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1356-2019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GB/T 51356-2019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065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51356-2019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3.1.1绿色校园的评价应以单个校园或学校整体作为评价对象。 3.1.2绿色校园的评价应以既有校园的实际运行情况为依据。 3. 1. 3 绿色校园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绿色校园的评价应以单个校园或学校整体作为评价对象。

3.1.5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

3.2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3.2.2控制项的评定结果应为满足或不满足GB/T 27757-2011 pH值测定用参比电极,评分项

应为根据条、款规定确定得分值或不得分。加分项的评定 为某得分值或不得分。

应为某得分值或不得分。

Q;、Q:应按参评校园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理论上可 总分值再乘以100分计算。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均不 40分。

2Q=WQ+WQ+WQ+WQ+W.Q

Q=WQ+WQ+WQ+WQ+WQ+Q

表3.2.5绿色校园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3.2.6绿色校园评价等级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 级,3个等级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规定,且一星级、二 星级、三星级绿色校园的总得分分别不应低于50分、60分 80分

4. 1 规划与生态

4.1.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

4.1.2学校选址应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不应建设在地震断裂 带、地质塌陷、山体滑坡、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易发及人为风 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

4.1.4校园可比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均不应低于国家现行相关标

.4校园可比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均不应低于国家现行相关 时于校园建设的规定

4.1.5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评分总分值为12分,并按下 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学校新区建设绿地率达到35,日区改建项口绿地率达 到30%,得3分; 2学校场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按表4.1.5的规则评分 最高得7分; 3学校公共绿地在放假期间向社会公众开放,得2分 4.1.6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评价总分值为9分,按表 4.1.6的规则评分,

表4.1.5学校场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规则学校类型学校人均公共绿地面积A得分新区建设[H区改建小学0.8m²≤Ag<1.2m20.5m²≤A0.8m²3学校1.2m≤A1.5m²0.8m²≤A.<1.0m5A≥1.5m²Ag≥1.0m²71.0m²≤A1.2m²0.7m²≤A<0.9m²3中学1.2m²≤A1.4m²0.9m²≤A<1.0m²5学校A.21.ImA=1.0m²7表4.1.6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分规则校园类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得分新区建设旧区改建地下建筑面积与小学5%≤R,<8%3%≤R,<6%3地山建筑面积学校8%≤R<10%6%≤R<8%6的比例R,R,≥10%R.8%9地下建筑面积与10%≤R,12%3%≤R≤8%3中学地上建筑面积12%≤R<15%8%≤R,10%6学校的比率R,R≥15%R,≥10%94. 1. 7场地内制定综合安全规划,满足突发灾害时紧急疏散,应急保障救护等要求,评价总分值为11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 规划布局对突发灾害的避难场所及紧急疏散系统,得3分;2合理规划布局紧急疏散、避难引导标识系统,得3分;3校园道路及广场设计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构成安全、方便、明确、通畅的校园环境,得3分;校园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设施处道路的高差,得2分。4. 1.8学校教学楼、行政楼等公共建筑布局保证室内良好的日7

照环境、采光和通风条件,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 范》GB50099中有关学校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且学生宿舍满 足现行行业标准《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中有关日照标准 的要求,得8分。

4.1.9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冬夏主导风向合理布置建筑物

校区内统寿建设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场地年径流

1雨水人渗措施应用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广场和停车 场,得1分;应用在机动车道及其他场所,得1分; 2雨水向用于绿化和其他,得2分; 3采取生物滞留措施和初期雨水净化措施,得2分; 4 建有集中蓄洪调峰功能设施的,得2分: 年雨水径流总量控制达到50%得1分、60%得2分

12校园选址和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学生及教职员1.利用公共 网络,且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评价总分值 2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城镇完全小学按以下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城镇完全小学场地主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实际 距离不大于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实际距离 不大于500m,得4分。 2)城镇完全小学场地出入口实际步行距离500m范围内 设有2条或2条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 车站和轨道交通站),得4分。 2城镇完全初高级中学按以下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城镇完全初高级中学场地出人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实 际步行距离不大于10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 距离不大于1000m,得4分, 2)城镇完全初高级中学场地出人口实际步行距离1000m, 范围内设有2条或2条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 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得4分。 3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得4分。 13根据校园空间的承载力设计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场 停车场地设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节约土地资源。设置停车 ,停车场地及地下车库的出入口不直接通向师生人流集中的 。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人,且有遮阳防雨措 得3分; 2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满足下列要求中2项,得4分; 3项及以上,得6分: 1)停车方式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停车采用机 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等方式节约用地: 2)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3)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 用效率; 4)校园内地面停车比例不大于总停车量的40%: 5)学校周边有良好的交通条件,有条件时设置集币临时 停车场地

