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710-2023 引黄灌溉泵站改造技术规范.pdf

DB14/T 2710-2023 引黄灌溉泵站改造技术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8457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4/T 2710-2023 引黄灌溉泵站改造技术规范.pdf

7.1.1引黄灌溉泵站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改造,应根据泵站安全鉴定的结论确定改造方案。 7.1.2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应淘汰更新: a)列入国家明令淘汰产品名录的; b)不符合设备节能强制性标准的; c)按SL226规定应予以报废的; d)无生产厂家、无生产许可证、无检验合格证的。 7.1.3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改造的节能设计应按GB/T50649的有关规定执行。 7.1.4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改造,应与继续保留使用的设备、设施在结构尺寸上合理衔接、性能上基 本匹配,并与水工建筑物结构协调一致。 7.1.5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改造,应满足泵站运行监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7.2.1主水泵的泵型应根据泵站参数复核的结果和原水泵的磨蚀情况等,按GB50265的有关规定设计 选型。 7.2.2 对于大型水泵,若原水泵磨蚀严重的,设计时宜进行多方案的数模分析,必要时还宜进行模型 试验,选择效率高、抗磨蚀性能好的泵型。 7.2.3 对于大型水泵,若原水泵汽蚀(空化)严重的,选型时宜进行模型泵汽蚀(空化)试验。其汽 蚀(空化)性能应符合SL140的规定

2.2对于大型水泵,若原水泵磨蚀严重的,设计时宜进行多方案的数模分析,必要时还宜进行模型 验,选择效率高、抗磨蚀性能好的泵型。 2.3对于大型水泵,若原水泵汽蚀(空化)严重的,选型时宜进行模型泵汽蚀(空化)试验。其汽 (空化)性能应符合SL140的规定。 2.4原有水泵不能满足引黄灌溉泵站实际运行扬程或流量要求时,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a) )离心泵或蜗壳式混流泵可车削叶轮; b) )可采用新的叶轮; C) 1 通过降低水泵转速或采用变速调节; d) 1 轴流泵或导叶式混流泵可改变叶片安放角或采用全调节:

a 离心泵或蜗壳式混流泵可车削叶轮; b) 2 可采用新的叶轮; C) 通过降低水泵转速或采用变速调节; d) 轴流泵或导叶式混流泵可改变叶片安放角或采用全调节;

e) 改变水泵型号和装机台数。对于梯级泵站或流量需要调节的泵站,水泵宜选用等流量机组, 但多机组泵站宜配套1台~2台小流量机组。 .2.5水泵更新时,所选用的新泵型应是技术参数先进、经济指标合理的产品。 .2.6水泵订货时,应提供水泵工作条件。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a)泵站运行期间的多年平均含沙量、最大含沙量、泥沙粒径等指标; b) 水泵运行环境的温度、湿度; c)水泵布置方式和安装高程; d)水泵运行方式及设计工况; e)水泵年工作时间及连续运行时间; f)水泵外供清水压力及技术供水水源、水质等。 .2.7水泵订货时,应提出水泵流量、扬程、效率、转速、汽蚀余量等技术参数的要求。 .2.8原泥沙磨蚀严重的水泵更新,宜在水泵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和制造材料方面采取下列措施: a)叶轮、密封环、导叶等宜采用抗汽蚀(空蚀)、抗泥沙磨损性能好的材料制造。其材料宜允 许在常温下焊接,并不需要进行焊接后热处理; 1 ?? b)! 蜗壳及泵壳宜采用抗泥沙磨损的材料制造。其材料宜允许在常温下焊接,并不需要进行焊接 后热处理;厚度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宜留有不小于5mm的泥沙磨损腐蚀余量; c)主轴的易磨损部位可采用抗泥沙磨损性能和常温下焊接性能好的不锈钢材料嵌套; d)主轴密封的设计、材料选择应充分考虑泥沙的影响: e)导轴承设置的位置应有利于减少水泵摆度,型式及结构应合理,便于检修和更换; f) 水泵流道及过流部件宜采用抗泥沙磨损涂层,其中叶轮、密封环、导叶等宜采用金属或非金 属硬涂层,蜗壳及泵壳等其它部件过流面宜采用可现场修复的抗磨软涂层; g) )大型水泵密封环可设置宽型可更换的耐泥沙磨损密封环(动),其抗泥沙磨损性能应高于叶 轮母材标准,其材料硬度应大于对应的固定密封环材料; h) )水泵叶轮宜进行动、静平衡试验。 ? .2.9引黄灌溉泵站水泵配套电动机功率,应按主水泵在运行期间出现的最大轴功率核配,其功率备 用系数宜采用1.05~1.2。 .2.10水泵改造或更新后GB50471-2018 煤矿瓦斯抽采工程设计标准,应满足下列要求: a)水泵更新应选用质量稳定可靠的节能产品。 b) )水泵设计工况效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超出标准规定范围或缺乏原型泵效率 的主水泵,轴流泵或混流泵的模型泵效率应符合表3的规定;离心泵或蜗壳式混流泵的泵段 效率不宜低于83%~85%,泵进口直径大的取大值、小的取小值。

