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612-2020 低空数字航摄与数据处理规范.pdf

GBT 39612-2020 低空数字航摄与数据处理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4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4860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39612-2020 低空数字航摄与数据处理规范.pdf

距、航摄基高比及影像用途等,在确保成图精度的前提下,本着有利于缩短成图周期、降低成本、

GB/T39612—2020

测绘综合效益的原则,在表1的范围内选择

表1航摄基准面地面分辨率设计范围

GB/T 18271.2-2017 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 通用性能评定方法和程序 第2部分:参比条件下的试验5.3.3.3航摄分区的划分和基准面确定

航摄分区的划分和基准面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分区划分应兼顾成图比例尺、飞行效率、飞行方向、飞行安全等因素。 D 航摄基准面计算一般应取分区内高程占比加权平均值,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的B.6。 平地、丘陵地和山地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应大于1/4相对航高;高山地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应 大于1/3相对航高。 d) 当接照c)规定分区,出现分区面积较小、零散破碎等情况导致飞行任务实施困难时,可接最低 点地面分辨率不低于基准面分辨率1.5倍的原则重新分区;或者将摄区内分辨率超限面积占 比不超过10%的多个小分区向相邻较大分区合并。 在地形高差符合c)、d)规定条件下,分区的跨度应尽量划大,且完整覆盖摄区

5.3.3.4重叠度设计

重叠度应在航摄分区基准面上设计,设计指标规定如下: 航向重叠度一般应为65%~75%;旁向重叠度一般应为30%~45%; D 在陡峭山区、高大建筑物密集的城镇地区、海岛、道路、管线、河流等摄区航摄时,重叠度设计 适当加大。

5.3.3.5相机快门速度设讯

无人驾驶飞行器的飞行速度选择应与相机快门速度设置相匹配,以确保航摄基准面像点位移不 .5个像素。像点位移计算公式参见B.1

5.3.3.6航线敷设

航线敷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航线一般按测区形状的长边平行敷设,亦可按照东西或者南北向敷设,或沿线路、河流、海岛 海岸、境界等走向飞行; b)曝光点宜基于数字高程模型,采用定点曝光或等距曝光控制方法设计; c)布设构架航线时,应尽量与摄区内正常航线垂直,并且航高保持一致

5.3.3.7航摄季节和时间的选择

航摄季节和时间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a)应尽量避免在积雪、洪水、扬沙、烟雾等情况下航摄; b)在沙漠、戈壁、河流湖泊、海洋、大面积的盐滩、盐碱地、滩涂等区域航摄时,应采取正午前 1h~2h摄影.以减少地面强烈反光而造成影像地物细节的损失:

GB/T39612—2020

在陡峭山区和高天建筑物密集的城镇地区,宜在正午前后各2h内摄影,减少阴影对地物细节 影响

5.3.3.8铺设航摄地面标志

对于缺乏特征地物(如森林、戈壁、沙漠、滩涂等)或者需要高精度航空摄影测量的区域,应在航摄实 施前制作人工点位和铺设标志并测量坐标,要求如下: a)人工地面标志的形状、规格等应确保其影像上可准确辨认与量测; b)人工地面标志的色彩应确保其与周围地面反差良好,影像上清晰可见

航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a)使用机场起降时,应按照机场相关规定飞行;不使用机场起降时,应根据无人飞行器的性能要 求,选择起降场地和备用场地。 b)航摄实施前应制定详细的飞行计划,且应针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提下,且光照和能见度条件允许时,可实施云下摄影。 d)采用GNSS或IMU/GNSS辅助航空摄影时,按照GB/T27919一2011执行。 起飞前应校准气压高度计、GNSS大地高、地形图海拔高程三者之间差异,确保飞行实时高度 控制与设计航高不出现较大系统性偏差 应填写航摄飞行记录表,参见附录C

