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1280-2018 工程泥沙设计标准.pdf

GBT51280-2018 工程泥沙设计标准.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079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51280-2018 工程泥沙设计标准.pdf

deposition sha

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原始库容和人库多年平均输沙量的

QLZSC 0003S-2016 漯河中大华易生物产业有限公司 多维固体饮料3基本资料的收集及评价

3. 1基本资料的收集

3.1.1 泥沙设计应调查了解下列情况: 1 工程所在地及相关地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概况; 2 气象、水文、泥沙、河道和湖泊特性; 水资源利用、水土保持和工程建设等。 3.1.2 根据工程设计需要,泥沙设计应收集下列资料: 1 工程涉及河段的地形图,以及河床纵面、横断面资料; 2工程上下游有关水文站的断面位置、高程、施测年限,流 量、水位、实测洪水要素、水温,悬移质含沙量或输沙率、悬移质泥 沙颗粒级配,以及推移质输沙率或输沙量、推移质泥沙颗粒级配 等; 3悬移质泥沙矿物组成; 4工程布置及T程设计有关资料,上下游有关工程的特性指 标、运行方式; 5历史洪水水面线及相应洪水流量、发生时间; 6工程建设前大、中、小流量时的沿程水位、流量或沿程糙 率,河床质泥沙颗粒级配及覆盖层厚度; 7工程上下游历史、现状和设计水平年的工农业用水量及水 土保持减水、减沙量成果: 8对本工程洪水、径流和泥沙有影响的相关工程的资料; 9对本工程有影响的泥石流、滑坡、塌岸、风沙、污染资料; 10河道的冲淤演变资料; 11工程河段及上下游水文站或专用站的潮位、潮流和潮差 特征值,工程河段及上下游邻近水域的波浪资料。

3.1.3对无水文泥沙资料的丁程,应收集本流域输沙模

对无水文泥沙资料的丁程,应收集本流域输沙模数资料

对无水文泥沙资料的丁程,应收集本流域输沙模数资料和 流域资料。对泥沙问题严重的大、中型丁程,工程规划时应开 文泥沙测验。

3.2.1对收集的资料应进行合理性检查,不符合要求时应重新测 量或重新调查。

4. 1 来水来沙分析

4.1.1应根据十支流相关水文站的水沙资料,考虑自然条件和人 类活动影响,分析下程上下游来水来沙的特性和成因。 4.1.2流域来水来沙分析应统计设计依据站(参证站或区间)径 流量、输沙量、含沙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多年平均值,悬移质泥沙 颗粒级配。应分析水沙特征值的年际、年内变化特性及水沙关系 等。

4.2人类活动对水沙的影响分析

4.2.1应考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运用、水土保持、工农业用水、生 活用水及其他人类活动等对河道来水、来沙量及过程的影响。

4.2.1应考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运用、水土保持、工农业用水、生

4. 2.2 应分析人类活动对下列因素的影响: 1 径流量、输沙量、含沙量及年内分配; 2 特征流量和含沙量; 3 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 4 推移质输沙量。 4.2.3 人类活动对来水来沙影响较大的区域,应进行专门的调查 研究。

4.2.4泥沙设计应考虑设计水平年人类活动对来水来沙的影吓

4.3.1 设计依据站的悬移质泥沙资料应有20年以上连续系列,

4.3.1 设计依据站的悬移质泥沙资料应有20年以上连续系列: 不足20年系列的应进行资料的插补延长。

4.3.2资料的插补延长可采用水沙关系法或上下游水

4.3.3悬移质泥沙设计应符合

1T程场址与设计依据站集水面积相差小于3%,区间来沙 对丁程影响较小时,可直接采用设计依据站输沙量;区间来沙对工 程影响较大时,应考虑区间来沙量: 2工程场址与设计依据站集水面积相差3%~15%时,应考 德区间来沙量影啊; 3工程场址与设计依据站集水积相差大于15%时,应考 虚念沙量的沿程变化,泥沙问题芦 工程宜设站进行泥沙测验

