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1243-2017 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工程技术标准.pdf

GBT51243-2017 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工程技术标准.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077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51243-2017 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工程技术标准.pdf

通过信息技术按照一定规则获取物理世界中信息,并通过网 关、传感器节点等设备和相应协议传送到通信网中的活动,用来完 成对通信网边缘能力的扩展和增强

2. 1.6 感知延伸网

GB/T 6398-2017 金属材料 疲劳试验 疲劳裂纹扩展方法通过有线或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感知延伸功能的网络

2G(The Second Generation) 3G(The Third Generation) 4G(The Fourth Generation)

2G(TheSecondGeneration) 3G(The Third Generation) 4G(The Fourth Generation)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3.1.1物联网系统应划分为感知延伸层、网络(业务)层和应用层

1.1物联网系统应划分为感知延伸层、网络(业务)层和应月 层。物联网系统结构和物联网系统功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网总体框架与技术要求》YD/T2437的有关规定(图3.1.1)

图 3. 1. 1 物联网系统结构

3.1.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应对物联网应用提供物取

3.1.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应对物联网应用提供物联网终端(接 入网关)、网络及业务的能力和资源,可根据物联网应用特点选择 不同的信息传送通路,提供对物联网信息的统一采集、处理、存储 等能力,并应支持对大信息量的存储和处理

3.1.3物联网信息流应包括管理控制流和业务数据流,物

用支撑平台应提供业务数据流和管理控制流的路由功能。

传送物联网信息,核心网络应支撑物联网信息的双向传递和控制, 提供必要的网络控制、互联互通、移动性管理等功能

3.1.5物联网终端(接入网关)接入网络(业务)层应进行注册、认 证、鉴权及信息交互。

3.1.6物联网接人网关作为物联网端节点的代理,应支

3.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功能及接口

3.2.1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可由应用接人、平台门户、应用管理、

3.2.1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可由应用接人、平台门户、应用管理、 终端管理、业务处理、运营管理、鉴权管理、业务统计、系统管理、终 端接人、接口管理等功能模块组成

3.2.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功能宜按现行行业标准《M2M业务 ehoopohta6

3.2.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功能宜按现行行业标准《M2M业务

2.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功能架

3.2.3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接口可包括物联网终端(接人网关) 接入接口、物联网应用接口、核心网络接口、管理支撑接口、业务能 力接口。

3.2.4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各个接口可符合下列规定:

1物联网终端(接人网关)接人接口可支持物联网终端(接人 网关)通过多种类型通道接入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接口应用协议 可按现行行业标准《M2M应用通信协议技术要求》YD/T2399的 有关规定执行; 2物联网应用接口可支持IP通道连接,接口应用协议可按 现行行业标准《M2M应用通信协议技术要求》YD/T2399的有关 规定执行; 3核心网络接口可支持IP通道连接,接口协议宜符合所对 接核心网络网元的协议要求; 4管理支撑接口可支持IP通道连接,接口协议宜符合物联 网应用支撑平台所对接管理支撑系统的协议要求: 5业务能力接口可支持IP通道连接,接口协议宜符合物联 网应用支撑平台所调用能力系统的协议要求。

物联网业务可包括监控报警类、数据收集类、信息推送类 控类、远程控制执行器类等业务。 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应支持具有低频次非实时小流量、高 时大流量等特征的业务。

3.3.1物联网业务可包括监控报警类、数据收集类、信息推送类、 视频监控类、远程控制执行器类等业务。

4.1.1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可视物联网业务发展规模由单级设 置向二级设置扩展。 4.1.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总体架构可分为一级区域中心和二 级区域中心(图 4. 1. 2)

图4. 1. 2 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总

4.1.3一级区域中心主要功能设置应包括下列内容:

1负责一级区域内物联网应用的接人: 2负责二级区域中心之间的物联网业务的调度和控制、物联 网业务数据的转发和路由导址: 3负责一级区域内业务的运营管理、业务统计、安全管理、应 用管理等; 4提供一级区域内平台门户服务功能; 5支持与一级区域内管理支撑系统、业务能力系统对接; 6备在一级区域中心平台和二级区域中心平台之间的报

文转发,以及之间的链路维护功能,

1负责区域内物联网应用的接人; 2负责区域内业务的终端管理、运营管理、业务统计、安全管 理、应用管理等; 3负责区域内的终端接人、业务数据路由和转发、协议适配 QOS执行等功能: 4提供二级区域平台门户服务功能; 5支持与二级区域管理支撑系统、业务能力系统对接: 6具备与一级区域中心平台的报文转发,以及之间的链路维 护功能。

