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NA.pdf

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NA.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316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NA.pdf

利用平碾、振动碾、冲击碾或其他碾压设备将填土分层 处理的地基。

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 量,将地基土密实处理或置换形成密实墩体的地基。

JB/T 11610-2013 无损检测仪器 数字超声检测仪技术条件2.1.11砂石桩复合地基

将碎石、砂或砂石混合料挤压入已成的孔中,形成密实 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等混合料加水拌合在土中灌注形月 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13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将水泥和土按设计比例拌合均匀,在孔内分层夯实形成! 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14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以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要材料,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将 剂和地基土强制搅拌形成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15旋喷桩复合地基

通过钻杆的旋转、提升,高压水泥浆由水平方向的喷嘴喷 出,形成喷射流,以此切割土体并与土拌合形成水泥土竖向增强 本的复合地基。

2.1.16灰土桩复合地基

用灰土填入孔内分层夯实形成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17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

pact displacement columns

用柱锤冲击方法成孔并分层夯扩填料形成竖向增强体的 地基。

2.1.18多桩型复合地基

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材料增强体,或采用同一材料 同长度增强体加固形成的复合地基

将水泥浆或其他化学浆液注入地基土层中,增强土颗粒 联结,使土体强度提高、变形减少、渗透性降低的地基 方法。

用桩工机械或其他小型设备在土中形成直径不大于300mm 的树根桩、预制混凝土桩或钢管桩

2.2.1作用和作用效应

E一强夯或强夯置换夯击能; P一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 P 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 Pk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 力值; Pz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 力值。

2.2.2抗力和材料性能

e 孔隙比; eo 地基处理前的孔隙比; e1 地基挤密后要求达到的孔隙比; min 砂土的最大、最小孔隙比; fak 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z 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cu 桩体试块(边长150mm立方体)标准养护28d的 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对水泥土可取桩体试块 (边长70.7mm立方体)标准养护90d的立方体抗 压强度平均值; fsk 处理后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深度修正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spk 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大然土层水平向渗透系数; k 涂抹区的水平向渗透系数; qp 桩端端阻力特征值: 桩周土的侧阻力特征值; 竖井纵向通水量,为单位水力梯度下单位时间的 排水量;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Ta 土工合成材料在充许延伸率下的抗拉强度: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单位宽度土工合成材料 的最大拉力; 固结度; U. t时间地基的平均固结度: Wop 最优含水量; αp 桩端端阻力发挥系数; 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 一压力扩散角; 入一 一 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

入一 压实系数; Pd 干密度; Pdmax 最大干密度; Pc 黏粒含量; Pw 水的密度; Tft t时刻,该点土的抗剪强度; Tfo 地基土的天然抗剪强度; No2 预压荷载引起的该点的附加竖向应力; Peu 三轴固结不排水压缩试验求得的土的内摩擦角: 桩间土经成孔挤密后的平均挤密系数。

3.0.1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应完成下列工作: 1搜集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 料等; 2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地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件,对 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其他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 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 3根据工程的要求和采用天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 地基处理的目的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 4调查邻近建筑、地下工程、周边道路及有关管线等情况 5了解施工场地的周边环境情况。 3.0.2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 的共同作用,进行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地基处理或加 强上部结构与地基处理相结合的方案 3.0.3地基处理方法的确定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根据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结合地形地貌 地层结构、土质条件、地下水特征、环境情况和对邻近建筑的影 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初步选出儿种可供考虑的地基处理方 案,包括选择两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措施组成的综合处理方案; 2对初步选出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案,分别从加固原理、适 用范围、预期处理效果、耗用材料、施工机械、工期要求和对环 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 方法; 3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应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 级和场地复杂程度以及该种地基处理方法在本地区使用的成熟程 度,在场地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

3.0.3地基处理方法的确定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侬据结构尖玺、 地层结构、土质条件、地下水特征、环境情况和对邻近建筑的影 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初步选出几种可供考虑的地基处理方 案,包括选择两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措施组成的综合处理方案; 2对初步选出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案,分别从加固原理、适 用范围、预期处理效果、耗用材料、施工机械、工期要求和对环 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 方法; 3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应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 级和场地复杂程度以及该种地基处理方法在本地区使用的成熟程 度,在场地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