3工程场址与设计依据站集水积相差大于15%时,应考 虑含沙量的沿程变化,泥沙问题严重的工程宜设站进行泥沙测验。 4.3.4资料短缺时,可选用下列方法估算多年平均输沙量: 1根据工下游或邻近流域下垫面相似、降水与产沙条件相似 的参证站实测资料类比分析确定; 2进行悬移质泥沙测验,插补延长泥沙系列后进行估算; 3采用输沙模数图估算。 4.3.5悬移质泥沙特性分析宜包括下列内容: 1实测输沙量系列、设计输沙量系列的多年平均值、最大值 和最小值; 2输沙量、含沙量的年际变化; 3输沙量、含沙量年内分配和集中程度; 4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 5悬移质泥沙矿物组成。

4.3.4资料短缺时,可选用下列方法估算多年平均输沙量:

1根据工下游或邻近流域下垫面相似、降水与产沙条件相似 的参证站实测资料类比分析确定; 2进行悬移质泥沙测验,插补延长泥沙系列后进行估算; 3采用输沙模数图估算。

1实测输沙量系列、设计输沙量系列的多年平均值、最大值 和最小值; 2输沙量、含沙量的年际变化; 3输沙量、含沙量年内分配和集中程度; 4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 5悬移质泥沙矿物组成。

4.4.1 推移质输沙量分析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 1 根据设计依据站或参证站的推移质测验资料计算; 2 根据坑槽测法测验资料计算: 3 推移质输沙试验推算: 采用推移质输沙率公式计算; 5根据邻近相似河流、水库或堰坝的推移质淤积测验资料对

比分析估算: 6根据相似流域的河流、水库或堰坝实测或计算的推利 沙量与悬移质输沙量的比例关系估算。

时,应采用经过米样器效率系数校正后的成果。

研究收集资料.在工程设计中考虑其影响

设计水沙系列长度应根据丁程设计需要选定。 没计水沙系列的多年平均径流量、输沙量、含沙量应接近 年长系列的多年平均值,且应包含丰、平、枯水沙情况。 资料短缺地区设计水沙系列可采用代表年确定,

5.1水库泥沙设计内容要求

件之一,可认为泥沙问题严重: 1水库库沙比小于100; 2库区近坝段有支流泥沙汇入·影响枢纽正常运用; 3水库淤积导致回水末端上延.影响重要城镇、工矿区、农业 基地、交通十线的安全,或影响已(在)建天、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 正常运行等; 4水库下游河道冲淤变形,影响已建重要的防洪、取水、排水 等水利T程或重要的交通十线、桥梁、港口、航运等的安全和正常 运行; 5泥沙对水轮机组产生严重磨损。

5.2水库主要特征水位和排沙设计

5.2.1在论证正常蓄水位、汛期限制水位和死水位时,应分析泥 沙淤积对防洪和库区没范围等的影响。 5.2.2在论证排沙水位时.应考虑水库排沙和综合利用的要求 进行库区泥沙冲淤计算分析.合理确定

E 川综利用的要求: 进行库区泥沙冲淤计算分析.合理确定

库可增大泄流规模。 4滩库容淤损严重的水库应对汛期限制水位相应的泄流 #行分析论证。

5.2.4滩库容淤损产严重的水库应对汛期限制水位相应 模进行分析论证。

5.3水库泥沙调度方式

5.3.1泥沙调度设计应根据水库所在河流的水沙分布特性、库区 自然特性、水库调节性能、开发任务和下游环境要求等,分析拟 定泥沙调度的主要时期和防沙、排沙等相关指标,进行水库泥沙冲 於计算,并研究水库对下游河道冲淤变化的影响,确定调度运用方 式。

5.3.2泥沙调度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2泥沙调度设计应遵循下列

1考滤库区泥沙控制、下游河道泥沙控制、综合利用及环境 影响等要求,应兼顾各方面效益; 2应考虑进水口防沙和调节蓄水位等要求,并应与水库特征 水位、泄流规模相互协调; 3控制水库腌没,长期保持有效库容使用,发挥综合利用效 益。

5.3.3防洪兴利为主的水库泥沙调度方式设计应符合

1以保持有效库容为泥沙调度目标的水库,宜在汛期或汛期 某一时段控制库水位排沙,也可按分级流量设置库水位排沙,或散 泄排沙; 2以引水防沙为泥沙调度目标的低水头枢纽和引水式枢纽, 宜采用按分级流量设置库水位排沙或散泄排沙方式: 3承担航运任务的水库,泥沙调度设计应结合航运要求,控 制水库水位和下泄流量。

