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881.1-2018 35kV~220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报告内容深度规定 第1部分:变电站.pdf

Q/GDW 11881.1-2018 35kV~220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报告内容深度规定 第1部分:变电站.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6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7109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Q/GDW 11881.1-2018 35kV~220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报告内容深度规定 第1部分:变电站.pdf

4.1.2.5地震动参数和场地类别

地震动参数和场地类别描述,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和要求: a)按国家批准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和有关的规定,提供变电站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对应的抗震 设防烈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b)对于枢纽变电站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场地,应提供实测剪切波速成果; c)应提供建筑场地类别,当场地类别差异较大时,应分区域划分建筑场地类别。

4.1.2.6土壤电阻率

土壤电阻率测试分析GB 715-89 标准件碳素钢热轧圆钢,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 说明土壤电阻率的测试日期、气象条件、测试方法、仪器设备类型、测点的布置、极距的选择、 设备参数、探测深度等,具体内容应符合现行电力行业标准DL/T5170的规定; b)提供土壤电阻率测试成果表。

4.1.2.7特殊性岩土

应说明变电站场区特殊性岩土的分布特征、性质及其对工程的可能危害和影响,并提出处 议。评价内容应符合本标准第6章的要求。

4.1.2.8不良地质作用

应说明变电站场区及其附近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分布规模、发育阶段、发展趋势及对工程的可 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评价内容应符合本标准第7章的要求。

4.1.2.9 地下埋藏物

4.1.2.10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和选用

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内容和选用原则,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 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按岩土单元分层统计,并提供主要岩主层物理力学试验指标统计表, 原位测试成果统计表等; b 说明岩土参数统计分析和选用的原则,异常数据的剔除方法; 提供岩土参数的统计个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 d)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取标准值,压缩性指标应取平均值,载荷试验承载力应取特征值; 根据工程需要,岩石提供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软质岩提供软化系数: 从取样、试验和测试方法等不同方法得到的数据对比和数据的离散性等方面分析参数的可靠性和 适宜性;岩土参数的选用应以统计成果为依据,同时考虑参数的类别、用途、试验条件及方法、 工程特点、岩土性质以及当地经验等因素综合确定: g)提供场区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等设计参数建议值,

4.1.3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分析评价地基岩土的分布特征和工程特性,评价地基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b)场地水、土腐蚀性评价:对位于地下水水位以下的基础及结构,应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 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对位于地下水水位以上的基础及结构,应评价土对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钢结构的腐蚀性;对场地有影响的地表水,应评价其对建筑结构材料的 腐蚀性; C 冻胀性评价,在季节性冻土区应提供地基土的标准冻结深度,有资料时宜提供最大冻结深度;在 季节性冻土区应进行地基土的冻胀性评价,确定冻胀类别; d 地震效应评价,评价内容应符合本标准第7章的要求; e 初步论证地基基础方案,评价天然地基的可行性: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提供地基处理 方案的建议;需要采用桩基础时,应提供桩基设计参数,并建议桩型及分析评价成桩的可能性; 根据工程及设计需要,提供基坑工程设计所需的参数指标,并提出基坑开挖与支护措施的建议; g 对于人工边坡,初步提供边坡坡率或支防护措施建议,并根据设计要求提供相应支护设计所需的 岩土参数; h 分析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根据工程需要提供渗透系数,提出地下水控制措施建议。当存在 抗浮问题时,提出抗浮设防水位建议值; i) 分析评价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说明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

结论与建议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b) 地形地貌特征; 地层岩性特征; 1 地下水条件和水、土对建筑结构材料的腐蚀性 地震动参数、地震效应评价:

不良地质作用; 地基基础方案的建议,地基均匀性、稳定性评价; h) 基坑开挖支护的建议; 1 根据需要提出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及支防护措施建议: j 根据需要提出地下水控制措施的建议; K 对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预测、提出预防的建议; 季节性冻土区标准冻深; 下一阶段勘测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4. 1.5附图、附表

