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_Z 699-2015 灌溉水利用率测定技术导则(清晰无水印)

SL_Z 699-2015 灌溉水利用率测定技术导则(清晰无水印)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L_Z 699-2015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77706
VIP资源

SL_Z 699-2015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L_Z 699-2015 灌溉水利用率测定技术导则(清晰无水印)

渔业、畜牧等非灌溉用水户供水时,应扣除其分水量及从分水点 到渠首的相应输水损失量。

渔业、畜牧等非灌溉用水户供水时,应扣除其分水量及从

4.0.4对多水源灌区,毛灌溉水量应包括从全部水源取用的用

JJG(浙) 129-2013 救护车计价器4.0.5灌区内塘(堰)坝蓄积降水径流用于灌溉的水量

实测统计资料为准,如无实测统计资料,可对年度塘(堰)坝用 于灌溉的水量进行调查分析和估算。如塘(堰)坝水源由灌区渠 系补给,当年又从塘(堰)坝放出用于灌溉,此时塘(堰)坝供 水量不应计入毛灌溉水量。对于由灌区渠系补给储蓄在塘(堰) 坝中跨年度利用的水量,应从当年灌区毛灌溉水量中扣除,计人 下一年度的毛灌溉水量中。

4.0.6当灌区渠系纳蓄当地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时,则应进行 降水径流分析,将进入渠系并用于灌溉的水量计入年毛灌溉水 量中。

4.0.6当灌区渠系纳蓄当地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时,则应进

4.0.8当区域机井数量较多时,可根据灌区自然条件

量测算值乘以同类情况机井的数量,然后累加计算区域的毛灌溉 水量。

量测算值乘以同类情况机井的数量,然后累加计算区域的毛灌溉 水量。 4.0.9对于井渠结合灌区,可分别测算井灌和渠灌的毛灌溉水 量,两者相加得出灌区毛灌溉水量

量,两者相加得出灌区毛灌溉水量

5.1.1净灌溉水量宜通过田间现场实测统计取得。 5.1.2当灌溉区域较大,不能全部实测时,可选取典型田块测 定其不同种植作物的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灌区净灌溉水量由典 型田块各种种植作物的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与灌区相应种植作物 实际灌溉面积的乘积累加计算得到

5.2.1选取的典型田块应种植作物单一、有独立进水口、边界 清楚、形状规则、面积适中。典型田块在作物种类、灌溉方式、 哇田规格、土地平整程度及坡度、土壤类型、灌溉制度与方法、 地下水埋深等方面应具有代表性。 5.2.2对于灌区的不同作物,宜分别选取典型田块。 5.2.3大、中型灌区灌溉范围较大,应根据自然条件、工程状 况、灌溉与管理差异等因素合理划分片区,按片区分别选取典型 田块;每个片区中观测的每种作物至少应选取3个典型田块。 5.2.4小型灌区每种需观测的作物至少选取3个典型田块进行 净灌溉水量观测。

5.2.1选取的典型田块应种植作物单一、有独立进水口、边界 清楚、形状规则、面积适中。典型田块在作物种类、灌溉方式、 睦田规格、土地平整程度及坡度、土壤类型、灌溉制度与方法、 地下水埋深等方面应具有代表性。

应根据日然杂件、上程状 况、灌溉与管理差异等因素合理划分片区,按片区分别选取典型 田块;每个片区中观测的每种作物至少应选取3个典型田块。 5.2.4小型灌区每种需观测的作物至少选取3个典型田块进行 净灌溉水量观测。

5.2.5纯井灌区的典型田块应按照土质渠道地面灌

.2.5纯井灌区的典型田块应按照土质渠道地面灌、防渗渠道

地面灌、管道输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5种灌溉类型分别选 取,在同种灌溉类型下对每种需观测的作物至少选取3个典型田 块进行净灌溉水量观测。