5.3.4防洪减淤为主的水库泥沙调度方式设计应符合

1泥沙调度设计应与发电、供水、灌溉和航运等综合利用 务相互协调,

2泥沙调度设计可区分水库运用初期和水库正常运用期,水 库运用初期的泥沙调度宜以拦沙为主,水库正常运用期的泥沙调 度宜以排沙为主。 3根据水库泥沙调度的要求可设置调水调沙库容。调水调 沙库容应选择不利的入库水沙组合系列或典型洪水、泥沙过程,按 照水库泥沙调度方式,通过冲淤计算分析确定。 4水库运用初期,应根据水库下游河道减淤、控制库区淤积 形态和保持有效库容对水库运用的要求,并统筹兼顾灌溉、供水 发电等综合利用要求,确定泥沙调度指标,综合拟定泥沙调度方 式。泥沙调度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库起始运行水位应根据库区地形、库容分布特点,考 库区十支流淤积量、淤积部位、淤积形态及起始运行水位 下蓄水拦沙库容占总库容的比例、水库下游河道减淤和 冲刷影响以及综合利用效益等因素,通过方案比较拟定; 2调控流量应考虑下游河道河势变化及T程险情、主槽过 流能力、河道减效果和冲刷影响、水库的淤积发展以及 综合利用效益等因素,通过方案比较拟定; 3调控库容应考感调水调沙要求、保持有效库容要求、下游 河道减淤和综合利用效益等因素,通过方案比较拟定。 5水库正常运用期的泥沙调度指标和泥沙调度方式,应根据 保持长期有效库容、控制水库淤积上延和水库下游河道减淤等要 求,统筹兼顾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要求,通过方案比较拟定。 5.3.5梯级水库的泥沙调度设计,宜根据水沙特性和T程特点, 拟定梯级水库联合运行方案,采用同步水沙系列,分析预测泥沙冲 淤变化,综合考虑水库效益和影响,通过方案比较,合理确定水库 泥沙调度方式。

5.4.2泥沙冲淤分析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泥沙冲淤分析计算方法和参数应经过类似工程实测 验证,并应符合计算精度要求; 2泥沙问题严重的水库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宜进 物理模型试验,水库运用对下游河道影响较大时宜进行下 首物理模型试验,综合分析选取计算结果

.4.3泥沙冲淤计算年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水库冲淤相对平衡年限长于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时,计 算年限不应少于合理使用年限; 2当水库冲游淤相对平衡年限短于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时,计 算年限不应少于水库冲淤相对平衡年限; 3水库冲淤相对平衡年限,可根据悬移质泥沙年平均出库率 大于90%,或库区冲淤量和冲淤形态基本稳定等条件分析判定; 4应根据水库征地移民、经济评价和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等 有关要求,提供不同年限的冲淤计算成果,

1预测水库运用后库区不同年限的淤积量和淤积形态: 2坝区泥沙淤积预测,主要包括泄水孔口前冲刷漏斗平衡形 态、坝前淤积高程等; 3施工期较长的工程应预测施工期水库回水范围内淤积量 和形态。

5.4.5应对泥沙冲淤计算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包括实测资料类

1 分析计算水库运用后分阶段的库容曲线; 2 泥沙淤积后的库容应根据相应的十支流淤积形态计算; 3干支流倒灌淤积形成拦门沙坎的水库,水库淤积后的库容 计算不计入拦门沙坎顶高程以下的库容;

