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1/T 1037.1-2021 建筑废弃物在道路工程中应用技术规范 第1部分:拆建固废.pdf

DB3201/T 1037.1-2021 建筑废弃物在道路工程中应用技术规范 第1部分:拆建固废.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5881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201/T 1037.1-2021 建筑废弃物在道路工程中应用技术规范 第1部分:拆建固废.pdf

4.6.1组批规则和合格判定:再生填料以不超过10000m或者7d产量为一个批次,当拆建固 分变化较为频繁时,应对检验批次进行加密,或者根据拆建固废中组分的变化情况合理确定检 A型再生填料出厂检验项目为杂质含量,型式检验项目同出厂检验。B型再生填料的出厂检验

DB3201/T1037.12021

4.6.2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型式检验:

a)再生填料的生产工艺或者原料来源发生较大波动时; b) 正常生产YS/T 227.8-2010 碲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镁、钠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每3个月应进行一次; C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d 停产3个月及以上恢复生产时; e 国家、省市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4.6.3再生填料出厂检验的取样应随机进行,每个检查项目所取样品数量不少于相应试验用量的4倍 将所取样品混合均匀后方可进行试验

5.1.1用于填筑的再生填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城市道路工程路面基层采用D型再生填料进行填筑,底基层采用C型再生填料进行填筑,并 根据设计要求合理掺加石灰或水泥; b 上路床采用C型再生填料进行填筑: C 下路床及以下部位路基采用B型再生填料进行填筑; d 浅层换填及沟塘处理的底层地基处理选用A型再生填料进行填筑; 再生填料、石灰以及水泥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抽样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再生填料、石灰和水 泥,禁止用于道路填筑 5.1.2路基与路面基层设计前,应做好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貌、气象以及地 震等设计资料;用于改建道路时,应充分收集当地路基的翻浆、崩塌、水毁及沉降变形等病害的防治经 验。 5.1.3路基与路面基层设计前,做好既有市政管线的调查、迁改,明确各自施工工作面划分,施工顺 序以“先地下、后地上,先施工项目不影响后施工项目或不增加后施工项目施工难度,后施工项目不扰 动先施工项目”为原则。 5.1.4路基与路面基层的设计应加强排水措施,采取拦截、分散的处理原则,设置防冲刷、防渗漏和 有利于水土保持的综合排水设施及防护工程。

5. 2. 1 基底填筑设讯

路基开挖基底承载力较低,机械设备不易立稳作业时,基底可先填筑1层~2层A型再生填料, 填料分层填筑

5. 2.2下路床及以下部位路基填筑设计

采用B型再生填料用于下路床及以下部位填筑,下路床填筑采取分层填筑,每层摊铺厚度不应

DB 3201/T 1037. 12021

5.2.3上路床填筑设计

5.2.3上路床填筑设讯

用C型再生填料用于上路床填筑时,分两层进行

5. 2. 4 路基设计要求

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选择不同的填筑材料,再生填料用于不同等级城市道路路基的性能应符 合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时可参考表4执行

表4路基不同深度处设计指标要求

5.3.1路面底基层填筑设计

3.2路面基层填筑设计

5.3.3路面基层设计要求

再生填料用于路面基层时,应合理选择不同的填筑材料,对于不同等级城市道路路面基层的性能应 符合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时可参考表5执行。

表5路面基层设计指标要求

5.3.4其他设计要求

于路基边坡设计、排水设计、防护与支档设计应

DB3201/T1037.12021

6.1.1再生填料路基正式施工前应进行试验路段施工,对于线型复杂、地质条件不良、特殊部位的路 段,通过试验段来验证是否使用再生填料以及获得施工工艺参数。 6.1.2施工前,应对道路中线控制桩、边线桩及高程控制桩等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 6.1.3当施工中破坏地面原有排水系统时,应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6.1.4施工前,应根据现场与周边环境条件、交通状况,与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交通疏导 或导行方案,并实施完毕。施工中影响或阻断既有人行交通时,应在施工前采取措施,保障人行交通畅 通、安全。 6.1.5施工前,应根据工程规模、环境条件,修筑临时施工道路;临时施工道路应满足施工机械调运 和行车安全要求,且不得妨碍施工。 6.1.6城镇道路施工范围内的新建地下管线、人行地道等地下构筑物先行施工。对埋深较浅的既有地 下管线,作业中可能受损时,应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提出加固或挪移措施方案,并办理手续,予以实 施。 6.1.7施工中,发现文物、古迹、不明物时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好现场,通知建设单位及有关管理 部门到场处理,

