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04T 387-2019 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技术标准.pdf

DBJ04T 387-2019 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技术标准.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0.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979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04T 387-2019 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技术标准.pdf

3.0.1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适用于可塑~坚硬状态的黏性土、 稍密~密实的粉土、砂土、碎石土、全风化岩和强风化软质岩石 地层。支盘沿桩长宜设置在结构稳定、压缩性小、承载力高、具 有一定厚度的地基土层中。

3.0.2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桩径、支盘径及桩长应根据工程地 质条件、单桩承载力和施工机具的能力确定。支盘应采用挤扩支 盘施工工艺。

NBSHT 0739-2014 沥青高温黏度测定法 旋转黏度仪法3.0.3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在设计前应具备岩土工程勘察文 件、建筑物相关资料、建筑场地与环境条件、施工条件等相关 资料。

3.0.4后注浆时,只注底盘和

3.0.5桩基水平承载力的计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 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

3.0.5桩基水平承载力的计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

4.1.1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国家现行标

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 准》JGJ/T72的有关规定,且应重点查明宜支盘土层的类别、状 态、厚度、平面分布和支盘端阻力值。 4.1.2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当发现与原勘察资 料差异较大时,宜进行补充勘察,明确挤扩土层的类别、状态、 层厚、分布、物理力学参数等。 4.1.3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岩土工程勘察采用的勘探设备、取 样器、各种原位测试设备的规格、勘探方法、取样方法及各种原 位测试方法和野外原始记录的地层描述、记录等均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 4.1.4室内试验方法、具体操作和试验仪器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的规定。 4.1.5勘察报告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的要求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基础的适用性评价: 2对桩端持力层的选择、支盘设置位置提出建议; 3对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 预防措施提出建议。

5设计5.1选型及布置5.1.1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示意如(图5.1.1)所示,抗压桩支盘的盘数不宜多于4个,抗拔桩支盘的盘数不宜多于2个。支盘与支盘的竖向最小间距H宜为:黏性土、粉土1.5D,砂土、碎石土2D。图5.1.1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柱桩示意图1一主桩:2一上盘:3一中盘:4一底盘:5一注浆体:6一桩长:7一桩根5.1.2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的水平最小中心距宜为1.5D~3D,基桩满布且支盘多时宜取大值;独立基础下基桩不宜多于9根、条基不多于2排且支盘少时宜取小值。5.1.3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支盘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以盘最大直径位置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不宜小于1d;3碎石土、强风化岩可设置于该土层表面;4湿陷性黄土、液化场地中应将支盘设置在下部非湿陷性土7

5.1.4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桩端支盘以下持力层厚

与支盘高度hc之比:a/hc宜取1/3~1/2,砂土、碎石土宜取 粉土、黏性土宜取大值。

5.1.6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支盘径D与主桩径d之比一

土层的性质不同宜控制在:中等密实及以下的砂土、粉土宜≤2.5; 密实的砂土、粉土宜≤2;支盘体常用直径为1.0m~2.1m。 5.1.7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桩根不宜大于1.0m。

5.2.1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桩身配筋除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规定: 1桩身配筋率宜取0.3%~0.65%(小桩径取高值,大桩径取 低值),最终配筋率应根据计算确定; 2对以底支盘为主受力的桩及短桩,宜沿桩身通长配筋;对 不以底支盘为主受力的长桩,可采用变截面配筋,且钢筋端部宜 延伸至相邻支盘底面500mm以下,对竖向承载力较高的单桩, 宜沿深度分段变截面通长配筋: 3当桩身周围有淤泥质土和可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 该软弱土层;对承受负摩阻力的桩和位于岸边的桩应沿桩身通长 配筋; 4因地震、冻胀或膨胀力作用而承受抗拔力的桩,应通长 配筋。

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灌注混凝土时不应 小于50mm。

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桩端采用后注浆工艺,注浆导管宜对称设置 2根,后注浆工艺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的规定。

5.3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5.3.1对于一般建筑物和受水平力(包括力矩与水平剪力)较小 的高层建筑群桩基础,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柱、墙、核心筒群桩中 基桩的桩顶作用效应: 1坚向力

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2)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F+G+Mxki+ Mykx n Zy? Zx

Hik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第i基桩的水平力; n 桩基中的桩数。

满足下列条件时,桩顶作用效应计算可不考虑地震作用。 1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可 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验算的建筑物; 2建筑场地位于建筑抗震的有利地段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5.4.1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5.4.1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5.4桩基竖向承载力及抗拔计算