5.5飞行质量与影像质量要求

飞行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像片航向重叠度一般为60%~90%,最小不应小于53%;旁向重叠度一般为15%~60%,最 小不应小于8%。 b 像片倾角一般不超过12°,最大不超过15°;像片旋角一般不超过15°,最大不超过25°;像片倾 角和像片旋角不应同时达到最大值,像片旋角计算方法参见附录D。 C) 航向覆盖超出分区边界线应不少于两条基线;旁向覆盖超出整个摄区和分区边界线一般应不 少于像幅的50%。 d 同一航线相邻两张像片飞行高度差不应大于30m,同一航线上最高和最低航高之差不应大于 50m e) 航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相对漏洞和绝对漏洞均应及时补摄。补摄应采用同型号相机,补摄航 线的两端应超出漏洞之外两条基线。 影像数据应与定位定姿数据记录一一对应,并确保完整性,

影像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a)影像应清晰、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调柔和; b)影像上不应有云、雪,以及大面积烟雾、反光、污点等对立体模型连接和测绘产生影响的缺陷; c)像点位移一般不应大于0.5个像素,最大不应大于1个像素; d)不应出现因机上振动、镜头污染、相机快门故障等引起影像模糊的现象

GB/T39612—2020

5.5.3定姿、定位数据质量

采用GNSS或IMU/GNSS辅助航空摄影时,数据质量应满足GB/T27919一2011中 要求。

5.6航摄成果质量检查与整理

5.6航摄成果质量检查与整理

5.6.1航摄成果质量检查

航摄完成后,应根据5.5要求进行成果质量检查,检查合格后交付下一工序使用。

5.6.2航摄成果整理

5.6.2.1航片编号

航片编号方法为: a 航片编号由12位阿拉伯数字构成,采用以航线为单位的流水编号。航片编号自左至右1位~ 4位为摄区代号,5位~6位为分区号,7位~9位为航线号,10位~12位为航片流水号 b)一般以飞行方向为编号的增长方向, C 同一航线内的航片编号不准许重复, d 当有补飞航线时.补飞航线的航片流水号在本航线原流水号基础上加500

5.6.2.2航片存储

接照摄区、分区、航线建立目录分别存储,应采用硬盘或光盘等存储。航摄分区及航线示意图参 E。

航摄成果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a) 影像数据; b) 影像位置和姿态数据; c) 航摄分区示意图、航线示意图; d) 航摄飞行记录表; e) 摄区完成情况图,参见附录F; SZAG f) 相机检校报告、检校模型及检校参数; g) 航摄批文; h) 航摄资料审查报告; i) 航摄技术设计书; j) 航摄技术总结报告; k) 航摄成果检查报告与验收报告; 1) 航摄成果清单; m)其他相关资料

像片控制点布设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b)外业像控测量之前应进行现场踏勘,选择作业道路、特征地物、布标位置等,合理分配人员和 仪器; c)像片控制点宜按照区域网或航线布设。控制点分布应能控制整个测区并能满足成果精度要 求,相邻像对和相邻航线之间的控制点宜公用

6.1.2.1选点要求

像片控制点选点应满足以下要求: a)像片控制点的目标影像应清晰,易于判读刺点和立体量测,同时应是高程起伏较小、常年相对 固定且易于准确定位和量测的地点。弧形地物,阴影、高大建筑物以及高大树木附近,与周边 不易区分的地点等不应选作点位目标, 像片控制点应选在像片旁向重叠中线附近,尽量远离像片边缘

6.1.2.2区域网布点方案

6.1.2.2.1基本要求

区域网布点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区域网的划分应依据成图比例尺、地面分辨率、测区地形特点、航摄分区的划分、测区形状等情 况全面进行考虑,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优实施方案 区域网的图形宜呈矩形。区域网的大小和像片控制点之间的跨度以能够满足空中三角测量精 度要求为原则.主要依据成图精度,

2.2.2无GNSS或IMU/GNSS辅助航摄的区域

无GNSS或IMU/GNSS辅助航摄情况下,对于两条和两条以上的平行航线采用区域网布点时,要 求如下: a)航向相邻控制点的基线跨度一般应不超过表2的规定,仅用于测制DOM时,基线跨度可放宽 至2倍;

表2航向相邻控制点的基线跨度

b)旁向相邻控制点的航线跨度一般应不超过表3的规定,仅用于测制DOM时,航线跨度可放宽 至2倍;

