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49-201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pdf

SL 49-201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L 49-2015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3.8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74753
VIP资源

SL 49-2015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L 49-201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pdf

透水地基应进行防渗处理,做好地基防渗体与堰体 连接。

用混凝土围堰。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上游混凝土挡水围堰、下 游抛石围堰可按设计要求与坝体结合。

2.3.5在覆盖层较深的地基上修建土石围堰,宜

防渗体处理地基覆盖层,可将围堰填筑至一定高程后施工垂直防 渗体。上部堰体可采用心墙或斜墙等防渗型式。

过水防护措施、堰体稳定等进行设计YB/T 178.1-2012 硅铝合金和硅钡铝合金 硅含量的测定 高氯酸脱水重量法,必要时宜通过水力学模型 试验验证。过流面宜采用混凝土面板、楔形板或其他有效的保护 借施,下游坡脚可采用钢筋石宠或混凝土保护。

2.3.7对于围堰、导流过水建筑物、截流、基坑排水、施工期

2.3.7对于围堰、导流过水建筑物、截流、基坑排水、施工期 蓄水、通航、排冰等按SL 623及DL/T5129的有关规定执行。

按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实施,

3.1.1坝基、趾板地基及岸坡处理应按隐蔽工程

并检查验收。开挖及处理过程中应如实、准确地进行地质描绘 编录及整理。如发现新的地质问题,应及时报监理工程师研究 处理。

3.1.2坝基与岸坡施工应设置防渗及排水系统,

处理和具他施工作业在无积水条件下进行,开能有效地拦截各种 地表和地下水流,防止冲刷边坡和垫层

响施工的危岩、浮石等不稳定体。应辨识岸坡施工危险源,采取 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及岸边溢洪道等项目中干扰坝体填筑部位的开挖

及岸边溢洪道等项目中王扰坝体填筑部位的开挖。

3.2.1坝基与岸坡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岸坡有支护措施时, 宜自上而下随岸坡开挖一次完成。临时边坡应满足稳定要求。 3.2.2岩石岸坡开挖清理后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岩石 边坡存在局部反坡或凹坑时,应按设计要求处理。趾板上方不稳

3.2.1坝基与岸坡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岸坡有支护措施时

3.3.1趾板部位岩石节理和裂隙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当

3.3.1趾板部位岩石节理和裂隙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当

1当岩石教完整且袭隙细小时,清除节理和袭隙中的允填 物后,冲洗于净,并依缝的宽度,灌入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封堵。 2当岩石节理和裂隙发育或渗水时,应清除节理和裂隙中 的充填物,冲洗干净,灌人水泥浆或用水泥砂浆封堵、喷混凝士 或浇筑混凝疑土覆盖,必要时采取导渗措施,保持趾板混凝土浇筑 地基面无积水,并在混凝土保护段后铺设反滤料。

可儿 物后,冲洗于净,并依缝的宽度,灌入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封堵。 2当岩石节理和裂隙发育或渗水时,应清除节理和裂隙中 的充填物,冲洗干净,灌人水泥浆或用水泥砂浆封堵、喷混凝干 或浇筑混凝士覆盖,必要时采取导渗措施,保持趾板混凝浇筑 地基面无积水,并在混凝士保护段后铺设反滤料。 3.3.2与趾板相交的断层或破碎带,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3.3.3趾板地基的固结灌浆和唯幕灌浆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试验 限据试验成果按SL62的规定执行,并符合下列要求: 1灌浆施工应在趾板混凝土达到70%设计强度后进行,趾 板宜预留灌浆孔。 2蓄水前应按设计要求完成蓄水水位以下的灌浆。 3 灌浆参数应经试验确定。灌浆时不应拾动趾板。 4 灌浆工程应按先固结、后唯幕、分排分序的原则进行。 3.3.4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应按SL174的规定执行。防渗墙、趾 板、连接板相互连接的止水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

3.3.2与趾板相交的断层或破碎带,应按设计要求

根据试验成果按SL62的规定执行,并符合下列要求: 1灌浆施工应在趾止板混凝十达到70%设计强度后进行,趴趾 板宜预留灌浆孔。 2蓄水前应按设计要求完成蓄水水位以下的灌浆。 3 灌浆参数应经试验确定。灌浆时不应拾动趾板。 4 灌浆工程应按先固结、后唯幕、分排分序的原则进行。 3.3.4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应按SL174的规定执行。防渗墙、趾 板、连接板相互连接的止水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

