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389-2021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DBJ50/T-389-2021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9.3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836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50/T-389-2021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4.1.2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级,生 产厂家应注明水泥中的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及石膏品种和掺量。 4.1.3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不宜大于 350m² /kg,水泥熟料中的 C3A含量不宜大于 8%。 4.1.4 水泥使用温度不宜高于 60℃。

4.1.3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不宜大于

4.2.1高性能混凝土宜掺加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复

4.2.4硅灰质量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

GB/T27690的规定GB/T 15728-2021 玻璃耐沸腾盐酸侵蚀性的重量试验方法和分级

4.2.5复合掺合料质量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复合

合料》JG/T486的规定。

4.3.1细骨料颗粒级配应符合表 4. 3.1 的规定,且细度模数应 为 2. 3~3. 2 。

3.2细骨料按技术要求分为特级和I级,细骨料的其他技术 求应符合表 4. 3. 2 的规定。

表 4. 3. 2 细骨料技术要求

4.3.3细骨料其他性能指标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普

4.4.1高性能混凝土用粗骨料颗粒级配应符合表4.4.1的规

4.4.1高性能混凝土用粗骨料颗粒级配应符合表4.4.1的规 定。粗骨料最大粒径根据需要可放大。

表 4.4. 1粗骨料颗粒级配

4.2粗骨料按技术要求分为特级和I级,粗骨料的技术要求 符合表4.4.2 的规定。

表 4.4. 2粗骨料技术要求

4.4.3粗骨料其他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卵石、 碎石》GB/T14685及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 检验方法标准》JGJ52、《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JG/T568的规定,

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不宜采用有碱活性的粗骨料。

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 4.5.2外加剂掺量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和配合比,参 照供方的推荐掺量经试验确定。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使 用前,应检验其与混凝土原材料的相容性,符合要求后再使用。 4.5.3膨胀剂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膨胀剂》GB/T 23439的规定

4.6.1钢纤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纤维混凝土》JG/T472 和《混凝土用钢纤维》YB/T 151 的规定。 4.6.2合成纤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 成纤维》GB/T21120的规定

4.7.1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 JGI 63 的规定

4.7.2混凝土养护用水可不检验不溶物和可溶物,其他检

5.1.1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等级

5.1.2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的允许偏差

混凝土稠度实测值应在控制目标值的允许偏差之内。高性 能混凝土稠度允许偏差应满足表5.1.2的要求。

表5.1.2混凝土拌合物落度和扩展度的允许偏差(mm)

5.1.3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应拌合均匀,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和 匀质性,不得有分层、离析和泌水现象。 5.1.4对于具有泵送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其拌合物落度和 班落扩展度应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珊落度控制目标值 不宜大于210mm,落扩展度设计值不宜小于530mm,2h落 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 5.1.5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应满足施工要求。 5.1.6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现

5.1.3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应拌合均匀,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和 匀质性,不得有分层、离析和泌水现象,

5.1.3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应拌合均匀,具有良好的工作

5.1.5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应满足施工要求。

5.1.5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应满足施工要求。 5.1.6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有关规定。混凝土拌合 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实测值应符合表5.1.6的要求

表5.1.6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水泥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5.1.7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 量宜符合表 5.1.7的要求

5.1.7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

1.7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 宜符合表 5. 1. 7的要求。

表5.1.7高性能混凝土含气量

注:含气量从运至施工现场的新拌混凝土中取样用含气量测定仪(气压法)测定, 允许误差不应大于±1.0%

5.2.1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MPa)划分为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 C80。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要求。

5.2.2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有关规定。

5.2.2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5.3.1高性能混土的耐久性能应根据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进行确定,高性能混凝土受到多种环境类别 共同作用时,应分别满足每种环境类别单独作用下的耐久性要 求。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应满足设计要求。

5.3.2高性能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不宜大于3.0kg/m°。

5.3.4混凝土耐久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2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 的规定。

混凝士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

混凝士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戈

5.3.5环境类别和作用等级划分

境系指无冻融、氯化物和其他化学腐蚀物

4当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到多种环境类别共同作用时,混凝 土应分别满足每种环境 的耐久性要求,

注:①环境条件系指混凝土表面的局部环境;②干燥、低湿度环境指年平均湿度 60%,中、高湿厦环境指年半均湿度大于60%;③干湿交替指混凝土表面经常交 接触到大气和水的环境条件,

冻融环境中的环境作用等级划

2冻融环境作用等级下的混凝土耐久性能要求

2冻融环境中的混凝士耐久性要求

注:C.35表示强度等级为C35的引气混

主:干旱区指干燥度系数大于2.0的地区,

6.1.1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环境条件、应用结构特点、施工工艺等因素,其拌合物性能、力学 性能、变形性能和耐久性应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 6.1.2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 规定,耐久性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 计规范》GB/T50476的规定。 6.1.3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不宜大于170kg/m²,水胶比不应大 于0.45,胶凝材料总量宜采用330kg/m3~580kg/m3。砂率宜采

性能、变形性能和耐久性应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 6.1.2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 规定,耐久性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 计规范》GB/T50476的规定。 6.1.3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不宜大于170kg/m²,水胶比不应大 于0.45,胶凝材料总量宜采用330kg/m3~580kg/m3。砂率宜采 用38%~42%,当采用机制砂时,砂率可适当增大。减水剂掺量 应根据工作性要求确定。 6.1.4应根据环境类别与水胶比确定高性能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 的种类和掺量。粉煤灰、矿渣粉及硅灰的最小掺量分别为10%、 10%和3%,粉煤灰、矿渣粉、硅灰及复合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 6.1.4的规定。选用其他矿物掺合料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GB 29682-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青霉素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0.45,胶凝材料总量宜采用330kg/m²~580kg/m²。砂率宜采 月 38%~42%,当采用机制砂时,砂率可适当增大。减水剂掺量 应根据工作性要求确定。

的种类和掺量。粉煤灰、矿渣粉及硅灰的最小掺量分别为 10%和3%,粉煤灰、矿渣粉、硅灰及复合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 6.1.4的规定。选用其他矿物掺合料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表6.1.4矿物掺合料的推荐掺量上限(以胶凝材料总质量的百分率计,%)

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上限掺量。

.2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6.2.1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 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 6.2.2一般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最大水胶比应符 合表 6. 2. 2 的规定

2.2 一般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土的最

DG/TJ08 2020-2007 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技术规程一般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士电通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