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1230-2017 氯碱生产污水处理设计规范.pdf

GBT51230-2017 氯碱生产污水处理设计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077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51230-2017 氯碱生产污水处理设计规范.pdf

聚氯乙烯聚合工序浆料汽提塔塔顶冷凝水、聚合釜涂壁冲洗 以及冲釜水、回收氯乙烯贮槽排水

2.0.12聚氯乙烯离心母液

悬浮聚合工艺中聚氯乙烯聚合反应结束后,浆料进入离心单 元进行固液分离后排出的废水。

YB/T 4364-2014 锚杆用热轧带肋钢筋通过产生羟基自由基或新生态氧对污水中不能被普通氧化剂 氧化的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的过程

3.1.1污水来源应包括氯碱生产污水和其他废水。

1.1污水来源应包括氯碱生产污水和其他废水。 1.2氯碱企业生产污水主要来源见表3.1.2。

表3.1.2氯碱企业生产污水来源及污染物主要成分

表3.1.3氯碱企业生产其他废水来源

3.2.1设计水量应包括生产污水量、生活污水量、初期污染雨水 量和未预见污水量,各类污水的设计水量应分别统计计算。 3.2.2污水处理场(装置)设计规模应按最高日平均时污水量确 定,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Q十Q2十Q十Q4 Z(Q;t;) Q =ZQ:+$ t Fs · Hs Q3 1000 : ts

源水量和用户用水量,通过水量平衡确定。

3.3.1污水处理场(装置)的设计进水水质应根据装置(单元)的 小时排水量和水质采用小时加权平均法计算确定。当无设计水质 资料时,可按同类企业的实际运行水质确定或选用表3.3.1的 数据,

表3.3.1氯碱生产污水水质

4.1.1氯碱生产污水处理工艺应根据污水水量、水质、处理

4.1.3离子膜烧碱产的盐泥洗涤废水、压滤水、对滤器反

4.1.9污水处理场(装置)应设事故池。含镍、活性氯、

废水的事故池应分别设置在车间或生产装置内。事故池容积应 据一次最大排放量或24h连续排放水量设置。

4.2.2含镍废水(离子交换树脂塔再生废水)处理工艺应符

1·对阶段性呈酸性或碱性水的含镍废水应进行中和处理,宜 加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废水pH值为6~8; 2含镍废水经中和处理后宜回收用于化盐工序; 3含镍废水处理工艺宜选用图4.2.2的工艺

图4.2.2含镍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4.2.3活性氯废水处理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4.2.3活性氮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电石渣浆应经沉降、压滤处理; 2浓缩池的上清液宜冷却到40℃以下,由清液泵输送至乙 快发生工序回用; 3电石渣废水处理工艺宜选用图4.2.4的工艺

图4.2.4电石渣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2.5次氯酸钠废水处理工艺宜通过试验确定,当不具备试验条

4.2.5次氯酸钠废水处理工艺宜通过试验确定,当不具

4.2.5次氯酸钠废水处理 二艺直通过试验确定,当不其备试验茶 牛时,处理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pH值宜调节至7.0~8.0; 2次氯酸钠废水宜采用真空法回收乙炔气; 3次氯酸钠废水宜采用化学法进行除磷处理;

时,处理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含汞废水处理工艺宜采用化学沉淀法、树脂吸附、过滤或 离子交换法等不同组合工艺: 2可再生的吸附剂饱和后宜进行再生处理,再生洗涤水应回 到前端的处理设施; 3处理后的含汞废水应收集到监控池,检测合格后排放到污 水处理场; 4今干座水租 4261图4262

1乙烯氧氯化法生产的酸、碱废水宜先相互中和,当碱性废 水不足以中和酸性废水时再通过加人新鲜碱液调节pH值; 2中和后的酸、碱废水宜通过沉降池分离出水中含有的二氯 乙烷:

3沉降后的废水宜采用汽提方法处理脱出二氯乙烷; 4乙烯氧氯化法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宜选用图4.2.7的工艺。