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中的图件编绘应符合DL/T5093的规定,宜附下列图件、图表: a)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b) 工程地质剖面图; 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d) 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e) 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岩土层物理力学试验指标统计表; 名 需要时,可附综合工程地质图、地质柱状图、工程地质分区图、地层层面高程等值线图、照片等

宜提供以下附件: a)岩土工程勘测任务委托书; b)土壤电阻率测试报告: c)剪切波速测试报告: d勘测过程中对工程安全、质量有重要影响的技术联系单或会议纪要。

4.2水文气象勘测报告

4. 2.1.1任务来源

说明变电站工程的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等。

4. 2.1.2工程概况

简述变电站本期及远期建设规模,宜说明本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水文气象勘测工作情况;对扩建、 改建工程,应简述先期工程情况

4.2.1.3站址自然地理

说明站址所在位置的省、市、县、乡镇、村落名称,站址地形地貌、现状地面高程、植被等。对站址 地面高程数据应给出依据或来源,并宜根据变电站场地最新实测地形图读取现状地面高程。

4.2.1.4任务与要求

根据水文气象勘测任务书, 主要内容、要求与深度等。

4.2.1.5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参考资料

应遵守的国家和行政主管部门相关法律法规,水文气象勘测应遵循的国家和行业规程、规范以及 研究文件等。

4. 2. 1. 6 高程系统

勘测报告中水位采用的高程系统应与变电站工程

4. 2. 1. 7 工作过程

简述本阶段水文气象勘测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水文查勘、气象调查、资料搜集、分析计算、报告 作内容及工作量。

4. 2. 2±工程水文

2.2.1流域或水系概况

描述站址所在流域或水系的范围、自然特征、水文气象特点,叙述区内骨干河流、湖泊、水库、分蓄 带洪区等的水文情势,说明重要水利工程的控制运用原则等,介绍站址所在区域可能对变电站选址或防洪 条件产生影响的水利规划,说明变电站工程建设与水利管理或水利规划的相符性。

4.2.2.2洪水情况或历史洪水灾情

描述站址所在地区洪水的成因及其特性 影响范围及持续时间等。重点说明现状 水文水利条件下附近水文、水位站的历史最高洪水位、 搜资或调查的站址附近河流历史最高洪水位。

4.2.2.3站址设计洪水

站址设计洪水应满足: a 根据变电站电压等级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201确定工程设计防洪标准。对位于平原区、丘陵区的 变电站工程,应提供站址设计洪水位: b 对位于山区或存在坡地汇水地形的变电站工程,当受洪水影响时应进行站址流域暴雨洪水分析计 算,基于站址周围现状或规划排洪沟渠提出站址设计洪水成果; C 当站址受上游溃坝、溃堤影响时,应考虑溃坝、溃堤洪水对变电站的影响。当变电站受河道演变 影响时,应考虑河道变迁及洪水冲刷对站址或防洪设施的影响。当附近水利工程、水利规划或所 在区域防洪排涝规划对站址水文条件有影响时,应考虑其对设计洪水成果的影响: 设计洪水分析 5084的租关要求执行

4.2.2.4设计波浪爬高

设计波浪爬高应满足: 对沿江、河、湖、海、水库以及位于行洪区、蓄滞洪区内等受波浪影响的变电站工程,还应提供 重现期为50年的浪爬高。重现期为50年的浪爬高,也称频率为2%的浪爬高,应为重现期50年波列 累积频率1%的波浪作用在防洪或防浪设施上的波峰面高度: b)位于行洪区、蓄滞洪区内的设计波浪计算可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181相关要求执行

4.2.2.5站址积水或内涝

站址积水或内涝应满足: a)当变电站站址位于内涝区时,宜说明现状排水条件下大水年份内涝积水原因、范围、历时、最大 水深或最高水位等; b 对城市变电站的内涝积水,宜根据区域水文调查、排水治涝的设计标准、现状能力以及规划标准 等进行综合分析。

