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_T246-2019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清晰无水印,替代SL/T246-1999\SL558-2011\SL569-2013\SL599-2013,附条文说明)

SL_T246-2019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清晰无水印,替代SL/T246-1999\SL558-2011\SL569-2013\SL599-2013,附条文说明)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4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7862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L_T246-2019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清晰无水印,替代SL/T246-1999\SL558-2011\SL569-2013\SL599-2013,附条文说明)

2.3.5砌石衬砌渠道运行维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砌石渠道出现裂缝、空洞、塌陷、松动、隆起、勾缝脱 落等问题时,应针对问题类型,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修复。 2停水期间,应对非全断面砌石衬砌渠道砌体与土质渠床 结合部位的淘刷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填筑修复缺陷。 3压顶护面应保持完整,损坏后及时修复

2.3.6膜料防渗渠道运行与维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膜料防渗渠道输水流量的增大与减小应分步进行;严禁 在渠道上打桩、开挖、放牧牲畜等活动,并应设置专门标示牌。 2采用土料保护层的膜料防渗渠道停水后,应对渠道内坡 和渠底的保护层厚度及内坡保护层的塌滑及冲刷情况、防渗膜料 刺穿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 3膜料防渗渠道清淤深度不得超过保护层顶深;春季引水 前,应夯实因冻融而疏松的保护层。 4当覆土保护层不足30cm时,应进行覆土保护;压板出 现变形或断裂时,应及时修复。

GB/T 18916.12-2012 取水定额 氧化铝生产2.3.7管道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应符合GB/T20203的有关规定

1管道敷设前,应全面检查管道及管件,重点检查止水橡 胶圈是否有损坏、安放是否影响密封效果,整平敷管路线。 2管道敷设应从进水口开始逐节进行,接头偏转角不应超 过规定值,竖管应垂直。 3管道应按轮灌次序进行移位。 4管道搬移前,先放空管内积水,拆成单根;搬移时,不 应拖拉、滚动和抛掷。 5拆装、搬移金属管道时,应防止触及架空输电线路

6灌溉结束后,应按管道材质种类、规格码放平整;金属 管的堆放高度不宜超过1.5m,塑料管的堆放高度不宜超 过1.0m。 7管件、量测仪表和止水橡胶圈等应按规格、型号分类放 置,不得重压。 2.3.9地面移动软管运行维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软管敷设前,应全面检查管道及管件,整平敷管路线。 2敷设管道应从给水栓处开始,铺放顺直,不应在地表 拖拉。 3软管跨沟处应设立支架;转弯处应平缓弯曲。 4 软管搬移前,应放空管内积水并盘卷。 5气温低于5℃时,宜停止地面移动软管使用。 6软管使用后,宜洗净晾干后盘卷,存放于干燥、温度适 中、无阳光直射的场所,不宜与化肥、农药等有腐蚀性的物质混 放,并应采取防鼠害措施

2. 4 排水沟(管)工程

2.4.1排水沟(管)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保持排水沟(管)工程完好、排水通畅,达到工程设 计标准。 2管理单位应根据农田排水沟(管)的功能要求,制定工 程维修养护计划、运行管理方案

2.4.1排水沟(管)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保持排水沟(管)工程完好、排水通畅,达到工程设 计标准。 2管理单位应根据农田排水沟(管)的功能要求,制定工 程维修养护计划、运行管理方案。 2.4.2明沟排水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年应对主要排水沟进行汛前检查、汛中巡查和汛后 复查。 2汛前应清除沟道内的杂草、淤积物、障碍物和废弃物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沟堤和沟道断面应维修达到设计要求。 3汛中应及时疏通阻水障碍物,出现险工、险段应及时 抢

2.4.2明沟排水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2.4.2明沟排水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应付合下列安求: 1每年应对主要排水沟进行汛前检查、汛中巡查和汛后 复查。 2汛前应清除沟道内的杂草、淤积物、障碍物和废弃物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沟堤和沟道断面应维修达到设计要求。 3汛中应及时疏通阻水障碍物,出现险工、险段应及时 抢修。 4汛后应复查排水沟险工险段及汛期毁损沟段,及时编制

修复计划,按原设计断面修复。 5宜根据淤积情况,对排水干沟2~3年清淤一次、支沟 ~2年清淤一次、斗农沟每年清淤一次。 6应定期检查排水系统出口的出流条件,排水承泄区应具 有稳定的河槽或湖床、安全的堤防和足够的承泄能力。

1新建工程运行初期,应对管线进行经常性巡查,发现凹 坑及时填平;日常巡查中发现流量明显减少时,应及时查明原因 并处理。 2暗管维修后,暗管上方的回填土应自然沉降、密实。 3每年灌溉前和暴雨后,应对暗管出口及出口控制装置进 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暗管出口附近明沟段应进行边坡加固,并定期清除 杂草。 5暗管出口段管壁或接缝处出现水流渗出时,应及时整修 填土夯实加固。 6暗管出口应设置防止小动物进入的格栅。 7具备探测条件时,应使用探测工具检查管道淤堵、破损 等状况;不具备探测条件时,可根据暗管出流、地下水位变化及 田面干湿等,判断管道淤堵状况和发生地段。 8当排水管道内淤积深度大于管径的1/4时,应进行冲洗 清淤;当检查并底部沉积的淤泥厚度超过20cm时,应进行清 除;检查并破损或并盖丢失时,应及时修复。 2.4.4竖井排水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应符合GB/T50625的有关 规定。

2.4.5鼠道排水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灌溉和降雨后,发现出流量明显减少或断流时,应及 时进行处理或全部更新。 2应定期检查鼠道出口,并及时清淤除草;发现出口损坏 应及时处理

2.5渠(沟、管)系建筑物

2.5.1渠(沟、管)系建筑物运行维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定期对工建筑物稳定性进行观测,发现表面塌陷、隆 起、开裂等现象时,应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2按照DIL/T5251的有关规定对混凝土建筑物表面及其运 行状况进行观测、检查,发现裂缝、渗漏等问题应及时采取 措施。

