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1330-2019 传统建筑工程技术标准.pdf

GBT 51330-2019 传统建筑工程技术标准.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4384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51330-2019 传统建筑工程技术标准.pdf

2. 0. 11 悬山

一种屋顶的结构形式。屋面有前后两坡,两端各条桁或伸 到山墙以外,以支托悬挑于外的屋面部分。悬山又称挑山

一种屋顶的结构形式。由尻殿和悬山相交而成的屋顶结构 它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脊SN/T 5274-2020 礼花弹发射动态压力测试 传感器法,又称九脊殿。

一种屋顶的结构形式。屋顶的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并有 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的建筑,又称五脊殿。又因五条脊将屋顶分 成四面流水的四个屋面和坡顶,故又称四阿顶。

2.0.14 Y上槛 headsill

2. 0.15 下槛 mudsill

checkerboard door

四边用较厚的边抹揽起外框,门心装薄板穿带。因其形如 盘,义称棋盘门。

2. 0. 18 撒带门

piedai door

只用一根门边,不用上下抹头,只用穿带销合门心板。穿带 端做椎,在门边上凿卯眼,将门心板与门边结合;穿带另一端 撒头,凭另一根压带连接,门的其余三面不做揽边。

装在室内后金柱(后步柱)部位的门。

2.0.20 子 hanging panel

子有两种,安装在檐下面的叫倒挂帽子,安装在坐凳下 面的叫坐凳帽子。

通道部位呈正圆形的地罩

3.1一般规定 利用土地,保护生态,并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1.2传统建筑工程项目,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地貌特征、当地 传统建筑的风格特征及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进行设计。 3.1.3传统建筑工程设计应尊重传统人文习俗、民族习惯,传 承传统建筑的特征,因地制宜地利用传统材料,采取经济合理的 技术措施,体现地方性和民族性 V3.2形制特征 3.2.1传统建筑的形制特征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传统建筑规划设计,应遵循不同时期的形制规律,并应 权衡尺寸,把握比例和尺度,协调造型和风格; 2硬山、悬山、歇山、房殿、尖设计时,应遵循其形制 持征屋脊的尺寸构造、吻兽的时代构造特征及区域性特征进行 设计。 3.2.2传统建筑面阔和进深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带斗棋建筑各间的面阔与进深应以斗揽数确定 2无斗棋建筑面与进深应根据地块、功能需要及等级制 度确定,并应根据建筑材料、结构形式等确定上限。明间尺寸应 符合传统尺度。 3.2.3传统建筑选用木结构时,其平面柱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1硬山与悬山建筑的柱网宜采用二排柱、三排柱、四排柱 等形式; 2歇山建筑的柱网宜采用二排柱、三排柱、四排柱、五排

1传统建筑规划设计,应遵循不同时期的形制规律, 权衡尺寸,把握比例和尺度,协调造型和风格; 2硬山、悬山、歇山、殿、尖设计时,应遵循其 特征屋脊的尺寸构造、吻兽的时代构造特征及区域性特征 设计,

3.2.2传统建筑面阔和进深设计应符合

1带斗棋建筑各间的面阔与进深应以斗揽数确定; 2无斗棋建筑面阔与进深应根据地块、功能需要及等级制 度确定,并应根据建筑材料、结构形式等确定上限。明间尺寸应 符合传统尺度。

硬山与悬山建筑的柱网宜采用二排柱、三排柱、四排柱 等形式; 2 歇山建筑的柱网宜采用二排柱、三排柱、四排柱、五扭

柱、六排柱等形式; 3虎殿建筑的柱网宜采用三排四列或六列式柱网、四排多 列式柱网、六排多列式柱网等形式: 4从开间上,可分为单开间与多开间形式;从廊形式上, 可分为无廊式、前廊后无廊式、前后廊式、四周廊式。

3.2.4传统建筑的主要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基由官身、所踏踩和不杆三部组成, 个十 围护之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台基应包括柱顶石、阶条石、埋头、土衬、陡板、 散水等; 2)须弥座台基应包括柱顶石、圭脚、下枋、下枭、束腰、 上枭、上枋等。X 2柱应包括柱础、落在台基上的檐柱、金柱、柱脚落在梁 3围护应沿柱网轴线布置,用于空间的划分,包括门、窗、 墙、帽等。X 4列架应以进深方向的梁、柱、枋组成,根据设计的要求, 可采用三架、五架、七架、九架等,相邻两列架和纵向的直梁、 直枋擦应组成间。 5/屋顶应包括木基层与瓦作两部分,木基层应包括橡、望 板(砖)等。