4.1.5当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总体架构按单级设置时.区

主要功能除应符合本标准第4.1.3条的要求外,还应负责区域内 业务的终端管理,提供区域内的终端接人、业务数据路由和转发, 协议适配、QoS执行等功能

4.2.1在物联网规模较小时,可采用一级区域中心和二级区域中 心节点合设的一级架构方式。 4.2.2在物联网发展规模较大时,可适时引人独立的一级区域中 心,区域内设置独立的二级区域中心节点。 4.2.3一级区域中心、二级区域中心节点应采用广(局)域网技术 组织系统结构。 尚平上汽四海

4.2.4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节点设置应考安全容

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应与物联网应用、核心网络、管理支 能力系统等互联。

等接入至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物联网终端(接入网关)与物联网 应用支撑平台之间可通过VPN方式建立安全信息传输通道。

4.3.5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与核心网络间可通过数据专网或 VPN方式连接。

5.1.1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应把物联网系统建设纳入统一考

5.1.2物联网终端(接人网关)宜通过核心网络接人物联

撑平台,并宜通过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的统一开放接口支持 物联网应用接入。

1.3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合应其有几余备份机制和自愈能 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宜在核心业务部署上具备允余备份,并宜 主备切换;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宜能够监控已建立的连接,并 备意外中断的自动重建机制

5.1.4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应具备可伸缩性。物联网应

台应能够适应不同规模的业务,硬件平台和数据库应具有可 扩展性能,可通过仅增加硬件设备而不需改动软件提升平台 能,软件应具有自动升级功能

物联网应用文撑立 中合过其备有效的安主批制,应具有入 证、组认证、密钥管理、设备完整性检查、位置锁定、隐私保护 安全配置等功能。

5.2.1业务参数应根据市场业务发展策略、终端规模预测与业务

5.2.1业务参数应根据市场业务发展策略、终端规模预测与业务 模型进行确定。

5.2.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业务参数应包括终端管理率

有率、数据传送频率、单次信息交互数据量、单次信息

5.2.3在建网初期,缺乏相关的基础资料,难以确定业务模型的,

5.2.3在建网初期,缺乏相关的基础资料,难以确定业务模型的

5.3.1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硬件设备应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 服务器、接口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 5.3.2数据库服务器性能需求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5.3.3应用服务器性能需求

式中P. 应用服务器性能需求;

nXmXabX2(f.Xq:Xp,) 1一r Pd = Ph +Pm +Q

5.3.4接口服务器性能需求可按下式计算

5.3.5 存储容量可按

5.3.6互联网交换机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交换能力需求应按本标准第5.4节有天带免内容进行计 算,并考虑能力允余。 2端口数量应满足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接入服务器 的接人需求,并考虑余

5.4.1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流量应包括物联网应用支

5.4.1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流量应包括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与 物联网终端(接人网关)之间的数据流、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与物 联网应用之间的数据流。 5.4.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与物联网终端(接人网关)之间数据

物联网终端(接人网关)之间的数据流、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与物 联网应用之间的数据流。

5.4.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与物联网终端(接入网关)之间数据 流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D=nXmXaXZ(fXgiXd Dm =nXmXαmXfXβXd D, = D.h + Dm

β一忙时集中率。 4.3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与物联网应用之间的数据流量 列公式计算:

Dat, =ah XZ(fiXqiXd. Dam =αm XfXβXd D, = Dah + Dam

5.5.1核心网络应具备广泛多样的接人能力,可支持2G/3G 4G/5G移动接人、DSL/PON/LAN有线接人、WLAN宽带无线 接人等多种接人方式。 5.5.2核心网络应能应对物联网应用的流量冲击,具备大容量, 高带宽、多业务承载能力。核心网络应根据物联网业务发展规模 及业务特性进行功能增强,可根据实际业务发展需求建设物联网 专用核心网络网元或专用核心网络

5.1核心网络应具备厂泛多样的接人能力,可支持2G/ G/5G移动接人、DSL/PON/LAN有线接人、WLAN宽带 人等多种接人方式。

带宽、多业务承载能力。核心网络应根据物联网业务发展# 业务特性进行功能增强,可根据实际业务发展需求建设物耳 用核心网络网元或专用核心网络。

5.5.3核心网络宜具备海量终端的地址管理、拓扑管理等功能,

5.4核心网络应具备对各类应用端到端的QoS保障能力

略控制能力利故障自愈能力·应能提供差异化的物联网服务,可通 过网络资源调度.对不回优先级的用户提供不回的服务质量。

全接入,对其进行认证、鉴权,并提供连接配置信息

5.5.7核心网络网元应增强对物联网用户、设备信息的管理能力 和数据存储能力。

5.5.7核心网络网元应增强对物联网用户、设备信息的管理能力

5.6.1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应对物联网用户访问加以控制,确定 用户身份有效性,应保证传输和存储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保证 物联网业务的可用性,并应防止系统遇到偶然的、被动的和主动的 威胁以及蠕虫病毒的扩散。