表3旁向相邻控制点的航线跨度

c)特殊困难地区(天面积沙漠、戈壁、沼泽、森林等)布点要求中的基线跨度和航线跨度相应放宽 至1倍~2倍,且应在技术设计书中明确规定。 5.1.2.2.3GNSS、IMU/GNSS辅助航摄区域网布点方案 采用GNSS、IMU/GNSS辅助航摄时,除满足GB/T27919一2011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像片控制点连线应完全覆盖成图区域,且全部布设平高点; b)控制点采用角点和拐点布设法,即在区域网凸角转折处和凹角转折处布设平高点,区域网中应 至少布设1个平高点,实际布设时控制点基线跨度应不超过表4的规定,航线跨度应不超过表 5的规定

c)特殊困难地区(大面积沙漠、戈壁、沼泽、森林等)布点要求中的基线跨度和航线跨度 至1倍~2倍,且应在技术设计书中明确规定。

6.1.2.2.3GNSS.IMU/GNSS辅助航摄区域网

采用GNSS、IMU/GNSS辅助航摄时,除满足GB/T27919一2011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像片控制点连线应完全覆盖成图区域,且全部布设平高点; b)控制点采用角点和拐点布设法,即在区域网凸角转折处和凹角转折处布设平高点,区域网中 至少布设1个平高点,实际布设时控制点基线跨度应不超过表4的规定,航线跨度应不超过 5的规定。

表4航向相邻控制点的基线跨度

表5旁向相邻控制点的航线跨度

1.2.3单航线布点方案

1.2.4全野外布点方案

全野外布点方案按照CH/T3006—2011要求执行

6.1.2.5特殊情况的布点方累

当遇到像主点、标准点位落水,以及海湾岛屿地区等出现航摄绝对漏洞等特殊情况,不能接正常情 况布设像片控制点时,视具体情况以满足空中三角测量和立体测图要求为原则布设控制点,具体方法按 照CH/T3006—2011中6.3.2.3的要求执行

基础控制点测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a)用于平面控制的基础控制点测量,当使用GNSS静态相对定向方法时,其布设原则、选点、 测、记录、数据处理、成果检查与交付资料应符合GB/T18314一2009中E级网的规定; b)用于高程控制的基础控制点测量,按等外水准测量或与其精度相当的方法施测;

采用GNSSRTK方法时,其精度、观测、记录、数据处理、成果检查与交付资料应符合 CH/T2009一2010中控制测量的规定

基础控制点使用原有编号,像片控制点应统一编号,同一测区内不应重号。

6.3.3像片控制点选点、测量与整饰

像片控制点选点、测量与整饰应接下列要求执行: a)在数字影像上选点、标记,准确标示出选点位置; b) 像片控制点的测量方法和要求按照CH/T3006一2011的第7章执行; C 对像片控制点测量成果进行检查与整理; d)制作像片控制点成果表和点之记文件,像片控制点成果表和点之记格式参见附录G

6.4像片控制测量成果检查

片控制测量按CH/T1024的规定进行成果检查

5像片控制测量成果资料

像片控制测量成果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a) 点之记; b) 基础控制点成果表、像片控制点成果表; c) 仪器鉴定证书。 d) 像控测量技术设计书; e 像控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f) 像控测量成果检查报告与验收报告; g) 提交成果清单; h) 其他相关资料

像片控制测量成果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a)点之记: b)基础控制点成果表、像片控制点成果表; c)仪器鉴定证书。 d)像控测量技术设计书; e)像控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f)像控测量成果检查报告与验收报告; g)提交成果清单; h)其他相关资料

2.1区域网平差计算结束后,连接点对最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应天于表6的规定 点对最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表6的规定。连接点的中误差一般采用检查点(多分 控制点)的中误差进行估算,具体要求见7.5.2

7.2.2特殊困难地区(大面积沙漠、戈壁、沼泽、森林等)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均可放宽1/2,应在技术设 计书中明确规定。 7.2.31:500成图时,平地、丘陵地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中误差不能满足表6规定的精度时,应采用 平高全野外控制布点;1:1000与1:2000成图时,平地高程中误差不能满足表6规定的精度时,应采 用高程全野外控制布点