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 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 3.0.4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 深而需要对本规范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大面积压实填土地基,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应取零;基础理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对于压实系数大于 0.95、黏粒含量pc≥10%的粉土,可取1.5,对于于密度大于 2.1t/m3的级配砂石可取2.0; 2其他处理地基,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 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

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计 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

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 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 3.0.4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 深而需要对本规范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应符合 下列规定:

3.0.4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

.0.5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

要求,地基处理的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在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 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2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 筑物或构筑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 3对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 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3.0.6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验算,应同时满足轴心荷载作用和 偏心荷载作用的要求。 3.0.7处理后地基的整体稳定分析可采用圆弧滑动法,其稳定 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30。散体加固材料的抗剪强度指标,可按 加固体材料的密实度通过试验确定;胶结材料的抗剪强度指标, 可按桩体断裂后滑动面材料的摩擦性能确定。 3.0.8刚度差异较大的整体大面积基础的地基处理,宜考虑上 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进行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验算。 3.0.9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评价、处理范围 和有效加固深度内地基均匀性评价,以及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成桩 质量和承载力评价。

3.0.10采用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综合使用的地基处理工程验收检 验时,应采用大尺寸承压板进行载荷试验,其安全系数不应小 于2.0。 3.0.11地基处理所采用的材料,应根据场地类别符合有关标准 对耐久性设计与使用的要求。 3.0.12地基处理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和监测,并做好 施工记录;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会同有关部门要善解 决。施工结束后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

4.1.1换填垫层适用于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的地基处理

4.1.1换填垫层适用于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习土层的地基处理。 4.1.2应根据建筑体型、结构特点、荷载性质、场地土质条件 施工机械设备及填料性质和来源等综合分析后,进行换填垫层的 设计,并选择施工方法。 4.1.3对于工程量较大的换填垫层,应按所选用的施工机械 换填材料及场地的土质条件进行现场试验,确定换填垫层压实效 果和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4.1.4换填垫层的厚度应根据置换软弱土的深度以及下卧土层 的承载力确定,厚度宜为0.5m3.0m。

径不得大于15mm。 4粉煤灰。选用的粉煤灰应满足相关标准对腐蚀性和放射 性的要求。粉煤灰垫层上宜覆土0.3m~0.5m。粉煤灰垫层中采 用掺加剂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性能及适用条件。粉煤灰垫层中 的金属构件、管网应采取防腐措施。大量填筑粉煤灰时,应经场 地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的不良影响评价合格后,方可使用。 5矿渣。宜选用分级矿渣、混合矿渣及原状矿渣等高炉 重矿渣。矿渣的松散重度不应小于11kN/m,有机质及含泥总 量不得超过5%。垫层设计、施工前应对所选用的矿渣进行试 验,确认性能稳定并满足腐蚀性和放射性安全的要求。对易受 酸、碱影响的基础或地下管网不得采用矿渣垫层。大量填筑矿 渣时,应经场地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的不良影响评价合格后,方 可使用。 6其他工业废渣。在有充分依据或成功经验时,可采用质 地坚硬、性能稳定、透水性强、无腐蚀性和无放射性危害的其他 工业废渣材料,但应经过现场试验证明其经济技术效果良好且施 工措施完善后方可使用。 7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所选用土工合成材料的品种与性 能及填料,应根据工程特性和地基土质条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的要求,通过设计计算 并进行现场试验后确定。土工合成材料应采用抗拉强度较高、耐 久性好、抗腐蚀的土工带、土工格栅、土工格室、土工垫或土工 织物等土工合成材料。垫层填料宜用碎石、角砾、砾砂、粗砂、 中砂等材料,且不宜含氯化钙、碳酸钠、硫化物等化学物质。当 工程要求垫层具有排水功能时,垫层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 在软土地基上使用加筋垫层时,应保证建筑物稳定并满足充许变 形的要求。

4.2.2垫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需置换软弱土(层)的深度或下卧土层的承载力 确定,并应符合下式要求:

P, + pz ≤ faz

b(pk=pc) Pz b + 2ztandl

bl (pkp) (b + 2ztan0)(l + 2ztang)

式中:6 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面的宽度(m); 1一 矩形基础底面的长度(m):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 值(kPa); P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基础底面下垫层的厚度(m); の一垫层(材料)的压力扩散角(°),宜通过试验确定 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4.2.2采用。

表4.2.2土和砂石材料压力扩散角6(°)

注:1当z/b<0.25时,除灰土取9=28°外,其他材料均取9=0°,必要时 验确定; 2 当0.25

4.2.3垫层底面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垫层底面宽度应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的要求,可按下式确定:b'≥b+2ztang(4.2.3)式中:6—垫层底面宽度(m);0压力扩散角,按本规范表4.2.2取值;当/b<0.25时,按表4.2.2中/6=0.25取值。2垫层顶面每边超出基础底边缘不应小于300mm,且从垫层底面两侧向上,按当地基坑开挖的经验及要求放坡。3整片垫层底面的宽度可根据施工的要求适当加宽。4.2.4垫层的压实标准可按表4.2.4选用。矿渣垫层的压实系数可根据满足承载力设计要求的试验结果,按最后两遍压实的压陷差确定。表4.2.4各种垫层的压实标准施工方法换填材料类别压实系数入c碎石、卵石砂夹石(其中碎石、卵石占全重的30%~50%)≥0. 97碾压土夹石(其中碎石、卵石占全重的30%~50%)振密中砂、粗砂、砾砂、角砾、圆砾、石屑或夯实粉质黏土≥0. 97灰土≥0. 95粉煤灰≥0.95注:1压实系数入c为土的控制干密度pd与最大干密度pdmax的比值;土的最大干密度宜采用击实试验确定;碎石或卵石的最大干密度可取2.1t/m3~2.2t/m3;2表中压实系数入c系使用轻型击实试验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pdmax时给出的压实控制标准,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时,对粉质黏土、灰土、粉煤灰及其他材料压实标准应为压实系数入c≥0.94。4.2.5换填垫层的承载力宜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4.2.6对于垫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建筑,在进行地基变形计13

算时应考虑邻近建筑物基础荷载对软弱下卧层顶面应力叠加的影 响。当超出原地面标高的垫层或换填材料的重度高于天然土层重 度时,宜及时换填,并应考虑其附加荷载的不利影响。 4.2.7垫层地基的变形由垫层自身变形和下卧层变形组成。换 填垫层在满足本规范第4.2.2条~4.2.4条的条件下,垫层地基 的变形可仅考虑其下卧层的变形。对地基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 筑,应计算垫层自身的变形。垫层下卧层的变形量可按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进行计算。 4.2.8加筋土垫层所选用的土工合成材料尚应进行材料强度 验算,

填垫层在满足本规范第4.2.2条~4.2.4条的条件下,垫层地基 的变形可仅考虑其下卧层的变形。对地基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 筑,应计算垫层自身的变形。垫层下卧层的变形量可按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进行计算

4.2.8加筋土垫层所选用的土工合成材料尚应进行材料强度 验算:

式中:Ta—一土工合成材料在允许延伸率下的抗拉强度(kN/m); Tp一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单位宽度的土工合成 材料的最大拉力(kN/m)

1一层加筋时,可设置在垫层的中部; 2多层加筋时,首层筋材距垫层顶面的距离宜取30%垫层 厚度,筋材层间距宜取30%~50%的垫层厚度,且不应小 于200mm; 3加筋线密度宜为0.15~0.35。无经验时,单层加筋宜取 高值,多层加筋宜取低值。垫层的边缘应有足够的锚固长度,

4.3.1垫层施工应根据不同的换填材料选择施工机械。粉质黏 土、灰土垫层宜采用平碾、振动碾或羊足碾,以及蛙式夯、柴油 夯。砂石垫层等宜用振动碾。粉煤灰垫层宜采用平碾、振动碾、 平板振动器、蛙式夯。矿渣垫层宜采用平板振动器或平碾,也可 采用振动碾。

