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输电线路电气设计规程》DLT 5582-2020.pdf

《架空输电线路电气设计规程》DLT 5582-2020.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8.7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7000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架空输电线路电气设计规程》DLT 5582-2020.pdf

架空明线、架空或理地电缆、架空或理地光缆等型式的通信线 路,铁路信号线路,有线广播电视(信号、馈电、用户)线路以及遥控 遥信线路。

largecrossing

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或铁塔较高JB/T 11720-2013 一体式电磁加热控制器, 导线选型或铁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 修复特别困难的耐张段。

2. 1. 6 轻、中、重冰区

设计覆冰厚度为10mm及以下地区为轻冰区,设计覆冰厚度 大于10mm且小于或等于20mm地区为中冰区,设计覆冰厚度为 20mm及以上地区为重冰区。

2. 1. 7 基本风速

reference wind speec

根据当地空旷平坦地面(大跨越应取历年大风季节平均最 水位)上10m高度处10min平均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 得出30年、50年、10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design ice thickness

根据设计规定的重现期、折算为冰密度0.9g/cm的冰厚。 9稀有风速、稀有覆冰 rare wind speed,rare ice thickness 根据历史上记录存在,并显著超过历年记录频率曲线的严重 、覆冰。

根据设计规定的重现期、折算为冰密度0.9g/cm的冰厚。 9稀有风速、稀有覆冰 rare wind speed, rare ice thickness

根据历史上记录存在,并显著超过历年记录频率曲线的严 大风、覆冰。

两耐张杆塔间的线路部分。

2.1.11平均运行张力

2.1.12等值附盐密度

2.1.13 不溶物密度

从给定绝缘子的绝缘体表面清洗的非可溶性残留物总 表面积,简称灰密。

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火车站、城镇等人口密集区。

2. 1. 15 非居民区

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的非居

路任何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距

lectricalclearan

地线对导线的保护角指杆塔处,不考虑风偏,地线对水平 的垂线和地线与单导线或分裂导线最外侧子导线连线之间日 鱼。

2.1.20采动影响区

受矿产开采扰动影响的区域。

2. 1. 21 易舞动区

2. 1. 22地面标称场强

直流线路中由导线所带电荷产生的电场和由空间电荷产生 电场合成的地面电场强度。

2.1.24离子流密度

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空间电荷不断移动,单位面积所接收 的电流。

2. 1. 25 相间间隔棒

2. 1.26垂直距离

vertical distance

单导线或分裂导线中心与线路下方建筑物或其他设施垂直 旬的投影距离。

2. 1. 27水平距离

单导线或分裂导线中心(或杆塔外缘、或塔位)与线路侧方 筑物或其他设施水平方向的投影距离。

2.1.28 净空距离

space distance

单导线或分裂导线中心与线路侧方建筑物或其他设施 距离。

线或分裂导线中心与线路侧方建筑物或其他设施的空间

2.2.1作用与作用效应

B1 导地线覆冰风荷载增大系数; B3 绝缘子串覆冰风荷载增大系数; Ka 空气间隙放电电压海拔高度修正系数; K。 导地线设计安全系数; k; 悬垂绝缘子串系数; ku 电压系数; kf 弧垂系数; K 绝缘子和金具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

Al 单联绝缘子串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 D 导线水平线间距离; Dx 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 Dp 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 D 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 d 导地线外径或覆冰时的计算外径; f。 导线最大弧垂; H 海拔高度; L 档距; Lk 悬垂绝缘子串长度;

3.0.1路径选择应综合考虑线路长度、地形地貌、地质、冰区、交 通、施工、运行及地方规划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做到 安全可靠、环境友好和经济合理

测量等新技术;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必要时宜采用地质遥感 技术。

3.0.3路径选择宜避开军事设施、大型工矿企业等重要设施,开 应符合城镇规划。当无法避让时应取得相关协议,并采取适当 措施。

0.4路径选择宜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当无法避开

3.0.5路径选择宜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和采动影响区,宜避开

3.0.5路径选择宜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和采动影响区,宜避开重冰 区、易舞动区及影响安全运行的其他地区,当无法避让时,应采取 必要的措施。