连接点对最近野外控制点平面位置与高程中误差

7.3.1相对定向连接点上下视差中误差不大于1/2个像素,连接点上下视差最大残差不大于1个像素, 特别困难资料或地区可放宽0.5倍。

△S—平面位置较差,单位为米(m); m8——像片比例尺分母。

AZ 高程较差,单位为米(m); m像 像片比例尺分母; 航摄仪焦距,单位为毫米(mm); 6 像片基线长度,单位为毫米(mm)。 7.3.3 每个像对连接点应分布均匀,每个标准点位区应有连接点。自动相对定向时,每个像对连接点 数目一般不少于30个。 7.3.4 标准点位区落水时,应沿水涯线均匀选择连接点。 7.3.5 航线连接点宜3度重叠,旁向连接点宜6度重叠, 7.3.6 在精确改正畸变差的基础上,连接点距离影像边缘不应小于15个像素。 7.3.7 自由图边在图廓线以外应有连接点, 7.3.8 根据需要选定、量测保密检查点.保密检查点数量和编号规则在技术设计书中确定

自由网平差后像点坐标残差不大于2个像素。

.5.1区域网平差计算结束后,基本定向点残差、检查点不符值、区域网间公共点较差的限差不应大于

GB/T39612—2020

基本定向点残差、检查点不符值、公共点较差限

的平面中误差、高程中误差分别按式(3)、式(4)

x+ mh=± 24

mp 检查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单位为米(m); mh 检查点高程中误差,单位为米(m); △ix,△,y——检查点的平面坐标较差,单位为米(m); Ah 检查点的高程较差,单位为米(m); 参与评定精度的点数。

m p 检查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单位为米(m); mh 检查点高程中误差,单位为米(m); △ix△,y———检查点的平面坐标较差,单位为米(m) Aih 检查点的高程较差,单位为米(m); n 参与评定精度的点数。 3区域网之间公共点的平面中温益 宣山退兰分5

mp=± (dx+dr) ·(5 Zds m=

(dix +dr) 12d m=±

mp 公共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单位为米(m); m h 一 公共点高程中误差,单位为米(m); dix,d;y——公共点的平面坐标较差,单位为米(m)); d.h 公共点的高程较差,单位为米(m); 参与评定精度的点数

5.4区域网根据航摄分区、可利用控制点的分布以及地形条件等情况灵活划分,可以合并多个 区为一个区域网。 5.5平差计算时对连接点、像片控制点进行粗差检测,并对检测出的粗差点进行剔除或修测。 56对于IMLL/GNSS车 三角测品导人据站占丛标像片盗

5.7当采用自检校区域网平差消除系统误差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a)当像点坐标改正量大于1个像素时,应输出相机检校报告或直接输出根据自检校参数纠正后 的影像; D 相机检校报告应包含自检校模型和模型对应的各参数值。 5.8水系平差应注意以下要求: a)应把野外施测的水位点高程换算至摄影时期的水位点高程,作为控制定向点直接参与平差 计算; b)平差计算后,根据野外施测的水位点和内业测量的水位点,在立体观测下,根据地势变化状况 加减配赋改正,其加减改正数不应大于平地连接点高程中误差。 5.9接边原则应满足以下要求: 同比例尺、同地形类别像片、航线、区域网之间的公共点接边,平面和高程较差不大于表7的规 定,取中数作为最终成果值; b) 同比例尺、不同地形类别接边时,平面位置较差不大于7.2规定的检查点平面位置中误差之 和,高程较差不大于7.2规定的检查点高程中误差之和;将实际较差按中误差的比例进行配赋 作为平面和高程的最终成果值: c)不同比例尺接边,平面位置较差不大于7.2规定的连接点平面位置中误差之和,高程较差不大 于7.2规定的连接点高程中误差之和;将实际较差接中误差的比例进行配赋作为平面和高程 的最终成果值; d)与已成图或出版图接边,当较差小于上述规定限差的二分之一时以已成图或出版图为准;当较 差于上述规定限差二分之一但小于规定限差时,应取中数作为最终成果值;超限时,要认真 检查原因,确系已成图或出版图错误,直接采用当前成果,在图历簿中注明; e)不同投影带之间公共点平面坐标接边,首先换算成同一带坐标值,在规定限差内取中数,然后 再将中数值换算成邻带坐标值

