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6548.10-2021 手持便携式动力工具 振动试验方法 第10部分:冲击式凿岩机、锤和破碎器.pdf

GB/T 26548.10-2021 手持便携式动力工具 振动试验方法 第10部分:冲击式凿岩机、锤和破碎器.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396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26548.10-2021 手持便携式动力工具 振动试验方法 第10部分:冲击式凿岩机、锤和破碎器.pdf

本文件适用于在岩石和混凝土等坚硬材料上钻孔的手持回转冲击式机器;也适用于在坚硬材料(混 凝土、岩石、人行道、沥青路面等)上进行向下破碎作业的破碎器,以及在任意方向进行铆接和凿毛作业 的锤类工具。 图1~图7所示为本文件所涵盖的典型破碎器、锤类工具和凿孔工具实例

13大型气铲/小炮孔钻

GB/T 19506-2009 地理标志产品 吉林长白山人参手传振动应在正交坐标系的3个方向上测量并记录。每个手握位置的振动都应在如图 所示的3个方向上同时测量

测量应在操作者通常握持机器并施加推力的位置上进行。对于单手操作的机器只需在一个点上 量即可。 规定的传感器位置应尽可能靠近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这个位置也适用于正常操作中用两手握持 机器的位置。只要有可能,测量都应在此规定的位置上进行。 传感器的补充位置被规定在手柄端内侧,尽可能靠近规定位置的侧面上。如果传感器的规定位置 无法使用,则应使用补充位置。 对于带有T型转轴减振手柄的破碎器和凿岩机,传感器应放置在手柄中间。由于手柄的转动影 响,沿手柄长度方向上振动值差别很大,因此将手柄中间视为最具代表性的测量点。这些机器在工作时 操作人员只是用很小的握持力进行导向,因此,加速度计和手之间的干扰可以忽略不计。 针对此类不同形式机器通常所采用的握持位置,图8~图15给出了传感器的规定位置和补充位置 及测量方向。

图8破碎器/凿岩机测量位置

图9带有T型转轴减振手柄的破碎器/凿岩机测量位置

图10回转锤测量位置

图11大型气铲/小炮孔钻测量位置

图12小型气铲测量位

振动的量应符合ISO20643:2005中6.3的规定。

图15铆钉机测量位置

对于采用的两个握持位置,都应按ISO20643:2005中6.4的规定记录所获得的总振动值。容许在 具有最高读数的握持位置上进行记录和试验。在此握持位置的总振动值应至少比其他位置高出30%。 这个结果可在初次测试时,由一名操作者进行五次试验获得。 为了获得每次试验运转的总振动值αhv,应将每个方向上的测量结果按式(1)进行合成:

试验用仪器仪表应符合ISO20643:2005中7.1的规定

7.2.1传感器的技术要求

7.2.2传感器的连接

传感器或所使用的固定块应刚性地连接到手柄表面。 如果使用了三个单轴传感器,它们应分别连接在固定块的三个侧面。 对于两轴平行于振动面的情况,两个传感器或一个三轴传感器的两个传感元件的测量轴与振动表 面的最大距离应为10mm, 注:根据本文件的要求,为了防止直流漂移,测量通常需要使用机械滤波器。目前,使用三个加速度计仍然是比较 有效的做法,即在每个方向上放置一个加速度计,将其安装在固定块上,每个加速度计都有一个单独的机械滤 波器。有些三轴加速度计也可以用。注意观察测量信号中冲击频率以下的低频成分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做 法,这部分信号常常是直流漂移或仪器在高频范围过载的早期迹象

累积时间应符合ISO20643:2005中7.4的规定。每次试验运转的累积时间应不少于8$,以便 5.1规定的机器运转持续时间相一致。

对于气动机器,其供气压力应采用精度等于或高于0.01MPa的压力表来测量。 对于液压机器,其流量应采用精度等于或高于0.25L/min的流量计来测量。 对于电动机械,其电压应采用精度等于或高于有效值的3%的电压表来测量,

校准的技术要求应符合ISO20643:2005中7.6的规定

8机器的试验和运转条件

应对润滑良好、运转正常的新制机器进行测量。对于有些型式的机器,如果制造商规定了预热时 间,应保证在试验开始之前先预热机器。 单手操作的机器,测量时应只用一只手握持,测量应只在握持的位置上进行,测量期间不应安装辅 助手柄。 如果冲击式机器能进行回转操作,也能进行不回转操作,应按回转式凿岩机和锤的试验方法对其 进行试验。 如果回转式凿岩机的冲击功能可以关闭,则应按回转锤和钻的试验方法对其进行试验。 试验时,吸能器或工件的摆放应便于操作者以直立的姿势垂直向下操纵机器,试验演示见图16 图18