2.5.2渠道上的水闸运行维护管理应符合SI75的有关规定。

1通水前后,应清除杂物并对渡槽各部位进行全面检查, 如有裂缝、变形、位移、渗漏等现象,及时维修加固。 2入口处应设置最高水位标记,不得超过最高水位运行。 3通水期间,应保持水流均匀平稳,及时清除杂物;出现 基础沉陷、槽身裂缝、漏水、弯曲变形、伸缩缝损坏,尚不对渡 槽正常输水构成严重威胁的,可待灌溉期结束退水后,查明原 因,进行修复或加固处理

到虹吸运行维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要

1定期检查倒虹吸进、出口建筑物伸缩缝止水情况,发现 渗水情况应查明原因,及时修复处理。 2通水期间,应保持倒虹吸上下游水位不高于设计水位, 并检查倒虹吸管道运行状况,发现覆土塌陷或裂纹现象,应查明 原因,属回填土不实的,应夯实修复;属镇墩接头渗水或管体变 形漏水的,应加固修复或更换管体。 3停水后,应立即关闭进、出口闸门,严寒地区,冬李应 排除倒虹吸内积水。

涵洞顶部不得堆放超过设计荷载的重物或修建其他建 筑物。 2通水前,应及时清除涵洞内及涵洞口的泥沙、杂物,对

有隐患和损坏的部分及时修复。 3砌石涵洞放水时,当发现涵洞振动、流水浑浊或其他异 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水,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2.5.6隧道的运行维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通水前,应及时清理通气孔吸人的杂物。 2通水期间,应缓慢、平稳地操作闸门的启闭,监听隧道 内声音;出现异常响声时,应立即停止闸门启闭,查明原因处理 后再继续。 3无压隧道不得在充满水受压情况下使用。 4洞顶岩石厚度小于3倍洞径时,不得在顶部堆放重物或 修建其他建筑物。 2.5.7 机耕桥、人行桥的运行维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保持桥身完整,及时修补损坏部位。 2 定期对钢筋混凝土桥或砌石桥桥面进行养护。 3定期对木桥涂刷防腐剂,检查各部件;发现损坏时应及 时维修更新。 4桥孔上下游护坡出现淘空、塌坡、砌面松动或勾缝脱落 时,应及时修复。

有隐惠和损坏的部分及时修复。 3砌石涵洞放水时,当发现涵洞振动、流水浑浊或其他异 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水,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2.5.6隧道的运行维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通水前,应及时清理通气孔吸入的杂物。 2通水期间,应缓慢、平稳地操作闸门的启闭,监听隧道 内声音;出现异常响声时,应立即停止闸门启闭,查明原因处理 后再继续。 3无压隧道不得在充满水受压情况下使用。 4洞顶岩石厚度小于3倍洞径时,不得在顶部堆放重物或 修建其他建筑物

1 保持桥身完整,及时修补损坏部位 2 定期对钢筋混凝土桥或砌石桥桥面进行养护。 3定期对木桥涂刷防腐剂,检查各部件;发现损坏时应及 时维修更新。 4桥孔上下游护坡出现淘空、塌坡、砌面松动或勾缝脱落 时,应及时修复

2.5.8跌水和陡坡的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及时清除进口处的杂物。 2严寒地区冬季停水期间,应对下游消力设施进行全面检 查,排除积水

2.5.10应定期清除排水暗管检查并、集水井中的淤泥和杂物 并将井盖复位

2.5.10应定期清除排水暗管检查井、集水井中的淤泥和

2.6地面灌溉田间工程设施

2.6.1地面灌溉田间灌水设施耕作前应进行整修,并应符合下 列要求:

1连续眭灌的哇田宽度宜为4~7m,哇田坡度宜为1%~ 5%0,田面高差宜小于3cm。 2水平田灌的田面相对高程标准偏差宜小于2cm,睦 高度宜满足最大灌水深度要求。 3波涌哇灌的田面不应有局部倒坡或洼地,纵向坡度宜为 1%~6%;哇田规格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哇宽宜为4~7m, 哇长宜为60~240m。 4覆膜哇灌的眭田尾端宜封闭,睦田坡度宜为1%~5%o; 哇田应保持合理规格,畔宽宜为4~7m,眭长宜为40~240m。 5灌水沟尾端宜封闭,沟底坡度宜为1%~8%;灌水沟深 度与上口宽度应依据土壤质地、田面坡度和作物类型等确定,深 度宜为10~25cm,上口宽度宜为30~50cm;沟距应与灌水沟的 湿润范围相适应,并满足农作物的耕作和栽培要求,轻质土壤的 沟距宜为50~60cm,中质土壤的沟距宜为60~70cm,重质土壤 的沟距宜为70~80cm。 6波涌沟灌的沟长宜为70~250m,并根据土壤质地确定 沟距,轻质土壤的沟距宜为50~60cm,中质土壤的沟距宜为 6070cm,重质土壤的沟距宜为70~80cm。 7覆膜沟灌的沟长宜小于300m。 8格田灌的格田纵向坡度应均匀,纵向坡度宜保持在 0.5%之内,横向应水平,田面高差宜保持在3cm之内;格田应 保持合理规格,平原水稻区格由长度宜为60~120m,宽度宜为 20~30m,山丘区应根据地形灵活掌握;盐碱地冲洗灌溉格田, 长度宜为50~100m,宽度宜为10~20m。 2.6.2灌水前应按灌水技术要求对田间工程设施进行检查

