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122-2019 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pdf

DB21T 3122-2019 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21T 3122-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3 M
标准类别:城镇建设标准
资源ID:256865
VIP资源

DB21T 3122-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21T 3122-2019 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pdf

3.4.12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形式的显热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机应负担空调区的全部显热负荷,并根据空调区的显热热源分布状况等,经技 术经济比较确定; 2新风系统应负担空调区的全部湿负荷,其处理方式应根据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 度和露点温度、新风送风状态点要求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新风系统当采用冷却除湿处理方式,宜结合排风系统进行冷凝热回收(冬李)和冷 却(夏季)处理; 4应对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进行监测,并采取确保室内机表面不结露的自动控制措施 3.4.13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制热工况主机进水温度不应高于30℃,并不低于8℃,制热进水 应冬季采用水、地源时系统运转的温度需求;制冷进水应充分保障系统稳定运转。 3.4.14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的水侧应为闭式水环路。当采用冷却塔冷却时,宜选用闭式冷却 塔或设中间换热器。循环水系统应采取过滤等措施,保证水质满足技术运行要求。水源热泵 多联机系统主机入口管道上,应设置高目数过滤器或除污器。 3.4.15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当水质硬度较高时,应进 行水质软化处理。

表3.5.6室内空气调节风管绝热层的最小热阻

3.5.7凝结水管道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中防止表面结 露的保冷层厚度方法计算确定。 3.5.8电加热器前后0.8m范围内的绝热材料DB11T 071-1997 霓虹灯变压器,应采用不燃材料。

3.6.1多联机空调系统产生的噪声、振动,传播至使用房间、周围环境的噪声级和振动级, 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6.2住宅、学校、医院和旅馆的室内允许噪声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 计规范》GB50118。 3.6.3多联机空调系统室外机的安装位置不宜靠近对声环境、振动要求较高的房间。当其噪 声级振动不能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时,应采取降噪及减振措施。 3.6.4多联机空调系统室内机及配件产生的噪声,当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噪声标准时,应 设置消声设备或采取减震吊架等措施。 3.6.5多联机空调系统其他设备的振动,当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时, 应设置隔振器或采取其他隔振措施。 3.6.6多联机空调系统室内机为风管式空气处理末端时,其风管内的风速宜按表3.6.6选用

表3.6.6风管的风速

B.6.7消声设备及隔振装置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 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

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

3.7.1根据建筑所属类型,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电气设计应符合国家及辽宁省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3.7.2多联机空调系统应设置自动控制与监测系统,并应根据产品制造商提供的产品说明书 进行设计。 3.7.3应根据建筑物规模,多联机空调系统形式选择与系统划分,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电气设 计要求,物业管理的要求,对应多联机空调系统配置计量装置。 3.7.4当建筑物内设有消防控制室时,集中新、排风风道上的防火阀应选用带有电信号输出 装置的防火阀。 3.7.5集中新风与排风系统宜具有新风空气过滤器进出口静压差超限报警和新风机与排风机 启停状态监控功能。 3.7.6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电加热器应与送风机联动,并应设置无风断电、超温断电保护装置 过电流保护装置;连接电加热器的金属风管应有接地装置。 3.7.7每套室外机和与之同一系统中的室内机应分别设置一个带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的断路 器及一个漏电保护器。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开关容量为最大运行电流的1.25倍~1.5倍(视 脱扣整定容量的最大电流和室外机启动方式而定)。室外机前端的供电线路应安装电源浪涌 保护器(SPD)。 3.7.8室内机控制器的位置应尽可能布置在空调气流的回风区域,且高度小于1.5米,同时配 合装饰设计要求,