3.3.1传统建筑木构架应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干阑式、井干 式构架,

基本构造方式应为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直至最上一层梁 上立脊瓜柱; 2以数层重叠的梁架,应逐层缩减,逐级加高,直至最上 一层梁上立脊瓜柱;

3在各层梁头上和脊瓜柱上应承托標条,標条间密排 橡子,构成屋架

3在各层梁头上和脊瓜柱上应承托標条,標条间密排多根 橡子,构成屋架 3.3.3穿斗式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由柱和步架组成列架; 2沿建筑进深方向的立柱,柱头应直接承標; 3当落地柱较多且柱距较密时,沿进深方向自前后向中心 应逐渐增高; 4在本棉房架中,柱与柱之间应由贯穿柱身的穿枋连成一 个整体。 3.3.4干阑式结构除应符合穿头式结构的规定外,底层架空不 得封闭。

3.3.5井干式结构应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

1木构架的设应按传统建筑形制的要求进行,构件材料 除选用天然木材外,宜选用现代工程木;人 2木屋盖为勾连搭时,宜采用外排水;当采用内排水时, 不得采用木制天沟; X木构架应采取通风和防潮措施; 4构架构件设计加工应保证构件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的强 度、刚度和稳定性; 5对地震区木构架的设计,在构造上应加强构件之间、结 构与支承物之间的连接,对刚度差别较大的两部分或两个构件之 间的连接必须安全可靠,并应采用消能减震和隔震设计措施

3.3.7斗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斗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斗设计应满足斗、棋、昂及素方等的构件结构安全和 使用功能要求; 2斗棋层各构件的设计应按传统建筑斗形制的外形、材 质要求进行。

3.3.8木构件采用样卯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固定垂直构件应采用管脚样或套顶样: 2垂直构件与水平构件拉结、相交时,应采用馒头样、燕 尾样、箍头样、透样和半样; 3水平构件互交时,应采用燕尾、刻半样和卡腰: 4水平及倾斜构件重叠稳固时,应采用栽销样、穿销样; 5在水平与倾斜构件半叠交时,宜采用桁碗、扒梁刻样 刻半压掌样; 6板缝拼接宜采用银锭扣、穿带、抄手带〉裁口和企口

4.1.1传统建筑木材用料应符合下列规

1主要的承重构件宜使用枝十直顺的针叶材,大跨度梁类 重要木制构件宜选用木质细密、纹理顺直、无节和无其他缺陷的 耐腐、硬质阔叶材。 2当采用新树种木材作为承重结构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木结构设计标准》GB50005的规定。 3承重结构木构件用的木材,其材质可分为三级,设计时 应按表4.1.1的要求进行选用

×表4.1.1承重结构木构件材质等

4未材材质等级应按承重结构的受力要求进行分级。其选 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术结构设计标准》GB50005的规定: 不得采用商品材的等级标准替代。 5在制作构件时,木材含水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于结构构件的原木或方木不应大于25%; 2)对于板材结构及受拉构件的连接板不应大于18%; 3)对于木制连接件不应大于15%。 6当直接使用湿材制作构件时,原木或方木结构应符合下 规定:

1)在房屋或构巩物建成后, 日自 个出厂 2)板材结构及受拉构件的连接板等,不应使用湿材 制作。 4.1.2木装修用材的树种规格等级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木 装修构件材质的选材标准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4.1.2木装修用材的树种规格等级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木 装修构件材质的选材标准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4.1.2木装修用材的树种规格等级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木

