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699-2019 在用氨制冷压力管道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要求.pdf

DB11/T 1699-2019 在用氨制冷压力管道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要求.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24128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1/T 1699-2019 在用氨制冷压力管道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要求.pdf

5.2.4.4双线型像质计

5.2.4.4.1是否同时使用线型像质计和双线型像质计由合同双方确定。若放大倍率大于1.2,应同时 使用线型像质计和双线型像质计。 5.2.4.4.2焊缝双壁双影透照,双线型像质计置于管子的射线源侧,图像基本空间分辨力满足附录A 中的表A.4或A.5要求(透照厚度为管子公称直径)、并且数字阵列探测器空间分辨力满足附录A中的 表A.4或A.5要求(透照厚度为2倍管子壁厚), 5.2.4.4.3焊缝双壁单影或单壁单影透照,双线型像质计置于管子的探测器侧,图像基本空间分辨力 满足附录A中的表A.4或A.5要求(透照厚度为管子壁厚)

DB11/T 16992019

5.2.4.4.4管道带包覆层时,双线型像质计置于包覆层上,应进行工艺验证,数字图像基本空间分辨 力应在参考图像上读取。 5.2.4.4.5当双线型像质计放置在探测器侧时,应在适当位置放置铅字“F"作为标记,“F"标记的图像 应与像质计的标记同时出现在图像上,且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 5.2.4.4.6双线型像质计金属丝与探测器的行或列成较小的夹角(2°~5°),且细丝置于外侧。在透照 参数和检测对象不变的情况下(如一条焊缝的连续成像),可只在第一幅图像中放置双线型像质计,细 丝置于外侧。 5.2.4.4.7双线型像质计的识别方法见GB/T23901.5—2019

GB/T 27476.3-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3部分:机械因素5.2.5.1定位标记

焊缝透照定位标记包括搭接标记和中心标记。局部检测时搭接标记称为有效区段标记。当铅质 数字表示时,可不用中心标记。

5.2.5.2识别标记

识别标记包括产品编号、焊缝编号、图像编号和透照日期。返修部分还应有返修标记R1,R2等 码表示返修次数)

5.2.5.3 标记位置

标记一般放置在距焊缝边缘至少5mm以外 像:搭接标记放置的部位还应符合NB/T47013.2的规定。无法标记时应在原始记录上画图标记。

5.2.6数字成像系统运行核查

5.2.6.1应提供检测系统性能测试证明文件。在第一次使用前应进行检测系统性能验收,验收合格后 方可使用。 5.2.6.2在如下情况下应进行核查,核查主要指测试系统分辨力,核查方法按NB/T47013.11一2015 附录A执行: a)检测系统有改变时; b)正常使用条件下,每3个月应至少核查一次; c)在系统停止使用一个月后重新使用时; d)对干脉冲源,当使用脉冲数占总脉冲数 1/3、2/3 时,均须核查。

5.2.7曝光量确定原则

5.2.7.1应按照检测速度、检测设备和检测质量的要求,通过协调影响曝光量的参数来选择合适的曝 光量;需要提高检测效率时,优先选择大电流短时间的曝光量。 5.2.7.2对于直流源高频射线机,单次曝光量范围:管电流为0.5mA至4.5mA、通常情况下曝光时间 范围为1秒至60秒。 5.2.7.3对于脉冲源射线机,单次曝光量范围:脉冲数1至199。 5.2.7.4多次叠加的总曝光量等于单次曝光量乘以平均次数

5.2.8.1检测环境应满足说明书中对相应检测系统的温度、湿度、接地、电磁辐射、振动等运行环境 的要求。

DB11/T 16992019

5.2.8.3现场进行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时,应按GBZ117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监督区,设置警告标志, 测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 5.2.8.4现场通风条件良好,氨浓度应在人体安全水平以下;必要时,穿戴氨用防护面罩。 5.2.8.5高空作业应穿戴高空作业防护用具。

5.1.1.1不带包覆层、不含液氨制冷管道对接焊缝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透照方式见图1~图3 5.1.1.2不带包覆层、含液氨制冷管道对接焊缝X数字成像检测检测透照方式见图4~图6。 5.1.1.3带包覆层、不含液氨制冷管道对接焊缝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透照方式见图7~图9 6.1.1.4带包覆层、含液氢制冷管道对接焊缝×射线数字成像检测透照方式见图10~图12。

图1对接焊缝双壁双影椭圆透照方式图

DB11/T 1699—2019

图2对接焊缝双壁双影垂直透照方式图

图3对接焊缝双壁单影透照方式图

DB11/T 1699—2019

4含液管道对接焊缝双壁双影椭圆透照方式图

图5含液管道对接焊缝双壁双影垂直透照方式图

DB11/T 1699—2019

图6含液管道对接焊缝双壁单影透照方式图

注:源至工件距离可采用f代替f!

