩:类型、分布、规模、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

水文地质:矿山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单元及其特征,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如地下水类型、主要含 水岩组的分布、富水性、透水性、地下水位、泉水出露、流量变化、矿井(坑)涌水、地下水 化学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等。可溶岩分布矿山的岩溶发育特征; 工程地质:岩土体分布类型、岩性组合、厚度、物理力学性质、结构面特征、风化程度、边坡 稳定性或井巷工程地质特征等。

7.3.4矿山生物环境包括:

区域生态系统中植被群落类别、植被种类,植被分布、变化及覆盖度等; 本地优势植被和需要保护的植被种类; 陆生动物、水生生物种类及濒危物种

陆生动物、水生生物种类及濒危物种。 矿山人居环境包括: 矿区及周边自然资源权属、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等; 矿山所在区域(乡镇)内村庄、人口数量与分布,农业、工业等经济发展水平; 矿区内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工程。

7.3.5矿山人居环境包括:

矿区及周边目然资源权属、王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等; 矿山所在区域(乡镇)内村庄、人口数量与分布,农业、工业等经济发展水平; 矿区内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工程。

8矿山生态问题识别和诊断

DB43/T 22982022

8.1.2生态问题识别和诊断应包括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占损、水资源水生态破坏、矿山地质 灾害影响、生物多样性破坏。

8.2.1应识别和诊断矿业活动已经和可能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的区位特征。 8.2.2应识别和诊断矿业活动已破坏和可能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的类型、数量、位置、规模、破坏方式 及特征等。 8.2.3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数量、规模用定量分析

8.3.1应识别和诊断矿部、工业厂场、矿山公路、选厂等矿山地面基础设施,露采场、废石(渣)堆、 排土场、尾矿库等矿业活动区,因矿业活动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土壤质量下降等占损的土地利用类型、 权属、位置、面积、占损方式等。 8.3.2应分析矿业活动新增土地资源占损的影响因素,预测新增占损的土地利用类型、权属、位置 面积、占损方式等。 8.3.3土地资源占损的面积用定量分析,

8.4水资源水生态破坏

8.4.1应识别和诊断矿业活动已引起的地下水资源水生态破坏,包括: 一一含水层被疏干的面积及遭受影响的区域面积; 一一矿坑充水水源和充水途径; 一一矿坑排水量; 一一地下水水位下降范围及幅度; 一一井泉流量减少及干枯; 一一地下水生态服务功能减退影响范围和影响对象。 8.4.2应识别和诊断矿业活动引起的地表水资源水生态破坏,包括地表水漏失及影响范围和地表水生 态服务功能减退影响因素(含排放废水类型、排放去向、年排放量、主要有害物质)、危害对象、影响 范围及综合利用(年综合利用量、综合利用方式)等。 8.4.3应分析矿山生产期和关闭后,加剧或可能新增引起地下水、地表水水资源水生态变化的影响因 素、范围及对象。 8.4.4依据水质检测报告,以水域生态服务功能为目标判别水生态破坏情况。 8.4.5水资源水生态的影响面积、矿坑排水量、水位与井泉流量变幅、年综合利用量等用定量分析

8.5矿山地质灾害影响

8.5.1应识别和诊断矿业活动已经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时间、地点、规模、影响范围、经济损失、 危害对象及成因等。 8.5.2分析矿山生产期和关闭后,可能遭受、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地点、影响范围 威胁对象、危险性及成因等。 8.5.3崩塌灾害产生的可能性用定性或半定量分析,滑坡、塌陷、泥石流等灾害产生的可能性、规模 影响范围、经济损失、威胁对象等用定量分析

? 应识别和诊断矿业活动已造成的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法定保护生物和地方特有生生

DB43/T 22982022

的种类、种群减少数量,植被破坏面积、覆盖率,动物栖息地环境变化、生存环境变化,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稳定性降低等。 8.6.2分析矿山生产期内因地下水资源枯竭、新增土地资源占损等因素可能引起的植被退化、种类减 少,或因陆生动物生存环境被改变引起的种类减少,或因地表水水生态服务功能减退引起水生生物种类