4.2.7乙烯氧氨化法生产废水处理

定 1 氯乙烯废水宜通过废水汽提塔进行预处理,回收其中的氯 乙烯; 2废水汽提塔塔底出水应先经过冷却器将温度降低至适合 生化处理的要求;

废水处理工艺宜选用图4.2.8的

图4.2.8氯乙烯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验条件时,处理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聚氯乙烯离心母液应先经过冷却将温度降低至适合生化 处理的要求; 2聚氯乙烯离心母液经处理后可作为聚合工艺用水或作为 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 3生化处理工艺宜根据聚氯乙烯离心母液水质特点,采用水 解酸化十生物接触氧化; 4当采用超滤和反渗透工艺回收离心母液时,浓排水可作为 乙炔发生器补水; 5聚氯乙烯离心母液废水处理工艺宜选用图4.2.9的 工艺。 4.2.10综合污水处理工艺宜通过试验确定,当不具备试验条件 时,处理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全厂广生活污水、化验污水、污染雨水、乙烯氧氯化法生产废 水、车间地面冲洗水等应进入到综合污水处理装置; 2脱盐水装置排污水、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锅炉排污水 宜采用超滤和反渗透装置处理后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 充水; 3反渗透装置排放的浓水宜采用高级氧化、生化处理达标排 放或根据环评要求进行处置;

1全广生活污水、化验污水、污染雨水、乙烯氧氯化法生产废 水、车间地面冲洗水等应进人到综合污水处理装置; 2脱盐水装置排污水、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锅炉排污水 宜采用超滤和反渗透装置处理后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 充水; 3反渗透装置排放的浓水宜采用高级氧化、生化处理达标排 放或根据环评要求进行处置; 4综合污水处理工艺宜选用图4.2.10的工艺。

5.1.1综合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进口宜设置机械细格栅,格栅间 隙宜为2mm~5mm。 5.1.2格栅应选用耐腐蚀材质

5.1.1综合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进口宜设置机械细格栅,格栅间

5.1.2格栅应选用耐腐蚀材质。

5.2.1污水处理装置应设调节、均质设施。 5.2.2调节、均质设施容积宜根据进水水量、水质变化资料或同 类企业资料确定。当无法取得上述数据时,调节设施容积可按 12h~24h平均小时流量取值,均质设施容积可按8h~12h平均小 时流量取值。 53一调节和均质设施可合并设墨 数鼻不宫小王2个(间)

5.3 中和与 pH调节

5.3.1酸、碱污水宜进行中和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连续式中和池(槽)的反应时间宜取10min~30min; 2间歇式中和池容积宜按污水中和操作周期(班、日)的污水 量确定; 3间歇式中和池不宜少于2座(格)。 5.3.2中和反应搅拌方式可采用机械搅拌或空气搅拌,含有易挥 发性物质或经中和后有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污水不应采用空气 搅拌。

度宜为2.0m/s~4.0m/s,转速宜为30r/min~60r/min。 5.3.4中和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应根据酸、碱污水的性质采取相应 的防腐措施。

5.3.5采用连续式中和时,酸、碱中和剂投加宜采用pH自动调 节控制

5.3.5采用连续式中和时,酸、碱中和剂投加宜采用pH自动调

5.4.1批凝元促他工 设付日 1混凝剂可选用铁盐、铝盐等,也可采用复配混凝剂或与有 机高分子助凝剂联用,使用前应根据废水水质特性,通过试验确定 适宜的配方; 2混凝剂、絮凝剂的混合可采用管道混合、机械搅拌混合 方式; 3絮凝的反应时间根据水质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数据或 实验数据确定;当无数据时,反应时间可采用10min~20min; 4混凝沉淀池设计参数可按表5.4.1的规定取值。

表5.4.1混凝沉淀池设计参数

5.5.1水解酸化反应器的有效容积宜根据水力停留时间计算确 定,水力停留时间宜通过试验或相似水质运行经验确定,无试验资 料时,水力停留时间宜取6h~12h。 5.5.2水解酸化池可采用升流式或复合式水解酸化反应器。 5.5.3升流式或复合式水解酸化反应器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升流式污泥床水解酸化反应器宜采用矩形或圆形结构,矩 形池的长/宽比不宜大于2:1;

