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155-2017高处作业吊篮(1).pdf

GBT19155-2017高处作业吊篮(1).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827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19155-2017高处作业吊篮(1).pdf

防撞杆cradletripbar

额定载重量ratedload

式验系数testcoefficie

WB/T 1088-2018 非危液态化工产品逆向物流服务方案设计要求由制造商设计的设备或设备一部分承受的用于静载或动载试验的载荷与其标注的极限工作载荷的 比值。

静载试验statictest

程为:检查设备或设备一部分,并在其上施加等于极限工作载荷乘以相应的静载试验系数 重新检查设备以确认有无发生损坏

动载试验dynamic test

其试验过程为:设备或设备一部分在极限工作载荷乘以相应的动载试验系数的载荷作 可能的配置进行动载特性方面的操作观察,以检查设备和其安全装置是否正常。 3.251

起升循环hoistingcycle

(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minimumbreakingload(ofsteelwirerope 制造商确认的钢丝绳最小破断载荷

制造商确认的钢丝绳最小破断载荷。 3.2.54 工作钢丝绳 suspensionrope 悬挂钢丝绳 承担悬挂载荷的钢丝绳。 3.2.55 安全钢丝绳 secondaryrope 后备钢丝绳 通常不承担悬挂载荷,装有防坠落装置的钢丝绳。 3.2.56 单作用钢丝绳悬挂系统 singleactiveropesuspensionsystems 两根钢丝绳固定在同一悬挂位置,一根承担悬挂载荷,另一根为安全银 注:平台内安装起升机构采用此悬挂系统。 3.2.57 双作用钢丝绳悬挂系统doubleactiveropesuspensionsystems 两根钢丝绳固定在同一悬挂位置,每根承担部分悬挂载荷。 注:悬挂装置上安装卷扬式起升机构采用此悬挂系统。 3.2.58 悬挂装置 suspension rigs 作为吊篮的一部分用于悬挂平台的装置(不包括轨道系统)。 3.2.59 悬挂点suspensionpoint 悬挂装置上用于独立固定钢丝绳、导向滑轮或起升机构的设定位置。 3.2.60 枢轴点pivotpoint 双作用钢丝绳悬挂系统中使两根工作钢丝绳受力均分的支轴点。 3.2.61 支点fulcrum 计算悬挂装置平衡力矩的点或线。 3.2.62 稳定系数stabilitycoefficient 与倾覆力矩相乘的系数。 3.2.63 内侧部分inboardportion 悬挂装置从支点朝向建筑物内的部分。 3.2.64

工作钢丝绳suspensionrope

承担悬挂载荷的钢丝绳

安全钢丝绳secondaryrope

外侧部分outboardporti

外侧部分outboard portiol

晟挂装置从支点朝向建筑物外的部分。

GB/T191552017

GB/T19155—20174.2主参数及其系列吊篮的主参数用额定载重量表示,主参数系列见表1。表1主参数系列单位为千克主参数主参数系列额定载重量120、150、200、250、300、400、500、630、800、1000、1250、1500、2000、30004.3型号4.3.1吊篮型号由类、组、型代号、特性代号、主参数代号、悬吊平台结构层数和更新变型代号组成。Z更新变型代号:按汉语拼音字母(大写印刷体)A、B、C表示主参数代号:额定载重量,单位为千克(kg)特性代号:爬升式一一P,卷扬式一一J,夹钳式一一K型式代号:手动一一S,气动一一Q,电动一一D(可省略)组代号:吊篮—L类代号:装修机械一一Z悬吊平台结构层数:用数字2、3表示,单层不注。4.3.22标记示例:示例1:额定载重量500kg电动、单层爬升式高处作业吊篮,标记为:高处作业吊篮ZLP500GB/T19155示例2:额定载重量800kg电动、双层爬升式高处作业吊篮第一次变型产品,标记为:高处作业吊篮2ZLP800AGB/T 19155示例3:额定载重量300kg手动、单层爬升式高处作业吊篮,标记为:高处作业吊篮ZLSP300GB/T 19155示例4:额定载重量500kg气动、单层爬升式高处作业吊篮,标记为:高处作业吊篮ZLQP500GB/T19155示例5:额定载重量300kg电动、夹钳式高处作业吊篮,标记为:高处作业吊篮ZLK300GB/T191554.4典型平台示例典型平台示例见图2~图4。9

