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 387-2017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JGJ 387-2017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639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GJ 387-2017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2.2. 2作用和作用效应

应力损失值;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 的最大裂缝宽度。

2.2.4计算系数及其他

从一一摩擦系数; 9一一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DL/T 5453-2012 串补站设计技术规程,预应 力筋从张拉端到计算截面曲线各部分切线的夹角 之和; $一一综合配筋特征值。

3.1混凝土及普通钢筋

3.1.1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手 C30,其中梁、柱不宜低于C40,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1.2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申纵向普通钢筋宜采用 HRB400、HRB500钢筋,其中梁、柱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 HRB400、HRB500钢筋,箍筋宜采用HRB400、HRB500钢 筋,普通钢筋的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1.1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手 C30,其中梁、柱不宜低于C40,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士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2.1本规程所采用的缓粘结预应力筋均指缓粘结预应力钢绞 线,其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IG/T369的规定,当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内时应采用带 横肋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当作为体外预应力束时可采用无横肋 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3.2.2制作缓粘结预应力筋的钢绞

3.2.3制作缓粘结预应力筋的钢绞线不应有死弯,钢绞

3.2.4缓粘结预应力筋外包护套材料宜采用挤塑型聚乙烯树脂

严禁使用聚氯乙烯,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聚乙炸 (PE)树脂》GB/T 11115 的规定,

1常用预应力钢绞线的主要力学性

3.2.5缓粘结预应力筋中的有机类缓粘结剂初始黏度、固化后 力学性能及耐久性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专 用粘合剂》JG/T370的规定

na ≥ 0. 95 [Eapu ≥ 2. 0%

4.1.1混凝土梁、板、柱、墙等均可采用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结构,当梁柱节点钢筋密集,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群锚布置困 难时,宜优先采用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4.1.2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结构上的直接作用应根 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及相关标准确 定;地震作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间接作用或偶然作用应根据有关标准和具体情况 确定

4.1.3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除应根据设计状况进行承

3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除应根据设计状况进行承

4.1.4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士 A 对超静定结构,相应的次弯矩、次剪力等应参与组合计算,预应 力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取值: 1对承载力极限状态,当预应力作用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预应力分项系数应取1.0,不利时%应取1.2; 2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预应力分项系数%应取1.0。 4.1.5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由预应力引起的内力和变形 可采用弹性理论分析,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管

4.1.5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由预应力弓引起的内力和变形

式中: Np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加力(N),按本规程

规定的限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预加力所产 生的反拱值; 2构件制作时的起拱值和预加力产生的反拱值,不宜超过 构件在相应荷载组合作用下的计算挠度值; 3当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对挠度有较高要求时,可取表 中括号内的数值; 4l.取计算跨度,悬臂结构的计算跨度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 倍取。

表4.1.9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4.1.10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正截面的裂缝控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计 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 2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计 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标 准值。 3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并考虑长 期作用的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mx不应超过本规 程表4.1.11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lim;对二a类环境的预 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应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且构件受拉边缘 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 4.1.11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十结构应根据构件类型及环境类别

4.1.11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应根据构件类型及

按表4.1.11及下列规定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觉 度限值lim: 1环境类别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士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有关规定确定。 2表中规定的裂缝控制等级、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 正截面的验算,斜截面的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3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架、托架及双向板体 系,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对一类环境下预应力混 土屋面梁、托梁、单向屋面板,按表中二a类环境等级的要求进 行验算:在一类和二a类环境下需做疲劳验算的预应力混凝吊 车梁,应按裂缝控制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构件进行验算。 4对于处于四类、五类环境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其裂 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5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用于验算荷载作用亏起的最 大裂缝宽度。

表4.1.11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

4.1.12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con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情况下,张拉控制应力αcon应符合下式规定:

0. 50 fptk ≤ Ocon ≤ 0. 75 fptk

(4. 1. 12)