现场试验确定。除接触下卧软土层的垫层底部应根据施工机械设

备及下卧层土质条件确定厚度外,其他垫层的分层铺填厚度宜为 200mm~300mm。为保证分层压实质量,应控制机械碾压速度。 4.3.3粉质黏土和灰土垫层土料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Wop 土2%的范围内,粉煤灰垫层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土4%的 范围内。最优含水量&可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也可按当地经验 选取。

.3.4当垫层底部存在古井、古墓、洞穴、旧基础、暗塘时,

4.3.4当垫层底部存在古井、古墓、洞穴、旧基础、

应根据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的控制要求予以处理,并经检验合格 后,方可铺填垫层。

4.3.5基坑开挖时应避免坑底土层受扰动,可保留180m

220mm厚的土层暂不挖去,待铺填垫层前再由人工挖至设计标 高。严禁扰动垫层下的软弱土层,应防止软弱垫层被践踏、受冻 或受水浸泡。在碎石或卵石垫层底部宜设置厚度为150mm~ 300mm的砂垫层或铺一层土工织物,并应防止基坑边坡塌土混 人垫层中。

4.3.6换填垫层施工时,应采取基坑排水措施。除砂垫层宜采

.3.6换填垫层施工时,应采取基坑排水措施。除砂垫层宜采 月水撼法施工外,其余垫层施工均不得在浸水条件下进行。工程 要时应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4.3.6换填垫层施工时, 米展水怕。 除砂垫层宜米

4.3.7垫层底面宜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坑底土层应

.3.7垫层底面宜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坑底土层应 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垫层施工,搭接 处应夯压密实。

4.3.8粉质黏土、灰土垫层及粉煤灰垫层施工,应符合下列

1粉质黏土及灰土垫层分段施工时,不得在柱基、墙角及 承重窗间墙下接缝; 2垫层上下两层的缝距不得小于500mm,且接缝处应夯压 密实; 3灰土拌合均匀后,应当日铺填夯压;灰土夯压密实后: 3d内不得受水浸泡; 4粉煤灰垫层铺填后,宜当日压实,每层验收后应及时铺

填上层或封层,并应禁止车辆碾压通行; 5垫层施工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与基坑 回填。 4.3.9土工合成材料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下铺地基土层顶面应平整; 2土工合成材料铺设顺序应先纵向后横向,且应把土工合 成材料张拉平整、绷紧,严禁有皱折; 3土工合成材料的连接宜采用搭接法、缝接法或胶接法, 接缝强度不应低于原材料抗拉强度,端部应采用有效方法固定 防止筋材拉出; 4应避免土工合成材料暴晒或裸露,阳光暴晒时间不应大 于8h。

4.4.1对粉质黏土、灰土、砂石、粉煤灰垫层的施工质量可选 用环刀取样、静力触探、轻型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等方法进 行检验;对碎石、矿渣垫层的施工质量可采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等进行检验。压实系数可采用灌砂法、灌水法或其他方法进行 检验。

4.4.2换填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并应在每层的压

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

4.4.3采用环刀法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选择位于

4.4.3采用环刀法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选择位于 每层垫层厚度的2/3深度处。检验点数量,条形基础下垫层每 10m~20m不应少于1个点,独立柱基、单个基础下垫层不应少 于1个点,其他基础下垫层每50m²~100m²不应少于1个点。 采用标准贯人试验或动力触探法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每分层 平面上检验点的间距不应大于4m。

10m~20m不应少于1个点,独立柱基、单个基础下垫层不应少 于1个点,其他基础下垫层每50m²~100m²不应少于1个点 采用标准贯人试验或动力触探法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每分层 平面上检验点的间距不应大于4m。 4.4.4竣工验收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检验垫层承载力,且每个单 本工程不宜少于3个点;对于大型工程应按单体工程的数量或 工程划分的面积确定检验点数。

体工程不宜少于3个点;对于大型工程应按单体工程的数量或 工程划分的面积确定检验点数。

1土工合成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破损、无老 化、无污染; 2土工合成材料应可张拉、无皱折、紧贴下承层,锚固端 应锚固牢靠; 3上下层土工合成材料搭接缝应交替错开,搭接强度应满 足设计要求。

