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技术规程.pdf

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820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技术规程.pdf

4.3雨水净化导流装置

4.3.1雨水净化导流装置根据需求应分为普通型和虹吸型两种,做法可参照图4.3.1执行。

图4.3.1虹吸型(图左)、普通型(图右)雨水净化导流装置

GB 5009.27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的测定表4.3.2普通型雨水净化导流装置污染物去除率

表4.3.3虹吸型雨水净化导流装置污染物去除率

表4.3.4雨水净化导流装置规格尺寸表

4.4.1雨水排气装置用于排放模块内空气,利于地表雨水通过导流装置快速进入模块。可参 照图4.4.1执行,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定做

4.4.2雨水排气装置规格尺寸应执行表4.4.2的技术要求

图4.4.1雨水排气装置

表4.4.2雨水排气装置规格尺寸表

4.5.1数据传输装置应包括金属立杆、太阳能板、蓄电池、传输线、传感器、发射器。数据 传输装置图应按图4.5.1执行。

图4.5.1数据传输装置图

1一底板;2一支架;3一电源适配器;4一太阳能板;5一数据传输器 O

4.6.1智能监管系统数据架构由行业管理部门统一建设城市雨水资源数据资源中心,应构建 涵盖企业和行业两个层级的雨水资源数据资源体系。 4.6.2智能监管系统技术架构应根据系统的应用架构与数据架构,应在城市雨水资源收集和 利用管理部门、雨水资源企业间合理配置相应的应用支撑平台、主机及存储系统、通信网络 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应用系统、数据采集终端系统等技术资源,还应考虑与部、省级雨水 资源利用主管部门以及城市其他相关部门间的业务对接。 4.6.3智能监管系统功能架构可根据需求,应增加雨量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模型模拟 器、平台展示仪表等附加智能系统,可有效反馈降雨雨情、内涝风险预估、水质指标等实时 数据,指导绿化浇酒、应急处理等管理工作, 4.6.4智能终端系统应包括传感器、数据传输装置、信息化管理平台、移动终端等。 4.6.5智能终端系统检测平台应体现在对城市水环境的智慧化管控,系统应对自然降水、海 绵体前后水质水量、排水管网重要节点水质水量等数据进行长时间全面监测,从而通过物联 网将海绵城市中的水系,绿地与广场,道路,建筑与小区等基础设施进行有效连接,为城市 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4.6.6智能终端系统监测内容应符合以下规定: 1雨量监测系统监测不同区域的降雨情况,应提供准确的降雨数据,分析不同时间段 不同地段区域的雨量数据变化规律; 2海绵体监测系统通过压力水位和水质监测传感器应对人工湖、景观河、蓄水池等重要 海绵体进行水位和水质监测,掌握雨水蓄积状况、确定再生利用方式,通过流量监测各个汇 水区汇水面积变化,以起到提前预警、防治洪涝的作用; 3排水管网监测系统通过对管网排口、泵站及易涝点水量水质的监测能力,应分析海绵 建设与雨水管网的协调程度,有利于实现城市水安全系统的联合调度; 4遥感影像监测系统通过局部空天地遥感地图影像、矢量地图的监测和收集,应实现遥 感影像地图和关量地图切换;重点区域用无人机采集的倾斜数据制作三维地图,可通过多期 维地图以及多起卫显遥感影像如盈海体以及地表水瓷源的少变化

4.6.7智能评估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5.1.1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使用规模的计算宜结合项目实际需求和经济技术分析后进 行确定。 5.1.2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规模应综合考虑项目下垫面类型、汇水面积、安全性能要求等 本底条件,并充分结合综合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年SS削减率等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 进行综合分析计算。

