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1/T 074-2017 成都市地铁设计规范

DBJ51/T 074-2017 成都市地铁设计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3.9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834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51/T 074-2017 成都市地铁设计规范

线路的各项设备、设施整体所具备的支持列车运行密度的能 力,其单位为“对/h”。

2.0.2列车最高运行速度

列车正常运行可以送到的最大速度值,是地铁系统各专业开 展设计工作的重要依据,它会对地铁列车运行安全和运营指标 如旅行速度、通过能力、乘客舒适度等产生重大影响GB/T 2671.1-2017 内六角花形低圆柱头螺钉

线路平纵断面条件、轨道超高加宽等王建设计条件所充许的 最大速度,实际运行速度不应高于线路限速。

2.0.4站台计算长度

供乘客上、下列车乘降平台的使用长度。无站台门的车站站 台计算长度为首末两节车辆司机室门外侧的长度加停车误差。有 站台门的车站站台计算长度为首未两节车辆司机室门内侧的长度 减去2个站台门门框宽度加停车误差。

高架车站主体结构与轨道梁桥结构结合在一起共同承受列车 荷载的车站结构形式。

2.0.6杂散电流straycurrent

在非指定回路上流动的电流。

center(cocC)

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 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区域 空间

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 3.0.2地铁设计应根据成都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近期建设规 划、城市形态、功能定位、客流特性、地形地貌和地质特征,确 定线路走向及位置、车站分布、起终点、接轨点、线路换乘、列 车运行交路、运营模式等,并应按城市规划要求处理好地铁与其 地轨道交通线路、城市地面公共交通和城际交通、铁路、机场、 长途客运等城市交通设施的接驳换乘,同步设计配备相应的公交 社会停车位置,且应做到换乘安全、便捷。

据成都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时序及资源共享等统筹布设。 3.0.4地铁的设计年限应分为初期、近期、远期三个阶段。初 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建成通车后第10年,远期为建成 通车后第25年。客流预测年限应与设计年限一致。

3.0.4地铁的设计年限应分为初期、近期、远期三个阶

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建成通车后第10年,远期为建 通车后第25年。客流预测年限应与设计年限一致。

3.0.5地铁线路应按成都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网络化运营

城市经济发展要求,确定建设规模、建设时序、服务水平和系 运输能力。重点枢纽车站、重要换乘车站和设施宜同时设计、 时建设、同时验收。对可分期建设的工程和配置的设备应分期 设和配置,并应预留后期建设工程的接口和足够的设备增容条

区、集中居住区、文教区等环境敏感地段应按地下敷设,其他 段应按地面线或高架敷设。车站的间距宜按城市组团中心区

3.0.7地铁的主体结构以及因损坏或大修危及安全运营的结

3.0.7地铁的主体结构以及因损坏或大修危及安全运营的结

3.0.7地铁的主体结构以及因损坏或天修危及安全运营的 构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并均按车辆构造速度为 计速度考虑。

3.0.8地铁线路应采用1435mm标准轨,正线应采用右侧行车

3.0.8地铁线路应采用1435mm标准轨,正线应采用右侧行车 的双线全封闭线路。

3.0.9地铁采用浅理、高架及地面线路设计时,应按环

要求,采取相应减振降噪措施。高架、地面车站以及地下车站 出人口、风亭和区间隧道出入口的设计应与城市景观和周边环 境协调。

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地震安全性专项评价要求,确定设防烈度 地震动参数。

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地震安全性专项评价要求,确定设防

3.0.110地铁安防设施设计应使于乘客出行和线路换乘,

适当位置设置安全检查设备的接口、监控、危险品处理设施和相 关配置。

3.0.12地铁结构设计选用的材料、施工工艺以及配置的设备

车辆应能适合成都地区的气候条件。

3.0.13车辆的定员数应为车厢内座位数和有效空余地板面积

3.0.13车辆的定员数应为车箱内座位数和有效空余地板面 上站立的人数之和。在计算成都地铁运能时,车辆客室地板站 人数,应按5人/m标准计算。

0.14应对地铁系统发生火灾、水、风灾、地震、雷击、暴 等灾害的预防、报警、救援等提出综合安全措施,并应配置相 的设备和救援设施。

3.0.14应对地铁系统发生火灾、水淹、风灾、地震、雷击、暴

3.0.15对下穿河道等水域的隧道两端,宜设置防淹门或采用

3.0.16地铁设计应在保证安全可靠和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节约 资源、节省能源、降低工程造价和为运营创造降低成本的条件, 并应提倡科技创新。