8.6.2分析矿山生产期内因地下水资源枯竭、新增土地资源占损等因素可能引起的相 少,或因陆生动物生存环境被改变引起的种类减少,或因地表水水生态服务功能减退弓 减少,研判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变化趋势

9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目标确定

9.1生态保护修复目标包括生态保护保育、生态修复、监测与后期管护等方面的目标。 9.2根据矿山生态背景调查结果,提出生态保护保育目标。 9.3根据矿山生态问题识别和诊断结果,提出地形地貌景观修复、占损土地复垦、水资源水生态修复 与改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生物多样性恢复等生态修复目标。 9.4根据部署的生态修复工程:提出生态修复监测与后期管护目标

I.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部署包括工程措施与时序安排。 1.2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措施主要包括生态保护保育、生态修复、监测与后期管护、其他工程等

10.2生态保护保育工程

10.2.1对水源涵养区、生态公益林、野生动物栖息地及觅食通道、具有重要科普意义的矿业遗迹、地 质遗迹等采取保护保育措施。 10.2.2对需要保护的植被采取建立保护保育围栏、保护说明牌等工程措施。 10.2.3对需要保护的动物采取设立野生动物栖息地与生态廊道、保护说明牌等工程措施。 10.2.4对具有重要科普意义的矿业遗迹、地质遗迹等其他需要保护的对象采取设立警示牌、安全防护 网等工程措施。

10.3.1生态修复工程内容

生态修复工程包括地形地貌景观修复、土地复垦与生物多样性恢复、水资源水生态修复、 山地质灾害防治。

10.3.2地形地貌景观修复工程

3.2.1矿部办公区、管理区及主要道路两侧宜采取植被绿化、景观再造措施。 3.2.2因矿山开采所造成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丘陵山区可采用边坡治理、采坑回填、植树种草等 平原区可采用清理废石(渣)、采坑回填、整平、覆土、复绿、造景等措施。

10.3.3土地复垦与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

3.3.1征求土地权益人意见,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矿山区位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原土地利用类 也损毁情况、公众参与意见等,确定拟待复垦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向。修复的优先顺序为耕地(水

DB43/T 22982022

DB43/T 22982022

、园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林地、草

10.3.3.2工程措施主要包括

10.3.4水资源水生态修复与改善工程

10.3.4.1可修复的地表水漏失区域,可用防渗工程措施,消除地表水漏失现象。 10.3.4.2难以修复的地表水漏失、地下水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区域,可用修建引水、供水工程等措施, 满足受影响范围内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应满足GB5749的规定;灌溉用水的水质应满 足GB5084的规定。 10.3.4.3露采场、废石(渣)堆、排土场等区域,可用截排水沟等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工程应 符合GB5021的规定。 10.3.4.4根据外排废水中含有的有毒有害成分特征选取物理、化学、生物等措施。

10.3.5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10.3.5.1崩塌、滑坡

崩塌、 滑坡灾害的防治应符合DZ/T0219的规定

0.3.5.2泥(废)石流

右流灾害的防治应符合DZ/T0220的规定,

10.3.5.3地面变形

根据不同的地面变形,选择下列工程措施: 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区未达到稳定状态,可采取留设保安矿柱、改进采矿方法、搬迁避让和 测、示警及临时工程等措施; 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区达到稳定状态,可采取防渗处理、削高填低、回填整平、挖沟排水、植

DB43/T 22982022

建等措施; 岩溶塌陷区可采取控水、留设防水矿柱、注浆、回填等措施; 地裂缝根据其规模和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小,可采用土石填充并夯实, 防渗治理等措施;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大,可采取填充、灌浆等措施。

10.4监测与后期管护

矿业活动引发或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受威胁的地面建(构)筑物,矿业活动可能影响到的地 景观、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生物等。

D.4.2.1矿山地质灾害及受威胁的地面建(构)

