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2021年12月).pdf

2021年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2021年12月).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840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2021年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2021年12月).pdf

寸指南》。住建部标准定额司正组织编制《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引导生产、 设计、施工单位就构件和部品部件的常用尺寸进行协调统*。 目前国内的装配式建筑成本居高不下,成为了装配式行业发展的障碍,其主要 原因是构件设计标准化和生产规模化无法实现。因为缺少前期的正向设计和合理 策划,造成了装配式建筑项目异型构件多,模具种类多且各建筑项目不通用,浪费 严重。而且造成了构件的生产效率低下,影响规模化生产和产能发挥。 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程度低,导致了模具通用性差,构件的模具成本是装配式建 筑成本增量的*个重要部分。由于目前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导致模具资源 浪费情况严重。以种类最多的叠合板模具为例,由于每块叠合板的出筋位置不同, 导致生产完毕后模具无法回收再利用。而且由于种类过多,现场存放及查找模具耗 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严重。而像楼梯、阳台、内外墙板等尺寸较大、重量较大 的预制构件模具,生产完毕后模具也只能闲置。有的工厂堆放的旧钢模具有半亩地 日益锈蚀,造成了大量资产闲置和浪费。 有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强的构件工厂已经在使用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增加 了机械手,减少了人工,提升了规模化生产能力。 (3)装配式建筑人员资格认证和职业教育培训提到日程 目前国内拥有规模化装配式建筑构件工厂超过1200个,在2025年预计将达 到2000个。在众多的工厂中需要至少50万名具有专业能力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生 立人员。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处于相对学历、文化、知识密 集的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缺口近100万人,技术人员占比接近50%,项目管理专业 人才、新型技术人才和施工专业人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要实现装配式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践行大国工匠精神,培养装配式技术人 员,培养产业工人,把农民工变成真正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减少质量问题和隐 惠。 2020年08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大 力培养新型建筑工业化专业人才,壮大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方面人才队伍, 加强新型建筑工业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2021年11月住建部发布《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标准》(征求意见稿)》和《装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配式建筑专业人员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主要技术内容包含:1构件制作工(装 配式混凝土、钢结构)职业技能标准;2预埋工职业技能标准;3智能设备操作工 职业技能标准;4构件装配工(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职业技能标准;5灌浆 工职业技能标准;6构件工艺员和质检员(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7信息管理 员:8 职业能力评价等。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投标、设计、构件生产、装配施工和运维阶段, 应用越来越广泛,推动了行业转型升级。 1)投标方使用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SJ/T 11459.2.2.2-2013 液晶显示器件 第2-2-2部分:显示器用彩色矩阵液晶显示模块详细规范,设计好装配式建筑的模型,使建设方 和业主能够可视、漫游,对于建筑物有更真切的感受,提高中标几率。 2)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效率。通过BIM技术的“协同”设计功能、碰撞与自 动纠错功能,对设计方案进行“同步”修改。 3)实现构件的标准化设计和设计信息的开放与共享。预制构件“族”库的建 立有助于装配式建筑通用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的设立。 4)构件生产厂家可以从装配式建筑BIM模型中直接调取预制构件的几何尺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料来源:住建部国家统计局、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PC构件行业市场规模(亿元)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二)国内外装配式建筑行业形式对比