2.6.2灌水前应按灌水技术要求对田间工程设施进行检查、

1入哇水流不应冲刷土壤,哇(沟)首水深不得超过哇 高度和沟口顶高。 2连续哇灌的田人哇单宽流量宜为3~5L/(s·m),当

人哇流量较小、睦田较长时,可采用长哇分段灌溉;改水成数不 宜低于75%。 3水平眭田灌的水流宜从眭田四周多点进人。 4波涌灌的灌水周期数应根据畔(沟)长确定,畔(沟) 长在160m以上时,以3~4个周期数为宜;160m以下时,以 2~3个周期数为宜;循环率宜为1/2或1/3。 5覆膜哇灌的开孔率宜为3%~5%,田面坡度大时取小 值,由面坡度小时取大值;改水成数不宜低于70%。 6沟灌的灌水沟内水流流速不应超过0.13m/s;对于不易 侵蚀的土壤,灌水沟的流速不应超过0.22m/s;灌水沟的水流深 度宜为沟深的1/3~2/3;改水成数不宜低于70%。 7覆膜沟灌的开孔率宜为3%~5%,沟底坡度大时取小 值,沟底坡度小时取大值;改水成数不宜低于80%。 8当格田内微地形空间变异较大时,可采用开设导灌沟的 方法提高推进速度。 2.6.4管道输水地面灌溉结束后,应检查出水口的防冲设施, 并进行维修养护;在高寒地区,应检查给水栓和出水立管的防冻 设施。 2.6.5水稻格用灌溉.不应串灌串排,格用纵向坡度应均匀。 横向应水平;格田进水口应采取防止人田流速过大的措施。 2.6.6应根据土壤摘情适时实施耕作保摘措施,深松宜在伏天 和早秋进行,耙糖保摘宜在秋季和春季进行。 2.6.7地面覆盖蓄水保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冬小麦生育期秸秆覆盖宜在冬前进行,玉米宜在拔节初 期(小喇叭口)覆盖,大豆宜在分枝期覆盖。 2地膜覆盖前应重施底肥、浇足底水。 3铺膜时,地膜应拉紧铺平无皱折,并与地面紧贴,膜的 四周用土压紧压实;杂草较多的地块,可在盖膜前实施除草 措施。 2.6.8化学保摘剂喷洒地块应平整,喷洒前应浇足底摘水、施

2.6.4管道输水地面灌溉结束后,应检查出水口的防冲设 并进行维修养护;在高寒地区,应检查给水栓和出水立管的 设施。

设施。 2.6.5水稻格田灌溉,不应串灌串排,格用纵向坡度应均匀 横向应水平;格田进水口应采取防止入田流速过大的措施。 2.6.6应根据土壤情适时实施耕作保措施,深松宜在伏天 和早秋进行,耙糖保宜在秋季和春季进行。 2.6.7地面覆盖蓄水保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冬小麦生育期秸秆覆盖宜在冬前进行,玉米宜在拔节初 期(小喇叭口)覆盖,大豆宜在分枝期覆盖。 2地膜覆盖前应重施底肥、浇足底水。 3铺膜时,地膜应拉紧铺平无皱折,并与地面紧贴,膜的

2.6.5水稻格用灌溉.不应串灌串排,格用纵向坡度应均匀, 横向应水平;格田进水口应采取防止人田流速过大的措施。 2.6.6应根据土壤摘情适时实施耕作保摘措施,深松宜在伏天 和早秋进行,粑保宜在秋季和春季进行

2.6.7地面覆盖蓄水保摘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冬小麦生育期秸秆覆盖宜在冬前进行,玉米宜在拨节初 期(小喇叭口)覆盖,大豆宜在分枝期覆盖。 2地膜覆盖前应重施底肥、浇足底水。 3铺膜时,地膜应拉紧铺平无皱折,并与地面紧贴,膜的 四周用土压紧压实;杂草较多的地块,可在盖膜前实施除草 措施。

足底肥,喷洒应均匀,喷后20~30d不灌水、不施肥。

2.7喷微灌配套田间工程设施

2.7.1喷微灌系统从明渠取水时,取水池、取水渠道、沉砂池 应及时清淤、清污和维修,其运行管理应符合2.2节和2.3节的 要求。

2.7.2喷微灌系统从压力输水管网取水时,管道工程运

应及时修复机行道损坏部位,清除道内障碍物,保持机行道 畅通。

2.7.4灌溉季节前,应对田间设施检查、试水,保证设施完好、 无漏水、工作可靠

3.1.1灌溉与排水设备应进行日常养护、定期检查及维修,并 应符合有关标准、产品说明书或设计文件要求。 3.1.2设备应根据品种、型号、规格等分类保管;对于移动设 备人库保管前,应清除设备表面的灰尘、污物和锈斑,更换损坏 的零部件,对损坏严重或无法修复的设备予以更新;设备出人 车,应办理登记交接手续。 航热行

3.2.1电动机的运行应符合GB/T30948的有关规定

3.2.1电动机的运行以符合 GB/130948的有关规定。 3.2.2电动机运行前应对外观、电气零部件、安全保护装置等 进行检查,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3.2.3电动机运行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3.2.3电动机运行前应符合下列

安装止确、结构完整、零部件完好,性能满足运行要求。 2电气接线正确,绝缘符合规定要求,预防性试验合格。 3电源电压与电动机额定电压应相符。 4异步电动机起动设备及电容补偿装置、同步电动机的励 磁装置性能稳定。 5滑环与电刷的接触良好,电刷压力保持在规定范围内, 刷握柄和刷架无积垢。

电压不平衡率应小于5%;工作电流不应超过额定电流,运行时 三相电流不平衡值之差与额定电流之比不得超过10%。

电压不平衡率应小于5%;工作电流不应超过额定电流,运行时

升应符合GB/T30948的有关规定,如温升超标或其他异常现 象,应立即停机检查,及时排除故障。 3.2.6对长期连续运行的电动机,应每月至少进行1次安全检 查;安全接地线、接线盒应完好,电源引接线螺母应无松动。 3.2.7灌溉结束后,应对电动机进行维修保养;对绝缘电阻值 小于0.5M2的低压电动机,应进行烘干处理,并在下一灌溉期 前进行复测。

