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256-2020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

DB35/T 1256-2020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5/T 1256-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45764
VIP资源

DB35/T 1256-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5/T 1256-2020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

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所有进入建筑物的 外来导电物均应在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当围绕建筑物四周设有环形接地装置或直接利用建筑物圈梁钢 筋作为接地装置时,环形接地装置或圈梁钢筋可直接作为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使用。总等电位接地端子 板不应与铁塔塔角直接连接。总等电位连接端子板与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95mm 的多股铜线相连

4.5.2机房内电气信息设备应作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的结构形式应采用S型、M型或它们的组合。 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道、槽、屏蔽线缆金属外层、电子设备防静电接地、 安全保护接地、功能性接地、电涌保护器接地端等均应以最短距离与S型结构的接地基准点或M型结构 的网格连接。

局部等电位连接使用,材料应采用40mm×4mm的镀锌扁钢或截面积不小于30mm×3mm的铜排

QB/T 4851-2015 葡萄酒中无机元素的测定方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DB35/T12562020

结构的网格与接地装置应采用40mm×4mm的镀锌扁钢或截面积不小于95mm的多股铜线相连,并应 在机房四边进行多点连接。每台设备与M型结构网格的等电位连接线的长度不宜大于0.5m,并宜设2 根等电位连接线安装于设备的对角处,其长度相差宜为20%。 4.5.4采用S型结构连接时,机房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板应设在配电箱和第一级电源电涌保护器附近 开关电源、收发信机以及其他设备均应就近与机房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板进行等电位连接。如设备机架 与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板相距较远可采用两级局部等电位连接,第一级电源电涌保护器、交流配电箱及 光纤加强芯和金属护层的接地线应连接至一级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板;站内其他设备的接地线、信号线 路的空线应接至第二级局部等电位连接排。两个等电位连接端子之间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70mm的多 股铜线相连。

结构的网格与接地装置应采用40mm×4mm的镀锌扁钢或截面积不小于95mm的多股铜线相连,并应 在机房四边进行多点连接。每台设备与M型结构网格的等电位连接线的长度不宜大于0.5m,并宜设2 根等电位连接线安装于设备的对角处,其长度相差宜为20%。

外直流防雷箱可直接利用杆或抱杆的杆体接地。当榄杆及抱杆不具备与建筑物接地的电气连 线、射频拉远单元、室外防雷箱应采用直径不小于8mm的圆钢或截面积不小于16mm²的多股铜 与屋面雷电防护装置进行等电位连接

4.5.6接闪杆、接闪带或铁塔接地的引下线连接点不应作为接地引入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点。

4.5.6接闪杆、接闪带或铁塔接地的引下线连接点不应作为接地引入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点。

4.6.1铁塔上架设的馈线及同轴电缆金属外护层应分别在塔顶、离塔处及机房入口处外侧就近接地; 当馈线及同轴电缆长度大于60m时,宜在塔的中间部位进行等电位连接。在机房馈线窗处应设局部等 电位连接端子板作为馈线及同轴电缆的接地点,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的 多股铜线直接与总等电位连接端子板相连。室外走线架始、未两端均应就近接地,接地连接线应采用截 面积不小于10mm的多股铜线。 4.6.2移动通信基站设在办公大楼、大型宾馆、高层建筑和居民楼内时,天(馈)线应就近与楼顶接 闪带、接闪网或预留的接地端子进行等电位连接。 4.6.3直流远供馈电线应采用具有对雷电电磁场有屏蔽功能的电缆,电缆屏蔽层应在电缆两端接地, 机房侧的屏蔽层接地应在馈线窗与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板进行等电位连接。当直流馈电线水平长度大于 60m时,应在直流馈电线中部对电缆屏蔽层进行重复接地。 4.6.4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天线安装在铁塔顶部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馈线屏蔽层应分别在塔顶、机房 入口处就近接地;当馈线长度大于60m时,馈线屏蔽层则宜在塔的中间部位进行等电位连接。 4.6.5移动通信基站的建筑物航空障碍灯、彩灯、监控设备及其他室外设备的电源线应采用具有金属 护层的电力电缆或穿钢管敷设,其电缆金属护层或钢管两端应在雷电防护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并接 地。