定,水力停留时间宜通过试验或相似水质运行经验确定,无试验资

5.5.3升流式或复合式水解酸化反应器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升流式污泥床水解酸化反应器宜采用矩形或圆形结构,矩 形池的长/宽比不宜大于2:1; 2反应器有效水深宜为4.0m~6.0m,清水区高度宜为

0.5m~1.5m; 3上升流速宜控制在0.5m/h~1.5m/h: 4 反应器应设均匀布水设施; 5反应器污泥区中下部宜设剩余污泥排放口,底部设排渣 设施。

5.6.1生物接触氧化池不宜少于2座(格),且每座(格)池应能够 单独运行和检修。 5.6.2氧化池宜采用矩形结构,长宽比宜取2:1~1:1。有效 水深宜为4.0m~6.0m。填料高度宜为3.0m~4.5m。 5.6.3氧化池曝气方式宜采用鼓风曝气,填料下方均匀曝气。 5.6.4池体超高宜为0.3m0.5m。 5.6.5生物接触氧化池溶解氧浓度不宜小于2.0mg/L。 5.6.6氧化池的填料应选择对微生物无毒害、易挂膜、质轻、强度 高、抗老化、比表面积大和空隙率高的填料。 5.6.7生物接触氧化池进水应防止短流,出水宜采用堰式出水: 池底部应设置排泥和放空设施

5.6.8曝气器宜选用微孔曝气器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计算

5.6.9生物接触氧化池主要设计参数宜通过试验确定,当不具1 试验条件时,设计参数可根据同类企业污水的实际运行数据确定 当无数据时可按表5.6.9的规定取值

5.6.9生物接触氧化池主要设计参数宜通过试验确定,当不具备

表5.6.9生物接触氧化池主要设计参数

(5. 6. 10)

式中:V一 生物接触氧化反应池的有效容积(m); S。一进水 CODer浓度(mg/L); Se——出水 CODer浓度(mg/L); Q一设计污水流量(m/h); N—CODr容积去除负荷[kg/(m²·d)]。 5.6.11 曝气强度应根据需氧量、生物膜的更新、混合及养护的要 求确定。需氧量宜按气水比15:1~30:1校核

5.7.1曝气生物滤池滤料的容积负荷及其他设计参数宜通过试 验确定,当不具备试验条件时,可根据同类企业污水的实际运行数 据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5.7.1的规定取值

表5.7.1曦气生物滤池主要设计参数

5.7.4污水的空塔停留时间宜为60min~80min。

5.7.7曝气生物滤池应选用机械强度高、不易磨损、空隙率高、比

8曝气生物滤池宜设置自动控制系统。 9曝气生物滤池并联运行组数不宜少于2座(格),当一座 反冲洗时,其他滤池的过流量应满足进水水量的要求。

5.7.8曝气生物滤池宜设置自动控制系统

5.7.8曝气生物滤池宜设置自动控制系统

5.8.1二次沉淀池类型根据水量和地形确定,可选用辐流沉淀 池,也可采用竖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 5.8.2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阀门和排 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 为55°。

5.8.1二次沉淀池类型根据水量和地形确定,可选用辐流沉淀 池,也可采用竖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

5.8.3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不宜, 于1.2m。

5.8.5生物接触氧化池后的二次沉淀池设计参数可按表 的规定取值。

表5.8.5二次沉淀池设计参数

5.9.1 废水排放前应设置监控池。 5.9.2 监控池的容积宜按照1h~2h的设计水量计算。 5.9.3 外排水管道上应设置隔断阀。 5.9.4 监控池应设置不达标污水返回再处理的设施。

5.10.1过滤设施形式应根据进水水量、水质、出水水质、运行管 理要求,高程布置、场地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数量不

.1过滤设施形式应根据进水水量、水质、出水水质、运行管 求,高程布置、场地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数量不

