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558-2011 地面灌溉工程技术管理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SL 558-2011 地面灌溉工程技术管理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9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7910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L 558-2011 地面灌溉工程技术管理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3.3.8若量水仪表长时间不用,应按仪表说明书的要求进

,4.1田间工程宜包括土地平整、田硬和防冲设施加固。 4.2田间工程应在灌溉水前按技术要求进行整理。

3.4.3灌水前应对沟、睡进行检套、维护;灌溉时应注意巡查DB43T 1733.2-2020 健身步道配置指南 第2部分:健身步道, 防止串哇、跑水。

3.4.4畔高度不宜低于20cm,地头埋和路边埋宜加宽加

3. 4. 5 格田灌的田埋不宜低于 25cm,顶宽不宜低于 30cm,

3.4.6垄面宽宜为35~100cm,垄高宜为10~25cm,垄断 状宜为梯形,垄背应宽窄均匀、高低一致。 3.4.7灌水季节结束后,应检查出水口处设置的防冲设施 完好,并进行维护和保养。

3.4.8灌水季节结束后,应检查高寒地区的给水栓和出水立管 防冻设施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3.4.8灌水季节结束后,应检查高寒地区的给水栓和出水

防冻设施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4.1.1地面灌溉技术管理应以适时、适量、节水、节地、省工、 增效为基本原则

4.1.2地面灌水方式和技术要素应根据下列基本资料选用

1水源条件,包括灌溉系统的供水方式、未级固定渠道的 最大过流能力及实际过流范围、水源供水保证率等。 2田面条件,包括土壤质地、土壤人渗能力、田面地形 田间持水量和田面糙率等。 3耕作管理,包括作物种植方式、作物类型、灌溉制度等, 4.1.3地面灌溉运行管理中相关资料宜进行翔实记录和归档。 4.1.4地面灌水新技术节水示范区应布设必要的观测点,并应 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

4.2.1睡灌的主要形式包括常规连续哇灌、水平哇灌、波涌畔 灌、覆膜哇灌、长哇分段灌等。 4.2.2睦灌适用于旱作物。睦田尾端宜封闭,哇田坡度宜为 1%~5%0。

2.3哇灌哇田规格应符合下列

1哇宽应按当地农机具作业宽度的整数倍确定,不宜超过 4m。土壤入渗能力强、田面坡度小、土地平整差时,哇田宽度 宜小些;反之宜大些。 2睡长应根据田面坡度、土壤人渗能力、人哇流量、土地 平整程度及农机作业效率等因素,参考相近情况的试验资料综合 确定,无资料时可参考表4.2.3选取。土壤人渗能力强、田面坡 度小、土地平整差,眭田长度宜短些;反之,眭田宜长些

表4.2.3哇灌技术要素组合

人流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最大可供水流量的限制、土壤类型、面地形条 牛等因素综合确定。 2人睦流量既应保证不冲刷土壤,又应保证能分散覆盖于 整个由面,其最大单宽流量应根据试验确定,无资料时可按公式 (4. 2. 4) 计算 :

武中qmax一最大单宽流量,L/(s·m); So一田面坡度,%。 3哇首水深不应超过畔高度。 4入唯单宽流量应根据实验确定,无资料时可参考表 4.2.3确定。田面坡度小,土壤入渗能力强,人哇单宽流量宜大 些;反之,人哇单宽流量宜小些。 4.2.5改水成数应在满足灌水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土壤质 地、入睡流量和田面地形条件及群众灌水经验确定。睦田越长、 流量越大、坡度越大、土壤人渗能力越小,改水成数应越小;反 之改水成数应适当增大。改水成数不宜低于0.75,应避免出现

