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试行)(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6年5月).pdf

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试行)(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6年5月).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189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试行)(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6年5月).pdf

4.3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具体控制指标

通过对杭州市核心雨水问题的分析,结合杭州低影响开发总体目标,有针对 性的提出杭州低影响开发具体控制指标,目标兼顾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 资源四个方面,主要落实的控制指标涵盖: ·径流总量控制; ·径流峰值控制; ·径流污染控制; 4.3.1径流总量控制指标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径流总量控制采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控制指标 杭州各类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其建设区域限定设计条件下,低影响开发设施建 成后雨水径流总量不超过建设前,全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宜在75%~85%。对应 的设计降雨量为21.1mm~30.7mm。 ·指标要点 (1)依据住房城乡设部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杭州市位于我国 大陆地区径流总量控制分区中的III区,雨水径流总量宜控制在75%≤α≤85%。 (2)在改建区域、绿化空间狭小或资金有限的场地,可按照低控制目标取 值,且在设计标准下旧城改造后的径流总量不超过改造前,不应增加既有或规划 的排水防涝设施的额外负担。 (3)在新建区域、绿化空间较大或有资金保障的场地,宜按照高控制目标 选取,且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 4.3.2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径流污染控制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控制目标之一,污染物指标可采用悬 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重金属等。杭州市 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指标宜采用年SS总量去除率指标。各类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 其建设区域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建成后,年SS总量去除率宜达到40%以上,通过 采取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可有效削减雨水径流污染,减轻对受纳水体的污染 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保障水质安全。保障城市河湖水系水质不低于《地表水环 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 4.3.3径流峰值控制目标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也是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重要组成,应与城市雨水管渠 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建立从源头到未端的全过程雨水控制与管 理系统,共同达到内涝缓解要求,城市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应按《室外排水设计 规范》(GB50014)中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30~50年一遇的标准执行

4.3.4雨水资源利用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涵盖雨水的下渗、减排、调蓄、利用等不同方面QX/T 417-2018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气象信息传输规范,雨水 的直接回用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杭州雨水资源丰富,属于水质性缺水。结合杭 州“五水共治”中“保节水”的相关要求,应鼓励杭州市整体雨水资源收集回用,回 收雨水主要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浇洒、洗车、公厕冲洗等

5杭州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指引

(1)保护性开发。杭州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 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并结合这些区域及周边条件(如坡地、洼地、水体、绿地 等)进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设计。 (2)水文干扰最小化。优先通过分散、生态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径流总 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等目标,防止城镇化区域的河道侵蚀、水 土流失、水体污染等。 (3)统筹协调。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内容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水系 现划、绿地系统规划、排水防涝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中,各规划中有 关低影响开发的建设内容应相互协调与衔接。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需要从规划入手,统筹考虑相关专业规划的衔接 以规划目标指标作为指导依据,优化空间布局,指引各地块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 方案。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与相关规划关系如下:

5.3总体规划阶段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于2014年修编完成,近期规划不会进行修编。在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结合杭州市实际情况进行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通过杭 州自然气候条件、水文及水资源条件、地形地貌、排水分区、河湖水系及湿地情 况、水环境污染情况调查,分析杭州城市竖向、低洼地、市政管网、园林绿地等 建设情况及城市低洼积水、小流域山洪截流等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低影响开发 雨水系统建设相关建设策略、原则。具体要点如下:

5.3.1保护杭州水生态敏感区 水是“杭州之魂”,将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纳入城 市规划区中的非建设用地(禁建区、限建区)范围,划定城市蓝线,水域蓝线为 规划刚性控制线,严禁城市规划建设中侵占河湖水系蓝线,对于已经侵占的河湖 水系,应创造条件逐步恢复。 5.3.2合理组织地表径流 根据杭州中心城区地形和汇水分区特点,合理确定雨水排水分区和排水出 路,保护和修复自然径流通道,有条件的地区延长汇流路径,在各个雨水分区内 优先采用雨水花园、雨水塘、雨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径流雨水,并将该 类设施当作一种建设用地控制,并按照基础设施黄线进行刚性控制。 5.3.3明确低影响开发策略和重点建设区域 根据杭州的水文地质条件、用地性质、功能布局及近远期发展目标,综合经 济发展水平等其他因素提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总体思路,并提出低影响开 发建设重点区域

5.3.1保护杭州水生态敏感区 水是“杭州之魂”,将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纳入城 规划区中的非建设用地(禁建区、限建区)范围,划定城市蓝线,水域蓝线为 划刚性控制线,严禁城市规划建设中侵占河湖水系蓝线,对于已经侵占的河湖 系,应创造条件逐步恢复。 5.3.2合理组织地表径流 根据杭州中心城区地形和汇水分区特点,合理确定雨水排水分区和排水出 保护和修复自然径流通道,有条件的地区延长汇流路径,在各个雨水分区内 先采用雨水花园、雨水塘、雨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径流雨水,并将该 设施当作一种建设用地控制,并按照基础设施黄线进行刚性控制。 5.3.3明确低影响开发策略和重点建设区域 根据杭州的水文地质条件、用地性质、功能布局及近远期发展目标,综合经 发展水平等其他因素提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总体思路,并提出低影响开 建设重点区域, 5.4专项规划阶段 5.4.1水系专项规划 1)依据杭州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城市水域、岸线、滨水区,明确水系保护范 杭州市主要河流有钱塘江、东曹溪,京杭运河等,分属于钱塘江、太湖两大 系。中心城区内主干河道蓝线控制在50米以上,绿线控制在30米以上;次干 道蓝线控制在25米以上,绿线控制在15米以上;支流河道蓝线控制在14米 上,绿线控制在8米以上。 2)保护城市水系结构的完整性, 优化城市河湖水系布局,实现自然、有序排放与调蓄。城市水系规划应尽量 护与强化其对径流雨水的自然渗透、净化与调蓄功能,优化城市河道(自然排 通道)、湿地(自然净化区域)、湖泊(调蓄空间)布局与衔接,并与城市总体 划、排水防涝规划同步协调。 3)优化水域、岸线、滨水区及周边绿地布局,明确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