造泵站轴流泵或混流泵模型在其设计工况的效率

C人 设计工况下的汽蚀(空化)余量应符合GB/T13006的规定。 d) 2 在设计的泥沙含量、粒径及硬度范围内运行5000h,叶轮失重量不宜大于叶轮出厂重量的 0.1%~0.5%,叶轮重量大的宜取低值;蜗壳及泵壳的磨蚀厚度不宜大于1mm。

7.3主电动机及传动装置

DB 14/T 27102023

7.3.1主电动机改造应根据水泵型式、轴功率等,按GB50265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或选型。 7.3.2对于梯级泵站或流量需要调节的多机组泵站,宜选择1~2台主电动机采用变频调速装置或其它 调速装置。 7.3.3主电动机额定电压的升级应在方案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对使用3.5kV、6kV电压等级的,宜结合 变电站的改造,优先选用10kV的电压等级。 7.3.4设备更新改造后,无功补偿应满足GB50265的要求。 7.3.5主机组采用传动装置变速的,宜采用齿轮箱、液力耦合器、永磁变速器等传动装置。 7.3.6主电动机改造后,应满足下列要求: a)应按GB50150的规定进行性能试验,技术参数应满足设计、相关标准或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 的要求。 b)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效率应符合GB18613的要求;同步电动机和大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效率 应大于等于95%

7.4其它设备设施及金属结构

7.4.1电气设备改造应结合其安全鉴定结论和主机组改造设计等确定改造方案,按GB50265的有关规 定设计选型。给灌溉管网加压供水的泵站宜配套变频电气设备。 1 7.4.2主变压器容量复核和改造方案应根据泵站实际负荷和主机组启动方式、运行调度等因素确定。 改造后的效率应符合GB20052的有关规定。 2 7.4.3辅机设备、起重设备和通风采暖设施等的改造应结合其安全鉴定结论和主机组改造设计,按GB 50265的有关规定执行。 R 7.4.4金属结构及设备改造应结合其安全鉴定结论和主机组及进出水建筑物的改造设计,按GB50265 的有关规定执行。未设置站前拦污清污设施的引黄灌溉泵站,宜根据运行期间柴草污物来量,设置拦污 设施,来量较大的宜设置自动或半自动清污装置。 7.4.5消防设施设备改造应按GB50016的有关规定执行

7.5自动化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

7.5.1对单座大中型泵站、梯级泵站中的小型泵站、有联合调度要求的泵站群中的小型泵站,已建自 动化监控系统的,应对原自动化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网络通信等系统进行统一标准的改造升级和 完善,保证数据格式统一、标准与信息共享。无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应按设备控制自动化、运行调控智 能化等要求,建设自动化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网络通信等系统。 7.5.2对于单座大型泵站、梯级泵站、有联合调度要求的泵站群,宜建设梯级泵站(泵站群)调度信 息管理系统,有条件的可进行数字李生泵站工程建设。 7.5.3下列情形之一的引黄灌溉泵站,应设置工程安全监测系统: a)沿河道、水库、山坡修建。 b)泵房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 c)泵站位于地下水位高的地区。 7.5.4有条件的引黄灌溉泵站,宜设置泥沙监测系统或配置泥沙监测设备。 7.5.5改造或新建自动化监控、信息管理和工程安全监测等系统,应根据引黄灌溉泵站规模、作用地 位和运行管理需求等,按GB50265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设计。数字李生泵站建设应按水利部《数 字李生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和《数字李生流域建设技术大纲(试行)》等有关规定设计。 7.5.6引黄灌溉泵站原有自动化监控、信息管理和工程安全监测等系统改造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保障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8.1.1引黄灌溉泵站管理设施改造应与主体工程改造同步进行。 8.1.2引黄灌溉泵站管理设施改造方案应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设施设备应安全可靠、经 济合理、技术先进、管理方便。 8.1.3对统一管理多级或多座泵站的引黄灌溉泵站管理单位,管理设施改造应在原有系统布局的基础 上,统筹规划、合理改造或增设。

