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35090-2016 水电站地下厂房设计规范.pdf

NB/T 35090-2016 水电站地下厂房设计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9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7256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NB/T 35090-2016 水电站地下厂房设计规范.pdf

NB/T3509020

1.0.1为规范水电站地下厂房设计,保证设计质量,做到安全可 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水电站1级、2级、3 级地下厂房设计。4级、5级地下厂房亦可使用。 1.0.3地下厂房设计应合理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积极采用节能、 环保材料。 1.0.4地下厂房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 NB35011的有关规定。 1.0.5水电站地下厂房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NB/T350902016

2.0.1地下厂房 underground powerhouse

DL/T 5576-2020 变电站信息采集及交互设计规范建在地面以下洞室中的水电站厂房。

装设水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供发电运行及安装检修 业用的洞室。

地下厂房洞室群中尺寸较大且相互关联度较高的洞室,主要 指::厂房洞、主变压器洞和尾水调压室等大型洞室。

地下厂房洞室群中除主体洞室以外的其他洞空,如进厂交通 洞、通风洞、排水洞和联系洞等,

2.0.6柔性支护flexible support

由喷混凝土、锚杆、锚索等刚度较小的支护组成,充许围岩 有一定变形以有效发挥围岩自承能力的支护措施。

2.0.7初期支护initial support

洞室的永久支护分期实施时,在洞室开挖后初期实施的支护, 其主要作用是保证施工期围岩的稳定。

初期支护后,根据围岩稳定情况或长期运行要求所施加的再 次支护。

2.0.9系统锚杆或锚索systematicalboltortendon

规律布置的锚杆或锚索群

10承载力设计值designbearing

NB/T3509020

B/T350902010

3.1.1地下厂房位置应考虑地形地质条件、枢纽布置、输水系统 水力条件、施工条件、机电设备布置、运行要求及环境保护等主 要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首部式、中部式或尾部式布置。

3.1.2地下厂房的布置应遵循下列

1地下厂房的布置应与秘纽总体布置相协调,与所在位置的 地形地质条件相适应,满足设备布置、生产运行、资源节约和节 能环保要求。 2地下洞室群的布置宜遵循地下与地面相结合、临时与永久 相结合、一洞多用的原则。 3主体洞室宜布置在地质构造简单、岩体较完整、上覆岩层 厚度适宜、地下水不发育以及岸坡稳定的地段,宜避开较大断层、 高地应力区、节理裂隙发育区。不可避免时,应进行专门论证。 4当地震设计烈度为8度及以上时,不宜在地形陡峭、岩体 风化、构造发育的山体中修建窑洞式厂房。 5岩石强度应力比小于2.5的极高地应力区不宜修建地下 厂房。 6地下厂房不宜布置在大坝荷载传递作用影响较大的区域, 当难以完全避开时,应经专门分析论证确定。 7洞室地面出口位置宜选择在基岩裸露、岸坡稳定、地形相 对平缓、便于施工和对外交通方便的地段,并考虑洪水和泄洪雨 雾的影响;应避开滑坡、崩塌、变形体等不良地质地段和泥石流 影响区。

NB/T3509020

8地下厂房主体洞室布置应兼顾附属洞室的围岩稳定。 9应通过机电设备的合理选型优化地下洞室布置,减小洞室 尺寸。 10应重视洞室的安全和防灾设计。地质条件复杂,或至地 面安全出口的通道较长,不能快速蔬散的地下洞室群,宜在洞室 群内适当位置设置应急避难场所。 3.1.3地下厂房主体洞室的布置格局,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1.4地下洞室布置设计应考虑洞室群效应,合理确定主洞室群 的纵轴线方位、洞室体形、洞室间距、上覆岩体厚度和谷坡侧岩 体厚度。

