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pdf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884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pdf

日流量为中间数值时,总变化系数可用内插法

3.2.1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当汇水面积超过2km时,宜考虑

降雨在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管网汇流过程,采用数学模型法计算雨水设计流量。

表1国内一些地区采用的综合径流系数

NY/T 2635-2014 苎麻纤维拉伸断裂强度试验方法表2日本下水道设计指南推荐的综合径流系数

庭院多的高级住宅区或夹有耕地的郊区

【条文说明】关于以径流量作为地区改建控制指标的规定。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本次修订提出以径流量作为地区开发改建控制指标的规定。地区 开发应充分体现低影响开发理念,除应执行规划控制的综合径流系数指标外,还应执行径流 量控制指标。规定整体改建地区应采取措施确保改建后的径流量不超过原有径流量。可采取 的综合措施包括建设下回式绿地,设置植草沟、渗透池等,人行道、停车场、厂场和小区道 路等可采用渗透性路面,促进雨水下渗,既达到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又不增加径流量 3.2.3设计暴雨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167A(1+ClgP) (t +b)"

式中:q一一设计暴雨强度[L/(s·hm")】]; t一降雨历时(min); P一设计重现期(年); A1,C,b,n一一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具有20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排水系统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应采用年最大值法, 并按本规范附录A的有关规定编制。 【条文说明】关于设计暴雨强度的计算公式的规定。 目前我国各地已积累了完整的自动雨量记录资料,可采用数理统计法计算确定暴雨强度 公式。本条所列的计算公式为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计算公式。 水文统计学的取样方法有年最大值法和非年最大值法两类,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是采用 年最大值法。日本在具有20年以上雨量记录的地区采用年最大值法,在不足20年雨量记录 的地区采用非年最大值法,年多个样法是非年最大值法中的一种。由于以前国内自记雨量资 科不多,因此多采用年多个样法。现在我国许多地区已具有40年以上的自记雨量资料,具 备采用年最大值法的条件。所以,规定具有20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应采用年最天 值法。 3.2.4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城镇类型、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 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按表3.2.4的规定取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经济条件较好,且人口密集、内涝易发的城镇,宜采用规定的上限: 版

3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不同的设计重现期。

表3.2.4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年)

注:1按表中所列重现期设计暴雨强度公式时,均采用年最大值法:

国当前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按表3.2.4B的规定取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经济条件较好,且人口密集、内涝易发的城市,宜采用规定的上限: 2目前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分期达到标准; 3当地面积水不满足表3.2.4B的要求时,应采取渗透、调蓄、设置雨洪行泄通道和内河 整治等措施: 4对超过内涝设计重现期的暴雨,应采取综合控制措施。

表3.2.4B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

注:1按表中所列重现期设计暴雨强度公式时,均采用年最大值法。

计重现期标准的综合应对措施”。图1反映了该地区从单一的城市排水管道排水系统到包含雨水管渠、内河和流域调蓄等综合应对措施在内的内涝防治系统的发展历程。当采用雨水调蓄设施中的排水管道调蓄应对措施时,该地区的设计重现期可达10年一遇,可排除50mm/h的降雨;当采用雨水调蓄设施和利用内河调蓄应对措施时,设计重现期可进一步提高到40年一遇;在此基础上再利用流域调蓄时,可应对150年一遇的降雨。排水安全性城对应河对应水道对下水道对应雨水排水雨水排水(对应50mm修建时期图1不同设计重现期标准的综合应对措施(鹤见川地区)欧盟室外排水系统排放标准(BSEN752:2008)见表3A和表3B。该标准中,“设计暴雨重现期(DesignStormFrequency)”与我国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相对应;“设计洪水重现期(DesignFloodingFrequency)”与我国的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概念相近。表3A欧盟推荐设计暴雨重现期(DesignStormFrequency)设计暴雨重现期地点重现期(年)超过1年一遇的概率农村地区1100%居民区250%城市中心/工业区/商业区520%地下铁路/地下通道1010%表3B欧盟推荐设计洪水重现期(DesignFloodingFrequency)设计洪水重现期地点重现期(年)超过1年一遇的概率农村地区1010%12