4预测可能发生滑坡、库岸塌等影响库容的水库,应分析 其对水库库容的影响

5.5.1当枢纽有防沙要求时,枢纽总体布置应遵循下死

1根据悬移质含沙量、悬移质泥沙颗粒垂问分布特性,进水 口宜采用分层布置形式。排沙孔应设置在较低位置·并应具有一 定的泄流规模。发电引水洞进水口高程应高于排沙孔进水口高 程。在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内有推移质运动到坝前的水库,宜在 底部设置排泄推移质的设施。 2发电引水洞进口距离排沙孔进口较远时,宜在发电水洞 进口下方或附近设置排沙洞。 3通航建筑物根据需要可布置防淤设施和清淤设施。 4进水孔洞防沙、防淤堵和防磨蚀可设置下列设施: 1)进水口前设置拦挡沙设施; 2)进水口设置截沙槽、排沙廊道: 3)在进库上游设置拦截砾卵石、漂石推移质的低坝、堰、谷 坊,减少推移质进库,并定期清淤。 5.5.2应结合枢纽建筑物泄水排沙设施布置·分析冲刷漏斗形 态。泄水排沙设施布置应满足进水口运用时不被泥沙淤堵的要 求。 5.5.3应根据进水口防沙要求,提出泄水排沙建筑物的调度运行 方案。 5.5.4应分析水库各个运用阶段发电引水系统的过机流量、含沙 量、泥沙粒径。 5.5.5应根据T程设计需要,分析水库淤积平衡后的坝前和进水 口前悬移质含沙量的垂向分布,确定枢纽建筑物进水口高程和布 T

口前悬移质含沙量的垂向分布,确定枢纽建筑物进水口高程 置形式。

1河道演变及冲淤分析预测

6.1.1河道演变及冲淤分析应根据河道整治要求,分析河段来水 量及其变化过程,河段的来沙量、来沙组成及其变化过程,河段比 降,河型,河床组成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提出河道演变特点、主要 影响因素及演变趋垫等成果

调迪调受及神你 实划现好位、数模全 理模型试验等方法进行分析预测。河道演变及冲淤对工程 方案影响较大时,应采用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 分析预测。

6.1.3采用实测地形或断面资料进行河道演变及冲淤分机

时,应提出河道平面变化、不同断面横向冲淤变化、河道深泓线变 化以及河段冲淤量等成果

6.1.4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及物理模型试验范围应包括工程可能 影响的范围,其上下游边界应选在不受下程影响、断面形态稳定且 水流流向较为顺直的断面上,或选择在有硬边界控制的节点处。

6.2堤防工程泥沙设计

6.2.1堤防工程泥沙设计应预测河段河道演变趋势、沿河道纵向 和横向泥沙冲淤变化情况,为确定堤线、堤距、堤顶高程提供泥沙 设计成果。

6.2.2堤线布置时,应先分析河道演变规律,使堤线布置在岸线 稳定的区域。在河岸冲刷比较严重的河段,应采取防护措施,有条 件时应留有一定的滩地宽度。

5.2.3堤防设计洪水位确定时,应考虑河道淤积变化的影响

6.3河道整治工程泥沙设计

6.3.1河道整治工程泥沙设计应分析河道特性、整治范

1防护工程布置时:应分析整治河段内及上下游河段河势变 化、水流顶冲点的变化范围、河岸地质组成、近岸冲刷坑的冲淤幅 值与平面变化范围; 2护脚T程设计确定防冲备填石.T程量时,应根据河床可能 最大冲深,结合已建工程经验确定; 3当防护工程采用排体结构,确定垂直水流方问的排体长度 时,应满足河床发生最大冲刷情况下,排体下流后仍能保持·一定的 稳定边坡

1裁弯T.程设计时,应分析裁弯河段来水来沙、河床演变及 新河地区地质组成情况: 2裁弯丁程设计时,应合理确定新河规模,新河与原河道应 平顺衔接;新河进口口门应满足进水和排沙的要求,出口布置应有 利于输沙; 3裁弯工程泥沙设计时,应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或数学模型计 算预测新河上游河段的冲刷量、新河的纵尚冲深与横尚展宽速率、 老河的淤积量、下游河段的冲淤变化·应提出防护措施; 4通航河流实施裁弯取直工程时,河底开挖高程应根据河床 冲淤预测。

1分汉河道整治时,应研究分流分沙比、汉道演变规律及发 展趋势,根据相关规划·结合物理模型试验或数学模型计算,合理 确定整治方案。采用堵汉丁程时,宜选择逐渐衰退的汉道进行封 堵:

2堵汉工程设计应预测封堵支汉对主汉河道冲变化 向、堵汉工程实施后对河道行洪及上下游河势的影响。封堵 勺同时疏浚(挖)主汉时,应预测泥沙的回淤量,

6.3.5疏浚(挖)工程泥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疏浚(挖)L程平面布置时,应选择在水力条件好、不易回 淤或回淤量较小的部位;疏浚(挖)断面设计应有利于输沙和断面 稳定; 2在冲淤变化大的河段进行疏挖T程设计时,应进行数学模 型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分析疏浚(挖所造成的影响及回淤量。