10.4.2.1.1崩塌、滑坡、泥(废)石流的监测应符合DZ/T0221的规定。 10.4.2.1.2地面变形监测分简易监测与专业监测。监测方式根据变形特征、危害对象等因素确定。 10.4.2.1.3地面变形监测网应覆盖整个地面变形区,监测点数量根据变形特征、危害对象等因素确定, 地面变形地段、地面建(构)筑物变形破坏地段均应设立监测点。 10.4.2.1.4简易监测每月应不少于1次,急剧变形期提高监测频率。 10.4.2.1.5露天采场边坡、排土场的监测应符合GB51016的规定。

10.4.2.2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景观用人工现场量测、遥感解译等方法监测景观协调性、破坏或修复状况,每年监测应不 少于1次。

10.4.2.3地表水

10.4.2.3.1地表水漏失可用简易测量工具监测地表水水位、流量变化。 10.4.2.3.2地表水水质可用采样测试、自动监测等方法进行监测。 10.4.2.3.3地表水监测网根据影响地表水水生态服务功能变化的源头、途径、范围和程度确定,在影 响源头下游及矿山废水排放口应设立监测点,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 10.4.2.3.4地表水水生态服务功能影响不大的区域每年监测应不少于1次,地表水水生态服务功能影 响较大的区域每季度监测应不少于1次,地表水水生态服务功能影响大的区域应实行在线监测。

10.4.2.4地下水

10.4.2.4.1地下水水资源枯竭的监测应符合DZ/T0133的规定。 10.4.2.4.2地下水水质可用采样测试及地下自动监测等方法进行监测。地下水监测网根据地下水流场 及水文地质单元确定。 10.4.2.4.3地下水水质在每年的丰水期和枯水期各监测1次。

土壤质量变化可用采样测试等方式进行监测。监测网根据影响土壤质量变化的污染源及其范围禾 角定,每年监测应不少于1次。

DB43/12298—2022 10.4.2.6.1 动物的种类、数量可用调查进行监测。 10.4.2.6.2植被的密度、存活率、郁闭度和胸径等可用调查与遥感解译的方式进行监测。

10.4.3后期管护工程

10.4.3.1应明确管护对象、年限及内容等。 10.4.3.2植被管护应明确管护面积、单价及除虫害、浇水、补栽等内容。 10.4.3.3耕地管护应明确地力培肥、耕种情况、灌排系统等内容。 10.4.3.4专业监测应明确设备运行及维护等内容。

10.4.3.1应明确管护对象、年限及内容等。 10.4.3.2植被管护应明确管护面积、单价及除虫害、浇水、补栽等内容。 10.4.3.3耕地管护应明确地力培肥、耕种情况、灌排系统等内容。 10.4.3.4专业监测应明确设备运行及维护等内容。

5.1 井口封堵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5.2 废石(渣)宜用于铺路、采空区充填、制砖等;煤研石宜用于制砖、制水泥、发电、铺路 5.3存在安全隐患的地面建(构)筑物根据其危害程度采取加固维修、拆除等措施。

10.6.1所有工程按年度部署,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应贯穿矿山开采全生命周期

6.1 所有工程按年度部署,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应贯穿矿山开采全生命周期。 6.2 新设采矿权在基建期前应部署生态保护保育工程,

根据矿山生态保护保育、生态修复、监测与后期管护、其他工程的部署内容,分别按年度、工程类 别估算工程量。

11.2.1经费估算包括矿山生态保护保育、生态修复、监测与后期管护、其他工程的工程施工费、其他 费用、不可预见费等。 11.2.2经费估算应编制总经费、年度经费、工程类别经费。

11.3基金计提与管理

防雷与接地安装施工方案基金计提总额度、年度计提计划、基金管理与使

13.1可行性分析内容

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应进行经济、技术、生态环境可行性分析,具体内容见附录B

DB43/T 22982022

对比矿山开采总收入、生产经营与生态保护修复成本、经营利润等情况,分析开采经济可行性

13.4生态环境可行性

根据拟定的生态修复工程措施及复垦方向,分析生态修复后矿区环境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相 及公众的可接受度

主态问题的分布及特征、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部署的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由文字报告、附表、附图和附件共4部分组成。文字报告编制应符合附录C 的规定,附图编制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NBT 10168-2019标准下载,图例的表示见附录E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