4.1.1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中采用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以及新风处理设备等均应符合 国家现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4.1.2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中使用的设备与材料应经进场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4.2.1多联机空调系统制冷剂配管的选用材料可采用铜管或空调用防腐合金管。铜管和空调 用防腐合金管的材质性能、安装技术要求应符合《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 GB9237及相关产品标准和安装要求。 4.2.2多联机空调系统制冷剂管道、管件的材质、规格、型号、连接方式以及焊接材料的选 用,必须根据设计文件确定;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制冷剂管材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密封制冷剂系统要求管件内部表面清洁、无氧化、无水、无油等,不充许使用带有 裂纹、不圆变形、扭曲、可见砂眼、喷墨、发黑(氧化)等缺陷的制冷剂管道; 2管路的加工按设计图纸进行,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3断口处直径改变应在铜管及空调用防腐合金管标准直径的2%以内,且断口不允许 有飞边,毛刺; 4.2.3冷凝排水配管材料宜采用排水塑料管或热镀锌钢管,管道应采取防凝露措施。 4.2.4空调系统的风管材料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通风管 道技术规程》JGJ141的有关要求。 4.2.5设备、管道及其附件、阀门的绝热设计应符合《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应用设计与 安装要求》(GB27941)的相关规定。

5.1.1承担空调工程项目的安装施工企业,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 5.1.2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的安装应与建筑、结构、电气、给水排水、装饰等专业相互协调 宜采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方案制定。 5.1.3多联机空调系统中室内机、室外机、管道、管件的型号、规格、性能及技术参数等必 须符合设计文件要求,设备型号、规格及附件数量应与装箱清单一致,设备外表面应无损伤, 密封应良好,随机文件和配件应齐全。 5.1.4空调用设备的搬运和吊装,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并应做好设备的保护工 作,不得因搬运或吊装而造成设备损伤。 5.1.5设备及管道系统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制冷设备 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以及《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规定。

5.2.1室内机组的搬运应做好保护工作,防止因搬运造成机组的损伤,同时在安装机组时, 应留有足够的检修保养空间,同时应满足整体美观要求。 5.2.2室内机安装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有封闭吊顶的,应在室内机配管侧及控制箱位置四周预留足够的检修口,便于拆 卸、维修: 2室内机安装前应清理内外杂物,送风口、回风口应做防尘保护后进行吊装: 3室内机安装应确保水平度,其凝结水应进行有组织的排放,应防止溢水、积水影响 环境和他人活动;

5.2.3室内机的定位和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内机必须单独设置托、吊架,不得与其它设备、管线共用或悬挂在其它专业的吊 架上; 2现浇顶板上使用通丝金属吊杆固定室内机时,吊杆直径不得小于10mm,强度应可

承受机器的运行重量。螺纹吊杆与横担连接处的上侧用一个螺母固定,下侧用两个螺母固定 防松;吊杆长度超过1.5m以上时,应有防晃动措施。通丝吊杆的实际使用拉力应按表5.2.3 中允许拉力的50%~70%取值

表5.2.3通丝吊杆的允许使用拉力

3采用膨胀螺栓规格为M10时,其钻孔孔径应为膨胀管外径加上0.1mm~0.5mm; M12~M16时为膨胀管外径加上0.1mm~1mm。钻孔深度应为其深入长度再加上8mm~10mm 4室内机的安装位置距离电磁波辐射源不得小于1m; 5落地机组应放置在平整的基础上,基础宜高于地面。

5.2.4全热交换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全热交换机安装位置应正确,安装坚固牢靠。安装部位结构承重强度达不到要求时, 应进行加固。设备端子板接头连接应紧固可靠; 2全热交换机设备应单独设置托、吊架,采用吊架方式安装时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3机组进出口连接的管路应有1m以上有效直管段,有效直管段内不应出现局部阻力较 大的分支、变径及弯头等部件; 4金属风管穿过金属板条、金属丝或金属板包层等建筑装饰体时,应设置绝缘层: 5连接进风口、排风口的风管应自全热交换机组向室外方 向朝下倾斜(坡度5%以上)。连接全热交换机组的室内送风管 应做绝热保温; 6全热交换机系统中的过滤器应定期或按需要进行清理; 7全热交换机的进风口、排风口宜设置在建筑物不同的立 面上。

