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445-2021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设施建设技术指南(试行).pdf

DB36/T 1445-2021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设施建设技术指南(试行).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5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6097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6/T 1445-2021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设施建设技术指南(试行).pdf

表2公共建筑用水定额(升/人·日)

当采用推理公式法时,排水管渠的雨水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当汇水面积大于2km时,应 域降雨和地面渗透性能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和管网汇流过程等因素,采用数学模型法确定雨水设

DB36/T1445202

4.4.2截洪沟是为拦截排水地区上游高地的地表径流而修建的排水沟道,可以保护某一地区或某项工程 免受外来地表水所造成的泽涝、冲刷、淤积等危害,截洪沟的设计断面应根据设计流量经水力计算确定 计算方式可参照GB/T16453.4的相关规定。 4.4.3截洪沟防暴雨标准可取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或根据各地降雨特点采取当地最易发生洪水的 最短历时、高强度暴雨。坡面径流量与土壤侵蚀量可根据水土保持试验站的小区径流观测资料,或查阅 当地水文手册确定。

合流管渠的设计流量DB33T 2030-2017 人间充质干细胞库建设与管理规范,应按下式计算!

截流并以后管渠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Q=Q:+Q2 ...

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一股可选片

DB36/T1445202

一般地区可根据江汇水地区 年3年:短期积永良 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地区,可选用3 明确相应的设计降雨强度。

应采用导排或截流的方式避免山溪水涌入收集

5.1.1农村新居排水宜采用雨污分流制,已采用合流制的收集系统,宜逐步改造为分流制。 5.1.2农村新居及有条件的现有住房排水系统应考虑污水排放时户内管网铺设合理、黑灰分流 5.1.3有条件的地区可收集利用雨水,收集的雨水可用于灌溉或杂用。 5.1.4雨水沟渠宜与路边沟结合

5. 2 农村新居排水系统

5.2.1农村新居排水系统应结合农户的生活习惯、庭院布局、风俗文化、污水处理方式等因素确定。 5.2.2厨房污水、生活洗涤及沐浴污水、厕所污水宜应接尽接。 5.2.3厕所污水宜与厨房污水、洗涤洗浴污水分开收集,黑水排入化粪池预处理后再进入污水收集系统 灰水可直接进入污水收集系统。 5.2.4厕所污水接入接户并前应按规范设置化粪池,化粪池宜选择成品化粪池,盖板不得封闭,应具备 通气和清渣功能。地质条件较差的山区、丘陵地带、临近河流、湖泊或道路的地区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化 类池。 5.2.5厨房污水接入接户井前应设置厨房清扫并,厨房清扫井应有拦渣、隔油和沉砂的功能;宜选用成 品井,圆形清扫井直径不宜小于500mm,方形清扫井尺寸不宜小于400mm×600mm。 5.2.6隔油池宜采用预制化成品隔油池,应符合CJ/T295、CJ/T410的相关规定;采用混凝土隔油池应 符合GB50015的有关规定;隔油池盖板不得封闭,应具备通气和清渣功能。 5.2.7卫生间、厨房出水立管应设置“S”型存水弯,若不能满足最小离地距离,可在埋地横管设置“P 型存水弯,存水弯水封高度不小于50mm 5.2.8户内排水管道应符合GB50015的有关规定 5.2.9鼓励有条