在装配式建筑发展先进的日本,设计院在设计建筑图纸时,会直接作出PC厂 的构件加工图。在做这*步设计的时候,除了要考虑构件的种类越少越好,也就是 所谓的“模数”,还需要考虑机械怎么生产,未来到现场的吊装点,模块之间该怎 么连接,连接点的安全性能和防水性能等等。而国内还有很多的项目,施工单位拿 着设计院出的建筑图去进行二次深化,也就是把本来不是模块化设计的建筑,硬拆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成装配式。究其原因,*是要装配率响应政策,二是因为对装配式设计了解不够 透彻。 PC构件的生产需要很大程度的自动化,怎样开发出自动化的生产线是*个问 题,生产线能不能低成本地灵活变化又是另*个问题。因每个项目的构件不*样, 所以每个项目都要重新设计模具和自动化生产方式,这对工厂的设计优化能力和 管理能力也是不小的挑战。实际上,目前能够大批量生产PC构件的工厂很少,成 本也非常高。 在装配施工现场,构件吊装的次数越少、需要处理的连接点越少越好。但是划 分的模块越少,每块也就越大。而在我国,货车总高度4米以上、总长度18米以 上、总宽度2米5以上属于极限超载车辆,是不能上*的。所以你看到国外整个房 间都预制好到现场吊装的,清*色都是小面积的单间公寓。那如何协调解决大构件 需求和运输困难这对矛盾,包括构件装箱的成本优化,都是需要考虑和提高的地方 装配式施工在国内很多企业来说,还是在“说起来又快又便宜,用起来又慢又 贵”的阶段。有很多的原因,比如现场堆放要专门管理,安装顺序要严格安排,施 工装配要严格操作,这就*来更高的管理和人员成本。由于工厂很难规模化生产, 预制构件的采购成本也是很高的。多数建设单位在“满足装配率要求”这个前提下, 只做水平构件,像墙和柱这种竖向构件能不做就不做。竖向构件如果采用装配整体 式剪力墙灌浆套筒结构体系,那就需要灌浆,而灌浆料的成本高,灌浆质量和节点 防水等施工要求也更高。

三、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形成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和管理 *体化的关键形式和载体是装配式建筑,为此我国也密集出台各类政策,从技术、 投资、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大力扶持,激励行业组织和企业从建筑工 业化的角度提质增效,加速转型升级。在建筑工业化中,以标准开发、认证认可和 检验检测为基础的质量发展,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如何以质量基础设施为框架,打 好装配式建筑的基础,进而保证建筑工业化在组织机构建设、项目落实、技术体系 建设、产能、示范和产业基地等方面能够顺利推进是摆在政府、建筑业企业、构件 厂、相关服务机构的*项重要议题。如何通过联动创新机制提升装配式建筑更好的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30%,降低造价10%~15%,缩短工期约50%左右。 从发展机制来看,政府推动和市场推动缺*不可。如美国、德国则以市场化发 展、社会化发展为主。考虑到我国装配式成本、技术、社会认知度等因素,主要采 用的是政府推动机制,通过政策鼓励、财税支持、技术保障等手段推进装配式建筑 的发展与成熟。通过政府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进程将明显快于市场化、社会化发 展。 从发展方向来着,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共同目标。例如日本丰由,在原 有发达的汽车制造机制下创造的丰田装配体系,完整地沿用了汽车制造的优势,最 大化地提升了装配式建筑的集成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例如欧洲SySpro建筑工业化高品质建造联盟,通过数字化平台,将欧洲装配 式建筑工厂数据进行系统集成并分布调配,实现了装配式建筑生产数据和质量数 据的同步,提升了欧洲装配式建筑整体质量,同步提升了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市场采 购效率。 四、装配式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程度待提高 住建部在关于2020年度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的通报中提出:针对各地普 遍反映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制约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突出问题,标准定额司正组织 编制《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已经发布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主要构件 尺寸指南》《住宅装配化装修主要部品部件尺寸指南》《钢结构住宅主要构件尺寸指 南》。 这些标准和指南对装配式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给出了方向,逐步降低设计成 本、模具成本、生产成本和安装成本,重点解决无法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同时能够 降低装配式建筑的复杂程度,减低设计、生产和施工难度。 装配式建筑需要进行标准化设计。装配式建筑遵循工业化生产的设计理念,推 行模数协调和标准化设计。部品部件设计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做到系列化、通用化。 标准化与多样化矛盾矛盾解决的好坏,是评价装配式建筑的重要因素,也是装配式 建筑技术体系中的重要方面。 预制装配式建筑存在较多的连接节点,保证这些节点的质量是确保预制装配 式建筑质量的关键,目前节点的做法对承载力和刚度的要求可较好地实现,但延性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三装配式人才供给短缺