宜少于2台(格)。 5.10.2滤料应具有抗腐蚀性和足够的强度,宜选择石英砂。 5.10.3正常滤速不宜大于10m/h,强制滤速不宜大于12m/h。 5.10.4过滤罐(池)应设置必要的监测设施及自动化仪表,实现 反冲洗自动化操作。 5.10.5过滤罐(池)反冲洗废水池有效容积应满足一套过滤罐 (池)反洗一次的排放水量要求。 5.10.6过滤设施反冲洗排水应返回污水处理系统再处理

5.11.1当含汞废水处理后的污水中汞含量仍不能达到排放标准 时,可采用活性炭或树脂吸附剂进行吸附处理。 5.11.2活性炭吸附系统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5.11.1当含汞废水处理后的污水中汞含量仍不能达到排放标准

5.I.当含永废水处理后的污水中水含量仍不能达到排放标准 时,可采用活性炭或树脂吸附剂进行吸附处理。 5.11.2活性炭吸附系统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宜进行静态选炭及炭柱动态试验,根据被处理水水质和后 续工序要求,确定用炭量、接触时间、水力负荷参数; 2宜选择吸附性能好、中孔发达、机械强度高的活性炭; 3 进水浊度不宜大于3NTU; 4设计流速宜为8m/h~10m/h; 5活性炭吸附器不宜少于2个。 5.11.3树脂吸附剂的选用及设计应根据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资料 和同类企业资料确定。

5.12.1超滤可采用浸没式超滤或外压式超滤。 5.12.2 超滤装置应设置反冲洗、气洗、化学清洗、加药和自 制系统。

5.12.3外压式超滤的膜组件宜选用聚偏氟乙烯材质

质指标宜符合表5.12.4的规定

表5.12.4超滤装置的进水水质指

5.12.5超滤装置不宜少于2套,每套间距不宜小于1.2m,其他 通道宽度不应小于0.8m,并应布置在室内。 5.12.6超滤装置出水口应设置流量、压力、pH计、温度等在线 仪表及取样接口。

5.13.1反渗透装置的进水水质指标宜符合表5.13.

5. 13.1反渗透装置的进水水质指标宜符合表 5. 13. 1 的规定

5.13.2污水回用处理宜选用操作压力低、抗污染的反渗透膜。 5.13.3反渗透膜元件的型号和数量应根据进水水质、水温、进水 量(产水量)、回收率等通过优化计算确定。 5.13.4每套反渗透装置宜配置独立的保安过滤器。保安过滤器 的精度宜为5μm。 5.13.5反渗透装置高压泵宜设置变频调速控制。 5.13.6 反渗透的高压泵进口应设进水低压保护开关,出口应设

5.13.7反渗透装置进水、产水和浓水均应计量,进水应设监

5.13.7反渗透装置进水、产水和浓水均应计量,进水应

.13.7反渗透装置进水、产水和浓水均应计量,进水应设监测电 导率、pH值、温度、余氯或氧化还原电位(ORP)等仪表,产品水应 设电导率仪表。

GB/T 31370.3-2015 平板显示器(FPD)彩色滤光片测试方法 第3部分:耐热性5.13.8反渗透装置应设置加药和化学清洗设施

W2——絮凝反应所产生的沉淀物量(kg/h); Q一污水量(m/h); S一一混凝沉淀进水悬浮物含量(kg/m"); S2——混凝沉淀后排水中带走的悬浮物含量(kg/m°); k一一絮凝沉淀污泥产生的比例系数,铝盐混凝剂取2.80 铁盐混凝剂取1.90; CA一一絮凝剂投加的浓度(mg/L),铝盐以Al计,铁盐以Fe 计。

6.2.3污泥在脱水前宜投加药剂调理,药剂种类应根据污泥的性

机,剩余活性污泥选用脱水效果好的脱水机,设计参数宜通过

5.2.8剩余活性污泥及混凝沉淀污泥处置方案应根据

GB/T 8050-2017 纤维绳索 聚丙烯裂膜、单丝、复丝(PP2)和高强度复丝(PP3)3、4、8、12股绳索2.8剩余活性污泥及混凝沉淀污泥处置方案应根据污泥性质 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确定。

3.1污水处理的调节、均质、水解酸化及污泥处理设施,宜设置 气收集及集中处理设施。

6.3.2废气收集及输送应符合下列规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