GB/T19155—2017

3.1吊篮的各机构作业时应保证: a)电气系统与控制系统功能正常,动作灵敏、可靠; b) 安全保护装置与限位装置动作准确,安全可靠; c)各传动机构运转平稳,不得有过热、异常声响或振动,起升机构等无渗漏油现象。 3.2平台升降速度应不大于18m/min,其误差不大于设计值的士5%。 3.3 吊篮在额定载重量工作时,在距离噪声源1m处的噪声值应不大于79dB(A)。 3.4 可靠性要求如下: a)手动起升机构的可靠度应为100%。 b) 动力起升机构: ·重型动力起升机构: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为0.3to,且工作循环次数不低于3000次;平 无故障工作时间为0.2to,且工作循环次数不低于1800次。可靠度不低于92%。 。轻型动力起升机构: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为0.8to,且工作循环次数不低于3000次;平 无故障工作时间为0.5to,且工作循环次数不低于2000次。可靠度不低于92%。 注:。为累计工作时间

5.4.1吊篮主要结构件由于腐蚀、磨损等原因不能符合7.9或9.5的要求时应进行修复和加强,否则应 予报废。 5.4.2主要受力构件产生永久变形而又不能修复时,应予报废。 5.4.3 悬挂装置等整体失稳后不得修复,应予报废。 5.4.4当结构件及其焊缝出现裂纹时,应分析原因,根据受力和裂纹情况采取加强措施。应达到原设 计要求并符合7.9或9.5的要求才能继续使用,否则应予报废

吊篮应符合第5章~第15章的安全要求。本标准未包含的机械方面的要求应符合 的规定。

5.5.2吊篮操作的应急救援

预定的应急救援方案,包含但不限于下列措施: a 使用特殊远程控制或其他装置; b) 与紧急服务单位联系; C) 使用绳索接近技术; d)使用后备悬挂平台。

根据对吊篮的危险程度,表2列举了危险和危险状况、消除和减小此风险应采取的措施涉及的有关

茶款。 表2中表示:危险与之无关(NR)、无显著关联(NS)或不涉及本标准(ND)。

表2中表示:危险与之无关(NR)、无显著关联(NS)或不涉及本标准(ND)。

GB/T191552017

GB/T19155—2017

6结构、稳定性与机械设计计算

6.1.1吊篮的设计计算应符合本标准及相关标准的要求,本章规定的各项计算内容均限于在材料弹性 范围内。应考虑材料所有的失效形式,包括疲劳和磨损。 6.1.2在缺少相应的标准时,计算方法应符合GB/T3811的规定。 6.1.3设计计算可根据许用应力法进行。 6.1.4当结构在外载荷作用下产生了较大变形,以致内力与载荷呈非线性关系时,宜采用极限状态法 其计算方法应符合GB/T3811的规定

6.2.1结构件的许用应力和疲劳检查

.2.1.1根据表3、表4定义的3种载荷工况条件及表5疲劳检查参数,考虑到临界应力的 下列失效形式确定不同的计算规则

a) 超过屈服强度; b) 超过屈曲临界载荷; c) 超过疲劳极限。 6.2.1.2 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 a)碳素钢和不锈钢的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按表3选取。

a)超过屈服强度; b)超过屈曲临界载荷; c)超过疲劳极限。

6.2.1.2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

b)铝材的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按表4选取。 c)计算应力不应超过根据表3或表4载荷工况的许用应力[]。 载荷工况: 载荷工况1:正常工作(例如额定载重量下,允许风速); 载荷工况2a:偶然发生情况(例如静载和动载试验,超载检测装置动 载荷工况2b:偶然发生情况(例如暴风); 载荷工况3:极限情况(例如后备装置动作)。 许用应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当一<0.7时,许用应力值按式(1)计算

当一≥0.7时,许用应力按式(2)计算:

铝材的许用应力按式(3)计算

[]一—许用应力,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²); 材料屈服强度,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²); 一材料抗拉强度,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²); 安全系数

GB/T191552017

[o] = 或 [] =% ·(3 n

安全系数n和许用应力G碳素钢和不锈钢

6.2.1.3结构件疲劳检查:

吊篮的结构件如果会产生疲劳,应按表5考虑吊篮的载荷状态级别、使用等级、循环次数 吊篮疲劳检查应符合GB/T3811的规定

GB/T 191552017

6.2.2机构零部件许用应力

0s/og<0.7时,许用应力按式(1)计算。当0./o≥0.7时,应按表6计算抗拉强度,计算应 6的许用应力。

表6安全系数n值和许用应力(机构零部件)