试验时,应测量并记录机器的冲击频率。可以通过电子滤波器或其他相适宜的方法(如:振动传感 器信号)来获得

8.2.1气动冲击式凿岩机、锤和破碎器

试验时,机器应按照制造企业的技术要求,在额定气压下操作运转。机器的运转应平稳,并应测量 和记录气压。 应采用制造企业推荐直径的软管对机器供气。试验软管应通过螺纹管接头连接到机器上,最好采 用随机提供的螺纹管接头。试验软管的长度应为3m。试验软管应用管箍夹在铆钉机和气铲上,不应 使用快换接头,因为快换接头的重量会影响振动量的大小。 气动机器的供气压力应按ISO2787的规定进行测量,并保持在制造企业规定的压力值上。试验 时,在软管前直接测定的气压,比制造企业推荐压力值的压降不应超出0.02MPa

8.2.2非气动类机器

对于电动、液压或靠内燃机驱动的机器,在开始测量前宜将机器预热10min,试验时,机器应在额 定电压或额定流量下操作运转,并应按制造企业的技术要求予以使用。机器运转应平稳。电压或流量 应测量并记录。 如果按制造企业的要求新制机器需要有磨合时间,那么在试验之前应按相关规定对机器进行磨合 运转

推力和冲击频率应测量并记录。

8.4附加设备、工件和任务

这些机器通过在如图16所示的无钢筋混凝, 块上垂直向下打孔来进行试验。钢筋混凝土的配比 应符合表1的规定。抗压强度应符合ISO679的规定 混凝土块的外形尺寸应至少为800mmX500mm×200mm

表1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配比

混凝土块应放置在阻尼材料(如:沙子、隔振垫或厚木板)上,以弥补表面不平。试验用混凝土块,不 应有在手臂振动频率范围内的任何共振,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重型凿岩机和不带回转的

重型凿岩机和不带回转的破碎器应将钢球吸能器作为负载装置。 试验时,重型凿岩机的钎头应旋转, 这些机器应如图17所示垂直向下在加载装置上操作。钎尾不应接触到衬套,否则会影响试验 结果。 根据针尾直径或插入工具的冲击面直径在表2中选择吸能器, 吸能器应安装在混凝土块或质量不低于300kg的基座上。安装好的试验用矩形混凝土块,不应有 在手臂振动频率范围内的任何共振,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这些机器应如图17所示垂直向下在加载装置上操作。钎尾不应接触到衬套,否则会影响试验 结果。 根据针尾直径或插入工具的冲击面直径在表2中选择吸能器 吸能器应安装在混凝土块或质量不低于300kg的基座上。安装好的试验用矩形混凝土块,不应有 在手臂振动频率范围内的任何共振,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8.4.3锤、气铲和铆钉机 锤、气铲和铆钉机应将钢球吸能器作为负载装置。 这些机器应如图18所示垂直向下在负载装置上操作。子不应接触到衬套,否则会影响试验 结果。 根据针尾直径或冲击面直径在表2中选择吸能器。 吸能器应安装在混凝土块或质量不低于300kg的基座上。安装好的试验用矩形混凝土块,不应有 在手臂振动频率范围内的任何共振,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8.4.3锤、气铲和铆钉机

鑫锤、气铲和铆钉机应将钢球吸能器作为负载装置。 这些机器应如图18所示垂直向下在负载装置上操作。鑫子不应接触到衬套,否则会影响试验 结果。 根据针尾直径或冲击面直径在表2中选择吸能器。 吸能器应安装在混凝土块或质量不低于300kg的基座上。安装好的试验用矩形混凝土块,不应有 在手臂振动频率范围内的任何共振,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关于负载装置的详细信息见附录C

注:操作者站在测力仪器上

注:操作者站在测力仪器工

图17操作者的工作位置(凿岩机和破碎器

操作者的工作位置(凿岩机和破碎器示例)

除了机器本身的重量,还应施加一部分推力,保证机器以正常性能运转,插人工具的钎肩与机器的 钎套不应发生碰触,以确保机器运转平稳。 应避免推力过大。减振机构不应超载,使机器能正确操作。 注:通常,电动机器在锤体部分停止跳动且操作平稳后,将推力增加30N使机器在正常性能水平下平稳运转, 测试时,应通过操作者站在测力仪器上来监控推力,施加的推力等于操作者的体重减去测力仪器上 的读数。

按8.4.5.1~8.4.5.4的要求,三名操作者应每人执行一组试验,每组试验测量五次。 附录A所示为一次完整试验过程的试验报告模板。 试验时,吸能器或工件的摆放应便于操作者以直立的姿势垂直向下操纵机器,见图16~图18。 每次试验应在混凝土块上钻进或在加载装置上模拟作业,除非遇到大功率机器配装小型钻头这种 可能持续8s情况,否则作业执行时间都不应少于8s