6.4水库下游河道泥沙设计

1分析提出来水来沙条件变化后的水沙系列,预测水库下游 河道影响范围内的冲淤量和冲淤分布; 2预测水库下游河道影响范围内的水位、水流含沙量、泥沙 级配沿程变化及河床组成沿程变化: 3分析水库建成后下游河道由于造床流量变化、冲淤变化可 能引起的河势调整、主流线变化及河型转换情况。 4分析水库下游河道冲淤和河势变化对堤防、桥梁、航道、港 口、码头、取水口、排水口等运行的影响,宜开展专题研究。 6.4.2水库下游河床变形预测可采用冲刷极限状态估算或变形 过程计算方法。 6.4.3对水库下游河道泥沙设计成果应进行合理性检查。水库 下游冲刷范围广、幅度大的河段,可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 计算、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等多种方法进行对比,综合分析确定泥沙 设计成果,

6.5.1 河口整治工程泥沙设计应判定河口类型,分析水流动力特

性、泥沙来源及组成、河床质粒径,开展河口演变分析,进行演变趋 势预测。

6.5.2河口演变趋势可采用数学模型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

闸、拦沙堤等河口整治工程设计时,应结合河床组成,分析水下河 床稳定坡比。

6.5.4含沙量较高的河口滩涂圈围工程宜先促、再圈围

1确定新建堤防坡脚前缘冲刷深度,可采用下列方法: 1)根据二维泥沙数学模型计算或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的结果 确定; 2)根据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或定床物理模型试验提供的 工程前沿近岸流速,采用关公式计算。 2沙源区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河床冲淤、河口年冲淤总量、沙 质、储量、泥沙补给、运距以及蔬挖河床与相关规划的关系等多项 因素。 6.5.5滩面高程较低且沿岸输沙量较大的滩涂可采用I.程措施 或生物措施促淤。工程措施主要有丁坝群、勾坝群、“T型勾坝 群、顺隔坝组合等形式,生物措施宜选择本地物种。促淤T程泥沙 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选择促淤措施时,低潮线以下宜采用工程措施。当波浪的

因素。 6.5.5滩面高程较低且沿岸输沙量较大的滩涂可采用I.程措施 或生物措施促淤。工程措施主要有丁坝群、勾坝群、“T型勾项 群、顺隔坝组合等形式,生物措施宜选择本地物种。促淤「程泥沙 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选择促淤措施时,低潮线以下宜采用工程措施。当波浪的 传播方向与岸线交角较大或者促淤区范围较大时,低潮线以下宜 采用顺格项组合方式;低潮线以上宜采用生物措施或者两者相结 合的措施。 2促淤工程平面布置及结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丁坝轴线与潮流向基本正交,头部宜稍朝尚主要来沙方 向;勾坝、“T”型勾坝的勾头宜朝间主要来沙方向; 2顺坝可设置有利于泥沙进入的纳潮口门,其位置的选择

应有利于泥沙沉降落淤;促淤区隔坝的布置应考虑分割 区风浪及流场水动力条件,使其有利于抑制风浪掀沙,增 强促淤效果; 3)促淤坝坝顶高程应充分考虑减少或阻止风浪的掀沙作 用,纳潮口门底坎高程应有利于底部高含沙水流进人促 淤区。

1)分析工程前后滩面冲淤量; 2)预测促淤合理年限及分年度淤积量: 3)分析促淤工程的相关影响,根据需要采取补救措施。

1为满足河势控制的需要而采取的疏浚(挖)工程,应根据河 势控制目标。采用数学模型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确定疏浚(挖)范 围、疏浚(挖)高程; 2疏浚(挖)工程的回淤率可采取二维泥沙数学模型计算或 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确定。