5.1.1预压地基适用于处理淤泥质土、淤泥、冲填土等饱和黏 性土地基。预压地基按处理工艺可分为堆载预压、真空预压、真 空和堆载联合预压。

5.1.2真空预压适用于处理以黏性士为主的软弱地基。当

粉土、砂土等透水、透气层时,加固区周边应采取确保膜下真空 压力满足设计要求的密封措施。对塑性指数大于25且含水量大 于85%的淤泥,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加固土层上覆 盖有厚度大于5m以上的回填土或承载力较高的黏性土层时,不 宜采用真空预压处理

5.1.3预压地基应预先通过勘察查明土层在水平和竖直方

分布、层理变化,查明透水层的位置、地下水类型及水源补给情 况等。并应通过土工试验确定土层的先期固结压力、孔隙比与固 结压力的关系、渗透系数、固结系数、三轴试验抗剪强度指标, 通过原位十字板试验确定土的抗剪强度

分布、层理变化,查明透水层的位置、地下水类型及水源补给情 况等。并应通过土工试验确定土层的先期固结压力、孔隙比与固 结压力的关系、渗透系数、固结系数、三轴试验抗剪强度指标 通过原位十字板试验确定土的抗剪强度。 5.1.4对重要工程,应在现场选择试验区进行预压试验,在预 压过程中应进行地基竖向变形、侧向位移、孔隙水压力、地下水 位等项目的监测并进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根 据试验区获得的监测资料确定加载速率控制指标,推算七的固结 系数、固结度及最终竖向变形等,分析地基处理效果,对原设计 进行修正,指导整个场区的设计与施工。

玉过程中应进行地基竖向变形、侧向位移、孔隙水压力、地下水 位等项目的监测并进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根 据试验区获得的监测资料确定加载速率控制指标,推算土的固结 系数、固结度及最终竖向变形等,分析地基处理效果,对原设计 进行修正,指导整个场区的设计与施工。

5.1.5对堆载预压工程,预压荷载应分级施加,并确

5.1.6对主要以变形控制设计的建筑物,当地基土经预压

成的变形量和平均固结度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卸载。对以地基 承载力或抗滑稳定性控制设计的建筑物,当地基土经预压后其强 度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或稳定性要求时,方可卸载。

承载力或抗滑稳定性控制设计的建筑物,当地基土经预压后其强 度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或稳定性要求时,方可卸载。 5.1.7当建筑物的荷载超过真空预压的压力,或建筑物对地基 变形有严格要求时,可采用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其总压力宜超 过建筑物的竖向荷载。

5.1.7当建筑物的荷载超过真空预压的压力,或建筑物

变形有严格要求时,可采用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其总压力宜超 过建筑物的竖向荷载,

预压地基加固应考虑预压施工对相邻建筑物、地下管线

5.1.8预压地基加固应考虑预压施工对相邻建筑物、地下管

等产生附加沉降的影响。真空预压地基加固区边线与相邻建 物、地下管线等的距离不宜小于20m,当距离较近时,应对相 建筑物、.地下管线等采取保护措施

2.1对深厚软黏土地基,应设置塑料排水带或砂井等排水竖 。当软土层厚度较小或软土层中含较多薄粉砂夹层,且固结速 能满足工期要求时,可不设置排水竖井。

5.2.1对深厚软黏土地基,应设置塑料排水带或砂井等

5.2.2堆载预压地基处理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选择塑料排水带或砂井,确定其断面尺寸、间距、排列 方式和深度; 2确定预压区范围、预压荷载大小、荷载分级、加载速率 和预压时间; 3计算堆载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固结度、强度增长、稳定 性和变形。

5.2.3排水竖井分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带。

并直径宜为300mm~500mm,袋装砂并直径宜为70mm~ 120mm。塑料排水带的当量换算直径可按下式计算:

中:dp一塑料排水带当量换算直径(mm); b一塑料排水带宽度(mm); 8一一塑料排水带厚度(mm)。 .4排水竖井可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的平面布置,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等边三角形排列时,

