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批稿)《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程》.pdf

(报批稿)《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560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报批稿)《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程》.pdf

DB32/T2022

日怡汁定: 批构件进行现场非破损抽样检测。其抽样规则及检测结果的评定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中的相关规定。 6.2.2新增混凝土中钢筋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新增混凝土中钢筋检测可分为新增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间距、公称直径、位置、数量、混凝 土保护层厚度等检测项目。 b 钢筋的间距、位置、数量及保护层厚度,宜采用非破损法的电磁感应法或雷达法进行检测, 宜通过原位实测或取样实测法进行验证;检测技术及数据处理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主 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的相关规定执行。 C 采用电磁感应法或雷达法检测新增混凝土中配筋时,仪器性能和操作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JGJ/T152的相关规定。 d 钢筋直径的无损测试结果应采取剔凿或取样称重的方法修正或验证;保护层厚度及加密区的 箍筋间距可采用打孔的方法修正或验证。 6.2.3新增混凝土的外观缺陷,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现定的适用方法进行检测。 .2.4新增混凝土的内部缺陷可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测: 新增混凝土构件的内部缺陷、新增混凝土与基材结合面粘结质量的检测,均可采用超声波法、 冲击回波法、雷达法等非破损方法;可采用局部钻孔、开凿的方法对非破损的检测结果进行 验证。 瞬态冲击法检测新增混凝土的内部缺陷、新增混凝土与基材结合面粘结质量,可按本规程附 录A的规定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按本规程附录B的要求记录。 C 冲击回波法检测新增混凝土的内部缺陷、新增混凝土与基材结合面粘结质量,仪器设备要求 和检测技术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JGJ/T411的有关规 定,检测原始记录宜按本规程附录C填写。 d 采用超声波法进行新增混凝土构件的内部缺陷、新增混凝土与基材结合面粘结质量检测时, 检测方法、记录与判断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规 定热行。

DB32/T2022

3.1.1本章适用于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承重结构混凝土构件、砌体构件增大截面工程中采用水泥基灌 浆料的现场检测。 6.1.2灌浆料加固工程检测可分为外加水泥基灌浆料强度、水泥基灌浆料中钢筋、水泥基灌浆料浇筑 缺陷、结合面粘结质量等检测项目。

6.2.1水泥基灌浆料加固工程检测前,应先对下列收集的资料进行调查: 灌浆料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b 现场留样试块的抗压强度检测报告。 6.2.2 水泥基灌浆料层满足下列条件时,可采用回弹法检测水泥基灌浆料层抗压强度: a 应为灌浆料与细石混凝土拌制的混合料JC/T 182-2011 不透明石英玻璃制品,不应为纯灌浆料,并采用灌浆法灌制而成,且细石 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2.5mm; b) 灌浆料层的龄期应不少于28d,不宜超过900d; C 灌浆料层的厚度应不小于60mm;其所配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实测值应不小于15mm; 灌浆料面层应干燥、清洁、平整 6.2.3采用回弹法检测水泥基灌浆料层抗压强度时,检测仪器、检测范围、检测技术及计算方法应符 合下列规定: a 回弹仪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本规程附录D规定: b 本规程灌浆料抗压强度检测范围为C30~C65; C 检测时应在构件上均匀布置测区,每个构件上的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每一测区应回弹16 个测点,每一测点的回弹值应精确至1;测区应布置在构件混凝土浇筑方向的侧面,并宜布置 在构件的两个对称侧面上,当不能布置在对称的可测面上时,可布置在同一可测面上;在构 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应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理件; d 回弹测试时,回弹仪的纵轴线应始终与混凝土成型侧面保持垂直,按水平方向进行弹击,并 应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e 计算测区回弹值时,从每一测区内的16个回弹值中分别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将余 下的10个回弹值按下式计算,其结果作为作为该测区回弹值的代表值(计算精确至0.1):

R一一测区回弹代表值,精确至0.1; R;一一第i个测点的有效回弹值。 2.4采用回弹法检测水泥基灌浆料层抗压强度时,抽样规则及强度的推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灌浆料强度可按单个构件或按批量进行检测,对同批构件按批抽样检测时,构件应随机抽样, 抽样数量不宜少于同批构件的30%,且不宜少于10件。当检验批中构件数量大于50时,构 件抽样数量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进行检验批灌浆料的强 度推定。 b) 测区强度换算值应优先采用专用测强曲线和地区测强曲线换算取得。无专用测强曲线和地区 测强曲线时,可采用本规程附录D.0.2的测强曲线公式,计算结构或构件中第i个测区灌浆料 抗压强度换算值,具体可查表D.0.2进行换算。