5.2.4全热交换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室外机的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外机可采用混凝土或钢构架作为室外机基础,应由设计单位复核原结构的受力强 度; 2室外机固定螺栓型号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 3室外机的混凝土基础: 1)基础强度应满足机组载荷及固定的要求,混凝土配比应为C20及以上; 2)基础至少应高于建筑完成面200mm,易积雪地区应按积雪高度适当加高。布置在室 内时应高于楼地面100mm:

3)基础上表面应保证水平并预留螺栓孔。预理孔的位置应准确定位; 4)基础周边宜设排水槽或做好防水措施: 5)空调施工单位应向土建单位提交以上混凝土基础的各项要求; 4室外机的钢结构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采用槽钢焊接,应通过设计计算确定槽钢型号及节点做法;槽钢应有防腐措施 2)基础上表面应保证水平,各连接节点必须焊接牢固 3)基础与室外机底座之间的接触面应均匀承重: 4)钢结构基础自身应固定牢靠,防止松动和振动; 5)基础周围应有防水措施。基础下相关部位应开排水槽,以排出凝结水和融霜水,保 正钢结构基座中间不积水。并避免在人常走动的地方排水。 5.3.2室外机安装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外机运转引起的环境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 定;排风应远离周围建筑的窗户、取风口或人员活动的场所;必要时须设置隔声措施 2在临近人行道的建筑上安装室外机时,空调设备安装架底部距室外地面的高度宜为 2.5m及以上,最低不得低于1.9m,室外机周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3设备应避免安装在多尘、化学污染严重及有害气体成分高的区域; 4室外机在运输及吊装时应保持机身的垂直,最大倾斜角不应超过15“,且应轻放 保持外包装的严密完整; 5室外机组应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场所,并考虑季风和楼群风对室外机组的影响: 6室外机安装时,应确保室外机的四周按照要求留有足够的进排风和维护空间,进排 风应通畅,必要时室外机应安装风帽及气流导向格栅,或采用高机外余压型室外机组并设置 俏声装置,组合室外机模块间配管长度超过2m时应按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在规定的高度 设置阻油弯。

5.3.3当室外机安装在屋顶上时,应检查屋顶的强度并应采取防水措施。

5.3.4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主机的安装位置另应符合下列要求:

.4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主机的安装位置另应符合

1需减少设备占地面积时,水源热泵多联机可采用上下堆叠的方式进行安装,上层设 备基座底面与下层设备顶部间距应留出安装及维修的空间,并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2主机应安装在室内、无淋水的干燥机房内。当安装在完全密闭室内时应设置机械通风; 3主机应安装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热源直接辐射,环境温度应符合产品技术 要求; 4不得放置于有酸性、碱性等腐蚀性气体和汽油、油漆溶剂等挥发性易燃气体的场所 5安装位置应远离电磁波辐射。

5.4制冷剂管道的安装

5.4.1制冷剂管道的选用和存储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制冷剂管道在储存及施工中应保持干燥、清洁。管道两端应加以密封存储,并存放 在距离地面300mm以上的台架上; 2制冷剂管道可采用脱磷紫铜管或空调用防腐合金管; 4铜管订货应考虑减少焊接量,可按表5.4.1选用直管或盘管,

5.4.1制冷剂管道的选用和存储应符合下列要求

表5.4.1按管径选取管材表

5.4.2制冷剂管路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制冷剂管管径的要求: 1)室外机组与分歧管之间:管径应根据系统所有室内机的总容量来确定,若计算结果 小于或等于室外机组制冷剂管道接口管径时,应与室外机组制冷剂管道接口相同; 2)分歧管与分歧管之间:应根据其后面连接的所有室内机组的总容量确定: 3)分歧管与室内机组之间:应与室内机管道接口尺寸相同: 4)制冷剂管路超过一定长度后,应根据产品技术要求增大管径 2计算室外机组和室内机组之间的连接管最大等效长度时,可根据连接管局部阻力部 件所对应的等效长度由产品制造商给定,或按照《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应用设计与安装 要求》(GB27941)的相关要求进行计算。 5.4.3制冷剂管路的敷设和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制冷剂管的竖向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竖向铺设时宜在单独井道敷设,或与给排水管共井敷设。多根立管并列敷设时,管 道外表面距墙、距相邻立管外表面应在120mm以上,并留有检修空间: 2)多层建筑中,宜敷设在走廊、卫生间等共用区域角落处; 3)立管穿越屋面引向室外机时,宜在突出屋面防雨竖井的侧面引出,引出高度应高于 室面300mm;制冷剂管不得直接穿越屋面敷设; 4)立管在穿越各层楼板时,应预留套管并用防火材料填充:

