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863-2012 输电线路微型桩基础技术规定.pdf

Q/GDW 1863-2012 输电线路微型桩基础技术规定.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4.2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5586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Q/GDW 1863-2012 输电线路微型桩基础技术规定.pdf

式中: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下压力作用下,桩顶最大下压力; R 基桩下压承载力特征值。

式中: 单桩下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式中: 单桩下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HG/T 4168-2011 单极式离子膜电解槽Q单桩下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一竖向承载力安全系数,不同杆塔类型竖向承载力安全系数取值见表2

Q/GDW18632012

Q/GDW18632012

表2微型桩竖向承载力安全系数

6.2.3单桩下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qi一 一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如无当地经验时,可按表3取值: u—桩身周长; l,一桩侧第i层土的厚度: 一注浆工艺抗压调整系数, 一般取1.0,采用二次注浆工艺时可取1.05

Om=uZoMqs!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表3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Q/GDW18632012

Q/GDW18632012

主的杂填土,不计算其侧阻力: 注2:I为土的液限指数,e为孔隙比,N为标准贯入击数,

6.3桩基上拨承载力计算

6.3.1承受上拔力的桩基,应按下列公式同时验算群桩基础及其基桩的抗拔承载力:

6.3.1承受上拔力的桩基,应按

式中: N 基桩上拔力标准值; T 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上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0的规定确定; T城 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上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0的规定确定; G 群桩基础包围体积的桩土总自重除以总桩数,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G, 基桩自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3.2群桩基础及其基桩的上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a)对于一级杆塔桩基,有条件时基桩的上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现场单桩上拔静载荷试验确 定。单桩上拔静载荷试验及上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值可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2003)进行; b)对于二、三级杆塔桩基,如无当地经验时,群桩基础及基桩的上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列 规定计算: 1)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上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u 桩身周长; 1, 桩侧第i层土的厚度; qsi 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取值可见表3; 7. 桩侧阻抗拔群桩效应系数,对微型桩基础可取0.8~0.9

T =n.Znqsu,l

一桩侧第i层土的抗拨系数,取值可见表4

2)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上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桩群外围周长

6.4桩基水平承载力计算

6.4.1受水平荷载作用的群桩中的基桩应满足下式要求

6.4.1受水平荷载作用的群桩中的基桩应满足下式要求

Tx ==u,Z4a4

6.4.2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

法可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一2003)执行。 b 对于桩身配筋率不小于0.65%的微型桩,可根据静载试验结果取地面处水平位移为10mm所对 应的荷载75%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当桩的水平承载力由水平位移控制,且缺少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资料时,可按下式估算桩身配筋 率不小于0.65%的微型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Ra, =0.75C EI

式中: R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桩的水平变形系数,确定方法按0的规定: EI 桩身抗弯刚度,对于微型桩,EI=0.85EI。,其中I。为桩身换算截面惯性矩,圆形截面为 I。=Wd。/2;E。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32 桩直径,d为扣除保护层厚度的桩直径,α为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Pg 桩身配筋率: Xoa 桩顶允许水平位移: Z 桩顶水平位移系数,取值见表5。

O/GDW18632012

表5桩顶水平位移系数v

6.4.3桩的水平变形系数α可按下式确定

式中: 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桩身的计算宽度(m),对于微型桩,b=0.9(1.5d+0.5); EI 桩身抗弯刚度,按0的规定计算。

m一一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m一一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bo——桩身的计算宽度(m),对于微型桩,b,=0.9(1.5d+0.5): EI一一桩身抗弯刚度,按0的规定计算。 4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a)对一级杆塔桩基,有条件时应通过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确定; b)对二、三级杆塔桩基,当无静载试验资料时,取值可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

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应按下列规定

)对一级杆给桩基 过单桩水平静教试验确定 未找到引用源。6

表6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值

当桩顶水平位移大于表列数值或桩配筋率较高(≥0.65%)时,m值应适当降低: 当水平荷载为长期或经常出现的荷载时,应将表列数值乘以0.4降低采用: 当地基为可液化土层时,应将表列数值乘以土层液化折减系数1,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一2008) 中的规定取值。

6.4.5群桩基础(不含水平力垂直于单排桩基纵向轴线和力矩较大的情况)的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可 不考虑桩顶约束影响、承台底的摩阻影响以及承台侧向土抗力的影响,而仅考虑桩的相互影响,可按下 式确定:

R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方法按第0条的规定;

s.d—沿水平荷载方向的距径比

6.5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计算

Q/GDW18632012

Q/GDW1863201

6.5.1桩身应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一2008)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的有关规定进行承载力和裂缝控制计算。桩身内力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一2008)附录C方 法计算。

N—基桩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 J。桩身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A一一基桩桩身正截面面积: V。—基桩成桩工艺系数,对于微型桩可取0.6。 6.5.3钢筋混凝土轴心抗拔微型桩正截面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N一一基桩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桩项轴向拉力设计值;

7.1.1微型桩基础的施工,首先使用地质钻机成孔,成孔完毕后,吊放绑扎有注浆管的钢筋笼,插入初 次注浆管作初次注浆使用,同时利用初次注浆管进行清孔;然后倒入粗骨料,使用初次注浆管进行注浆 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二次注浆;所有桩施工完毕且达到养护时间后开挖并浇筑承台。微型桩基础施工流 程见图2。

Q/GDW18632012

7.1.2微型桩的成施工过程示意图见

7.1.2微型桩的成桩施工过程示意图见图3

图2微型桩基础施工流程图

d)放钢筋笼和注浆管,清水清孔:e)填碎石至孔口位置并注浆至孔口冒浆: f)提升初次注浆管至离孔口3~4m处,再次注浆:g)二次注浆;h)成桩。

图3微型桩施工工艺示意图

7.2.1核实塔位工程地质资料和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 7.2.2针对微型桩基础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7.2.3检查钻机与注浆的各种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重点检查钻机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7.3成孔 7.3.1成孔设备就位后,必须平正、稳固,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7.3.2成孔控制深度不小于设计桩长,桩位允许偏差50mm,桩的垂直度允许偏差1%。 7.3.3对于斜桩的成孔,采用钻机脚板垫高至要求高度的方法,用罗盘检查钻杆的倾斜度,并在施工中 保持钻机的稳定和牢固。 7.3.4成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再钻进100~200mm,利用钻杆进行一次清孔,泥浆比重(泥浆重量与同 本积纯水的重量之比)控制在1.2以内。 7.3.5清孔完成后应迅速上提钻杆,尽快进行下一步工序,避免塌孔

7.4钢筋笼、注浆管制作

Q/GDW18632012

Q/GDW1863201

7.4.1钢筋笼的制作应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一2008)的规定。 7.4.2初次注浆管可采用镀锌钢管(直径20~30mm),每节长度宜为2m,注浆管底部开口。 7.4.3二次注浆管可采用PVC管或PE管(直径50mm左右),间隔500mm开一注浆孔,以橡胶皮套 封闭,底部开口密封

7.5钢筋笼及注浆管吊放

7.5.1清孔的同时,分段吊放钢筋笼,每段钢筋笼的长度不大于钻机支架高度的2倍,下笼受阻时不 撞笼、墩笼、扭笼。 7.5.2施工时尽量缩短吊放和焊接时间

7.5.3二次注浆管绑扎在钢筋笼内,与钢筋笼一起沉放到钻孔内。 7.5.4钢筋笼吊放完毕,向钻孔内下入初次注浆管,初次注浆管下端管口距离钻孔底部不大于200ml

7.6.1钢筋笼、注浆管吊放结束后,利用初次注浆管对孔底进行二次清孔,控制沉渣厚度小于200ml 泥浆比重不大于1.10。 7.6.2符合要求后,向钻孔内填入骨料至桩顶。骨料采用15~30mm粒径的碎石料。石子填入的同日 继续向钻孔内注入高压清水进行清孔,防止泥土随石子的填入而混入钻孔内,直至孔口冒出清水。

7.7.1吊放钢筋笼以及填入石子的同时,制备水泥浆,水泥浆应充分搅拌均匀。 7.7.2采用强度等级42.5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宜控制为0.4~0.5.

