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1378-2021 挖泥船水下泥泵.pdf

JT/T 1378-2021 挖泥船水下泥泵.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T/T 1378-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58138
VIP资源

JT/T 1378-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T/T 1378-2021 挖泥船水下泥泵.pdf

5.1.1水下泥泵的清水额定流量、扬程根据挖泥船的公称生产能力确定,在额定转速和额定流量下的 扬程偏差最大允许±3%。 5.1.2水下泥泵额定工况下的清水效率应不低于82% 5.1.3水下泥泵清水额定转速、流量对应的必需汽蚀余量(NPSHR)应不大于4.5m。 5.1.4水下泥泵在水下工作的最大纵倾角应不小于60°。 5.1.5叶轮型式应为闭式叶轮。 5.1.6叶轮叶片数量宜为3~5片。 5.1.7 水下泥泵过流通道充许通过球径应不小于水下泥泵吸口直径的1/3。 5.1.8叶轮进口直径宜为水下泥泵吸口直径的1~1.1倍。 5.1.9 吸口无封水型水下泥泵的叶轮吸口侧应设副叶片。 5.1.10 叶轮与泵轴应采用梯形螺纹连接,螺纹旋向应与叶轮工作旋向相反,螺纹线数应为3~4。 5.1.11 叶轮装配前应进行静平衡试验,平衡品级在允许最大转速时应符合GB/T9239.1一2006中 G16级的规定。 5.1.12 水下泥泵出口直径宜为吸口直径的0.8~1.0倍。 5.1.13 水下泥泵轴应配有径问轴承和推力轴承,均为自调心轴承。 5.1.14 轴承润滑应采用浸没方式,各轴承应设注油旋塞。 5.1.15轴承连续工作润滑油温度不高于65℃。 5.1.16 轴承体润滑油设0.04MPa~0.1MPa的压力补偿。 5.1.17 轴承体应设放气与泄油旋塞。 5.1.18水下泥泵轴侧与吸口侧封水流量按式(1)确定

式中:Q封——封水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K,——系数,取0.05~0.075,轴侧宜取下限,吸口侧宜取上限; D叶轮直径,单位为米(m); n——水下泥泵叶轮转速,单位为转每分钟(r/min)。 5.1.19水下泥泵轴侧与吸口侧封水扬程按式(2)确定

式中:H寸轴侧与吸口侧封水扬程JB/T 3887-2010 渐开线直齿圆柱测量齿轮,单位为米(m); K系数,取1.05~1.1; H 一水下泥泵额定扬程,单位为米(m)。 5.1.20 吸口无封水型水下泥泵,吸口侧应设可调衬板,间隙调节范围宜为1.5mm~5mm。 5.1.21 轴端封水轴套和吸口防磨环应设螺旋槽。 5.1.22 水下泵轴端应采用水润滑,润滑水应经过泥沙分离净化。 5.1.23 前衬板和后衬板应可更换。 5.1.24 叶轮轮毂与轴端封水轴套之间应设调整垫片。 5.1.25 水下泥泵轴端封水轴套与轴肩处应设三瓣环。 5.1.26 水下泥泵采用焊接成型的构件,焊接应为连续熔透焊,全部焊缝应不低于JB/T50C

中7.4规定的I级。 5.1.27水下泥泵连接紧固件的性能等级应不低于GB/T3098.1—2010规定的8.8级。 5.1.28水下泥泵应设盘车装置。 5.1.29 泵壳、泵盖、轴承体、轴承体座应各设置吊点。 5.1.30水下泥泵应配置检修拆装专用工具。