三角测量成果质量按照GB/T24356的规定执行

空中三角测量成果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相机参数文件,检校模型; b) 像片外方位元素; C) 畸变纠正后影像; 测图定向点像片坐标和大地坐标; e) 测区加密分区图; f 空三加密报告; g) 技术设计书; h) 技术总结报告; ) 检查报告与验收报告; j)提交成果清单; k)其他相关资料。

8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生产

GB/T39612—2020

8.1.1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的生产方法和要求按CH/T3007.1执行,数字表面 模型的生产方法和要求按CH/T3012执行, 8.1.2当区域网平差输出自检校参数时,应根据参数对影像进行去系统误差处理或将参数直接输入生 产软件。 8.1.3应逐个模型或在区域均匀抽取多模型检查相对定向、模型连接精度,相对定向限差不超过1个 像素,模型连接差不超过1/2等高距。 3.1.4当采用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成果定向测图时,单模型定向精度应满足CH/T3007.1的要求;当仅 采用影像外方位元素定向测图时,外业测量点的实测坐标值与同名点的模型观测值的较差应满足 GB35650成果精度要求。 8.1.5元数据的填写内容应符合CH/T1007的规定

也理信息成果质量检查按照GB/T18316的规定

8.3基础地理信息产品成果资料

基础地理信息产品成果资料包 a)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 b)调绘成果; 野外补测成果; d) 分幅结合表: 2 非标准字登记表; f) 技术设计书; 技术总结报告; h) 检查报告与验收报告; 提交成果清单; y D 其他相关资料

基础地理信息产品成果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a)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元数据、图历簿; b)调绘成果; 野外补测成果; 分幅结合表; e) 非标准字登记表; f) 技术设计书; g 技术总结报告; 检查报告与验收报告; i) 提交成果清单; i 其他相关资料

GB/T 39612—2020附录A(资料性附录)相机与像空间坐标系的关系示意图、相机安装方位示意图A.1相机与像空间坐标系的关系示意参见图A.1。相机上方影像上方(xo yo)图A.1相机与像空间坐标系的关系示意图A.2相机安装方位示意图,通过影像上方箭头标明与飞行方向的关系,如图A.2、图A.3、图A.4、图A.5。影像上方影像上方一飞行方向飞行方向图A.2相机安装方位情形1示意图图A.3相机安装方位情形2示意图影像上方飞行方向飞行方向影像上方图A.4相机安装方位情形3示意图图A.5相机安装方位情形4示意图14

泉点位移计算见式(B.1):

像点位移计算见式(B.1): 0=Xi R 式中: 航摄飞机飞行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曝光时间,单位为秒(s); R—一地面分辨率GSD,单位为米(m); O 像点位移,单位为个像素

航高计算见式(B.2)

B.3摄影基线和航线间隔

式中: bx 像片上的摄影基线长度,单位为毫米(mm); Bx 实地上的摄影基线长度,单位为米(m); dy 像片上的航线间隔宽度,单位为毫米(mm); Dy 实地上的航线间隔宽度,单位为米(m); LxLy 像幅长度和宽度,单位为毫米(mm);

GB/T39612—202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低空数字航摄常用计算公式

PxvqY 像片航向和旁向重登度,以百分比表示; f 焦距,单位为毫米(mm); H 摄影航高,单位为米(m)

重叠度计算见式(B.5)

B.4相邻像片的曝光时间间隔

相邻像片的曝光时间间隔计算见式(B.6): B A= W 式中: 相邻像片曝光时间间隔,单位为秒(s); Bx 实地上的摄影基线长度,单位为米(m); 飞机飞行时的地速,单位为米每秒(m/s)。

航线弯曲度计算见式(B.7):

式中: E一航线弯曲度; △l——像主点偏离航线首末像主点连线的最大距离,单位为毫米(mm); L一航线首末像主点连线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