.1.0 布置较为顺畅的前提下,结合围岩结构面发育特征、岩石强度应 力比、地应力方位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主体洞室纵轴线方位宜与岩体主要结构面走向呈较大夹 角,在以构造应力为主的高地应力区宜与最大主应力方位呈较小 夹角。 2岩石强度应力比大于7.0时,宜主要考虑结构面因素:岩 石强度应力比小于4.0时,宜主要考虑地应力因素并兼顾结构面 因素。 3主体洞室纵轴线与岩体主要结构面向的夹角不宜小于 50°。岩石强度应力比小于4.0时,主体洞室纵轴线与岩体最大主 应力方位的夹角不宜大于30°。 4主体洞室纵轴线方位选择宜考虑第二主应力的影响。在第 主应力和第二主应力量值较为接近的情况下,宜兼顾第一、第 二主应力,主体洞室纵轴线方位宜与两者中的水平分力较大者呈 较小夹角、与岩体主要结构面走向呈较大夹角。 3.1.7相邻主体洞室的水平净距,宜根据岩石强度应力比、相邻 洞室尺寸当层产状等因麦按下列切定确定

B/T35090201

1岩石强度应力比大于7.0时,宣取相邻洞室平均开挖跨度 的1.0倍~1.5倍和较大洞室开挖高度的0.5倍~0.6倍的较大值。 2岩石强度应力比在4.0~7.0时,宜取相邻洞室平均开挖 跨度的1.5倍~2.0倍和较大洞室开挖高度的0.6倍~0.7倍的较 大值。 3岩石强度应力比小于4.0时,宜取相邻洞室平均开挖跨度 的2.0倍~2.5倍和较大洞室开挖高度的0.7倍~0.8倍的较大值。

1主厂房和生变压器洞断面宜采用圆拱直墙形。地质条件复 杂、围岩完整性差、岩石强度应力比较低时,可采用马蹄形或卵 圆形。 2圆拱直墙形断面的顶拱矢跨比可结合围岩条件和岩石强 度应力比确定:岩石强度应力比小于4.0时,可取1/3.0~1/3.5; 岩石强度应力比为4.07.0时,可取1/3.5~1/4.0;岩石强度应力 比大于7.0时,可取1/4.01/4.5。 3洞室轮廓宜避免突变和锐角。主体洞室若采用圆拱直墙形 断面,宜对顶拱拱座部位进行修圆处理。 3.1.9预计开挖后将出现持续大变形的塑性流变岩体中的洞室, 断面设计应预留围岩变形量,宜采用圆形、椭圆形等曲线形断面。 3.1.10地下洞室群主体洞室顶部或谷坡侧的岩体厚度应考虑河 谷地应力场特征、厂房纵轴线与岸坡之间的夹角、岩石强度应力 比、谷坡岩体质量、洞室群效应、地下水、洞室尺寸等因素,按 下列原则确定: 1在高地应力地区,地下厂房主洞室群宜避开河谷地应力集 中区。 2 洞室群的上覆完整岩体厚度宜大于最大洞室跨度的2.0倍。 3地下厂房主体洞室上游的岩体厚度应满足岩体渗透稳定 的要求。 4窑洞式厂房的布置应根据岸坡地形地质条件确定,洞顶以

/T350902016

上完整岩体厚度不宜小于1.5倍洞室跨度。 3.1.11上下层洞室之间的岩体厚度,应根据围岩完整程度、结构 面发育特征、洞室尺寸、上下层洞室轴线平面投影的夹角等综合 确定。当两洞轴线平面投影的夹角较小时,上下层洞室之间的岩 体厚度宜大于下层洞室开挖宽度的1.0倍,且不小于5m。 3.1.12洞室相交时,其轴线之间的夹角、岔口结构型式和交汇方 式,应根据布置要求和岔口部位地质条件分析确定,并宜符合下 列要求: 1宜采用较大的交角。 2宜避免多洞室交岔。 3宜选用洞墙相交的型式。 3.1.13压力钢管道末端阀门宜布置在主厂房内,也可布置在厂外 单独的洞室内,管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阀门室的尺寸应满足阀 门运输、安装、检修和运行安全要求。 3.1.14副厂房宜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地下与地面相结合、运行 管理方便的原则布置。 3.1.15当设置尾水调压室时,应考虑其与主厂房洞、主变压器洞 等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的相互影响及其渗流的影响。