测区回弹代表值,精确至0.1;

DB32/T2022

结构或构件的测区灌浆料换算强度平均值可根据各测区的灌浆料强度换算值计算。当测区数 为10个及以上时,应计算强度标准差。平均值和标准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m 结构或构件测区灌浆料抗压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MPa),精确至0.1MPa; S 一一结构或构件测区灌浆料抗压强度换算值的标准差(MPa),精确至0.1MPa; fa 一一结构或构件第i个测区灌浆料抗压强度换算值(MPa),精确至0.1MPa; n 测区数。对单个检测的构件,取一个构件的测区数;对批量检测的构件,取被 检构件测区数之总和。

一测区数。对单个检测的构件,取一个构件的测区数;对批量检测的构件,取被抽 检构件测区数之总和。 1)当结构或构件测区数少于10个时,应按下式计算:

结构或构件的灌浆料强度推定值(cu.e)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1)当结构或构件测区数少于10个时,应按下式计算:

fene = fea.min

(MiPa) 精确至0.1MPa。 批量检测时,应按下式计算:

feur,e =mr 1.645s,

e)对按批量检测的结构或构件,当该批构件灌浆料强度标准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该批构件 应按单个构件检测: 大于5.50MPa; 于6.50MPa。 6.2.5新增水泥基灌浆料层钢筋检测,应符合本规程5.2.2的规定。 6.2.6新增水泥基灌浆料层外观质量缺陷检测,应符合本规程5.2.3的规定。 6.2.7结合面粘结质量可采用冲击回波法、超声法检测,应符合本规程5.2.4的规定。

3.1新增水泥基灌浆料层钢筋检测的评定应符合本规程5.3.3~5.3.4的要求。 3.2新增水泥基灌浆料层外观缺陷、内部缺陷、结合面粘结质量的评定应符合本规程5.3.5的

7外加砂浆面层加固工程检测

7.1.1本章适用于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外加砂浆面层的检测。 7.1.2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外加砂浆面层的质量检测可分为外加砂浆面层抗压强度、面层厚度 配筋、外加砂浆面层外观缺陷及结合面粘结质量等检测项目

7.1.1本章适用于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外加砂浆面层的检测

DB32/T—20227.2.1满足下列条件时,可采用回弹法检测承重构件外加砂浆面层的抗压强度:a)外加面层的砂浆为水泥砂浆;在砂浆组份中允许含有聚合物及常用的外加剂,但不得有石灰或粘土;b)砂浆的龄期应不少于28d;c)砂浆面层的厚度应不小于25mm;其所配钢筋或钢丝绳的保护层厚度实测值应不小于15mm;d)砂浆面层应干燥、平整,且浮灰、起砂等表面缺陷已清理干净。7.2.2采用回弹法检测承重构件外加砂浆面层的抗压强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砂浆回弹仪的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的相关规定。b)对承重构件外加砂浆面层进行回弹和碳化深度测试时,测区应均匀布置,回弹测点应避开钢筋或钢丝绳的位置,可采用钢筋探测仪测定,将钢筋或钢丝绳的位置标出。c)回弹检测的步骤及检测结果的计算分析,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的规定执行。d)承重构件外加层测区i的砂浆抗压强度平均值f2i.c按下式确定:f2i,c = nfzi(6)式中:f2i一一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回弹法”一章计算确定的测区i的砂浆抗压强度平均值;结果确定。e)当需推定检测批砂浆抗压强度值时,应按《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的规定执行。7.2.3外加砂浆面层配筋检测可分为外加砂浆面层中配筋的间距、公称直径、位置及保护层厚度等检测项目。外加砂浆面层配筋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检测前宜清除饰面层再进行外加砂浆面层配筋检测;聚合物砂浆面层厚度可局部破损后采用钢尺进行检测。b)配筋的间距、位置、数量及保护层厚度,宜采用非破损的电磁感应法进行检测,可凿开进行钢筋直径验证,配筋的公称直径宜通过原位实测或取样实测法进行验证。c)外加砂浆面层配筋检测的检测技术及数据处理,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JGJ/T152的规定进行。7.2.42外加砂浆面层外观缺陷检测,应遵守下列规定:a)外加砂浆面层外观缺陷的检测内容及评定,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550中相关规定进行。b)外加砂浆面层外观缺陷,可采用目测与尺量的方法检测,宜检测全部外加面层;应记录其位置、形态、范围、数量、深度,可采用表格或图形的形式。7.2.5外加砂浆面层与基材结合面粘结质量可采用冲击回波法、红外热成像法进行检测。检测时,宜先采用红外热成像法进行全面检查,再采用瞬态冲击法对可疑部位进行详测,可采用局部破损对可疑区域进行验证。a):采用冲击回波法检测时,可按《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JGJ/T411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按本规程附录C的要求记录。b)采用红外热成像法检测时,可按本规程附录E的规定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可按本规程附录F记录。11

