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0724-2021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术语.pdf

GB/T 40724-2021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术语.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500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40724-2021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术语.pdf

粘结剂binder 定型剂binder 在制造某种纤维(3.27)制品(如短切纤维毡)时,为使纤维在要求的分布状态下固定而施加于 的化学制剂。 注:粘结剂可以是乳液状也可以是粉末状的。 [来源:GB/T18374—2008,3.36,有修改] 4.2 上浆剂sizing;sizingagent 浸润剂sizing;sizingagent 在碳纤维(3.1)生产过程中施加于纤维(3.27)表面的化学制剂 注:上浆剂的作用是使纤维集束,在纤维表面形成保护膜,改善纤维与基体(4.8)的界面(5.49)性能。 4.3 油剂finish 施加到碳纤维前驱体(3.3)表面的化学制剂。 注:通常含有抗静电剂、润滑剂、成膜剂等,能在纤维(3.27)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损伤。 4.4 偶联剂couplingagent 能在基体(4.8)和增强材料(3.95)的界面(5.49)促进或建立更强结合的化学物质。 注:可施加在增强材料上也可添加于基体中或两者兼用 [来源:GB/T18374—2008,3.37,有修改] 4.5 树脂resin 具有不同的、较高相对分子量的固态、半固态或假固态,以及液态,通常有一个软化或熔融范 受力作用时有流动倾向的有机物质。 注:在广义上惯指作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5.2)基体(4.8)使用的聚合物。 [来源:GB/T3961—2009,3.3.21,有修改] 4.6 热塑性树脂thermoplasticresinthermoplastics 冷却后硬化,加热后能转变成熔融状态的聚合物, 4.7 热固性树脂thermoset resin 经加热、化学催化或其他方式固化(4.14)后变为具有交联结构的不熔、不溶聚合物。 4.8 基体matrix 复合材料(5.1)中包容填料(4.9)、纤维(3.27)的连续相。 4.9 填料filler 为改善性能或为降低成本而加入树脂(4.5)中的,具有相对惰性的固体物质。

GB/T40724202

GB/T40724—2021

QTCZ 0001S-2015 山东新稀宝股份有限公司 姬松茸固体饮料GB/T40724—2021

「来源:GB/T3961—2009,3.4.19,有修改

来源:GB/T3961一2009,3.4.19,有修改

操作寿命handlinglife 在规定的操作环境条件下,预浸料(5.22)从储存环境中取出到完成在模具(5.75)上的铺贴(5.69)操 作所允许的最长时间。 4.20 台架寿命staginglife 力学性能寿命mechanical life 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从预浸料(5.22)铺贴在模具(5.75)上到复合材料(5.1)固化(4.14)工艺开始 为止所允许的最长时间, 注:超出台架寿命,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会显著降低或达不到材料规范要求。

材料从起运时刻到接收时刻的最长允许运输时间。 注:此时间内材料处于运输过程。 4.23 适用期workinglife;potlife 正常施工条件下,已制备好的含有固化剂(4.12)、促进剂(4.11)或其他组分的树脂(4.5)能 要求的最长操作时间

GB/T40724202

GB/T40724—2021

GB/T40724202

GB/T40724—2021

GB/T40724202

GB/T 407242021

GB/T40724202

GB/T40724—2021

GB/T40724202

架桥bridging 一个或多个单层(5.35)在跨越圆角或台阶等处时与其他单层之间未完全接触的现象。 5.88 空void 孔隙porosity 纤维(3.27)增强体(3.95)或复合材料(5.1)内部的缝隙、空腔或气泡 5.89 夹杂inclusion 在材料或零件内部出现的物理或机械的不连续现象。 注:通常指封进内部的固体异物。 5.90 分层delamination 由制造缺陷(5.83)或层间(5.38)应力等引起的层合复合材料(5.1)的层间分离现象。 5.91 退化degradation 在化学结构、物理特性或外观等方面出现的有害变化。 注:退化通常由老化、腐蚀、疲劳或应力等引起。 5.92 弱胶接weakbond 胶接力学性能低于预期,但难以通过正常的无损检测(6.131)方法检出的胶接缺陷。 5.93 脱胶disbond 粘接失效disbond 两个胶接体的胶接面间出现的胶接破坏或分离 5.94 去胶debond 为修理或重新加工的目的而有意将胶接接头或胶接面剥离的处理。 5.95 未粘结unbond 两个胶接体胶接面内预期的粘合(5.62)作用未能发生,或为模拟粘接缺陷,而有意防止其胶 5.96 缠绕成型f filament winding 在控制张力和预定线型的条件下,将浸溃树脂(4.5)的无捻粗纱(3.43)、织物等连续缠绕到 生产复合材料(5.1)制件的成型方法。 [来源:GB/T3961—2009,3.4.7,有修改] 5.97 拉挤[成型」pultrusion 浸渍了树脂(4.5)的无捻粗纱(3.43)、织物或毡等制品在牵引设备的拉引下从确定几何形状 模具(5.75)中挤出成形并固化(4.14)连续生产复合材料(5.1)型材(截面形状、尺寸恒定)的成型大 『来源.GB/T3961—2009.3.4.70.有修改

