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037-2021 塑料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 杯式增重与减重法.pdf

GB/T 1037-2021 塑料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 杯式增重与减重法.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8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6443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1037-2021 塑料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 杯式增重与减重法.pdf

图4水蒸气透过性能测试仪结构示例图

可控温控湿,并保证恒温恒湿。腔体内应设置合适的支撑结构用于放置透湿杯,并保持一定的空气 流速,保证腔内各个位置的试验条件均匀一致。至少间隔每15min监测并记录温度与相对湿度,控温 波动度不大于0.5℃,相对湿度波动度不大于2%,风速为0.3m/s~2.5m/s。 7.1.4.3天平称重系统 可实现自动称重,系统分度值不大于0.1mg。

可用于十燥透湿杯,例如玻璃十燥器、聚碳酸酯十

测量薄膜厚度的仪器的分度值不大于0.001mm;测量片材厚度的仪器的分度值不大于0.

用于增重法试验。通常使用可通过一定规格筛网的粒度为0.60mm2.36mm的无水氯化钙, 应在200℃土2℃烘箱中干燥2h。如需使用其他吸附作用的干燥剂,如硅胶、分子筛等TB/T 3123.12-2009 铁路行车事故救援设备 第12部分:接触网抢险塔架,使用前 自应条件下活化,

GB/T1037202

在38℃、相对湿度90%的环境条件下不应软化变形。以暴露表面积为50cm²计,24h内质 不能超过0.001g。一般通用的密封剂为密封蜡,常见配方如下: a)85%石蜡(熔点为50℃~52℃)和15%蜂蜡组成; b)80%石蜡(熔点为50℃~52℃)和20%黏稠聚异丁烯(低聚合度)组成。

塑料薄膜与薄片的水蒸气透过性能,应优先从下列三种试验条件中选择,也可根据实际应用环境选 择其他试验条件。 条件A:温度23.0℃±0.5℃,相对湿度90%±2%。 条件B:温度38.0℃±0.5℃,相对湿度90%±2%。 条件C:温度23.0℃±0.5℃,相对湿度50%±2%。 注:对于增重法,仪器内部湿度值即所述相对湿度数值;对于减重法仪器内部湿度值为100%减去所述相对湿度 数值的差值。

9.1.1干燥剂的加入

将干燥剂装人清洁干燥的透湿杯内,其加人量应满足干燥剂距试样下表面

燥剂装人清洁干燥的透湿杯内,其加人量应满足干燥剂距试样下表面约3mm

9.1.2.1封装试样前,按照GB/T6672的规定测量每片试样的厚度。不同结构的透湿杯对应的试样封 装步骤分别按照9.1.2.2、9.1.2.3、9.1.2.4所述步骤进行。 9.1.2.2将试样封装至含有导正环的圆形透湿杯时,先将盛有干燥剂的杯皿放入杯子中,再将杯子放至 杯台上。试样放在杯子正中间部位,加上杯环后,用导正环固定试样位置,再加上压盖。小心地取下导 正环,将熔融的密封剂灌人杯子凹槽中。待密封剂凝固后,取下压盖和杯台,清除附着在杯壁及底部的 密封剂。 9.1.2.3将试样封装至不使用密封剂的圆形透湿杯时,先将试样置于杯内托盘上,再用O型密封圈紧 玉在试样上表面,保证密封圈与试样之间的充分接触。将聚四氟乙烯垫圈放在密封圈上,拧紧压杯。杯 内托盘面积即为试验面积。 9.1.2.4将试样封装至方形透湿杯时,将试样放在杯中支撑内壁上,用固定模具夹紧试样,实现与试样 紧密接触。将熔融的密封剂灌人模具外侧与杯壁之间的凹槽,待密封剂凝固后取下模具,清除附着在杯 壁的密封剂。模具内壁与试样接触的面积即为试验面积。 9.1.2.5透湿杯在注人密封剂时,应保证密封剂凝固后不产生裂纹及气泡

9.1.3恒温恒湿箱法

9.1.3.1称量封装好的透湿杯质量,记为社

3.1称量封装好的透湿杯质量,记为初始质量!

GB/T 10372021

9.1.3.2将透湿杯以杯口朝上的状态置于已处于稳定试验条件的恒温恒湿箱内,对透湿杯进行间歇性 你重,即每间隔固定的时间称量透湿杯的质量,直到前后两次透湿杯的质量增量相差不大于5%时,结 束试验。常见称量间隔时间为:16h(初始平衡时间)后进行第一次称量,以后每两次称量的间隔时间可 选择24h、48h或96h。每两次称量的间隔时间可根据试样透过量进行适当选择,若试样透过量过大, 可对初始平衡时间和间隔时间进行相应缩减。但应控制透湿杯质量变化量不少于0.005g。 9.1.3.3对于水蒸气透过量低或精确度要求较高的样品,应另取一个或两个试样进行空白试验,即透湿 杯内不放入干燥剂。 9.1.3.4每次称量透湿杯之前,应将透湿杯置于23℃土2℃环境下的干燥器内平衡30min,取出后需 在23℃士2℃的标准环境下进行称量,每次称量结束后应立即将透湿杯放人已保持试验环境的恒温恒 湿箱内。 9.1.3.5每次称量时,透湿杯的先后顺序应一致,称量时间不超过每两次称重的间隔时间的1%。每次 称量后应轻微振动杯中干燥剂使其上下混合均匀,干燥剂吸收水分后的总增量不得超过其初始质量的 10%否应中止试验