7.7.1吊放钢筋笼以及填入石子的同时,制备水泥浆,水泥浆应充分搅拌均匀。

.8.1清孔满足要求后,利用一次注浆管进行注浆

7.8.2注浆开始工作时,注浆压力控制在以顶开注浆管底部管帽为宜;正常工作时,工作压力宜控制在 0.1~0.3MPa,使浆液均匀上冒,直至灌满;孔口冒出浓浆,压浆才告结束。 7.8.3注浆完毕后,立即拨注浆管,每拨1m左右补注一次,直至拨出为止。 7.8.4注浆过程中,由于拔管引起振动,使钻孔顶部石子有一定数量沉落,需逐步灌入石子至顶部。 7.9二次注浆 7.9.1初次注浆液达到初凝后开始二次注浆,二次注浆的注浆压力宜取为0.81.0MPa,初期为顶开橡 皮套,注浆压力宜控制在1.5MPa以上。 7.9.2下注浆芯管至二次注浆管管底,进行二次注浆,每注1分钟,往上提1m,桩顶5m范围内每米 注浆时间约为2分钟。 7.9.3二次注浆量以一次注浆量的1/3,并使浆液冒出顶面为准。总注浆量宜控制在不超过桩身体积计 二次注浆量以一次注浆量的15%为准

7.10.1所有桩施工完毕且达到养护时间后进行承台浇筑。 7.10.2承台钢筋绑扎前凿开桩顶混凝土,露出钢筋,锚入所浇筑的承台内,确保桩体埋入承台长度符 合设计要求。 7.10.3承台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

8微型桩基础检测及验收

8.1.1桩基础的成桩质量检查应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一2008)中的有关规定。

8.1.1桩基础的成桩质量检查应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一2008)中的有关规定。 8.1.2工程桩的成桩质量、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一般应满足下述要求: a)对一、二级杆塔桩基和地质条件复杂或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三级杆塔桩基工程,均应进行成 桩质量检测。一般可采用低应变法检测,在无特殊要求时全部基桩均应进行检测。

8.1.1桩基础的成桩质量检查应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一2008)中的有关规定。 8.1.2工程桩的成桩质量、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一般应满足下述要求:

Q/GDW18632012

b)对一级杆塔和有特殊要求的杆塔桩基,应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验收检测。一般可采用高应变法 抽检数量每基塔不少于2根。 c)当检测数量、项目有特殊要求时,应另行确定。 d)各检测方法可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一2003)的规定执行。 8.1.3微型桩基础验收资料除应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一2008)的有关规定外,还应包括水 泥材质检验报告、压力表检定证书、试注浆记录、设计工艺参数、后注浆作业记录、特殊情况处理记录 等资料。

b)对一级杆塔和有特殊要求的杆塔桩基,应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验收检测。一般可采用高应变法 抽检数量每基塔不少于2根。 c)当检测数量、项目有特殊要求时,应另行确定。 d)各检测方法可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一2003)的规定执行。 8.1.3微型桩基础验收资料除应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一2008)的有关规定外,还应包括水 泥材质检验报告、压力表检定证书、试注浆记录、设计工艺参数、后注浆作业记录、特殊情况处理记录 等资料。

Q/GDW18632012

Q/GDW1863201

输电线路微型桩基础所受上部杆塔荷载复杂,不仅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同时承受水平荷载及由此 产生的弯矩。而且群桩中考虑直桩与斜桩的共同作用,其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是一个复杂的空间问 题。为了便于计算,可将空间桩基结构简化为平面桩基结构。在水平荷载的垂直面之外有斜桩时,取斜 桩的正投影所处的倾角计算。假设承台是刚性体,桩顶同承台固接,计算中不考虑由于桩身的倾斜而引 起的单桩刚度的变化。

图A.1微型桩群桩基础受力示意图

以承台的任意一点作为原点,一般将其选在承台下的桩群重心处,以使计算简化。以水平方向为 轴,y轴竖直向下。如图A.1,在水平力H、竖向力(N十G)和力矩M的共同作用下GB/T 41464-2022 高成长企业分类导引,承台发生水平位 移w、竖向位移v和转角。水平力H、竖向力(N十G)的正方向应与坐标轴正方向一致;对于原点的 外力矩M,以随水平荷载而增大水平位移的方向为正。从承台的平衡条件可写出按变位计算群桩基础的 典型方程组:

w= p,H + P,(N + G)+ P,M = p,H + p,(N + G)+ P,M v=p,H + p,(N+G)+ p,M

w= P,H + P,(N + G)+ P,M p= p,H + p,(N + G)+ P,M v= P,H + p,(N+G)+ p,M

的轴向位移v和垂直于桩轴线的横向位移w由式(

桩顶轴向力:N,=V,Pxv 桩顶剪力:Q.=W,Pm+OPM 桩顶弯矩:M,=W.Pm+9Pm

JB/T 5762.3-2011 卧式转塔车床和单轴自动车床 第3部分:型式与参数图A.2各计算变量的物理意义

(JGJ94—2008)的有关规定。

《输电线路微型桩基础技术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