6.2.3机构零部件疲劳与磨损检查

应符合下列要求: a)部件的疲劳与磨损检查按表7确定的载荷状态级别和工作时间进行; b)应符合GB/T3811的规定。

表7疲劳与磨损检查参数

6.3.1.1制造商或供应商应说明平台的额定载重量R,和在平台上允许承载的人数n。 .3.1.2每一起升机构的极限工作载荷应不小于该起升机构悬挂的平台自重和载荷的作用

6.3.2吊篮的通用性

台通常为组装式结构,悬挂装置和附件的极限工作载荷应不小于起升机构的极限工作载 安全钢丝绳、坠重块和电缆自重

6.3.3起升机构极限工作载荷的降级

果不满足6.3.2的规定,制造商/供应商应将起升机构的极限工作载荷进行降级。降级应采 调节超载检测装置在高于新降级的极限工作载荷25%时动作; 起升机构应清晰标注新降级的极限工作载荷的数值

GB/T19155—20176.3.4.7多吊点平台和铰接连续平台对于多吊点平台和铰接连续平台:a)R根据式(4)和式(5)计算,在S.表面长度T上均布,见图5。b)如图6所示T

表8工作状态风压和设计风速

6.3.5.2站在无围板的平合上,每人的迎风面积A为0.7m°,面积作用中心在离平合底板1m处;站在 有围板的平台上,每人的迎风面积A为0.35m²,面积作用中心在离平台地板1.45m处。为便于计算, 假设平台上每块物料迎风面积A为1m,最大不超过2m。 6.3.5.3假定风载荷水平作用于吊篮各自部分的面积中心。 6.3.5.4作用在平台上的风载荷被认为是作用在相关悬挂装置的悬挂点上。

6.3.6人员施加的作用力

6.3.6.1护栏或坚固侧面上边缘施加的最小作用力假定为:平台内人员为2人以内,每人作用力为200N 之后每增加一人作用力增加100N。作用力在水平方向间距为500mm。在此状态下应无永久变形(见 图A.4)。 6.3.6.2护栏或坚固侧面的上边缘在最不利的位置应承受1000N的垂直力而无永久变形。 6.3.6.3在网板或围板侧面100mm×100mm面积的任何位置,施加一均布的200N水平力时应不 失效。

6.4平台结构计算载宿

台强度计算时,计算载荷应根据下列载荷工况

载荷工况3a: (如防坠落装置起作用)0.8×S。×(R十Sp) (式中S。是冲击载荷系数,可由附录B.1.4试验获取)。 载荷工况3b:(如平台与突出物碰撞),上升时见图9,或下降时见图10。

GB/T19155—20171.25Wa1.25W说明:1突出物;W.一极限工作载荷。突出物应放在最不利的位置。假设提升力等于1.25×(起升机构的W,);如装有收绳器,Sp应考虑其质量。图9上升时遇突出物100 mm网网网T/2T/2.说明:1——突出物。图10下降时遇突出物6.5悬挂装置的计算6.5.1概述6.5.1.1悬挂装置的设计和制造应考虑承受静态和动态试验载荷以及由于起升机构或工作钢丝绳失效引起的任何附加冲击载荷。6.5.1.2悬挂装置在有足够的抗倾翻稳定性条件下,应有足够的侧向强度或锚固强度以抵抗平台横向和纵向摆动作用力的影响。6.5.1.3产生横向和纵向摆动的作用力可以是由风力或平台运动的惯性力。6.5.1.4应计算悬挂装置对建筑结构施加的作用力,并将计算结果提供给负责此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结构工程师。此信息应包含载荷工况1和工况3及稳定性计算的结果。6.5.2吊篮物料起升机构6.5.2.1吊篮悬挂装置一般只用于悬挂平台。出于安全和人类工效学的原因,不推荐在平台内工作时,搬运超过25kg的物料。6.5.2.2在吊篮上附加物料起升机构,用于立面的维护或其他用途时,其悬挂装置的设计应考虑增加的物料尺寸和载荷及对整个系统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6.5.2.3设计吊篮与物料起升机构结合使用时,应考虑下列附加危险:23