根据我国内涝防治整体现状,各地区应采取渗透、调蓄、设置行泄通道和内河整治等措 施,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超过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暴雨,保障城镇安全运行。 城镇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和水利排涝标准应有所区别。水利排涝标准中一般采用5年 10年,且根据作物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等条件,允许一定的受淹时间和受淹水深,而城镇 不允许长时间积水,否则将影响城镇正常运行。

表4国外采用的地面集水时间

3.3.3截流倍数no应根据旱流污水的水质、水量、排放水体的环境容量、水文、气候、经济 和排水区域大小等因素经计算确定,宜采用2~5。同一排水系统中可采用不同截流倍数。 【条文说明】规定截流倍数的选用原则。 截流倍数的设置直接影响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取值应综合考虑受纳水体的水质要 求、受纳水体的自净能力、城市类型、人口密度和降雨量等因素。当合流制排水系统具有排 水能力较大的合流管渠时,可采用较小的截流倍数,或设置一定容量的调蓄设施。根据国外 资料,英国截流倍数为5,德国为4,美国一般为1.5~5。我国的截流倍数与发达国家相比偏 低,有的城市截流倍数仅为0.5。本次修订为有效降低初期雨水污染,将截流倍数no提高为

4.4.7A排水系统检查井应安装防坠落装置。 【条文说明】关于检查井安装防坠落装置的规定。 为避免在检查井盖损坏或缺失时发生行人坠落检查井的事故,规定污水、雨水和合流污 水检查井应安装防坠落装置。防坠落装置应牢固可靠,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100kg),并 具备较大的过水能力,避免暴雨期间雨水从井底涌出时被冲走。目前国内已使用的检查井防 坠落装置包括防坠落网、防坠落井算等。

1.7.1雨水口的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和道路 形式确定。立算式雨水口的宽度和平算式雨水口的开孔长度和开孔方向应根据设计流量、道 路纵坡和横坡等参数确定。雨水口宜设置污物截留设施,合流制系统中的雨水口应采取防止 臭气外溢的措施。 【条文说明】规定雨水口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雨水口的形式主要有立算式和平算式两类。平算式雨水口水流通畅,但暴雨时易被树枝 等杂物堵塞,影响收水能力。立算式雨水口不易堵塞,但有的城镇因逐年维修道路,路面加 高,使立算断面减小,影响收水能力。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和经验确定适宜的雨水口形式。 雨水口布置应根据地形和汇水面积确定,同时本次修订补充规定立算式雨水口的宽度和 平算式雨水口的开孔长度应根据设计流量、道路纵坡和横坡等参数确定,以避免有的地区不 经计算,完全按道路长度均匀布置,雨水口尺寸也按经验选择,造成投资浪费或排水不畅。 规定雨水口宜设污物截留设施,目的是减少由地表径流产生的非溶解性污染物进入受纳 水体。合流制系统中的雨水口,为避免出现由污水产生的臭气外溢的现象,应采取设置水封 或投加药剂等措施,防止臭气外溢,

水口应考虑10%被堵塞。在暴雨期间排除道路积水的过程中,雨水管道一般处于承压状态, 其所能排除的水量要大于重力流情况下的设计流量,因此本次修订规定雨水口和雨水连接管 流量按照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所计算流量的1.5倍~3倍计,通过提高路面进入地下排水系统 的径流量,缓解道路积水。 4.7.2A道路横坡坡度不应小于1.5%,平算式雨水口的算面标高应比周围路面标高低 cm~5cm,立算式雨水口进水处路面标高应比周围路面标高低5cm。当设置于下凹式绿地中 时,雨水口的算面标高应根据雨水调蓄设计要求确定,且应高于周围绿地平面标高。 【条文说明】关于道路横坡坡度和雨水口进水处标高的规定。 为就近排除道路积水,规定道路横坡坡度不应小于1.5%,平算式雨水口的算面标高应 比附近路面标高低3cm~5cm,立算式雨水口进水处路面标高应比周围路面标高低5cm,有 助于雨水口对径流的截流。在下凹式绿地中,雨水口的算面标高应高于周边绿地,以增强下 凹式绿地对雨水的渗透和调蓄作用,