表4.1.2木装修构件材质的选材标准/

注:表中材料规格均为毛料规格。

4.2.1传统建筑砖瓦宜采用当地生产的品种,规格应按设计要 求选用。

表4.2.2传统砖尺寸允许偏差和外观质量标准指标项目优等品等品合格品样本平均偏差±2.0±2.5±3.0长度样本极差<68尺寸允许偏差样本平均偏差±1. 5±2.5宽度(mm)样本极差56≤7样本平均偏差±1.6±2.0高度样本极差4<5≤6两条面高度差2<3≤4弯曲≤2<3≤4杂质凸出高度\2<3≤4缺棱掉角<5<30外观裂纹长度:质量1大面上宽度方向及其延伸至条30<60≤80(mm)面的长度大面上长度方向及其延伸至顶面的长度或条顶面上水平裂纹的50≤80≤100长度颜色基本一致为装饰面施加的色差、凹凸纹、拉毛、压花等不应视为缺陷;2凡有下列缺陷者,不得称为完整面:1)缺损在条面或顶面的破坏面尺寸同时大于10mm×10mm;2)条面或顶面上裂纹大于1mm,其长度超过30mm;3)压陷、粘底、焦花在条面或顶面上的凹陷或凸出超过2mm,区域尺寸同时大于10mm×10mm。4.2.3传统合瓦的尺寸允许偏差和外观质量应符合表4.2.3的规定。11

表4.2.3传统合瓦的尺寸允许偏差和外观质量标准指标项目优等品等品合格品样本平均偏差±4. 0±5王6长度样本极差<57<9样本平均偏差±3±5宽度尺寸允许偏差样本极差<56<7(mm)样本平均偏差±1. 51.6±2.0厚度样本极差34<5样本平均偏差±5±7高度样本极差人5\79翘曲不超过(mm)334实用面贯穿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外观实用面非贯穿裂纹不允许20≤30质量(mm)不得延伸至搭接搭接处贯穿不允许不允许部分的1/2处4.2.4传统琉璃瓦及琉璃饰件的尺寸允许偏差和外观质量应符合表4.2.4的规定。表 4. 2. 4传统琉璃瓦及琉璃饰件的尺寸允许偏差和外观质量标准指标项目优等品等品合格品样本平均偏差±4.0±5±6长度样本极差≤5≤79样本平均偏差±3±3±5宽度尺寸允许偏差样本极差<5≤6≤7(mm)样本平均偏差±1. 5±1. 6±2.0厚度样本极差≤3≤4<5样本平均偏差±3±5±7高度样本极差≤5≤7<912

4.3.1天然石材的主要技术性能应符合表4.3.1的规定。

4.3.2石砌体所用的石材应符合设计规定的强度等级和岩种的 要求,并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 4.3.3传统建筑石材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石材按加工后的外形规则程度可分为料石和毛石。当设 计对石料强度无具体要求时,抗压强度应按表4.3.3的要求 执行。

4.3.2石砌体所用的石材应符合设计规定的强度等级和岩 要求,并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

1石材按加工后的外形规则程度可分为料石和毛石。当设 计对石料强度无具体要求时,抗压强度应按表4.3.3的要求 执行。

表4.3.3石材的抗压强度

2石材应按工厂出厂检验的规定进行组批检验、抽样检测, 检测内容包括规格尺寸偏差、平面度极限公差、角度极限公差 外观质量、表面光洁度等

4.3.4料石石材看面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4.3.4的规定。

4.3.4料石石材看面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4.3.4的规定。

4.3.5料石表面的加工质量应符合表4.3.5的规

4.3.5料石表面的加工质量应符合表4.3.5的规定。

表4.3.5料石表面加工质量要求

4.3.6砌筑用料石的宽度、厚度均不宜小于200mm;长度不宜

4.3.6砌筑用料石的宽度、厚度均不宜小于200mm;长度不宜

.3.6砌筑用料石的宽度、厚度均不宜小于200mm;长度不宜 大于厚度的4倍。料石规格尺寸的加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3. 的规定。 人X

表4.3.6料石规格尺寸加工充许偏

4.43 建筑生石灰

4.4.1钙质生石灰氧化镁含量不应大于5%,镁质生石灰氧化 镁含量应大于5%。传统建筑生石灰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4.1 的规定

表 4.4.1 3 建筑生石灰的技术指标

4.4.2建筑生石灰粉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4.2自

2 建筑生石灰粉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4.2的规定

表4.4.2建筑生石灰粉的技术指标

续表 4. 4. 2

4.4.3建筑消石灰粉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4.3的规定

4.4.3建筑消石灰粉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4.3的规定。

4.5.1 桐油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相对密度(20℃/4℃)应为0.9360~0.9395; 2 折光指数(20℃)应为1.5185~1.5225; 3碘价(韦氏法)应为163~173;