3.4.1对开挖后可能造成滑坡、塌的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岸坡稳定,岸坡中存在滑动面或软弱夹层时,可用锚杆、钢 筋桩、锚索、换填混凝土等方法进行处理。 3.4.2趾板地基遇到岩溶、洞穴、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和易 中蚀面等不良地质及探孔、洞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3.4.3趾板地基渗水严重或集中涌水时,可采用堵排相结合的 方法处理,

3.4.4坝体底部保留的砂砾石层,应布置方格网

保留部分应按设计要求处理,在坝体填筑前用重型振动碾等适宜 的碾压机具碾压密实并检测合格。

3.4.5岸坡趾板下游的开挖范围及坡度,应按设计要求处理

3.4.6对易风化岩层,开挖后应及时封闭保护。

4.1.2坝体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对料场和可利用 开挖料场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必要时可提出优化料场 意见。

4,1,3筑项材科的质量和储量应有可靠的保证。

4.2.1料场开采规划应满足下列要求

1根据工程规模和料场复查结果、坝区和料场的地形、地 质条件,以及导流方式、施工分期和填筑强度,可利用开挖料的 生产时段和进度等,按照坝料综合平衡的原则,规划开采区域, 开采顺序、料场开采工作面、运输道路、转存场地、弃料场地和 加工系统。 2做好控填平衡规划,在性质和级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 充分利用板纽建筑物开挖料直接上坝,条件合适时可扩大建筑物 开挖范围,就近取料,宜少用或不用专门料场。必要时可设置中 转储料场堆存或进行级配调整,在开始填筑前,宜储备一定量口 利用的开挖成品料。 3料场可开采量及可利用开挖料量之和与坝体填筑量的比 值:堆石料宜为1.3~1.5,砂砾石料水上宜为1.5~2.0、水下 宜为2.0~2.5。 4选择运距较短、储量较大和便于高强度开采的堆石料场

并宜设置备用料场,必要时可设置开采石料储存场,满足坝体填 筑的高峰用量。 5爆破工作面规划应与料场道路规划结合进行,满足不同 施工时段填筑强度需要。 6对于垫层、过渡层等有特殊级配要求的坝料及混凝土骨 料,必要时可分别设置专用料场,或在同一料场内划出专用开采 工作面。 7河床砂砾料的开采应考虑冬季、汛期及蓄水期施工对料 场的要求,以及水下开采的运输要求。 8采取措施,保证料场边坡的稳定和工程开采施工安全。 9不占或少占耕地,少毁林木,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有条 件时宜考虑农田复垦及利用弃料造地。 4.2.2垫层料及有特别级配要求的坝料需进行加工、掺配时,

4.3.1料场开采前应清除植被、復盖层和不可用岩层,开按

1堆石科米用深扎梯段微差挤压爆破等方法升采。在地 形、地质及施工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要时也可采用减室爆 破的方法。爆破后的超径石宜在料场处理。 2开采前宜根据爆破设计进行爆破试验,确定满足坝料设 计级配要求的爆破参数。爆破试验宜与碾压试验同时进行。 3应按照相关标准制定爆破开采安全施工管理办法和作业 指导书。 4可利用料的开挖应按照坝料的要求进行,并满足级配 要求。

4.3.3过渡料宜按级配

纽地下洞室等建筑物的升挖渣料中选用

筛分、掺配,也可从符合要求的开挖料和砂砾石料加工筛选后掺 配,其加工、掺配工艺应通过试验确定。

4.3.5成品料的生产能力和储量,应考虑超填和损耗,并满足

采时使用。汛期采掘可采用分流改道或降低水位等技术措施,并 准备防洪或撤退等安全措施。河道砂砾料的开挖程序及时段安排 应考虑泄洪顺畅及堤防安全。水下砂砾料开采应按填筑要求控制 级配和含水率。

4.3.7寒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的部位开采砂砾料

4.3.8各种坝料应有足够的储备,满足调节开采和上坝强度的

4.3.9料场开采过程中和开采结束后、弃料场使

根据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要求,做好危岩处理、边坡稳定、场地 平整、还田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等工作,弃料宜用作造田、平整 场地或运到指定弃料场,严禁随意堆放。