9.1.4水蒸气透过性能测试仪法

9.1.4.1将封装试样的透湿杯以杯口朝上的状态置于测试腔内,关上腔门。 9.1.4.2通过软件界面设置温度、湿度、风速等试验条件及称量间隔时间、结束试验的质量增量比例,开 始试验。 9.1.4.3测试仪先称量透湿杯质量,记为初始质量。待测试腔达到所设置的试验环境后,对透湿杯在测 式腔内进行自动地间歇性称重,试验过程中无需在每次称量后取出透湿杯并振动干燥剂,相关试验参数 可参考9.1.3.2。其他试验步骤按照9.1.3.3与9.1.3.5。

9.2.1蒸馏水的加入

在干燥洁净的透湿杯内加入蒸馏水,水位高度至少为3mm,保证整个试验过程中蒸馏水均可覆盖 杯底且不与试样接触。为防止试样在放人仪器内出现水蒸气冷凝附着,封装试样前,蒸馏水温度应控制 在不超过试验温度士1℃的偏差范围。

按照9.1.2对试样进行封装

9.2.3恒温恒湿箱法

按照9.1.3.1、9.1.3.2、9.1.3.3所述步骤进行试验。每次取出透湿杯后需立刻在23C土2C的标准 环境下进行称量,每次称量结束后应立即将透湿杯放入已保持试验环境的恒温恒湿箱内。每次称量时 应避免蒸馏水接触到试样表面,特别对于吸湿性样品需更加注意。 注:如果试样表面不容许出现冷凝水,则透湿杯需避免暴露在与试验环境温度有明显差异的环境中,以避免水蒸气 凝结在试样表面。

9.2.4水蒸气透过性能测试仪法

按照9.1.4进行试验

如果需要蒸馏水与试样接触后进行测试,透湿杯应保持水平并倒扣放置。采用分析天平称量时,可 将透湿杯正立后称量,尽量缩短称量时间SFZ JD0105012-2018 个体识别技术规范,减少试样表面与蒸馏水分离的时间。采用水蒸气透过性能测 试仪试验,称量时无需再将透湿杯正立。 注:倒杯法测试多用于透湿量较高且不渗水的试样,以保证空气在试样表面以特定速率流动。透湿杯内的蒸馏水 需尽量充分覆盖试样表面,避免试样因受重不均而产生变形

10. 1 水蒸气透过量

按式(1)计算试样的水蒸气透过量 24XAm WVT= AXt 式中: WVT—一试样的水蒸气透过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24小时[g/(m24h)]; A7m 一t时间段内的透湿杯质量变化量(增重法为质量增量.减重法为质量减量),单位为克(g); A 一一试样透过水蒸气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质量变化量稳定后的两次间隔时间差值,单位为小时(h)。 若试样进行了相应的空白试验,△m需扣除空白试验中t时间内的质量变化量。试验结果以每组 试样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取三位有效数字。如需要,可根据ISO2602:1980的规定计算标准偏差和平均 值95%的置信区间,

10.2水蒸气透过系数

式中: P 试样的水蒸气透过系数,单位为克厘米每平方厘米秒帕斯卡Lg·cm/(cm"·s·Pa)]; WVT——试样的水蒸气透过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24小时Lg/(m²·24h)]; d 一试样厚度,单位为厘米(cm); △ 一试样两侧的水蒸气压差,单位为帕斯卡(Pa)。 试验结果以每组试样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取两位有效数字。 注:通常,塑料复合薄膜、压花薄膜、人造革的厚度不均匀,不适宜进行水蒸气透过系数的计算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执行文件编号; b)试验仪器名称及型号; c)透湿杯的结构; d)试样状态调节的环境温度与相对湿度;

DB33 644-2012 火力发电厂供电标煤耗限额及计算方法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执行文件编号; b)试验仪器名称及型号; c)透湿杯的结构; d)试样状态调节的环境温度与相对湿度:

e)试样信息,包括试样名称、材质等描述; f 干燥剂名称; g)试样的厚度和透过水蒸气的有效面积; h)试样测试面; i 试验方法; 试验温度与相对湿度; k)试验结果; 1) 试验人员及日期; m)试验过程中发生的其他可 验结果的现象及说明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