目前建筑业招工难、用工荒已经成为普通问题。而建筑业走向工厂化的装配式 建造方式,是弥补现阶段建筑业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有效途径。同时,工厂化通过 工厂预制和现场装配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不但缩短了建造周期,而且减少了对手工 劳动和劳动技能的依赖。 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装配、信息化管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有专业的产业 工人、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的管理人员,能够从方案设计、项目开发、到制作构 件,运输、现场测量、吊装、连接等各道工序均具有较高的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 但目前由于企业育人机制问题,造成大量专业人员流失,对于专业人才的管理、待 遇仍延续传统模式,造成新生力量不足。 此外,利用BIM技术可以实现对设计、构建、施工、运营的全专业管理,并 为装配式建筑行业信息化提供了数据支撑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工作。但掌握 BIM技术、了解装配式建筑下的设计、施工工艺技术的人才存在严重不足。 除了BIM技术,新兴的技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D打印、VR技术、物联网、建筑机器人等技术需要目前行业的从业人员对这些 技术以及技术在工程中的价值有*定的认识。 装配式建筑的现场操作仅是定位、就位、安装及必要的小量的现场填充结构等 步骤,所以木工、泥工、混凝土工等岗位需求大大减少。吊车司机、装配工、焊接 工及*些高技能岗位愈发具有需求量。 目前在装配式建筑领域,针对装配式建筑生产工人、装配工人、灌浆工人、构 件厂厂长、咨询师、运输司机、工程师、项目经理和检验检测等人员设置资格评定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工环节的BIM软件未实现标准化,针对设计过程中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排 水设计也存在各类不同软件使用并不兼容的情况。这样反而使得BIM软件在使用 过程中增加了很多的挚肘,大大降低了原本便捷高效的优势。 (五)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的忧虑 近几年关于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业内和业外人士有很多共识,*致 认为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巫需解决,比如渗漏、插筋切断、灌浆不实、开裂等等。 如何解决公众的忧虑,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装配式建筑发展 到今天,各项技术日臻成熟。但是装配式质量和安全如果不引起足够重视,会把整 个行业毁掉,回到现浇体系的老*上。我们对于技术质量和过程管理,必须有高度 的责任心和敬畏心,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小业主,都是受益者或者受害者,且行且 珍惜。 浦东新区某小区是2020年5月交房的保障房。第*批居民装修入住后不久, 遇到台风季,上百户居民家中墙面出现渗水,损失不少。为此,开发商采取了对渗 漏墙面进行打洞注胶的工艺,增强墙面的防水能力。开发商表示,渗漏原因在于五 年前小区建造时采用了*种“拼装房”的新工艺,该工艺不够成熟,因此墙板等部 位接缝处出现了空隙。居民听到这个原因炸了锅,要求开发商彻底修复接缝空隙。 可开发商却表示为难,如此修复可能动轭上亿元,

(六)从等同现浇走向非等同现浇

2021年,装配式建筑行业已经快速发展了将近10年,其中有成就,也有很多 同题。2021年是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思考年,我们低头拉车,也在抬头看*。业内 高层和专家进入了深层次的思考,如何解决阻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大家*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这在当时实属“权宜之计》的无奈之苯”,结果现实是存在设计人员盲目地 将现浇的结构体系进行“拆分”,造成了很多“为装配而装配”、简单粗暴“拆分”、 连接节点设计错误、连接困难、构件生产安装质量低劣等问题,造成了很多的质量 安全隐惠。 从“等同现浇构造”走向“非等同现浇构造”**EMC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 系技术研发(标准院郁银泉大师)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的银泉大师提出了非等同现浇构造的EMC装配 式混凝土结构体系,逐步扫清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障碍,为装配式健康发展探出新出 *。新的免套筒灌浆技术体系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相信装配式建筑的*会越来 越宽,前景会更好。下图是郁大师的EMC技术体系。