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Nkmax<1.2R

Nekmax<1.5R

式中:Nkmax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桩顶最大竖向力: NEk 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的平均 竖向力; Nekmax 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的最大 竖向力; R一一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一一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4.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Q一一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一安全系数,取K=2。 5.4.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应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 2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宜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 当有地质条件类似的试桩资料或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参照静力触 探、标准贯入、经验参数等综合确定; 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桩基,可根据原位测试资料,利用 承载力经验参数估算; 4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估算 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宜按下式 计算:

Q=Usqsik,+y,Z9pjkA,+,,Ap

注:H为第i层土的厚度:

第个支盘所在土层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可按勘察报 pjk 告提供的值采用,也可参照当地经验或按现行行业标

注:干作业钻孔桩,β按表列值乘以小于1.0的折减系数。当桩端持力层 为黏性土或粉土时,折减系数取0.6:为砂土或碎石土时取0.8。

注:干作业钻孔桩,βp按表列值乘以小于1.0的折减系数。当桩端持力层 为黏性土或粉土时,折减系数取0.6:为砂土或碎石土时取0.8。

载力标准值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确定。 5.4.4单桩竖向抗拨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桩基,基桩的抗拨极限承载 力标准值应采用现场单桩抗拔静载荷试验确定; 2设计等级为内级的建筑物桩基,可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 桩资料,结合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综合确定。当缺乏 可参照的试桩资料或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通过静载荷试验确定; 3群桩基础及设计等级为内级的建筑桩基,基桩的抗拨极限 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 下式计算:

2)单桩或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 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Uk=Eaqsikul

注:桩长1与桩径d之比小于20时,入取小值。

s= e.s'=e. PojZ" Esi

深宽比,应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附录D(Boussinesq解的附加应力系数α、平

均附加应力系数)选用。 5.5.5桩基等效沉降系数。可按下列公式简化计算:

5.5.5桩基等效沉降系数。可按下列公式简化计算

5.5.5桩基等效沉降系数。可按下列公式简化

nh = VnBc/ Lc

5.5.6当无当地可靠经验时,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可按表 5.5.6选用

表5.5.6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1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应根据桩端持力土层类别,乘以0.7 (砂、砾、卵石)~0.8(黏性土、粉土)折减系数: 2Es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可按下式计 算:Es=ZA/Z(Ai/Esi),式中A;为第i层土附加压力系数沿土 厚度的积分值,可近似按分块面积计算;出可根据Es内插取值。 5.5.7计算桩基沉降时,应考虑相邻基础的影响,采用叠加原理 计算:桩基等效沉降系数可按独立基础计算。 5.5.8当桩基形状不规则时,可采用等代矩形面积计算桩基等效 沉降系数,等效矩形的长宽比可根据承台实际尺寸和形状或桩承

有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支盘投影面积的外包线面积确定

单桩、单排桩、疏桩基础

5.5.9对于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形成的单桩、单排桩、桩中心 距大于6倍桩径的疏桩基础的沉降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承台底地基土不分担荷载的桩基。桩端平面以下地基中由 基桩引起的附加应力,按考虑桩径影响的明德林解确定。将挤扩 支盘后注浆灌注桩在上盘盘顶截面处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盘盘 顶截面以上部分的仅仅计算侧阻力,上盘盘顶截面以下部分同时 计算侧阻力和最大支盘投影面积内端阻力。将沉降计算点水平面 影响范围内各基桩对应力计算点产生的附加应力叠加,采用单向 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土层的沉降,并计入桩顶至上盘盘顶截面部 分桩身压缩se。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桩基最终沉降量应按下列 公式计算:

Ozli+Oz △zi+ Se Esi Ql: Se=s. E.Aps 1i z2i =Em

2承台底地基土分担荷载的复合桩基。将承台底土压力对地 基中某点产生的附加应力按布辛奈斯克解计算,应参照现行行业 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Boussinesq解的附加应力系数α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选用,与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基桩产生的 附加应力叠加,采用与本条第1款相同方法计算沉降。其最终沉 降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zi+ s。 Esi