GB/T 19155—2017

a)由于风力导致平台和物料起升机构上的载荷不可控运动可能引起的冲击、剪切、切割和挤压 危险; b) 物料落向平台或地面人员。 .5.2.4 吊篮附加物料起升机构,或满足下列要求: a) 物料起升机构的极限工作载荷限制在1000kg内。 物料起升机构吊钩上应清晰地标注物料起升机构的极限工作载荷和禁止其用于载人操作的警 示。平台上也应标注物料起升机构的极限工作载荷。 C) 确定吊篮施加在建筑物结构上的最大载荷(包括任何拉拨力)。 d) 物料起升机构上应安装超载检测装置,设定在不大于物料起升机构极限工作载荷的125%时 起作用。当超载检测装置一旦触发时将停止除平台和/或起升机构下降外的所有运动,直至超 载被卸除。 根据在平台内每个人200N的约束力来计算物料起升机构允许使用的最大风速。 f) 根据表9、表10和表11计算包括物料起升机构整套设备的稳定性与强度。 当急停装置作用时,应停止物料起升机构和平台的运动。 h) 物料起升机构应有一装置,在动力失效时可以控制悬挂载荷下降或将其移到安全位置。此装 置可在吊篮工作时随时可用。 .5.2.5 在悬挂装置上安装物料起升机构的吊篮应满足下列附加要求: a) 按照GB/T16855.2的要求,应安装电控装置以防止物料的底部升至高于平台的上部护栏, 当此装置起作用时只允许调整平台或物料的相对位置。 b) 物料起升机构的最大速度应与平台的最大速度相同(例如最大18m/min)。当共同使用时,物 料起升机构和平台的速度应大致相同,并限制其两者之间的相对高度在士1m内。 5.2.6平台内安装物料起升机构的吊篮应满足以下附加要求:

当物料起升机构悬挂在 平台的侧 导向装置以限制物料不落入 电控装置

6.5.3悬挂装置的结构计算

表9悬挂装置结构计算载荷工况

GB/T 191552017

6.5.3.2起升机构的极限工作载荷可作为钢丝绳的最大计算力。 5.5.3.3悬挂装置设计的所有部件都应可以重新使用和安装,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考虑到组装、拆卸、 运输和储存导致的附加应力,并应考虑疲劳和磨损

6.5.4悬挂装置的稳定性计算

6.5.4.1下列计算适用于轨道式和轮载式的悬挂装置。 6.5.4.2如果对锚固系统和屋面结构进行相应的抗倾覆设计,则轨道可承受相应的抗倾覆载荷。 6.5.4.3按表10载荷工况并考虑各种场合最不利的支点,稳定力矩应大于或等于倾覆力矩。 6.5.4.4悬挂装置的稳定性应根据表10规定的载荷工况进行计算验证。计算应考虑最不利载荷组合 工况。

表10悬挂装置稳定性计算载荷工况

T 总悬挂载荷,单位为干克(kg)(根据表中栏目以及附录添加); F 水平力,单位为牛(N); W 平台起升机构的极限工作载荷,单位为千克(kg); Hwl 物料起升机构的极限工作载荷,单位为千克(kg); M。 悬挂装置外侧质量,单位为干克(kg); M; 悬挂装置内侧质量,单位为千克(kg); Fw2 非工作状态时风作用力,单位为牛(N)。

GB/T19155—20176.5.5其他悬挂装置要求6.5.5.1女儿墙卡钳的计算:a)女儿墙卡钳的稳定系数应大于或等于3。b)女儿墙结构应满足卡钳施加的水平力和垂直力。c)女儿墙卡钳的受力分析计算见图11。RvtR图11女儿墙卡钳d)按式(11)和式(12)校核女儿墙是否满足强度设计要求:RXLs≥CwX10XWXL。+10XSwXLb·((11)R≥Cwr×10×W+10×Swr(12)式中:R、卡钳垂直支撑反作用力,单位为牛(N);R应小于锚固点的结构抗力设计值R。,R。详见GB/T19154—2017中附录D的说明;Rh卡钳水平支撑反作用力,单位为牛(N);R应小于锚固点的结构抗力设计值Ra;L.抵抗倾翻力矩的螺栓或支撑间的距离,单位为米(m);Cwr卡钳稳定系数,大于或等于3;WI起升机构极限工作载荷,单位为千克(kg);卡钳外侧长度,单位为米(m);Swr卡钳质量,单位为千克(kg);Lb支点到卡钳重心的距离,单位为米(m)。6.5.5.22悬挂单轨载荷计算:a)悬挂单轨应根据表11载荷工况进行结构计算。平台内多于一个起升机构的计算方法为:假定只有一个起升机构或悬挂系统失效,第一个起升机构作用载荷为2.5倍的极限工作载荷,其他起升机构作用载荷为1.25倍的极限工作载荷。见表11载荷工况3。c)计算时应考虑到独立运动的爬轨器相对距离可能出现相互接近对计算点(作用点)间距的影响,除非采用限位杆或其他措施以保证爬轨器间距不变。26