5.1.1坝体填筑宜在坝基、两岸岸坡处理验收及相应部位的趾 版完成后进行,趾板下游一定距离的部分坝体填筑可提前进行 在不影响行洪的情况下,截流前可在一岸或两岸先行填筑部分 坝体。 5.1.2坝体填筑开始前,应进行坝料碾压试验,确定各种坝料 真筑施工参数,并对设计指标进行复核。碾压试验的规模可依工 程情况、坝料性质、碾压机械类型等条件选定。宜按照NB/T 35016的规定执行。 .1.3应严格按照碾压试验确定的填筑压实参数施工,并应进 丁抽样检查。施工时应格控制铺料厚度。 5,1,4垫层料、过渡料和主堆石料的填筑宜平起施工,均衡上 开。坝料应按照先主堆石料、后过渡料、再垫层料的顺序填筑、 并清除边坡界面的分离料。主堆石体、下游堆石体可分区、分期 真筑,其纵、横坡面上均可布置临时施工道路。 5.1.5应严格控制筑坝材料的质量,其岩性、级配和含泥量等 应符合要求。上坝填筑材料的质量应合格,不合格材料应予以 处理。 5.1.6当坝料填筑、趾板及面板浇筑、地基加固及防渗和溢洪 道等建筑物开挖同时施工时,应合理规划,避免或减少相互于 优,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形象进度。

5.1.1坝体填筑宜在坝基、两岸岸坡处理验收及

板完成后进行,趾板下游一定距离的部分坝体填筑可提前进行 在不影响行洪的情况下,截流前可在一岸或两岸先行填筑部分 坝体。

道等建筑物开挖同时施工时,应合理规划,避免或减少相互干 扰,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形象进度。

施他工现物前谢道应依项体工性量重、 强度仪地 形、运距、运输机械类型及行车密度等要素合理布置,并在各施 工阶段根据填筑区和料场开采区的变化及时调整。施工道路技术

参数要求应按照SL667的规定执行。施工道路宜与永久道路相 结合,宜采用环形线路。运输道路不宜通过居民点,也不宜与民 用公路相结合,其道路和桥涵的等级标准应满足施工车辆及机械 通行的需要。

5.2.4运输宜采用汽车直接上坝方式。运输车辆载重量和数

5.2.5 坝体填筑区内的临时施工道路,应设于填

项段,道路路基应予压实。不符合坝体设计要求的施工道路,继 续填筑前应予以处理。

5.3.2坝体堆石料铺筑宜采用进占法,必要时可采用后退法与

进占法结合卸料,垫层料、过渡料宜采用后退法,应及时平料 并保持填筑面平整:每层铺料后宜测量检查铺料厚度,发现超厚 层应及时处理

确定。需要加水碾压的填筑科,宜有适当的技未措施保证均习加 水和加水量。宜采用运输中向运输车辆加水和坝面洒水相结合的 方式。垫层料的含水率控制和加水方法宜由试验确定。

5.3.4项体堆石料碾压应采用

5.3.4坝体堆石料碾压应采用振动平碾,高坝宜采用重型振

碾。振动碾行进速度宜按照不大于2km/h控制。应经常检测振 动碾的工作参数,保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坝料压按材料分 区分段进行,各碾压段之间的搭接不应小于1.0m,碾压宜采用

5.3.7周边缝下特殊垫层区应人工配合机械薄层摊铺,每层厚

5.3.8垫层料上游坡面采用

5.3.8垫层料上游坡面采用削坡法施工时,垫层料铺筑上

平超宽宜为200~300mm。采用液压平板振动器压实垫层料时 水平超宽可适当减少。采用自行式振动碾压实时,振动碾距上游 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400mm

5.3.9垫层料与过渡料每两层与主堆石填筑面齐平,应采用振 动碾骑缝碾压。各种料物的边界线可略有误差,但细料可侵入粗 料边界,而粗料不得侵入细料边界。主堆石料与下游堆石料的接 触带,下游堆石料不得侵入主堆石区。

坡宜不陡于下游坝体边坡,收坡宜采用台阶法施工,台阶宽度不 宜小于1.0m。若受场地空间限制可按稳定边坡收坡,但回填接 坡时,应削坡至合格面后方可铺料,并使振动碾紧贴接坡面 碾压

5.3.12下游护坡宜与坝体填筑平起施工。护坡宜选取大块石, 采用机械整坡、堆码或人工干砌,块石间应嵌合牢固。有抗震要 求和其他形式的坡面处理,应按技术要求施工。