3.2.8长期停用的电动机应存放在干燥、清洁的室内。

3.2.10内燃机运行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1燃油、润滑油储量充足,油路畅通、不存气,油路及接 头处不漏油。 2冷却水量充足,水质清洁,水管接头无漏水。 3零部件完整无损,底脚螺丝、紧固件连接无松动,各种 连接附件及起动装置安全可靠,调速器、运动部件操作灵活。 4用辅机起动柴油机时,辅机工作正常。 5柴油机的起动系统应保证机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运行 转速;不能起动或起动后工作不正常时,应及时排除故障。电起 动时,起动时间不得大于5s;手摇起动时,起动时间不得超 过305。 6水冷式柴油机起动后应急速预热,转速缓慢增加,宜在 冷却水温度达到60℃以上,且机油温度达到45℃以上时投入正 常运行。冷却水的温度应为60~80℃,机油温度应为60~80℃, 机油压力应为0.20~0.35MPa。 7,内燃机不应在卸掉空气滤清器的情况下起动和运行, 不应在超负荷情况下长时间运行。 8内燃机运行时,应观察仪表显示和柴油机声音、排气、 烟色;应定时检查水温、油温、油压。

3.2.11内燃机正常停机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转速。 2对于水冷式柴油机,宜在冷却水温度下降到70℃以下时 再停机。 3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在停机后冷却水温度降到 30~40℃时放净冷却水。 3.2.12应定期检查内燃机调速器;若发生飞车,可采取松开减 压拉杆或高压油管接头、堵死空气滤清器等措施,强行停机。 3.2.13内燃机所使用的燃料品质和消耗率应符合有关规定 指标。 3.2.14内燃机累计运行300~400h后应进行小修,累计运行 800~1000h后应进行大修

3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在停机后冷却水温度降到 30~40℃时放净冷却水。 3.2.12应定期检查内燃机调速器;若发生飞车,可采取松开减 压拉杆或高压油管接头、堵死空气滤清器等措施,强行停机。 3.2.13内燃机所使用的燃料品质和消耗率应符合有关规定 指标。 3.2.14内燃机累计运行300~400h后应进行小修,累计运行 800~1000h后应进行大修。 3.2.15内燃机长期存放应采取下列措施: 放掉燃油和机油。 2 清洗或更换空气滤清器和机油滤清器的滤芯。 3 封堵空气滤清器口、排气管口和水箱口。 向缸筒内注人10~15g新机油。 5 放净水冷式柴油机的冷却水,并清除水箱内的污垢。 6 清除风冷式柴油机风道内和散热片上的污物。 7 包裹或覆盖整个机体。 3216内燃机应及时雨换却油滤花

3.2.15内燃机长期存放应采取

放掉燃油和机油。 清洗或更换空气滤清器和机油滤清器的滤芯。 3 封堵空气滤清器口、排气管口和水箱口。 4 向缸筒内注入10~15g新机油。 5 放净水冷式柴油机的冷却水,并清除水箱内的污垢 6 清除风冷式柴油机风道内和散热片上的污物。 7 包裹或覆盖整个机体。 2.16 内燃机应及时更换机油、滤芯。

3.2.16内燃机应及时更换机油、滤芯

3.3.1水泵运行应符合GB/T30948的有关规定

1无损坏或阻塞叶片的杂物进人泵内,无汽蚀和振动,管 道无进气和漏水现象。 2应监测真空度、温度、振动、流量、压力、功率等技术 参数;监测仪表和阀件等应处于正常状态,观测仪表读数应在规 定范围内。 3轴承、轴封的温度应正常,滑动轴承温度不应超过

70℃,滚动轴承温度不应超过95℃ 4 填料密封的泄漏量不宜大于30滴/min。 5 传动部分应装防护罩。 6 应根据泵站运行工况,合理调节叶片角度、转速等。 7 发生事故停车时,机组飞逸转速不应超过额定转速的 1.2倍;否则,应停泵并对主机组进行检查。 S 当进水侧水位低于设计水位时应停泵。 9 水泵进水池水下容积宜为水泵设计流量的40倍。 3.3.3水泵起动前应对外观、零部件、传动系统等进行检查 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3.3.4水泵起动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紧固件无松动,填料压盖或机械密封弹簧的松紧度 适宜。 2 转动件转动灵活,无杂音。 3 联轴器、传动胶带等传动装置安全、可靠。 4 采用机油润滑的水泵,油质洁净、油位适中。 5进水管进口悬空高,深井潜水电泵的淹没深应达到规定 要求。 6进水管密封严实.底阀止水良好。 7采用真空泵充水的水泵,抽真空过程中真空管道上的开 关阀应处于开启位置,抽真空完毕后应关闭。 8提水水源含沙量不应大于70kg/m3,进水侧水位符合设 计水位要求。 9断流设施的技术状态应保持良好。 3.3.5长时间停用的水泵投入作业前,应进行试运行。 3.3.6自吸式离心泵起动前,应向泵内灌足量水后起动;超过 自吸时间仍不出水,应停机检查及时排除故障。

3.3.7离心泵应在出水口阀门关闭的状态下起动,待还

转速并稳定一段时间后,再缓慢开启阀门;停泵时应先缓慢关闭 出水口阀门。

3.3.8离心泵运行1500~2000h后,应对所有部件拆卸检查, 清洗除锈,维护保养。 3.3.9潜水电泵的开停不宜频繁,两次起动时间间隔应大 于3min。 3.3.10采用钙基润滑脂润滑的水泵,每年运行前应将轴承、轴 承体清洗干净,更换1次润滑脂。 3.3.11采用机油润滑的水泵,新泵运行100h后应清洗轴承体 内腔,并更换机油;投入正常运行后,每运行500h应更换机油。 3.3.12井用潜水电泵和长轴井泵每年宜进行1次检修保养。若 运行平稳、耗电(耗油)量正常,或主要性能指标不低于相关标 准规定值,其检修保养周期可延长。 3.3.13灌溉结束后,应排空离心泵体内的余水;冰冻期间,每 次灌水后,均应及时排空泵体内的余水