3.1.16尾水管洞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尾水管出流应顺畅,水压波动幅度应满足机组运行稳定要 求。当多台机组尾水管洞汇合成一条尾水洞时,应兼顾水流条件 和洞室稳定,尾水管洞汇入尾水洞的水流折角宜大于90°。 2尾水管洞宜与尾水调压室或尾水闸门室正交布置。 3在尾水管末端宜设置尾水闸门。当采用一条尾水洞与一台 水轮机莲接,尾水洞长度较短且其出口已设有检修闸门时,尾水 管末端可不设置尾水闸门。 4尾水管闸门操作廊道或操作平台的高程应高于尾水洞出 口下游厂房检修水位或相应的尾水调压室浪水位,当采用密封 式闸阀时可不受此限制。

3/T35090—201

3.1.17主变压器及开关站场地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气象 条件、泄洪雨雾影响、交通运输、电气设计、消防等因素,经技 术经济比较确定。可选用下列布置方式: 1主变压器和开关站均布置在地下。 2主变压器布置在地下,开关站布置在地面。 3主变压器和开关站均布置在地面。 3.1.18地下主变压器的布置,宜使主变压器与机组连接母线线路 短并便于维护,主变压器之间应设置防火隔墙。主变压器与主厂 房的相对位置,可选用下列布置方式: 1 主变压器为单独的洞室,与主厂房平行或斜交布置。 2主变压器布置在主厂房端部洞室内。 3主变压器布置在主机间同一洞室内,采用防火墙与机组间 隔开。 3.1.19地下主变压器洞底板高程应根据其位置、电气设备布置、 主变压器运输与检修等因素分析确定,宜与主厂房安装间的楼面 同高。 3.1.20 母线洞应按下列原则布置:

1应考虑母线进出顺畅和交通联络方使,宣与主厂房垂直 布置。 2应考虑与相邻洞室间、与岩壁吊车梁间的岩体厚度要求。 3.1.21地下开关站宜布置在主变压器上部。 3.1.22地下厂房独立通至山外地面的安全出口设置,应符合《水 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872和《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NB 35011的有关规定。当出线或通风用的廊(隧)道、竖并兼作安 全通道时,其宽度、高度应满足安全疏散要求,同时应将安全通 道与出线或通风道隔开,分隔物的耐火时间应满足安全疏散要求。

3.1.23主变压器洞、开关站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T350902016

布置及对外交通条件综合考虑。 2进厂交通洞的尺寸应满足设备运输要求,如兼做其他用 途时其断面尺寸还应满足相应的使用要求。 3进厂交通洞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0%,最大纵坡不应超过 8.0%,进入安装间前应有一平直段:平面圆曲线半径不宜小于 100m;交通洞的进洞口附近宜设置一缓弯段;进口段应设置倾向 洞外的纵坡。 4进厂交通洞的进口应高于厂房正常运行水位,宜高于厂房 校核洪水位。进口高程低于厂房校核洪水位时,应设置防洪措施 和人员进出安全通道。 5进厂交通洞两侧均应设置排水沟,避免渗水在路面漫流。 6受地形条件限制,布置进厂交通洞有困难时,经论证可采 用竖运输方式。 3.1.25进厂交通洞宜从安装间下游侧垂直厂房纵轴线进厂。从安 装问端部进厂时,其入口不宜正对机组,并应在安装间设置警戒 标志。 3.1.26当进厂交通洞较长且其断面裕度较小时,宜在洞内两侧的 边墙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行人避车壁毫。 3.1.27地下厂房宜选用有利于减小厂房跨度的岩壁吊车梁。 3.1.28进风洞和排风洞的布置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气候条 件、主洞室布置、机电设备运行要求、自然通风条件以及地下洞 室的通风系统要求;若兼做其他用途时,其布置和断面尺寸还应 满足相应的使用要求。 3.1.29进风洞、排风洞及其设备设施的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宜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洞内与洞外相结合、 临时与永久相结合和一洞多用的布置方式。 2可充分利用交通洞(并)、出线洞(井)、无压尾水洞以及 主厂房顶棚上方空间等兼作进风道或排风道。 3应满足地下厂房各部位的温度、湿度控制标准及通风量