5.3.13当坝的上游坡面遭受冲蚀或发生塌坡时,应按设计要求 进行回填、补齐。回填区的坡面应超填200~300mm。 5.3.14负温下填筑时,各种坝料内不应有冻块,应采用减薄铺 巨

5.3.15截流前,在难地或缓玻段先行填筑部分堆石坝体时,其 上游坡脚距趾板线的距离不宜小于该处0.3倍坝高,且不宜小于 30m,边坡不陡于设计坝坡。 5.3.16采用枯水期低围堰导流、坝体施工期临时挡水度方案 时,在基坑升挖、处理验收后,宜按53.15条的规定先行填筑 部分坝体。待趾板混凝土完成及养护一定时间后,再补填上游垫 层料、过渡料及堆石体,并平起填筑。

时,在基坑开挖、处理验收后,宜按5.3.15条的规定先行填筑 部分坝体。待趾板混凝土完成及养护一定时间后,再补填上游垫 层料、过渡料及堆石体,并平起填筑。

试验,确定施工碾压参数及机具。坝内排水体渗透性应满足设计 要求。

至面板浇筑的项体预沉降期宜为3~6个月,150m以上高坝不 宜少于6个月。对于沉降期的控制标准,宜按照面板顶部坝体沉 降速率小于5mm/月控制。

日他。不 施可采用传统的削坡、斜坡面碾压、设置防护层等方式,也可采 用挤压边墙、翻模固坡等技术。

后的坡面,在法线方向应高于设计线50~100mm。有条件时可 用激光仪控制削坡

5.4.3斜坡压实可用振动碾或液压平板振动器,碾压参数经试

5.4.5垫层坡面压实合格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坡面防护。保

1碾压水泥砂浆坡面防护的水泥砂浆配合比、铺设厚度等 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砂浆宜采用人工或机械摊铺,振动碾碾压

的方法施工。每条幅觉度不宜小于4.0m,碾压方法及碾压遍数 应通过试验确定。砂浆初凝前应碾压完毕,终凝后洒水养护。确 玉后的砂浆表面,法线方向不应高于设计线50mm、低于设计 线80mm。 2喷混凝土坡面防护的混凝土配合比和喷层厚度应符合设 计要求。喷射混凝土施工应按SL377执行。喷射后的混凝土表 面,应平整、密实、厚度均匀,法线方向不应高于设计线 50mm、低于设计线80mm。喷护混凝土终后应洒水养护。 3喷涂乳化沥青坡面防护的沥乳剂的品种、配比、喷洒 层数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喷涂前应把坡面上的浮尘清除于净。沥 青乳剂喷涂后,应随即撒砂碾压。碾压方式、遍数可通过试验确 定。喷涂间隔时间不少于 24h。阴雨、浓雾天气不应喷涂

5.4.6 坝高超过 150m 时,垫层料的填筑和保护

证。挤压式边墙施工应符合DL/T5297的规定。翻模固坡法施 工应符合DL/T5268的规定。

5.5.1面板堆石坝河床部位的地基面呈上游低、下游高,或下 游水位高于上游趾板基础高程时,应设反同排水系统。 5.5.2反向排水系统应按设计要求设置自流、抽排等系统。排 水系统设置应方便后期封堵施工。封堵前应量测流量。 5.5.3采用抽排方式时,坝内排水竖并部高程不应低于坝内 反向水位,排水竖并可采用钢筋筒或有孔钢管随坝体填筑逐段焊

水系统设置应方便后期封堵施工。封堵前应量测流量。 5.5.3采用抽排方式时,坝内排水竖并部高程不应低于坝内 反向水位,排水竖并可采用钢筋筒或有孔钢管随坝体填筑逐段焊 接,竖井四周应薄层铺料,小型机械压实。排水竖井宜置于主堆 石区内。 5.5.4采用自流排水方式时,宜在趾板部位或通过面板预埋数 根排水钢管,排水钢管宜理设至主堆石区,钢管孔眼部位应外包 丝网和反滤料负温时应平取措施防止排水管连结一在铺差施工

反向水位,排水竖并可采用钢筋筒或有孔钢管随坝体填筑逐段焊 接,竖井四周应薄层铺料,小型机械压实。排水竖并宜置于主堆 石区内。

5.5.4采用自流排水方式时,宜在趾板部位或通

根排水钢管,排水钢管宜理设至主堆石区,钢管孔眼部位应外包 丝网和反滤料。负温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排水管冻结。在铺盖施工 时,应适时封堵。

