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规划(2017—2025年)》.pdf

《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规划(2017—2025年)》.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6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6221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规划(2017—2025年)》.pdf

较高、节水改造实施效果较好毗邻城镇的中小型灌区等地区为优 先建设区域。全国未来规划建设灌区型水利风景区共计113处。 6。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结合水土流失的预防保护、重点 监督和重点治理等工作,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国家水土保持 生态文明工程的创建,建设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景区建设要 丰富水土保持科技展示、科普体验的内容,创新形式,将水土保持 型景区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自然科普教育基地,不断提高景区的 社会认知,助力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有效治理。重点建设区域为水 土保持治理成效突出、综合效益发挥明显的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 其中,长江流域上游、黄河流域中上游,松辽流域黑土分布区、滇桂 黔石漠化片区等地区为优先建设区域。全国未来规划建设水土保 持型水利风景区共计111处。 四、主要发展任务 立足现在,看眼未来,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自 标,大力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上台阶、上水平,是当前及今后一个 时期的主要任务。 (一)看力规划建设一批水利风景区 做好资源调查与评估,推动水利风景资源有序利用。我国水 利风景资源分布广泛,社会大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绿色公共产品 的需求日益增长,要在摸清水利风景资源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 发展实际需要,进一步编制完善区域性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指导景区编制完善总体规划,做好资源价值分析,依据国家主体功

能区划和水功能区划的有关要求,确定水利风景区的主体功能和 建设发展模式。 科学论证景区环境承载能力,保障水利风景资源持续利用。 水利风景区建设要科学控制旅游项目开发和相关设施建设规模, 保护好风景资源,依据环境承载能力,划定景区生态红线,控制景 区升发利用范围、方式和强度,调控游客容量。各地要加强水利风 景区规划管控,督促做好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和生态环境用水保 障工作,严守安全底线,强化对景区水土资源开发的过程管理,杜 绝影响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损害生态环境、资源过渡开发利用的行 为,保障水利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明确景区管理主体责任要求,大力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充 分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整合相关资源,根据保护生态系统完整 生要求、资源管理统一化的需要,合理划定景区范围,并依据景区 主体资源情况,确定管理主体及责任要求,大力开展水利风景区建 没,重点建设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各类景区,推出一批省级水利 风景区,逐步优化水利风景区层级结构。 (二)重点提升现有水利风景区 紧紧围绕提质量、树品牌,进一步完善已有景区配套设施,提 升综合服务水平,加强水利风景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创新景 区建设管理模式,实现水利风景区质量、品牌、社会影响力的稳步 提升。 完善景区设施建设,提升景区综合服务能力。从需求侧入手,

以问题为导向,紧密结合水利工程建设改造,不断改善交通、通讯、 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和卫生、餐饮、住宿、娱乐、科普教育等 服务设施条件,按照智慧景区建设方向,完善游客咨询、环境解说、 应急管理等系统,全方位提高景区旅游服务质量水平,为游客提供 高效、便捷、安全的服务。 加强景区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推 动水利风景区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水环境状况以及河流水系分 布和工程布局特征,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推进水生 态修复和水环境改善。实施区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河湖 水域岸线保护与管理,切实保障水利风景区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的 主体功能,重点加强地处水源地、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敏 感区的水利风景区生态保护,建设相应的保护性基础设施、水安全 监测设施、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设施,提升景区在水环境保护 治理与监测等方面的能力。 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水利风景区综合效益。正确认 识水利风景区所具有的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改变景区水 利旅游的单一资源开发模式,将水利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与水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发展、现代农业开发 等工作相结合,建立健全水利风景区投融资和运营管理体制机制, 积极推动文化创意、学研科普、大自然教育、山水康养等创新产业 在水利风景区的发展。 (三)建立健全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体系

结合推行河长湖长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利 风景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精品景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提升景区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强水利风景区动态监管,逐步健全水 利风景区安全保障和监督管理体系。 完善水利风景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水利风景资源保护与 管理能力。将水利风景区建设纳入河长湖长制工作,统一谋划,统 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强化江河湖库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按照《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风景区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 将水利风景区建设纳入有关水利规划及工程设计和建设管理工 作,推动各地制定完善相关保护和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水利风景 资源保护的责任主体和管理职责。系统开展水利风景区自然资 源、水利工程遗产的普查、登记与保护。探索建立水利风景区优胜 劣汰机制。 建设一批精品水利风景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围绕景 区主体功能,结合景区资源特点和地方文化特色,统筹水利工程规 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大力推进科普、文化建设,提升水利风景区的 品牌影响与核心竞争力。结合水利风景区监督管理工作,定期开 展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质量评估,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推动建 设一批生态环境良好、管理智能化、文化主题鲜明、基础服务设施 完善的精品水利风景区。 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建立水利风景区信息化管理体系。鼓励 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加快培育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的研