3)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

4.1.14改建、扩建项自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场地、设施及建 筑,各项公用和体育设施向当地提供社会协作。评价总分值为 11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改建、扩建项自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场地、设施及建筑 得3分 2学校公用及体育设施向当地提供社会协作,得4分 3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得分

规定。 4.2.+不应采用闲家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 筑材料及制品

4.2.5采取综合措施.逐年降低校园学年生均能耗。评价总分 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学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1%.得3分, 2学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 2%.得9分

计标准规定值低10%以上,或对有主要功能建筑进行节能改 造,且改造方案的设计能耗不高于国家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值。评价分值为6分

4.2.7根据当地气候、自然资源条件和校园用能需求,合理利

节可七能惊。 累计: 1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热水比例达到20%以上,得3 分;每提高10%,加1分,总分最高6分。 2由可再牛能源提供的电量比例不低于2%,得3分;每 提高1%,加1分,总分最高12分 3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冷量和热量的比例不低于10不,得 3分.每提高5%,加1分,总分最高12分。 4.2.8合理利用余热废热解决校园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热水需 求。评平价总分值为7分,并按照下列规则评分: 1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校园所需蒸汽总量的 40%,得2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校园所需蒸汽总量 的60%,得4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校园所需蒸汽 总量的80%,得7分。 2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供暖总量的30%,得2 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供暖总量的50%:得4分; 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供暖总量的60%,得7分。 3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生活热水总量的60%,得 2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生活热水总量的75%,得4 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生活热水总量的90%,得 7分。

4. 2. 9对校园内主要用能系统和该

1 采暖空调系统的能效优化,得2分; 2 热水系统的能效优化,得2分;

4.2.12绿化用水采用节水高效的浇灌方式:评价总分

1采用带末端控制喷头的取水栓,得1分: 2 90%以上的绿化面积采用微喷或滴灌,得2分; 3采用雨天关停等自动浇灌系统,得3分。

4用于上述之外的其他用途得2分。 4.2.14校园建筑择优选用建筑形体,评价总分值为10分。根 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建筑形 体规则性来评价校园建筑,计算建筑形体不规则的校园建筑数量 所占比例,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建筑形体不规则的校园建筑数量所占比例大于60%.且 建筑形体特别不规则的校园建筑不大于1座:得5分。 2建筑形体不规则的校匹建筑数量所占比例小于或等于 60%,且建筑形体特别不规则的校园建筑不大于1座,得10分。 4.2.15对新建主要功能建筑的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 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材效果,评价分值为5分。

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材效果,评价分值为5分。

4.2.16合理采用绿色建材、本地建材、可再利用材米

环材料。评价息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绿色建材的使用比例达到8%,得3分:达到15%,得 3分; 2 使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的比例达到70%,得3分; 3 校园中的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达到 10%.得2分;达到15%,得3分。 4.2.17校园新建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 根据装配慈按表4.2.17的规评分

表4.2.17装配式建筑装配率(%

4.3.1学校教学区的声环境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

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及《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 的有关规定。校园总平面规划设计应注意噪声源及噪声敏感建筑 的布局,当背景噪尚未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隔离及降噪措施

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18及《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的规定,

4.3.3各类功能建筑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

机物、氢等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 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及《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的有关规定。

4.3.4校园应实行全面禁烟制度.校园内不应设吸

眼处应设醒目的禁止吸烟标识。

眼处应设醒自的禁止吸烟

4.3.5教学用房工作面或地面上的采光系数:且采光窗

4.3.6满足教学用房室内照明数量及质量要求,控制眩光并改

4.3.7在全年教学期间,教学用房及学生宿舍室内

足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及《民用建筑 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中的Ⅱ级要求:评价总分 值为8分。

4.3.8各类教学用房混响时间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2语言及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多功能厅、 体本育馆等需要专项声学设计的室内混响时间满足相应要求:得 2分;