GB/T40724—2021

GB/T40724202

维(3.27)增强材料(3.95)铺贴(5.69)在单面刚性模具(5.75)上,覆盖柔性真空袋,密封后通过 除纤维中的气体,利用真空负压的驱动使树脂(4.5)流动、渗透实现对纤维的浸渍,并在真空下 4)成型的复合材料(5.1)成型方法

树脂膜熔渗resinfilm infusion:RFI

膜渗透resinfilminfusion 脂膜放入模具(5.75)内,在其上铺放纤维(3.27)增强材料(3.95),加热使树脂膜熔化,在真空和 下排除纤维中的气体,使树脂渗透并浸渍纤维,然后固化(4.14)成型的复合材料(5.1)成型

树脂膜渗透resinfilminfusion 将树脂膜放入模具(5.75)内,在其上铺放纤维(3.27)增强材料(3.95),加热使树脂膜熔化,在真空和 外压作用下排除纤维中的气体,使树脂渗透并浸渍纤维,然后固化(4.14)成型的复合材料(5.1)成型 方法。 5.110 焊接welding 采用加热和加压或其他方法,使热塑性树脂(4.6)或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5.4)的两个或多个表 面熔合成为一个整体的工艺方法。 5.111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vapordeposition;CVD 气体经气相分解反应或两种以上气体经化学反应,在基体上析出固体的工艺技术。 5.112 化学气相浸渗chemicalvaporinfiltration;CVI 化学气相渗透chemicalvaporinfiltration 使反应气体扩散至纤维(3.27)预制体(3.93)或多孔碳/碳复合材料(5.7)空隙(5.88)中,在纤维或基 体(4.8)碳表面上进行化学气相沉积(5.111)的工艺技术。 5.113 浆料浸渗slurryinfiltration 用由陶瓷颗粒、分散剂、悬浮剂等组成的固相含量高且流动性好的浆料浸渍渗透纤维(3.27)预制体 (3.93)或多孔坏料的工艺技术。 5.114 液态金属浸渗liquidmetalinfiltration 将液体金属材料填充到增强体(3.95)内的空隙(5.88)中制备复合材料(5.1)的工艺技术。 5.115 反应熔渗1 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RMI 反应性熔体浸渍reactivemeltinfiltration 将熔融金属混合物或熔融硅渗入到纤维(3.27)预制体(3.93)或多孔碳/碳复合材料(5.7)空隙 (5.88)中并与预制体纤维表面涂层碳或多孔碳/碳复合材料中的基体碳原位反应形成碳化物基体的工 艺技术

GB/T40724—2021

均质性homogeneity 对成分均匀或性能在内部每一点处均相同的材料或无内部物理边界的介质特性的描述 6.2 多相性heterogeneity 对由各自单独可辨的不相似成分组成的材料或内部边界分开且性能不同的区域所组成的介质特性 的描述。 注:非均质材料不一定是多相的, 6.3 微观形貌 microappearance 材料在微米尺度下的表观形态或样貌。 6.4 微观结构 microstructure 材料在分子或分子聚集体层面上的构型或排列(或聚集)方式。 6.5 碳含量(碳纤维) carbon content 今品carhonconter

均质性homogeneity 对成分均匀或性能在内部每一点处均相同的材料或无内部物理 6.2 多相性heterogeneity 对由各自单独可辨的不相似成分组成的材料或内部边界分开 的描述。 注:非均质材料不一定是多相的。 6.3 微观形貌 microappearance 材料在微米尺度下的表观形态或样貌。 6.4 微观结构 microstructure 材料在分子或分子聚集体层面上的构型或排列(或聚集)方式。 6.5 碳含量(碳纤维) carbon content 含碳量carboncontent 碳纤维(3.1))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GB/T40724202

