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 1934-2021 超声波风向风速测量仪器校准规范.pdf

JJF 1934-2021 超声波风向风速测量仪器校准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JF 1934-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1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69175
VIP资源

JJF 1934-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JF 1934-2021 超声波风向风速测量仪器校准规范.pdf

风向校准点:0°、45°、90°、135°、180°、225°、270°、315°。也可根据要求自主选 择校准点。 在10m/s风速下,按照风向校准点顺序转动旋转平台。风速稳定后,记录标准风 向值,同时记录超声波风向风速测量仪器风向示值作为被测风向值。 各风向校准点风向示值误差计算见公式(2)

风向示值误差,(); D’——被测风向值,(°); D 标准风向值,(°)。

7.2.5风速方向特性

在10m/s风速下,从0°开始,以22.5°为间隔顺序转动旋转平台至360°GB/T 27984-2011 饲料添加剂 丁酸钠,也可根 据超声波风向风速测量仪器的机械结构特点自主选择旋转角度。 在每个风向点,记录微压计示值和工作段内温度、湿度及气压值,计算标准风速 同时记录超声波风向风速测量仪器的风速示值作为被测风速值。 各向点风速方向误差计算见公式(1)。

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反映(校准证书内页格式参考附录D)。校准证书至少应 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校准证书”;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 d)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 g)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 接收日期; h)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时,应对被校样品的抽样程序进行说明; i)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i)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k)校准环境的描述; 1)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m)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 n)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 o)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性的声明; p)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的声明

建议超声波风向风速测量仪器的复校时间间隔为1年。但当发现风速、风向测量值 出现异常时建议提前送校。

A.1用风洞试验段内的空气温度按公式(A.1)计算出饱和水汽压: ew =k X e(ATa+BT+C+)

式中: T一一试验段内空气温度,K; P。一试验段内气压,Pa; H一一试验段内空气相对湿度,用小数表示; ew—T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Pa。 .3将空气密度值和微压计示值代入公式(A.3)计算出标准风速值:

JJF1934—2021附录B超声波风向风速测量仪器校准记录(参考格式)送检单位记录编号仪器名称型号/规格仪器编号生产厂商最大允许误差校准地点计量标准标准器环境参数气压:(~)hPa,温度:(~)℃,相对湿度:(~)%阻塞比一、外观检查外观二、风速示值误差标准值m/s被校值风速示m/s值误差示值误差m/s不确定度(k=2)三、风向示值误差标准值/(°)被校值/()风向示示值误差值误差(°)不确定度(k=2)四、风速方向误差标准值m/s被校值风速方m/s向误差风速方向误差/(m/s)不确定度(k=2)校准人:核验人:校准日期:7

准器与被校超声波风向风速测量仪器安装位置的

(内页第3页参考格式)

JJF 19342021

JJF1934—2021附录D风速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D.1概述D.1.1评定依据JJF1059.1一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D.1.2标准设备和被测对象D.1.2.1.标准设备标准器及配套设备为皮托静压管检定装置,主要技术指标见表D.1。表D.1标准器及配套设备主要技术指标分类名称主要技术指标皮托静压管K取值范围(0.999~1.002),Url不大于0.5%标准器微差压计最大允许误差不大于0.5Pa角度编码器分度误差不大于0.1°温度仪最大允许误差不大于0.5℃湿度仪最大允许误差不大于8.0%气压计最大允许误差不大于2hPa配套设备稳定性≤0.5%风洞均匀性≤1.0%气流偏角≤1.0°D.1.2.2被测对象送校单位:维萨拉(北京)测量技术有限公司器具名称:超声波风向风速测量仪器型号规格:WMT700制造单位:维萨拉(北京)测量技术有限公司D.1.3主要测量方法由风洞产生稳定均匀的空气流场,标准器和风速传感器置于其流场中。用标准皮托静压管感应风洞中流动空气的差压(总压和静压之差),并由微差压计测出压力值,通过该压力值及流场的空气密度,用伯努利方程得出风洞的流场风速,该风速作为流场的标准风速。将超声波风向风速测量仪器风速示值减去标准风速即为风速示值误差。将校准点选择为:2m/s、5m/s、10m/s、15m/s、20m/s、25m/s、30m/s,并逐点分析不确定度。D.2建立测量模型和分析不确定度来源D.2.1测量模型在校准过程中,测量结果为示值误差,计算如公式(D.1)。(D. 1)11