DB32/T2022

C 采用瞬态冲击法检测时,可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按本规程附录B的 要求记录。 d 结合面粘结质量的检测结果应记录空鼓的分布情况并应按总有效粘结面积(无缺陷面积)与 总粘结面积之比的百分数表示。 7.2.6外加砂浆面层与基材间的正拉粘结强度检测的检测仪器、检测技术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 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中附录U的相关规定进行

7.3.1外加砂浆面层抗压强度的符合性判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JGJ/I 152相关规定。

7.3.3当抽取构件的全部配筋的砂浆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判定该构件的砂浆 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为合格;当抽取构件的全部的配筋间距检测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判定该 构件的钢筋间距检测结果为合格。保护层厚度的偏差允许值的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固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的相关规定。 .3.4外加砂浆面层工程质量的检测应按工程施工时依据的国家有关标准对缺陷进行符合性判定,且 外加砂浆面层与基材结合面缺陷不应集中在主要受力部位;外加砂浆面层与基材间的正拉粘结强度评定 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附录U的相关规定,

8外粘纤维复合材加固工程检测

1.1本章适用于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外粘纤维复合材织物、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质量 检测。 1.2外粘纤维复合材加固质量的现场检测,包括其与基材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纤维复合材 )搭接长度。

8.2.1外粘纤维复合材与基材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检测前,应收集下列资料: a)被加固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形式及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等基本信息。 b)被加固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资料。 8.2.2外粘纤维复合材与基材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现场检测的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 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附录U的要求。 8.2.3外粘纤维复合材与基材混凝土的有效粘结面积可采用红外热成像法、瞬态冲击法进行检测 可将粘贴的纤维复合材或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分区,逐区测定粘贴面的空鼓情况。 b 采用瞬态冲击法检测时,应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按本规程附录B的 要求记录。 采用红外热成像法检测时,应按本规程附录E的规定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按本规程附录F的 要求记录。 d 粘结质量的检测结果应记录单个空鼓面积,空鼓的分布情况并应按总有效粘结面积(无缺陷 面积)与总粘结面积之比的百分数表示。 8.2.4纤维复合材(织物)搭接长度可采用钢卷尺进行测量,对抽取的构件中所有搭接长度进行检测, 可采用局部破损进行验证。检测时,应同时测量纤维复合材受力方向(顺纹方向)每端的搭接长度、非

DB32/T2022

受力方向(横纹方向)每边的搭接长度,读取2处的测量值,计算平均值,精确至1mm

力方向(横纹方向)每边的搭接长度,读取2处的测量值,计算平均值,精确至1mm 2.5结果评定 2.6外粘纤维复合材与基材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检测,其检测结果应符合表1要求

8. 2.5 结果评定

表1现场正拉粘结强度的合格指标

2.8外粘纤维复合材的搭接长度应以设计文件的规定为基准,偏差允许值的取值应符合现行国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的相关规定。

9外加钢构件加固工程检测

9.1.1本章适用于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外包型钢加固、粘贴钢板加固、钢结构构件加固及增设支 点加固工程中外加钢构件的质量检测。 9.1.2外包型钢、粘贴钢板加固工程的现场检测,包括结构胶粘剂粘合钢板与基材混凝土的正拉粘结 强度检测、钢材焊缝表面质量及内部缺陷的检测、防腐或防火涂层厚度检测;钢结构构件加固工程质量 的现场检测,包括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钢构件焊缝表面质量及内部缺陷的检测、螺栓和铆钉连接质 量的检测、防腐或防火涂层厚度检测;增设支点加固工程的现场检测,包括支撑体系的尺寸检测、钢支 撑连接质量检测、钢构件的变形检测。 9.1.3焊缝质量的无损探伤检测应在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