5.4.1水系专项规划 1)依据杭州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城市水域、岸线、滨水区,明确水系保护范 围。 杭州市主要河流有钱塘江、东曹溪,京杭运河等,分属于钱塘江、太湖两大 水系。中心城区内主干河道蓝线控制在50米以上,绿线控制在30米以上;次干 可道蓝线控制在25米以上,绿线控制在15米以上;支流河道蓝线控制在14米 以上,绿线控制在8米以上。 2)保护城市水系结构的完整性。 优化城市河湖水系布局,实现自然、有序排放与调蓄。城市水系规划应尽量 呆护与强化其对径流雨水的自然渗透、净化与调蓄功能,优化城市河道(自然排 放通道)、湿地(自然净化区域)、湖泊(调蓄空间)布局与衔接,并与城市总体 现划、排水防涝规划同步协调。 3)优化水域、岸线、滨水区及周边绿地布局,明确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

城市水系规划应根据河湖水系汇水范围,同步优化、调整蓝线周边绿地系统 布局及空间规模,并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湖泊、主干河道、次干河道和支 流等分别控制河道水系和滨水用地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 4)明确水质目标区域,有针对性进行低影响开发控制 城市水系根据河湖水系的汇水范围、来水水质、处理设施以及自身环境容量 等,明确城市水系的不同水质目标区域,衔接城市河道、湿地、湖泊等的布局, 对河道水系和滨水用地提出基于水质控制或水量削减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 5.4.2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 城市绿地是建设海绵城市、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场地。城市绿地 系统规划应明确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在满足绿地生态、景观、游憩和其他基本 动能的前提下,合理地预留或创造空间条件,对绿地自身及周边硬化区域的径流 进行渗透、调蓄、净化,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 合理确定中心城区绿地和生态用地的布局和比例,积极推进下沉式绿地等低影响 开发设施建设。要点如下: 1)明确绿线控制要求,提出不同类型绿地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和指标。 根据绿地的类型和特点,明确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等 各类绿地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如下沉式绿地率及其下沉深度、水面率等)和适 用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类型。 2)合理确定城市绿地系统海绵城市设施的规模和布局。 统筹水生态敏感区、生态空间和绿地空间布局,充分结合地形因素,因地制 宜落实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用地规模和用地布局,充分发挥绿地的渗透、调蓄和净 化功能。 3)城市绿地应与周边汇水区域有效衔接。 在明确周边汇水区域汇入水量,以及预处理和溢流措施到位的基础上,通过 平面布局、地形控制、土壤改良等多种方式,将低影响开发设施融入到绿地规划 没计中,尽量满足周边雨水汇入绿地进行滞蓄的要求。 4)应符合园林植物种植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要求。 可通过合理设置绿地下沉深度和溢流口、局部换土或改良增强土壤渗透性 能、选择适宜乡土植物和耐淹耐泡植物等方法,避免植物受到长时间浸泡而影响

正常生长,影响景观效果。 5)合理设置预处理设施。 径流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可采用初期雨水弃流、沉淀、截污等预处理措施, 在径流雨水进入绿地前将部分污染物进行截流净化, 6)充分利用多功能调蓄设施调控排放径流雨水。 有条件地区可因地制宜规划布局占地面积较大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如湿塘、 雨水湿地等,通过多功能调蓄的方式,对较大重现期的降雨进行调蓄排放。 5.4.3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 城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提出有效应对30~50年一遇的暴雨,中心城区应不 低于50年一遇,非中心城区应不低于30年一遇。规划中应明确提出城市低影响 开发雨水系统在城市排水防涝系统中的地位、作用、目的及典型用地低影响开发 雨水系统的径流总量及峰值控制目标,兼顾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和雨水资源化目 标。通过合理布局具有缓解城市内涝功能的生态排水沟渠、雨水湿地、雨水塘等 设施,使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雨水管渠系统、超常规径流排放系统形成有机整 体,共同作用,实现杭州城市排水防涝的要求。 5.4.4城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 城市道路是径流及其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城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应 落实低影响开发理念及控制目标,减少道路径流及污染物外排量,要点如下: 1)提出各等级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应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市道路自身及周边 绿地空间落实低影响开发设施,结合道路横断面和排水方向,利用不同等级道路 的绿化带、车行道、人行道和停车场建设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 铺装、渗管/渠等设施,通过渗透、调蓄、净化方式,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建设 控制目标。 主干路:高等级道路以及立交桥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设计紧密结合机非分隔带 及道路两侧绿化空间,将道路雨水全部引入绿化带内进行源头处理,并通过绿化 带内土壤的下渗作用,使雨水尽可能入渗。无法通过绿地下渗的雨水再溢流到雨 水管道中进行排放,在雨水排放口末端设置雨水湿地、雨水塘等,进行末端生态 处理。人行道设置为透水铺装,人行道树池设置为生态树池,人行道部分雨水进