4.3.9主要教学用房及其他主要功能建筑人员

室内环境。评价总分值为11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开累计: 1对主要教学用房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分 析,并与通风系统联动,得6分: 2对主要教学用房进行室内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并 与通风系统联动,得5分。 4.3.10校园场地内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批准执行的城市水环境 质量标准。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讨分: 1功能区最低水质指标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3838规定的V类:得3分。 2功能区最低水质指标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3838规定的V类,得6分。 3功能区最低水质指标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3838规定的山类及以L:得9分。 4.3.11采取措施降低校园热岛强度。评平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 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未、构筑物遮阴措施的面 积达到10%,得1分:达到20%,得4分: 2大于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 低于0.4,或天于80%的建筑屋面采用绿化屋面:得1分。 4.3.12校园绿化以种植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为 主,选用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能体现良好生态环 境和地或特点的植物。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 分并累计: 1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 非水能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得3分: 2绿地配置乔木不少于3株100m,得3分 3学校采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方式:得2分 4.3.13学校医疗设施、体育器械及人员服务满足合理要求:为 学生提供医疗、健康保证。评价总分值为7分.并按下列规则分 别评分并累计:

3.13学校医疗设施、体育器械及人员服务满足合理要求: 生提供医疗、健康保证。评价总分值为7分:并按下列规则 评分并累计:

总分值为1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开累计: 1运行管理人员培训计划、记录莞整,人员具有培训考核 合格证书,得4分; 2运行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并通过社会相关行业业务技能号 核,得4分; 3组织参与绿色校园运行管理交流活动.相关记录完整 得2分。

4.4.6信息公开,师生和家长参与绿色校园的运行管理。评价

总分值为1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在全校范围发布绿色校园运行管理组织机构信息和相关 制度并组织学习,得3分; 2校园运行管理组织机构中有学生、教工和家长的参与并 发挥有效作用,得2分; 3定期征集绿色校园满意度,得2分: 4邀请学生、教工参与校园运行管理会议并提出意见建议 学生、教工参与校级校园运行管理活动每学年不少于2次,且参 与人员范围涵盖学校冬年级和主要部门,得3分

4.4.7建立绿色校园管理激励机制,并取得实效。评价总分值

4.4.10定期进行绿色校园运行管理体系内、外部评

4.4.10定期进行绿色校园运行管理体系内、外部评估审查,开 且有整改和提高的措施。评价总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 分并累计: 1学校每学年对绿色校园的运行管理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内 部评估,记录完整且有整改和提高的措施,得2分: 2学校每学年接受校外机构或组织校外专家对绿色校园运 行管理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外部评估,记录完整且有整改和提高的 措施,得2分; 3学校聘请校外专家对绿色校园的运行管理进行指导和咨 询,记录完整且效果良好,得2分。 4.4.11对绿色校园运行有关设施、设备、管线进行定期检查维 护,并根据运行状况进行设备系统的运行优化、诊断和改造。评 价总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校园基本运行设施、设备、管线功能先好,定期维护, 具有设施设备的检查、调试、运行、标定记录,且记录完整,得 2分; 2制定设备设施改进方案,得2分; 3对主要运行设备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取得节能降耗成效 得2分。 4.4.12建立能源与资源监测平台,对校园用电、用水、用热、 用冷和主要能耗设备进行有效监测,并将数据用于运行管理。评 价总分值为1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校园建有能耗监测平台,对教学、行政办公、实验、生 活服务等设施进行合理分类,实施能耗、水耗分项计量,得 4分; 2对监测数据进行公示,运用监测数据进行激励性管理, 得3分; 3运用监测数据对用能、用水系统进行诊断和改造,得 3分。

4.4.12建立能源与资源监测平台,对校园用电、用水、

1校园建有能耗监测平台,对教学、行政办公、实验、生 活服务等设施进行合理分类,实施能耗、水耗分项计量,得 4分; 2对监测数据进行公示,运用监测数据进行激励性管理, 得3分; 3运用监测数据对用能、用水系统进行诊断和改造,得 3分。

4.4.13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效果满足绿色校园运行,

4.5.3制定全校参.写的绿色校园教育与推产中长期规划。

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学校每一学年开设不少于两门绿色教育的校本课程或选 修课程,得5分;

4.5.6营造有特色的绿色校园文化。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下

4.5.6营造有特色的绿色校园文化。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下 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直为1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建立学生环保社团或兴趣小组,且定期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得5分; 2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等平台,开展全校性的绿 色教育宣传活动,且每学年两次以上,得5分。