边墙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行人避车壁。 3.1.27地下厂房宜选用有利于减小厂房跨度的岩壁吊车梁。 3.1.28进风洞和排风洞的布置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气候条 件、主洞室布置、机电设备运行要求、自然通风条件以及地下洞 室的通风系统要求;若兼做其他用途时,其布置和断面尺寸还应 满足相应的使用要求。

3.1.29进风洞、排风洞及其设备设施的设计应遵循下死

1宜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洞内与洞外相结合、 临时与永久相结合和一洞多用的布置方式。 2可充分利用交通洞(井)、出线洞(井)、无压尾水洞以及 主厂房顶棚上方空间等兼作进风道或排风道。 3应满足地下厂房各部位的温度、湿度控制标准及通风量

3/T35090201

要求。 4通风系统设计应与地下厂房建筑消防设计相协调。 5通风机室宜远离主、副厂房布置,否则应采取措施减少噪 声和振动的影响。 6风沙地区进风洞应考虑防尘措施, 7 烟尘等有害气体应通过专用风道排出。 8岩体内有有害气体出逸的洞室,应专门进行通风设计。 3.1.30 出线洞可布置为平洞、竖井或斜并,宜缩短出线长度。出 线洞出口宜选择距地面开关站或出线场较近的位置。 3.1.31尾水调压室交通洞布置应考虑尾水调压室水位变化产生 的高速气流影响。 3.1.32地下洞室进出口边坡应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洞口宜设置 防雨、防兽、防滚石等安全防护措施。 3.1.33 地面主变压器室和开关站应按下列原则布置: 1 宜选择在地形开阔、交通方便的场地。 2 应布置在场地稳定的区域,避开不良地质作用的影响。 3应考虑泄洪雨雾的影响

3.2.1主厂房和副厂房内部布置应根据水电站规模、机电设备、 地下环境、地质条件、结构设计等,充分利用并合理分配厂内空 间,按下列原则合理确定各部位的尺寸及空间: 1厂内布置应满足机电设备的安装、检修和维护要求,且运 行方便。 2厂内主要机电设备的布置应位置恰当、紧凑、整齐、简洁 实用。 3厂内布置应满足顶棚、起重机梁、母线洞等地下结构布置 要求。 4厂内通风、照明、排水、防潮、交通布置应满足地下运行 一10

3.2.1主厂房和副厂房内部布置应根据水电站规模、机电设备、 地下环境、地质条件、结构设计等,充分利用并合理分配厂内空 间,按下列原则合理确定各部位的尺寸及空间: 1厂内布置应满足机电设备的安装、检修和维护要求,且运 行方便。 2厂内主要机电设备的布置应位置恰当、紧凑、整齐、简洁 实用。 3厂内布置应满足顶棚、起重机梁、母线洞等地下结构布置 要求。 4厂内通风、照明、排水、防潮、交通布置应满足地下运行 10

B/T 35090 201

1主机间的长度和宽度应综合考虑机组台数、水轮机过流部 件、发电机及风道尺寸、水轮机转轮拆卸方式、蜗壳埋入方式、 起重机吊运方式及有效工作范围、进水阀及调速器布置、结构要 求、运行维护、厂内交通、通风防潮、集水井等因素确定。 2机组段尺寸由水轮机金属蜗壳尺寸控制时,应满足蜗壳安 装所需的最小空间0.8m的要求:采用充水保压方式浇筑蜗壳外围 混凝土,当闷头布置在厂房内时应考虑安装及拆卸闷头和充水保 压装置所需的空间:应考虑压力管道之间岩体厚度、尾水管洞之 间岩体厚度的要求。 3机组段尺寸由发电机及其风道尺寸控制时,机组问距应满 足设备布置和通道宽度的要求。 4主机问各层层高应满足机组及附属设备布置、安装检修、 结构设计和建筑空问要求。主机间总高度还应考虑地下洞室项部 结构空间要求。 5必须靠近主机的辅助设备,可集中布置在主机间或紧靠主 机间的附属洞室内。 3.2.3主厂房安装间的尺寸和布置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安装间布置应满足设备安装、检修、车辆进厂装卸及吊运 的要求。 2安装间宜布置于厂房的一端,对于多机组或地质条件较差 洞段,可布置在厂房的两端或中间段;当主变压器需要进入安装 间检修时,应考虑主变压器运输通道的布置。 3安装间的面积应根据机组型式、安装进度及一台机扩大性