郁银泉大师的EMC技术体系

(七)装配式建筑行业的解决方案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1)以智能化、数字化作为生产效率提升抓手。 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企业还是以传统的固定模台生产线为主,其 中具备自动化生产线的企业数量不足5%。国内装配式建筑工厂最好的自动化生产 工厂效率能达到1.1~1.5立方米/人/天,而欧洲的工厂平均生产效率10立方米/人/ 天。差距主要是因为国内工厂尚未按照工业化思维进行排产和生产,同时国内的装 配式建筑工厂无法实现信息化协同和为了在国内众多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工厂中脱 颖而出,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国内部分装配式建筑企业通过采购三*、新大地、 远大等自主研发的自动生产线,已经在开始尝试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向自动化生产 方式转变。 像中建科技集团、武汉美好集团等具有*定资金基础的装配式建筑企业通过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6)建立合作共赢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协同模式。在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 除了中建、中治、中交、中铁等大型央企和大型国企具备全行业整合能力外,还存 在大量的中小型装配式建筑企业。合作共赢将是这类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由 于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运输半径受限于200公里运距要求,构件生产单位可以依托 当地政策、原材料价格等优势,与具备投融资能力的金融机构或大型央企、与具备 技术能力的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先进企业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第二章2022年装配式建筑企业发展战略

和社会发展第14个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与装配式建筑相关 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 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发展绿色建筑;推动“*** *”高质量发展。强调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推 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基于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状况,经过广泛调研和分析,我们针对2022年装配 式建筑企业的发展战略给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建筑企业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战略 (一)组织管理实施路径建议 企业开展装配式建筑领域相关技术系统研发工作,如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装 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装配式施工工艺工法、装配式建筑与信息化融合、新技术、 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等研究。建议具体如下: 1)技术体系研发:系统梳理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研究国内外现行技术体系, 改变当下装配式建筑行业体系参差不齐、混乱发展的现状,成立装配式建筑技术研 究实验室,对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落地提供保障,并为企业内部装配式建筑产品检 测提供场所。 2)施工工艺创新:系统梳理装配式施工环节的工艺工法,研究国内外现行工 艺工法。 3)装配式与信息化融合:系统研究装配式设计、生产、运输、施工环节各阶 段信息化、物联网等前端科技创新技术,建立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监督、管理、运维 一体化平台;紧随国际科技前沿,系统落地和自主研发国际先进装配式建筑技术, 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动企业发展、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变量”。 4)成立装配式建筑培训中心:设置装配式建筑线上培训平台,为企业各级领 导、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产业工人提供灵活多元的学习方式;定期系统组织企业 内部装配式建筑领域专业培训,通过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培 训、产业工人实操培训、海外游学考察等不同形式的培训课程,打造一批装配式建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筑领域一流的管理人才、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使企业从缺乏装配式建筑人才到成 为行业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基地。 5)装配式建筑交流:定期组织行业专家进行装配式建筑领域技术交流活动, 发挥企业领军牵头作用,综合提升行业装配式建筑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定期组织 行业产品交流活动,打造装配式建筑产品供应链平台,为装配式建筑行业产品交易 提供具备行业公信力的交易平台。6)装配式建筑企业管理质量监督:定期组织企 业内部管理人员,协同第三方装配式建筑企业质量管理审核员,通过科学的PDCA 认证流程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装配式建筑企业质量管理方式,持续保障装配式建筑 企业管理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国内一流地位,并逐步形成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的 企业文化。 7)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控制:定期组织企业项目管理人员、预算部门人员、 审计部门人员,对企业内部承接的各类装配式建筑EPC项目、装配式建筑设计项 目、装配式建筑生产销售项目、装配式建筑施工项目成本进行核算及评估,逐步落 地并建立适合执行的《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管理办法》、《装配式建筑项目全过程管 理手册》,提升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收益率。 (二)装配式建筑技术实施路径建议 (1)建立和规范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 针对不同体系建立施工方案和工法。积极参与装配式标准规范的编制,提升企 业知名度和软实力,开阔眼界和知识面。针对已有装配式建筑技术、发明等进行系 统梳理,同步不断开展技术创新,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工艺工法、软件 著作权等。积极学习装配式建筑相关新知识新技术,在设计、生产和施工中应用 BIM技术、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新技术。 (2)搭建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平台 建议企业与国内领先的装配式建筑数字化服务公司,如广联达、鲁班软件、构 力科技、艳璞科技等公司合作,实现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云平台,实现工作流程 及业务协同。企业通过搭建装配式建筑一体化云平台,实现设计管理的云协同、生 立管理的云协同、物流管理的云协同、现场装配的云协同,实现重点项目全覆盖。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三)装配式建筑人才实施路径建议