8.4.5.2回转锤、小炮孔钻和轻型凿岩机试验程序

从钻头接触到混凝土块开始读数,到钻进深度达到钎杆工作长度的80%,或在钎头钻透混凝土 前停止。 非电类机器应按表3选择进行试验的钎头。使用新钎头进行试验

表3非电类机器用钎头尺寸

电动机器的钎头直径应根据它的机重在表4中选择。使用新钎头进行试验。

表4电动机器的钎头规格

重型凿岩机和破碎器试验

以正常推力在吸能器上操作机器,确认运行平稳后开始测量,8S后停止 重型凿岩机的插人工具在试验时应旋转

8.4.5.4馨锤、气铲和铆钉机试验程序

以正常推力在吸能器上操作机器,确认运行平稳后并始测量,8s后停止。 用双手水平操作的机器,应一只手放在扳机位置,另一只手放在机器尾部,垂直于吸能器操作。测 量如图16~图18所示在机器前端进行。如果机器用的是常规凿子或衬套(不带套管)并且使用时会接 触操作人员的手,那么通常不在凿子或衬套上测量振动。然而这个手位的振动又很可能比在机器上测 得的振动大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测量而应直接标示振动值“大于30m/s”。

9测量规程和测量的有效性

第i个值(ahi)的标准偏差用式(2)修正,单位:m/s

9.2振动值的标示和验

(a hvi a h)

应计算出每位操作者五次试验运转的α值的算术平均值αh。 宜计算出三名操作者在每个握持位置上获得的三个abv值的算术平均值ah。 仅对一台机器进行的试验,标示值αd为对两个握持位置所记录的α值中的最高值。 对三台或更多机器进行的试验,应计算出不同机器每个握持位置上的α值的算术平均值αb。标示 值αh为对两个握持位置所记录的α值中的最高值。 aa和不确定度K均应按EN12096确定的精度表示。aa给出单位m/s²,并对以1开始的aba的数 值用三位有效数字表示,其中末位只精确到前一位的半个单位值(如:1.20m/s²、14.5m/s°);aha的其他 数值则用两位有效数字表示就足够了(如:0.93m/s²、8.9m/s²)。K值应采用与aha相同的小数位数 表示。 不确定度K应以可再现性标准偏差R为基础,按EN12096的规定予以确定。K值应按附录B 的要求计算

在试验报告中应给出以下信息: a)本文件编号(即:GB/T26548.10); b) 测量实验室名称; c) 测量日期和试验负责人姓名; d) 手持式机器的详细说明(生产企业、型号、产品编号等);

e) 标示的振动辐射值aha和不确定度K; f 附加或插人工具; g) 动力源(提供的气压、输入电压等); h) 仪器(加速度计质量、积分仪器、记录仪器、硬件、软件等); 1) 传感器的位置和固定方式、测量方向及各方向上的每个振动值: 8.2和8.3规定的运转状态; k) 详述试验结果(见附录A)。 如果使用了不同于本文件规定的其他传感器位置或测量方法,就应详细说明并应将改变传感器位 的理由写人试验报告

e 标示的振动辐射值aha和不确定度K; f 附加或插人工具; g 动力源(提供的气压、输入电压等); 仪器(加速度计质量、积分仪器、记录仪器、硬件、软件等); 1) 传感器的位置和固定方式、测量方向及各方向上的每个振动值: 8.2和8.3规定的运转状态; k)详述试验结果(见附录A)。 如果使用了不同于本文件规定的其他传感器位置或测量方法,就应详细说明并应将改变传感器位 的理由写人试验报告

附录A (资料性) 冲击式钻、锤和破碎器振动试验报告格式

1通用信息和结果报告

不确定度值K表示标示的振动辐射值α的不确定度。就每一个批次的机器而言,K值表示该批 几器振动值的偏差,单位为m/s。

B.2对单台机器的试验

仅对一台机器进行的试验,不确定度K应按下式给出 K =1.650s

SR=/sre+sop? R=0.06am±0.3

测量值的个数,n=5; a hvji 第i个操作者第i次试验的总振动值 a bvj 一第个操作者测量的平均总振动值。 三名操作者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即:

op2= (ahj—a)

αhgj一一第j位操作者的平均振动值(五次试验的平均值); ah 三名操作者的平均振动值。 一对两个握持位置所记录的a的最高值。 注2:5R是在不同试验中心进行试验的可再现性标准偏差的一个估计值。对于本文件所规定的试验,因为,标准发 布时,尚没有关于本文件中定义的测试的再现性信息。所以,3的值是按照EN12096的规定,基于对单个测 试对象和不同测试对象所进行的试验的可重复性得到的

NY/T 1839-2010 果树术语B.3对成批机器的试验

对于三台或更多数量机器的试验,应按下式给出不确定度K:

上式中的α,通过s,来估算,5,由公式(B.7)或公式(B.8)给出:

QGDW 11384-2015 架空输电线路固定翼无人机巡检系统S =/sR"+S2 =0.06a d ± 0.3

公式(B.7)或公式(B.8)给出的s:值,取数值大者。 计算只对给出α最高值的握持位置进行。 在公式(B.7)中,SR是同批次不同机器Sk²的平均值,每台机器的SR值用公式(B.2)计算;Sb是 机器试验结果的标准偏差,即

a 第1台机器同一握持位置的振动值; 不同机器在同一握持位置上的振动值α的平均值 a hd 一对两个握持位置记录的a的最高值; 力 试验机器的数量(≥3)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