5.5.5 采用抽排方式时,反向排水系统应待上游

超过坝内最高反同水位时方可封堵。反向排水系统的封堵应按设 计要求进行。面板部位并口应采用与面板相同的混疑土浇筑,居 边施工缝宜用塑性填料封闭。

5.5.6寒冷地区当面板和相应止水施工结束,应立即封堵排水

5.6.1防浪墙施工宜安排在坝体沉降基本稳定,且面板混凝土 烧筑至坝顶28d后实施,防浪墙施工前,应对其地基面进行平 整、碾压,并验收合格。

5.6.3防浪墙混凝土应达

的坝体填筑。防浪墙附近的坝体宜用细堆石料填筑 碾压。

水泥品种宜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 不应低于.5MPa。使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经试验论证及 批准。

施工工艺要求,配合比设计和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掺用引气剂和减水剂,并视需要掺用缓凝剂等外加剂 外加剂品种、掺量通过试验确定。 2宜掺用适量粉煤灰或其他掺合料,其掺量通过试验确定 3水胶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可根据施工条件、当地气候特 点选用,温和地区宜小于0.50,寒冷和严寒地区宜小于0.45。 4落度应根据混凝土的运输、浇筑方法和气候条件决定 当用溜槽输送时,溜槽入口处落度宜为3070mm,视气候条 件选用。

6.1.5混凝土拌和程序和拌和时间应符合 SL 677

过试验确定。对掺加引气剂的混凝土,应视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拌 和时间。混凝土应在机口取样测定含气量。通过拌和物检查混 土珊落度、含气量损失及和易性,同时检查溜槽适应性、混凝土 骨料分离及仓面振揭情况等工艺适用性。施工现场应测定混凝土 的落度及含气量,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体顶部或其附近设移动拌和站。拌和楼或拌和站应有准确的称量 没备。混凝土运输设备应根据施工条件选用。宜优先采用混凝士 搅拌车作为运输工具,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发生骨料分离、漏浆、 严重泌水或过多降低落度,并应减少转运次数和缩短运输 时间。

严重泌水或过多降低落度,并应减少转运次数和缩短运输 时间。 6.1.7面板混凝土入仓宜选用溜槽输送。应根据面板宽度选择 留槽数量。也可采用溜槽与布料机联合输送方案。溜槽连接不得 脱落、漏浆,溜槽上部宜加覆盖。溜槽出口距仓面距离不应大于 2m,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骨料分离。 6.1.8面板与趾板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如特殊原因中止 尧筑且超过充允许间时间,应按施工缝处理。超过允许间款时间 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按废料处理,不得强行加水重新拌和入仓。混 疑土浇筑允许间款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6.1.9混凝土浇筑时,应加强气象预报,根据气候特点做好防 雨、防晒、防风、防冻等保护措施的相关准备。 6.1.10脱模后的混凝土宜及时用塑料薄膜等遮盖。混凝土初凝

曹数量。也可采用溜槽与布料机联合输送方案。溜槽 客、漏浆,溜槽上部宜加覆盖。溜槽出口距仓面距离 ,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骨料分离。

2m,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骨料分离。 6.1.8面板与趾板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如特殊原因中止 尧筑且超过充许间款时间,应按施工缝处理。超过允许间款时间 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按废料处理,不得强行加水重新拌和入仓。漏 疑土浇筑允许间歇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烧筑且超过允许间时间,应按施工缝处理。超过允许间歇时旧 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按废料处理,不得强行加水重新拌和入仓。混 疑土浇筑允许间歇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EEH民 6.1.10脱模后的混凝土宜及时用塑料薄膜等遮盖。混凝土初凝 后,应及时洒水养护,必要时铺盖隔热、保温材料。宜连续养护 至水库蓄水或至少养护90d。应重视趾板止水连接处等特殊部位 的养护。

6.2.1趾板混凝土施工应在基础面开挖、处理完毕,并按隐蔽 工程质量要求验收合格后进行。趾板混凝土施工,应在相邻区的 垫层、过渡层和主堆石区填筑前完成。

6.2.2趾板绑扎钢筋前,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锚筋。趾板锚筋可 作架立筋使用。

6.2.7趾板混凝土在周边缝一侧的顶面用2m直尺检查,不平

6.2.8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止水片(带)附近混凝土的密实, 并避免止水片(带)的变形和变位。