4.2.2.6站址防洪防涝建议

进行站址防洪防法 必要时根据土建专业任 施的建议

4.2.3.1区域气候概述

变电站工程所在的区域气候概况,分析气象参证

4. 2. 3. 2 常规气象要素

气象参证站累年常规气象要素特征值,包括气压、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降水量、雷暴日数、积 雷深度、冻土深度等要素的不少于30年的多年平均、最大或最小统计值,风向频率统计成果,寒冷地区 的冻融交替次数等。

4.2.3.3设计风压与设计雪压

提供设计风压计算值及其与地区基本风压对比后的推荐采用值;寒冷地区设计雪压计算成果及其与地 区基本雪压对比后的推荐采用值。设计风压与设计雪压分析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009和电力行业 标准DL/T5158的相关要求执行

4.2.3.4其他气象要素

其他视设计专业或勘测任务要求提供的工程气象条件,如气象站电线结冰统计值或本地区导线覆冰建 议取值、暴雨强度公式等

4. 2. 4 结论与建议

总结水文气象分析计算的结论, ,主要包拍 站址所在流域水系、设计洪涝水成果等: 站址受洪水影响,提出防洪排涝措施的建议 工程设计风压的推荐采用值、寒冷地区的设计雪压的推荐采用值: 说明变电站工程建设与水利管理或水利规划相符性;当变电站工程位于水利工程管理范围或对水 利规划有影响时,提出建设单位应进行洪水影响评价等相关专题和涉水行政审批工作的建议; 其他结论与建议

4.2.5成果所附的有关图表

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附下列图表: a)当站址位于复杂的流域水系内,宜提供流域水系图或水利工程分布 b)气象站累年风向玫瑰图

5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报告内容

5.1岩土工程勘测报告

5.1.1.1工程概况

包括任务来源,拟建变电站的位置、电压等级,建(构)筑物设计条件(结构类型、土0米标高 代、基底荷载、理埋置深度等);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地基复杂程度、勘察等级

5.1.1.2勘测任务、目的和要求

说明勘测任务、目的和要求,并应写明委托单位名称和助测阶段。

5.1.1.3依据的技术标准

列举勘测执行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法律法规等

5.1.1.4勘测工作概况

勘测工作概况,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勘测方法; b)勘探、测试工作布置原则,勘探线、点间距,勘探孔深度; C 主要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采用的取样器和取样方法; d)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可列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一览表): e)坐标系统、高程系统: f)主要参加专业与人员、工作日期; g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h)其他问题说明

5. 1. 2 岩土工程条件

5.1.2.1地形、地象

说明变电站场区及其周边的地形地貌,成因类型、地面起伏大小、地面高程、地表植被情况、水系发 育情况等。

5.1.2.2地层结构及岩土特征

地层结构及岩土特征描述时,宜包括下列内容和要求: a)应说明地层划分的原则,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说明各地层的编号、名称、成因、年代、层厚、层底 标高、岩土特征;岩层的产状、岩体结构、风化程度、完整性、软硬程度,划分岩体基本质量等 级; b)岩土描述的内容和顺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21和现行电力行业标准DL/T5160的规定。

5.1.2.3地下水条件

应说明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的类型、主要含水层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勘测时的地下水位、水位变化 趋势,必要时应提供历史最高地下水位,说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 系。对工程有影响的多层含水层应分别叙述。

5.1.2.4地震动参数和场地类别

地震动参数和场地类别描述,,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和要求: a) 按国家批准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和有关的规定,提供变电站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对应的抗震 设防烈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b 对于枢纽变电站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场地,应提供实测剪切波速成果(当初步设计阶段成果满足要 求时可以直接引用); 应提供建筑场地类别,当场地类别差异较大时,应分区域划分建筑场地类别。