3.3.13灌溉结束后,应排空离心泵体内的余水;冰冻期间,

3.4.1传动装置运行应符合

1运行前,皮带松紧适宜,接头牢固;联轴器的间隙和同 心度符合要求;轴承润滑油脂洁净适量;传动齿轮箱齿轮啮合正 常、油量适中、油质符合要求、无渗漏;防护栏杆牢固。 2运行过程中,应加强监视,传动轴的摆度不超过规定值 传动皮带无打滑、跳动;轴承和齿轮箱温升不超过50℃。 3齿轮箱每运行150~200h应补充润滑油。 3.4.2水泵辅助设备运行前,应对进出水闸阀、连接管道、真 空泵、排水泵、风机、真空破坏阀及泵房起吊设备等进行检查。 3.4.3应定期检查压力油系统、润滑油系统、冷却水系统

3.4.3应定期检查压力油系统、润滑油系统、冷却水系统

3.5.1高、低压电器设备运行应符合GB26859的有关规定。 3.5.2高、低压电器设备应安装正确和性能可靠,按有关规定 进行接地,并做好预防性试验。高、低压配电装置的运行应符合

下列要求: 1箱体清洁,仪表盘清晰。 2接线正确,接头牢固。 3所控制的负荷分路清楚、负荷名称明确、接线与低压配 电系统图一致。 4高、低压控制电器的额定容量,应与受控负荷的实际需 要相适应。 5各级电器保护元件的选择和整定,均应符合动作选择性 要求。 3.5.3 变压器运行应符合IDL/T572的有关规定。 3.5.4 变压器投入运行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变压器及其附件、保扩装置、控制设备完整,操作灵活 可靠,预防性试验合格。 2油标、油位、油枕等主要部件和密封部分无渗漏、油浸 污垢、裂缝。 3变压器台架无沉陷变化,连接导线牢固。接地装置完好、 仪表指示正常。 油浸式变压器内油质、油量达到规定要求。 5 电压冲击试验合格。 3.5.5 软起动器的运行应符合GB/T14048.6的有关规定。 3.5.6 软起动器运行应符含下列要求: 1 应保持软起动器使用环境通风、干燥、清洁。 2 应定期检查配电线端子接线状况、柜内元器件外观性能 3 应保持冷却风机正常运行。 3.5.7 低压开关、熔断器的运行应符合GB/T14048的有关 规定。 3.5.8 低压开关、熔断器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低压开关在运行过程中最人负荷电流不应超过开关额 定值。 2低压开关运行前应做到操作机构完好,动合灵活,分

3.5.14电容器运行应符合DI/T840的有关规定。

电压与电网电压相符合,外观检查良好,无漏油现象;三相相间 容量平衡,其误差不超过相总容量的5%;放电电阻的电阻值 符合DL/T840要求,并经试验合格;装有专用接地刀闸时,刀

3.5.16电容器不得带电合闸。 亮电后电容器应放电至少3m1n 方可再次合闸送电;电容器保护熔体熔断时,应及时检查原因排 除故障,更换熔体后再次合闸送电

3.5.17用来监视和保护主要电气设备的继电器的运行应符

3.5.18热继电器的工作环境温度与被保护设备的环境温度

不应超过15~25℃;热元件调节范围应为热元件额定电流的 60%~100%;电压继电器在85%~105%额定电压范围时,应 能可靠工作。

3.5.19 微机保护装置运行应符合DL/T587的有关规定。 3.5.20 电测量装置运行应符合GB/T50063的有关规定。 3.5.21 电能计量装置运行应符合DL/T448的有关规定。 3.5.22 低压架空线路架设、入地电缆埋深应符合DL/T499的 有关规定

3.6闸门、启闭机及拦污栅

3.6.1 闸门、启闭机运行操作应符合SL.75的有关规定。 3.6.2 应按照闸门材料类型选择防腐蚀措施。 3.6.3 闸门启闭操作应按照闸门功能类型规定开启、关闭闸门 的水流状态。 3.6.4 启闭机、拦污栅的运行维护应符合SI582的有关规定。 3.6.5启闭机应保持完整无损、操作灵活;各种表计、保护装 置应准确可靠;闸门开关的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应有明显标志, 操作设备应清洁整齐。 3.6.6拦污栅应完整牢固,运行过程中及时清除栅前杂物;拦

3.6.6拦污栅应完整牢固,运行过程中及时清除栅前杂物;

7.1喷灌设备运行管理应符合下

1按设计工作压力、风速范围、灌溉制度和轮灌编组运行。 2设备运行前,喷头应完好、与竖管连接牢固、喷嘴规格 正确、流道通畅、转动灵活、换向可靠。 3在运行中应进行巡查,对进口连接部位和密封部位漏水, 喷头转速异常、换向失灵,喷嘴堵塞或脱落,支架歪斜或倾倒等 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修复。 4应对设备运行时间、系统工作压力和流量、能源消耗 故障原因与排除等运行情况进行记录。 5每次灌水后,应对管及管件进行检查,做好巡查工作, 并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管及管件。 6灌溉结束后,应对喷头进行清洗保养,检查零件磨损情 况,更换磨损严重影响正常使用的零件。 3.7.2轻小型喷灌机的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喷灌机运行前,检查动力机、水泵的安装和连接状况。 2喷灌机运行过程中,水泵进水管路应保持密封;吸水滤 网应完全没在水中,与进水池池底和池壁之间的距离均不应小 于30cm。 3喷灌机长期停用应存放专用仓库保管。 3.7.3绞盘式喷灌机的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运行前,将绞盘车底架调整为水平状态,转换到工作位 置后与地锚紧。 2喷头车行进速度应按计划灌水定额调节。 3 铺放输水管道时,绞盘上剩余的管道不应少于1圈。 4绞盘自动驱动系统工作可靠。 5整机拖移时,绞盘车及喷头车调整到拖移状态,并固定、 锁紧;在田间和公路上的拖移速度分别不宜超过5km/h和 10km/h。