6.2.8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止水片(带)附近混凝土的密实,

6.3.1坝高低于100m时,面板混凝土宜一次浇筑完成;坝高 大于等于100m时,根据施工安排或提前蓄水需要,面板可分期 烧筑。分期浇筑接缝应按施工缝处理,设计有要求时按设计要求 处理。

面板分期施工时,先期施工的面板顶部填筑应有一定超高,坝高 大于100m时,分期面板顶部以上超填高度不应少于10m。因度 汛要求等原因,需要提前浇筑面板时,应专题论证

外边线与设计边线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坡面 保护(含挤压边墙)进行检查,发现脱空、坡面局部损坏等应及 时处理,

6.3.4滑模施工的作业场地宽度应满足布置卷扬机及其平台

6.3.5面板混凝土浇筑宜使用无轨滑模,跳仓浇筑,起始三角 块宜与主面板一起浇筑

6.3.5面板混凝土浇筑宜使用无轨滑模,跳仓浇筑,起始三角

块宜与主面板一起浇筑。

6.3.6 设计滑动模板应遵循下列原则: 1 适应面板条块宽度和滑模平整度要求。 2 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 有足够的配重。 4 满足施工振和压面的需要。 5 安装、运行、拆卸方便灵活。 6 应有安全措施,滑模上应设有挂在钢筋网上的制动装置 牵引机具为卷扬机时,地锚等应安全可靠。 6.3.7 垂直缝下水泥砂浆垫的宽度、厚度和坡面平整度应满足 设计要求。

6.3.8面板钢筋宜采用现场绑扎、焊接或机械连

6.3.9浇筑面板的侧模,可为组合钢模板或带钢护角的木模

侧模的高度应适应面板厚度需要。其分块长度、锚固方式应便于 任斜坡面上安装和拆卸。当侧模兼作滑模支撑结构时,应按受力 结构设计。

定就位,不应破坏止水设施。其允许安装偏差如下: 1偏离分缝设计线为士3mm。 2 垂直度为土3mm。 3 2m范围内起伏差为5mm。

1混凝土入仓应均寸布科,每层布料厚度宜为250~ 300mm。止水片周围混凝土应辅以人工布料,不应产生骨料 分离。 2布料后,应及时振揭密实。振揭时,振揭器不应触及滑 动模板、钢筋、止水片。振器不应靠在滑动模板上或靠近滑动 模板顺坡插入浇筑层,振揭器应在滑模范围内振捣,振揭间距不 应大于400mm,振捣器垂直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宜为50mm

使用的振揭器直径不宜大于50mm,靠近侧模的振捣器直径不应 大于30mm。止水片周围的混凝土应振揭密实。 3浇筑过程中,及时清除粘在模板、钢筋上的混凝士。每 欠滑升前,应清除前沿超填混凝土。 4对脱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及时整平和适时压面。接缝 侧各1m内的混凝土表面,用2m长直尺检查,不平整度不应超 过5mm。 5每次滑升距离不应大于300mm,每次滑升间隔时间不宜 超过30min。面板浇筑滑升平均速度宜为1.5~2.5m/h,最大滑 升速度不宜超过3.5m/h。 6.3.12面板分期浇筑时,施工缝混凝土面在不小于1/2断面厚 度按面板法线方向留设,其他部位可按水平方向留设。先浇面板 的钢筋应穿过施工缝,露出施工缝的钢筋长度不应小于其锚固长 度。施工缝处理,应符合DL/T5144的规定。 6.3.13分期施工的面板在续浇混凝土或坝顶防浪墙底座浇筑 前,应对已浇面板顶部进行清理、凿毛并检查与垫层间脱空情 况,必要时进行处理。

6.4.1在趾板及面板混凝土浇筑完成、表面覆盖及蓄水前,应 对其裂缝等缺陷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记录裂缝分布、条数、长 度、宽度、深度、产状及是否贯穿等资料,提出专门报告。

计要求,逐条进行处理。

计要求,逐条进行处理。

7.1.1面板接缝的止水型式、结构尺寸及材料品

.1.1面板接缝的正水型式、结构尺寸及材科品种规格,均应 符合设计规定。其原材料的品种、生产批号、质量等均应记录备 查。各种止水材料均应有合格证书,并按规定抽检合格方可 使用。