9.2检测方法及结果评定

9.2.1结构胶粘剂粘合钢板与基材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检测的检测仪器、检测技术及评定标准可参 考《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附录U执行。 9.2.2焊缝外观质量的检测方法及结果评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焊缝外观质量的检测应在焊缝清理完毕后进行,主要检测裂纹、焊瘤、表面气孔、夹渣、弧 坑裂纹、电弧擦伤、未满焊、根部收缩、压痕、咬边和接头不良等缺陷的情况。一般采用目 测,辅以2~6倍放大镜并在合适的光照条件下进行。焊缝的外观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 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中相关规定。 b 焊缝尺寸的检测可分为焊缝焊脚尺寸、焊缝余高和错边检测,焊缝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中相关规定。

DB32/T2022

1)磁粉检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熔化焊焊缝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检测,磁粉探伤检测方法应参 照国家现行标准《焊缝无损检测磁粉检测》GB/T26951的规定 2)磁粉检测可允许有线型缺陷和圆型缺陷存在,当缺陷磁痕为裂纹缺陷时,直接评定为不合 格,评定为不合格时,应对其进行返修,且返修后应进行复检。 b)焊缝渗透检测 1)渗透检测适用于钢结构焊缝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渗透探伤检测方法应参照国家现行标准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方法》JB/T9218的规定; 2)渗透检测可允许有线型缺陷和圆型缺陷存在,当缺陷磁痕为裂纹缺陷时,直接评定为不合 格,评定为不合格时,应对其进行返修,返修后应进行复检。 9.2.4焊缝内部缺陷的检测方法及结果评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对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或钢材等强对接焊缝的质量,应采用超声波进行内部缺陷

2)磁粉检测可充许有线型缺陷和圆型缺陷存在,当缺陷磁痕为裂纹缺陷时,直接评定为不合 格,评定为不合格时,应对其进行返修,且返修后应进行复检。 b)焊缝渗透检测 1)渗透检测适用于钢结构焊缝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渗透探伤检测方法应参照国家现行标准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方法》JB/T9218的规定; 2)渗透检测可允许有线型缺陷和圆型缺陷存在,当缺陷磁痕为裂纹缺陷时,直接评定为不合 格,评定为不合格时,应对其进行返修,返修后应进行复检。 9.2.4焊缝内部缺陷的检测方法及结果评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对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或钢材等强对接焊缝的质量,应采用超声波进行内部缺陷 的检测,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探伤; 6 超声波探伤方法和缺陷的分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 级和评定》GB/T11345的规定; C 射线探伤方法和缺陷的分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3323 中检测方法与评定的规定。 9.2.5外包型钢与缀板、箍板以及其他连接件等焊接后,其焊缝应平直,焊波应均匀,无虚焊、漏焊, 且焊缝尺寸及连接质量应符合本规程第9章9.2.2、9.2.3、9.2.4中的相关规定。 9.2.6螺栓和铆钉连接质量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a)普通螺栓和铆钉应检测是否松动、断裂及缺失,可采用观察或锤击的方法检测。 6 受拉螺栓应检测是否采用双螺母或用弹簧垫片防松;应检测普通螺栓螺杆外露丝扣数。 高强螺栓应检测螺栓丝扣外露扣数,连接摩擦面是否干燥、整洁、涂漆,高强螺栓连接副终 拧扭矩检验应在施拧后1小时至48小时内完成,检验方法及结果评定可参考《钢结构现场检 测技术标准》GB/T50621的规定执行。 9.2.7外加钢材的防腐或防火涂层厚度检测的检测技术及结果评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现场检 测技术标准》GB/T50621执行。 9.2.8外加钢构件应检测其全部尺寸,每个尺寸在构件的3个部位量测,取3处测试值的平均值作为 该尺寸的代表值,钢材的厚度可采用超声测厚仪测定。 9.2.9增设支点加固工程中外加钢构件变形检测符合《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有关规 定。在增设支点加固工程施工阶段及使用过程中,对外加钢构件及主体结构中重要构件的各阶段的应力 变形等进行监测和分析,对结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测量方法及要求参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 《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GB5098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技术规范》JGJ/T302 等规范执行。 9.2.10增设支点加固工程中支撑体系构件的尺寸检测及评定可按本章9.2.8的规定执行;钢支撑体系 连接质量的检测,可按本章9.2.2~9.2.6的规定执行,且应符合设计及《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中相关要求。