5.1.2.5土壤电阻率

提供土壤电阻率测试成果。

提供土壤电阻率测试成果

5.1.2.6特殊性岩王

应说明拟建场地特殊性岩土的分布特征、性质及其对工程的可能危害和影响,并提出处理 评价内容应符合本标准第6章的要求

5.1.2.7不良地质作用

应说明拟建场地及其附近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分布规模、发育阶段、发展趋势及对工程的可能 响,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评价内容应符合本标准第7章的要求。

5.1.2.8 地下埋藏物

5.1.2.9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和选用

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内容和选用原则,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应按岩土单元分层统计,并提供主要岩土层物理力学试验指标统计表, 原位测试成果统计表等: b 宜说明岩土参数统计分析和选用的原则,异常数据的剔除方法; C 应提供岩土参数的统计个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 d 土的工程特性指标代表值应分别为标准值、平均值及特征值。抗剪强度指标应取标准值,压缩性 指标应取平均值,载荷试验承载力应取特征值; 根据工程需要,岩石提供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软质岩提供软化系数; 应从取样、试验和测试方法等不同方法得到的数据对比和数据的离散性等方面分析参数的可靠性 和适宜性。岩土参数的选用应以统计成果为依据,同时考虑参数的类别、用途、试验条件及方法、 工程特点、岩土性质、以及当地经验等因素综合确定; g 提供各个建筑地段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等设计参数建议值。

5.1.3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分析评价地基岩土的分布特征和工程特性,评价地基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b) 场地水、土腐蚀性评价:对位于地下水水位以下的基础及结构,应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 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对位于地下水水位以上的基础及结构,应评价土对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钢结构的腐蚀性;对场地有影响的地表水,应评价其对建筑结构材料的 腐蚀性; 冻胀性评价:在季节性冻土区应提供地基土的标准冻结深度,有资料时宜提供最大冻结深度;在 季节性冻土区应进行地基土的冻胀性评价,确定冻胀类别; d)地震效应评价,评价内容应符合本标准第7章的要求; e) 按地段或建(构)筑物详细论证地基基础方案,并提供地基基础设计所需岩土参数的推荐值: f 根据工程及设计需要,提供基坑工程设计所需的参数指标,并提出基坑开挖与支护措施的建议; 名 对于人工边坡,提供边坡坡率或支防护措施建议,并根据设计要求提供相应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士 参数; h 分析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根据工程需要提供岩土层的渗透系数,提出地下水控制措施建议: 当存在抗浮问题时,提出抗浮设防水位建议值; i)分析评价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i)说明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

5. 1.4 结论与建议

结论与建议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b)地形地貌特征:

结论与建议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b)地形地貌特征:

c)地层岩性特征; d)地下水条件和水、土对建筑结构材料的腐蚀性; e)地震动参数和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f)不良地质作用; g)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提出地基基础方案的建议; h)基坑开挖支护的建议; i)根据需要提出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及支防护措施建议; j)根据需要提出地下水控制措施的建议; k)对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预测、提出预防的建议; 1)对施工和运行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5. 1. 5附图、附表

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中的图件编绘应符合DL/T5093的规定,宜附下列图件、图表: a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b) 工程地质剖面图; 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d 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e) 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f 物理力学试验指标统计表: g 需要时,可附综合工程地质图、地质柱状图、工程地质分区图、地层层面高程等值线图、照片等,

宜提供以下附件: a)岩土工程勘测任务委托书; b) 土壤电阻率测试报告: C 剪切波速测试报告; d)勘测过程中对工程安全、质量有 响的技术联系单或会议纪要

5.2水文气象勘测报告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程概况、水文气象勘测任务与要求、工作内容及工作量、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 执行的主要规程规范等,

5. 2. 2 工程水文

5.2.2.1说明流域或水系概况,包括站址区域自然地理及流域水系、最新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等。 5.2.2.2站址防洪能力分析复核,提供站址设计最高洪水位复核成果;对沿江、河、湖、海、水库以及 位于行洪区、蓄滞洪区内等受波浪影响的变电站工程,还应提供重现期为50年的浪爬高。 5.2.2.3站址受内涝影响时,提供设计最高内涝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复核成果。 5.2.2.4因设计方案调整等造成工程洪涝条件发生变化的,复核或补充站址洪涝条件分析,提出防洪防 涝措施的建议, 5.2.2.5其它水文条件的复核补充成果,