zei= Z kiPc.k

m 以沉降计算点为圆心,0.6倍桩长为半径 的水平面影响范围内的基桩数; n 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计算分层数: 分层数应结合土层性质,分层厚度不应超 过计算深度的0.3倍; S 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在桩端平面沉降 计算点最终沉降量(mm); Se一桩顶至上盘盘顶截面长度计算桩身压缩 量(mm); Ozli— 桩顶到上盘盘顶截面长度段,均匀分布侧 阻力在桩端平面以下第i层土1/2厚度处 产生附加应力之和;应力计算点应取与沉 降计算点最近的桩中心点; Oz2i—上盘盘顶截面至桩端长度段,底盘及桩端 等效总端阻力和均匀分布侧阻力在桩端 平面以下第i层土1/2厚度处产生附加应 力之和;应力计算点应取与沉降计算点最 近的桩中心点; Ozci— 承台压力对应力计算点桩端平面以下第 计算土层1/2厚度处产生的应力;可将承 台板划分为u个矩形块,应参照现行行业 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Boussinesq解的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 加应力系数选用; △zi第i计算土层厚度(m); Esi—第i计算土层的压缩模量(MPa),采用 土的自重压力至土的自重压力加附加压 力作用时的压缩模量:

Q一一在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在荷载效应准 永久组合作用下,桩项的附加荷载(kN), 当地下室理深超过5m时,取荷载效应准 永久组合作用下的总荷载为考虑回弹再 压缩的等代附加荷载; Q1一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作用下,桩顶至上 盘顶面截面长度桩身承担的轴力(kN),数 值上等于桩顶到上盘盘顶长度段的侧阻 力之和,可按Q=πdqsil,计算,其中 qsj为桩周第j层土侧阻力特征值(kPa), li为桩周第j层土层厚度(m),d为桩顶 至上盘顶面截面部分桩径(m); Q2—一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作用下,上盘盘顶 截面处桩身轴力,可按Q2=Q-Q1计算 (kN) ; 桩顶到上盘盘顶截面长度段桩身截面面 积(m?); α一一底盘及桩端等效总端阻力与上盘盘顶截 面处桩身轴力之比,近似取底盘及桩端承 担的等效总端阻力与单桩极限承载力减 去上盘盘顶截面以上桩侧总侧阻力的差 之比; 2,ü 一一考虑桩径影响的明德林解应力影响系数 分别为底盘及桩端等效端阻力、桩顶至上 盘盘顶截面桩侧阻力和上盘盘顶截面至 桩端桩侧阻力在桩端平面以下第i层土 1/2厚度处应力影响系数,按附录A确定; E。一一桩身混凝土的弹性模量(MPa);

Q一一在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在荷载效应准 永久组合作用下,桩项的附加荷载(kN), 当地下室理深超过5m时,取荷载效应准 永久组合作用下的总荷载为考虑回弹再 压缩的等代附加荷载; Q1一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作用下,桩顶至上 盘顶面截面长度桩身承担的轴力(kN),数 值上等于桩顶到上盘盘顶长度段的侧阻 力之和,可按Qi=πdqsil计算,其中 qsj为桩周第j层土侧阻力特征值(kPa), li为桩周第j层土层厚度(m),d为桩顶 至上盘顶面截面部分桩径(m); Q2 一一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作用下,上盘盘项 截面处桩身轴力,可按Q2=Q-Q1计算 (kN) ; l一一桩顶到上盘盘顶截面长度(mm); Aps 桩顶到上盘盘顶截面长度段桩身截面面 积(m?); α一一底盘及桩端等效总端阻力与上盘盘顶截 面处桩身轴力之比,近似取底盘及桩端承 担的等效总端阻力与单桩极限承载力减 去上盘盘顶截面以上桩侧总侧阻力的差 之比; 2,j 一一考虑桩径影响的明德林解应力影响系数 分别为底盘及桩端等效端阻力、桩顶至上 盘盘顶截面桩侧阻力和上盘盘顶截面至 桩端桩侧阻力在桩端平面以下第i层士 1/2厚度处应力影响系数,按附录A确定; E。一一桩身混凝土的弹性模量(MPa);

Pc.k 第k块承台底均布压力,可按Pc.k=nc.k·fak 取值,其中nck为第k块承台底板的承台效 应系数,可取0.50;fak为承台底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 αki— 第k块承台底角点处,桩端平面以下第i 计算土层1/2厚度处的附加应力系数,可 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Boussinesq解的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 附加应力系数确定; Se 桩身压缩系数,根据地区沉降观测资料及 经验确定,无地区经验时可取1.0; 中一 桩基沉降修正系数,根据地区沉降观测资 料及经验确定,无地区经验时可取1.0。