3.0.6路径选择应考虑线路与地磁台站、电台、机场、电信

用现有的交通条件,方便施工和运行。 3.0.8大型发电厂和枢纽变电站的进出线、两回或多回路相邻线 路应统一规划。在走廊拥挤地段宜采用同杆塔架设。 3.0.9轻、中、重冰区的耐张段长度分别不宜大于10km、5km 3km,且单导线线路不宜大于5km,无冰区可参照轻冰区的取值。 当耐张段长度较长时应采取防串倒措施。在高差较大或档距相差 悬殊的山区或重冰区等运行条件较差的地段,耐张段长度应适当

缩短。输电线路与主十铁路、高速公路交叉时,应采用独立耐 张段。 3.0.10山区线路在选择路径和定位时,应注意控制使用档距和 相应的高差,避免出现杆塔两侧大小悬殊的档距,当无法避免时应 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安全度。 3.0.11有大跨越的输电线路,路径方案应结合大跨越的情况,通 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0.12大跨越线路跨越位置应符合跨越所在区域的规划、民航, 部队、航道、海事、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规定。 3.0.13大跨越线路跨越位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水文、地质条件, 宜避开河道不稳定、地震断裂、崩塌滑坡和山洪冲刷等影响线路安 全运行的地带,对于无法避开的,应采取可靠措施。

3.0.14大跨越塔应符合下列

1宜设置在5年一遇洪水没区以外,并应符合表3.0.14 要求的最小年限考虑堤岸冲刷变迁影响:

相关规定,与堤防坡脚保持安全距离。 3.0.15大跨越的跨越方式应根据地形、地质、施工和运行等条 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并应自成一个耐张段。 3.0.16大跨越线路应结合系统规划,宜按同塔双回路或多回路 设计。 3.0.17大跨越应对工程所在地及周边地区进行舞动调研,存在 舞动可能性的应合理选择跨越方案,尽量避开易舞动区以及减小 大跨越线路走向与冬季主导风向的夹角。

4.0.1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气象资料的数理 统计结果及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当沿线气象与本标准 附录A中的典型气象区接近时,宜采用典型气象区所列数值

4.0.2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气象条件应符合下列重现期规

率模型确定线路设计冰厚;甚少或无覆冰观测资料时,可在搜集覆 冰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线路周围地形、地物、相对高差、路径走向、 覆冰气象等要素及附近已建线路运行情况综合分析确定设计 冰厚。 4.0.7各类架空输电线路的基本风速不宜低于表4.0.7的规定 必要时环宝 任

0.7各类架空输电线路的基本风速

4.0.8轻冰区宜按无冰、5mm、10mm设计,中冰区宜按15mm、 20mm设计,重冰区宜按20mm及以上设计,必要时还宜按稀有覆 冰条件进行荷载设计。

4.0.8轻冰区宜按无冰、5mm、10mm设计,中冰区宜按15mm、 20mm设计,重冰区宜按20mm及以上设计,必要时还宜按稀有覆 冰条件进行荷载设计。 4.0.9大跨越线路的设计冰厚,除无冰区段外,宜较附近一般线 路的设计冰厚增加5mm。 4.0.10除无冰区段外,地线设计冰厚应较导线设计冰厚增 加5mm。 4.0.11 应加强对沿线已建线路设计、运行情况的调查,设计时应

4.0.11应加强对沿线已建线路设计、运行情况的调查,设计时应 考虑微地形和微气象条件、易舞动区等的影响。 4.0.12设计用年平均气温应符合下列规定:

0.11应加强对沿线已建线路设计、运行情况的调查,设计时月

1当地区年平均气温在3℃~17℃范围内时,取与年平均气 温值邻近的5的倍数值; 2当地区年平均气温小于3℃和大于17℃时,分别按年平均 气温减少3℃和5℃后,取与此数邻近的5的倍数值。