1支持与指导学生参与区县市、省(市)以及全国性和国

5. 1 规划与生态

5.1.1项自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对各类保护 区、文物古迹保护建设控制的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5.1.2学校不得建设在地震断裂带、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 自然灾害易发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梁超标的地段。校园场地 与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各类污染源实施控制 的规定。

5.1.3学校教学楼、行政楼等公共建筑布局应保证室内外的月 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并应符合城市规划有关高等院校日 照标准的规定。学生宿舍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宿舍建筑设 计规范》JGJ36有关宿舍建筑日照标准的规定。 5.1.4校园可比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均不应低于国家现行相关标

5.1.3学校教学楼、行政楼等公共建筑布局应保证室内

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并应符合城市规划有关高等 照标准的规定。学生宿舍应符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宿舍 计规范》JGJ36有关宿舍建筑日照标准的规定

5.1.4校园可比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均不应低于国家现行相关标

5.1.5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评分总分值为12分,并按下 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学校新区建设绿地率不低于35%,旧区改建项国绿地率 不低于30%,得3分; 2学校场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按表5.1.5的规则评分: 最离得7分; 3学校公共绿地在放假期间向社会公众开放,得2分

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学校新区建设绿地率不低于35%,旧区改建项绿地率 不低于30%,得3分; 2学校场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按表5.1.5的规则评分 最得7分; 3学校公共绿地在放假期间向社会公众开放,得2分

表5.1.5学校场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规则校园类型学校人均公共绿地面积A。得分新区建设1F区改建普通高校、特殊1.2m²≤A<1.5m²0.8m≤Ag<1.0m²3类型高校1.5m²≤A<2.0m²1.0m≤A,<1.2m2A≥2.0m²Ag≥1.2m²71.0m²≤Ag<1.2m²0.7m²≤Ag<0.9m²3职业学校1.2m²≤A,<1.dm0.9m²≤A1.0m5Ag≥1.4m²Ag≥1. 0m*5. 1.6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评价总分值为9分,按表5.1.6的规则评分。表5.1.6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分规则校园类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得分新区建设E区改建地下建筑面积与普通高校、5%≤R,<15%3%≤R,<10%3地上建筑面积特殊类型高校15%≤R<20%10%≤R,<15%6的比率R,R,≥20%R,≥15%9地下建筑面积10%≤R,<12%3%≤R,<8%3职业学校与地上建筑面积12%≤R,<15%8%≤R,<10%6的比率R,R.≥15%Rr≥10%95.1.7场地内制定综合安全规划,满足突发灾害时紧急疏散、应急保障救护等要求,评价总分值为1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规划布离应对突发灾害的避难场所及紧急疏散系统,得3分;2规划布周紧急疏散、避难引导标识系统:得3分:3人流集中的道路不宜设置台阶,设置台阶时且不得少于3级,得3分:24

4校园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设施处理道路的品差,得 3分。

3分。 5.1.8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冬夏主导风向布置建筑物及构筑物, 校园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 风:评价总分值为11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高1.5处风速低于5m/s:卢列 休息区、活动区风速小于2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 小于2,得3分; 2)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 差不大于5Pa.再得2分。 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 评分并累计: 1)场地内人活动区无涡旋或无风区:得3分; 2)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 再得3分。 5.1.9新建、改建、扩建学校项目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 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 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评价分值为9分。 5.1.10校区内统筹建设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场地年径流总量控 制率达60%。评价总分值为1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 累计: 1雨水入渗措施应用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广场和停车 场:得1分;应用在机动车道及其他场所,得1分; 2 雨水回用于绿化和其他,得2分: 3 采取生物滞留猎施和初期雨水净化措施,得3分: 4 建有集中蓄洪调峰功能设施,得2分: 5 年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60%得1分、65%得2分 70%得3分。 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校园选址和出人

校园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

口设置方便学生及教职员工充分利用的公共交通网络。评价总分 直为1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开累计: 1场地出人门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实际距离不天于 10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实际距离不大于1000m,得 4分; 2场地出入口步行实际距离1000m,范围内设有不少于3 条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得4分: 3有人行通道衔接公共交通站点,得4分。 5.1.12根据校园空间的承载力设计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场 节约十地资源。停车场地及地下车库的出人口不首接通向师生人 流集中的道路。评价总分值为1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 累计: 1白行车停车设施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施,得 3分。 2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满足下列要求中2项,得6分 满足3项及以上:得9分: 1)停车方式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停车采用机 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等方式节约用地; 2)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3)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 用效率; 4)地面停车比例不大于总停车量的40%; 5)学校周边有良好的交通条件,设置临时停车场地。 5.1.13改建、扩建项自利用尚可使用的场地、设施及建筑:各 项公用和体育设施向当地提供社会协作,评价总分值为11分 开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开累计: 1改建、扩建项自利用尚可使用的场地、设施及建筑,得

