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 37 T2364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pdf

DB 37 T2364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 37 T236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9403
VIP资源

DB 37 T2364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 37 T2364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pdf

定位圆盘注胶器能保证锚固件垂直于混凝土检测面,并确保锚固件有效错固深度为(30±0.5)mm。 定位圆盘注胶器应设有注胶孔、排气孔及持压漏斗。持压漏斗深度应不小于20mm,在混凝土侧立面埋 设锚固件时,持压漏斗应向上,确保锚固胶注满锚固件与混凝土的空隙,连接如图2所示。

图2定位圆盘注胶器与锚固件连接示意图

发坏状态: (a)为锚固件拔断; (b)为混凝土锥体破坏; (c)为锚固件拔脱破坏; (d)为混凝土锥体及胶体粘结破坏。

检测时混凝土破坏面必须是混凝土锥体破坏,即破坏状态为(b)。 如果混凝土破坏面不是锥体破坏,检测数据无效WH/T 78.9-2017 演出安全 第9部分:舞台幕布安全,应检查仪器设置和锚固胶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检测时混凝土破坏面必须是混凝土锥体破坏,即破坏状态为(b)。 如果混凝土破坏面不是锥体破坏,检测数据无效,应检查仪器设置未

6.1.1检测前宜收集的资料

检测前宜收集的资料如下: a) 工程名称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混凝土搅拌单位和监理单位名称; b) 被检测结构或构件名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及施工图纸; 水泥安定性检验报告,砂石品种、碎石最大粒径,混凝土配合比情况、混凝土拌合物落度等, 帮助确定混凝土种类、适用方法及测强曲线; d 施工时材料计量情况、模板类型、混凝土浇注和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 e) 结构或构件的试块混凝土强度试压资料以及相关的施工技术资料: f)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检测原因

6.1.2仪器设备检查

检测前,应检查钻孔机、测力系统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钻头、锚固件的规格尺寸是否满足要求。

6.1.3检测方式选择

6.1.3.1混凝土强度检测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a 单个构件检测:适用于单个柱、梁、墙、基础等构件检测,当检测批构件总数少于9个时,按 单个构件检测,其检测结论不得扩大到未检测的构件或范围; b) 按批抽样检测:适用于检测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 6.1.3.2大型结构按施工顺序可划分为若干个检测区域,每个检测区域作为一个独立构件,根据检测 区域数量及检测需要,选择检测方式。

6.1.4按批抽样检测

应进行随机抽样,且抽测构件最小数量应符合表

表2按批抽样检测随机抽测构件最小数量

注1:检测类别A适用于施工资料完善,且已有资料结果合格,采取放宽检测的情况: 注2:检测类别B适用于施工资料完善,需要进一步确定混凝土质量状况的工程质量检测,采取正常 检测的情况 注3:检测类别C适用于施工资料不完善,或已有资料结果不合格,或现场发现存在问题较多,采取 加严检测的情况。 注4:无特别说明时,样本单位为构件。

注1:检测类别A适用于施工资料完善,且已有资料结果合格,采取放宽检测的情况: 注2:检测类别B适用于施工资料完善,需要进一步确定混凝土质量状况的工程质量检测,采取正常 检测的情况 注3:检测类别C适用于施工资料不完善,或已有资料结果不合格,或现场发现存在问题较多,采取 加严检测的情况。 注4:无特别说明时,样本单位为构件。

当混凝土表层与内部的质量有明显差异时,应将表层混凝土清除干净后方可进行检测。构件的测点 符合下列要求: a)单个构件检测时,每一构件至少均匀布置3个测点,当最大拔出力或最小拔出力与中间值之差 大于中间值的15%时(包括两者均大于中间值的15%),应在最小拔出力测点附近再加测2 个测点; 按批抽样检测时,应根据构件类型和受力特征布置测点,每个构件测点数量不得少于1个,检 测批测点总数不得少于10个; 测点应优先布置在构件混凝土成型的侧面,混凝土成型的侧面确实无法布置测点时,可在混凝 土成型的顶面布置测点,此时应清除混凝土表层浮浆,并使测点部位混凝土不平整度在100mm 长度内不大于0.2mm; d 构件混凝土应力较大部位(如梁受剪力较大部位、悬挑构件悬臂根部等)应布置测点,相邻两 测点的间距不应小于300mm,且不应大于2m,测点距构件边缘不应小于150mm,且不应大 于500mm:

e)检测面不应有装饰层、浮浆、油垢; 测点应避开接缝、蜂窝、麻面部位,同时避开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钢筋、预埋件,保证破坏面 无外露钢筋及预埋件

在钻孔过程中,钻头应始终与混凝土表面保持垂直,成孔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a)钻孔直径应为(27±1)mm; b)钻孔深度应为(45±5)mm