5. 2. 3工程气象

5.2.3.1说明气象条件概况。

5. 2.4 结论与建议

总结水文气象复核或补充成果,提出水文气象专业结论与建议,主要包括: a)站址防洪防涝复核主要结论与建议; b)工程设计风压复核结论与建议; c)其它水文气象条件复核补充结论与建议

6. 1. 1湿陷性黄王

Q/GDW 11881.12018

湿陷性黄土分析和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说明湿陷性黄土的时代、成因、定名、厚度; b 说明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湿陷程度、湿陷下限及湿陷起始压力,评价场地湿陷类型及地基 湿陷等级,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25的有关规定。对场地湿陷 类型及地基湿陷等级差异较大的区域应分区评价; C 预估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幅度和升降对湿陷性黄土的影响; d 提供变形参数和承载力等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 根据场区湿陷性黄土的场地湿陷类型及湿陷等级,针对性的提出地基处理方案建议: 分析评价冲沟、落水洞、陷穴、崩塌、滑坡等黄土地区典型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 围、发展趋势及对站址的稳定性影响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g) 提供计算参数取值、湿陷等级成果表。

6.1.2其他湿陷性士

其他湿陷性土分析和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a)说明湿陷性土时代、成因、厚度、分布规律和其中的夹层,包含物、胶结物的成分和性质; b)评价湿陷程度及湿陷等级,提出处理措施。评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21的有关规定

软土分析和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说明软土成因类型、成层条件、分布规律、层理特征、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均匀性、超固结比和灵 敏度; 说明地表硬壳层的分布与厚度、下伏硬土层或基岩的埋深与起伏: 说明微地貌形态和暗埋的塘、浜、沟、坑、穴的分布、埋深及其填土的情况; d 说明软土中腐植物和有机质的含量;是否含有沼气,评价气体逸出对地基稳定性、变形及施工的 影响;对于泥炭、泥炭质土,应分析腐植物和有机质含量对地基处理方案的影响; e) 判定地基产生失稳和不均匀变形的可能性;当工程位于池塘、河岸、边坡附近时,应评价其稳定 性,评价应遵循现行行业标准JGJ83的规定; 对于地震烈度为7度及以上的地区,必要时可评价厚层软土地基发生震陷的可能性: 名 综合确定地基承载力,提出地基类型和持力层的建议,需要时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 h 分析开挖、回填、支护、地下水控制、打桩等对软土应力状态、强度和压缩性的影响。

膨胀岩土的分析和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说明膨胀岩土的岩性、地质时代、成因类型、产状、分布及节理裂缝等发育特征; b 划分地貌单元和场地类型; 收集当地气象资料,提供大气影响深度或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 d 膨胀土的判别,胀缩等级的确定,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与维护等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11 的规定执行; e 对边坡和位于边坡上的建(构)筑物应进行稳定性评价,评价时考虑坡体含水量变化及裂纳 的影响; f 提供胀缩等级计算公式、参数取值

红黏土的分析和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说明红黏土的状态、分布、裂隙发育特征及均匀性,对其分类、结构、复浸水特征作出判定,并 结合当地建筑经验,综合评价地基土的承载特性; 说明建(构)筑物下红黏土厚度的变化,基岩岩性、层面起伏、岩溶、土洞发育情况,评价地基 均匀性,提出地基处理方案和施工措施的建议: C 说明地裂分布、发育特征及其成因、土体结构特征、土体中裂隙的密度、深度、延展方向及其发 展规律,评价裂隙对工程的不利影响; d 说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动态及其与红黏土状态垂向分带的关系; e) 结合红黏土胀缩性特性,提出施工措施建议

