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04/T 422-2021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pdf

DBJ04/T 422-2021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3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594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04/T 422-2021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pdf

3.2模型施工应用策划

3.2.1工程项目的模型施工应用策划应与项目整体计划协调

3.2.1 一致。 3.2.2 模型施工应用策划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工程概况; 编制依据; 3 模型应用目标和效益; 模型应用内容和范围; 5 人员组织架构和相应职责: 6 模型应用流程; 7 模型创建、使用和管理要求; 8 信息交换要求; 9 模型质量控制和信息安全要求; 10 进度计划和应用成果要求; 11 软硬件基础条件。 3.2.3模型施工应用流程宜分整体流程和详细流程两个层次编 制,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在整体流程中,应描述不同模型应用之间的逻辑关系、信息 交换要求及责任主体; 2在详细流程中,应描述模型应用的详细工作顺序,包括每项 任务的责任主体、参考信息和信息交换要求。 3.2.4模型施工应用策划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确定模型应用的范围和内容; 2以模型应用流程图等形式明确模型应用过程; 3规定模型应用过程中的信息交换要求; 4确定模型应用的基础条件,包括沟通途径以及技术和质量 保障措施。

GB/T 34031-2017 船用产品点火保护试验方法.2.4模型施工应用策划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 确定模型应用的范围和内容; 2 以模型应用流程图等形式明确模型应用过程; 3 规定模型应用过程中的信息交换要求; 4 确定模型应用的基础条件,包括沟通途径以及技术和 保障措施。

3.3模型施工应用管理

3.3.1工程项目相关方应明确模型施工应用的工作内容、技术要 求、工作进度、岗位职责、人员及设备配置等。 3.3.2工程项目相关方应基于模型应用策划,借助协同平台建立 定期沟通、协商会议等模型应用协同机制,建立模型质量控制计划, 规定模型精细度、模型数据格式、权限管理和责任方,实施模型应用 过程管理。

3.3.1工程项目相关方应明确模型施工应用的工作内容、技术要 求、工作进度、岗位职责、人员及设备配置等。

定期沟通、协商会议等模型应用协同机制,建立模型质量控制 规定模型精细度、模型数据格式、权限管理和责任方,实施模型 过程管理。

3.3.3模型质量控制宜包括下列内容

1 模型与工程项目的符合性检查; 2 检查模型中不同模型单元之间相互关系: 检查模型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 复核模型相关定义信息,模型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 3.3.4 工程项目相关方宜结合模型应用阶段目标及最终目标,对 模型应用效果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并应总结实施经验,提出改进

型应用效果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并应总结实施经验,提出改进 普施。

4.1.1施工模型可包括深化设计模型、施工过程

施工过程模型宜包括施工措施模型、预制加工模型、施工组织模型、 施工工艺模型、进度管理模型、质量管理模型、安全管理模型、成本 管理模型

管理模型。 4.1.2施工模型应根据模型应用相关专业和任务的需要创建,其 模型精细度应满足深化设计、施工过程和竣工验收等任务的要求。 4.1.3施工模型宜按统一的规则和要求创建。当按专业或任务分 别创建时,各模型应协调一致,并应能集成应用。 4.1.4模型创建宜采用统一的坐标系和原点。 4.1.5模型单元命名和颜色设置应符合现行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 示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DBJ04/T421的规定。 4.1.6 模型单元信息宜包括下列内容: 1 尺寸、定位、空间拓扑关系等几何信息; 2名称、规格型号、材料和材质、生产厂商、功能与性能技术 参数;

1尺寸、定位、空间拓扑关系等儿何信息; 2名称、规格型号、材料和材质、生产厂商、功能与性能技术 参数; 3 系统类型、施工段、施工方式、工程逻辑关系等非几何信息

4.2.1深化设计模型宜在施工图设计模型基础上,通过增 并、细化模型单元等方式进行创建。

4.2.1深化设计模型宜在施工图设计模型基础上,通过增加、合 并、细化模型单元等方式进行创建。 1.2.2施工过程模型宜在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基础上 创建。宜根据项目分解结构和施工方法对模型单元进行必要的拆 分或合并处理,并应在施工过程中对模型单元进行附加或关联施工 信息。

2.1深化设计模且任施二

4.2.2施工过程模型宜在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基

建。宜根据项目分解结构和施工方法对模型单元进行必要的护 或合并处理,并应在施工过程中对模型单元进行附加或关联施工

4.2.3竣工验收模型宜在施工过程模型的基础上,根据

4.2.4当工程发生变更时,应更新施工模型、模型单元及相关信 息,并应记录工程及模型的变更。 4.2.5模型增加、细化、拆分、合并、集成等操作后,应进行模型的正 确性和完整性检查。

3.1模型所包含的模型单元应分级建立,可嵌套设置,分级应符 表 4. 3. 1 的规定。

表 4.3.1 模型单元的分级

4.3.2施工模型及上游的施工图设计模型精细度等级代号应符合

4.3.2施工模型及上游的施工图设计模型精细度等级代号应符合 表 4. 3. 2 的规定。

表4.3.2模型精细度基本等级划分

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等子模型,应能支持施工模拟、预制加工、进 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等模型应用。