5)每层立管在离地面1.5m~1.8m处设支架固定,层高超过5m时每层不得少于2个支 架。立管支架的固定应间隔安装滑移装置; 6)敷设在室外机与立管之间的制冷剂管路应减少弯曲部分。 2制冷剂管路的水平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内水平管道宜敷设于走廊吊顶内,其外表面距墙、距相邻管线外表面应大于 120mm; 2)室内水平管道宜采用吊架,室外水平管宜采用支、托架; 3)室外水平管道沿屋面(地面)敷设时,保温后的管底距屋面(地面)高度不宜小于 300mm。室外管道保温层外应采用硬质保护壳保护或电气线槽桥架,不得采用包扎带; 4)室内外制冷剂的气、液管宜平行敷设,支吊架最大间距应符合表5.4.3的要求。当气、 液管并行铺设时,其支架间距宜按液管直径的最大间距选取。并不得在所有支吊架上将保温 后的配管完全夹紧:

表5.4.3吊架或托架间距

5)应对垂直安装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卡固;当对立管进行卡固时,应把液管和气管分开 进行固定,卡箍距离宜为(12)m 6)当液管和气管共同吊装,应以液管的尺寸为准;制冷剂配管系统和水管系统应分开 吊装。 3制冷剂管穿墙做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制冷剂管穿越隔墙和楼板时,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套管内间隙应用防火封堵材 料填实; 2)穿墙套管长度应与墙体厚度相等,穿楼板套管应与楼板底面平齐,高出楼板顶面 20mm,位于卫生间时应高出地面50mm; 3)制冷剂管的焊缝和扩口螺母不得置于预留钢套管内。制冷剂管路穿越的墙体套管不 得用于支撑。 4制冷剂管路敷设应保证液管不得向上出现“n”形(形成气囊),气管不得向下出现 “U”形(形成液囊)。当室外机高于室内机安装,且连接两者的制冷剂立管长度超过产品 技术标准规定长度时,应安装存油弯。制冷剂管除管件处外不得有接头,管件连接应采用套

管式焊接或卡压式连接,不得采用对接或喇叭口对接; 5室内制冷剂管支架固定时,装在保温层外的抱箍与保温层之间应衬垫宽度不小于 50mm的半硬材料。也可采用专用的硬质PVC管壳保护保温层,再用一般管箍与支架固定; 6室外机接出的制冷剂管,应在接出口300mm~500mm处设固定支架,距离分歧管前 后、喇叭口300mm~500mm处应设固定支架。 5.4.4分歧管、集支管的安装。 1分歧管安装技术要求: 1)分歧管和集支管应选择与现场配管规格一致的接头: 2)分歧管应水平或竖向放置,水平放置时倾角应在土10°以内,放置准确后连接;分歧 营的支管水平夹角应在倾斜土30°以内,然后与支管连接: 3)集支管不得用于垂直方向,水平放置时倾角应在土10°以内。集支管有多余分支时 管口应焊接密封。较长的集支管做好保温后,用吊架或悬臂架支撑,吊架或悬臂架应按产品 支术要求安装; 4)分歧管与弯管处应有大于等于500mm的直管段: 5)支管较多时,应贴上与室内机(或房间)编号对应的标签。 2分歧管组件的安装要求: 1)应按照施工图纸和产品技术要求确认分歧管组件的型号以及连接主管和支管的管径 得用三通代替。同一系统并联的室外机如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与室外机并联的分歧管应 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连接各平衡管(油平衡、气平衡)的T型三通也应水平放置。外机 扣安装在不同水平面上,应按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安装; 室外机并联U形分歧管和T形分歧管及室内机并联的U形分歧管放置形式见图5.4.4.1; 2)安装分歧管组件时水平直管长度: 一一制冷剂管道转弯处与相邻分歧管间的水平直管段长度应大于等于500mm: 一相邻两分歧管间的水平直管段长度应大于等于500mm; 一分歧管后连接室内机的水平直管段长度应大于等于500mm; 其布置则图5.4.4.2