5.2.1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使用年限应不得低于完成面铺装、停车场等场地使用年限 且不得低于25年。 5.2.2模块覆土深度应满足表4.2.4模块类型及最低覆土深度要求。 5.2.3模块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不同规格尺寸的拼接设计。 5.2.4雨水排气装置宜间隔20m设置1处,且应高出完成面50~100mm。雨水排气装置顶部应设 置防水透气网,防止雨水倒灌现象发生。 5.2.5雨水净化导流装置宜间隔20m设置1处,高度不应高于完成面。 5.2.6智能系统应配置土壤含水率监测系统,其余指标监测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配置。 5.2.7根据不同需求,本系统可灵活应用于各类场景,应结合需求进行具体的适应性设计。 5.2.8高地下水位区域设计需满足覆土厚度及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厚度合计高于地下水位 30cm以上。 5.2.9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容积计算:

表5.2.9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总孔隙度

1一设计路面;2一排水豁口;3一道牙;4一素土夯实;5一碳纤雨水收集模块; 6一植被浅沟;7一雨水净化导流装置;8一排水坡向;9一宽度500~2000mm; 10一细砂找平50mm厚;11一传感器;12一传感器检修口;13一支架;14一太阳能板; 15一数据传输器

5一排水坡向;6一下凹绿地;7一雨水净化导流装置;8一碎石过滤;9一碳纤雨水收集模块 10一雨水排气装置;11一排水坡向;12一素土夯实;13一细砂找平50mm厚; 14一传感器:15一传感器检修口:16一支架:17一太阳能板:18一数据传输器

一设计路面;2一开孔路缘石;3一透水土工布;4一雨水净化导流装置;5一碎石过滤; 6一素土夯实;7一细砂找平50mm厚;8一碳纤雨水收集模块;9一传感器; 10一传感器检修口:11一支架:12一太阳能板:13一数据传输器

一设计路面;2一开孔路缘石;3一透水土工布;4一雨水净化导流装置;5一碎石过 6一素土夯实;7一细砂找平50mm厚;8一碳纤雨水收集模块;9一传感器; 10一传感器检修口:11一支架:12一太阳能板:13一数据传输器

1一A格:2一雨水排管至市政雨水管:3一铸铁盖板;4一溢流堰;5一B格; 6一进水口;7一雨水净化导流管至碳纤雨水收集模块;8一截污框;9一A格;10一溢流堰; 11一路缘石;12一设计路面;13一雨水排管至市政雨水管;14一雨水净化导流管至碳纤雨 水收集模块:15一路缘石:16一B格:17一截污框:18一设计路面

1一素土夯实;2一撼砂;3一碳纤雨水收集模块;4一雨水排气装置;5一雨水净化导流装置

6一截水沟检修口;7一设计铺装;8一素土实;9一撼砂;10一碳纤雨水收集模块; 11一传感器;12一传感器检修口;13一截水沟检修口;14一设计铺装;15一穿线管: 16一支架:17一太阳能板:18一数据传输器

5.3.2屋面雨水收集节点应满足以下规定:

1一支架;2一太阳能板;3一数据传输器;4一传感器;5一排水板 6一碳纤雨水收集模块:7一土壤

1一支架;2一太阳能板;3一数据传输器;4一传感器;5一排水板; 6一碳纤雨水收集模块:7一土壤

1一室内地面;2一雨水立管;3一建筑外墙;4一接屋面雨水斗;5一雨水排口; 6一鹅卵石缓冲带;7一生物滞留设施;8一碳纤雨水收集模块;9一雨水净化导流装置 10一素土夯实;11一细砂找平50mm厚;12一传感器;13一传感器检修口;14一支架 15一太阳能板:16一数据传输器

1一室内地面;2一雨水立管:3一建筑外墙;4一接屋面雨水斗;5一雨水排口; 6一鹅卵石缓冲带;7一生物滞留设施;8一碳纤雨水收集模块;9一雨水净化导流装置 10一素土夯实:11一细砂找平50mm厚;12一传感器:13一传感器检修口:14一支架 15一太阳能板:16一数据传输器

1一雨水排管接雨水管网;2一排水坡向;3一水位线;4一溢流雨水口; 5一雨水净化导流装置:6一雨水花园;7一雨水排气装置:8一排水坡向:9一素土夯实 10一细砂找平50mm厚;11一碳纤雨水收集模块;12一传感器;13一传感器检修口; 14一支架:15一太阳能板:16一数据传输器