施模型、深化节点模型,应能添加工验收所需信息,包含工程变 更,并附加或关联相关验收资料及信息,与工程项目交付实体一致, 应能支持竣工验收模型应用。

4.3.7施工模型在满足模型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宜采用较低的模 型精细度。

4.3.9施工模型单元应具有统一的分类、编码和命名规则。模型

4.3.9施工模型单元应具有统一的分类、编码和命名规则。模型

4.4.1施工模型应满足工程项目相关方协同工作的需要,实施模 型应用的工程项目应建立协同管理平台。

4.4.1施工模型应满足工程项目相关方协同工作的需要,实施模

度管理、匹配成本信息和施工进度模拟等功能,应能实现数据利 言息的有效共享。具体功能应包括建筑信息存储功能、图形编辑功 、文档管理功能和流程管理功能

,主要应包括修改记录、专项模型信息、分析报告、变更信息等,并 支持模型上传、下载和更新浏览。

4.4.4协同管理平台的图形编辑功能应支持对模型数据库中

分专业进行编辑、转换、发布等操作,应支持测量长度、面积、体秋 几何信息、模型任意位置的切观察。

.4.5协同管理平台的文档管理功能应支持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设

4.4.5协同管理平台的文档管理功能应支持施工过程中产生

变更资料、施工质量保证资料、技术资料、安全资料等信息的上传 管理。

4.4.6协同管理平台的流程管理功能应满足项目各相关方协

的需要,支持各专业和各相关方获取、更新、管理信息,可设定各 参与方访问权限。

4.4.7对于用不同应用软件创建的施工模型,宜使用开放或

4.10工程项目相关方之间的模型信息共享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圭《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51212的规定。

1 模型与设计应保持一致: 2 模型数据应已经通过审核、清理; 3 模型数据应为经过确认的版本; 模型数据内容和格式应符合数据互用要求

5.1.1深化设计宜包括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装配式混凝土 结构深化设计、钢结构深化设计、机电深化设计。 5.1.2深化设计应用软件应具备空间协调、工程量统计、深化设计

5.1.2深化设计应用软件应具备空间协调、工程量统计、深化设计 图和报表生成等功能。

5.2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

5.2.1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宜包括二次结构设计、预留 设计、节点设计、预埋件设计。

5.2.2现浇混凝士结构深化设计模型应根据施工图设计模型或

工图,结合现场条件创建(图5.2.2)。

工图,结合现场条件创建(图5.2

元外,还应包括二次结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节点等类型的模型单 元,其内容宜符合表5.2.3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模型元素及交位

5.2.4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模型应用交付成果宜包

优元比货 计模型、深化设计图、碰撞检查分析报告、工程量清单。其中,碰撞 检查分析报告应包括碰撞点的位置、类型、修改建议。

现烧馄俊 二次结构设计; 2 孔洞预留; 3 节点设计; 4 预埋件设计; 5 模型的碰撞检查; 6 砌块自动排布; 7 深化设计图生成。 5.3装配式湿凝土结构深化设计

5.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

5.3.2装配式混凝士结构深化设计模型应根据施工图设计模型或

施工图、预制构件拆分模型,结合施工吊装工况、吊装设备、运输设 备和道路条件、预制厂家生产条件以及标准模数等综合因素创建 (图 5.3.2)。

施工工艺等碰撞检查以及安装可行性验证。 5.3.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模型除应包括施工图设计模型 节占连接施工施施工模

施工工艺等碰撞检查以及安装可行性验证。

5.3.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模型除应包括施工图设计

单元外,还应包括预埋件和预留孔洞、节点连接、施工措施、施工模 拟等类型的模型单元,其内容宜符合表5.3.4的规定。

表5.3.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模型元素及交付成果

5.3.5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过程中,应对预制构件进行 编码,编码规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 准》GB/T51269的规定。 5.3.6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现浇层与装配层连接处应进行节点连 垃计

编码,编码规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 准》GB/T 51269 的规定。

.3.6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现浇层与装配层连接处应进行节点连 流设计。

5.3.7施工模拟应符合本标准第6章的木

设计模型、碰撞检查分析报告、设计说明、平立面布置图,以及节点、 预埋件、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图和计算书、工程量清单、施工模拟等。

5.3.9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应用软件宜具有下列 功能:

5.3.9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应用软件宜具有

1 节点设计; 2 预留洞、预埋件设计; 3 施工措施设计; 4 模型的碰撞检查; 5 深化设计图生成; 6 施工模拟。

5.4.1钢结构深化设计宜包括节点设计、预留孔洞、预理件 构件分类编码、虚拟预拼装、专业协调。

钢结构深化设计宜包括节点设计、预留孔洞、预理件设计、

节点的深化设计图、焊缝和螺栓等连接验算,以及与其他专业协调 等内容。

应包括节点、预埋件和预留孔洞、虚拟预拼装等模型单元,其内容宜 符合表 5.4.4 的规定。

钢结构深化设计模型元素及交付成果

5.4.5钢结构化设计模型应包含标准化构件编号及坐标数据信 息,应能满足后续加工及虚拟预拼装需求。

息,应能满足后续加工及虚拟预拼装需求

模型、平立面布置图、节点深化设计图、计算书、专业协调分析报告 及虚拟预拼装模拟等。

模型、平立面布置图、节点深化设计图、计算书、专业协调分机

1 钢结构节点设计计算; 2 钢结构零部件设计; 3 预留孔洞、预埋件设计; 4 深化设计图生成; 5 虚拟预拼装。

5.5.1机电深化设计宜包括管线综合、净空控制、预留洞口、支吊

5.5.1机电深化设计宜包括管线综合、净空控制、预留洞口、支吊 架布置、专业协调、机电末端和预留预埋定位、机房优化。 5.5.2机电深化设计模型应根据施工图设计模型或建筑、结构、机