图5.4.4.2分歧管布置图

5.4.5制冷剂管道连接方式可采用钎焊连接、扩喇叭口、卡压式连接等连接方式,且应根据 施工现场及维修工况选择适合的连接方式,其安全要求应满足《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 安全要求》GB9237相关规定。严禁在管道内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焊接 5.4.6制冷剂管道的气密性试验。 1制冷剂管道的气密性试验应符合分段检验、整体保压、分级加压的原则。气密性试 验应采用干燥、无油、无杂质的压缩空气或氮气进行,严禁采用氧气、可燃性气体和有毒 气体进行气密性试验。管道过长时,应分段进行; 2气密性试验应按下列顺序操作: 1)室内机配管连接后将气管与液管以U型管连接,同时用氮气打压; 2)安装减压阀同氮气源连接,氮气应从减压阀减压端连接气管或者液管,充入氮气 3)气密性试验合格后,应将配管与外机连接后再次对整个系统进行气密性试验。 3气密性试验应按如下操作方法 1)气密性试验时气、液管的阀门应保持全闭状态,严禁连接低压球阀打压 2)各个制冷剂系统应从气、液管两侧按照顺序缓慢的加压。为防止室内机节流阀体损

坏,严禁从一侧加压; 3)气密性试验加压分段控制应符合表5.4.6的要求。

坏,严禁从一侧加压:

表5.4.6R410A气密性试验加压分段控制表

使用R407C时,三个阶段的压力分别为1.0MPa、2.0MPa、3.3MPa。

使用R407C时,三个阶段的压力分别为1.0MPa、2.0MPa、3.3MPa。 4压力观察及处理 1)R410A制冷剂管道加压至4MPa并维持24h,经温度修正后不降压为合格;若压力 下降,则应查出漏点予以修补; 2)24h后压力降修正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JGJ174)4.4.10第4款的规定; 3)可按下列方式查找漏点: 一听感检漏; 一手触检漏; 一肥皂水检漏。 4)保压读数前应静置几分钟,压力稳定后再记录温度、压力值和时间(以便修正)。在 呆压结束后,应将系统压力释放至0.5MPa~0.8MPa再保压封存。 5.4.7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抽真空试验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同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抽真空前,应首先确认气、液管截止阀处在关闭状态; 2应用充注导管把调节阀和真空泵连接到气阀和液阀的检测接头上; 3抽真空应达到真空度5.3kPa以上,并保持12h,系统绝对压力应无回升。 5.4.8制冷剂管路的真空除湿、加液、检查和测试 1管路真空除湿方法; 1)应选择合适的真空计量量程,采用的真空泵应达到1.3kPa绝对压力和2L/s以上排气 量; 2)普通真空干燥法:将测量仪接在液侧和气侧的注氟嘴处,真空泵运转2h以上,若达 不到1.3kPa以下,应继续抽吸1h。仍达不到要求的真空度,应查漏补焊,直到合格。抽吸

.4.9制冷剂管道在安装时应充分考虑其冷热变化时管道伸缩量,并通过管道自身弯曲实 现自然补偿。 1液管的立管部分和水平管段可采用自然补偿形式,气管的立管部分可利用存油弯实 见自然补偿。通常各管臂长度不宜超过30m,同时限定短臂的最短长度, 2水平管的补偿方式可采用L型、Z型的布管方式进行自然补偿。自然补偿管段短臂 长度的计算如下: 1)L型直角弯自然补偿:

型直角弯自然补偿,补偿短臂尺寸按下列公式求得:

6ALED 10' [αbw (1+1.2n)

4)存油弯的制作要求。

备注:回油弯高度B为气管弯半径R的3~5倍

5.4.10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的主机制冷剂侧的配管应按产品技术要求的位置引入主机,设置 阳油弯

5.5.1多联机空调系统应根据产品制造商的技术资料中提供的方法充注相应量的制冷剂。 5.5.2充注制冷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制冷剂应符合设计要求; 2应先将系统抽真空,其真空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然后将装制冷剂的钢瓶 与系统的注液阀接通;当制冷剂的含水率不能满足要求时,制冷剂系统的注液阀前应加干燥 过滤器,使制冷剂注入系统; 3当系统内的压力升至(0.1~0.2)MPa(表压)时,应进行全面检查并应确认无泄漏 无异常情况后,再继续充注制冷剂; 4当系统压力与钢瓶压力相同时,可启动空调主机,加快制冷剂的充注速度: 5制冷剂充注的总量应符合设计或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6制冷剂的充注宜在系统的低压侧进行。制冷剂R22可采用气态充注或者液态充注 制冷剂R410A和R407C必须采用液态充注。 5.5.3当发现有泄漏需要补焊修复时,必须使用专用回收机对系统内剩余的制冷剂回收干净 修复完毕后,重新抽空、加注制冷剂

5.6.1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的水源侧水系统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6.1求源热泵多联机系统的求源测求系统安装应合下列要求 1水源侧管道、管配件及阀门的型号、规格、材质及连接形 式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指定的水流开关、闸阀、软管接头、温 度计、压力表及进水过滤器等应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2管径小于DN100镀锌钢管宜采用螺纹连接。当管径DN100时.可采用卡箍式或法兰

5.6.3凝结水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表5.6.3水平管支、吊架的最大间距

5.7.1应对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的制冷剂配管、水管和风管采取绝热措施,其绝热材料应有 制造厂的产品质量证明书和质检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其种类、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文件

5.7.1应对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的制冷剂配管、水管和风管采取绝热措施,其绝热材料应有 制造厂的产品质量证明书和质检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其种类、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文件 的规定。 5.7.2制冷剂管道的绝热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和支架之间,管道穿墙、穿楼板处应采取防止“热桥”或“冷桥”的措施: 2保冷层的外表面不得产生凝结水; 3室外管道的保温层外应设镀锌铁皮、PVC等硬质保护层,宜采用桥架敷设室外制冷 剂管道。

管道和支架之间,管道穿墙、穿楼板处应采取防止“热桥”或“冷桥”的措施: 2保冷层的外表面不得产生凝结水; 3室外管道的保温层外应设镀锌铁皮、PVC等硬质保护层,宜采用桥架敷设室外制冷 剂管道。

5.7.3制冷剂管路的保温。 1钎焊区、扩口处或法兰连接处应在气密性试验完成后才能进行保温; 2气、液管应分别进行绝热保温,气管和液管的保温层外不应使用绑带扎紧; 3制冷剂管路保温材料的接口,以及与部件、与管道法兰及设备的接头处应完全绝热 保温,不得有空隙。保温接口应在检查粘结质量达到要求后用胶布包扎,不得强行拉伸粘结; 4因破损、试压、检查等原因需保温修补的,应按下列规定操作: 一修补保温层(填补空隙的保温层)长度宜比缺口的自然状态长5cm~10cm: 一剖开修补保温层的切口和断面应平整; 一将修补保温层嵌入缺口,断面应压紧; 所有的断面和切口都应涂胶粘合,切口粘合面应向上放置

5.8.1空调电源配线应由具有电工操作证的人员,按设计图施工安装。 5.8.2电气设备安装使用的专用设备必须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用于电源测试的仪 表应经过国家相关计量或校准部门检测合格。 5.8.3电气系统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 有关规定。 5.8.4电气线槽、桥架、电管及配电柜(箱)由机电安装单位安装的,空调施工单位应在监 理单位确认其安装质量符合上述国家标准、设计和实际使用要求后,方可进行空调机组的电 气安装。 5.8.5空调机组制造商对电气系统另有要求的,应按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配置