5.6.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应能够对物联网终端(接入网关)进

通信、用户身份、物联网终端(接人网关)位置等信息不泄密,应保 证物联网中各种数据和消息只能让授权用户查看。

5.7.1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合应支持用户或管理员的配置管理,开 应支持物联网终端(接人网关)的配置管理及拓扑发现管理。 5.7.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应收集和处理平台和物联网终端(接 人网关)等部分的敌障告警信息,并应支持将告警分类记入系统日 志、通过图形用户界面显示告警信息。

应支持物联网终端(接人网关)的配置管理及拓扑发现管理。

5.8.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应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收集、 解释和处理,为网络资源的应用核算成本提供收费依据,计费功能 的实现宜与物联网应用及服务提供商的业务支撑系统统一考虑。

解释和处理,为网络资源的应用核算成本提供收费依据,计费功能 的实现宜与物联网应用及服务提供商的业务支撑系统统一考虑。

5.1.1设备安装地点应选择在便于维护管理和安装的专用 内,机房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 GB5017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 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YD5003的有关规定。

具有自动和手动旁路装置;当市电发生故障时,可选择柴油发电机 作为备用电源。

地板或地面的表面电阻或体积电阻应为2.5×102~1.0×102 并应具有防火、环保、耐污耐磨性能,

6.1.8室外安装的安全防范系统设备应采取防雷电保护措施,电

源线、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电缆,避雷装置和电缆屏蔽层应采取接地 错施,机房防雷接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 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的有关规定。

火设计标准》YD5002的有关规定,机房宜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 统,机房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等严禁危险品。 6.1.10抗震措施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信 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的有关规定。

火设计标准》YD5002的有关规定,机房宜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 统,机房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等严禁危险品

6.2.1电缆走道位置、高度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电缆走道安装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走道应平直,无明显起伏、扭曲和歪斜; 2电缆走道与墙壁或机列应保持平行,水平误差不应大于 2mm/m; 3电缆走道的侧旁支撑、终端加固角钢的安装应牢固、端正、 平直; 4沿墙水平电缆走道应与地面平行,沿墙垂直电缆走道应与 地面垂直; 5吊挂安装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垂直、整齐、牢固; 6地面支柱安装应垂直稳固,垂直偏差不应大于1.5%;同 一方向立柱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立柱妨碍设备安装时,可移动 位置。

6.2.3电缆槽道位置、高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槽道安装应平

1设备安装位置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2设备机架列间距应满足工艺设备维护空间、用户安全隔离 需求,应根据机架装机功率密度,合理选择列间距; 3设备机架安装的抗震加固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的有关规

定,各直列上、下两端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 4同列机架的设备面板应处于同一平面上,相邻机架的缝隙 不应大于3mm,并应保持机柜门开合顺畅; 5紧固件应拧紧,同类螺栓露出的长度宜一致; 6地线与铁架连接应加弹簧垫片保证接触良好。 6.2.5机房线缆布放宜采用开放式走线架上走线方式,宜设置二 层走线架。 6.2.6走线架应整体规划,整体走线架设施不应影响机房空调气 流组织。走线架及走线槽道安装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信 机房铁架安装设计标准》YD/T5026和《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 规范》YD5059的有关规定。 6.2.7走线架、线槽和护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线缆最小允许弯 曲半径,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50303的有关规定。在活动地板下敷设时,电缆桥架或线 槽底部不宜紧贴地面。 6.2.8走线应避免交叉,布线应整齐;交、直流电源的电力电缆应 分开布放电力电缆与信号线缆应分开布放:间距不应小于 150mm。当必须交支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分开走线,并应保持地 槽或走线架清洁、整齐、干燥。 6.2.9机房内布线绝缘不应小于20M2。 621电源线布放应符合下列规宝

定,各直列上、下两端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 4同列机架的设备面板应处于同一平面上,相邻机架的缝隙 不应大于3mm,并应保持机柜门开合顺畅; 5紧固件应打紧,同类螺栓露出的长度宜一致; 6地线与铁架连接应加弹簧垫片保证接触良好。 6.2.5机房线缆布放宜采用开放式走线架上走线方式,宜设置二 层走线架。

6.2.8走线应避免交叉,布线应整齐;交、直流电源的电力电缆应

布放:电力电缆与信号线缆应分开布放:间距不应小 mm。当必须交叉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分开走线,并应保持 走线架清洁、整齐、干燥