1一碳纤雨水收集模块;2一雨水排气装置;3一细砂找平50mm厚;4一雨水净化导流装置; 5一碎石过滤层;6一素土夯实;7一传感器;8一传感器检修口;9一支架;10一太阳能板: 11一数据传输器

图5.3.4系统与雨水井结合应用构造示意图

1一雨水排管;2一雨水检查井;3一雨水排管;4一雨水分流截污井;5一雨水净化导流装置 6一雨水排气装置;7一素土夯实;8一细砂找平50mm厚;9一碳纤雨水收集模块; 10一传感器:11一传感器检修口:12一支架:13一太阳能板:14一数据传输器

6.1.1沟槽开挖一般采取机械作业,无法进行机械作业的,采取人工开挖,开挖过程中应尽 量避开管线,避免对已建管线造成破坏, 6.1.2开挖的宽度和深度应根据设计图纸而定。 6.1.3沟槽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人工清槽、素土夯实,压实度不低于83%且满足面层功 能要求,素土上层铺设50mm厚细砂洒水拍实。 6.1.4针对淤泥质土或地下水位较高的施工场地,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模块四周宜加铺 50~100mm砂土并夯实。

6.2.1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铺设时,应按照模块箭头标志方向铺设,严禁倒置或按照非 箭头标志的其他方向放置模块。 6.2.2模块与模块之间需完全接触,严禁踩踏或挤压模块。 6.2.3铺设的模块宜紧靠沟槽一侧,避免两侧均有留缝,影响回填及夯实效果。 6.2.4配置由连接管道的系统,在施工时应清洁管道连接处,确保连接紧密。 6.2.5按照设计要求安装雨水排气装置、雨水导流装置。 6.2.6雨水排气装置与雨水导流装置间距宜控制在10m之间;雨水排气装置及雨水导流装置 设置点位若与应用场景其他设施有冲突,应进行点位优化布置;对于人行道、停车场等场景 应考虑侧向排气导流管的设置

6.3.1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及数据传感器安装环境要求,应铺设数据传感器,并与传输端连接 6.3.2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品种及数量应匹配不同性能的数据传感器,

6.4.1模块系统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后,应进行回填。 6.4.2回填介质宜为素土、砂,不得夹有大块砖石等棱角硬块物体, 6.4.3模块与沟槽之间的空隙应采用浸湿砂土(直径>0.25mm)回填,同时应注意对模块的 保护,免遭破坏。 6.4.4回填至完成面后,根据区域整体设计要求,应进行铺装施工或绿化植被裁种 6.4.5为保证产品周边土壤总孔隙度与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总孔隙度接近,有利于释水 通畅,也可铺设掺杂有絮状碳纤维的专用种植土,

6.5智能显示系统和数据传输装置安装

5智能显示系统和数据传输装置安装

6.5.1智能系统数据传输装置应安装稳固、不影响使用功能。 6.5.2智能显示系统安装应满足需求且不影响周边其他功能需求。 6.5.3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传感器及数据传输装置、智能显示系统调试运行应符合使用 功能。

6.5.1智能系统数据传输装置应安装稳固、不影响使用功能。 6.5.2智能显示系统安装应满足需求且不影响周边其他功能需求。 5.5.3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传感器及数据传输装置、智能显示系统调试运行应符合使用 功能。