入生态树池进行源头处理。 次干路: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在雨水排放口末端设置雨水湿地、雨水塘 等,进行未端生态处理。人行道树池设置为生态树池,人行道部分雨水进入生态 对池进行源头处理。若次干路两侧无绿化带可以利用,在人行道上设置生态树池 部分道路初期雨水经生态树池处理后进入雨水管道,在雨水排放口未端设置雨水 湿地、雨水塘等,进行未端生态处理。 支路:一般支路上可用的机非分隔带或路侧绿地空间较少,所以在雨水排放 口末端设置雨水湿地、雨水塘等,进行未端生态处理。 2)协调道路红线内外用地空间布局与竖向 道路红线内绿化带不足,不能实现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要求时,可由政府主 管部门协调道路红线内外用地布局与竖向,综合达到道路及周边地块的低影响开 发控制目标。道路红线内绿地及开放空间在满足景观效果和交通安全要求的基础 上,应充分考虑承接道路雨水汇入的功能,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低 影响开发设施,提高道路径流污染及总量等控制能力。 3)道路工程规划应体现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 涵盖城市道路横断面、纵断面设计的道路工程规划,应在相应图纸中表达低 影响开发设施的基本选型及布局等内容,同时结合城市截污纳管等专项规划,合 理确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与城市道路设施的空间衔接关系。有条件的地区应编 制专门的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规划设计指引,明确各层级城市道路(快速路、主 干路、次干路、支路)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和控制要点,以指导道路低影响开 发建设的相关规划和设计工作的开展。

5.5.1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确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能否真正实施的关键。控规应协 周相关专业,通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等方法,分解和细化海绵专项规划及相关专 项规划等上层级规划中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总体目标及要求,结合建筑密度、绿地 率等约束性控制指标,提出各地块的单位面积控制容积、下沉式绿地率及其下沉 深度、透水铺装率、绿色屋质率、雨水利用等控制指标,纳人地块规划设计要点,

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点如下: 1)明确各地块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或各专项规划确定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 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指导下,根据城市用地分类(R 住用地、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 W物流仓储用地、S交通设施用地、U公用设施用地、G绿地)的比例和特点进 行分类分解,细化各地块的低影响开发开发控制指标。控制指标可按城市建设类 型(已建区、新建区、更新改造区)、不同排水分区或流域等分区制定。有条件 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也可通过水文计算与模型模拟,优化并明确地块的开发控制指 示。具体地块控制指标包括: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绿色屋顶率、下沉式绿地比例 透水铺装率、雨水调蓄设施面积、径流污染物削减率等。 2)合理组织地表径流 统筹协调开发场地内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布局和竖向,使地块及道路 径流有组织地汇入周边绿地系统和城市水系,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 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充分发挥低影响开发设施的作用。 3)统筹落实和衔接各类低影响开发设施 根据各地块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合理确定地块内的设施类型及其规模,做 好不同地块之间低影响开发设施之间的衔接,合理布局规划区内占地面积较大的 氏影响开发设施 4)提高地块兼容混合度,提倡紧凑城市发展模式 根据各类用地性质间的兼容性控制,合理安排混合用地,提高用地利用效率 5.5.2修建性详细规划 地块规划预评估应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约束条件,绿地、建筑、排水、结 构、道路等相关专业相互配合,采取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 案,落实具体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类型、空间布局、组合方式、设施规模、建设 寸序、资金安排等,细化、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可通过水 文、水力计算或模型模拟,明确建设项目的主要控制模式、比例及量值(下渗 储存、调节及弃流排放),以指导地块开发建设

低影响开发技术和设施选择要点: 1)注重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并与其他专业密 刃配合。 2)结合各地气候、土壤、土地利用等条件,选取适宜当地条件的技术和设 施,主要包括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植草沟、植 皱缓冲带等。恢复开发前的水文状况,促进雨水的储存、渗透和净化。 3)合理选择低影响开发技术及其组合系统,包括截污净化系统、渗透系统 诸存利用系统、径流峰值调节系统、开放空间多功能调蓄等。地下水超采地区应 首先考虑雨水下渗,干旱缺水地区应考虑雨水资源化利用,一般地区应结合景观 设计增加雨水调蓄空间。 4)设施布局。应根据排水分区,结合项目周边用地性质、绿地率、水域面 积率等条件,综合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类型与布局。应注重公共开放空间的多 功能使用,高效利用现有设施和场地,并将雨水控制与景观相结合

州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指引

(1)符合本导则适用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在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工程设 计阶段开展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分项设计。 (2)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河湖水系、文物保护区、风景 名胜区等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项目,应以相关职能主管部门、建设主体单位 作为责任主体,落实有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 (3)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应结合生态环境、气候及土壤等现状条件与 向题,落实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提出的低影响开发径流总量、径流污染或径流流量 控制目标,设施布局、竖向等应与排水防涝规划相衔接。 (4)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的各阶段均应体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平面布 高、与园林绿化系统的竖向关系、与排水防涝系统的衔接关系、以及重要节点的 构造与做法等内容。 (5)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 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应与园林、道路交通、给排水、建筑等专业租协调。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合理构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环节: (1)资料准备 设计前应充分了解杭州市各片区水文及水资源条件、地形地貌、排水分区、 可湖水系及湿地情况、水环境污染情况调查。 现状调研分析 通过前期资料准备分析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竖向、低洼地、市政管网 园林绿地等建设情况。 (2)建设用地选择与优化

6.3不同用地类型低影响开发适用技术

6.3.1新建建筑与小区 (1)杭州新建建筑与小区一般绿地率较高,综合径流系数相对较低,可 利用空间条件较好,为低影响开发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平屋面或坡度较缓(小于15°)的屋顶宜采用绿色屋顶的方式;大面 积屋面雨水径流,优先引入建筑周围绿地中的雨水花园等生物滞留设施,下渗或 集中进行收集回用,雨水渗透设施设计应考虑对建筑基础的影响。如阳台有洗衣 废水,需与屋面雨水分离,单独设立排水系统,接入污水系统。 (3)在绿地适宜位置可增设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雨水塘、雨水湿地 等雨水滞留设施,充分利用小区内绿地滞蓄雨水;对于大型集中式调蓄设施宜设 排空设施与市政管线或附近泄洪水体连通。 (4)小区内非机动车道路、人行道、游步道、广场、露天停车场、庭院 宜采用渗透铺装地面:非机动车道路可选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人行道、游