1安装间布置应满足设备安装、检修、车辆进厂装卸及吊运 的要求。 2安装间宜布置于厂房的一端,对于多机组或地质条件较差 洞段,可布置在厂房的两端或中间段:当主变压器需要进入安装 间检修时,应考虑主变压器运输通道的布置。 3安装间的面积应根据机组型式、安装进度及一台机扩大性 检修等因素综合确定;多机组水电站的安装间面积可根据需要加 大,或加设副安装间。 4安装间的宽度及地面高程,宜与发电机层相同。 5安装间地面各区域设计荷载不同时,地面应有明显的荷载

3/T35090201

3.2.4副厂房的布置应按下列原贝

1副厂房可布置在主厂房及主变压器室的一端,水、电、气 设备宜分区布置。 2可以远离主机布置的设备,可利用已有洞室分散布置或置 于地面。 3中控室的布置应综合考虑水电站的运行、维护、消除故障 迅速、监视与内外交通方便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2.5厂内交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电梯、爬梯、吊物孔、水平通道、交通廊道等厂内 交通应满足方便管理、利于检修、处理故障迅速的要求。 2全厂不应少于两个通至底层的楼梯。楼梯间距应满足消防 和运行巡视要求。 3发电机层、水轮机层等主要楼层应设置贯穿全厂的水平 通道。 4主要通道的宽度、坡度、安全出口设置等应符合机电、建 筑、消防设计规范的要求。安全出口应与对外附属洞室连通。 3.2.6地下厂房顶部可视需要设置顶棚。顶棚设计可结合通风、 排水防潮、防火、照明、运行维护、耐久性等要求综合考虑。顶 批脚上部空间应满足检修、维护要求

3.2.5厂内交通应符合下列规定:

NB/T3509020

4.1.1地下厂房洞室围岩稳定分析可按表4.1.1选择地质分析、数 值分析、监测分析和反馈分析等方法,对围岩的整体稳定性进行 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分析评判,

4.1.1地下厂房洞室围岩稳定分析方法

注:“V”为宜进行,“○”视情况选择。

4.1.2地下厂房洞室围岩稳定性应考虑下列因素综合分析评判: 1 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初始地应力场、洞室布置。 22 洞室群开挖方案。 3 施工期、运行期地下水渗控设计方案。 洞室群支护型式、参数、支护时机。 5 室内与现场试验、测试与监测成果。 4.1.31 地下厂房洞室围岩稳定分析,应根据厂区地质条件和地应 力场,对地下厂房主体洞室的支护设计参数、施工方案进行分析 论证,评价围岩稳定性。

3/T35090201

4.1.4地下洞室围岩分类、岩体与结构面物理力学参数和厂区初 始地应力场等的测试、分析和取值,应符合《水力发电工程地质 察规范》GB50287的相关规定。 4.1.5围岩稳定分析所采用的岩体与结构面物理力学参数应考虑 施工爆破和开挖卸荷影响。 4.1.6围岩整体稳定数值分析可采用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离 散元法等,对节理发育的围岩宜采用离散元法和非连续变形分析 法。局部块体稳定分析可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 4.1.7洞室群围岩的整体稳定分析宜采用三维数值模型,下列情 况也可采用二维或局部三维数值模型: 1地质结构单一、三维特征和效应不明显的洞段。 2进行洞室布置格局、间距或支扩的比较时。 3 控制性断面的快速计算与反馈分析。