电和装饰专业设计文件创建(图5.5.2)。

5.5.3 深化设计过程中,应在模型中补充或完善设计阶段未确定 的设备、附件、末端等模型单元。

5.5.4机电深化设计模型单元宜在施工图设计模型单元基

确定具体尺寸、标高、定位和形状,并应补充必要的专业信息和产品 信息,其内容宜符合表5.5.4 的规定。

表5.5.4机电深化设计模型元素及交付成果

5.5.5 机电深化设计模型可按专业、子系统、楼层、功能区域等进 行组织。

1 基于吊顶标高计算可排布空间: 2 基于可排布空间形成剖面排布方案,各参与方审核确认; 3 管线综合优化; 4 碰撞检查和净高分析: 5 预留洞口; 6 支吊架布置。 5.5.7 管线综合应配合装修进行机电末端定位。 5.5.8 预留洞口应避免圈梁、构造柱等结构构件。预留洞口应与 混凝土结构、现浇结构深化设计相互配合调整。

1 论证设计方案合理性,确定设备基础定位; 2 收集厂家设备模型: 3 结合施工、后期巡查、检维修空间需求进行机房管线排布; 4 优化大型设备安装的时间节点、路线; 5 完善设备运营维保信息。

5.13机电深化设计模型应包括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各

系统的模型单元,以及支吊架、减振设施、管道套管等用于支撑和保 护的相关模型单元。

5.5.14机电深化设计模型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机电深化设

管线综合; 2 支吊架选型及布置。

管线综合; 2 支吊架选型及布置。

6.1.1工程项目施工模拟宜包括施工组纟

配置、重点和难点工艺进行分析,确定施工模拟内容、分阶段成果交 付计划和成果标准。

6.1.4当节点复杂、施工难度大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

材料时,应进行施工工艺模拟

6.2.1施工组织模拟宜包括施工平面布置、工序安排、进度计划、 资源配置。

加工等施工过程模型创建,应附加或关联平面布置、工序安排、进度 计划以及资源配置等信息

划信息与模型关联进行模拟

资源等,明确工序间的持续时间以及搭接、穿插等关系,应优化 工序组织安排。

6.2.8进度模拟宜通过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跟踪对比分析

预警、进度偏差分析,进行进度计划调整。 6.2.9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同信息以及各施工工艺对资源的 需求等合理确定资源配置计划并优化。 6.2.10施工组织模拟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工序安排、资源配置及平 面布置等存在的问题,并应形成施工组织模拟分析报告等指导 文件。

预警、进度偏差分析,进行进度计划调整。

面布置等存在的问题,并应形成施工组织模拟分析报告等指导 文件。

.2.11施工组织模拟完成后,应根据模拟成果对工序安排、资源

6.2.11施工组织模拟完成后,应根据模拟成果对工序

QFSLCQ 0002-2016 北粮传奇食品(北京)有限公司 杂粮粉6.2.12施工组织模拟模型应用成果宜包括模型、施工模拟

虚拟漫游文件、场地布置优化报告、工序合理安排优化报告、施工进 度优化报告以及资源配置优化报告等。

6.3. 1 施工工艺模拟宜包括超危大工程、预制构件拼装、临时 支撑。

1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基坑工程应模拟设计工况的 施工工艺,并应根据土方量、开挖顺序、运输车运输能力、现场道路 环境及其他因素优化; 2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宜模拟 模架受力情况以及方案的可操作性,应做出安全性、经济性评价,并 应根据模拟结果优化施工工艺: 3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起重吊装施工工艺模拟应优 化吊车最佳站点位置、行走路线、最大吊装高度、最大回转半径以及 在特定工况下的最大起重量等:

4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天的脚手架工程应模拟架体的受 力情况以及方案的可操作性,并应做出安全性、经济性评价,应结合 脚手架组合形式、搭设顺序、安全网架设、连墙杆搭设、场地障碍物 印料平台与脚手架关系等因素优化相关施工工艺参数,

6.3.4预制构件拼装施工工艺模拟应综合分析连接件定位、拼装

3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拼装工作空间要求以及拼装顺序等因素,并 检验预制构件加工精度。

6.3.5临时支撑施工工艺模拟应结合支撑布置、换撑、拆撑顺序

TB/T 10183-2021 铁路工程信息模型统一标准6.3.6复杂节点施工工艺模拟应优化构件间的施工顺序、连接方 式以及操作空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