DB 3201/T 1037. 12021

6.3.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气象资料、施工工期和现场环境编制排水与降水方案。施工 期间,排水设施应及时维修、清理,保证排水通畅。 6.3.2施工排水与降水应保证路基土壤天然结构不受扰动,保证附近建(构)筑物的安全。 6.3.3施工排水与降水设施,不得破坏原有地面排水系统,且宜与现况地面排水系统及道路工程永久 排水系统相结合。 6.3.4采用明沟排水时,排水沟的断面及纵坡应根据地形、土质和排水量确定。当需用排水泵时,应 根据施工条件、渗水量、扬程与吸程要求选择。施工排出水,应引向离路基较远的地点。 6.3.5在路堑坡顶部外侧按设计要求设置排水沟。排水沟离路堑顶部边缘应有足够的防渗安全距离或 采取防渗措施,并在路堑坡顶部筑成倾向排水沟2%的横坡。排水沟应采取防冲刷措施。

6.4.2试验路段施工总结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再生填料试验、检测报告等; b) 压实工艺主要参数:机械组合、压实机械规格、松铺厚度、碾压遍数以及碾压速度;最佳含 水量及碾压时含水量允许偏差等: C d 质量评价指标、标准: e 优化后的施工组织方案及工艺; f 原始记录、过程记录; g 对施工设计图的修改建议等: h 安全保证措施; 环保措施。

再生填料试验、检测报告等: b) 压实工艺主要参数:机械组合、 水量及碾压时含水量允许偏差等 C) 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指标; d) 质量评价指标、标准; 优化后的施工组织方案及工艺; 原始记录、过程记录; g) 对施工设计图的修改建议等; h) 安全保证措施; 环保措施。

6.5.1路基与路面基层施工前,应将地面上的积水排除、疏干,将树根坑、井穴、坟坑等进行技术处 理,并将地面大致整平, 6.5.2路基范围内遇有软土地层或土质不良、边坡易被雨水冲刷的地段,设计应明确要求相关处理要 求,施工单位按设计要求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6.5.3路槽边坡坡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如地质情况与原设计不符或地层中夹有易塌方土壤时,应及时

6.5.7挖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DB 3201/T 1037. 12021

6.6.1在多雨地区或地下水丰富地段,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排水。临时防护措施与永久防 护工程相结合。 V 6.6.2坡面防护施工前,应对边坡进行修整。按照路基宽度要求进行刷坡,坡面应平顺、稳定。坡面 防护层应与坡面紧密贴合,不得留有空隙。 6.6.3坡面防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骨架内应采用植物或其他辅助防护措施,草皮应与坡面和骨架 紧密贴合:喷播植草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实施:应及时对坡面的草皮进行养护。

DB3201/T1037.12021

7.2.1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再生填料和每个施工环节的检查,施工过程的检查由施工单位自检,由监 理工程师确认。试验路段施工过程的检查应在每层再生填料铺筑结束后进行。 7.2.2A型再生填料用于浅层换填和河塘处理的底层施工过程中的检查项目见表6;B型再生填料与C 型再生填料用于城市道路路床的施工过程中的检查项目见表7;C型与D型再生填料用于城市道路工程 路面底基层与基层的施工过程中的检查项目见表8。

型再生填料用于浅层换填和浜塘处理的底层施工

表8C型与D型再生填料用于城市道路工程路面底基层与基层的施工过程中的检查项目(续

7.3 工程质量与龄工验收

3.1.1拆建固废生产再生填料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再生填料的放射性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监测, 放射性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的再生填料严禁用于城市道路填筑。 8.1.2工程开工前必须进行现场调查,根据施工地段的地形、水文以及气象等,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安全隐患以及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安全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1.3路基施工前应掌握影响范围内地下理设的各种管线情况,制定安全措施。施工中发现危险品及 其他可疑物品时,应立即停止施工,按照标准规定报请有关部门处理。 3.1.4路基施工应做好施工期临时排水设施总体规划,临时排水设施应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综合考虑 并与工程影响范围内的自然排水系统相协调。 3.1.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醒目的消防安全标志;在施工现场应设置醒目的 安全警示标志以及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8.1.6建立健全职业病管理制度,

2.1杜绝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杜绝重大施工机械设备事故,杜绝交通责任事 免火灾及其他事故,保证施工过程安全文明进行。 2E生