查。各种止水材料均应有合格证书,开按规定抽检合格方可 使用。 7.1.2 接缝止水材料不应露大存放。 7.1.3施工前,应对各种止水带进行连(焊)接试验,确定连 (焊)接工艺和连(焊)接材料,并经鉴定合格,记录备案。安 装止水带时,应仔细检查止水带的连(焊)接质量,不合格的接 头应及时返工。 7.1.4周边缝下沥青砂浆垫层或水泥砂浆垫层,应按设计要求 配制,所用材料、配比、尺寸及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7.1.5 面板接缝中隔离板应平直。隔离板采用未板时,应刨光 并经防腐处理。 7.1.6 止水带应确保中线与缝中线重合,允许偏差应为土 10mm。 安装完毕后,应经验收合格,才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1.7在止水带附近浇筑混凝土时应确保混凝土密实,止水带 不得变形、变位,不得出现骨料集中及气泡、泌水、漏浆等缺 陷。对止水带两侧各500mm范围,应加强振揭,振捣棒不得触 及止水带。 7.1.8与防渗保护盖片或波形止水带接触的混凝土面应平整 其平整度用2m直尺检查允许偏差5mm。如有麻面、松动等缺 陷,应用聚合物砂浆修补。 7.1.9进行浇筑准备和拆模时,应防止钢筋、模板、扣件等硬 物损伤止水带。 7.1.10对露出混凝土面的止水带,拆模后应及时采用方木等有

7.1.2接缝止水材料不应露天存放

其平整度用2m直尺检查允许偏差5mm。如有麻面、松动等缺 陷,应用聚合物砂浆修补

7.1.9进行浇筑准备和拆模时,应防止钢筋、模板、扣件等硬 物损伤止水带。

7.1.9进行浇筑准备和拆模时,应防止钢筋、模板、扣件等硬

效措施保护,防止污染、损伤。后期施工前应对暴露在外的止水 带污染和损伤情况进行检查,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施工。

7.1.11 施工中止水带如有损坏应查明原因,记录备案,并及时

修复或更换。止水带严重变形时应做整形处理。修复处理并经验 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7.1.12混凝土瓷筑过程中,应检查止水带及模机

7.1.13接缝止水应按隐蔽工程施工要求,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应 转入下道工序。

7.1.13接缝止水应按隐蔽工程施工要求,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应

7.2金属止水带加工与安装

按设计形状、尺寸,用成型机挤压成型。成型后的铜止水带应检 查校正加工缺陷,不应有裂纹、孔洞等损伤。

尺检查,偏差不应大于5mm。砂浆垫的宽度和厚度,应符合设 计要求,宽度不应小于垫片宽度。

抗拉强度不应小于母材抗拉强度的70%。对缝焊接应用单面双效 道焊缝;搭接焊接宜双面焊接,搭接长度应大于20mm。铜止水 带宜用黄铜焊条焊接,焊接时应对垫片进行防火、防融蚀保护。 不锈钢止水带宜用钨极氩弧焊焊接

装准确。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进入金属止 水带的鼻子空腔、止水带与垫片间的间隙;防止金属止水带鼻子

7.3.1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止水带表面的油渍、污染物,修复 或更换破损的止水带。 7.3.2PVC止水带接头应按厂家要求连接,可用热(熔)黏结 或热焊,搭接长度应大于150mm。橡胶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硫化 连接,接头内不得有气泡、夹渣或渗水,中心部分应黏结紧密、 连续。PVC止水带和橡胶止水带的接头抗拉强度不应小于母材 抗拉强度的60%

7.3.3PVC或橡胶垫片应平铺或粘贴在砂浆垫上GB/T 27890-2011 船用超低温不锈钢承插焊接头,不应有褶

7.3.3PVC或橡胶垫片应平铺或粘贴在砂浆垫上,不应有褶 曲、脱空。

7.3.4PVC止水带或橡胶止水带应采用模板夹紧

施保证在安装中不偏移。应用专门固定措施确保止水带平面平行 于面板,止水带翼缘端部的上下倾斜值,不应大于 10mm。

留与橡胶棒直径相适应的半圆槽,浇筑面板混凝土前,将橡胶棒 固定在预留槽内,并用胶带纸进行局部加固。橡胶棒的连接,可 在端部削成一定的斜度,用黏结剂黏结。

GB 5413.4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核苷酸的测定7.4.1铜止水带的异型接头宜在现场车间内用黄

7.4.1铜止水带的异型接头宜在现场车间内用黄铜焊条焊接加 工或在工厂整体冲压成型并作退火处理。成型后的接头不应有裂 纹或孔洞等缺陷。若有局部减薄,其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 厚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