5.3.1旱作物灌溉时,应在每次灌水前后观测典型田块内土壤 计划湿润层中的土壤含水率,按式(5.3.1)计算该次单位面和

5.3.2水稻灌时,应观测典型田块灌溉前后田面水深

式中hli—一第i次灌水前典型田块田面水深,mm; h2i一一第i次灌水后典型田块田面水深,mm;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水稻湿润灌时,应通过观测典型田块灌溉前后田间土壤计划 湿润层土壤含水率确定某次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计算公式同式 (5.3. 1)。 5.3.3若无法按5.3.1条和5.3.2条测算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 时,可根据不同的灌溉方式观测某次灌水进人典型田块的水量, 以此推算实际进入典型田块的单位面积灌溉水量,再与充分灌溉 制度中该次的灌水定额进行比较,取其小者为该次单位面积净灌 溉水量。

式中hli——第i次灌水前典型田块田面水深,mm; h2i一一第i次灌水后典型田块田面水深,mm;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水稻湿润灌时,应通过观测典型田块灌溉前后田间土壤计 湿润层土壤含水率确定某次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计算公式同 (5. 3. 1) 。

时,可根据不同的灌溉方式观测某次灌水进人典型田块的水量, 以此推算实际进入典型由块的单位面积灌溉水量,再与充分灌溉 制度中该次的灌水定额进行比较,取其小者为该次单位面积净灌 溉水量。

5.3.4旱作物及水稻的灌水定额计算方法按GB50288的规负

执行。采用水稻节水灌溉制度的区域,可直接采用水稻节水灌溉 制度设计的灌溉定额。

5.3.5利用量测进入典型田块的水量推求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

时,可根据不同灌溉方式分别测算:

时,可根据不同灌溉方式分别测算: 1渠(管)道输水灌溉方式,在典型田块进水口设置量水 没施,观测某次灌水进入典型田块的水量,同时在田块排水口设 置量水设施观测排水量,再根据典型田块实际灌溉面积,推算典 型田块某次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计算公式如下:

武中W典进: 第i次灌溉进入典型田块的水量,m3; 第i次灌溉排出典型田块的水量(不包括因管 理不当造成的排水量),m3; A典一典型田块的实际灌溉面积,hm²;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2喷灌、微灌方式,可通过在喷灌、微灌系统供水管道上 安装水量计量装置,计量典型田块某次的灌溉水量,再根据典型 田块实际灌溉面积,推算典型田块某次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计 算公式如下:

W典进 w典净i= A典

5.3.6典型田块某时段(或年)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可由式 (5. 3. 6) 计算:

W典净 典型田块某时段(或年)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 m3 / hm²; 典型田块某时段(或年)内灌水次数;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5. 4灌区净灌溉水量

灌溉水量可由式(5.4.1)计算:

式中W净i 渠灌区第j片区第i种作物某时段(或年)单位 面积净灌溉水量,m3/hm²; 典净1 渠灌区第i片区第i种作物第l个典型田块某时 段(或年)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m/hm²; A典1 渠灌区第i片区第i种作物第l个典型田块某时 段(或年)实际灌溉面积,hm²; N.一一渠灌区第i片区第i种作物典型田块数量。 5.4.2美 渠灌区某时段(或年)净灌溉水量可按式(5.4.2) 计算:

式中W净 渠灌区某时段(或年)净灌溉水量,m²; A;一渠灌区第i片区内第i种作物某时段(或年)实 际灌溉面积,hm²; T一一渠灌区内的作物种类; D一一渠灌区的片区数量;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5.4.3纯井灌区可按土质渠道地面灌、防渗渠道地面灌、管道 输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5种类型分别测算净灌溉水量。纯井 灌区某时段(或年)净灌溉用水总量可按式(5.4.3)计算:

5.4.3纯井灌区可按土质渠道地面灌、防渗渠道地面

输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5种类型分别测算净灌溉水量。纯井 灌区某时段(或年)净灌溉用水总量可按式(5.4.3)计算:

W净 W净ikAik

W净ik 井灌区第k种灌溉类型第i种作物某时段(或 年)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m²/hm²; Aik 井灌区第k种灌溉类型第i种作物某时段(或