8.2.1工程观测设施应根据引黄灌溉泵站规模和建筑物级别、水文及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改造或增 设。 8.2.2 2工程观测设施改造设计应符合GB50265和SL725的有关规定。根据工程需要,还可增加裂缝 伸缩缝、混凝土碳化深度和冰凌、泥沙等观测项目。

a)全面反映泵站系统运行状态。 b)观测方便、直观。 c)有良好的交通和照明条件。 d)有必要的保护措施。 8.2.4引黄灌溉泵站管理单位应配置 仪器设备

8.3.1引黄灌溉泵站交通设施改造应包括对外交通设施和内部交通设施改造。 8.3.2交通设施应根据引黄灌溉泵站管理、抗洪抢险等需要,结合泵站改造工程施工的要求 理的改造方案。 ? 8.3.3内、外交通道路的等级应根据引黄灌溉泵站的规模及重要性、最大运输件的重量或尺

理的以恒力采。 8.3.3内、外交通道路的等级应根据引黄灌溉泵站的规模及重要性、最大运输件的重量或尺寸、当地 经济发展水平等确定。 8.3.4对外交通设施改造应满足下列要求: a)充分利用已有的交通条件。 b)与内部交通衔接,并与就近的公路网连通。 c)满足全天候通行机动车辆的要求。 8.3.5交通工具应根据引黄灌溉泵站规模和所处地理位置配备

8.4.1引黄灌溉泵站管理单位应建立对内、对外通信系统,配备相应的通信设施设备,并应与所属上 级主管部门和防汛抗旱指挥中心的通信网联接。 8.4.2引黄灌溉泵站通信设施改造,应符合所属上级主管部门制定或批准的通信规划,并符合SL292 和DL/T5080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8.4.3引黄灌溉泵站通信系统应与社会通信网联接。根据需要还可配置专用通信设施。 8.4.4防汛抗旱指挥通信系统可设置专用房,并应有稳定可靠的电源

GBT 33780.3-2017标准下载DB 14/T 27102023

8.5.1引黄灌溉泵站管理单位应本着有利管理、方便生产、经济适用的原则,合理确定各类生产保障 设施改造项目、规模和建筑标准

a)行政技术管理办公用房及设施。 b)工程维修养护设施。 c)防汛抗旱设施。 d)值班和文化用房及设施。 8.5.3行政技术管理办公用房建筑面积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生产用房建筑面积可根据使用功 能和管理操作要求合理确定;值班和文化用房建筑面积可根据引黄灌溉泵站规模和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 定。 8.5.4办公、生产区应有良好的供排水设施和可靠的电源, 8.5.5应根据引黄灌溉泵站规模、所处地理位置和工程维修养护需要配备工程维修养护设施设备。 8.5.6生产保障设施改造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6.15 引黄灌溉泵站更新改造时,应做好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内的水土保持和环境绿化工作。 .6.2引黄灌溉泵站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区的绿化和环境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按当地标准做出绿化和环境美化规划,包括厂区边坡护砌及其排水沟等改造,提出实施措施 b)绿化和环境建设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体现当地特色。

9.1.1引黄灌溉泵站改造工程施工应按GB/T51033的规定执行。 9.1.2引黄灌溉泵站改造应按减少对灌溉供水影响的要求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期较长的改造工 程,应做好应急供水和安全渡汛预案。 9.1.3建筑物拆除应采取有效的工程保护措施,确保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9.1.4对新老混凝土的连接,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做好新老混凝土界面的处理。 9.1.5改造工程施工导流宜利用现有的水工建筑物。

9.2.1引黄灌溉泵站设备安装应按SL317的规定执行。 9.2.2引黄灌溉泵站设备安装前应进行设备验收,验收合格的设备才允许安装。 9.2.3设备安装前起重设备应满足安装条件。 9.2.4设备安装前应验收设备基础的混凝土强度、尺寸及相关资料和高程、基准线等。 9.2.5 设备安装应根据周围环境及情况某大桥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做好新老设备或管道的连接。对情况复杂的,应采取有效措 施,保证安装质量。

3.1 引黄灌溉泵站改造工程验收应按SL223、GB/T51033和SL317的规定执行。 3.2 引黄灌溉泵站改造后现场性能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安装大型水泵的泵站,若更换泵型,或改变进出水流道的结构和形式,改造后应进行现场性 能测试。其它改造形式的泵站,改造后宜进行现场性能测试。 b)泵站现场性能测试应在机组启动验收合格并具备一定运行条件后进行,并应按SL548的规定 执行。 c)宜测试水泵装置的流量、扬程、功率、效率、转速、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或必需汽蚀余量、振 动、噪声、温升等技术参数及指标,并应符合改造工程设计要求和GB50265及国家现行水泵、 电动机性能方面有关标准的规定。 3.3引黄灌溉泵站改造后,水泵装置性能达不到标准的,应查明原因,采取改进措施,使之达到标 主。 3.4凡不具备峻工验收条件的改造工程不应验收。峻工验收时如发现有重大问题,应停止验收。验 收不合格的改造工程不应交付使用。 .3.5引黄灌溉泵站改造工程验收合格后,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移交运行管理单位管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