7.1.1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应满足以下规定

7.1.1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应满足以下规定: 1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对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工程进行质量检查,隐蔽施工应严格 执行隐蔽工程验收相关要求。 2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工程验收的检验批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采用相同类别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2)检验批的划分应与施工流程一致。 3)根据使用规模,低于100立方米使用量,随机抽检2处;低于300立方米使用量,随 机每100立方米抽检1处;低于600立方米使用量,随机每200立方米抽检1处;低于900立方 米使用量,随机每300立方米抽检1处;高于900立方米使用量,随机每300立方米抽检1处 3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验批主控项目应全部合格; 2)应具有施工操作证明文件和质量检查记录 4隐蔽工程验收应有文字记录和图像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土方开挖部位及宽度和深度数值; 2)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铺设规模; 3)导流装置和排气装置安装在模块上的位置。 7.1.2传感器及数据传输装置应满足以下规定: 1传感器及数据传输装置参数满足项目要求。 2监测项目应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风速、风向、雨量、土壤温度、土 壤湿度、COD、水质悬浮物、浊度、电池电压、信号强度。 7.1.3智能显示系统应包括智慧海绵城市检测平台、海绵城市智能评估系统、智慧海绵城市 可视化管理平台。 7.1.4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应满足以下规定: 1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施工应提供模块及原材料的型式检验报告及现场抽检检 验报告,复试报告等验证齐全后,方可施工; 2现场检验报告应包含且不限于模块的压缩强度、有效总孔隙度、透水系数、重金属含 量、冻融性能、酸度系数、钾钠含量;高强力耐酸碱滤透表层包裹布的撕破强力、抗碱液性 能、抗冻融性能及雨水净化导流装置对污染物去除率等; 3其他材料应符合《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及《海绵城市基础设施施工与 质量验收标准》相关要求。

7.1.2传感器及数据传输装置应满足以下规

GB/T 40442-2021 纸、纸板和纸浆 纤维组成分析中质量因子的测定7.1.5传感器及数据传输装置应满足以下规定:

2服务器协议或接口文档等。

1.6智能显示系统应满足以下规定: 1《需求规格说明书》,确认《需求规格说明书》符合实际需求,方可进行开发; 2《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满足数据库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准确性; 3《用户使用说明书》,主要包括操作界面及使用方法,保证用户能更清晰地使用系统

7.3.1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应满足以下规定: 1检查碳纤雨水收集模块颜色、单片规格尺寸、外观应符合设计图纸技术指标要求 2检查碳纤雨水收集模块芯材部分的压缩强度、有效总孔隙度、透水系数、重金属含 量、等应符合设计图纸技术指标要求; 3检查碳纤雨水收集模块包裹布部分的物理性能、冻融性能应符合设计图纸技术指标要 求; 4检查雨水净化导流装置对污染物去除率应符合设计图纸技术指标要求

7.3.2传感器及数据传输装置应满足以下规定: 1传感器及数据传输装置兼容性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 2传感器及数据传输装置传输频率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 7.3.3智能显示系统应满足以下规定: 1硬件设备接口的调试应符合设计图纸技术指标要求; 2手机移动端应显示正常运行。

8.1模块调蓄设施运维

8.1.1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使用寿命长,日常不需要特殊维护管理工作,若发现模块应 用场地出现沉降隐惠,应及时开挖并查明原因。 8.1.2日常运维时应结合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蓄水能力评估,如蓄水 能力下降至初始的20%,须查明原因。 8.1.3对开挖的模块进行滤透表层布和芯材进行检测分析,若滤透表层布经过清洗或更换, 模块功能可以恢复至初始的70%,可进行再利用;否则,建议现场对芯材进行粉碎处理后与 密实度较高的土壤混合,作为改良土壤的外加剂,可有效增大土壤渗透系数;若经检测,模 块中重金属等含量超标,须委托专业公司进行处理。 8.1.4雨水净化导流装置内设置了SS去除层,磷、氮去除层,当设置于模块的传感器数据显 示水质不达标时NY/T 2769-2015 牧草中15种生物碱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须更换雨水净化导流装置的净化芯;若未设置在线监测系统,建议宜每年 对水质进行1次定期人工化验检测,判断是否更换净化芯。 8.1.5系统设计时宜进行全寿命周期的成本分析。设计使用30年周期所产生的维护使用。系 统应根据未来每年的技术发展情况开展技术升级,以及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和数据积累和运行 情况开展数据维护,此外还要包括传感器的设备更新。每年维护成本不少于系统总投资的5%

8.2.1应对智能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太阳能光伏电板、远传装置、管理平台等系统进行日常 维护管理,确保信息采集及传输的稳定、可靠。 8.2.2对部分未安装智能监测系统的区域,可采用手持终端进行人工定时监测,辅助日常运 维管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