年)实际灌溉面积,hm²; T井灌区第k种灌溉类型作物种类数量; DI一一井灌区包含的灌溉类型数量。 5.4.4若灌区有淋洗盐碱要求时,所需的田间净淋洗盐碱水量 应为田间净灌溉水量的一部分。净淋洗盐碱水量等于净淋洗盐碱 灌溉定额与淋洗盐碱灌溉面积的乘积,净淋洗盐碱灌溉定额可根 据灌区试验资料和生产经验科学合理地确定。 此时灌区年净灌溉水量应按式(5.4.4)计算:

5.4.5当作物生育期跨年度时,应按日历年分割计算生

6.0.1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测定宜根据灌区渠首引人的总水量 和末级固定渠道输出的总水量,按式(6.0.1)计算:

6.0.1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测定宜根据灌区渠首引人

W集净i 7渠系i= Wai

渠净 灌区第i次或第i个时段(或年)灌水末级固定 渠道输出的总水量,m"; W渠i 灌区第i次或第i个时段(或年)灌水渠首引人

的总水量,m3。 6.0.2测定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时,渠系末级固定渠道输出的 总水量,应通过布设量水设施进行全面实测统计。当不具备全面 实测统计条件时,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测定典型渠道 水有效利用系数,并推求各级固定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采用连 乘法计算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

6.0.3采用连乘法推算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时,可按式 (6. 0. 3) 计算 :

渠系=i支i斗i农 (6.0.3) 干i、支i、斗i、农i" 灌区第i次或第i个时段灌水的干 海海斗海中盐源游水

集系 mi、支i、斗i、农i" 灌区第i次或第i个时段灌水的干 渠、支渠、斗渠、农渠的渠道水

6.0.4灌区渠系中间缺级时,应按实际级别的渠道水有效利用 系数连乘得到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 6.0.5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可采用动水法或静水法进行测定。 6.0.6动水法测试应根据渠道布置情况,选择长度满足测试要 求的代表性渠段,观测上、下游两断面及断面之间各分水口同一 时间的流量,通过量化渠道损失流量,推求渠道水有效利用系 数。其计算式为:

Q下 + q 渠道一 Q:

7.0.1田间毛灌溉水量观测位置宜布置在末级固定渠道放水口。 7.0.2若末级固定渠道放水口不具备观测条件,可将观测位置 适当前移至合适位置,计算田间毛灌溉水量时,应扣除从末级固 定渠道放水口到观测位置的渠系输水损失。 7.0.3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应采用附录B或附录C的方法 测算。 7.0.4灌区某次或某时段(或年)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应根据 灌区各典型田块的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和用水量,按式(7.0.4) 计算:

n典i·W 田 Zw;

中 灌区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 典i 灌区第i个典型田块的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 灌区第i个典型田块所代表作物实灌面积上的用水 量,其值为该典型田块的单位面积毛灌溉水量与 其所代表区域作物实灌面积的乘积,m; N 灌区典型田块的总数。

8.1.1 灌溉渠道上宜设置计量设施测算水量。 8.1.2 渠道取水量的计量点应设在渠道进口建筑物或进口渠段。 8.1.3 渠道出水量的计量点应设在渠道出口处或下一级渠道的 进口处。

8.1.4灌溉渠道上量水应当满足GB/T21303的技术要求

8.2.1渠道量水方法可采用流速仪法、水工建筑物量水法、 准断面法或特设量水设备法等,具备条件的站点可采用自动化 水方法。

受建筑物泄流影响的渠道可采用流速仪法量水。

堰等足以形成稳定的断面控制的渠道,或测流断面上下游渠道 直、渠床坚固、过流断面稳定、水流平稳并具有足够长度以形 渠段控制的渠道,宜采用标准断面法量水

8.2.4土渠采用标准断面法量水时、宜对测流渠段进行护底和

8.2.5利用标准断面法量水时,应率定测流断面的水位流

8.2.6渠道上符合下列条件的涵闸、渡槽、倒虹吸、跌

8.2.6渠道上符合下列条件的涵闸、渡槽、倒虹吸、跌水等建 筑物可用于量水:

1建筑物本身完整无损、无变形、无剥蚀、不漏水。 2调节设备良好,启闭设备完整,闸门无歪斜,无损坏, 无扭曲变形,闸门边缘与闸槽吻合紧密,不漏水。

3建筑物前后、闸孔或闸槽中无泥沙淤积及杂物阻水。 4符合水力计算要求,建筑物上游(或闸前)、下游(或闸 后)水位差大于5cm。 5水流呈淹没流状态时,其淹没度不大于0.9。 8.2.7利用水工建筑物量水时,应率定其流量系数。 8.2.8进入典型田块的渠道灌溉水量,宜选用薄壁堰、简易量 水槽等量水设备计量。

8.2.9机井或管道供水量,宜选用水表、流量计等量水设备

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

9.1.1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由测定的区域内各灌区灌溉 水有效利用系数以其毛灌溉水量为权重加权平均计算取得。 9.1.2当区域内灌区数量较多,不具备测定所有灌区灌溉水有 效利用系数条件时,可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代表性灌区作为样点 灌区,测定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样点灌区灌溉水有 效利用系数为基础计算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9.2.1样点灌区应能基本反映区域灌区整体特点,按下列原则 选择: 1代表性。综合考虑灌区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工程设 施状况、管理水平、水源条件(提水、自流引水)、作物种植结 构等因素,所选样点灌区能代表区域范围内同类型灌区。 2可行性。样点灌区应配备量水设施及土壤水分测量设备 并具有能开展测算分析工作的技术力量,保证方便可靠地获取测 算分析基本数据。 3稳定性。选取的样点灌区在年际间要保持相对稳定。 9.2.2区域样点灌区数量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1大型灌区:区域内所有大型灌区均纳入样点灌区测算分 析范围,大型灌区的总数量即为大型灌区样点灌区数量。 2中型灌区:按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A中型)的大小可 分为3个档次,A中型<3333hm²、3333hm²≤A中型<1×104hm²、 1×104hm²≤A中型<2×104hm²,每个档次的样点灌区应具有 定的数量,以保证样点灌区的代表性。同时,每个档次的样点灌

积应与区域该档次比例协调。 3小型灌区:单个小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应不小于 6.7hm²。小型灌区样点灌区应具有一定的数量,以保证样点灌 区的代表性。同时,每个档次的样点灌区中应包括提水和自流引 水两种水源类型,且数量和有效灌溉面积与区域该档次比例相 协调。 4纯井灌区:以单井控制灌溉面积作为一个样点灌区。纯 井灌区应按土质渠道输水地面灌、防渗渠道输水地面灌、管道输 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5种灌溉类型分别选择代表性样点灌 区。在每种灌溉类型中,同一土壤类型、同一作物至少选择2个 样点灌区。 9.2.3区域内样点灌区应保持相对稳定。当区域内同规模或类 型的样点灌区由于节水改造等原因达不到代表性的要求时,应对

9.2.3区域内样点灌区应保持相对稳定。当区域内同规模或类

型的样点灌区由于节水改造等原因达不到代表性的要求时,应对 该规模或类型样点灌区进行合理调整

9.3区域不同类型灌区平均灌溉水

9.3.1区域大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按式 (9. 3. 1) 计算确定:

大 = A W大i

式中大 区域大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7大i 第i个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W大i 第i个大型灌区毛灌溉水量,万m3; N大 区域内大型灌区数量。

9.3.2区域中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以中型灌区

样点灌区测算值为基础,首先采用算术平均法分别计算不 面积规模(A中型<3333hm²、3333hm²≤A中型<1×10*hl

10*hm²≤A中型<2×104hm²)的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nm:),然后按式(9. 3. 2)计算确定:

区域中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区域第i种中型灌区灌溉面积规模(i为1、2、3, 分别表示有效灌溉面积为A中型<3333hm² 3333hm²≤A中型<1X104hm²、1X10*hm²≤A中型 <2×104hm²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W中 区域第i种中型灌区灌溉面积规模(i为1、2、3, 分别表示有效灌溉面积为A中型<3333hm² 3333hm²≤A中型<1×10*hm²、1×10*hm²≤A中型 <2×10*hm²灌区)的毛灌溉水量,万m3

分别表示有效灌溉面积为A中型 33I 3333hm²≤A中型<1×10*hm²、1×10*hm²≤A中型 <2×104hm²灌区)的毛灌溉水量,万m²。 9.3.3区域小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小型灌区样 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基础,采用算术平均法按式 (9.3.3)计算确定:

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基础,采用算术平均法按式 (9. 3. 3)计算确定:

1A m小= N小鸟 小

武中小一 区域小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区域小型灌区第i个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 系数; N小一一区域小型灌区样点灌区数量。

式中小 系数; N小一区域小型灌区样点灌区数量。 9.3.4区域纯井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观测分析得 出的各纯井灌区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基础,采用算术 平均法分别计算土质渠道地面灌、防渗渠道地面灌、管道输水地 面灌、喷灌、微灌等5种类型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然后 按式(9.3.4)计算确定:

出的各纯井灌区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基础,采用算术 平均法分别计算土质渠道地面灌、防渗渠道地面灌、管道输水地 面灌、喷灌、微灌等5种类型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然后 按式(9.3.4)计算确定:

W+ +Wm +W +W +W

区域纯井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 利用系数; 区域土质渠道地面灌、防渗渠 道地面灌、管道输水地面灌 喷灌、微灌等5种类型灌区的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区域土质渠道地面灌、防渗渠 道地面灌、管道输水地面灌 喷灌、微灌等5种类型纯井灌 区的毛灌溉水量,万m²。

9.3.5区域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按式(9.3.5)计算 确定:

(9.3.5) W*+W++W小+W#

W*+WΦ+W小+W# 式中 区域 区域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大、中、小、# 区域大、中、小型灌区及纯井灌区的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W大、W中、W小、W# 区域大、中、小型灌区及纯井灌区的 毛灌溉水量,万m3。

A.0.1土壤含水率的测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将盛土用的铝盒(直径60mm,高30mm)洗净烘干, 放人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迅速用感量为1/100g的普通天平准 确称质量。 2在田间测点用土钻取有代表性的新鲜土样,刮去土钻中 的上部浮土,将土钻中部所需深度处的土壤约25g放人铝盒中, 盖紧,装入木箱或其他容器,带回室内,将铝盒外表擦拭干净, 迅速在分析天平上称质量,准确至0.01g。每个测点应取3个样 本平行测定,样本间距控制在10cm之内。 3将装人湿土的铝盒的盖子打开,放在盒底下,置于已预 热至105℃土2℃的烘烤箱中烘烤12h,取出,盖好,在于燥器中 冷却至室温(约需30min),立即称质量。 4每个测点土壤含水率用该测点各样本平行测定结果的算 术平均值表示,保留小数后一位。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差,水分为 5%~25%的潮湿土样不得超过0.3%,水分大于15%的大粒 (粒径约10mm)黏重潮湿土样不得超过0.7%(相当于相对误 差不大于5%)。对各测点的土壤含水率再进行算术平均,求得 计划湿润层内的平均土壤含水率。

NY/T 2980-2016 绿色食品 包装饮用水A.0.2土壤含水率应按下列方法分析计算:

1土壤含水率(占干土质量百分数)应按式(A.0.2-1) 计算:

式中—土壤含水率(占干土质量百分数),即单位质量干土 中含有的水分质量; 烘干空铝盒质量,g;

附录B旱作物田间水有效

B.0.1灌水前土壤参数测定:典型田块灌水前,沿水流方向布设 测线,沿测线的上、中、下游选若干个测点,一般取35个,条 件允许时,可适当增加测点数量,测点应合理分布。挖掘垂直土 襄部面GB/T 12529.2-2008 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 碾米工业,以环刀自上而下每10cm土层取3个土样,直至计划湿润 层深度;逐一测定不同测点、各土样的土壤体积质量、灌水前土 壤含水率,分别进行算术平均求得每一土层的土壤平均体积质 量、灌水前土壤平均含水率。 B.0.2灌水后土壤含水率测定:正常灌溉,记录单次末级固定 渠道放出的总水量W;灌水后1~3d在灌前取样点附近以土钻 采集土样,测定各土样的土壤含水率,算术平均求得灌水后每 土层的土壤平均含水率。 B. 0.3净灌溉水量应按式(B. 0. 3)计算

一末级固定渠道放出的总水量,

附录C水稻田间水有效利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