图7带包覆层管道对接焊缝双壁双影椭圆透照方式图

DB11/T 16992019

带包覆层管道对接焊缝双壁双影垂直透照方式图

图9带包覆层管道对接焊缝双壁单影透照方式图

DB11/T 16992019

:源至工件距离可采用f”

图10带包覆层含液管道对接焊缝双壁双影椭圆透照方式图

带包覆层含液管道对接焊缝双壁双影垂直透照

DB11/T 16992019

6.1.2透照方向与透照区域

带包覆层含液管道对接焊缝双壁单影透照方式图

1.2.1透照时射线束中心应垂直指向成像区中心,需要时也可选用有利于发现缺陷的方向透照 1.2.2透照区域应包含焊缝和距焊缝熔合线10mm范围内的母材区域。

6.1.3.1采用倾斜透照椭圆成像时: a)当t/De≤0.12,相隔90°透照2次; b)当t/De>0.12,相隔120°或60°透照3次。 6.1.3.2椭圆成像有困难时,宜采用垂直透照重叠成像(见图2、图5、图8、图11),应相隔120 或60°透照3次。 6.1.3.3采用倾斜透照双壁单影成像(见图3、图6、图9、图12),源至工件距离f在满足6.3. 的前提下尽量取小值,像质计和铅字F"标记应放置在探测器侧。 6.1.3.4由于结构原因不能进行多次透照时,经合同双方商定,可采用椭圆成像或重叠成像方式透里 次。鉴于透照一次不能实现焊缝全长的100%检测,此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缺陷可检出范围,并保 证图像评定范围内灰度、信噪比、灵敏度和分辨力满足要求。月

6.2管道厚度测量透照方式

采用切线技术测量管道壁厚的透照方式见图13;采用双壁厚技术测量管道壁厚损失的透照方 14

DB11/T 16992019

图13切线技术测量管道壁厚的透照方式图

DB11/T 1699—2019

6.3.1X射线源至被检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

b)含液带包覆层 图14双壁厚技术测量管道壁厚损失的透照方式图

114双壁厚技术测量管道壁厚损失的透照方式

.1X射线源至被检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 对于图1、图2、图4、图5、图7、图8、图10、图11双壁双影透照方式,所选用的X射线源至被 表面的距离f应满足公式(1)、公式(2)要求。 对于A级图像质量:

DB11/T 16992019

f ≥7.5b2/3 d , ≥15b2/3

f ≥7.5b2/3 d f ≥15b2/3

d一射线源焦点尺寸,mm。 对于图3、图6、图9、图12双壁单影透照方式,f应满足公式(3)、公式(4)要求。 对于A级图像质量:

式中: t名义厚度,mm 若规定对面状缺陷进行检测,为降低几何不清晰度,即使A级图像质量合格,射线源至被检工件表 面的距离也应提高至B级图像质量要求的f。

对于图7~图9、图10~图12透照方式,如果像质计相对灵敏度和基本空间分辨力不能满足表A.1至 A.5要求,可以通过几何放大技术降低图像不清晰度。几何放大技术原理参见附录B。

6.5散射线和无用射线的屏离

可采用滤波板、准直器(光栅)、限制照射场范围、防散射线铅板等适当措施,减少散射线和无用 X射线。

6.6.1.1图像灵敏度与图像基本空间分辨力

艮敏度与图像基本空间分

6.6.1.2补偿原则

如果图像相对灵敏度和不清晰度不能同时达到表A.1~表A.5的规定,可通过增加曝光量提高 进而提高线型像质计(丝号)的可见性补偿超出的不清晰度值(或超出的数字探测器基本空间

DB11/T 16992019

对于小型缺陷(缺陷在射线透过方向上的尺寸△W远远小于透照厚度),补偿原则基于下列理论近 似,见公式(5):

式中: c 常数; ef有效衰减系数;

为保证获得足够相对灵敏度的X射线数字图像,在以下三种情形下需要进行补偿: a)补偿原则I,通过提高信噪比SNR(例如提高曝光量)补偿对比度的降低(例如提高管电压导 致的对比度降低); 6) 补偿原则II,通过提高信噪比SNR(例如,对应于缺失的双线型像质计线对值,提高单丝像质 计IQIs的丝号)补偿探测器不清晰度的增大(例如,数字探测器基本空间分辨力高于标准规 定图像质量应达到的数字图像基本空间分辨力)。例如:对于某一检测系统,采用椭圆倾斜透 照方式检测Φ89x4带包覆层液氨管道,要求达到B级图像质量,如果图像质量不能同时达到 W14和D9,则达到W15和D8可提供等效的检测灵敏度。补偿最大不超过2个丝号: c)补偿原则III,通过提高信噪比SNR补偿因为数字探测器坏像素的校正导致的拟合不清晰度的增 大。