8.2. 2杜绝职业病发生

DB 3201/T 1037. 12021

DB 3201/T 1037. 1202

8.3.1施工前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设专职安全工程师以及安全员等;施工前进行安全生产 教育,组织学习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对于某些特殊责任的施工,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 员进行,持证上岗;施工过程中严禁机械带故障、人员疲劳作业。 8.3.2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施工人员等进入现场的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佩戴劳动防护 用品,禁止穿拖鞋、高跟鞋等进入施工现场,未按要求执行的施工人员禁止进入现场。 8.3.3机械操作人员在生产、施工时,必须注意观察机械作业半径内的情况,并与辅助人员协调沟通, 严禁在机械的作业范围内出现与施工无关的人员;多台机械同时作业时,各机械之间应注意保持安全距 离,在边坡、基坑边缘以及不稳定体上作业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8.3.4施工现场周围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提醒,严禁无关人员靠近、 进入施工区域;对于必须进入现场的人员,均要服从指挥,遵守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正确使用个人防护 用品。 8.3.5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堵塞管理漏洞,重点检查防触电、易燃品等安全隐患,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开展安全检查评比竞赛活动等利于促进安全施工的 活动。 8.3.6对施工车辆频繁往来的路段,应设专人指挥调度,确定合适的车辆行驶路线,并在可能发生意 外的区域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以防止相互干扰,造成意外的发生。 8.3.7施工过程中临时设施的布置应充分考虑到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火灾等,并制定 相应的应对措施。 8.3.8场地清理时应注意不得焚烧杂草、树木等;清理淤泥或处理空穴前,应查明地质情况,采取保 证人员和机械安全的防护措施。

8.4.1设置职业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人员,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 8.4.2再生填料生产过程中需加强防尘措施。采取密闭、通风、防尘的办法减少和杜绝作业工人接触 粉尘的机会。 8.4.3为工人配备符合标准的口罩、耳塞等劳保防护用品。 8.4.4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为职工建立健康档案。

DB3201/T1037.12021

a) 再生填料应进行严格的放射性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检测,防止其中混有的有害物质对 施工路段周围的土质、水体造成污染; 6 为避免污染当地水资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得任意排放,经处理后方可就近排放,定 期对排水系统进行维护,保证现场不积水,杜绝污水聚集; C 现场存放的油料等,必须对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储存与使用应采取防泄漏措施,防止油料 泄露,污染土壤水体; d 因施工对周围的植被造成破坏的情况,在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植草、绿化,做好地表排水工程, 防止因地表裸露而造成水土流失。 3.5.3 应采取下列措施防治施工噪声污染: a 施工现场的破碎机、筛分机等强噪音设备应搭设封闭式机棚,并尽量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地 带,以减少噪声污染; 6 强噪声作业时间的控制: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的,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 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应尽量采取降 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并报工地所在的区环保局备案后方可施工; C 强噪声机械的降噪措施: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加工、制作作业,应尽量放在工厂、车间完成, 减少因施工现场的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 d 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搅拌机、电锯、 电刨、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 e 加强施工现场的噪声控制:加强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测,采取专人监测,专人管理的 原则,要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声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 8.5.4应采取下列措施对土地植被的防护措施: 对施工现场附近可能受到影响和破坏的树木,进行登记,必要时,对树木等植被采取有效的 保护措施; 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取土,在取土时应设置指定的取土场,不乱挖、乱掘、乱弃;减少施 工作业区内的草地、灌木丛的破坏;施工营地不设在林地,教育施工人员不毁林,不损坏营 地以外的地表植被; C 对沿线自然水流形态予以保护,应保证不淤、不堵、不漏,不留工程隐患,不得堵塞、隔阻 自然水流; d 尽量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永久性占有与利用,对于设计存在的部分占地进行调 查与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改进措施; 严格按照批准的占地范围使用临时用地,不随意搭建工棚,临时房屋等,保护道路用地范围 外的现有绿化植被。

DB 3201/T 1037. 12021

试样的最小取样数量应符合表A.1的规定,再生填料混凝土粗料含量与杂质含量可采用同一组试 试验。

表A.1试样取样数量

A.3试验步骤与结果处理

表A.2再生填料混凝土粗料含量所需试样数量

GB 28133-2011 绿麦隆可湿性粉剂式中: 再生填料中4.75mm以上部分中混凝土颗粒含量(%); 所取试样总质量(g); 所取试样中混凝土粗料的质量(g)。

再生填料中的杂质含量(%); mo—所取试样总质量(g); 所取试样中杂质的质量(g)

A.3.2试验结果取两次平行试验的平均值,精确值0.1%。

试验结果取两次平行试验的平均值,精确值0.

**.. (A. 1

GB/T 13521-2016 冠形瓶盖 = "2 × 10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