究团队,建设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发展平台,打造水利风景 区高端智库。针对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涉及的体制机制、运营管 理模式和专项技术等关键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水利风景区健康 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开 展水利风景区资源环境监测和信息化数据平台建设工作,推动水 利风景区监督管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实现水利风景区的实时 动态监管。 五、主要建设内容 水利风景区建设,主要围绕资源保护、生态提升、安全保障、基 础设施、科普文化、服务配套开展。 (一)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按照节约与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与治理修复相结合的基本方 针,加大水资源及河湖生态保护力度,加强水土流失防治,推进水 资源水环境超载区修复治理。编制水资源保护专项规划,加大水 资源保护力度。实施截污治污、河湖清淤、水系连通、生态调度、自 然修复等措施,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对于饮用水源地景区,通过 实施水源地安全警示、隔离防护、水源涵养和修复猎施,保障水源 地安全。对重要湿地型水利风景区要优化水资源配置,开展必要 的生态补水,合理确定湿地的生态需水量和水质、水位要求。在大 中型灌区水利风景区,重点针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域,结合现代灌区 建设,通过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土肥一体化等设施,净化农田排 水和地表径流。在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要加强水土流失综合

排查治理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尤其要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重点 环节、重点部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景区安全生产宣教培 训体系,加强景区工作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充分做好游客安全知 识宣传,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全国水利风景区信息化平台 和动态监管系统建设,逐步加大智慧景区建设投入,逐步建立信息 互联、上下联动、实时监管的水利风景区动态管理系统。 (四)科普文化建设 加强与教育、文化、科技等行业部门的合作,引导科研院所、专 业机构参与水利风景区科普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 加强水利风景区工程纪念馆、水利科普馆、水文化展示馆、户外科 普解说及环境教育设施等建设,建立适应需求、独具特色的文化科 普基地。创新科普讲解方式,提升科普讲解水平,增强科学体验效 果,推进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促进科普 展览内容和展览形式的创新,提升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倡导快 乐科普理念,满足国民环境教育需求。 (五)游览服务设施建设 根据景区类型特征、功能定位、环境容量以及用地与环境等因 素条件,合理布局游览服务设施,加强餐饮、购物、住宿、娱乐、服务 中心等设施建设,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餐饮购物设施,要在满 足游客基本服务需求的同时,控制建筑体量,尽量保持水利风景区 的原生环境,营造宁静舒适的景区氛围;住宿设施,要远离水源保 护区、堤坝、水闸、河道和可能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区

域,建筑风格要与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相融合;娱乐设施,要 避免布置在景观节点和风景视线较好的区域,控制娱乐设施的数 量体量,保障设施质量安全,服务中心,要尽可能布置在景区入口 处,提供景区综合信息,方便游人游览,并且配置必要的医疗急救 设施。 六、项目实施计划 (一)项目实施原则 建设水利风景区,目的在于涵养水源、保护生态,为公众亲水 近水、走进自然提供方便,满足人民对美好环境、美好生活的需要, 是一项惠民实事、公益投入。建设水利风景区,主要内容是生态保 护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安全保障建设、科普文化建设和游览服务 设施建设,是名符其实的民生项目,应纳入当地基本建设范畴,财 政投入为主。建设水利风景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投入既 是一种投资需求,更是一种投资拉动,可以在实现水利风景区基本 服务功能的同时,有力地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在水利风景区项目建设中,应因地制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水利部门积极推动,鼓励社会资本多形式参与。 1.政府主导。地方政府是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的责任主体。 通过加强规划衔接,将水利风景区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打破部门、产业界限,协同推进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对于以社 会服务功能为主的公益性景区,要在水利、城建、农业、林业、文化、 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中,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设施、科普文

化设施和游览服务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水利风景 区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地方财政资金对景区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 护的投入,提升景区的生态服务功能。 2。行业推动。各级水利部门要发挥行业指导和推动作用,结 合河长湖长制、水生态文明建设等,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水利风景 区健康快速发展。紧密结合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中小河流治理、水 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河湖生态修复、灌区改造等水利工程建设,升 展水利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在水利工程项目论证、规划、设计等 环节统筹考虑水利风景区相关项目建设,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与 保护,完善水利风景区安全标识、警示系统等设施建设,加强水利 科普教育设施建设,提升水利工程科技含量,为水利风景区的持续 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实现水利工程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 。 3.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泛开辟资金渠道,引 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风景区建设。可开展旅游等经营项目的水利 风景区,探索采取特许经营、PPP等多元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金 积极参与景区基础设施和游览服务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公益组 织、学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科普文化建设,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景区环 境教育、文化创意产业,保障科普文化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二)资金需求与筹措 依据各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水利风景区规划建 设项目及投资需求,规划期内总投资需求约7800亿元。其中,规