哇田尾部漏灌或跑水的现象

4.2.6当入睦流量较小、哇长较大时,可采用长哇分

.2.6当人哇流量较小、睦长较大时,可采用长哇分段灌溉 水时间应根据灌水定额和灌水流量来确定

4.3.1沟灌的主要形式包括:常规连续沟灌、波涌沟灌、覆膜 沟灌、隔沟灌溉等。 4.3.2沟灌适用于宽行距旱作物。灌水沟尾端宜封闭,沟底坡 度宜为1%~8%。

4.3.3沟灌灌水沟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

I灌水沟的断面形状可为V形、梯形、抛物线形和U形等。 2灌水沟深度与上口宽度应依据土壤质地、田面坡度和作 物类型等确定。深度宜为10~25cm,上口宽度宜为30~50cm。 3灌水沟的间距(沟距)应与灌水沟的湿润范围相适应 并满足农作物的耕作和栽培要求。轻质土壤的间距宜为50~ 60cm;中质土壤宜为60~70cm;重质土壤宜为70~80cm。 4沟长应根据田面坡度、土壤入渗能力、人沟流量、土地平 整程度及农机作业效率等因素,参考相近情况的试验资料综合确定 无资料时可参考表4.3.3选取。土壤人渗能力强、沟底坡度小、土 地平整差、人沟流量小时,灌水沟宜短些;反之,灌水沟宜长些

表4.3.3沟灌技术要素组合

4.3.4人沟流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人沟流量应根据土壤质地、沟底坡度、沟长等要素确定, 宜符合表4.3.3的规定。 2对于易侵蚀的土壤,灌水沟的流速不应超过0.13m/s; 对于不易侵蚀的土壤,灌水沟的流速不应超过0.22m/s。 3在灌水过程中,灌水沟的水流深度宜在沟深的1/3~2/3 范围内。

地、人沟流量和田面地形条件及群众灌水经验确定。灌水沟越 长、流量越大、坡度越大、土壤人渗能力越小,则改水成数应越 小;反之改水成数应适当增大。改水成数不宜低于0.7,避免出 现灌水沟尾部漏灌或跑水的现象

4.4.1格田灌通常适用于水稻及盐碱地冲洗灌溉。格田的纵向 坡度应均匀,且不宜超过0.5%,横向应水平,田面高差应不大 于±3cm

4.4.2格田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

4.4.2格田规格应符合下列要

1平原水稻区格由长度宜为60~120m,宽度宣为20~ 30m;山丘区应根据地形作适当调整。 2盐碱地冲洗灌溉格田,长度宜为50~100m,宽度宜为 10~20m。 3对于无水层的格田灌溉,若士壤人渗能力强,灌溉水流 推进较慢,可适当减小格田规格。

4.4.3格田灌的流量应根据实验确定,无资料时可按公式 (4. 4. 3) 计算:

(4.4.3)计算:

4.4.6当格田内微地形空间变异较大时,可采用开设导灌沟 方法提高推进速度。

4.4.6当格田内微地形空间变异较大时,可采用开诊

4.5.1水平哇田灌宜建立在精细土地平整基础上,田面应基本 水平,田块四周应封闭,可为任意形状。 4.5.2水平眭田灌宜在地势平坦、土壤具有中等至低透水性的 地区采用。

4.5.3水平睦规格宜符合下列要求:

1由面相对高程标准偏差宜小于2cm,田面高程标准偏差 的计算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2睡田长度和宽度宜根据渠道可供流量、田简输配水系统 布置和当地实际条件确定,应保证灌溉水流快速覆盖整个田面。 3睦高度宜根据哇田规格和最大灌水深度确定。 4.5.4入睡单宽流量应根据哇由宽度和土壤质地确定,应确保 水流覆盖整个田面的时间远小于灌溉供水时间。

.5灌溉水流宜从哇田四周多点

4.5.6水平田进水口宜配备调控及防冲刷设施。

4.5.6水平睡田进水口宜配备调控及防冲刷设施。 4.5.7水平睦田灌溉的供水时间可按公式(4.5.7)进行计算:

4.5.7水平田灌溉的供水时间可按公式(4.5.7)进行计算:

4.6.1波涌灌宜在哇田长度较大、结构良好的质土上采用 田面纵向坡度宜为1%~6%0,不宜存在局部倒坡或洼地。 4.6.2哇宽应按当地农机具作业宽度的整数倍确定,不宜超过 4m;哇长宜为60~240m。 4.6.3波涌灌流量应根据水源、灌水季节、灌水次数、田面 状况和土壤抗冲刷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单宽流量的选取宜符合 表4.6.3的规定

表4.6.3波涌睦灌技术要素组合

表 4. 6.3 (续)

4.6.4周期数宜根据长确定,田较长时,周期数可选大些, 反之可选小些。眭长在160m以上时,以3个周期或4个周期数 为宜;160m以下时,以2个周期或3个周期数为宜。 4.6.5循环率宜为1/2或1/3。 4.6.6放水总时间应按公式(4.6.6)确定:

4.6.6放水总时间应按公式(4.6.6)确定

中T。一波涌哇灌放水总时间,min; Tc常规连续哇灌供水总时间,min,在波涌灌灌水前 通过对同田块的一个哇田进行常规连续哇灌确定; R一一波涌睦灌相对常规连续哇灌的节水率,%,通过灌 水试验确定。 6.7采用定时段一变流程法灌水,波涌灌周期供水时间应按 式(4.6.7)确定:

中ton 周期供水时间,min; N 波涌哇灌周期数。

.6.9周期停水时间应按公式(4.6.9)确定:

4.6.9周期停水时间应按公式(4.6.9)确定

式中toff一一波涌灌周期停水时间,min。 .6.10一个睦田所需的灌水总时间应按公式(4.6.10)确定:

灌完一哇所需的总时间,

(4. 6. 10)

4.7.1灌水沟的间距(沟距)应与灌水沟的湿润范围相适应, 并满足农作物耕作栽培和机耕要求。轻质土壤的间距宜为50~ 60cm;中质土壤宜为60~70cm;重质土壤宜为70~80cm, 4.7.2沟长应根据沟底坡度、土壤人渗能力、人沟流量、土地 平整程度以及农机作业效率等因素确定。沟长宜为70~250m。 4.7.3波涌沟灌人沟流量应根据水源、灌水季节、灌水次数、 由面状况和土壤抗冲刷能力等因素确定。波涌沟灌人沟流量的选 取宜符合表 4.7.3的规定。

表4.7.3 波涌沟灌技术要素组合

4.7.4波涌沟灌的灌水周期数、周期供水时间、循环率的确定 应按4.6.4条、4.6.7条、4.6.5条的规定执行。 4.7.5波涌沟灌的放水总时简、周期时间、周期停水时间及一 个沟所需灌水总时间的确定应按4.6.6条、4.6.8条、4.6.9条 和4.6.10条的规定执行。

4.8.1覆膜灌适用于透水性中等以上土壤的旱作物,田块尾端 宜封闭。 4.8. 2 睦宽应按当地作物行距、覆膜宽度及农机具作业宽度的

100f(kwk+) qb = 6 Bb πd? LNk k= 4S Wr= Lb,N.

4.8.6覆膜灌改水成数不宜小于0.7

Tb mL = 60gh

4.9.1覆膜沟灌沟形状与规格同沟灌,沟长不宜大于300m。

100Kf.u qt= 6 rd L:N w= S

式中qf 覆膜沟灌入膜流量,L/s; W 开孔面积,m?; K——旁侧人渗影响系数,取值1.46~3.86,黏性土取大 值,砂性土取小值; f。土壤稳定人渗率,m/min; N—…灌水沟内渗流的膜孔排数,包含放苗孔和专用灌 水孔; L:覆膜沟长度,m。 4.9.4覆膜沟灌放水时间可按公式(4.9.4)计算