B.6摄影分区基准面高程

摄影分区基准面高程是将分区个别突出最高点与最低点舍去不计外,使分区内高点平均高程与低 点平均高程面积各占一半的平均高程平面。 采用DEM设计时,摄影分区基准面高程计算公式为:

GB/T39612—2020式中:h基———摄影分区基准面高程,单位为米(m);h:分区内DEM格网点的高程值,单位为米(m)。在地形图上选择高程点计算分区平均平面高程公式。在平原和地形高差不大的平缓地区,用式(B.9)计算:h最高十h最低h基=.*(B.9 )2式中:h基摄影分区基准面高程,单位为米(m);h最高分区内最高高程,单位为米(m);h最低分区内最低高程,单位为米(m)。在丘陵和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用式(B.10)~式(B.12)计算:h高平均+ h低早均h基(B.10 )2h高平均·(B.11 )h低平均(B.12 )式中:h龚平均一分区内高点平均高程,单位为米(m);h低平均分区内低点平均高程,单位为米(m)。17

GB/T 39612—2020附录C(资料性附录)航摄飞行记录表航摄飞行过程中,应填写航摄飞行记录表,格式如下。航摄飞行记录表机组日期从时分到时摄区名称摄区代号航摄分区地面分辨率摄区绝对航高摄影方向航线条数地形地貌飞行器飞行器型号飞行器编号飞控系统相机型号相机编号镜头号码焦距相机滤光镜光圈曝光时间感光度存储盘号摄影时间影像航摄前试片航摄后试片天气天气状况水平能见度垂直能见度机组操控手地面站人员摄影测量员机械师航线飞行示意图备注:填表人提交人接收人18

GB/T 39612—2020附录D(资料性附录)旋角计算示意图像片旋角计算时,选取相邻航片两个同名点,按照图D.1、图D.2计算像片旋角c值。SAG飞行方向图D.1像片长边垂直航向情形的旋角K值计算示意图飞行方向图D.2像片短边垂直航向情形的旋角K值计算示意图19

GB/T39612—2020001第1区第1条052019018053036035078第1区第4条图E.3线状摄区航线示意图21

F.1摄区完成情况图制作要求

聂区完成情况图制作要习

一般以完整摄区为单元制作摄区完成情况图;当摄区范围较大或分区零散时,也可以分区 作摄区完成情况图。

图面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以适合比例尺的数字线划图为底图; b)连接摄区多边形拐点成摄区图廓线,标注摄区图廓拐点经纬度坐标; C 在摄区外接矩形范围内,以1:10000标准图幅为单元,绘制图幅结合表; d) 以1:10000标准分幅作为标注图幅单元,绘制标注图幅结合表DB34T 2127.8-2014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方法 第8部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多元素含量的测定,并标注图幅号; 绘制完成区域边界时,按照完成情况分为“以前完成区域”“本次完成区域”“未完成区域”“需补 飞区域“禁飞区域”等类别.采用不同颜色50%透明填充

图面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以适合比例尺的数字线划图为底图; b)连接摄区多边形拐点成摄区图廓线,标注摄区图廓拐点经纬度坐标; c)在摄区外接矩形范围内,以1:10000标准图幅为单元,绘制图幅结合表; d)以1:10000标准分幅作为标注图幅单元,绘制标注图幅结合表,并标注图幅号; e 绘制完成区域边界时,按照完成情况分为“以前完成区域”“本次完成区域”“未完成区域”“需补 飞区域“禁飞区域”等类别,采用不同颜色50%透明填充

图外整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图形顶端居中处注图名:“××摄区完成情况图”。 b) 图形底部注记内容包括: 摄区名称; 2) 摄区代号; 3) 地面分辨率; 41C 航摄相机型号及镜头机身编号; 5) 相机主距; 6) 摄区面积; 7) 本次完成面积; 8) 以前完成面积; 9) 未完成面积; 10) 需补飞面积: 11) 禁飞面积; 12) 航摄日期; 13) 航摄单位; 14) 制作者; 15)检查者

以A4纸幅面、300dpi~500dpi输出

SN/T 5302-2021 进口钢筋混凝土用钢检验规程GB/T39612—20208T0090100一日年2例6009图23

GB/T39612—2020

G.1像片控制点成果表示例参见表G.1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