划建设3957处水利风景区,投资需求约5300亿元;对现有1257 处水利风景区完善配套设施,投资需求约2500亿元。近期(十三 五”期间)投资需求约3700亿元;中远期(“十四五”期间)投资需求 约4100亿元。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约1360亿元,“十三五”期 间58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约3390亿元,“十三五”期间1650亿 元;安全保障猎施建设约580亿元,十三五”期间270亿元;科普 文化建设约560亿元,“十三五”期间240亿元;游览服务设施建设 约1910亿元,“十三五”期间960亿元。 按照项目实施原则,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金可以采取政 府主导方式,整合各项生态建设资金使用;基础设施建设及安全保 障措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统筹水利工程及相关建设项目资金 使用;科普文化建设以行业文化建设和地方文化建设资金共同推 进;游览服务设施建设以吸纳社会资金投入为主。 七、效益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 (一)效益分析 水利风景区充分依托河湖水系、特色地貌、历史人文、乡土文 化等资源,统筹协调水利建设与生态建设、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TCNTAC 7-2018 婴幼儿布书, 促进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水资源保护工程、环境美化工程、生态修复 工程。水利风景区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 效益和工程效益等几个方面。 1生态效益 以保护定开发,可以更好地提高水利风景区内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改善水生态环境,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河湖水质、保 护湿地等起到重要的作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 有效保护。景区植被系统可发挥固持土壤、拦蓄降雨、降低风速的 作用,延缓降雨地表径流形成,降低地表径流速度,削弱对地面的 冲刷,减少水土流失。景区的生态林、景观林还能形成区域小气 候,增加大气含氧量,增加空气湿度,既净化空气又调节气候,进而 减少暴雨、于旱等自然灾害,为保障区域农业稳产,提高人民健康 生活水平起到作用。 2.社会效益 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顺应社会需求,满足人民需要,增 强对外交流沟通与联系,提供直接、间接的就业机会,促进精准扶 贫工作,能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为新技术引进、资金 圾引、人才吸纳带来重要机遇,为经济腾飞、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 平提高贡献力量,也有利于水利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 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水利事业改革和发展。水利风景区彰显 水利文化传承功能,人们在欣赏赞叹湖光山色、共享水利改革发展 成果之时,可了解当地悠久的治水历史,感受水利事业的巨大成 就,认识水文化的深刻内涵,有利于陶冶和塑造高尚的精神品格 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经济效益 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将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促进 当地乃至周边地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促进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推动地方绿色发展,推动全域旅游,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 水利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增收,使人们生 活水平有所提高,生活质量明显上升,生活条件更加美好,也为生 态城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 础。 4.工程效益 通过发展水利风景区,整合水土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和经 营管理,实现景区经济收益反哺工程养护管理,可以解决很多长期 困扰基层单位的实际间题。通过景区建设,不但能为工程管理区 营造优美的景观环境,完善基础服务设施,还可以拓展工程管理人 员的思路,增强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促进水 管单位改革发展,保障工程效益发挥。 (二)环境影响评价 水利风景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基础 设施建设、安全保障措施建设、科普文化建设和游览服务设施建设 等。规划实施后,可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配置利 用效率和水土资源保护修复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提高农业节水 灌溉水平,提供公共生态服务产品,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水环境影响。水利风景区开发建设是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基 础之上的低强度资源使用,主要采取河湖岸线保护、水土流失综合 防治、水源保护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可以更 好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水生态环境,实现水长清、岸常绿的

人与自然和谐局面。 2。水生态影响。水利风景区通过工程和非工程猎施,显著提 升水体自净能力和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能有效地修复区域水生 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 3.水土保持影响。水利风景区将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 合,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在荒山秃岭、戈壁荒滩上 建成绿树成荫的休闲旅游区,有效提升水利风景区的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为加强水土保持探索了新途径。 4。景观影响。水利风景区依托河流、湖库、湿地和灌区进行建 设,充分考虑到河道、山体和绿地之间的协调,成为连接城乡发展 的自然生态纽带,构建山、水、林、城交相辉映的风景格局,美化城 市与乡村生态环境,对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 展发挥重要作用。 (三)环境影响消减措施 水利风景区在建设期可能对局部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但 总体风险可控。整治河道、连通河湖水系等工程建设将一定程度 改变河湖水文情势及水生态环境,景区工程建设过程中会破坏施 工占地范围内的一些植被,使原有植被的类型结构和分布发生变 化,建设活动也会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以及栖息活动产生一定 的不利影响。景区运营过程中,游人的活动可能会对景区的空气 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于水利风景区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积

水利风景区要切实做好工程安全、防洪安全和游客安全的保 障工作。坚持景区建设、运营服从防汛调度和工程运行,景区水利 工程安全管理责任只能加强不能弱化,坚持以防为主、防控管结 合,加强水利工程和主要设施的保护,定期对水利工程进行养护和 维修,建立并完善安全应急预案,落实景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措 施。坚决服从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管理,经营单位要定期对 索道、游船,游览娱乐等设施进行检修维护,采取空间分区、防护带 设置及游客警示教育等措施,保障景区工程设施和游客安全,确保 电力、通信、物资、交通、医疗等后勤供给畅通;坚持教育为主,防控 结合,注重水利风景区游客人身安全保护,加强游客安全教育,完 善安全警示标识,必要时设立禁游期和禁游区,以保证游客的人身 安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