2.6排水竖并的深度应符合下

d. = 1. 054

d. = 1. 13

式中: U, 一t时间地基的平均固结度;

表5.2.7α和β值

5.2.8当排水竖并采用挤土方式施工时,应考虑涂抹对土体适固 结的影响。当竖井的纵向通水量9w与天然土层水平向渗透系数 kh的比值较小,且长度较长时,尚应考虑井阻影响。瞬时加载 条件下,考虑涂抹和井阻影响时,竖井地基径向排水平均固结度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F=Fn+Fs+Fr n≥15 4

一 F,=L 4

8 8Ch +元"cv ,B Fd? 4H?

5.2.9对排水竖井未穿透受压土层的情况,竖井范围内土层白 平均固结度和竖并底面以下受压土层的平均固结度,以及通过予 压完成的变形量均应满足设计要求

5.2.10预压荷载大小、范围、加载速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压荷载大小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对于沉降有严格限 制的建筑,可采用超载预压法处理,超载量大小应根据预压时间 内要求完成的变形量通过计算确定,并宜使预压荷载下受压土层 各点的有效竖向应力大于建筑物荷载引起的相应点的附加应力; 2预压荷载顶面的范围应不小于建筑物基础外缘的范围; 3加载速率应根据地基土的强度确定;当天然地基土的强 度满足预压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要求时,可一次性加载;如不满 足应分级逐渐加载,待前期预压荷载下地基土的强度增长满足下

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要求时,方可加载。 5.2.11计算预压荷载下饱和黏性土地基中某点的抗剪强度时, 考虑土体原来的固结状态。对正常固结饱和黏性土地基,某点 某一时间的抗剪强度可按下式计算:

Tft = tfo + Aoz · U,tanpeu

(5. 2. 11)

式中:Tft t时刻,该点土的抗剪强度(kPa); Tfo一 地基土的天然抗剪强度(kPa); o2一 预压荷载引起的该点的附加竖向应力(kPa): Ut一一该点土的固结度; Pcu 三轴固结不排水压缩试验求得的土的内摩擦角()。 5.2.12预压荷载下地基最终竖向变形量的计算可取附加应力与 土自重应力的比值为0.1的深度作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可按式 (5212)管

5.2.12预压荷载下地基最终竖向变形量的计算可取附

土自重应力的比值为0.1的深度作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可按式 (5. 2. 12) 计算:

(5. 2. 12)

5.2.14在预压区边缘应设置排水沟,在预压区内宜设

5.2.14在预压区边缘应设置排水沟,在预压区内宜设置与砂垫

层相连的排水盲沟,排水盲沟的间距不宜大于20m。 5.2.15砂井的砂料应选用中粗砂,其黏粒含量不应大于3%。 5.2.16堆载预压处理地基设计的平均固结度不宜低于90%, 且应在现场监测的变形速率明显变缓时方可卸载。

GB/T 20014.3-2013 良好农业规范 第3部分:作物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且应在现场监测的变形速率明显变缓时方可卸载。

5.2.17真空预压处理地基应设置排水竖并,其设计应

5.2.20真空预压竖向排水通道宜穿透软十层,但不应进入下臣 透水层。当软土层较厚、且以地基抗滑稳定性控制的工程,竖向 排水通道的深度不应小于最危险滑动面下2.0m。对以变形控制 的工程,竖并深度应根据在限定的预压时间内需完成的变形量确 定,且宜穿透主要受压土层。 5.2.21真空预压区边缘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轮廓线,每边增加量 不得小于3.0m。 5.2.22真空预压的膜下真空度应稳定地保持在86.7kPa

5.2.21真空预压区边缘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轮廓线,每边增 不得小于3. 0m。

5.2.22真空预压的膜下真空度应稳定地保持在86. (650mmHg)以上,且应均匀分布AQ 4230-2013 粮食平房仓粉尘防爆规范,排水竖并深度范围内土 平均固结度应大于90%。

补给的透水层,应采取有效措施隔断透气层或透水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