起毛量fuzzmass

长度或质量下的丝束(3.42)中断裂的单丝形成的圈

GB/T40724—2021

6.16 集束性clustered 纤维(3.27)束中单丝(3.31)与单丝相互抱合聚集成捆(束)的能力。 6.17 单位面积质量 mass per unit area 面密度 areal density 平面材料的质量与面积之比。 6.18 织物厚度 thickness offabric 在规定的压力下,所测定的织物两表面间的垂直距离。 [来源:GB/T18374—2008,5.52] 6.19 织物密度 fabric count 织物经向和纬向单位长度内的纱线(3.46)根数。 6.20 经密 warp(end)count 织物纬向单位长度内的经纱(3.55)根数。 注:经密以根数每厘米表示。 6.21 纬密weft(pick)count 织物经向单位长度内的纬纱(3.56)根数。 注:纬密以根数每厘米表示。 6.22 弯曲硬挺度(织物) flexural stiffness 织物抵抗弯曲变形的刚柔程度。 L来源:GB/T183742008,5.36 6.23 幅宽 width 织物最外侧两根经纱(3.55)外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6.24 纤维浸润性 fiberwettability 纤维(3.27)被树脂(4.5)胶液润湿的能力。 [来源:GB/T39612009,3.4.123,有修改] 6.25 渗透率 permeability 在一定压差下,作为液体流动多孔介质的纤维(3.27)增强体(3.95)对树脂(4.5)传导能力 征参数。 6.26 铺覆性drapability 预浸料(5.22)对模具不同曲率表面的适应性。 6.27 耐磨性能 wearablecapability 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抵抗外力摩擦的能力 注:耐磨性能通常以特定环境和摩擦状态下磨断的次数或时间衡量。

GB/T40724202

环氧当量epoxyequivalentweight 含有一摩尔环氧基的树脂(4.5)的质量。 注:环氧当量以克每摩尔(g/mol)为单位。 6.29 黏度viscosity 流体内抵抗流动的阻力。 6.30 凝胶时间gel time 在特定温度条件下,树脂(4.5)胶液达到凝胶(4.13)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L来源:GB/T3961—2009,3.4.89 6.31 玻璃化转变温度glasstransitiontemperature T 无定形聚合物或部分结晶聚合物的无定形区在高弹态和玻璃态之间发生可逆变化温度范围的近似 中点值。 6.32 热变形温度heatdeflectiontemperature;HDT 在等速升温的传热介质中,试样(7.50)在简支梁静态弯曲负荷作用下弯曲变形达到规定值时的 温度。 6.33 纤维面密度fiberarealweight;FAW 单位面积预浸料(5.22)中纤维(3.27)的质量。 注:纤维面密度通常以克每平方米(g/m)为单位。 6.34 挥发分volatile 预浸料(5.22)在指定温度下烘烤处理后,以气体形式脱离预浸料的溢出物质 6.35 挥发分含量 volatilecontent 预浸料(5.22)在指定温度下烘烤处理后,溢出物质质量与总质量的白分比。 6.36 树脂流动度 resinflowofprepreg 预浸料(5.22)中树脂(4.5)体系流动性的量度。 注:通常指在规定的温度、时间和压力条件下,预浸料中树脂的流出量,以预浸料质量的百分数表示。 6.37 黏性(预浸料)tack 预浸料(5.22)表面的黏附性。 注:以特定接触面与预浸料表面分离所需的力或应力表示, 6.38 基体含量matrixcontent 复合材料(5.1)中基体(4.8)材料体积或质量与总体积或总质量的百分比。 注: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5.2)中,称为树脂含量,

GB/T40724—2021

GB/T40724202

GB/T40724—2021

曲染强度curved beam strength:CS

采用90°曲梁试样(7.50),用四点弯曲法测得的破坏(外加载荷急剧下降或形成分层 单位宽度上的力矩

以拉伸破坏载荷除以试样毛截面积(忽略孔的存在)得到的带孔复合材料(5.1)层 (7.50)的拉伸强度

GB/T40724202

GB/T40724—2021

采用三点或四点弯曲的方法,将一端带有预制裂纹的试样(7.50),平放在两个圆弧形支座上,圆 压头以恒定位移速率对试样施加弯曲载荷,随着挠度的增加,裂纹两个相对表面产生滑移,裂纹 向扩展,根据载荷、挠度和裂纹长度之间的关系得到材料Ⅱ型层间断裂韧性(6.82)的试验。