武中:fptk 缓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强度标准值(N/mm) 2当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张拉控制应力αcon可提高 0.05fptk,提高后的张拉控制应力不宜超过0.80fptk: 1)要求提高构件在施工阶段的抗裂性能而在使用阶段受

压区内设置的预应力筋; 2)要求部分抵消由于应力松弛、摩擦、分批张拉、低温 张拉等因素产生的预应力损失。 4.1.13施加预应力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 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5%; 2不应低于锚具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技术手册要求的混凝士 最低强度值要求; 3对手现浇混凝土梁和板,混凝土龄期分别不宜低于7d 和5d。 4当张拉预应力筋是为防止混凝土早期出现的收缩裂缝时, 可不受上述3款的限制,但应符合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规定。 4.1.14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缓粘结预应力筋两端均可采用张拉 端形式,当预应力筋长度超过30m时,宜采取两端张拉;当预 应筋长超过60m时,宜采取分段张拉和锚固。当有可靠的设 计依据和工程经验时,缓粘结预应力筋的长度可不受此限制

4.2.1缓粘结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值可按表4.2.1的规定计算。

4.2.1缓粘结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值可按表4.2.1的规定计算。 当计算求得的预应力总损失值小于80N/mm²时,应取80N/mm²

表4.2.1预应力损失值(N/mm²)

4.2.2缓粘结预应力直线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引起 的预应力损失(N/mm²)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的预应力损失om(N/mm²)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表4.2.2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

注:1表中的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值也可根据实测数据确定; 2其他类型的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值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

注:1表中的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值也可根据实测数据确定; 2其他类型的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值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

4.2.3缓粘结预应力曲线筋或折线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预

4.2.3缓粘结预应力曲线筋或折线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 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应根据缓粘结曲线筋或折线筋与 护套之间反向摩擦长度范围内的缓粘结预应力筋变形值等于锚 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值的条件确定。常用束形预应力筋在反向 摩擦影响长度1范围内的预应力损失值1的计算,可按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执行。 4.2.4当采用持荷超张拉方式消除缓粘结预应力筋与护套之间 的粘滞力时,缓粘结预应力筋与护套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 损失值al²(N/mm²)(图4.2.4)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当r十u<0.3时,02可按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012=0con(μの)

武中:K 考感缓粘结预应力筋护套壁每米长度局部偏差的摩 擦系数(/m),按表4.2.4采用: 缓粘结预应力筋与护套壁之间的摩擦系数,按表 M

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随时间的变化,0i5(N/mm²)、αs (N/mm²)按下列公式计算:

55+300 915= cu 1 +15p 55+300 015 1+15g

2重要的结构构件,当需要考虑与时间相关的混凝土收缩 余变及预应力筋应力松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时,宜按现行国家 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执行。

表4.2.8各阶段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

4.3.1根据不同耐火极限的要求,缓粘结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

4.3.2缓粘结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除应符合本规 程第4.3.1条规定外,尚应满足环境类别和使用年限的要求。设 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 满足表4.3.2的规定;设计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保护层 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表4.3.2中数值的1.4倍

4.3.6锚固区也可用后浇的钢筋混凝土外包圈梁进行封闭,但外包圈梁不宜突出在外墙面以外。当锚其凸出混凝土表面布置时,锚具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外露预应力筋的混凝十保护层厚度在处于一类室内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30mm,在处于二类、三类易受腐蚀环境时,不应小于50mm。对不能使用混凝土或砂浆包裹层的部位,应对缓粘结预应力筋的锚具全部涂以防腐油脂,并用具有可靠防腐和防火性能的保护罩将锚具全部封闭。4.3.7固定端挤压锚具系统应由挤压锚具、承压板和间接钢筋组成:钢绞线端部应采取密封措施(图4.3.7)。挤压锚具应将套筒等组装在钢绞线端部经专用设备挤压而成:挤压锚具与承压板应连接牢固。4.3.8对处于二类、三类环境条件图4.3.7固定端挤压锚具下的缓粘结预应力镭固系统,应采系统构造示意1一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2一间用连续封闭的防腐蚀体系,并应符接钢筋;3一承压板;4一挤压锚;合下列规定:5一密封层1锚固端应为预应力钢材提供全封闭防水设计:2缓粘结预应力筋与铺具部件的连接及其他部件的连接,应采用密封装置或采取封团措施,使缓粘结预应力锚固系统处于全封闭保护状态;3连接部位在10kPa静水压力下应保持不透水:4设计对缓粘结预应力筋与锚具系统有电绝缘防腐蚀要求时,可采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对锚具系统进行表面处理,以形成整体电绝缘。19