0.13常年荷载工况应采用年平均气温工况

采用10m/s,对重冰区宜采用15m/s,当有实测资料时也可按实测 风速选取

.0.16不均匀覆冰工况的气温宜采用一5℃,风速宜采用10m/ 有不均匀冰。

4.0.16不均匀覆冰工况的气温宜采用一5℃,风速宜采

4.0.17雷电过电压工况的气温宜采用15℃,当基本

导线平均高度处的风速值大于或等于35m/s时,雷电过电压工 为风速宜取15m/s,否则取10m/s;校验导线与地线之间的距 寸,风速应采用无风,覆冰厚度应采用无冰

4.0.20舞动工况的气温宜采用一5℃,风速宜采用15m/s 厚度宜采用5mm。

4.0.21稀有气象条件可按历史上有记录的稀有大风及稀不 资料选定。

5.1.4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电晕无线电干 扰场强可按照本标准附录D的公式计算。 1交流线路在海拨高度不超过1000m时,距边相导线对地 投影外20m、对地2m高度处,在80%时间、具有80%置信度,频 率为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表5.1.4的规定。

表5.1.4无线电干扰限值

2直流线路在海拨高度不超过1000m时,距正极性导线对 地投影外20m、对地2m高度处,在80%时间、具有80%置信度, 频率为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不应大于58dB(μV/m)。 5.1.5输电线路可听噪声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电晕可听噪声可 按照本标准附录E的公式计算。 1交流线路距边相导线对地投影外20m处,雨天条件下的 可听噪声不应超过55dB(A); 2直流线路距正极性导线对地投影外20m处,晴天时由电 晕产生的可听噪声(L50)不应超过45dB(A),当线路海拔高度大 于1000m且经过人烟稀少地区时,由电晕产生的可听噪声应控制 在 50dB(A)以下。 5.1.6直流线路下晴天目 离子流密度限值应符

5.1.6直流线路下晴天时地面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

密度可按照本标准附录F的公式计算。

1.6地面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限

5.1.7750kV、1000kV交流线路的耐张塔跳线以及进线程 的选型应对电磁环境进行校验。

中手线的儿识 1钢或铝包钢芯铝绞线、钢或铝包钢芯铝合金绞线、铝合金 芯铝绞线以及铝合金绞线宜采用十70℃,必要时可采用十80℃;大 跨越宜采用十90℃; 2铝包钢绞线以及钢芯铝包钢绞线可采用十80℃,大跨越可 采用十100℃,或经试验确定; 3镀锌钢绞线可采用十125℃。 注:环境气温宜采用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风速应采用0.5m/s(大跨越 应采用0.6m/s);太阳辐射功率密度应采用0.1W/cm²。 5.1.9交流紧凑型线路导线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5.1.9交流紧型线路导线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使每根子导线电荷基本平衡; 2为提高线路自然输送功率,紧凑型线路应采用多分裂 我,子导线宜采用对称均匀布置。每相子导线分裂根数应符合 1.9的规定

表 5. 1. 9 紧涛型线路每相子导线最少分裂根数

5.1.10地线应满足电气和机械使用条件要求,可选用镀锌钢绞 线或复合型绞线。验算短路热稳定时,计算时间和相应的短路电 流应根据系统条件决定,地线的允许温度宜按下列规定取值:

1 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可采用200℃; 钢芯铝包钢绞线和铝包钢绞线可采用300℃; 3 镀锌钢绞线可采用400℃; 4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允许温度应采用产品试验保证值。 5.1.11 地线应按照电晕起晕条件进行校验。交流线路地线表面 最大场强与起晕场强之比不宜大于0.8,直流线路地线表面最大 场强不宜大于18kV/cm。

.1.12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结构选型应考虑耐雷击性能。

1.14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最小

5.1.15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悬 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 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5.1.16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应满足:

(5. 1. 16)

式中: Tmax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N); 导地线设计拉断力(N); K. 导地线设计安全系数。