式中T 覆膜沟灌放水时间,min; m 毛灌水定额,mm。

4.9.5覆膜沟灌改水成数不宜小于0.8

Tr= mLf 60gr

5.1.1各生育期适宜的地面灌溉灌水定额和灌水周期应根据当 地作物、土壤质地、土壤情、气象、农艺措施以及群众灌水经 验综合确定。

5.1:2作物灌水定额除依据当地灌既试验资科外,还应根据沟 硅规格、田面地形、土壤入渗能力、流量等条件下地面灌溉最小 灌水定额约束选取。

1.3实际灌溉制度应在设计灌溉制度的基础上依据当季来水 况、作物种植结构等进行调整

情况、作物种植结构等进行调整

5.2.1年度、李度用水计划应根据当年种植作物灌溉制度、水 源状况、天气情况等条件,并参考历年灌水经验加以编制。 5.2.2用水计划编制的内容应包括灌水面积、灌水定额、供水 时间、轮灌组划分、轮灌/续灌时间、轮灌顺序、各轮灌组用 水量。

5.2.3用水计划应具体到田块、用水户

5.3.1宜逐步建立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载体的农民用水组织对 由间用水进行管理,确保用水计划的正确实施。 5.3.2每次灌溉应根据土壤摘情并参考用水计划进行灌溉。 5.3.3用水组织应规范灌溉用水秩序,避免昼灌夜排或叠灌夜 停现象;应加强田间灌溉过程管理,按计划供水,避免超灌或欠 灌现象。在供水量变化较大时,应及时调整用水计划。

5.3.1宜逐步建立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载体的农民用水组

5.3.1宜逐步建立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载体的农民用水组织对 日间用水进行管理,确保用水计划的正确实施。

5.3.2每次灌溉应根据土壤情并参考用水计划进行灌

5.3.4每个灌溉季节结束后,应对灌溉用水计划执行情况

总结,相关灌水时间、灌水量等资料应及时归档。

5.4.1田间灌溉量水应落实到田块。可按灌水时间计水量;也 可采用测流设备对人地水量进行计量;也可根据经验估测人地 流量,

5.4.2人地水量的计量应客观真实,应与农户达成一致。

6.0.1灌水质量可根据灌水均匀度、田间水利用率和灌溉水储 存率进行综合评价。 6.0.2灌水质量评价宜采用田间试验或田间试验与数值模拟相 结合的方法。

1灌水均匀度宜以均匀系数CU表示,均匀系数可按公式 (6.0.3)进行计算:

表6.0.4灌水均匀度要求

6.0.5田间水利用率应为实际灌人田间的有效水量与末级固定 渠道(农渠)放出水量之间的比值,可按公式(6.0.5)计算。

Anong Zreg

式中Z。一灌后储存在计划湿润层的平均灌水深度,mm; E一灌溉水储存率,%。 5.0.8作物不同生长期的计划湿润层深度应取不同值。 5.0.9充分灌溉时灌溉水储存率应等于1;非充分灌溉时灌溉 水储存率不应低于80%,若低于80%应论证其对作物产量的 影响,

式中Z。一灌后储存在计划湿润层的平均灌水深度FZ/T 81018-2014 机织人造革服装,mm; E一灌溉水储存率,%。 6.0.8作物不同生长期的计划湿润层深度应取不同值

7地面灌溉工程效益分析

.0.1已建成的地面灌溉工程运行1年后可进行效益分析 .0.2地面灌溉工程效益法分析应重视调查研究,采用的基本 资料应准确,

1效益应包括工程修建后所增加的产品产值以及省水、省 地和省工等所增加的收益。 2增产值应按已发生年份的实际增产值计算。农业技术措 施基本相同时,主产品与副产品的增产值等于有、无地面灌溉工 程相比所增加的产值,可按公式(7.0.3)计算:

或用于其他行业所获得的效益计算。 6省地效益应按节省土地面积所增加的产品效益扣除农业 成本计算。 7省工效益应按实施地面灌后与实施地面灌前的用工量差 值乘以当地劳动工日值计算,

JB/T 10212-2016 空调用直动式电子膨胀阀附录A田面高程标准偏差的确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