b)受拉螺栓应检测是否采用双螺母或用弹簧垫片防松;应检测普通螺栓螺杆外露丝扣数。 C 高强螺栓应检测螺栓丝扣外露扣数,连接摩擦面是否干燥、整洁、涂漆,高强螺栓连接副终 拧扭矩检验应在施拧后1小时至48小时内完成,检验方法及结果评定可参考《钢结构现场检 测技术标准》GB/T50621的规定执行。 9.2.7外加钢材的防腐或防火涂层厚度检测的检测技术及结果评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现场检 测技术标准》GB/T50621执行。 9.2.8外加钢构件应检测其全部尺寸,每个尺寸在构件的3个部位量测,取3处测试值的平均值作为 该尺寸的代表值,钢材的厚度可采用超声测厚仪测定。 9.2.9增设支点加固工程中外加钢构件变形检测符合《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有关规 定。在增设支点加固工程施工阶段及使用过程中,对外加钢构件及主体结构中重要构件的各阶段的应力、 变形等进行监测和分析,对结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测量方法及要求参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 《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GB5098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技术规范》JGJ/T302 等规范执行。 9.2.10增设支点加固工程中支撑体系构件的尺寸检测及评定可按本章9.2.8的规定执行;钢支撑体系 连接质量的检测,可按本章9.2.2~9.2.6的规定执行,且应符合设计及《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中相关要求。

10体外预应力加固工程检测

草店用准 无粘结钢绞线、高强钢筋、普通钢筋为预应力拉杆进行 土结构构件体外预应力加固质量的现场检测 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体外预应力加固工程的检测可分为锚具及夹具、锚固区混凝土、有效

DB32/T—2022预应力、紧固连接件、杆件尺寸、线形符合性、防腐防火涂层等检测项目。10.2检测方法及结果评定10.2.1体外预应力加固工程现场检测前,应收集下列资料并进行调查:a)锚具及夹具、预应力拉杆、撑杆、锚垫板等的出厂检测报告、复试报告;b)预应力张拉记录;c)加固构件的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情况。10.2.2宜对体外预应力加固工程的全部锚具及夹具进行外观缺陷检测。10.2.3锚固区混凝土检测可分为外观缺陷、内部缺陷,混凝土实体强度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结果评定参照本规程第四章相关规定执行。10.2.4紧固连接件的检测可分为尺寸、位置偏差、缺陷、构造、其与原结构连接质量检测项目。尺寸、位置偏差的检测,应以设计文件的规定为基准。紧固连接件工程质量的检测应按工程施工时依据的国家有关标准对缺陷进行符合性判定。焊缝表面质量和内部缺陷的检测方法及结果评定应按本规程第八章的相关规定执行。钢材的厚度、品种检测技术及结果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相关规定。10.2.5预应力杆件尺寸、线形符合性检测采用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或尺量的方法,检测其位置、尺寸、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受损伤或变形。预应力筋定位控制点的竖向控制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竖向控制位置的充许偏差构件截面高度h(mm)h≤3003001500允许偏差(mm)±5± 10± 15注:检测数量为预应力筋总数的5%,且不少于5束,每束不应少于5处;竖向位置偏差合格率应达到90%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的1.5倍的尺寸偏差10.2.6预应力筋为钢绞线的,应全数检查钢绞线,钢绞线出现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不应超过同一截面钢绞线总根数的3%,且每根断裂的钢绞线断丝不得超过一丝;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10.2.7采用反拉法或等效质量法检测有效预应力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有效预应力的检测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充许偏差为土5%。检测数量应为预应力总数的3%,且不得少于5束。b)反拉法检测时应严格控制夹片位移量,确保检测过程中对原有结构承载力不产生影响。10.2.8体外预应力及被加固构件的防腐或防火涂层厚度检测时,检测仪器、检测方法及结果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的规定。15

DB32/T2022

瞬态冲击法检测结合面粘结质量

A.1本附录适用于现场条件下检测新增混凝土、砂浆面层加固材料、纤维复合材与基材结合面的质量。 A.2此方法用于快速确定结合面空鼓、空洞等不良结合缺陷的区域位置。宜和超声波法结合使用,确 定缺陷的具体大小及深度,

A.3瞬态冲击法检测系统宜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A.5数据处理及结果评定

a)检测过程中,应对数据做预处理:信号标定、变换;消除趋势项;滤波处理。 b)信号数据获取后,将速度响应时程曲线与力锤的力响应时程曲线进行傅里叶变换,将锂 击力信号数据和振动速率信号数据信号分解成对应的幅值分量和频率分量。 C)按下式绘制瞬态冲击导纳曲线

a)检测过程中,应对数据做预处理:信号标定、变换;消除趋势项;滤波处理。

Yf) 一以频率为变量的瞬态冲击函数; V(f) 一以频率为变量的速率函数; F(f) 一一以频率为变量的敲击力度函数。 进行转换后的数值分析,按下式计算瞬态冲击比值