步道可选用透水砖、碎石路面、汀步等;露大停车场宜选用植草砖、透水砖等; 广场、庭院可选用透水砖等。小区道路径流雨水优先集中引入周边的下沉式绿地 中滞留下渗;较大坡度道路转输处宜建生物滞留设施。 (5)有景观水体的小区应发挥其雨水调蓄功能,雨水径流经植草沟、雨 水花园等处理设施后作为景观水体补水水源,严格限制自来水作为景观水体的补 水水源,景观水体宜设计生态驳岸形式,并设溢流口。 (6)优先采用植草沟、渗透沟渠等地表排水形式输送、消纳雨水径流, 减少小区内雨水管道的使用;植草沟坡度不宜过大,若必须设置雨水管道,宜采 用截污挂篮、环保雨水口等措施;小区主路采取植草沟排水方式应铺设防渗设施 防治雨水下渗对道路路基的影响。 6.3.2建筑与小区改造 (1)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等老城区范围内多为老旧住区,土地 开发强度大,地表硬化率高,综合径流系数大,可利用地表绿化空间有限,低影 响开发改造面临一定的困难。 (2)平屋面或坡度较缓(小于15°)的屋顶且屋顶荷载能力高,可改造建 设绿色屋顶;建筑周边有足够绿地空间的居住区,优先利用绿地空间改造建设分 散的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或集中的景观水体等多功能调蓄设施,对雨水进行调 蓄利用,同时应局部防渗避免渗透对建筑基础产生影响;对于建筑周边没有绿化 空间的居住区,可选择分散设置雨水桶/罐,或地下贮水池/蓄水模块,对屋面雨 水进行收集回用;对于混接阳台洗衣废水的雨水,回收利用时需设置预处理设施 进行处理。 (3)充分利用现有绿地改造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雨水塘等调蓄雨 水;对于无空间改造的小区,可通过雨水转输设施(植草沟、渗透沟渠、雨水管 道)将雨水转输至周边集中绿地空间,建设大型集中式调蓄利用设施(如阶梯湿 地、多功能调蓄水景等)并设排放泵,溢流接入市政管线或附近行洪水体。 (4)小区道路路面有条件的情况下宜改造使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渗透 铺装,增加雨水的源头渗透减排。小区道路超渗雨水优先通过道路横坡坡向优化, 路缘石改造等方式引入周边的绿地空间进行调蓄、净化、渗透,对于较大坡度道 路转输处宜建生物滞留设施。对于空间不足且具有竖向优势条件的小区,道路雨

(8)道路积水点:针对杭州城区内已建下穿式立交桥、低洼地等严重积 水点进行改造,应充分利用周边现有绿化空间,分散建设低影响开发措施,减少 汇入低洼区域的“客水”,立交桥桥面雨水落水管尽量接入绿地,管口应铺设卵石 消能、散水,在周边绿化空间较大的情况下,应结合周边集中绿地、水体、砂 石坑、公园、广场等空间建设雨水调蓄、蓄渗设施, (9)停车场:露天停车场应采用透水铺装地面;周围绿地应采用下沉式 绿地,结合雨水花园、植草沟等实现雨水的滞蓄下渗作用。 6.3.4其他场地 (1)城市公园、广场、滨水空间等开放空间内可利用空间较大,具有低 影响开发的设计优势,除对自身径流进行综合控制外,应与周边场地衔接,通过 合理的竖向设计,承担更大的汇水面积。 (2)公园绿地:公园绿地应尽量低于周围硬化地面,并建导流设施,以 确保流入绿地的雨水能够迅速入渗,坡度较大宜采用阶梯式下沉绿地;公园绿地 宜具有雨水调蓄功能,通过植草沟等生态排水措施将周边区域的径流雨水,引入 雨水湿地、湿塘等集中调蓄设施,构建多功能调蓄水体湿地公园,并通过调蓄 设施的溢流排放系统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 (3)广场:承重要求较高的广场宜采用硬化铺装,承重要求低的广场可 采用透水铺装或与硬质铺装相间布置的形式,不宜大面积采用透水铺装,避免对 也基稳定产生影响;广场周围应利用绿地空间采用下沉式绿地,如雨水花园、植 草沟等,将广场径流雨水应引入周围绿地进行入渗和排放;广场雨水可收集回用 经适当处理可用于道路、广场浇洒和绿地灌溉。 (4)城市水系:地表径流雨水进入滨水绿化控制线范围内的低影响开发 设施前,应利用沉淀池、前置塘等对进入绿地内的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防止径 流雨水对绿地环境造成破环;充分利用城市水系滨水绿化控制线范围内的城市公 共绿地,宜采取集中式径流处理设施,在绿地内设计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调蓄 争化径流雨水,并与经过、穿越或接入水系的城市雨水管渠相衔接;水系驳岸宜 采用生态驳岸,并根据调畜水位变化选择适宜耐、耐污等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 对于污染严重的水体可采用生态浮床技术,净化水质;城市水系低影响开发雨水 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中的相关要求

6.4典型设施技术要点

6.4.1绿色屋顶 绿色屋是以绿色植物为主要覆盖物,配以植物生存所需要的种植土层以及 屋面所需要的保护层(植物根阻拦层)、排水层、防水层、等所共同组成的整个 屋面系统。 适用条件: 适用于平屋顶(采用水泥抹面)、平台或坡度较缓(应大于2%)的屋顶,如 坡度超过15%时需增加防滑、防冲蚀等设施;宜选择杭州市的新建建筑,将屋顶 绿化与荷载、防水等要求一起考虑;杭州市既有建筑多为坡屋顶,旧建筑如经过 负荷核算符合承载条件,可采取简单绿化的做法,将各层厚度和荷载相应减小。 功能、特点: (1)滞留、净化屋面雨水,降低径流污染负荷: (2)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室内外温度 (3)释放氧气,滞留飞尘,改善空气质量; (4)固定二氧化碳,减少碳排放; (5)提高城市绿化面积,美化环境, 典型结构: 绿色屋顶结构主要包括:防水层、保护层、排水层、过滤层、种植土壤层和 植物。