填土的分析和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说明填土的类型、堆积年限、分布范围、厚度、成分、粒径、均匀性、密实度、压缩性、湿陷性 6 评价填土作为天然地基的适宜性,提出适宜的地基形式或地基处理方案; c)当填土底面的天然坡度大于20%,且下方有临空面时SY/T 6996-2014 钢质油气管道凹陷评价方法,应验算其稳定性; d)应分析厚层填土的变形情况及地下水位变化对填土地基的影响。

多年冻土的分析和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a)说明多年冻土类型、厚度、含水量、总含水量、构造特征、物理力学和热学性质; 说明多年冻土分布范围、上限、下限数据; 说明多年冻土层上水、层间水和层下水的赋存形式、相互关系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地表水的相关 内容及地下冰的理深、厚度和分布; 分别提供保持冻结地基和容许融化地基状态下的地基承载力; 冻胀性、融沉性、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324的有关规定; 提出场地利用、整治及改造方案建议: T 工程施工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冻土工程地质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的建议,

6. 7风化岩与残积士

风化岩和残积土的分析和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说明母岩地质年代和岩石名称; 说明岩石的风化程度、风化厚度;岩土的均匀性、破碎带和软弱夹层的分布; 对厚层残积土进行分类;对花岗岩残积土,应提供其中细粒土的天然含水量、塑限、液限; d 对花岗岩类岩石,应查明岩脉和球状风化体(孤石)的分布;应分析评价其对地基(包括桩基) 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e 对于易风化的岩类,提出施工措施建议

盐渍土分析和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说明盐渍土的类型、盐渍化程度、分布规律及对建(构)筑物可能产生的作用效应,对拟建盐渍 土场地作出适宜性评价: b) 说明地表水的径流、排泄和积聚情况; 说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毛细水上升高度及水位季节性变化规律,分析其对盐渍土性质及地 基稳定性影响: d) 提供盐渍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判定盐渍土是否具有溶陷性及盐胀性,确定盐渍土对建筑材料 的腐蚀性,溶陷性及盐胀性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50942的有关规定; e 评价环境条件对盐渍土

岩溶分析和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说明岩溶类型,岩溶洞隙及伴生的土洞、落水洞、竖井、地表塌陷等岩溶形态的分布、规模,岩 溶发育程度及发育规律: 说明基岩面的起伏情况,围岩顶板的厚度及破碎情况;洞壁岩体的结构与强度,洞隙内堆填物的 性状; 说明地下水的理藏条件及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d 评价建(构)筑物地基的稳定性,推荐地基基础型式,提供地基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所需的岩土 参数,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 场地岩溶发育程度差异较大时,应进行分区,提出总平面布置优化建议; f 提供岩溶发育特征一览表,宜包括岩性、洞体形态及数量、埋藏条件、顶板情况、充填情况、有 无地下水; 名) 提供岩溶平面位置分布图; h 对中等及以上发育程度的岩溶场地,提出进行施工勘测建议

滑坡分析和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a)说明滑坡的类型及要素、滑坡的范围、性质、地质背景及其危害程度 b)分析预测滑坡对工程的影响GB/T 29076-2021 航天产品质量问题归零实施要求,提出滑坡避让、治理或专项勘察建议。

采空区分析和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说明场地内矿层的分布、层数、厚度、深度、埋藏特征和上覆岩层的岩性、构造等; 说明矿层开采的范围、深度、厚度、开采方法及时间、顶板管理方法、开采边界、工作面推进方 向和速度、远景开采规划; C 说明采空区类型、范围、采空区的塌落、密实程度、积水、有害气体赋存等; 说明地表变形特征和分布,包括地表塌陷坑、台阶、裂隙的位置、形状、大小、深度、延伸方向 等;划分地表移动盆地变形区; e 位于山地丘陵区站址,应评价受采动影响的边坡稳定性;当存在不利于工程安全的采动边坡时, 应进行专门的采动边坡岩土工程勘察; 分析采空区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