6.5.7河口堵汉工程宜选择在水流平缓、泥沙来源丰富

识的水域,坝顶高程宜综合考虑道两岸滩面高程、促淤效果 二程对临近水域的影响等因素综合确定

7.1.1河势稳定的河段可采用单首制引水口(闻)取水,河势多变 的河段可采用多首制引水口(闸)取水

1引水闸应布置在水流条件好、水流相对稳定的位置,宜缩 短闸前引渠长度,减少闸前淤积; 2引水闸宜布置在弯道凹岸顶点下游,引水闸引水角度宜为 30°~60°; 3引水闸底坎高程应根据河床冲淤变化、枯水位及防沙要求 等因素确定,在保证引水的前提下宜提高引水闸底坎高程,引水闸 底坎高程宜高于闸前河底平均高程0.5m; 4布置在库区、坝区和坝体的引水口(闸),应按安全引水、防 沙的要求,选择引水口位置和高程。 7.1.3在河流上修建的有坝取水工程,需要预防推移质或粗颗粒 泥沙进人引水闸时,应设置拦沙和排沙措施

7.2.1当引水含沙量和泥沙粒径不满足供水、灌溉、发电等要求 时,宜设置沉沙池。提水灌溉泵站的沉沙池设置尚应按水泵设计 扬程与含沙量关系的制约条件进行判别。

沉沙池主要工作尺寸设计; 2 泥沙沉降计算; 3 泥沙监测设计,

沙池设计规范》SL269和《水电水利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DL/T 5107等的规定。

7.3.1渠道泥沙设计宜根据引水流量、含沙量等条件设 不淤渠道,

7.3.2渠道泥沙分析计算应

7.4渠系交叉建筑物泥沙设计

7.4.1 倒虹吸管泥沙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设计水沙条件和水沙特性分析; 2 倒虹吸管不淤积的流速控制因素分析; 3 倒虹吸管进口段防淤积、防污物的设计; 4 倒虾吸管穿河位置的设计洪水冲刷深度和冲刷线分析计 算。 7.4.2 渡槽基础的泥沙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设计洪水水沙条件分析; 2 设计洪水河道冲刷深度和冲刷线分析计算: 3 渡槽基础底面安全理深设置条件

8航道整治与内河港口泥沙设计

8.1.1航道整治泥沙设计应进行水流、泥沙特性、河床演变分析, 查明浅滩成因、演变规律或演变特征。山区河流应进行水流条件 推移质运动和溪口堆积体的变化分析等;平原河流演变应进行河 势、岸线、滩槽、水流和泥沙条件变化分析等

和模型试验综合确定。整治线范围宜选择在泥沙淤积较少 线较稳定、河流退水期冲刷较快的区域。

8.1.3山区河流航道整治应调整不利于航行的河槽形态,改善水 流条件。君石河床应采取清礁和筑坝相结合的措施,沙卵石河床 宜采取疏浚(挖)与筑坝相结合的措施

1.3山区河流航道整治应调整不利于航行的河槽形态,改

1航道整治应以总体河势基本稳定为前提;对于河势不稳定 或处于调整期的河道,应采取河势控制与浅滩整治相结合的综合 理措施; 2采用整治建筑物进行浅滩整治时,应以有利于航槽内泥沙 冲刷为原则布置建筑物; 3航道条件满足建设标准但有不利变化趋势的沙质浅滩,宜 采用守护型整治; 4在分汉河道布置整治建筑物时,应预测工程实施后对主支 汉分流分沙变化的影响; 5浅滩挖槽设计时,应有利于泥沙向下输移。 8.1.5枢纽上下游航道泥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流、泥沙特性和河床演变的分析预测; 2枢纽上下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和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应根 据枢纽运行调度规则,结合河段水文特征和航运要求,考虑河道冲 淤变化的影响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 3变动回水区的航道整治应在水位消落期加大水流挟沙能 力、延长消落冲刷期、减少泥沙累积性淤积; 4常年回水区上段淤沙浅滩整治设计宜以疏浚(挖)为主,因 泥沙累积性淤积航槽发生移位的滩险,应按移位后的航道走向布 置挖槽; 5通航建筑物设有引航道时,应分析引航道泥沙淤积碍航的 时段、引航道泥沙淤积特点,预测引航道口门内外的清淤量,采取 相应的冲沙防淤措施; 6枢纽下游近坝河段有控制水位下降要求时,应预测枢纽下 游河床下切所造成的水面降落,提出综合工程措施,雍高引航道水 位; 7枢纽下游航道应分析水沙条件变化和河床调整过程对枢 纽下游航道条件变化的影响。枢纽下游河床变形较大河段的航道 整治宜与防洪护岸丁程或建库后的河势控制工程相互配合、协调。