装配式工作流程及业务协同平台功能示例

为了保证企业实现技术体系、标准规范、创新发明、新技术应用、产业落地等 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建议进一步加强人才建设工作,并根据内部需求设置各年度 人才培养目标,包括装配式建筑设计、管理、生产、施工、科研人员等。 企业建立装配式建筑培训中心,融合绿色建筑、低碳和超低能耗建筑的技术应 用,为企业各类人员提供便利实时学习的渠道,践行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监督机制 采用学时十考试的模式,对装配式建筑人员进行可持续培养,提供装配式建筑人才 的职业上升通道。 企业将装配式建筑相关培训课程进行归类保存,形成装配式建筑知识库体系, 将企业重要的知识财富进行保存留底和内部最广泛的分享。为了在短期内培养专 业人员,同时建立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企业搭建装配式建筑培训体系,形成专家 智库,为标准化培训提供依据。装配式建筑企业培训人员应包含装配式建筑相关所 有管理、设计、施工人员,具体如下所示:

有管理、设计、施工人员,具体如下所示

【四)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实施路径建议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三、设计企业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战略

BIM技术主要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对建筑物的物理实体以及功能特性进行清 晰的表达,通过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各类相关的信息工程数据模型的集成,有效的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实现了不同阶段、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传递和共享。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在建筑领域发挥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近些年来,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能够 有效的提升建筑建造各阶段的衔接,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和工作效率,基于BIM技 术搭建建筑工业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实现数据信息在不同生产和设计阶段的 传递,促进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协同作业,最大程度地降低错误发生的风险。 BIM装配式建筑设计、结构模型拆分以及现场建造的过程中都能够发挥出巨 大的作用。BIM技术三维模型的参数化设计实现了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可视化,有 效的提升了模型拆分和深化设计的质量,为预制构件的生产加工提供了极大的便 利。加强对BIM技木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应用的研究,能够推动建筑设计生产模 型和管理理念的创新,进一步促进建筑产业的工业化发和信息化发展。 装配式建筑,其核心为“装配”,即通过装配式构件组合而成的建筑。设计具 有装配式特色的建筑,需要在设计初期充分考虑材质及建构法则的特点,从装配的 最小单位“构件”出发进行设计,可以将之称为“装配式建筑的正向设计”。 目前国内常见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方式还是按照现浇模式进行设计,在设计后 期再将建筑拆分为装配式构件。这种设计本质上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模式相左,可 以将之称为“装配式建筑的逆向设计”。 正向设计是在设计阶段对装配建造的过程进行模拟、预演,充分尊重装配式建 筑的建构逻辑,并以其为设计的重要出发点进行建筑创作。这种方式才是真正适用 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方法。 (二)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低碳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融合 设计院应紧跟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指引,积极学习和实施多种类建筑的融 合设计。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低碳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融合是必然趋势 (三)装配式建筑从“等同现浇”向“非等同现浇”的转变 装配式建筑近10年来一直采用了等同现浇设计方法,造成了很多设计、生产 和施工困难,也有很多的质量安全隐惠。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更好地解决装配 式发展中的问题,标准院郁银泉大师提出了从“等同现浇”向“非等同现浇”的转 变,建立了非常完善的EMC结构体系。 设计院装配式建箱项目丛逆向设计走向正向设计实现装配式建箱设计的良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五、施工企业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战略 (一)装配式施工需融合绿色建筑、低碳和超低能耗的建造技术 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低碳和超低能耗建筑的比例越来越高,装配式施工企 业必须采购绿色建材才能满足绿色建筑需求。而且要学习积累总结新技术体系的 施工方法,以保证绿色建筑质量和结构安全。 (二)智能建造、信息化应用 智能建造、信息化应用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的大趋势。国内外学者围绕智能 建造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通过在施工机械上安装智能传感设备,构建智能化施工机 械以实时评估其运行状态;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工程要素的互联互通,提高施工的 智能化程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视频大数据中自动检测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 在关于智能建造的研究多以具体应用点为主,需要在智能建造理论、关键技术等方 面形成整体的系统认识,提出清晰的发展路径。 (三)培养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低碳和超低能耗建筑施工产业工人 好的建筑质量是干出来的。施工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培养装配式建筑、绿色建 筑、低碳和超低能耗建筑施工产业工人,才能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详见本报告 第一章(一)节。 (四)实施装配式建筑EPC模式 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应积极探索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PC模式的转变 可真正实现省成本、工期、减少扯皮。装配式建筑的上下游企业多,要求高,需要 办同设计、统筹策划施工、协调构件生产供货。如果采用EPC模式,可以更好地 保证建筑质量、减少工期和降低成本,实现多赢。 六、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战略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积累了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和人才、资金和技术资源 后,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工程总承包模式(EPC)成为其快速扩大规模、加快产业布 局的必要措施。 BIM技术十装配式建筑十EPC工程总承包 BIM技术协同和集成的理念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的思路高度融合,特别 是在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下,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信息化应用的作用和优

