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073-2022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程.pdf

DB63/T 2073-2022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地质矿产标准
资源ID:38055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63/T 2073-2022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程.pdf

1)对于挖损地表形成的采坑,有回填条件的应进行回填平整,回填物优先使用周边的采矿剥 离物、弃渣(石)、排土场等固体废弃物,后辅以修建截排水、土壤改良和植被重建等工 程进行治理; 2)采用客土回填的,回填前首先剥离并堆置采坑开挖弃土中残留的细粒土以及留置的原生地 表土,回填整平面必须平顺,并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自然协调,后辅以修建截排水、土壤 改良和植被重建等工程进行治理; 3)当采坑没有回填条件的,可采用“高削低填”等措施放缓边坡坡度后辅以修建截排水、土 壤改良和植被重建等工程进行治理; 4)对于因开采砂石、砂金等挖损、占压河道的,应采取河道疏浚、修复河堤等方式进行恢复。 C) 1 塌陷损毁治理 1)对于地下采矿等原因造成的地面塌陷损毁,达到沉陷稳定后,原则上按照原地类进行治理; 2) 1 治理时可通过表土剥离、土石回填、土地平整、表土回覆、土地平整,辅以截排水、土壤 改良和植被重建等工程,按“因地制宜”原则进行; 3) 1 对于未达到沉陷稳定的应采取监测、围栏防护、设立警示牌等措施。

6.3.3.1立井封堵,报废或闭坑的立并可用弃渣(土)(矿井有防氧化要求时,应用粘性土)填实, 或在井口浇注1个半径大于井筒半径50cm~100cm、厚度不小于30cm的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上覆 土,并在井口设置栅栏和警示标志。 6.3.3.2斜井封堵,报废或闭坑的斜井应填实,在井口以下斜长20m处修筑砖、石或混凝土墙1座, 墙基底嵌入斜井壁内不小于20cm、厚度不小于1m,再用弃渣(土)(矿井有防氧化和防水要求时) 应用粘性土)填至井口,并在井口浆砌厚度不小于1m的砖、石或混凝土封墙。 6.3.3.3平封堵,报废或闭坑的平酮必须从平口向里用弃渣(土)(矿井有防氧化和防水要求时 应用粘性土)填实至少20m,再在平口修筑厚度不小于1m的砖、石或混凝土封墙。

6.3.4植被恢复工程的要求

6.3.4.1植被恢复前应进行土壤重构和改良,然后选用适应环境能力强、适合当地生长的 草种,或景观设计所需的树种和草种进行植被恢复,禁止采用外来植物进行植被恢复。

.3.4.2土壤重构和改良可分为以下儿种形式: a) 场地和土质边坡的土壤处理:土质场地和土质边坡,应进行土地平整、清除杂物,对缺乏土壤 的露天场地和弃渣应覆盖客土或留存的表土; b) 岩质边坡的土壤处理:土壤瘠薄的岩质边坡,应清除坡面浮土及松动石块,结合工程措施沿等 高线(间距不大于5m)或每个台阶挖(或砌)种植穴(槽),在穴(槽)内覆客土(或留存 的表土); c)客土重构:土壤重构中采取客土重构的,应根据实际需求,在不破坏当地环境的前提下进行, 并对取土场进行恢复治理; d)在不具备客土重构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无土复垦、岩土风化物复垦和加速风化等措施。 3.4.3土壤肥力和有效土层厚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a)复垦后土壤应具有较好的肥力CJ/T 530-2018标准下载,覆土应利用机械压实等方法让土壤沉降,使土壤达到80%左 右的密实度; b) 1 复垦为旱地的,有效土层厚度应大于等于40cm; C)

DB63/T 20732033

d 复垦为林地的,有效土层厚度应大于等于30cm; e) 复垦为灌木林地的,有效土层厚度应大于等于25cm f)