GB/T 191552017

式中: F、一垂直力,单位为牛(N); W—起升机构极限工作载荷,单位为千克(kg); S。—冲击载荷系数,根据试验B.1.4得出的实际值。 当S.≤3,无须采用减震缓冲措施; 当35,则不应采用此安装方式。

6.6.1钢丝绳安全系数Z,计算

6.6.1.1计算时应考虑钢丝绳的自重。计算适用于直接或间接悬挂平台的所有工作钢丝绳和安全钢 丝绳。 6.6.1.2钢丝绳安全系数按式(15)计算

6.6.1.2钢丝绳安全系数按式(15)计算:

S 式中: Z,一一钢丝绳安全系数; F。一一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单位为千牛(kN); S一一钢丝绳最大工作静拉力,单位为千牛(kN)。 6.6.1.3 钢丝绳安全系数:单作用钢丝绳悬挂系统大于或等于8;双作用钢丝绳悬挂系统大于或等 于12。

1悬挂装置上安装的起升机构双作用钢丝维

3.4中R,与S的计算),除以钢丝绳的数量或者S等于悬挂点允许承受的最大作用力

6.6.2.2平台内安装的起升机构

等于起升机构的极限工作载荷除以起升机构承受悬挂载荷钢丝绳的数量,最大工作静拉 计算:

6.6.3钢丝绳端部强度

承受全部悬挂载荷及相应安全钢丝绳重量的钢丝绳端部强度应能承受不小于 破断拉力。

受全部悬挂载荷及相应安全钢丝绳重量的钢丝绳端部强度应能承受不小于80%的钢丝 力。

GB/T19155—20176.7约束系统计算6.7.1当吊篮在受风力影响的户外区域使用并且作业高度大于40m时,应安装约束系统或有限制使用。6.7.2约束系统的设计和计算应符合GB/T19154的规定。7平台7.1一般要求7.1.1平台尺寸应满足所搭载的操作者人数和其携带工具与物料的需要。在不计控制箱的影响时,平台内部宽度应不小于500mm。每个人员的工作面积应不小于0.25m²。7.1.2平台底板应为坚固、防滑表面(如格形板或网纹板),并固定可靠。底板上的任何开孔应设计成能防止直径为15mm的球体通过,并有足够的排水措施7.1.3平台四周应安装护栏、中间护栏和踢脚板。护栏高度应不小于1000mm,测量值为护栏上部至平台底板表面的距离。中间护栏与护栏和踢脚板间的距离应不大于500mm。如平台外部有包板时,则不需要中间护栏(见图13)。7.1.4踢脚板应高于平台底板表面150mm。如平台包板则不需要踢脚板。7.1.5平台各承载材料应采用防锈蚀处理。7.1.6应在平台明显部位永久醒目地注明额定载重量和允许乘载的人数及其他注意事项。7.1.7平台上如需要(或特定场合)可设置超载检测装置,当工作载荷超过额定载荷25%时,能制止平台上升运动。7.1.83平台上不应有可能引起伤害的锐边、尖角或凸出物。7.1.9当有外部物体可能落到平台上产生危险且危及人身安全时,应安装防护顶板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7.1.10应根据平台内的人员数配备独立的坠落防护安全绳。与每根坠落防护安全绳相系的人数不应超过两人。坠落防护安全绳应符合GB24543的规定。43说明:1护栏;中间护栏;一踢脚板;平台底板。图13平台尺寸7.2吊架(起升机构安装架)最小高度7.2.1吊架或钢丝绳进人吊架人口点的最小高度与下列因素有关:a)平台宽度;29