关键设计参数: (1)绿色屋顶的设计附加荷载宜为300kg/m,具体项目应根据结构专业 计算确定。 (2)防水层可采用玻璃纤维、PVC、HDPE、EPDM等防渗材料,厚度宜 大于60mm。蓄水检查防水层施工完毕并经自然养护2d后,蓄水(最浅处不小 于10cm)48h,检查无任何渗漏后验收合格。 (3)当植物根系有可能刺穿防水层时,应设置保护层,可采用热塑塑料 等保护膜,厚度宜大于30mm。 4) 排水层可采取天然砂砾、碎石等材料,厚度宜大于30mm,最大排水 能力大于4L/(m·s)。 (5)过滤层可采用规格为150g/m²~300g/m²土工布铺设,接口处土工布 搭接长度不少于15cm。 (6)土壤层厚度应按照种植植物要求确定,适宜厚度为100~250mm,密 度一般介于714~892kg/m,渗透系数在1×10m/s到1×10m/s之间。 6.4.2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是指比周边地面或道路低的绿地,利用植被截流和土壤渗透,积 蓄、下渗、净化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生态型雨水渗透设施。 适用条件: 下沉式绿地可设置在杭州市居住区绿地,商业服务业及工业用地的建筑物、 街道、广场、停车场等不透水地面周边的绿地,道路的中央隔离带或设在微地形 中的下沉处,用于收集蓄渗小面积汇水区域的径流雨水,也可在公共设施用地、 集中绿地、市郊等空旷区域大规模应用,从而提高杭州整个城市的雨洪滞蓄能力。 功能、特点: (1)截留污染物,净化雨水径流水质,减少水体污染: (2)增加土壤入渗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绿地的灌溉用水; (3)增加渗透面积,减少热岛效应; (4)削减峰流量,减少洪涝灾害。 典型结构:

关键设计参数: (1)杭州市土壤类型以粘土为主,土壤渗透性较小,可通过在土壤中掺入 炉渣、碎陶粒等介质增大土壤渗透系数,提高土壤的渗透能力,同时缩短下沉式 绿地中植物的受淹时间。 (2)绿地下沉深度宜为50~100mm,且不大于200mm,溢流口的高度为 50mm。 (3)选择耐污、耐淹的乡土植物,植物的耐淹时间宜为1~3d。 (4)在湿陷性土质等地质条件较差的市政道路上,其人行道旁边的下沉式 绿地宜做防渗处理,在下沉式绿地底部和侧面设置两布一膜,防渗膜质量应不小 于300g/m²。 6.4.3渗透铺装 渗透铺装是利用透水材料替代传统的混凝土、水泥、沥青等,铺设广场、停 车场及人行道等硬化路面,使其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前提下,提高雨水的下渗能力, 减小下垫面径流系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渗透铺装按照面层材料分为透水砖 路面、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和透水沥青路面。传统的园林铺地的鹅卵石地面铺装 也是渗透铺装的一种。 适用条件: 渗透铺装主要适用于杭州市的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以及车流量较少的道路 其中,透水砖路面一般用于居住区、公园的道路步行道,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用 于小区道路、非机动车道等,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用于杭州快速路或高速公路 嵌草砖一般适用于低流量交通区域,如宅区间小路、停车场、高尔夫手推车车道 建筑与小区人行道等。地下水位或不透水层理深小于1.0m处不宜采用渗透铺装

功能、特点: (1)有效促进雨水入渗,补充地下水; (2)削减雨水径流量,减少对硬化铺装的冲刷; (3)有效净化雨水径流,延缓径流流速。 典型结构: 渗透铺装主要由地表铺装材料和基质层构造两部

关键设计参数: (1)渗透铺装坡度不宜大于2%,当坡度大于2%时,沿长度方向应设置隔 新层,隔断层顶宜设置在透水面层下2~3cm。 (2)透水铺装地面宜在土基上建造,自上而下设置透水面层、透水找平层 秀水基层和透水底基层: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贞板上时,其覆土厚度不应小 于600mm,并应增设排水层。 (3)透水面层应满足下列要求: 渗透系数应大于1×10*m/s,可采用透水面砖、透水混凝土、草坪砖等,当 采用可种植植物的面层时,宜在下面垫层中混合一定比例的营养土;透水面砖的 有效孔隙率应不小于8%,透水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不小于10%;当面层采用透 水面砖时,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磨强度等应符合GB/T25993一2010《透水 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中的相关规定。 (4)透水找平层应满足下列要求: 渗透系数不小于面层,宜采用细石透水混凝土、干砂、碎石或石屑等;有效 孔隙率应不小于面层;厚度宜为20mm~50mm。 (5)透水基层和透水底基层应满足下列要求: 渗透系数应大于面层。底基层宜采用级配碎石、中、粗砂或天然级配砂砾料 等,基层宜采用级配碎石或者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10%,

(1)植草沟适合各种土壤类型,种植土壤不小于30cm。 (2)植草沟中心线距离建筑基础至少3m,如果浅沟距离建筑物小于3m

直草沟部分设计参数取值

雨水花园是在浅的洼地(深约3~4cm),种植当地的乔、灌木和花草等植物 的工程性设施。其主要通过土壤和植物滞留、净化雨水,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通常分为简单型雨水花园和换土型雨水花园。 适用条件: 雨水花园可构建在黏土、砂土等类型的土壤上,土壤渗透系数宜>2×10m/s 简单型雨水花园一般适用于处理水质相对较好的小汇流面积的雨水,如建筑 和小区中的屋面雨水、污染较轻的道路雨水、城乡分散的单户庭院径流等。建设 资金有限时也可采用简单型雨水花园。 换土型雨水花园主要适用于杭州市居住区绿地,道路中央隔离带及两侧绿化 带,商业服务业及工业用地的建筑、停车场周边的公共绿地,适合设在杭州市高 密度地区,还适用于处理和利用别墅区、旅游生态村等分散建筑和新建村镇的雨 水径流。 功能、特点: (1)减少雨水径流量、削减峰值流量: (2)净化雨水径流水质,减少径流污染: (3)下渗雨水,涵养地下水;