6.6.2图像评定要求

6.6.2.1可通过正像或负像的方式显示,1:1评定。 6.6.2.2图像有效区域内不应存在干扰缺陷图像识别的伪像 6.6.2.3图像的灰度值应控制在满量程的20%~80%。

应满足表1对归一化信噪比的最低要求。

表1归一化信噪比最低要求

6.6.4缺陷的识别与评定

DB11/T 16992019

6.6.4.1缺陷的识别可采用计算机辅助人工识别 6.6.4.2人工识别可通过窗位工具将计算机识别的灰度范围转换成人眼可识别的灰度范围,达到人眼 识别的最佳效果, 6.6.4.3缺陷的评定可采用人工评定或计算机辅助评定方法,

6.6.5几何尺寸的测量

使用已知尺寸且经过标定的物体作为参考点(例如钢球),通过参考点校正测量,采用系统 测量管道管径、壁厚和焊接缺陷的几何尺寸

6.6.6缺陷深度的测量

6.6.1管道剩余壁厚采用切线技术或双壁厚技术进行测量。 6.6.2管道未焊透深度的测量可参照附录C对比试件进行校准,实现对管道未焊透等缺陷深度 测量。

6.7图像处理、保存与存储

采集图像数据可选用连续惯 缺陷评定可采用灰度增强等图像处理方汽 像的显示效果:任何处理方法不得改变采集的原始图像数据。

6.7.2.1图像应存储在硬盘等数字存储介质中,并在只读光盘中存档。 6.7.2.2检测图像应备份不少于两份,相应的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也应同期保存。 6.7.2.3图像保存不少于8年,在有效保存期内图像数据不得丢失和更改。

6.7.3.1存储格式宜采用标准DICONDE格式或者TIF、TIFF格式,也可根据需要采用专门的存储格式。 专门存储格式应留有与其他格式交换信息的接口。单位代码、工件编号、焊缝编号、透照规格、检测人 员代码、识别标记等信息应写入图像文件的描述字段中,这些信息应具备不可更改性。 6.7.3.2存储图像应具有文件输出打印的功能。 6.7.3.3原始图像和处理后的图像均应保存,且原始图像的信息应具备不可更改性、连续性和可读性。 6.7.3.4被检位置编号应与图像编号相对应。

7.1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

DB11/T 16992019

测定结果至少应包括管道正常壁厚与外径、缺陷处管道剩余壁厚、缺陷附近管道外径最大值以及缺 陷环向长度最大值等实测数据。 注:管道外径的测量不局限于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左法。

应按照现场操作的实际情况详细记录检测过程的有关信息和数据。射线数字成像检测记录除符合 NB/T47013.1的规定外,还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制造单位、检测单位或委托单位; b 被检工件:坡口型式、焊接方法; C) 使用的检测工艺文件编号; d 检测设备:射线机有效焦点尺寸; e 检测规范:检测技术或图像质量等级、透照布置、像质计、滤波板、射线能量、曝光量或透照 时间、射线机与探测器的相对关系、透照几何参数、软件处理方式和条件等; f 图像评定:灰度值、信噪比、图像灵敏度、图像分辨力、缺陷位置和性质: 9) 检测工艺文件验证情况; h 检测结果及质量分级; a) 检测部位及缺陷位置示意图; i) 审核人员及其技术资格: i其他需要说明或记录的事项

应依据检测记录出具检测报告,报告格式见NB/T47013.11附录E。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报告除符合 IB/T47013.1的规定外,还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a)制造单位、检测单位或委托单位; ) 被检工件:坡口型式、焊接方法; 使用的检测工艺文件编号; d) 检测设备:射线机有效焦点尺寸: e) 检测规范:检测技术或图像质量等级、透照布置、滤波板(类型、数量和厚度)、像质计、射 线能量、曝光量或透照时间、射线机与探测器的相对关系、透照几何参数、软件处理方式和条 件等; k)图像评定:灰度值、信噪比、图像灵敏度、图像分辨力、缺陷位置和性质

DB11/T 1699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图像质量最低值

DB43T 1780-2020 工业企业天然气使用安全规程表A.1线型像质计像质值单壁透照、IOI置于射线源侧

DB11/T 16992019

线型像质计像质值双壁双影透照、IOI置于

注:管道内含液态介质,应将液态介质深度折算成当量厚度后计入透照厚度w;氨液当量厚度按10%碳钢板厚度计。

DB11/T 1699—2019

表A.3线型像质计像质值 一双壁单影或双影透照GB/T 30197-2013 工程机械轮胎作业能力测试方法 转鼓法,IOI在探测器侧

管道内含液态介质,应将液态介质深度折算成当量厚度后计入透照厚度w;氨液当量厚度按10%碳钢板厚度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