JJF19342021

式中: △u一风速示值误差,m/s; 一一被测风速值,m/s; u标准风速值,m/s。 将标准风速的计算公式带入公式(D.1),同时考虑到风洞均匀性对测量结果的 影响,则:

公式(D.2)即为被校表风速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测量模型。 式中: △U 被校表在某一点的示值误差,m/s; 一祥 被校表在该点的示值,m/s; p一微差压计示值,Pa; 一一皮托静压管校准系数; T一一试验段内温度,K; P。一试验段内气压,Pa; H一一试验段内空气相对湿度,用%表示; ew—T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m/s; △f一一风洞均匀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m/s。 D.2.2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1)超声波风向风速仪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2)微差压计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3)皮托静压管校准系数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4)温度仪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 (5)气压计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 (6)湿度仪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7)风洞均匀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公式(D.2)即为被校表风速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测量 式中: A 被校表在某一点的示值误差,m/s; 被校表在该点的示值,m/s; 力 微差压计示值,Pa; 皮托静压管校准系数; T 试验段内温度,K; 试验段内气压,Pa; H 试验段内空气相对湿度,用%表示; ew T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m/s; Af 风洞均匀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m/s。

D.2.2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1)超声波风向风速仪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2)微差压计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3)皮托静压管校准系数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4)温度仪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5)气压计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 (6)湿度仪引的标准不确定度; (7)风洞均勾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D.3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根据不同的风速点进行的3次重复风速测量值,用极差法求出实验标准差S(3;)= (n=3时,C=1.69),超声波风向风速仪测量值为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因此计 章示值误差重复测量 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见表D.2

D.2超声波风向风速仪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码

D.3.2微差压计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力)

D.3.3皮托静压管校准系数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u()=0.5/3=0.289(Pa)

试验使用的标准皮托静压管的校准系数为:三1.003,相对不确定度为0.1% (k=2)。 故由标准皮托静压管校准系数引入的绝对不确定度分量为

D.3.4温度仪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T)

urel(E) 0.001 u() X X1. 003=0. 000 5 2

温度仪的最大允许误差为士0.5℃,按均匀分布,则温度仪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 定度:

D.3.5气压计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H

u(T)= 0.5 =0.289(℃) 3

,3.5气压计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u(P。) 气压计的最大允许误差为士2hPa,按均匀分布,则气压计测量引入的标准不 度:

u(P。)= =115(Pa) /3

显度仪的最大允许误差为士8%,按均勾分布,则湿度仪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

D.3.7风洞均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4

8% u(H) :4.61% 3

风洞的不均匀性最大为1.0%,因超声波风向风速仪安装在风洞中,会对风场的均 匀性产生影响。但由于皮托静压管和风速仪感应部分基本相近均匀区,按均匀分布 则有:

其标准不确定度u(△f)见表D.3

u(△f)= 1% 0. 58% 3

D.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见表D.4。

表D.4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系数可由公式(D.2)求偏导得出,具体

本次试验环境:温度为19.4℃,气压为1005.5hPa,相对湿度为20.6%,则各 灵敏度系数计算见表D.5。

表D.5各灵敏度系数

由于各分量之间相互不相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如式(D.3)所示:

由于各分量之间相互不相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如式(D.3)所示: (△)=/Lcu() +[cpu(p) +[cgu() +[cu(T) +[cpou(po) +[cHu(H) +[cafu() (

其计算结果见表D.6。

表D.6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Av

表D.7扩展不确定度U(k=2)

D一被测凤向值,(°); D一一标准风向值,()。 公式(E.1)即为被校表风向示值误差的测量模型

E.2.2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1)标准风向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2)风向传感器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E.3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E.3.1标准风向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

所选角度编码器,其分度误差为士0.1°,取均勾分布,则:

E.3.2风向传感器测量值引入的不确定月

AF19342021

u(D)=0.1//3=0.058(°)

根据不同的风向点进行的3次重复风向测量值,用极差法求出实验标准差s(z) (n=3时,C=1.69),风向传感器测量误差为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因此计算 误差重复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见表E.2:

E.2风向传感器测量值引入的不确定度u(D

E.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见表E.3。

AQ/T 4252-2015 黄金开采企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表E.3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aAD CD' a D' =1 aD D aD

(D)=c(D')+C(D)=(D)+(D)

其计算结果见表E.4

AF19342021

NY/T 2688-2015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长芒苋表E.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AD)

.5扩展不确定度U(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