DB32/T2022

e)无缺陷点瞬态冲击值取值方法为,选取构件上三个无缺陷点,计算各个无缺陷点30Hz~200Hz 的频率区间范围内平均瞬态冲击值,取这三个点的平均值作为无缺陷点瞬态冲击值。当所取 三个无缺陷测点中,存在大于平均值30%的测点,则选取三个测点中的最小值作为无缺陷点 瞬态冲击值。 当瞬态冲击比值大于1.3时,同时瞬态冲击曲线中瞬态冲击值分布不均匀,可判断检测区域存 在缺陷, , 当某些测点的瞬态冲击比值被判为异常值时,可结合异常测点的分布及波形状况确定加固层 与原结构间存在粘结质量缺陷的位置及范围

DB32/T2022

表B.1瞬态冲击法检测结合面粘结质量记录

DB32/T—2022附录C(规范性)冲击回波法检测结合面粘结质量记录表C.1瞬态冲击法检测结合面粘结质量记录表参见表C.1。表C.1瞬态冲击法检测结合面粘结质量记录表委托编号工程名称测试日期检测依据施工日期检测环境/构件表面状态口钢一混结合面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口混一混上层设计厚度mm构件名称型号:编号:仪器设备采样频率=kHz;采样点数=点;参数滤波方式:构件表观波速(m/s)测区/测点/测线计算/冲击回波测得厚度值结果图(振幅谱图、厚度图粘结质量描述(分布位置编号T (m)等)编号等情况)检测部位(测区、测点/测线)分布示意图测试:记录:第页共页19

DB32/T2022

采用标称动能4.5J回弹仪推定水泥基灌浆料

D.1标称动能为4.5J的回弹仪应符合下列规定: a)水平弹击时,在弹击锤脱钩的瞬间,回弹仪的标称动能应为4.5J; b)在配套的洛氏硬度为HRC60土2A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88+2。 D.2采用标称动能为4.5J回弹仪时,结构或构件的第i个测区灌浆料强度换算值可按表D.0.2直接查 得

1标称动能为4.5J的回弹仪应符合下列规定: a)水平弹击时,在弹击锤脱钩的瞬间,回弹仪的标称动能应为4.5J; b)在配套的洛氏硬度为HRC60土2A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88+2。 2采用标称动能为4.5J回弹仪时,结构或构件的第i个测区灌浆料强度换算值可按表D.0.2直

YCZ 445-2012 烟用包装材料交收检验抽样导则采用标称动能为4.5J回弹仪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注1:表内未列数值可用内插法求得,精确至0.1MPs 注2:表中R为测区间回弹代表值,f为测区灌浆料强度换算值 注3:表中数值是根据曲线公式f,=0.06343R17189计算求得

红外热成像法检测结合面粘结质量

E.1本附录适用于现场条件下检测纤维复合材、砂浆面层加固材料与基材结合面的质量。 E.2对于抽取的构件,宜先采用此方法进行检测。 E.3红外热成像法检测加固材料与基材结合面粘结缺陷用的红外热成像仪工作波段宜为8um~14μum 长波范围。

E.4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室外检测时宜在晴朗天气下进行检测。工作环境温度宜在0℃~40℃之间,湿度不宜大于90% 检测宜在加固层进行外粉刷之前进行,检测部位不得有污渍、阴影等遮挡物。 C 检测方案的最佳检测时间:宜在3小时内空气温差达到+5℃后半小时内降温小于1℃时进行 检测。 d 宜在与目标距离相等的不同方位扫描同一个部位,检查临近物体的热辐射是否对受检构件表 面造成影响。 e 检测时,红外热像仪镜头及被测部位应避免灯光及阳光的直射。 拍摄距离宜控制在10m~50m范围内。 对于门窗、墙体转角等边界检测区域及建筑物的阴阳角、外表面凹凸的墙体宜采用瞬态冲击 法等非破损检测方法进行验证。 对于大的立面,可分区域进行拍摄,相邻图像间应有重合部分,处理拍摄结果时,进行拼接 合成、修正。 拍摄的红外热像图可采用负片效果进行缺陷分析。 j 加固材料与基材结合面缺陷温度异常参考值:一般情况下室外为0.4℃以上,室内为0.3℃ 以上。

图2外加砂浆面层与基材结合面粘结缺陷

GB/T 29021-2012 石油天然气工业 游梁式抽油机DB32/T2022

图3外贴纤维复合材与基材结合面粘结缺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