4.1.7洞室群围岩的整体稳定分析宜采用三维数值模型,

4.2.1围岩稳定数值分析应根据地应力测试成果进行地应力场反演。

4.2.2地下厂区范围内地应力测点数量不宜少于6个;当主体洞 室最大跨度小于25m时,地应力测点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 于3个。 4.2.3高地应力地区地应力测点的空间布置应具有代表性,且在 高程和平面位置上应相互错开。 4.2.4进行地应力场反演时,应对地应力测试成果进行全面的量 化分析和甄别,进行正交检验,剔除明显不合理地应力测点数据。 4.2.5广区地应力场反演分析宜采用三维数值模型:高地应力地 区宜通过分期开挖合理模拟河谷历史剥蚀演变过程,揭示河床及 谷坡地应力分布规律。 4.2.6厂区地应力场反演分析数值计算模型宜根据厂区地应力水 平合理概化,模型应包括已揭示的所有二级结构面、主要三级结 构面并反映地形、地貌特征。

NB/T350902

4.2.7厂区地应力场反演成果应与实测成果进行校验分析,可采 用显著性检验或复相关系数法,三个方向的正应力计算值和实测 值之差宜控制在实测值的土20%以内

4.3围岩稳定数值分析

4.3.1地下厂房洞室围岩整体稳定数值分析,宜根据围

4.3.5围岩整体稳定数值分析时,宜根据岩体应力、应变状态选

B/T35090201

应变、变形、能量耗散等各种判别指标,对围岩的稳定状况进行综 合评价。当出现下列情形时可判定围岩的稳定性差或可能失稳: 1给定条件下数值计算过程不收敛但提高岩体强度参数后 收敛。 2岩墙、岩柱部位的塑性区出现贯通。 3支护结构受力的计算值大于设计值

4.4.1地下洞室块体稳定分析应考虑下列设计状况

4.4.1地下洞室块体稳定分析应考虑下列设计状况: 1持久状况:正常运用工况。 2短暂状况:施工期、防渗排水失效或暴雨导致的地下水位 增高、洞室水位骤降等工况。 3偶然状况:地震工况。 4.4.2地下洞室块体稳定分析应考虑下列两种组合的最不利情况: 1基本组合:考虑自重、地下水和支护力等作用。 2偶然组合:考虑自重、地下水、支护力和地震等作用。 4.4.3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进行地下厂房同室块体稳定分析时, 块体稳定安全系数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级别、块体的失稳模 式、设计状况确定,并应符合表4.4.3的规定。

4.4.4块体稳定分析时,应根据地质资料分析岩体中各不同类型、 不同规模结构面的组合情况。潜在不稳定块体的几何边界条件分 析可采用赤平投影、实体比例投影等图解法或几何分析法。

B/T35090201

4.4.7多组结构面相互切割形成多个潜在不稳定块体时,应

4.4.8作用于块体的地下水压力应根据初始地下水位线、洞空及

块体上的排水孔布置情况综合分析确定,并对地下水位产生的静 水压力进行适当折减。排水孔失效时,地下水压力应根据地下水 位线确定。

1支护力按增加的抗滑力考虑。 2块体上已有的洞室系统锚杆、系统锚索支护力的50%可 计入块体既有支护力。 3对预应力锚索,应考虑群锚的相互干扰作用。 4.4.10加固块体的锚杆、锚索所产生的支护力,应根据实际布置 情况按下列方法确定:

HG/T 3684-2011 搪玻璃双锥形回转式真空干燥机B/T35090201

(4.4.11.3)

/T350902016

图4.4.11滑移型块体沿双滑面i和j滑动 1一滑面i;2—滑面j;3—水平参考面;4—通过滑面i和j交线的铅垂辅助面; 5一与滑面i和j交线垂直的辅助面;6一其他张裂面k

4.4.11滑移型块体沿双滑面i和i滑动

图4.4.11滑移型块体沿双滑面i和j滑动 1一滑面i;2—滑面j;3—水平参考面;4—通过滑面i和j交线的铅垂辅助面; 5一与滑面i和j交线垂直的辅助面;6一其他张裂面k

SZDBZ 232-2017 研发与标准化同步示范企业评价指南NB/T350902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