1.10立体交叉道路排水

4.10.2立体交叉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不应小于10年,位于中心城区的重要地区,设计重现期应为20 年~30年,同一立体交叉道路的不同部位可采用不同的重现期: 2地面集水时间应根据道路坡长、坡度和路面粗糙度等计算确定,宜为2min~10min: 3径流系数宜为0.8~1.0; 4下穿式立体交叉道路的地面径流,具备自流条件的,可采用自流排除,不具备自流条 件的,应设泵站排除: 5当采用泵站排除地面径流时,应校核泵站及配电设备的安全高度,采取措施防止泵站 受: 6下穿式立体交叉道路引道两端应采取措施,控制汇水面积,减少坡底聚水量。立体交 义道路宜采用高水高排、低水低排,且互不连通的系统; 7宜采取设置调蓄池等综合措施达到规定的设计重现期。 【条文说明】关于立体交叉道路排水系统设计的规定。 立体交义道路的下穿部分往往是所处汇水区域最低洼的部分,雨水径流汇流至此后再无 其他出路,只能通过泵站强排至附近河湖等水体或雨水管道中,如果排水不及时,必然会弓 起严重积水。国外相关标准中均对立体交叉道路排水系统设计重现期有较高要求,美国联邦

合理确定立体交叉道路排水系统的汇水面积、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并采取有效的防止 高水进入低水系统的拦截措施,是排除立体交叉道路(尤其是下穿式立体交叉道路)积水的 关键问题。例如某立交地道排水,由于对高水拦截无效,造成高于设计径流量的径流水进入 也道,超过泵站排水能力,造成积水。 下穿式立体交叉道路的排水泵站为保证在设计重现期内的降雨期间水泵能正常启动和 运转,应对排水泵站及配电设备的安全高度进行计算校核。当不具备将泵站整体地面标高抬 高的条件时,应提高配电设备设置高度。 为满足规定的设计重现期要求,应采取调蓄等措施应对。超过设计重现期的暴雨将产生 内涝,应采取包括非工程性措施在内的综合应对措施。

式中:V一调蓄池有效容积(m): D—调蓄量(mm),按降雨量计,可取 4mm~8mm; F汇水面积(hm²); 一径流系数: β安全系数, 可取 1.1~1.5。 【条文说明】关于用于分流制排水系统控制径流污染的雨水调蓄池有效容积计算的规定 雨水调蓄池有效容积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当地降雨特征、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降雨初期 雨水水质水量特征、排水系统服务面积和下游污水处理系统的受纳能力等因素 国外有研究认为,1h雨量达到12.7mm的降雨能冲刷掉90%以上的地表污染物;同济 大学对上海芙蓉江、水城路等地区的雨水地面径流研究表明,在隆雨量达到10mm时,径

流水质已基本稳定;国内还有研究认为一般控制量在6mm~8mm左右可控制约60%~80%的 污染量。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调蓄量可取4mm~8mm。 4.14.9用于控制径流污染的雨水调蓄池出水应接入污水管网,当下游污水处理系统不能满足

流水质已基本稳定;国内还有研究认为一般控制量在6mm~8mm左右可控制约60%~80%的 亏染量。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调蓄量可取4mm~8mm。 .14.9用于控制径流污染的雨水调蓄池出水应接入污水管网,当下游污水处理系统不能满足 雨水调蓄池放空要求时,应设置雨水调蓄池出水处理装置。 【条文说明】关于控制径流污染的调蓄池出水的规定。 降雨停止后,用于控制径流污染调蓄池的出水,一般接入下游污水管道输送至污水厂处 里后排放。当下游污水系统在旱季时就已达到满负荷运行或下游污水系统的容量不能满足调 蓄池放空速度的要求时,应将调蓄池出水处理后排放。国内外常用的处理装置包括格栅、旋 流分离器、混凝沉淀池等,处理排放标准应考虑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后确定。