DB36/T1445—20216.2污水管网宜根据村庄规划、地形标高、排水流向等进行布置,按照接管短、埋深合理、尽可能重力自流排出的原则,充分利用自然形成或已有的明渠暗沟,尽量避免破路新建污水管网。6.3对于因地形、地质或地面障碍物等原因难以采用重力流污水收集系统的,可采用压力收集系统或真空收集系统,也可采用组合方式。压力收集系统适用于需要提升污水以进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地形复杂、长距离输送以及需减小管道埋深等区域,压力收集系统的设计应符合GB50014的有关规定。真空收集系统适用于重力流管道敷设困难、生活污水排水点分散、排水距离较长、地势平坦、排水管道需跨越障碍物(如:小河、管沟、供水管等)、地下水位较高、人口密度低、水源保护区、临时排污点(营地、度假村等)和由于地下管道施工可能影响交通等区域,真空收集系统的设计应符合CECS316的有关规定。7排水管渠和附属构筑物7.1一般规定7.1.1排水管渠应根据乡村规划、充分结合当地条件,统一布置、分期建设,7.1.2排水管渠断面宜按规划期内的最高日最高时设计流量设计;排水管道的最小管径和相应最小设计坡度,宜按表4的规定取值。表4最小管径和相应最小设计坡度管道类别最小管径(mm)最小设计坡度2000.004污水管3000.003雨水管和合流管3000.003雨水口连接管2000.01厨房污水排水管75/厕所污水排水管100/化粪池/隔油池出水管1500.01出户管1500.01注:管道坡度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酌情减小,但应采取防淤、清淤措施,7.1.3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应按满流计算,污水管道应按非满流计算,其最大设计充满度可参考CJ124,宜按表5的规定取值。表5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径或渠高(mm)最大设计充满度200~3000.60350~4500.70500~9000.757.2化粪池7.2.1化粪池宜设置在接户管下游且便于清掏的位置,可每户单独设置,也可相邻几户集中设置。7.2.2化粪池池壁和池底应采取防渗处理,宜选择成品化粪池。7.2.3化粪池设置应符合GB19379的有关规定,化粪池的有效深度不宜小于1.3m,宽度不宜小于0.757

DB36/T1445202

m,长度不宜小于1.0m,圆形化粪池直径不宜小于1.0m;双格化粪池第一格的容量宜为总容量的75%; 三格化粪池容积应不小于1.5m,第一格的容量宜为总容量的50%,第二格和第三格宜分别为总容量的 25%

7.3.1餐馆、食堂等含油污水宜经隔油池后再排入污水收集管道 7.3.2隔油池宜采用成品隔油池

7.4.1接户井宜选用预制化成品。 7.4.2接户井宜设置细格栅,格栅应采用耐腐蚀材料,格栅的栅距不应大于10mm。 7.4.3接户并的设置可参照GB50015检查并的有关规定执行,规格宜按实际功能要求选择。 7.4.4接户井应便于清掏,宜选用双层井盖,并有“接户井”字样

形模量等因素综合考虑管材的环刚度。 7.5.3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应根据管材强度、外部荷载、土壤冰冻深度和土壤性质等条件,结合当地埋 管经验确定,人行道下宜为0.6m,车行道下宜为0.7m。管顶最大覆土深度超过相应管材承受规定值 或最小覆土深度小于规定值时,应采用结构加强管材或采用结构加强措施,

7.6.1在地形平坦地区、埋设深度或出水口深度受限制的地区,可采用渠道(明渠或盖板渠)排除雨 水。 7.6.2明渠和盖板渠的底宽不宜小于0.3m,无铺砌的明渠边坡,应根据不同的地质可参照GB50014 的规定取值:用砖石或混凝土块铺砌的明渠可采用1:0.75~1:1的边坡

7.7.1检查井的位置应设置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及直线管段上每隔 定距离处。 7.7.2检查井井盖应有标识并安装防坠落装置。 7.7.3检查井宜采用成品井,不宜使用砖砌检查井。 7.7.4检查井在直线管段的最大间距应根据疏通方法等不同情况确定,在不影响农户接户管的前提下 宜按表6的规定取值;无法实施机械养护的区域,检查井的间距不宜大于40m。 7.7.5

表6检查井在直线管段的最大间距

DB36/T1445202

.8.1官道跌水水头为1.0m~2.0m时, 弯处不宜设跌水井。 7.8.2跌水井的进水管管径不大于2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不得大于6m;管径为300mm~600 mm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不宜大于4m,跌水方式可采用竖管或矩形竖槽;管径大于600mm时,其 一次跌水水头高度和跌水方式应按水力计算确定。 7.8.3污水和合流管道上的跌水井,宜设置排气通风措施,并应在该跌水井、上下游检查井井室内部 及这三个检查井之间的管道内壁采取防腐蚀措施。

7.10.1合流制排水系统需设置截流设施,可采用重力截流和水泵截流方式。 7.10.2截流设施的位置应根据溢流污染控制要求、污水截流干管位置、合流管道位置、调蓄池布局、 溢流管下游水位高程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 7.10.3截流井宜采用槽式,也可采用堰式或槽堰结合式。 7.10.4截流井溢流水位应在设计洪水位或受纳管道设计水位以上,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闸门等 防倒灌设施,并应保证上游管渠在雨水设计流量下的排水安全。 7.10.5截流井内宜设流量控制设施。