张力不应超过导地线设计拉断力的60%,悬挂点的最大张力 超过导地线设计拉断力的66%

1.19钢芯铝绞线塑性伸长及降温1

主:对铝包钢绞线、大铝钢截面比的钢芯铝绞线或钢芯铝合金绞线应由制造厂家 提供塑性伸长值或降温值

5.2.1一般线路导地线防振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般线路导地线防振指施应衬合下列规定: 1导地线铝钢截面比不小于4.29的钢芯铝绞线或镀锌钢绞 线,其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相应的防振措施,应符合表5.2.1的 规定,如有多年运行经验可不受表5.2.1的限制。

表 5.2.1导地线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防振措施

续表 5. 2. 1

注:4分裂导线采用阻尼间隔棒时,档距在500m及以下可不再采用其他防振措 施,4分裂以上导线采用阻尼间隔棒时,不采用其他防振措施的档距可适当 增大。

2导线最大次档距不宜大于70m,最大端次档距不宜大于 35m,间隔棒宜不等距、不对称布置。

5.2.2大跨越导地线防振猎施应付合下列规定: 1导地线应结合具体跨越条件进行耐振试验和防振方案设 计,具体防振方案可参考运行经验或通过试验确定; 2导地线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应根据防振措施确定,悬挂 点的平均运行张力不应超过设计拉断力的25%或按照运行经验 确定;导地线的防振措施,宜采用防振锤、阻尼线或阻尼线加防振 锤等方案,分裂导线应采用阻尼式间隔棒; 3导地线在悬垂线夹内均应安装预绞丝护线条,在防振锤、 阻尼线线夹内宜安装预绞丝护线条; 4导线分裂间距和直径之比宜大于14;最大次档距应根据 计算确定,且不宜过大;间隔棒的布置方案应采用不等距安装,各 间隔棒对档距中央呈不对称布置; 5架线过程中,导地线紧线完成后,应及时安装防振装置,否 则应采取临时防振措施,不应在无防振装置的情况下超过12h; 6为了验证防振设计的可靠性,防振安装完成后及运行半年 后宜进行测振,测振时间不少于14d。

5.3.1易舞动区的一般线路应来取或预留防舞措施。 5.3.2易舞动区的大跨越应校验舞动情况下的电气间隙和机械 强度平取式预贸防舞措施

5.3.2易舞动区的大跨越应校验舞动情况下的电气间隙和机械

5.3.3舞动校验及防舞措施详见本标准附录H。

6.1.1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应使线路能在工频(工作)电压、操作过

6.1.1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应使线路能在工频(工作)电压、操作过 电压和雷电过电压等各种条件下保证输变电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6.1.2绝缘配置应以审定的污区分布图为基础,结合线路附近的 污秽和发展情况GB/T 28856-2012 硅压阻式压力敏感芯片,综合考虑环境污秽变化因素,选择合适的绝缘子 类型和片数,并适当留有裕度。

天笔相片数,开黄用度 6.1.3绝缘子片数选择时,应首先使用污耐压法或爬电比距法计 算工频(工作)电压下的绝缘子片数,并校核绝缘子串是否满足操作 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的要求,如果不能满足,应增加绝缘子片数。 1当采用污耐压法时,绝缘子片数由下式确定:

6.1.3绝缘子片数选择时,应首先使用污耐压法或爬电比距法计

6.1.3绝缘子片数选择时,应首先使用污耐压法或爬日

K。一绝缘子爬电距离的有效系数。 6.1.4使用复合绝缘子时,复合绝缘子的爬电距离应满足相应污 秽条件下工频(工作)电压的要求,复合绝缘子有效绝缘长度需满 足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的要求。

6.1.4使用复合绝缘子时DB13 5325-2021 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控制标准,复合绝缘子的爬电距离应

岁条件下工频(工作)电压的要求,复合绝缘子有效绝缘长度需 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的要求。

6.1.5海拔高度超过1000m地区悬垂绝缘子串的片数,宜按下 式修正: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