表1水下泥泵主要零部件材料表

5.2.2吸口防磨环、泵壳、吸口衬套、前后衬板材料硬度宜为HRC55~HRC60 5.2.3叶轮、轴端封水轴套材料硬度宜为HRC40~HRC45

5.3.1泵轴轴向窜动范围宜为60μm~80μm。 5.3.2吸口衬套与吸口防磨环的轴向间隙应为2.0mm±0.5mm。 5.3.3 前端盖与叶轮吸口防磨环的同轴度偏差应不大于±0.3mm。 后端盖与轴承体中心线同轴度偏差应不大于±0.10mm。 5.3.5封水挡板与叶轮轮毂单边间隙应为2.5mm±0.50mm。 5.3.6 吸口衬套与前端盖的配合公差应符合GB/T1800.2一2020规定的H8/f8要求。 5.3.7 泵轴与轴端封水套的配合公差应符合GB/T1800.2一2020规定的H7/f6要求。 5.3.8 泵轴与轴承内圈配合公差应符合GB/T1800.2一2020规定的r6要求。 5.3.9 轴承体与轴承外圈配合公差应符合GB/T1800.2—2020规定的JS6要求。 5.3.10 前端盖、后端盖和泵壳配合公差应符合GB/T1800.2—2020规定的H9/b9要求。 5.3.11 叶轮与泵轴梯形螺纹的配合公差应符合GB/T5796.4—2005规定的8H/8e要求 5.3.12 轴承外圈应设止动装置。 5.3.13 轴承体座与后端盖应设不少于2个对角分布的紧配螺栓定位。 5.3.14 后端盖和封水室罩壳宜设不少于2个对角分布的紧配螺栓定位。 5.3.15 轴承体座与后端盖配合端面与轴线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0.25%o。 5.3.16 所有零部件应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装配。 5.3.17 叶轮与前后衬板的装配间隙应符合表2的要求,

5.3.1泵轴轴向窜动范围宜为60um~80um。 5.3.2吸口衬套与吸口防磨环的轴向间隙应为2.0mm±0.5mm。 5.3.3 前端盖与叶轮吸口防磨环的同轴度偏差应不大于±0.3mm。 5.3.4J 后端盖与轴承体中心线同轴度偏差应不大于±0.10mm。 5.3.5封水挡板与叶轮轮毂单边间隙应为2.5mm±0.50mm。 5.3.6 吸口衬套与前端盖的配合公差应符合GB/T1800.2一2020规定的H8/f8要求。 5.3.7 泵轴与轴端封水套的配合公差应符合GB/T1800.2一2020规定的H7/f6要求。 5.3.8 泵轴与轴承内圈配合公差应符合GB/T1800.2一2020规定的r6要求。 5.3.9 轴承体与轴承外圈配合公差应符合GB/T1800.2一2020规定的JS6要求。 5.3.10 前端盖、后端盖和泵壳配合公差应符合GB/T1800.2—2020规定的H9/b9要求。 5.3.11 叶轮与泵轴梯形螺纹的配合公差应符合GB/T5796.4—2005规定的8H/8e要求 5.3.12 轴承外圈应设止动装置。 5.3.13 轴承体座与后端盖应设不少于2个对角分布的紧配螺栓定位。 5.3.14 后端盖和封水室罩壳宜设不少于2个对角分布的紧配螺栓定位。 5.3.15 轴承体座与后端盖配合端面与轴线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0.25%o。 5.3.16 所有零部件应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装配。 5.3.17 叶轮与前后衬板的装配间隙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叶轮与前后衬板之间的装配间

5.3.18叶轮安装完成后与泵壳前泵盖安装面平行度应小于叶轮外径的0.1%。 5.3.19轴承体装配后内腔和密封在承受0.2MPa压力时应保持水密。 5.3.20 装配后水下泥泵在承受1.25倍工作压力时零部件应保持水密。 5.3.21 手动盘车转动时作用的外力矩应平稳、无卡阻停滞。 5.3.22应提供水下泥泵主要零部件与装配总成的称重质量

5.4.1水下泥泵的表面处理应符合JB/T4297—2008中3.2的等级A规定。

5.4.1水下泥泵的表面处理应符合JB/T4297—2008中3.2的等级A规定。 5.4.2水下泥泵涂装范围应符合JB/T4297—2008中3.1规定。 5.4.3水下泥泵涂装应符合JB/T4297—2008中3.4规定。 5.4.4防锈底漆干膜厚度应不小于120um,底漆面漆干膜总厚度应不小于200m