按设计工作压力、风速范围、灌溉制度和轮灌编组运行。 2设备运行前,喷头应完好、与竖管连接牢固、喷嘴规格 正确、流道通畅、转动灵活、换向可靠。 3在运行中应进行巡查,对进口连接部位和密封部位漏水, 喷头转速异常、换向失灵,喷嘴堵塞或脱落,支架歪斜或倾倒等 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修复。 4应对设备运行时间、系统工作压力和流量、能源消耗 故障原因与排除等运行情况进行记录。 5每次灌水后,应对管及管件进行检查,做好巡查工作, 并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管及管件。 6灌溉结束后,应对喷头进行清洗保养,检查零件磨损情 况,更换磨损严重影响正常使用的零件,

1喷灌机运行前,检查动力机、水泵的安装和连接状况。 2喷灌机运行过程中,水泵进水管路应保持密封;吸水滤 网应完全淹没在水中,与进水池池底和池壁之间的距离均不应小 于30cm。

1运行前,将绞盘车底架调整为水平状态,转换到工作位 置后与地锚紧。 2喷头车行进速度应按计划灌水定额调节。 3 铺放输水管道时,绞盘上剩余的管道不应少于1圈。 4绞盘自动驱动系统工作可靠。 5整机拖移时,绞盘车及喷头车调整到拖移状态,并固定 锁紧;在田间和公路上的拖移速度分别不宜超过5km/h和 10km/h。

2车轮行进方向上,应无明显塌坑及影响喷灌机运行安至 的障碍物。 3动力传动装置护套应完整无损。 4同步控制装置应动作可靠,同步角应设置正确。 5应按设计灌水定额将百分率计时装置和过水量保护装置 调整到位。 6塔架控制盒手动开关闭合时,盒内的交流接触器和微动 开关触点应无明显灼痕。 7塔架车动力传动轴应连接牢固。 8轮胎气压应符合要求。 9平移式喷灌机导向触杆和微动开关应灵敏可靠,导向钢 索绷紧、牢固,埋设在地头的停机桩应完整无损。 自动停机或自动返回控制装置应按预定的作业计划调整 到位。 11运行时桁架和末端悬臂上的泄水装置应密封可靠,停机 时应能自动泄空余水

3.7.5滚移式喷灌机的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喷洒作业时,喷洒支管(空心轮轴)和滚轮应用制动杆 稳固,喷头进口中心线应保持铅直。 2喷洒支管应保持直线或两端稍滞后状态;当喷洒支管两 端或端处于超前位置时,应采用人工调直。 3喷洒作业结束后,应泄空喷洒支管内余水。 4长期停用时,应用制动杆双向固定机组;当风速大于 5.4m/s时,应加缆桩固定

3.8.1微灌系统运行使用前,应对全系统进行水冲洗,水压测 试符合标准

符合标准。 .2过滤装置的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3.8.2过滤装置的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2开泵后,应排净空气,检香过滤器,及时处理漏水现象。 3对于离心过滤器,在运行期间应定时进行冲洗排污 4对于筛网、砂石、叠片式过滤器,当前后压力表压差接 近最大充许值时,应冲洗排污。 5对于筛网和叠片式过滤器,如冲洗后压差仍接近最大充 许值,应取出过滤元件进行人工清洗。 6对于砂石过滤器,反冲洗时应避免滤砂冲出罐外,必要 时应及时补充滤砂

3对于离心过滤器,在运行期间应定时进行冲洗排污 4对于筛网、砂石、叠片式过滤器,当前后压力表压差接 近最大充许值时,应冲洗排污。 5对于筛网和叠片式过滤器,如冲洗后压差仍接近最大充 许值,应取出过滤元件进行人工清洗。 6对于砂石过滤器,反冲洗时应避免滤砂冲出罐外,必要 时应及时补充滤砂。 3.8.3施肥装置的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运行前,应对施肥装置进行电气、机械、传动等部件检 查,确保各部件连接牢固,承压部位密封,压力表灵敏,阀门启 闭灵活,接口位置正确。 2应按需要量投肥,并按使用说明进行施肥作业。 3施肥后,应利用清水将系统内的肥液冲洗干净;灌溉结 束后,应更换损坏和锈蚀的零部件,并对易蚀部件和部位进行防 锈处理

1运行前,应对施肥装置进行电气、机械、传动等部件检 查,确保各部件连接牢固,承压部位密封,压力表灵敏,阀门启 闭灵活,接口位置正确。 2应按需要量投肥,并按使用说明进行施肥作业。 3施肥后,应利用清水将系统内的肥液冲洗干净;灌溉结 束后,应更换损坏和锈蚀的零部件,并对易蚀部件和部位进行防 锈处理

3.8.4灌水器和滴灌管(带)的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灌水前,应对灌水器及其连接进行检查和补换。 2运行期间,应认真查看灌水器,对堵塞或损坏的灌水器 及时处理和更换;必要时,应打开毛管尾端堵头放水冲洗。 3运行期间,应预防灌水器堵塞,经常检查灌水器的工作 伏况并测定流量,检测水质,定期进行水质化验分析。 4灌溉结束后,应对微喷头、滴头和滴灌管(带)等进行 险查,修复或更换损坏和已被堵塞的灌水器。 5灌溉结束后,应打开滴灌管(带)未端进行冲洗,必要 时进行酸洗,酸洗后酸液回收;移动式滴灌管(带)宜卷盘收 ,室内保管。

确保安全,防止对水环境造成污染或对人畜造成危害,严禁将水 直接倒人酸中。

3.9量水设备、设施与测摘仪器

3.9.1渠道观测断面和建筑物上的水尺安装、水尺零点高程测 定应符合GB/T50138的有关规定;水尺刻度、数字和底板出现 褪色或剥落时,应及时修复。 3.9.2流速仪的使用管理应符合GB/T21303和GB50179的有 关规定