5.3.1钻孔完毕后,应清除孔内粉尘。当采用金刚石薄壁空心钻钻孔时,应使孔壁清洁、十燥。 6.3.2将锚固件的螺杆拧入定位圆盘注胶器后放入检测孔中,使锚固件的锚固深度为(30±0.5)mm, 用快硬材料将后锚固连接件紧密粘贴在待检测混凝土表面,封闭后锚固连接件外露螺杆,从注胶孔向锚 固件与混凝土的空隙中注胶,锚固胶从持压漏斗中溢出时,停止注胶,封堵注胶孔。 6.3.3待锚固胶固化后,将定位圆盘注胶器从锚固件上拧下,检查记录锚固胶饱满状况

5.4.1测力系统与锚固件用拉杆连接,施加拨出力应连续均匀,其速度控制在(0.5~1.0)kN/s,加力 至混凝土破坏、测力仪读数不再增加为止,记录拨出力值,精确至0.1kN。 3.4.2后锚固法检测后混凝土破坏面应为完整锥形断面,当后锚固法检测出现下列异常情况之一时, 应作详细记录,并将该值舍去。查明出现异常的原因,排除不利影响后,在其附近补测一个测点。 a 锚固件拨断; b) 锚固件在混凝土孔内滑移或拔脱破坏; C 被测构件在拔出检测过程中出现断裂; d 反力支承环内的混凝土仅有小部分破损或被拔出,而大部分无损伤; e 在拔出混凝土的破坏面上,有粒径超过40mm的碎石、有裂缝、蜂窝、孔洞、疏松等缺陷或 有泥土、砖块、煤块、钢筋、铁件等异物; f 在反力支承环外出现混凝土裂缝。

5.1当对后锚固法检测结果有怀疑时,宜进行钻芯修正。 5.2钻取芯样部位、加工技术要求及修正量计算等均应符合标准DB37/T2368的规定

本文件适用于符合下列条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 a)符合普通混凝土用材料且粗骨料为碎石,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干密度为(2000~ 2800)kg/m3的普通混凝土; 抗压强度为(10~80)MPa; c)采用普通成型工艺:

d)自然养护或蒸气养护出池后经自然养护7d以上,且混凝土表层为于燥状态。

7.2制定专用测强曲线或通过试验进行修正

当混凝土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得按本文件所给测强曲线计算测点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但可按 本文件附录A的规定制定专用测强曲线或通过试验进行修正: a)粗集料最大粒径大于40mm; b)特种成型工艺制作; c)长期处于高温、潮湿或浸水环境。

7.3测点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强度换算值可由附录B查表得出,也可按公式(1

式中: 第i个测点的拨出力值,精确至0.1kN

一第i个测点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精确至0.1MPa 第i个测点的拔出力值,精确至0.1kN。

当测点数不少于10个时,应分别按公式(2)、 (3)、(4)计算构件或检测批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的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

8.2异常数据判断和处理

按批抽样检测,或单个构件检测测点数不少于10个时,应进行异常数据的判断和处理,异常数据的 判断和处理应符合GB/T4883的规定,详见附录D

8. 3 变异系数限值

8.3.1按批抽样检测时,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变异系数应满足表3的要求。

8.3.1按批抽样检测时,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变异系数应满足表3的要求。

表3检测批混凝士强度的变异系数限值

3.3.2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下列措施,并在检测报告中注明: a 重新划分检测批; b 增加测点的数量; c 若采取上述措施仍不能满足要求,或无条件采取上述措施时,可按本文件第8.4.1条的规定提 供单个构件的检测结果。

8.4.1单个构件检测

单个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应按下列规定取值: a)当构件3个拔出力中的最大和最小拔出力与中间值之差均不大于中间值的15%时,取最小值对 6 当按本文件第6.1.5条第1款加测时,加测的2个拔出力值和最小拔出力值一起取平均值,再 与前一次的拔出力中间值比较,取较小值对应混凝土强度换算值作为该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fa

8.4.2按批抽样检测

按批抽样检测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a)按批抽样检测,检测批凝土强度推定值应按公式(5)计算:

fs。构件或检测批混凝土强度推定值,精确至0.1

检测批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区间的置信度宜为0.90,并使错判概率和漏判概率均为0.05。检测批 混凝土具有95%保证率特征值的推定区间上限值和下限值可按公式(6)、(7)计算:

式中: fe. 检测批混凝土具有95%保证率特征值的推定区间上限值,精确至0.1MPa: fo. 一—检测批混凝土具有95%保证率特征值的推定区间下限值,精确至0.1MPa ko.05.u 0.05分位数推定区间上限值系数,按检测批测点数量由附录E查得;

A.1.1采用检测仪器应符合本文件第5章的各项

A.1.2制定专用测强曲线的混凝土试块应与需检测结构或构件在原材料(含品种、规格)、成型工艺与 养护方法等方面条件相同。混凝土用水泥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要求,混凝土用砂、石 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要求,混凝土搅拌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 水标准》JGJ63的要求。