6.1.14焊接外观质量检验采用目测检查, 焊接内部无损质量检验按GB/T11345的规定进行, 6.1.15紧固件的性能等级采用 证明的方法进行

水下泥泵主要零部件材料,采用查验材质检测报告的方法进行

6.3.1泵轴轴向窜动、前端盖与叶轮吸口防磨环的同轴度、后端盖与轴承体中心线同轴度、水下泥泵 轴线与后端盖泵壳配合端面垂直度采用分度值为0.01mm带磁座百分表进行测量。 6.3.2吸口衬套与吸口防磨环的轴向间隙、封水挡板与叶轮轮毂单边、叶轮与前后衬板间隙采用分度 值为0.1mm塞规和塞尺进行测量。 6.3.3配合公差采用分度值为0.01mm千分尺、分度值各为0.02mm塞尺或标卡尺进行测量。 6.3.4叶轮与泵壳前泵盖安装面平行度采用分度值为0.01mm带磁座百分表进行测量。 6.3.5紧配螺栓配合间隙采用分度值为0.01mm千分尺和分度值为0.01mm内孔百分表进行测量。 6.3.6叶轮转动是否灵活检查采用手动盘车的方法进行。 6.3.7水密性要求检验采用气密试验方法进行,轴承体在0.20MPa试验压力下保持5min检查是否有 泄漏,水下泥泵承受工作压力的零部件在1.25倍工作压力下,保持20min,检查是否有泄漏。 6.3.8主要零部件和总成质量称重采用分度值各为0.1kg电子秤、地磅或台秤进行

6.4.1水下泥泵涂装前的表面处理及涂装质量的检验按JB/T4297的规定进

4.1水下泥泵涂装前的表面处理及涂装质量的检验按JB/T4297的规定进行。 4.2干膜厚度采用最大误差为±5um的电磁式膜厚仪进行检测

水下泥泵的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和实船检验

水下泥泵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试制或产品转厂生产; 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 设计、工艺、材料有重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 d 国家有关监督检验部门提出要求。

水下泥泵型式检验样品数量为1台

全部检验项目符合要求时,则判定水下泥泵型式检验合格。若其中任一项检验不符合要求时,允许 采取改进措施后进行复验,复验不超过1次。若复验符合要求,仍判定水下泥泵型式检验合格;若复验 乃有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则判定水下泥泵型式检验不合格

出厂检验的项目按表3实

水下泥泵出厂检验数量为每台。

全部检验项目符合要求时,则判定水下泥泵出厂检验合格。若其中任一项检验不符合要求时,允许 采取改进措施后进行复验,复验不超过1次。若复验符合要求,仍判定水下泥泵出厂检验合格;若复验 仍有不符合要求的项目YB/T 5262-2011 手表游丝用恒弹性合金3J53Y丝材,则判定水下泥泵出厂检验不合格

实船检验的项目按表3实

采用实船码头清水试验和挖泥效用试验的方法,验证泵轴承温升、泄漏、振动、噪声等运转状态,验 证确定泵扬程、流量、效率相互关系,全部检验项目符合要求时,则判定水下泥泵实船检验合格。若其中 任一项检验不符合要求时,允许采取改进措施后进行复验,复验不超过1次。若复验符合要求,仍判定 水下泥泵实船检验合格:若复验仍有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则判定水下泥泵实船检验不合格。

产品交付同时,应交付如下随行文件: a)装箱清单; b)产品合格证; c)出厂检验与试验报告:

9.1.1水下泥泵对装配后外露加工表面应加防锈保护措施。 9.1.2水下泥泵的各吸排口应予封堵保护,各进出油孔应用旋塞封闭。 9.1.3 水下泥泵的包装应能方便存放和运输,防止运输过程损伤、损坏随机零部件。 9.1.4 水下泥泵产品各包装件外部应分别设清晰、整齐标识内容,包括: a 制造单位(厂)名称; b) 产品名称、型号及数量; c 质量(净质量、带包装毛质量),单位为千克(kg); d) 包装外形尺寸:长(单位为毫米,mm)×宽(单位为毫米,mm)×高(单位为毫米,mm); e 重心位置、吊装位置

9.2.1水下泥泵应储存在能防止锈蚀和损坏的干燥环境中。 9.2.2水下泥泵存放6个月时应对密封油膜、防锈保护进行检查;存放12个月及以上可能影响使用 时.除上述检查外QLZSD 0001S-2015 鲁洲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玉米胚芽,还应进行泵 老化情况检香

9.2.1水下泥泵应储存在能防止锈蚀和损坏的干燥环境中。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