4.7.1电源供电系统电涌保护器的设置和选择宜符合表1的规定

共电系统电涌保护器的设置和选择宜符合表1的

DB35/T1256—2020表1电源供电系统电涌保护器的设置和选择第一级第二级直流保护交流配电箱旁边或者交流配电箱内开关电源直流输出端1.2/50μs和环境因素10/350μs8/20 μs8/20 μs8/20 μs8/20 μsI级试验ⅡI级试验ⅡI级试验IⅡI级试验复合波IⅡI级试验lisp (kA)I (kA)I (kA)I, (kA)Uo (kv)Is. (kA)闹市区、公共建筑物、专用机房≥20≥60的基站机房建在城市中高层孤立建筑物的楼顶、城郊、居民房以及无≥40≥80专用配电变压器供电的基站≥40≥5≥10≥5丘陵、公路旁、农民房、水田中、水塘旁、河边、江边等易遭受雷≥25≥100击的基站高山、海岛的基站“≥30≥120表示采用二端口电涌保护器或加装自恢复功能的智能重合闸过流保护器。4.7.2站内、站外使用的电源配电箱应安装断路开关或加装自恢复功能的智能重合闸过流保护器,不得安装漏电开关。4.7.3设在居民区的基站应在其建筑物的配电箱内加装电源供电系统电涌保护器,其最大通流容量不应小于60kA,并应在临近建筑物的配电箱加装相应等级的电源供电系统电涌保护器。4.7.4计算机网络及各类信号线电涌保护器的设置和选择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计算机网络及各类信号线电涌保护器设置和选择电涌保护器雷暴日电涌保护器标称最大线型环境性质安装要求(d/a)性质放电电流通流容量楼内用户线>50m一端安装城市>40GDT+SAD≥3 kA≥8 kA设备间距50m以上及楼两端安装城市>40GDT+SAD≥3 kA≥8 kA网络数外用户线据线楼内用户线>30m一端安装郊区或山区>40SAD≥300 A≥800 A设备间距30m以上及楼两端安装郊区或山区>40SAD≥300 A≥800 A外用户线40GDT+PTC≥3 kA≥8 kA用户话路信号线一端安装>40SAD+PTC≥300 A≥800 A信号线PCM传输信号线>30m两端安装郊区或山区GDT +PTC≥3 kA≥8 kA网管监控线>30m两端安装郊区或山区GDT +PTC≥3 kA≥8 kA在终端处GDT型滤波型同轴天(馈)线安装郊区或山区>25≥5 kA≥10 kA1/4入型注1:GDT表示气体放电管,SAD表示半导体保护器件,PTC表示热敏电阻。注2:一端(两端)安装的端指主设备端。4

QC/T 988-2014 汽车车门外拉手DB35/T12562020

5.2.3对移动通信基站的后续检测 在移动通信基站的雷电防护装置无较大变化时,可不进行5.1中 a)和f)及b)中的接闪器保护范围的检测项目

5.4检测方法、结果判定及检测报告

5.4.1移动通信基站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应按DB35/T715一2018中7.4规定的方法开展,并判定是否符 合本标准第4章的规定, 5.4.2移动通信基站各项防雷技术指标及参数的检测结果应如实记入原始记录表,应按要求整理计算 并绘制移动通信基站雷电防护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原始记录表参见GB/T21431一2015中表I.1。 5.4.3检测结果的综合评定应按DB35/T715一2018第9章的规定进行。 5.4.4移动通信基站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后,由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存在安全隐患的,待复检合 格后,出具复检报告。检测报告应结论准确、用词规范,出具的检测报告应至少一式两份,

防雷安全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a)移动通信基站应每年开展一次防雷安全性能检测SY/T 6960-2013 阀门试验-耐火试验要求,雷击频发地区的移动通信基站宜适当增加检 测次数。移动通信基站的管理单位对检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组织整改; 移动通信基站的管理单位应主动、及时获取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雷电预警信息,并根据不同的 雷电预警信号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雷电预警信号及防御措施指南见附录A; C 移动通信基站的管理单位应制定完善雷电防护装置日常检查维护制度,做好雷电防护装置的日 常检查、维护、记录工作; d 移动通信基站的管理单位应组织做好防雷安全巡查工作。防雷安全巡查工作宜至少每半年组织 一次。巡查中发现安全隐患时,应及时组织整改。防雷安全巡查表参见附录B。

DB35/T 12562020

[1]GB/T21431一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2]GB 50689—2011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3]GB51120—2015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