功能、特点: (1)减少雨水径流量、削减峰值流量; (2)净化雨水径流水质,减少径流污染; (3)下渗雨水,涵养地下水:

(4)增加渗透面积,减少热岛效应; (5)美化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典型构造: 雨水花园由蓄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壤层、砂滤层、排水层、溢流口等部分 组成。

关键设计参数: (1)由于杭州市的土壤类型以粘土为主,为保障雨水花园内植物生长,可 通过在土壤中掺入炉渣、碎陶粒等方式增加土壤渗透系数,增大土壤的渗透能力, (2)雨水花园尽量设在雨水易汇集的区域,但不宜设在因土壤渗透性太差 而造成长时间积水的地方,否则需采取其他措施防止积水。 (3)雨水花园最大服务汇水面积5hm,一般0.5~2hm,在线式设计最大服 务汇水面积应控制在0.5hm。 (4)雨水花园有效面积可按汇水区域的不透水面积的5%~10%估算:服务

(8)在湿陷性土质等地质条件较差的市政道路上,雨水花园宜做防渗处理, 底部和侧面设置两布一膜,防渗膜质量应不小于300g/m²。雨水花园内渗透 石层的雨水可通过穿孔管排至土质好的区域集中处置

在其底部和侧面设置两布一膜,防渗膜质量应不小于300g/m²。雨水花园内渗透 至砾石层的雨水可通过穿孔管排至土质好的区域集中处置, 6.4.6雨水塘 雨水塘是具有受纳、滞留和调蓄来自服务汇水面雨水径流功能的水塘。可分 为两类,一类为湿塘,长期保持一定的水位;另一类为干塘,只有雨季才有水 适用条件: 雨水塘可应用于公园、滨河等集中绿地、居住区绿地等具有较大空间的城市 功能区,也可设置在需控制雨水径流量的区域。 功能、特点: (1)控制峰流量,减少径流量,降低区域洪涝风险; (2)净化雨水径流,去除径流中SS、N、P和COD等污染物; (3)潜在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具有一定的景观价值和娱乐功能。 典型结构: 雨水塘由进水管、前置塘(沉淀区域)、植物种植地带、溢流设施和排水口 组成。

、1)雨水塘长宽比一股天于3:1,推荐的长宽比为4:1~5:1; (2)雨水塘边坡坡度应小于3:1。 (3)由于湿塘常年有水,根据经验宜服务较大的汇水面积。 (4)对湿塘,建议设计时进行水量平衡计算,确定合理的规模,达到更好 的运行和景观效果。 6.4.7雨水湿地 雨水湿地是一种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人工建造的、与沼泽类似 的、用于径流雨水水质控制和洪峰流量控制的分散式、小型的工程性设施。 适用条件: 雨水湿地可分为在线式和离线式两类,一般可应用于杭州市水质污染较严 重、公共设施用地内的水域与陆地交界地区(如公园、河湖旁)以及具有较大空 间的居住小区,也可设置在需控制雨水径流量的地区。 功能、特点: (1)净化雨水径流,去除径流中SS、N、P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2)控制峰流量,降低区域洪涝风险; (3)减小雨水径流对下游设施的负荷冲击: (4)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5)维护低、综合效益高。 典型结构: 雨水湿地由进水管、前置塘(沉淀区域)、高/低沼泽地带、湿塘、溢流设施 和排水口组成。

(5)以上数据仅供参考,湿地各组成区域所占的面积比可根据杭州市各项

目条件和实际要求适当调整。 (6)雨水湿地岸边高程应高于溢流口30cm以上。雨水湿地应根据汇水面 积、蒸发量、渗透量、湿地滞流雨水量等实际情况计算水量平衡,保证在30d 干旱期内不会干滴。 6.4.8雨水过滤池 雨水过滤池是通过砂、沸石、粉煤灰等滤料或土工布、微孔管等多孔介质及 其附着的微生物截留去除雨水中的悬浮物质和COD、重金属、营养盐类等,从 而使雨水净化的处理构筑物 适用条件: 雨水过滤池宜应用于空间比较紧张、不透水面积率比较高的区域,如商业区、 工业区和高速公路等场所。也可应用于由于土壤、地下水位比较高不宜采用其它 设施的区域。 功能、特点: (1)净化雨水径流,能有效去除径流中SS、营养盐类、重金属等污染物; (2)控制峰流量,减小雨水径流过大时对下游排水设施的负荷冲击。 典型结构:

关键参数设计: 滤池底部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宜小于0.6m;滤池周边场地坡度不宜大于 6%:调蓄空间高度一般为0.15~0.3m

景观水体等多功能调蓄设施是将景观水体水位设置一定的变化高度,并利用 利用低凹地、池塘、湿地、人工池塘等收集调蓄利用雨水的综合性工程设施。多 力能调蓄是在传统的、功能单一的雨水调节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类设施与 般雨水调节池的最明显的区别是,暴雨设计标准较高,规模大,而在非雨季或 设有大的暴雨时,这些设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正常发挥城市景观、公园、绿地、 亭车场、运动场、市民休闲集会和娱乐场所等多种功能,从而显著地提高对城市 雨洪科学化管理与利用的水平和效益/投资比。 适用条件: 景观水体等多功能调蓄设施适用于建造景观水体的居住小区、办公区域、公 园和杭州市的开放空间等,适用于雨水的集中调蓄利用。 功能、特点: (1)调蓄暴雨峰流量,减少洪峰对周边或下游重要区域造成的水涝灾害, 提高防涝标准; (2)调蓄的雨水可用于绿化、冲洗道路等,节约水资源; (3)补充水景蒸发和渗漏损失,降低水景的运行成本; (4)减少雨水外排,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涝能力 (5)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关键设计参数: 调蓄利用设施规模的确定: (1)根据杭州市多年的平均月降雨量及蒸发量,结合景观设计要求对水景 周蓄收集的雨水的利用,进行水量平衡分析,确定水体容积、面积以及调蓄空间 大小,并对蓄洪排涝要求进行校核; (2)综合考虑项目条件、实际情况及成本分析。 6.4.10生态浮床 生态浮床是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在水体中人工营造一些动植物生栖的区 或,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的工程性设施。 适用条件:

生物浮床适用于杭州市缺乏自净能力、硬化设计的水体,雨水塘、雨水湿地 和污染严重的河湖的生态修复, 功能、特点: (1)构建水体生态系统,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2)与水体发生物质交换,吸收水中污染物质: (3)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环境,增强水体景观效果; (4)能够遮阳降温,抑制藻类生长; (5)减少水面波动,减缓堤岸冲蚀。 典型结构: 生态浮床分为干式浮床、有框湿式浮床和无框湿式浮床三类。目前广泛应用 的是有框湿式浮床,其净化水质效果较好。 典型的湿式有框浮床主要结构包括:浮床的框体、浮床床体、浮床基质和浮 床植物

关键参数的设计: (1)浮床形状以四边形为多,还有三角形和六边蜂巢;单体边长一般取 2~3m。 (2)湿式有框浮床一般用PVC管作为框架,用聚苯乙烯板等材料作为植物 种植的床体。 6.4.11雨水桶 适用条件: 雨水桶主要适用于家庭庭院、各种公共场所和市政建设等小面积汇水区域的 屋面雨水收集回用,多用于屋面外排水方式,且具有建设空间,对土壤类型、地

下水位、地形条件等没有特殊要求。 功能、特点: (1) 产品化成熟、设计施工简单 (2) 雨水收集效果好 (3) 操作维护简单 (4) 家庭即可管理使用 (5) 雨水回用方便 典型结构: 雨水桶,典型的雨水收集系统,用来储水的简易设施。雨水桶的容量不大, 诸水数十到数百升,是一套独立的系统,与室内水管没有连接,因此,雨水桶通 常仅满足室外用途,比如浇花、清洗,等等。雨水桶桶口处,要设置细滤网, 来防止杂物进入,二来防止蚊虫产卵。 安装雨水桶,考虑区域时,必须按照住宅雨水桶占地面积和地面的形状测量 好。选择更稳定的地面或角落。或可以用混凝土块,木制平台,砖或类似材料制 造硬质的基础底座,若地面为山坡等有坡度,须根据角度制作找平底座。 装落水管。多种连接方式选择根据住宅和需求的情况。若切槽较短,则使其 流入桶,而另安装一个转向器(转向器类似于一个小槽脱落的落水管)。如果选 择缩短落水管,可将过冬雨水桶扩展。 关键参数的设计: 雨水桶容积、接管位置及标高等。 6.4.12生态驳岸 适用条件: 生态驳岸适用于河流、湖泊、水库、水景等滨水区域。 功能、特点: (1)避免堤岸冲蚀,提高堤岸稳定性: (2)与水体发生物质交换,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3)为生物提供栖息环境,为人们提供亲水环境; (4)与水体结合,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典型结构: 根据堤岸材料,生态堤岸可分为植物堤岸、木材堤岸、石材堤岸等类型。下

面简要介绍这几种生态堤岸。 (1)植物型堤岸 充分利用堤岸植物发达的根系、茂密的枝叶及水生堤岸植物的净化能力,以 固土保沙、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当堤岸的坡度较大(大 于1:3)时,利用木桩或混凝土块筑起挡土墙,防止土壤塌。 植物型堤岸设计时结合水体功能、景观设计和人们的喜好,以使用天然材料 为主,并专门设有休闲娱乐的区域,为人们提供与水、植物、动物亲近的机会,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木材堤岸 捆柴技术是用固定成捆的粗柴和圆木保护坡底,利用捆柴栅栏后形成的稳定 的砂土部分栽植植物,为了防止水土流失,还在粗柴组成的栅栏后面填充一层砂 砾和碎石。 (3)石材堤岸 石材堤岸可以做成石笼式或利用成品混凝土块铺成阶梯状、鱼巢式等形式, 白笼堤岸便用金属丝网笼或竹笼装碎石、垒成台阶状堤岸或做成砌体的挡土墙 结合植物、碎石以增强其稳定性和生态性。阶梯状堤岸利用混凝土块铺成阶梯状 混凝土块内装填土壤,作为栽植基盘。 (4)复合式护岸 复合式护岸包括混凝土框格梁护岸、绿化混凝土护岸、生态砌块护岸和干砌 块石护岸,一般适用于坡面土体易流失,河道水流流速较大(1.5~2.5m/s)。混凝 土框格梁护岸是在护岸坡面用混凝土浇筑成网格状的护坡梁,再在框格中填土, 种植;绿化混凝土护岸是在整平的护岸坡面上现浇或铺砌预制的绿化混凝土块: 并利用绿化混凝土的大孔隙率进行绿化种植;生态砌块护岸是在整平的护岸坡面 上铺砌各种生态砌块,并利用生态砌块的大孔隙率进行绿化种植;干砌块石护岸 是在整平的护岸坡面上砌筑块石护坡,干砌块石护岸一般与其他生态护坡结合使 用,常水位以下采用干砌石坡,以上采用其他型式的生态护岸。