6调试运转、检验及验收

6.1.1多联机空调系统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调试。 6.1.2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验收前,应进行系统运行效果检验。 5.1.3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安装、设计、监理等单位共同进行,合格

后应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6.1.4进行系统试运转与调试的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职业资格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证书, 并应持证上岗。 5.1.5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空调水系统的调试运转、检验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有关规定。 5.1.6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质保期不应少于24个月,并应保证空调房间的温度满足设计要求。 5.1.7系统调试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监理单位监督,建设单位(或总包单位)参加与配合, 系统调试的检测也可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 5.1.8新风、排风系统调试方案中应确定基准测试点(或基准风口),标明风量、风速、风压 风管泄漏及干湿球温度等应达到的指标。应确认新风设备和排风设施安装正确,电气接线正 确。各种风阀、传感器等安装正确、位置合理,符合设计要求, 5.1.9系统调试所使用的测试仪器和仪表应在有效使用期内,性能稳定可靠,其精度等级及 最小分度值应能满足测定的要求,并符合国家有关计量法规

5.2.1多联机系统在调试与试运行以前应按照《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GB/T25857)6.2.1要求热行

6.2.2电气线路、凝结水管的检查

配线连接端子(电源或通信线)的螺丝应紧固; 2电源线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1M2,接地电阻小于42; 3电源电压波动应处在规定值的土10%以内; 4凝结水管道满水试验和通水试验应合格,排水正常; 5凝结管保温应完整,支架间距正确,配管规格、走向、坡度和排放措施满足设计要

DB33T 955-2015 曳引式电梯主要部件判废技术要求6.2.3室内机和室外机的检查和测试

1室外机的风扇、风扇外罩应无损坏与变形; 2风管式室内机的进风口、出风口应安装正确,确保气流不短路;面板、风口应无损 坏或变形; 3系统制冷剂按计算值充注完成,液管、气管等截止阀应处于“打开”的位置;

6.3.1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在验收前,应进行系统带负荷效果检验。 6.3.2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带负荷效果检验应在满足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技术文件中规 定的使用温度范围条件下进行。 6.3.3综合效果检验可包括下列项目:

1送、回风口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量的测定; 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吸、排气的压力和温度,电动机的电流、电压和温升的测 定; 3室内空气温、湿度的测定; 4室内噪声的测定; 5室外空气温、湿度的测定; 6 新风系统吸、排风量的测定; 7各设备耗电功率的测定; 8室内空气品质测定。 6.3.4检验方法和规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T18837的相关 规定。

6.4.1工程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组成验收组,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和 本规程的要求进行验收;对系统安装、测试数据、功能要求和使用效果,进行检查、测试和 主观评价

.1.1系统日常运行中,设备、阀1和管道的表面应保持整浩,无明显锈蚀,绝热层无脱落 和破损。设备、管道及附件的绝热外表面不应结露、腐蚀或虫蛀。 .1.2空调运行管理人员应掌握系统的实际能耗状况,应接受相关部门的能源审计,应定期 周查能耗分布状况和分析节能潜力,提出节能运行和改造建议。 7.1.3空气处理设备的凝结水集水部位不应存在积水、漏水、腐蚀和有害菌群孽生现象,

7.2.1对于多联机空调通风系统中的温度、压力、流量、耗电量等计量监测仪表,应定期 验、标定和维护,仪表工作应正常,失效或缺少的仪表应更换或增设。 7.2.2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自控设备和控制系统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检修,定期校验传感器利 空制设备,按照工况变化调整控制模式和设定参数。 7.2.3主机多台并联运行时,应根据内机实际负荷需求,自动调节输出的容量、匹配需求。 7.2.4空调房间内的回风口应安装过滤网,并应根据使用时间长短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DL/T 325-2010 电力行业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附录A工程质量检查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