4.15.1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应综合考虑雨水径流量的削减。人行道、停车场和广场等宜采用渗 透性铺面,新建地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不宜低于40%,有条件的既有地区应对现 有硬化地面进行透水性改建:绿地标高宜低于周边地面标高5cm~25cm,形成下凹式绿地 【条文说明】关于城镇基础设施雨水径流量削减的规定。 多孔渗透性铺面有整体浇注多孔沥青或混凝土,也有组件式混凝土砌块。有关资料表明 组件式混凝土砌块铺面的效果较长久,堵塞时只需简单清理并将铺面砌块中间的沙土换掉 处理效率就可恢复。整体浇注多孔沥青或混凝土在开始使用时效果较好,1年~2年后会堵塞 且难以修复。 绿地标高宜低于周围地面适当深度,形成下凹式绿地,可削减绿地本身的径流,同时周 围地面的径流能流入绿地下渗。下凹式绿地设计的关键是调整好绿地与周边道路和雨水口的 高程关系,即路面标高高于绿地标高,雨水口设在绿地中或绿地和道路交界处,雨水口标高 高于绿地标高而低于路面标高。如果道路坡度适合时可以直接利用路面作为溢流坎,使非绿 地铺装表面产生的径流雨水汇入下凹式绿地入渗,待绿地蓄满水后再流入雨水口。 本次修订补充规定新建地区硬化地面的可渗透地面面积所占比例不宜低于40%,有条 件的既有地区应对现有硬化地面进行透水性改建。 下凹式绿地标高应低于周边地面5cm~25cm。过浅则蓄水能力不够;过深则导致植被长 时间浸泡水中,影响某些植被正常生长。底部设排水沟的大型集中式下凹绿地可不受此限制 4.15.2当场地条件许可时,可设置植草沟、渗透池等设施接纳地面径流;地区开发和改建时 宜保留天然可渗透性地面

【条文说明】关于接纳雨水径流的渗透设施设置的规定。 雨水渗透设施特别是地面下的入渗增加了深层土壤的含水量,使土壤力学性能改变,可 能会影响道路、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因此,建设雨水渗透设施时,需对场地的土壤条件 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正确设置雨水渗透设施,避免影响城镇基础设施、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正 常使用。 植草沟是指植被覆盖的开放式排水系统,一般呈梯形或浅碟形布置,深度较浅。植被 般指草皮。该系统能够收集一定的径流量,具有输送功能。雨水径流进入植草沟后首先下 参而不是直接排入下游管道或受纳水体,是一种生态型的雨水收集、输送和净化系统。渗透 也可设置于广场、绿化物地下,或利用天然洼地,通过管渠接纳服务范围内的地面径流,使 雨水滞留并渗入地下,超过渗透池滞留能力的雨水通过溢流管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可削减服 务范围内的径流量和径流峰值,

【条文说明】关于雨水利用方式的规定

雨水利用方式应根据雨水的收集利用量和相关指标要求综合考虑,在确定雨水利用方式 寸,应首先考虑雨水调蓄设施应对城镇内涝的要求,不应干扰和妨碍其防治城镇内涝的基本 功能。 .16.5雨水利用设施和装置的设计应考虑防腐蚀、防堵塞等。 【条文说明】关于雨水利用设计的规定。 雨水水质受大气和汇水面的影响,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悬浮物、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 可按污水系统设计方法,采取防腐、防堵措施。