6.4.13初期弃流及处理

初期雨水弃流指通过一定方法或装置将存在初期冲刷效应的降雨初期径流 予以弃除,减少径流污染、提高雨水收集回用效率,弃流雨水应进行处理,如通 过雨水湿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常见的初期弃流方法包括容积法弃流、 小管弃流(水流切换法)等,弃流形式包括自控弃流、渗透弃流、弃流池、雨落 管弃流等。各类下垫面的初期雨水弃流量应根据实测雨水径流中污染物浓度确 定,无数据时可按一般屋面弃流1~3mm,小区路面弃流2~5mm,市政路面弃 流715mm。 适用条件: 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主要适用于屋面雨水的雨落管、路面径流的集中入口等蓄 水池等收集回用设施的前端。

关键设计要点: 屋面及硬化路面雨水的收集回用系统均应设置弃流设施,并满足以下要求: (1)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的弃流装置宜设于室外,当设在室内时,应为封闭 式; (2)地面雨水收集系统的雨水弃流设施宜分散设置,当集中设置时,可设 雨水弃流池; (3)弃流雨水宜排入生物滞留等设施进行入渗处理或待雨停后排放至市政 污水管道。当弃流雨水排入污水管道时应确保污水不倒灌。 6.4.14调蓄水池 调蓄可分为储蓄和调节两类。储蓄指雨水被储存并加以利用,调节则是削减 雨水排放过程中的峰值,峰值过后雨水继续排空。雨水储蓄以蓄水池、雨水罐为 例,雨水调节以调节塘、调节池为例。 1蓄水池 概念与构造:蓄水池指具有雨水储存功能雨水收集回用设施,同时也具有削 减峰值流量的作用,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蓄水池及塑料蓄水模块拼装式蓄水池

蓄水池典型构造可参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雨水综合利用》10SS705。适用 生:蓄水池适用于有雨水回用需求的建筑与小区,根据回用目标(绿化、道路喷 西及冲厕)不同需配建相应的水质净化设施,不适用于无雨水回用需求、污染较 亚重地区径流雨水的收集回用。 优缺点:蓄水池具有节省占地、雨水管渠易接入、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防 止蚊蝇滋生等优点,但建设费用高,雨水回用水量需求低时不宜采用。 2雨水罐 概念与构造:雨水罐一般为罐体状,材质主要分为玻璃钢和PE,为地上或 也下封闭式的简易雨水收集回用设施。 适用性:适用于单体建筑屋面雨水的收集利用。 优缺点:雨水罐多为成型产品,施工安装方便,便于维护,但其储存容积较 小,水质净化能力有限。 3调节池 概念与构造:调节池为调蓄设施的一种,即用于削减排水管道峰值流量的设 施,一般常用溢流堰式或底部流槽式。调节池典型构造可参见相关给水排水设计 手册。 适用性:调节池适用于雨水管渠系统中,削减管渠峰值流量。 优缺点:调节池可有效削减峰值流量,但其功能单一,建设及维护费用较高: 宜结合湿塘/景观水体、雨水湿地建设。 4施工注意事项 (1)水池开挖深度大于5m,或地基为软弱土层,地下水渗透系数较大或受 场地限制不能放坡开挖时,应采取支护措施。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施工时,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及基坑深度等确定降排水施工方案; (2)水池基坑开挖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层。机械开 挖时,基底设计标高0.2m~0.3m的原状土应人工清理。如有超挖或发生扰动,可 填粒径10mm~15mm的天然级配砂石料或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碎石填平夯 实,密实度要求85%~90%,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3)水池的地基承载力应达到设计规定。对于软土地基或承载力不满足设 千规定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固补强。对于地基存在不均匀沉降的地段,应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固处理; (4)水池池底与管道沟槽槽底标高允许偏差土10mm; (5)水池防渗土工膜的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a防渗土工膜铺设前应对地基和其周围的渣土、尖锐物、石块、铁丝等进 行清理; b防渗土工膜到场后宜采用人工卷铺。两幅土工膜在进行搭接时焊接宽度 应不小于100mm c顶板土工膜上应垫中粗砂保护层QJNRP 0004S-2015 济南润品商贸有限公司 代用茶,铺设厚度为100mm。 6.4.15雨落管断接技术 雨水落水管截流(亦称雨落管断接)通过改变屋面雨水径流的传输路径,将 本排入管道的径流引入建筑物周边花园、绿地等透水区域或雨水桶、雨水箱等 雨水收集设施。收集的雨水可用于冲洗厕所、洗车和景观绿化等。 适用条件: 一般适用于住宅区、商业区等多层或高层建筑。 功能、特点: 雨水落水管截流能够有效削减峰值流量、径流总量和污染负荷,与此同时储 存的径流可用于绿化灌溉,节约水资源和降低水费。 典型构造:

高层建筑雨落管断接示

层建筑雨落管断接示例!

关键设计参数: (1)建筑雨落管断接形式应根据建筑雨水排放方式、周边场地条件等确定 (2)高层建筑的断接应设置消能措施,防止对绿地造成侵蚀。污染严重的 工业汇水区域,一般不适做雨落管断接,以避免污染转移扩散。 (3)接收雨水落水管截流的绿地面积应与场地整体雨水设计标准匹配。当 土壤渗透性能较差时,应适当增大接受屋面径流的绿地面积。 (4)雨水落水管截流的地表坡度不宜小于1%,确保地表坡度能使降雨径流 远离建筑物。

QKHY 0006S-2013 昆明弘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玛咖饮料7.1低影响设施的运行维护

(1)建立健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维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专职管理 人员和相应的监测手段,工作人员应经过专门专业技术培训上岗,所有的维护工 作应作维护管理记录。 (2)雨季来临前,应对各项分散式雨水控制利用设施进行清洁和维护,确 保其安全运行;在雨季,定期对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 (3)可在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旁设置标示牌,介绍设施的构造、作用等, 有利于公众对设施的认知和维护。 (4)植物养护应满足景观和设施正常运行的要求。 (5)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维护管理部门宜对设施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确 保设施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6)应加强低影响开发设施数据库的建立与信息技术应用,通过数字化信 息技术手段,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并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与运行提供科 学支撑。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