3.9.3流速仪的日常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仪器及相关附件应整洁地摆放在仪器箱中,并置于十燥、 通风的室内环境。 2操作人员在拆卸、清洗及安装仪器前,应熟悉仪器的结 构和拆洗方法。 3对顶针、顶窝、球轴承等易锈蚀部件,应经常加油保护 4润滑仪器采用专用仪表油,不应任意改用其他黏度的 油类。 5仪器工作完毕出水后,应及时用十毛币擦十;若仪器上 粘有污物或泥沙,应先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擦干。 6仪器长期储藏不用时,易锈部件(如轴承、顶针等)应 涂抹黄油保护。 7流速仪应按照GB/T21303的相关及说明书进行检定。 3.9.4量水设施的使用维护管理应符合GB/T21303和GB/T 28174的有关规定。

流量计和自记水位计等量水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应符合GB

1工作环境温度宜为一20~十50℃ 2工作环境相对湿度应为95%。 3电源宜采用直流供电,电压在额定电压的一15%~ 十20%间波动时,仪器可正常工作

4传感器及输出信号线宜有防雷电抗干扰措施。 5采取波浪抑制措施,传感器的输出应稳定。 6浮子式水位计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宜不小于25000h,其 他类型水位计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宜不小于8000h。 3.9.7灌溉通水前,应对各种量水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发现 问题及时处理。 3.9.8停水期间,应将量水设施(如测井)内的积水、淤泥、 杂物等清除干净;量水设备的固定部件应采取遮盖措施,活动部 件应取下放置在室内保存

3.9.9测摘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应符合SL364的有关规定;其

用性校核方法和频次应符合SI13的有关规定;其准确度和可靠 性应符合GB/T28418的有关规定

4.1.1工程管理单位应依据区域水资源条件,遵循科学调配 节约用水、高效利用的原则,兼顾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要。 合理调配水源。 4.1.2工程管理单位应在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基础上实行计划 用水。 4.1.3在具有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的工程管理单位,应实行地 下水与地表水联含运用:优先合理利用地表水。 4.1.4灌溉用水应完善计量设施,实行用水计量。程管理单 位应实现斗口及以上计量供水,可根据管理需要细化计量单元 有条件的可计量到户

4.2用水计量点布设与计量方式选择

4.2.1工程管理单位应根据规模与类型、区域特点、管理任务 节要求,合理布设量水站网。 4.2.2灌排工程量水测站应布置在渠床稳定,具有规则横断面, 沿渠道的宽度、深度和底坡相同的渠段,并且在雍水变动影响范 围以外:渠段内不得有影响水流的建筑物和杂草, 20313的有?规定

4.2.2灌排工程量水测站应布置在渠床稳定,具有规则

4.2.3量水测站布设应符合(GB/T20313的有关规定。

1过水流量较大的渠首测站可采用流速仪测流;对于流量 较小的测站,可采用量水建筑物测流。 2在渠底比降较小的浑水渠道上,可选用巴歇尔量水槽、 无喉段量水槽或量水喷嘴;在渠底比降较大或有跌水的清水渠道 上,可选用梯形量水堰

3在比降较大、含沙量较小的渠道上,可选用梯形量水堰 或量水槛。 4在毛渠、输水沟、试验地段可采用固定或移动三角量 水堰。 5在U形渠道上可选用抛物线形喉口量水槽或过流通畅的 其他形式量水槽

4.2.5管道量水设施应根据管道级别选定。小口径管道宜采用

接触式量测方式,大口径管道宜采用非接触式量测方式。选择量 水设施、设备时,应以量程适宜、性能稳定、耐用为原则

4.2.6在具备条件的灌排工程,宜采用自动量水技术。

4.2.6在具备条件的灌排工程,宜采用自动量水技术。 4.2.7选用量水设备时,应遵循水头损失小、维修费用低、便 于操作的原则

4.3.1灌排工程管理单位应制定用水计划和调度方案,与用水 户签订用水协议

4.3.1灌排工程管理单位应制定用水计划和调度方案,与用水

4.3.2工程管理单位应根据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对水分的

要求,充分考虑水源条件、工程状况、气象资料、历年作物种植 面积、主要作物灌溉制度等因素编制灌溉用水计划。用水计划编 制应充分利用灌区灌溉试验站的有关资料,可采取自上而下和自 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编制

4.3.3制定灌溉制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4.3.3制定灌溉制度应符合下列

1根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作物、土壤质地、土壤摘情、 气象、农艺措施以及灌溉方式等确定作物各生育期的灌水定额和 灌水周期。 2地面灌溉作物的灌水定额还应考虑沟畔规格、田面平整 度、土壤人渗能力等条件。

2地面灌溉作物的灌水定额还应考虑沟哇规格、田面平整 度、土壤人渗能力等条件。 4.3.4用水计划内容宜包括配水方式、配水顺序、配水量、配 水流量和配水时间等。

4.3.4用水计划内容宜包括配水方式、配水顺序、配水量、配

作小结,全年灌溉结束后应进行计划用水工作总结

4.4.1灌排工程管理单位应对灌区上、中、下游用水统筹兼顾, 合理配置。

4.4.2灌区水量调配应符合下列

1由工程管理单位按照渠系供水计划向下级渠道配水 2当渠道实际引人流量大于或小于计划流量时,应按预先 制定的应变方案调整水量。 3农民用水户协会等农村用水合作组织负责本区域内的配 水、用水,并组织协调田间灌水。 4宜根据工程状况、区域位置、地形条件、作物种类等合 理安排灌水次序;合理划分轮灌组,确定各组轮灌顺序、工作 时间。 4.4.3 灌区配水调度指令应逐级下达,执行情况应向上一级调 度机构反馈。 444级测