A. 1.3 试块的制作和养护:

a 按施工常用配合比设计不少于6个强度等级混凝土,每一强度等级每一龄期制作6组混凝土, 每组由3个边长150mm立方体试块和一个至少可布置4个测点的拨出试件组成: b) 每组拔出试件和相应的试块应采用同盘混凝土,同一龄期试件和试块宜在同一天内成型完毕: C 在成型后的第二天,将试块移至与被测结构或构件相同的硬化条件下养护,试块拆模日期与结 构或构件的拆模日期相同。 V A.1.4 拔出检测按下列规定进行: a 拔出检测测点应布置在试件的浇注侧面; 6 在每一拔出试件上进行4个浇注侧面的拔出检测,取平均值为该试件的拔出力计算值Tm,精 确至0.1kN; 同条件制作的3个150mm立方体试块,应按GB/T50081的规定,进行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 检测,得到试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f,精确至0.1MPa

A.1.5 专用测强曲线的计算

专用测强曲线的回归方程式,应按每一 试块求化 米用最小 乘法原理计算: 推荐采用的回归方程式如式(A.1):

f。按拔出力值Tm计算所得混凝土抗压强度值; A、B一回归系数; m 一试件的拔出力计算值(kN)。 回归方程的平均相对误差及相对标准差er,可按公式(A.2)、(A.3)计算

×100% Je, 1)² ×100%

A.1.6专用测强曲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A.1.6专用测强曲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a)平均相对误差§≤10.0%; b)相对标准差e≤12.0%。 当3.和e.符合规定时,经专家论证通过后使用。

附录B (规范性)混凝土测点强度换算表

表B.1混凝土测点强度换算表

表B.1混凝土测点强度换算表(续)

表B.1混凝土测点强度换算表(续)

依据《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GB/T4883,可采用格拉布斯准贝 (C.2) 计算统计量:

(C.2) 式中: G,、G 格拉布斯检验统计量; feu 构件或检测批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最小值: feu 构件或检测批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最大值; Go.975、Go.95—格拉布斯检验临界值,按检测批测点数量由附录F查得。 取检出水平α为5%,剔除水平α*为1%,按双侧情形检验,检出水平α对应临界值为Go.975 剔除水平α*对应临界值为Go.995 若G,>G,,且G>Go.975,则判断cun为离群值,否则,判断没有离群值。 对检出的离群值feun,若G,>Go.9s,则判断foun为统计离群值,可考虑剔除,否则,判断未发 现统计离群值,fcun为歧离值。 若G,>G,,且G>Go.975,则判断cu1为离群值,否则,判断没有离群值。 对检出的离群值fecul,若G>Go.995,则判断fcu.1为统计离群值,可考虑剔除,否则,判断未发现 统计离群值,m为歧离值。

C.2.1若检出了一个离群值,应用相同的检出水平和相同的规则继续检验,直到不能检出离群值为止。 对除去已检出离群值后余下的数值,应按本文件第8.1条重新计算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 系数。检出的离群值总数不宜超过样本量的5%,若检出的离群值总数超过了这个上限,对此样本应作 慎重的研究和处理。

理上找到了产生它的原因,则应剔除或修正;若未找到产生它的物理上和技术上的原因,则不得剔除或 进行修正。

理上找到了产生它的原因,则应剔除或修正;若未找到产生它的物理上和技术上的原因,则不得剔除或 进行修正。

& 高端歧离值可从样本中直接剔除 b 低端歧离值在有充分理由说明其异常原因时,可以剔除; C 当无充分理由说明其异常原因时,在低端歧离值邻近位置重新取样复测,根据复测结果,判断 是否剔除; d 保留歧离值,补充检测,增加样本数后重新检验异常值; e 保留歧离值,重新划分检测批后重新检测; 歧离值剔除应由主检签字认可,并应记录剔除的理由和必要的说明。

附录D (规范性) 检验批样本容量与推定区间上、下限系数

GB/T 14909-2021 能量系统 分析技术导则表D.1检验批样本容量与推定区间上、下限系类

:当测点数量大于200时,可按测点数量为200取值。

附录E (规范性) 格拉布斯检验临界值表

表F.1格拉布斯检验临界值表

注:当测点数量大于100时JB/T 12660-2016 内燃机 塑料进气管 技术条件,可按测点数量为100取值。

[1】GB50010一2010(2015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2] GB501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3] 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 GB50300—20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5] GB/T22314一2008塑料环氧树脂黏度测定方法 [6] GB/T25672021 树脂浇铸体性能试验方法 [7] 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8] GB/T 33611982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在成对观测值情形下两个均值的比较 [9] GB/T4885—2009 正态分布完全样本可靠度单侧置信下限 [10] GB/T50344—2019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11] JGJ/T208—2010J 后镭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