.10对于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的最终沉降计算深度Zn, 应力比法确定,即Zn处由桩引起的附加应力,、由承台土 引起的附加应力α,与土的自重应力c应符合下式要求:

5.5.10 对于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的最终沉降计算注

5.5.1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础宜进行沉降观测

.1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础宜进行沉降观测。

, +0z = 0.20,

6.1.1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桩基施工应具备下列资料: 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 桩基工程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 3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等的调查 资料; 4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5 桩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6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及其制品的质检报告; 7 有关荷载、施工工艺的试验参考资料。 6.1.24 钻孔及支盘机具应根据桩型、支盘尺寸、钻孔深度、土层 情况、泥浆排放及处理条件等进行选择。成桩机械必须经鉴定合 格,不得使用不合格机械。 6.1.3施工前应根据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桩基设计及工程特 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主要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施工平面图: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 时设施的位置;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时,应标明泥浆制备设施及其 循环系统; 2确定钻孔及支盘机械、配套设备及支盘数量、盘体标高位 置及对应土层等相应施工工艺的有关资料; 3水下泥浆护壁施工应有泥浆处理措施; 4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 5机械设备、备件、工具、材料供应计划; 6桩基施工时,对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雨、爆破作业 文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7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6.1.4施工前应组织图纸会审,会审纪要连同施工图等作为施工

依据,并应列入工程档案。

1.5桩基施工用的供水、供电、道路、排水、临设房屋等临日 施,应在开工前准备就绪,施工场地应进行平整处理,保证方 机械正常作业。

6.1.6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处,

6.1.6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处,开工 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经常复测。 6.1.7用于施工质量检验的仪表、器具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 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6.1.7用于施工质量检验的仪表、器具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 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6.1.8施工前应进行“试成孔及试支盘”,其位置宜靠近某一地 质勘察孔,支盘后应利用挤扩压力和油箱油位变化验证支盘效果。

6.1.8施工前应进行“试成孔及试支盘”,其位置宜靠近某一地

6.2.1地下水位以下泥浆护壁成孔的施工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 6.2.2地下水位以上干作业成孔的施工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 6.2.3当在地下水位较低、孔内水位差大且透水性强的地层成孔 时,宜采用冲击钻机、旋挖钻机成孔工艺,不宜采用回转及潜水 钻机成孔工艺。

6.2.4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为摩擦端承或端承型桩,

制深度应保证各支盘及桩端进入设计持力层,如土层变化转 应与勘察、设计单位协商确定,以保证单桩承载力。

6.2.6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施工宜隔桩跳打(1~2)根。

1 检查支盘机的型号以及外型尺寸是否与孔径尺寸相匹配; 2依据孔深配置连接管,应在地面连接,并将主机外形,长 度尺寸等绘制连接图; 3支盘机入孔前应检查电器设备、电路、液压装置、油管、

油路处于止常工作状态; 4按盘径和弓压臂宽度计算支出次数,每次转动位置应在孔 口刻度盘上做出标志。 6.2.8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试成孔应对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记录各土层厚度及土层性质;试支盘应记录各盘位挤扩压力 直及油箱油面变化值。 6.2.9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支盘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将支盘机起吊在孔口一侧垂直停立检查灵敏度、空载压力 空载油箱油面变化值; 2支盘机入孔前应测量孔深和孔径; 3支盘机吊位找中准确后,徐徐下入,避免碰撞孔壁、护筒 及刻度盘等; 4支盘施工宜自下而上进行,将支盘机吊入孔底,同时检验 桩身垂直度和孔深,并应做出详细的施工记录; 5支盘施工应将支盘机吊人各支盘设计土层位置,按孔口刻 度盘支出次数旋转依次挤扩,支盘机每次挤出和回收应控制挤扩 玉力和油箱油位变化值; 6各支盘首次压力值应根据试支盘或试桩支盘所取数据,判 断各支盘所在土层位置,如首次压力和油箱油位变化值有较大差 异时,应及时调整竖向盘位,且应满足最小盘间距的要求; 7支盘施工根据泥浆液面下降情况及时补浆,孔内泥浆液面 应始终高于地下水面2m左右。 6.2.10支盘施工后测量孔底沉渣,当沉渣厚度大于规范要求时 应根据厚度进行清孔,

6.3钢筋笼、注浆管的制作与安放

6.3.1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钢筋笼制作、安放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规定。 6.3.2各支盘处钢筋过密时,盘腔处主桩钢筋最小间距宜为混凝 土粗骨料最大粒径的5倍。