5.1.1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专用粘合剂应在结构投入

5.1.1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专用粘合剂应在结构投人使用前固 化,使用阶段承载力计算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均可按有粘结 倾应力考虑;施工阶段验算应按无粘结预应力考虑。 5.1.2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十构件的承载力极限状态应按下列公 式验算: 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

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

5.1.3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5.1.4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

面开裂弯矩之间应符合下式规定

预应力值及混凝土收缩、徐变对非预应力筋应力的影响,按现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计算。

载力极限状态验算外,还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截面混凝土应 验算: 1在施加预应力阶段,截面边缘的混凝土法向拉应力和 向压应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2施加预应力时截面拉应力区不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或全 截面受压的构件,截面边缘的混凝土法向拉应力和法向压应力宜 符合下列公式规定:

Oet

式中: Get 相应施工阶段计算截面预拉区边缘纤维的混凝土拉 应力(N/mm²),拉应力为正; Occ 相应施工阶段计算截面预压区边缘纤维的混凝土压 应力(N/mm²),压应力为正; 与各施工阶段混凝土立方体强度fcu相应的抗拉强

3简支构件的端部区段,截面拉应力区边缘纤维的混凝土 立应力可大于ftk,但不应大于1.2ftk。 4叠合式受弯构件,当有可靠的工程经验时,混凝土法向 立应力可按ct不大于2ftk控制

1施工阶段预拉区允许出现拉应力的构件,预拉区纵向钢 A 筋的配筋率 不宜小于0.15%,其中A为构件截面面积; A 2预拉区纵向普通钢筋的直径不宜大于14mm,并应沿构 件预拉区外边缘均匀配置; 3施工阶段预拉区不允许出现裂缝的板类构件,预拉区纵 向钢筋的配筋可根据具体情况按实践经验确定。

5.2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5.2.1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施工阶段需要进行承载力计 算时,预应力筋设计强度fpy应取预应力筋的应力设计值のpu,pu 可按本规程第5.2.2条确定。

预应力筋的应力设计值pu应符合下列规定: 1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设计值u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Ppu = Ope F Aop

Aop=(240335)(0.45+5.5)

对于跨数不小十3跨的连续梁、连续单向板及莲续双向

板,△gp取值不应小于50N/mm²; 3综合配筋特征值。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矩形截面受弯构件以及受压区高度小于翼缘高度的T形、1 形截面受弯构件:

GB 1269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酒及其配制酒生产卫生规范受压区高度大于翼缘高度的T形、I形截面受弯构件:

4缓粘结剂固化前预应力筋的应力设计值。品尚应符合下主 规定:

式中 Ope— 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缓粘结预应力筋中的有 效预应力(N/mm²):

5.2.6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应符合本规

式中:as、ap一 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预应力筋至受拉边缘的 距离(mm)。 5.2.8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其受 剪截面尺寸要求及受剪承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5.2.9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预应力受弯构件,当符合下式 的要求时,均可不进行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计算,而仅需按构造 要求配置箍筋:

V< αcv f.bho + 0. 05N

式中:αcv 斜截面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系数,对于般受弯 件取0.7;对集中荷载作用下(包括作用有多种

载,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 的剪力值占总剪力值的75%以上的情况)的独立 /hoGB/T 28808-2021 轨道交通 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 控制和防护系统软件,a为集中荷载作用点至支座或节点边缘的距 离,当入<1.5时取入=1.5,当入>3时取入=3。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