3农民用水户协会等农村用水合作组织负责本区域内的配 水、用水,并组织协调田间灌水。 4宜根据工程状况、区域位置、地形条件、作物种类等合 理安排灌水次序;合理划分轮灌组,确定各组轮灌顺序、工作 时间。 4.4.3 灌区配水调度指令应逐级下达,执行情况应向上一级调 度机构反馈。 4.4.4各级测站应严格按规定的时间、次数、方法观测水位 计算流量,填报调度日记、大事记。 4.4.5灌区配水宜采取干、支渠续灌,斗、农渠轮灌方式,可 把一个灌溉期划分为几个轮灌期,结合作物需水情况合理灌溉。 当水源供水不足时,可在干渠之间、干渠上下游段或支渠之间进 行轮灌。

4.4.3灌区配水调度指令应逐级下达,执行情况应向上一级 度机构反馈

4.4.4各级测站应严格按规定的时间、次数、方法观测水位, 计算流量,填报调度日记、大事记。 4.4.5灌区配水宜采取干、支渠续灌,斗、农渠轮灌方式,可 把一个灌溉期划分为几个轮灌期,结合作物需水情况合理灌溉。 当水源供水不足时,可在干渠之间、干渠上下游段或支渠之间进 行轮灌。

4.4.4各级测站应严格按规定的时间、次数、方法观测水位

4.4.6特殊情况下水量调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1明渠输水在风力达到6~8级,水面产生较大波浪时,应 加强巡护,可适当减水;风力达到8级以上时,应立即停水;喷 灌工程运行遇刮风时,宜按相关规定执行。 2灌水期间连续降雨,可视降雨持续时间、强度和范围, 采取适当措施,中到大雨时应停灌。 3有冬灌需求的地区,宜按土壤情、气温变化和渠系防 冻能力等因素确定冬灌时间。

4.4.7多水源灌溉工程,宜按水源使用权的规定,在受益范围 内统一调配。河湖库主要水源引水水量不足时,可以当地水源补 充,水量有余时,可蓄补当地水源

4.5.1灌溉工程管理单位应根据区域、流域节水灌溉发展规划 总体自标要求GB/T 32533-2016 高强钢焊条,确定本灌区中长期和分年度节水目标任务。 4.5.2灌溉工程管理单位应分解年度节水目标任务,明确节水 措施,对实施情况和成效进行考核。 4.5.3灌溉工程管理单位应将节水目标任务贯彻到工程管理 设备管理、用水计量、用水计划、水量调配等各项技术要求和措 施中。

4.6.1灌排工程管理单位应根据排水区暴雨的汇水面积、排水 面积,河网、湖泊的调蓄能力,排灌工程及涵闸等排水工程的设 计标准以及排水区域内多年水文气象资料、灾情等,编制不同雨 情、汛情的排水实施方案。

渍和耐盐碱能力,制定年度农田排水工程运行管理方案。有条件 的排水区,可利用计算机模型进行长系列排水水文模拟,分析排 水区内不同土壤类型、种植结构以及水文气象条件变化对排水流 量和水质的影响,完善运行管理方案

4.6.3圩区应按照高低田分排,洪、涝水分排,灌排分开,排、 蓄、灌相结合,控制内河水位和地下水位等原则和要求组织实施 除涝排水

1水稻晒田和落干期应按水稻长势、天气状况和适宜的地 下水理深,严格控制排水时间;汛期降雨应按滞涝蓄水要求和水 稻耐淹能力进行排水;施肥或喷施农药后应控制排水

2旱作物应根据排涝标准和作物耐淹能力,按SL4的有关 规定排除地面积水;积水排除后应按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适宜地下 水埋深和降速要求进行排水;旱作物苗期,应控制排水,保持适 宜的土壤水分。 3十旱半十旱地区应根据防治盐渍化的地下水位临界深度 要求调控地下水位。 4井灌井排区的地下水位汛前应结合灌溉降至防涝蓄水深 度以下,汛期应调控在排渍深度以下,汛后应在强烈返盐期前排 降至临界深度以下。 5排水区发生超标准暴雨时,应结合涝渍伴生或涝碱相随 的自然特点,及时分析涝情发展趋势,提出预警、避灾、减灾措 施及工程的非常规运行方案,并按照非常规运行方案进行管理。 4.6.5排水宜与灌溉统筹考虑,适时实行控制排水,增加对雨 水或地下水的利用。 4.6.6对于以防治涝渍为主的湿润区农田排水管理,应符合下 列要求: 1应根据当地降水规律,结合作物生长特点,在作物不同 生育期及非生长期对排水沟(或暗管出口)水位进行调控。 2在作物播种期和收获期,应根据机耕作业要求以及当地 土壤排水特性,提前15~30d将田间地下水理深降至0.8m左 右,并保持排水沟排水通畅。 3应根据当地或近地区丰产经验与试验资料,经论证确 定水稻各生育阶段适宜地下水理深和稻田适宜日渗漏量;在水稻 的泡田、返青期、分藥初期控制排水,施肥期间和施肥后应控制 排水,控制时间宜为3~4d。 4旱作物生长旺季,宜将排水出口水位控制在距地表 0.6m左右。 5在作物非生长季节,可将排水出口水位控制在接近地表: 保持农田地下水位在较高水平。

4.6.6对于以防治涝渍为主的湿润区农由排水管理DB37T 4098-202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安全性技术要求,应符合

1应根据当地降水规律,结合作物生长特点,在作物不同 生育期及生长期对排水沟(或暗管出口)水位进行调控。 2在作物播种期和收获期,应根据机耕作业要求以及当地 土壤排水特性,提前15~30d将田间地下水埋深降至0.8m左 右,并保持排水沟排水通畅。 3应根据当地或近地区丰产经验与试验资料,经论证确 定水稻各生育阶段适宜地下水埋深和稻田适宜日渗漏量;在水稻 的泡田、返青期、分藥初期控制排水,施肥期间和施肥后应控制 排水,控制时间宜为3~4d。 4旱作物生长旺季,宜将排水出口水位控制在距地表 0.6m左右。 5在作物非生长季节,可将排水出口水位控制在接近地表: 保持农田地下水位在较高水平,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