Ⅱ型断裂modeⅡfracture

GB/T40724202

GB/T40724—2021

的方向施加拉伸载荷,使搭接面发生剪切破坏,以测定胶粘剂(4.10)对刚性材料与刚性材料胶接强度的 试验。

胶粘剂(4.10)粘接的刚性材料与刚性材料之间用拉伸剪切试验(6.104)测得的搭接粘合面的最大 剪切应力。 注:拉伸剪切强度通常以兆帕斯卡(MPa)为单位

浮辊法剥离试验floating rollerpeel tes

使用拉伸试验机和与试验机上夹具相连的带有两个辊轴的特制剥离夹具,将由刚性材料和挠性材 料使用胶粘剂(4.10)粘合所制成的试样(7.50)上未粘接端的挠性材料弯曲至与刚性材料垂直,并穿过 剧离夹具上两个辑轴间的空隙,夹持在试验机下夹具上,启动试验机施加拉伸力,剥离夹具的辑辊轴随试 检机上夹具移动,使试样中两个材料的粘合面逐渐分离,以测定胶粘剂(4.10)对刚性材料与挠性材料之 间粘合强度的试验

导热系数thermal conductivity 在一维稳定传热条件下,单位厚度材料相对两面温差为1K时,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所通过的热量 注:导热系数以瓦每米开尔文[W/(m·K)1为单位

GB/T40724202

6.113 线性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oflinearthermalexpansion 温度每变化1K材料长度变化的百分率。 6.114 电偶腐蚀galvaniccorrosion 两种不同的导电材料相互接触且同时处于电解质中所产生的电化学腐蚀, 6.115 干态dry 在相对湿度不大于5%的环境下,材料达到吸湿平衡(6.118)的状态。 6.116 烘干态ovendry 材料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加热后,其质量不再有显著变化时的状态。 6.117 平均含湿量averagemoisturecontent 材料中水分的质量与烘干态(6.116)材料质量之比, 注:平均含湿量用以表示材料的平均吸湿量。 6.118 吸湿平衡moistureequilibrium 当材料的平均含湿量(6.117)不再随周围环境变化时所达到的状态。 注:吸湿平衡可以是绝对吸湿平衡,也可以是有效吸湿平衡。绝对吸湿平衡要求材料平均含湿量(6.117)测量不到 任何变化;有效吸湿平衡允许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材料的平均含湿量存在规定的微小变化。 6.119 平衡含湿量moistureequilibriumcontent 在给定湿曝露水平下,材料达到吸湿平衡(6.118)状态时的最大含湿量。 注:平衡含湿量以材料中水分的质量与烘干态(6.116)材料质量的百分比表示。 6.120 低温干态coldtemperature/dry;CTD 试样(7.50)本身为干态(6.115),试验环境温度低于0℃状态的复合材料(5.1)试验条件。 6.121 室温干态roomtemperature/dry;RTD 试样(7.50)本身为干态(6.115),试验环境温度为(23℃土2℃)状态的复合材料(5.1)试验条件。 6.122 高温干态elevatedtemperature/dryETD 试样(7.50)本身为干态(6.115),试验环境温度高于室温状态的复合材料(5.1)试验条件。 6.123 室温湿态roomtemperature/wet;RTw 试样(7.50)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含湿量,试验环境温度为(23℃土2℃)状态的复合材料(5.1)试验 条件。

高温湿态elevatedtemperature/wet,ETW

GB/T40724—2021

GB/T 407242021

使用超声换能器(探头)在被检物体上纵横交替扫查,以辉度的形式连续显示探测特定范围 物体内部)的反射波强度,并绘制出被检物体内部缺陷在扫查平面上投影图形的超声波未 (6.131)技术。

利用按指定顺序排列的线阵列或面阵列的超声换能器(探头),通过控制阵列探头中各阵元晶片 或接收)脉冲的时间延迟,改变各阵元发射(或接收)声波到达(或来自)物体内部某点时间的相位关系 聚焦点和声束方位的变化来完成波束合成成像的多声束扫描成像超声波无损检测(6.131)技术。 4

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他辐射源发射出的具有 一定能量和强度的X射线或丫射线在被检测物体 减和吸收特性及分布规律,由探测器阵列获得物体内部的详细信息,用计算机信息处理和图像重 ,直观地展示被检测物体的内部缺陷分布、尺寸以及结构特征的射线无损检测(6.131)技术,

GB/T40724202

剪切散斑干涉shearography 利用激光干涉原理,通过选用适当的加载方式(加热、真空等),使被检物体内部缺陷处产生与工 位不一样的离面位移,在检测图像中显示出来,通过观察缺陷表面异常变形所产生的异常光学干法 判断缺陷特征的非接触式无损检测(6.131)技术。