6.3.5植被恢复的要求

3.5.1土质边坡,土质或覆土后的露大场地、弃渣堆和其他生产生活区,宜优先采用人工直接种植灌、 木和草本植物恢复植被,其种植密度应满足GB/T15776、NY/T1342等相关要求。 3.5.2岩质边坡复绿方法应按以下方法进行: a)对于坡度小于25°的岩质边坡,可直接进行覆土复绿; b)对于坡度大于25°小于45°的岩质边坡,可采用生态植被毯复绿、生态植生袋坡面复绿、生 态喷播坡面复绿、土工格室坡面复绿、拱形/格构固土坡面复绿、鱼鳞坑复绿等技术措施; c)对于坡度大于45°小于60°的岩质边坡,充分考虑环境、施工技术、资金等各方面因素选择 三维网植草、生态喷播坡面复绿等经济合理的复绿措施; d) 对于坡度大于60°的岩质边坡,不进行复绿。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主要针对矿山建设及采矿活动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 破坏、土地损毁以及恢复治理效果等要素的监测

7.2矿山地质灾害的监测

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率、监测网点的布设、资料整理、预警预报等应按照DZ/T0287和DZ 的要求执行。

7.3含水层破坏的监测

采用人工现场调查和地下水动态监测,地下水动态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率、监 布设、资料整理等应按照DZ/T0388的要求执行。

采用遥感、无人机监测、人工现场观测等方法进行监测,监测频率为每半年或一年一次。 按照DZ/T0266执行

8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编制

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国土资规(2016)21号)和ZD/T 进行编制。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管理

在建和生产矿山,由发证部门监督管理。

DB63/T20732022

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项目,参照《青海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管理办法》 然资规(2020)1号)要求执行。

DB63/T 20732033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编写题纲

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附录A (规范性)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编写题纲及格式

前言 一、任务的由来 二、目标和任务 三、方案编制的依据 四、调查工作情况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矿山所处行政区位置、分布范围、地理坐标、区位条件、矿区及周围经济社会概况。 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包括以往矿山开采的范围、层位、开采方式、开采规模、开采时间等:矿山开采现状包括矿山剩余 资源及储量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标准.pdf,矿山现状开采范围、层位、开采方式,矿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相邻矿山分 布与开采情况。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一、自然地理 气象、水文、土壤、生物资源、土地利用类型 二、地形地貌 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四、水文地质条件 五、工程地质条件 六、矿山以往恢复治理措施与效果 七、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问题 一、矿山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现状、危险(害)性程度以及破坏程度 二、矿山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三、矿山土地资源损毁 四、矿山含水层破坏 五、生态环境破坏及影响评估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分区 一、分区原则及方法 二、分区评述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设计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目标 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原则 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要求

四、工作部署 五、治理工程方案设计及工程量 按防治对象分述工程名称、主要工作量、技术方法等。方 (一)地质灾害防治(包括: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 (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防治 (三)土地资源损毁防治 (四)含水层破坏防治 六、施工组织设计 七、验收程序和验收标准 第七章监测工程 (一)监测工程的目的、任务 (二)监测工程依据 (三)监测工程的布置设计 (四)监测工程工程量 (五)监测数据管理 第八章经费概(预)算与进度安排 一、经费概(预)算 二、进度安排 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一、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技术保障 (三)资金保障 (四)安全保障 二、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二)环境效益 (三)经济效益 第九章结论 主要附图: 1、矿山地质环境遥感影像图(参考) 2、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现状图 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部署图 4、典型剖面图、航拍影像图、工程量计算图

DB63/T20732022

DB63/T2073 2033

DB63/T20732022

矿山名称 (注:小二号黑体)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注:小二号黑体) 提交单位:XXXXX(注:以下为三号宋体) 编制单位:XXXXX 法人代表:XXX 总工程师:XXX 项目负责人:XXX 技术负责人:XXX 编写人员:XXXXXXXXX 提交时间:20XX年X月X日

:此页加盖提交单位与编制

1.封面 2.扉页 3.目录 4.资质 5.正文(宋体小四东交[2020]173号:关于印发《东莞市公交站场配建管理办法》、《东莞市公交站场配建技术指引》的通知(东莞市交通运输局2020年6月24日).pdf,1.5倍行间距) 5.附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