.5.1 桐油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相对密度(20℃/4℃)应为0.9360~0.9395; 2 折光指数(20℃)应为1.5185~1.5225; 3碘价(韦氏法)应为163~173;

4皂化价应为190~195; 5热聚合试验(华司脱试验)应为282℃、7min30s内凝 成固体,切时不应粘刀,压之即碎; 6桐油的等级指标应符合表4.5.1的规定;

各级桐油中均不得含有痴油; 78各级桐油中均不得混有矿物油、松香及其他类油脂, 4.5.2 生漆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漆》GB/T 14703 的规定。

4.6.1 钢材进场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材质单、检测报告; 2 应对材料进行外观检查; 3 应对材料进行抽样质检; 4 应对材料进行数量验收 162 建筑钢箭用料的技术要求应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笛温

4.6.1钢材进场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1499.1的规定。

GB/T14684的规定

GB/T14684的规定。

5.3.1无筋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桩基础等各类现 代基础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 的规定。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和《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标准》GB50202的有关规定

5.4.1须弥座应传承地方传统做法。根据台明的规模和使用的

5.4.1须弥座应传承地方传统做法。根据合明的规模和使用的 材质,可分为带勾栏和不带勾栏两种形式进行设计和施工,勾栏 式台明宜为规模大且由石质或琉璃砌筑的须弥座(图5.4.1)。

5.4.2须弥座台明(图5.4.2)可分为素须弥座和调作式须弱 座两种

(b)带雕刻,不 (c)不带雕刻, 不 (d)带角柱, 带角柱台明 带角柱台明 带雕刻台明 图5.4.2须弥座台明

图5.4.2须弥座台

图5.4.2须弥座台明

5.4.3复合型台明(图5.4.3)应为两种或三种台明混合使用 的类型,宜用于较重要的宫殿和坛庙建筑

5.4.7砖砌柱基应按独立砖柱基础设计,独立砖柱基础之间宜 设置地垄墙,独立砖柱基础与地墙应同时设计。 5.4.8当柱子为木柱时,小式建筑与大式建筑所有柱的石均 定平田救鑫云

5. 4.9 普通台明的砌筑形式(图5.4.9)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5.4.9 台明的砌筑形式

1青砖台明,砖料宜采用城砖或条砖,宜用于民居、地方 建筑或室内佛座等基座类砌体, 2琉璃砖台明,宜用于宫殿建筑群中以台基为全的构筑物 3石砌台明,台基的最上面一层均应安放阶条石,台基的 四角应放置角柱石。

建筑或室内佛座等基座类砌体; 2琉璃砖台明,宜用于宫殿建筑群中以台基为主的构筑物; 3石砌台明,台基的最上面一层均应安放阶条石,台基的 四角应放置角柱石。 5.4.10台明各部分尺寸应符合表5.4.10的规定。 5.4.11垂带踏踩应由垂带石、象眼石、踏踩石、砚窝石、土衬 石等组成。 5.4.12,石勾栏和护身墙应用于高台临空侧或高差较大的台阶临 空侧。栏杆和墙的高度不应小于1.1m。 5.4.13垂带踏踏,垂带中至中的水平距离宜为明间面阔的长度。 5.4.14垂带石本身的宽度宜按檐柱柱径的1.5倍~2倍确定 且不应小于400mm。象眼石厚度应同垂带石或阶条石。若檐柱 的垂带台阶为方梅花柱,垂带石宽度宜按400mm~500mm确 定,厚度应为120mm~150mm。踏踩石的宽度应为320mm~ 370mm,其中叠压宽度为20mm、净漏宽度为300mm~350mm, 厚度应为120mm~150mm。 5.4.15如意台阶应无垂带、象眼石、燕窝石,各层台阶均应由 踏踏基石组装拼装而成。如意台阶踏踏基石厚度尺寸应同垂带台