6.2.9机房内布线绝缘不应小于20M02。

1各类电源电缆的规格、型号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采用的电力电缆,应是整条电缆料:不得中间接头;且电缆 外皮应完整,芯线及金属护层对地的绝缘电阻应满足出厂要求; 3电力电缆拐弯应圆滑均匀,铠装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或 等于其直径的12倍,塑包电缆及其他软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 缆直径的6倍; 4当采用铜、铝汇流条馈电时,汇流条的截面积应符合设计 要求,表面应光洁平整,无锈蚀、裂纹和气泡;

5设备电源引人线应利用自带的电源线;当设备电源线引人 孔在机顶时,可沿机架顶上顺直成把布放; 6馈电母线为铜、铝汇流条时,设备电源引入线应从汇流条 的背面引下,连接螺栓应从面板方向穿向背面,连接紧固正负引线 和地线应顺直并拢;电缆两端应采用焊接或压接与铜鼻可靠连接, 并应在两端设置明确标志。 6.2.11信号线及控制线布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线缆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布放线缆应有序、顺直、整齐,并应避免交叉纠缠; 3线缆弯曲应均匀、圆滑一致,弯曲半径应大于60mm; 4 线缆两端应有明确标志。 6.2.12接地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地引接线截面积应符含工程设计要求,宜使用热镀锌扁 钢、多股铜芯电缆或铜条; 2机房内采用联合接地系统,保护地及电源工作地均应由室 内同一接地系统引出; 3机架接地线应采用16mm的多股铜线,机架内设备应就 近由机架汇流排接地; 4接地线布放应短、直,多余导线应截断,所有连接应使用铜 鼻或连接器连接,铜鼻应可靠压接或焊接。 6.2.13光纤布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光纤的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规定,技术指标应符舍设计 文件及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2光纤布放的路由走向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3光纤应布放在光纤专用槽道: 4光纤在槽道内应顺直,不应扭绞: 5槽道内光纤拐弯处的布放曲率半径不应小于40mm; 6光纤两端的预留长度应满足维护要求。盘放曲率半径不 应小于40mml,不应扭绞。

5设备电源引人线应利用自带的电源线;当设备电源线引入 孔在机顶时,可沿机架顶上顺直成把布放; 6馈电母线为铜、铝汇流条时,设备电源引入线应从汇流条 的背面引下,连接螺栓应从面板方向穿向背面,连接紧固正负引线 和地线应顺直并拢;电缆两端应采用焊接或压接与铜鼻可靠连接, 并应在两端设置明确标志

6.2.11信号线及控制线布放应符合

2.12接地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2接地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规

.2.13光纤布放应符合下列

1光纤的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规定,技术指标应符舍设计 文件及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2光纤布放的路由走向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3光纤应布放在光纤专用槽道; 4 光纤在槽道内应顺直,不应扭绞: 5槽道内光纤拐弯处的布放曲率半径不应小于40mm; 6光纤两端的预留长度应满足维护要求。盘放曲率半径不 应小于40mmQZJHF 0001S-2015 广东湛江海丰水产品有限公司 盐渍水产品,不应扭绞。

6.3.1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的系统集成应与工程建设同步实施。 6.3.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系统集成实施应遵循环保、节能的 原则。

原则。 5.3.3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应提供完整的开发与设计文件,开发 与设计文件应包括需求分析、总体架构、系统组成、功能要求、设备 技术规格书等内容

与设计文件应包括需求分析、总体架构、系统组成、功能要求、设备 技术规格书等内容。

4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集成系统的结构、硬件及软件配置 下列规定:

应满足物联网业务开展需要; 2 应满足系统功能和性能参数指标的要求; 3 应满足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的要求; 应满足分期建设及业务不断发展的要求。

7.1.1工程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7.1.2 机房的环境条件应满足施工要求。 7.1.3 设备通电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源系统应工作正常,并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设备输人电压应符合设备说明书技术规定。 7.1.4设备加电开机检查应按设备说明书技术要求步骤开机,并 应用设备自备监视系统检查,设备应状态正常GB/T 27748.3-2011 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安装,各种辅助设备和告 警装置应状态正常。 7.1.5已安装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标志应齐全、正确: 2各种零件、配件安装位置应正确,数量应齐全; 3 各种选择开关应按设备技术说明书置于指定位置; 4 各类保险的规格应符合设备技术说明书的要求; 51 设备接地应良好、可靠; 6电源引人线极性应正确·连接应牢固可靠。 7.1.6初验前应具备系统说明文件、技术手册、软硬件资料、日常 操作维护指导、设备安装调测记录、设备及系统配置文件、施工图 纸等验收资料。

在运行开通前,应进行初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初验应在系统调测合格,安装工艺和软件版本检查合格后

1初验应在系统调测合格,安装工艺和软件版本检查合格后 进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