水文条件、气候特征、雨水管渠系统、防洪设施现状和内涝防治要求等综合分析后确定。

【条文说明】关于内涝防治设施设置的规定。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普遍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内涝灾害风险管理策略,在编制内涝风险评估 的基础上,确定内涝防治设施的布置和规模。内涝风险评估采用数学模型,根据地形特点、 水文条件、水体状况、城镇雨水管渠系统等因素,评估不同降雨强度下,城镇地面产生积水 灾害的情况。 为保障城市在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标准下不受灾,应根据内涝风险评估结果,在排水能 力较弱或径流量较大的地方设置内涝防治设施。 内涝防治设施应根据城镇自然蓄排水设施数量、规划蓝线保护和水面率的控制指标要 求,并结合城镇竖向规划中的相关指标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1.17.2内涝防治设施应包括源头控制设施、雨水管渠设施和综合防治设施。 【条文说明】关于内涝防治设施种类的规定。 源头控制设施包括雨水渗透、雨水收集利用等,在设施类型上与城镇雨水利用一致,但 当用于内涝防治时,其设施规模应根据内涝防治标准确定。 综合防治设施包括调蓄池、城市水体(包括河、沟渠、湿地等)、绿地、广场、道路和 大型管渠等。当降雨超过雨水管渠设计能力时,城镇河湖、景观水体、下凹式绿地和城市厂 场等公共设施可作为临时雨水调蓄设施;内河、沟渠、经过设计预留的道路、道路两侧局部 区域和其他排水通道可作为雨水行泄通道;在地表排水或调蓄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可采用设 置于地下的大型管渠、调蓄池和调蓄隧道等设施。 .17.3采用绿地和广场等公共设施作为雨水调蓄设施时,应合理设计雨水的进出口,并应设 置警示牌。 【条文说明】关于采用绿地和广场等公共设施作为雨水调蓄设施的规定。 当采用绿地和广场等作为雨水调蓄设施时,不应对设施原有功能造成损害;应专门设计 雨水的进出口,防止雨水对绿地和广场造成严重冲刷侵蚀或雨水长时间滞留。 当采用绿地和广场等作为雨水调蓄设施时,应设置指示牌,标明该设施成为雨水调蓄设 施的启动条件、可能被漆没的区域和且前的功能状态等,以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条文说明】关于采用绿地和广场等公共设施作为雨水调蓄设施的规定DB14T 178-2013 车用甲醇汽油组分油, 当采用绿地和广场等作为雨水调蓄设施时,不应对设施原有功能造成损害;应专门设计 雨水的进出口,防止雨水对绿地和产场造成严重冲刷侵蚀或雨水长时间滞留。 当采用绿地和广场等作为雨水调蓄设施时,应设置指示牌,标明该设施成为雨水调蓄设 施的启动条件、可能被淹没的区域和目前的功能状态等,以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5.1.13雨污分流不彻底、短时间难以改建的地区,雨水泵站可设置混接污水截流设施,开应 采取措施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条文说明】关于雨水泵站设置混接污水截流设施的规定。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采用合流制和分流制并存的排水制度,还有一些地区雨污分流不彻 底,短期内又难以完成改建。市政排水管网雨污水管道混接一方面降低了现有污水系统设施 的收集处理率,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对周围水体环境的污染。雨污混接方式主要有建筑物内部 洗涤水接人雨水管、建筑物污废水出户管接入雨水管、化粪池出水管接人雨水管、市政污水 管接入雨水管等。 以上海为例,目前存在雨污混接的多个分流制排水系统中,旱流污水往往通过分流制 排水系统的雨水泵站排入河道。为减少雨污混接对河道的污染,《上海市城镇雨水系统专业 规划》提出在分流制排水系统的雨水泵站内增设截流设施,旱季将混接的旱流污水全部截流 纳入污水系统处理后排放,远期这些设施可用于截流分流制排水系统降雨初期的雨水。目前 上海市中心城区已有多座设有旱流污水截流设施的雨水泵站投入使用

2014年2月10日

8.2.5排水管网关键节点应设置流量监测装置。 【条文说明】关于排水管网关键节点设置检测和监测装置的规定。 排水管网关键节点指排水泵站、主要污水和雨水排放口、管网中流量可能发生剧烈变化的位 置等。

8.3.1排水泵站宜按集水池的液位变化自动控制运行,宜建立遥测、遥讯和遥控系统。排水 管网关键节点流量的监控宜采用自动控制系统。 【条文说明】关于排水泵站和排水管网控制原则的规定。 排水泵站的运行管理应在保证运行安全的条件下实现自动控制。为便于生产调度管理 宜建立遥测、遥讯和遥控系统。

录A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方法

GB/T 40818-2021 带弧形触头的插头、插座和耦合器A.0.8计算降雨历时采用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5min、60min、90min、 120min、150min、180min共士二个历时。计算降雨重现期宜按2年、3年、5年、10年、 20 年、30年、50 年、100 年统计。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