土粗骨料最大粒径的5倍

6.3.3后注浆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后注浆导管应采用管箍连接或套管焊接。当采用管箍连接 时,连接应牢靠;当采用套管焊接时,焊接必须连续密闭,焊缝 泡满均匀,不得有孔隙、砂眼; 2后注浆导管上端设管螺纹、管箍、丝堵;桩端注浆导管的 下端设螺纹与桩端注浆阀的管箍连接; 3后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应与钢筋笼采用铅丝十字绑扎 的固定方法,绑扎应牢固,绑扎点应均匀; 4桩端后注浆导管及注浆阀数量宜根据桩径大小设置,对于 直径不大于1200mm的桩,宜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2根; 5对于非通长配筋桩,下部应有不少于2根与注浆管等长的 主筋组成的钢筋笼通底: 6钢筋笼起吊至钻孔孔口时,应用工具敲打注浆导管,排除 管内异物。 6.3.4后注浆桩端注浆阀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桩端注浆阀宜安放孔底,注浆阀应能承受1MPa以上静水 压力:注浆阀外部保护层应能抵抗砂石等硬质物的刮撞而不致使 住浆阀受损; 2桩端注浆阀应与钢筋笼底加强筋牢固连接,钢筋笼起吊、 安装时不得碰撞、损坏桩端注浆阀; 3桩端注浆阀应与注浆导管旋接牢固、密封且应具备逆止 功能。

6.3.4后注浆桩端注浆阀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桩端注浆阀宜安放扎底,注浆阀应能承受1MPa以上静水 压力:注浆阀外部保护层应能抵抗砂石等硬质物的刮撞而不致使 注浆阀受损; 2桩端注浆阀应与钢筋笼底加强筋牢固连接,钢筋笼起吊、 安装时不得碰撞、损坏桩端注浆阀; 3桩端注浆阀应与注浆导管旋接牢固、密封且应具备逆止 功能。

6.4.1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混凝土的灌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相关规定。 6.4.2在干作业成孔灌注支盘混凝土时,应在支盘位处增加振捣 次数。 6.4.3 桩体灌注混凝土时,第一次浇筑高度应超过底支盘顶面 1.0m 以上。

6.5.1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为减少沉渣、虚土及桩基

6.5.1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为减少沉渣、虚土及桩基沉降,桩 端采用后注浆工艺时,后注浆施工宜符合下列要求: 1注浆起始时间不宜小于成桩后2d,不宜大于成桩后30d; 2注浆施工前宜进行清水开塞,开塞压力宜小于8MPa且应 分级加压,压水量不大于0.5m3压水开通后应立即开始注浆; 3浆液的水灰比宜为0.5~0.8,低水灰比浆液宜掺入减水剂: 4汪浆流量不超过75L/min; 5 注浆作业与成孔作业点的距离不应小于8m~10m; 6 注浆量不宜大于1000kg,注浆压力不宜小于2MPa; 7当注浆总量满足设计要求时即可终止注浆。 6.5.2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为提高桩基承载力,桩端采用后注 浆工艺时,后注浆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的规定。 6.5.3注浆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后注浆作业过程应作完整记录,内容包括:成桩日期,注 浆日期及起止时间,注浆压力,注浆量及异常情况说明;

5.5.3注浆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

GB/T 22432-2021 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 船舶挂靠信息报文6.5.3注浆记录应符合下列要

1后浆作业过程应作完整记录,内容包括:成桩日期,注 浆日期及起止时间,注浆压力,注浆量及异常情况说明; 2当出现异常情况并经过特殊处理的,应作特殊情况处理 记录。

7.1.1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成桩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及行业标准《建筑 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

1首次挤扩压力应根据试成孔各支盘位土层首次挤扩的 压力值; 2挤扩支盘后,在各盘位选择任一角度进行挤扩,观测是否 与空载压力和空载油箱油位变化相符

7.2.1 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检测包括下列内容: 1 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 2 施工后为验收提供依据的工程桩检测。 7.2.2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静载检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 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 7.2.3对于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桩基和地质条件复杂或成 桩可靠性较低的桩基工程,应采用有效方法检测成桩的完整性, 验测要求及数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的有关规定。

7.2.4挤扩支盘后注浆灌注桩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

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GB/T 4851-2014 胶粘带持粘性的试验方法,应符合表7.2.4的规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