五、施工企业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战略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第三章装配式建筑企业创新技术分享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施工方面,机械化、智能化施工程度还比较低,每年劳务用工数量居高不下,工程 质量受劳务作业人员技能因素制约较大。智能装备满足不了主要作业工序智能施 工的需要,建筑机器人仅在少量工地的测试试用,未形成配套建筑机器人应用的施 工工艺。 智能建造内容包括BIM数字化应用、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及产业协同应用等 四大方面。以期实施项目数字化、智能化,提高项目数字化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 立效率,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积极推进土建、机电、钢结构、装饰装修、 幕墙、市政桥梁等专业BIM正向深化设计工作,保证深化设计的成果可用性和跨 专业协调的及时性;探索一模多用、一模到底、快速建模翻模、快速算量、基于BIM 模型多方协同及互联网模式下的BIM数字化交付应用体系,促进BIM技术在工程 全生命周期中应用。 智能生产围绕施工现场工厂化(如钢筋数控加工中心、模板数控加工中心、机 电管线预制加工中心等)与部品部件生产工厂(如装配式构件生产线、钢结构构件生 立线、混凝土自动化生产线、装配式桥梁施工智能化管理系统等)智能化改造升级 的主线,建设数字化加工与管理体系,以5G技术为基础,通过引研数控设备、智 能装备及配套的接入式、模块化的智能硬件终端,实现对传统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改 造,开发功能完善的管控系统,通过系统实现对云端所有设备的管控,达到对生产 线各环节的自动化管理。 智能施工围绕施工现场建筑机器人(如混凝土振捣机器人、钢筋绑扎机器人、 预制墙板安装机器人、粉刷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智能装备(如塔吊智能吊装系统 等)和智能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如装配式建筑施工外防护体系智能监控技术及智 慧工地系统等),通过引入市场成熟产品或研发等方式,在智能建造示范工程项目 场景下,探索建立建筑机器人集群应用、智能装备应用和智能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 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从传统人工作业模式转变为智能施工模式、从传统的事后验 收监控模式转变为实时在线监控模式,实现工程项目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产业协同应用以完成装配式产业链协同能级提升为发展路径,通过核心可行 性产品设计及标准化梳理,明确装配式产业链协同最核心流程闭环,前期实现基于 资讯的信息撮合,逐步向交易实现拓展,后期通过服务要素间有效组合,推进平台 发展延伸服务,打造产业链集成服务,完善装配式产业链各方标准规则,最终实现

FZ/T 33015-2014 竹麻棉混纺本色布装配式产业链创新与治理。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二、北京建工新科公司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

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三、中国二十二治集团的装配式先进技术

GB/T 36311-2018 电子商务管理体系 要求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