项公用和体育设施向当地提供社会协作:评价总分值为11分, 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改建、扩建项目利用尚可使用的场地、设施及建筑,得 3分。 2学校公用及体育设施向当地提供社会协作,得4分。 3 3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得4分。

5.2.1校园内主要用能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设备节能

5.2.1校园内主要用能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设 的要求,新建和改建建筑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节能标准 要求。

5.2.3不应采用国家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禁止和限制使 筑材料及制品

5.2.4采取综合措施,逐年降低校园学年生均能耗。评价总分

值为8分,并按照下列规则评分: 1职业学校学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2%且小于4%,高 等院校学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1%且小于2%,得4分。 2职业学校学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4%,高等院校学 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2%,得8分。 5.2.5校园内新建主要功能建筑的设计能耗比国家现行节能设 计标准规定值低10人以上,或对既有主要功能建筑进行节能改 造,改造方案的设计能耗比国家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值低5% 以L: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照下列规则评分: 1满足条文要求的建筑面积比例大于50%且小于90%.得 1分 2满足条文要求的建筑面积比例不小于90%,得8分。 5.2.6根据当地气候、自然资源条件和校园用能需求,合理利 用可再生能源。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照下列规则分别评分 并累计: 1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热水比例达到20%以上,得2 分;每增加10%加1分,总得分最高5分;

5.2.5校园内新建王要功能建筑的设计能耗比1家现行节能设

2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量比例不低于2%得2分,每 1%加1分,总得分最高10分; 3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冷量和热量的比例不低·于10%行 每提高5%加1分,总得分最高10分。

高1%加1分,总得分最菌10分: 3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冷量和热量的比例不低·于10%得2 分,每提高5%加1分,总得分最高10分。 5.2.7合理利用余热废热解决校园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热水需 求。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照下列规则评分: 1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校园所需蒸汽总量的 0%,得2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校园所需蒸汽总量 的60%,得4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校园所需蒸汽 总量的80%,得6分。 2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供暖总量的30%,得2 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供暖总量的60%,得4分; 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供暖总量的90%,得6分。 3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生活热水总量的60%,得 2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生活热水总量的75%,得4 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生活热水总量的90%,得 6分

5.2.10生均用水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

准》GB50555的规定或连续三年总用水量逐年降低1%。评价 分值为5分。

5.2.11绿化用水采用节水高效的浇灌方式。评价分值为

5.2.13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雨水收集回用。评价总

5.2.13通过技术经济比较

5.2.14采用市政再生水或自行建设再生水处理利用系统

水水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精 GB/T18920的有关规定,且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5%, 达到3%,得6分。评价总分值为6分

达到3%,得6分。评价总分值为6分。 5.2.15校园建筑择优选用建筑形体,评价总分值为8分。根据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建筑形体 舰则性来评价校园建筑:计算建筑形体不规则的校园建筑数量所 占比例,按下列规则评分: 1建筑形体不规则的校园建筑数量所占比例大于50%,月 建筑形体特别不规则的校园建筑不大于3座,得5分。 2建筑形体不规则的校园建筑数量所占比例不大于5% 自建筑形体特别不规则的校园建筑不大3座,得8分。 5.2.16对新建主要功能建筑的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 进行优化设计,送到节材效果。评价分值为5分。 5.2.17采用绿色建材和本地建材、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 料。评价总分值为7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绿色建材的使用比例达到5%,得1分:达到10%,得 2分; 2使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 建筑材料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达到60%,得2分: 3校园中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达到

5.2.15校园建筑择优选用建筑形体,评价总分值为8分

5.2.17采用绿色建材和本地建材、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

料。评价总分值为7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绿色建材的使用比例达到5%,得1分;达到10%,得 2分; 2使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 建筑材料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达到60%,得2分: 3校园中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达到

,得2分;达到15%,得3分。 .18校园新建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评价总分值为6分, 居装配率按表5.2.18的规则评分