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非接触式的、用于固体材料和结构表面全场位移及变形测量的图像测量方 物体表面灰度随机分布的自然纹理或人工散斑场作为变形信息载体,通过对加载过程中的试验件 的视频图像离散点的位置进行追踪,计算位移场,并通过对位移场进行适当数值差分计算获得全 变。

回收碳纤维性能保留率 performance retention of recycled carbon fiber

7统计、评定与过程控制术语

7.1 母体population 总体 研究对象全体所构成的集合或在给定测试条件下获得的可能测量值的全体。 7.2 母体平均值populationmean 母体(7.1)中所有测量值按出现相对频率的加权平均值。 7.3 母体中位数 population median 母体(7.1)测量值中大于和小于概率均为0.5的值。 7.4 母体方差 populationvariance 以母体中测量值与母体平均值(7.2)之差的平方和除以n一1表示的母体(7.1)离散 注:刀为观测次数

GB/T40724—2021

7.5 母体标准差populationstandarddeviation 母体方差(7.4)的平方根。 7.6 偏差deviation 相对于规定尺度或要求的差异。 注:通常规定偏差的上限或(和)下限。 7.7 样本sample 用以代表材料或产品整体的一小部分材料或产品,或从指定母体(7.1)中采集的测量值或观测值。 7.8 样本大小 samplesize 一个样本(7.7)中测量值的数量。 注:通常用字母n表示。 7.9 代表性样本 aliquot 大样本(7.7)中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 7.10 样本平均值 samplemean 样本(7.7)中所有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注:样本平均值是对母体平均值(7.2)的估计量。 7.11 样本中位数 samplemedian 将测量值从小到大排序,当样本大小(7.8)为奇数时居中的测量值;当样本大小为偶数时中间两个 测量值的平均值。 7.12 样本方差 samplevariance 样本(7.7)中测量值与样本平均值(7.10)之差的平方和除以n一1。 注:n为观测次数。 7.13 样本标准差 sample standard deviation 样本方差(7.12)的平方根。 7.14 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variation 离散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 母体标准差(7.5)与母体平均值(7.2)之比,或样本标准差(7.13)与样本平均值(7.10)之比。 注:变异系数通常以百分数表示,用于表征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 7.15 批次内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within abatch 以同批次检测的样品某项性能作为统计子样计算得到的离散系数

ZJM 010-4462-2019 工业用缝纫机 计算机控制高速绷缝缝纫机GB/T40724202

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celevel 估计母体(7.1)参数落在某一区间内可能犯错误的概率, 注:显著性水平用符号α表示

GB/T40724—2021

7.27 分布distribution 给出某个数值落人指定范围内概率的公式。 7.28 准确度 accuracy 测量结果与被测真值或约定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7.29 精密度precision 在规定条件下独立测试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来源:GB/T6379.1—2004,3.12] 7.30 重复性 repeatability 在重复性条件(7.31)下的精密度(7.29)。 [来源:GB/T 6379.1—2004,3.13] 7.31 重复性条件 repeatabilityconditions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期内对同一被测又 互独立进行的测试条件。 [来源:GB/T 6379.1—2004,3.14] 7.32 重复性限 repeatabilitylimit 一个数值,在重复性条件(7.31)下,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小于或等于此值的概率为95%。 注:重复性限用符号7表示, L来源:GB/T6379.12004,3.16 7.33 再现性 reproducibility 在再现性条件(7.34)下的精密度(7.29)。 [来源:GB/T6379.1—2004,3.17] 7.34 再现性条件 reproducibilityconditions 在不同的实验室,由不同的操作者使用不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对同一被测对象相 进行的测试条件。 [来源:GB/T 6379.1—2004,3.18] 7.35 再现性限 reproducibilitylimit 一个数值,在再现性条件(7.34)下,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小于或等于此数的概率为95%。 注:再现性限用符号R表示。 L来源:GB/T6379.12004,3.20 7.36 批batch;lot 在一定时间内,采用相同的原材料、工艺及生产线生产的具有相同特性的产品的数量。

GB/T40724202

DL/T 5571-2020 电力系统光通信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标准鉴定方案standardqualificationplan;SQI

使用B基准值(7.38),为满足初始材料选择和初步设计阶段材料放行所需最小数据集提供的 不限于抽样方案、试验方法、数据统计分析等的指南

GB/T40724—202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