7.11.1排水管渠出水口位置、形式和出口流速应根据受纳水体的水质要求、水体流量、水位变化幅度 水流方向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7.11.2出水口应采取防冲刷、消能、加固等措施,并设置警示标识。

7.12.1当排水管道遇到障碍物,如穿过河道、铁路等地下设施时,宜设置倒虹管。 7.12.2 通过河道的倒虹管不宜少于两条,通过谷地、旱沟或小河的倒虹管可采用一条,通过障碍物的 倒虹管,应符合与该障碍物相交的有关规定。 7.12.3倒虹管的管径宜不小于200mm;管内设计流速应大于0.9m/s,并大于进水管内的流速。 7.12.4倒虹管宜设置事故排出口。

DB36/T1445202

7.13.1泵站设置应在满足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及排水相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布局,提高运 行效率。 7.13.2排水泵站宜按远期规模设计,水泵机组可按近期规模配置。 7.13.3排水泵站宜为单独的建筑物,规模较小、用地紧张、不允许存在地面建筑的情况下,可采用 本化预制泵站。 7.13.4排水泵站的建筑物和附属设施宜采取防腐蚀措施。 7.13.5排水泵站宜采用潜水泵,并应设置清洗设施。 7.13.6雨水泵站应采用自灌式泵站,污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宜采用自灌式泵站。 7.13.7真空泵应使用旋叶式真空泵具。真空泵站的设备运行时会产生噪声,应与周围建筑物保持足够 的距离。

7.13.1泵站设置应在满足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及排水相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布局,提高运 行效率。 7.13.2排水泵站宜按远期规模设计,水泵机组可按近期规模配置。 7.13.3排水泵站宜为单独的建筑物,规模较小、用地紧张、不允许存在地面建筑的情况下,可采用 本化预制泵站。 7.13.4排水泵站的建筑物和附属设施宜采取防腐蚀措施。 7.13.5排水泵站宜采用潜水泵,并应设置清洗设施。 7.13.6雨水泵站应采用自灌式泵站,污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宜采用自灌式泵站。 7.13.7真空泵应使用旋叶式真空泵具。真空泵站的设备运行时会产生噪声,应与周围建筑物保持足够 的距离。

DB36/T1445202

附录 A (规范性) 江西省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收集模式

图A.1农村生活污水I类收集模式

靠近城区、镇区且满足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入要求,人口分布集中的村庄,但不利于敷管的(受管 位、地形条件、河湖水系、地质状况等因素限制,下同),应根据技术经济比选,选择建设雨污分流系 统、通过污水提升泵站排入城镇污水管网或就地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

DB36/T1445202

图A.2农村生活污水II类收集模式

靠近城区、镇区且满足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入要求,人口分散的村庄,在管道敷设条件较好的情况 下,应根据技术经济比选,选择建设和完善村庄污水收集系统(雨污分流)将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或 就地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

图A.3农村生活污水Ⅲ类收集模式

DB36/T1445202

靠近城区、镇区且满足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入要求,人口分散的村庄,在管道敷设条件不利的情况 下,应根据技术经济比选,选择建设和完善村庄污水收集系统(雨污分流)、通过污水提升泵站排入城 镇污水管网或就地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

图A.4农村生活污水IV类收集模式

(口分布集中的村庄,在管 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应就地建设集 过村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图A.5农村生活污水V类收集模式

DB36/T1445202

远离城区、镇区,人口分布集中的村,在管道敷设条件不利的情况下,选择建设和完善村庄污水 文集系统、通过污水提升泵站排入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对村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但需根据受纳水体 水功能和水质目标要求,设置必要的调蓄等系统来减缓雨季溢流污染。

A.7VII类收集模式

CCGF 114.1-2008 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图A.6农村生活污水VI类收集模式

人分散的树件 在管道敷设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应建设和完善村庄污水收集 系统,就地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 ,对村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图A.7农村生活污水VI类收集模式

A.8VIII类收集模式

GB/T 11417.8-2012 眼科光学 接触镜 第8部分:有效期的确定DB36/T1445202

远离城区、镇区的,人口分散的村庄,在管道敷设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宜优先考虑污水资源化 就地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对村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图A.8农村生活污水VI类收集模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