8.1.6潮汐河口航道泥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潮汐河口航道整治应进行水沙运动分析,包泥沙运动的 般特性、河口潮波传播、河口淡盐水混合、泥沙絮凝与扩散、河口 浮泥组成及成因: 2多汉河口航道整治宜选择落潮动力强、涨落潮流路一致、 分沙比小的汉道为主航道: 3潮汐河口航道整治应以提高落潮流速、减少涨潮期淤积、 加大落潮期冲刷为原则。

8.2.1 内河港口泥沙设计应包括港址选择、港口平面布置、进港

航道人口与主航道的连接形式、港口水T建筑物设计等方面的泥 沙设计。

1分析预测河床演变,宜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或泥沙数学模型 计算进行; 2对港址河段进行泥沙冲淤计算; 3对挖入式港池口门的水流泥沙条件及邻近边滩的稳定性 进行分析研究,宜进行物理模型试验验证。 8.2.3港口平面布置时,应对泥沙的主要来源和运动的主要方向 进行观测分析;对泥沙运移形态及输沙量进行研究;对港口建筑物 建设引起的上下河段冲淤变化及港口河段的冲淤情况进行预测。 8.2.4进港航道人口与主航道的连接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流速较小、含沙量较小的河网地区或运河的主航道,进港 航道人口宜采用喇叭形; 2含沙量较大的河段,入口处宽度和形式应根据设计船型 进出港船或船队的密度等因素确定,应采取防淤、减淤措施。 8.2.5港口水工建筑物泥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码头基础理深的取值应考所在区域的泥沙冲淤厚度; 2重力式码头设计应预测河床的冲刷和淤积情况,河势条件 不利时应进行物理模型试验。计算的边界地形应考虑码头施工期 和营运期不同丁况,并同时考虑最天的局部冲刷或淤积厚度。 3桩基码头的承载力及稳定计算应充分考虑桩基所在的河 床冲淤变化情况,预测确定冲刷最大的计算河床边界,并应对桩基 区域及其前沿采取防护措施。

1流速较小、含沙量较小的河网地区或运河的主航道, 亢道人口宜采用喇叭形: 2含沙量较大的河段,入口处宽度和形式应根据设计册 出港船或船队的密度等因素确定,应采取防淤、减淤措施

1码买基础理探的取值应考虑所在区域的泥沙仲厚皮; 2重力式码头设计应预测河床的冲刷和淤积情况,河势条件 不利时应进行物理模型试验。计算的边界地形应考码头施工期 和营运期不同丁况,并同时考虑最大的局部冲刷或淤积厚度。 3桩基码头的承载力及稳定计算应充分考虑桩基所在的河 床冲淤变化情况,预测确定冲刷最天的计算河床边界,并应对桩基 区域及其前沿采取防护措施。

9.0.1蓄滞洪T程宜采用其启用时的洪水过程和含沙量过 料进行泥沙设计。

9.0.2分洪和退洪控制工程泥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分析预测分洪和退洪控制工程附近河段的河道演变,研 究河势和泥沙冲淤变化情况: 2泥沙冲淤影响大的分洪控制工程设计GB/T 12549-2013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应分析外河(湖)泥 沙淤积对分洪口泄水能力的影响; 3泥沙冲淤影响大的退洪控制工程设计,应分析退洪口、 下游泥沙淤积对退洪口泄水能力的影响; 4泥沙冲淤影响大的分洪闸和退洪闸闸顶高程应考虑上、下 游河道冲淤变化引起水位升高或降低的影响。 9.0.3分洪和退洪控制工程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分洪闻、退洪闸时,应考虑水闸建成后上、下游河床可 能发生淤积或冲刷对过水能力和消能防冲设施产生的不利影响; 2多泥沙河流上或泥沙冲淤影响大的分洪闸,应提出避免分 洪闸进水口泥沙淤堵的措施。

9.0.2分洪和退洪控制工程泥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0.0.1泥沙向题严重的水库工程,应根据工程安全运行需要,编 制泥沙监测规划,提出观测内容、要求、观测设施、仪器设备等。 10.0.2多沙河流水库泥沙观测置在水库蓄水的当年开始进行 对围堰断流全年导流的工程,管在截流后进行观测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司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GB 30814-2014 核电站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司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水电水利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DI/T5107 《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SI269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