5. 4.14垂带石本身的宽度宜按檐柱柱径的 1. 5 倍~2 倍确定

且不应小于400mm。象眼石厚度应同垂带石或阶条石。若檐柱 的垂带台阶为方梅花柱,垂带石宽度宜按400mm~500mm确 定,厚度应为120mm~150mm。踏踩石的宽度应为320mm~ 370mm,其中叠压宽度为20mm、净漏宽度为300mm~350mm, 厚度应为120mm~150mm。 5.4.15如意台阶应无垂带、象眼石、燕窝石,各层台阶均应由 踏踏基石组装拼装而成。如意台阶踏踏基石厚度尺寸应同垂带台 价踏踩基石,也可使用青砖砌筑

5.4.15如意台阶应无垂带、象眼石、燕窝石,各层台阶均应由

5.4.16 磅石单块规格不一样时,每一级磅宽度应一致。宽 度宜为50mm~100mm,厚度宜为100mm~150mm。 5.4.17垂带踏与如意踏踩在归安时,应设计纵向排水坡度。 5.4.18在斜坡道和踏道两侧的钩阑,其斜高应等于正钩阑的高度 5.4.19寻杖栏杆(图5.4.19)的主要构件应由望柱、寻杖扶 手、腰枋、下枋、地、环板、牙子以及荷叶净瓶等组成

5.4.20望柱应附着在檐柱侧面,望柱柱径宜为130mm~ 170mm, 或按檐柱柱径的3/10确定。 5. 4. 21 望柱高宜为1300mm,望柱宽高比宜为2:11。 5.4.22 扶手高度应为1000mm~1170mm,两端应采用椎交于望柱 5.4.23扶手断面形式应分为方形、圆混、四混、六混、八混 当扶手断面为圆形时,直径宜为70mm~100mm(图5.4.23)

图5.4.23寻杖断面形式

24地宽度应等于或大于望柱,两端应交于檐柱根部。 25 地贴地面部分应做流水口。

QB/T 4759-2014 灰纸板.4.25地贴地面部分应做流力

5.4.26 腰枋和下断面应呈方形,宽度不应大于望柱。 5.4.27 终环板每间应分成3块~5块,中间应由折柱分隔开。 5.4.28 荷叶净瓶应与折柱相对,应用一根木头做成。 5.4.29 长身地与上上皮之间应间隔适当距离设计过水沟

建设部信息 千一望柱槽; g一栏板平槽,h扒镉槽;j一扒;k一望柱样眼;m一地;n一过水沟 5.4.30石栏杆地的位置应比台基阶条石或须弥座上枋退进 1/5~1/2地厚度。 5.4.31石栏杆柱身断面宜为正方形。柱子底面应凿出头,柱 子的两个侧面应落栏板槽,槽内应按板椎的位置凿出椎窝。 5.4.32当台基高度为0.8m~1.5m时,望柱的高度应比台基 的高度略低。 5.4.33柱头式样及其适用范围应符合表5.4.33的规定。 5.4.34垂带上寻杖栏杆及垂头地制作安装(图5.4.34)应 符合下列规定: 1 踏踏上垂头地茯应比垂带退进地金边的1倍~2倍: 2抱鼓应退进地秩本身宽度的1倍~1.5倍; 3抱鼓高度应与台明栏板高度相同,长度宜为台明栏板长 度的0.5倍~1倍: 4垂带上栏板及柱子的高度与宽度应与台明栏板相同。

5.4.33柱头式样及其适用范围应符合表5.4.33的规定

1踏踩上垂头地秩应比垂带退进地秩金边的1倍~2倍; 2抱鼓应退进地本身宽度的1倍~1.5倍; 3抱鼓高度应与台明栏板高度相同,长度宜为台明栏板长 度的0.5倍~1倍; 4垂带上栏板及柱子的高度与宽度应与台明栏板相同

a一垂带;b一抱鼓;c一垂带栏板;d一垂带上柱子;f台明柱子;g一垂带上地茯; h一踏踩上垂头地;j一踏踩上垂头地的几种变化形式;k一台明上垂头地

5.4.35抱鼓石的内侧面和地面应凿石槿,并应安装在柱子和地

QSKK 0002S-2015 永胜三可口生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半固态调味料图5.4.35抱鼓石

5.4.36寻杖栏杆每一段的高度与长度的标准比例宜为1:2 寻杖栏杆各部分的比例应符合表5.4.36的规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