GB/T191552017b)平台自重;c)平台重心位置。7.2.2平台放置额定载重量时应保持稳定,载荷在最不利情况下,平台重心距护栏内侧应不小于150mm,平台横向倾斜角度应不大于8°7.3组合式平台7.3.1应确保设计的组件不会造成错误组装,且固定螺栓及其他连接件应清晰可见,没有缺失。7.3.22无论是在使用和反复拆装过程中,用于连接的零件应能承受其支撑的作用力。一旦组装完毕,除人为拆卸外,不能自行松脱。7.3.33定位销和锁紧卡等小零件应与安装部位的结构件永久连接在一起7.4平台出入门7.4.1出人门应为滑动式或向内开启。7.4.2出人门应能自动回到关闭和锁定位置,或可联锁以防止设备的运行,直至门被关闭并锁定。7.4.3除正常操作外,出入门不能开启。7.5多层平台7.5.1如果使用双层或多层平台,应在上层底板设置出入口并在两平台底板之间设置可以安全通过的爬梯。出人口门应向上开启,不可阻挡爬梯并保持在关闭位置。7.5.2两底板之间的最小高度应不小于2m。7.5.3当两底板间的高度大于2.5m时,在爬梯上应设置环状护栏。环状护栏的起始高度在离下层平台底板2m位置处(见图14)。000图14多层平台7.6悬吊座椅7.6.1椅座宽度应不小于450mm。7.6.2椅背高度应符合图15的要求且有适合人体背部的弧形。7.6.3应为操作者提供宽度不小于40mm的双点安全带。7.6.4操作者可方便接近包括急停按钮的所有控制按钮。7.6.5应配备相应的坠落防护安全绳,起保护作用时,安全绳应与吊架连接。30

GB/T19155—2017000I说明:悬吊座椅到滑轮架顶部的最小高度1000mm。靠背与安全带的固定高度(250土20)mm。靠背最小高度200mm。座椅到滑轮架底部的最小高度800mm。图15悬吊座椅7.7平台的靠墙轮或缓冲带平台在其工作面应具有立面保护装置。其形式可为靠墙轮或缓冲带。保护装置应有以下两种功能:a)防止平台旋转和过度摆动;b)减小损坏建筑物立面的危险。7.8平台在斜面上工作平台在斜面上工作应符合GB/T19154的规定。7.9平台加载试验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7.9.1平台底板上施加额定载重量R,时:a)平台产生的变形α应不大于平台长度的1/200;卸载3min后测量残余变形b应不大于平台长度的1/1000。b)平台产生的变形a按式(17)校核:L·(17 )200式中:一平台产生的变形DB22T 2425-2015 乡村旅游示范单位评价,单位为毫米(mm);一平台长度,单位为毫米(mm)。c)残余变形6应按式(18)校核:L(18)31

b平台残余变形,单位为毫米(mm) 一同式(17)。

) 悬臂底板上逐渐施加2倍的安全工作载荷(2×W)时,平台应保持稳定。 b)悬臂底板上施加W的安全工作载荷时,悬臂部分产生的变形α应不大于悬臂部分长度的 1/100;卸载3min后,测量残余变形b应不大于悬臂部分长度的1/1000。 c)悬臂部分产生的变形α按式(19)校核:

L .(19) 100 式中: 平台悬臂部分的变形,单位为毫米(mm); L一 平台悬臂部分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 d)残余变形b按式(20)校核: ..·(20) 式中: 一平台悬臂部分的残余变形,单位为毫米(mm); L。一同式(19)。 平台底板上施加1.5×R,的静载时: a)不能造成结构件的失效和可见损坏。 平台产生的变形α应不大于平台长度的1/130;卸载3min后,测量残余变形b应不大于平台 长度的1/1000。 平台产生的变形(按式(21)校核

式中: L——同式(17)。 d)残余变形b按式(22)校核

.9.4平台底板上施加1.25×R动载时,不能造成结构件的失效和可见损坏。 .9.5平台底板上施加3.5×R的极限载荷时,结构件有永久变形但无断裂。 7.9.6平台底板200mmX200mm的面积上承载300kg的均布载荷时,不应造成结构件 见损坏。

TB/T 2509-2014 电力机车及电动车组牵引效率试验方法7.9.7平台护栏强度要求

平台底板施加1.25XR的载荷,护栏或坚固侧面上边缘施加水平静态作用力F,对于前 在平台上的人员F,=300N,之后平台上每增加一人F=150N,作用力的间距为500m 应造成结构件的失效和可见损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