%,得2分;达到15%,得

%,得2分;达到15%,得3分。

5.2.18校园新建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 相提装配率按表 5 2 18 的规刚评分

5.2.18校园新建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评价总分值为6分,

表5.2.18装配式建筑装配率(%

5.3.1学校环境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的规定。校园总平面规划设计应注意噪声源及噪声敏感 建筑的布局,当背景噪声未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隔声及降噪 措施

5.3.1学校环境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

隔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舰范》GB 50118的控制要求。

机物、寡等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 环境污染控制规范》(B50325的有关规定

5.3.4易产生有害、有毒污染物的实验室应进行空气监控

置相关环保处理设备保障安全运行,并应确保不影响人体健康

置相关环保处理设备保障安全运行,并应确保不影响人体健康

5.3.5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级及围护结构隔声性

5.3.5主要功能房间室闪噪声级及围护结构隔声性能优于现行 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标准, 评价总分值为1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主要功能用房室内噪声级达到低限标准GB/T 31256-2014 输送带 具有橡胶或塑料覆盖层的地下采矿用织物芯输送带规范,得3分;达到

高要求标准,得4分: 2建筑构件及相邻房间之间的空气隔声性能达到低限标准 得3分:达到高要求标准,得4分; 3建筑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达到低限标准、得3分;达 到高要求标准,得4分。 5.3.6主要功能用房室内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 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面积要求,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 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教学用房80%以上的面积满足要求,得3分; 2行政办公用房75%以上面积满足要求,得3分; 3学生宿舍用房75%以上的面积满足要求,得3分。 5.3.7在全年教学期间,室内热湿环境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民 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的相关要求。评价 总分值为1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教学用房满足热舒适H级要求,得4分; 2行政办公用房满足热舒适Ⅱ级要求,得4分: 3学生宿舍用房满足热舒适级要求,得4分。 5.3.8各类教学用房的混响时间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 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有关规定,控制混响时间,评价息 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普通教室满足混响时间要求,得5分: 2其他辅助教学用房满足混响时间要求.得3分: 3其他需要专项声学设计的室内混响时间满足相应要求, 得2分。 5.3.9主要教学用房及其他功能建筑中人员密度较高且随时间 变化大的区域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 环境。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面积要求,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 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教学用房80%以上的面积满足要求,得3分; 2行政办公用房75%以上面积满足要求,得3分; 3学生宿舍用房75%以上的面积满足要求,得3分。 5.3.7在全年教学期间,室内热湿环境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民 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的相关要求。评价 总分值为1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教学用房满足热舒适级要求,得4分; 2行政办公用房满足热舒适Ⅱ级要求,得4分: 3学生宿舍用房满足热舒适Ⅱ级要求,得4分。 538冬类数学用房的湿响时间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

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的相关 总分值为1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教学用房满足热舒适Ⅱ级要求,得4分; 2行政办公用房满足热舒适Ⅱ级要求,得4分 3学生宿舍用房满足热舒适Ⅱ级要求,得4分

变化大的区域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 环境。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对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并与通风 系统联动,得6分; 2对室内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并与通风系统联动

质量标准,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功能区最低水质指标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3838规定的V类,得3分。 2功能区最低水质指标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3838规定的V类,得6分。 3功能区最低水质指标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3838规定的叫类及以上:得9分。 5.3.11采取措施降低校况热岛强度:评价总分值为6分JB/T 8941.2-2014 一般用途罗茨鼓风机 第2部分:性能试验方法,证按 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上: 1红线范围内户列活动场地有养木、构筑物遮阴措施的面 积达到10%,得1分;送到20%:得3分: 2大于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 低于0.4,得3分。 5.3.12校园绿化以种植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为 主:选用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儿害、能体现良好生态环 境和地域特点的植物。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 分并累让: 1种植适宜当地气候和七镶条件的乡土植物为主,选用耐 医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能体现良好生态环境和地域特 点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种植区域覆土深度 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得3分: 2绿地配置乔木不少于3株/100m,得3分; 3学校采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方式:得2分

5.3.13学校医疗设施及医务人员服务为师生健康提供医疗保

证。评价总分值为7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学校医疗机构与周边社区共享开放医疗资源:提高医疗 水平,满足师生医疗基本需求:并无医患纠纷:得5分: 2学校设置有心理咨询室及具有不少于一名的专业资格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