资源、节省能源、降低工程造价和为运营创造降低成本的条件, 并应提倡科技创新。 3.0.17地铁的车辆和机电设备应采用满足功能要求、技术先 进、经济合理、成熟可靠的产品,并应遵循标准化、系列化和立 足于国内产品的运用策略,其国产化率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并宜满足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要求。 3.0.18地铁各系统空调制式,应根据成都市的气候特点、客流 量、运营组织、乘客及工作人员舒适性和节能等要求综合确定。 3.0.19地铁车站的站前广场、停车位、出入口、公共区、车厢 内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福 3.0.20地铁工程建设应兼顾人防,满足平时使用、战时防护和 抗力要求。其防护设备应安全可靠,满足平战转换的时限要求; 地铁兼顾人防范围,应满足《成都市地铁兼顾人防设计审查暂行 规定》的要求。

3.0.17地铁的车辆和机电设备应采用满足功能要求、技术先

离,减少地铁与市政综合管线的相互影响。

4.1.1运营组织应按成都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管理体系要求, 结合成都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构建的制式选型、资源共享和运营 管理模式进行设计。

4.1.2运营组织设计应满足各条线路、各个设计年限预测客流 量的需求,为乘客提供“安全、快捷、优质服务”的运营组织 方案。

4.1.2运营组织设计应满足各条线路、各个设计年限预测客

4.1.3运营管理机构设置应满足现代企业体制要求,应充分

惠成者地铁运营管理体制,并应依据资源共享和安全高效的原则 设置机构和配置人员。

南北向线路应以由南至北为上行方向,反之为下行方向:

4.1.4南北向线路应以由南至北为上行方向,反之为下行方向

东西向线路应以由西向东为上行方向,反之为下行方向:环形 路应以外侧线路为上行方向,内侧线路为下行方向。放射型线 的上下行命名应充分考虑其接人骨干线网的统一性要求。

东西向线路应以由西向东为上行方向,反之为下行方向:环形线 路应以外侧线路为上行方向,内侧线路为下行方向。放射型线路 的上下行命名应充分考虑其接人骨干线网的统一性要求。 4.1.5地铁运营状态应包含正常运营状态、非正常运营状态和 紧急运营状态。系统的运营应能保证所有使用该系统的乘客和工 作人员以及系统设施的安全。

1.5地铁运营状态应包含正常运营状态、非正常运营状态和 急运营状态。系统的运营应能保证所有使用该系统的乘客和工 三人员以及系统设施的安全。

4.2.1地铁运营宜采用高密度组织运行,系统设计规模

2.1地铁运营宜采用高密度组织运行,系统设计规模应满足

预测的最大断面客流需求,并在最天断面范围按照不小于30对/h 设计。

4.2.2系统设计规模应符合下列规定

系统设计规模应符合下列

1系统设计规模应根据客流需求及在运营经济的基础上, 留有一定储备。 2当规划线路长度在50km以内,系统设计规模宜按照全 线单一交路30对/h设计:当规划线路长度大于50km,系统设计 舰模宜按全程大小交路设计:大小交路重叠地段,应按不小于30 对/h设计:大小交路不重叠地段,宜按照大小交路2:1的20对/h 设计。 3各专业应根据上述系统设计规模需求,配置土建、机电 设备、牵引供电、车辆段、停车场等系统能力。

4.3.1地铁线网原则上采用单一固定编组;连接郊区的线路可 根据规划和客流预测情况,初、近期采用小编组,远期预留扩编 的条件。

4.3.2列车运行交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为体现线路的规划意图,应设计有贯通运营的天交路; 2全线客流断面级差较大时,应组织天、小交路运营,小 交路长度不宜小于线路全长的1/2,并不小于15km; 3当线路运营采用全程一个交路时,应设置备用折返交路 以适应客流变化; 4考虑线路运营的经济性,宜结合客流预测,在高峰时段 开行大、小交路,在平峰时段则按密度较低的单一交路组织运营。

1成都地铁全日行车计划的排列时间宜为6:00~24:00,全 天有效运营时间为18h。保证夜间维修时间不少于4h。 2初期高峰时段的最小行车量不应小于12对/h,并与网络 化运营后各条线路行车量相园配,平峰时段的最小行车量不宜小 于6对/h。 3近、远期高峰时段的行车量主要根据客流预测需要进行 配置,平峰时段为保持一定的服务标准,行车量不宜小于8对h。 4全线车站首末班列车早发车和晚收车时间不宜相差 30min。

4.3.4列车牵引计算和各种速度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运行图铺画速度一股按计算旅行速度的90%取值。 2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的地铁系统,列车旅行速度 不宜小于35km/h;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大于80km/h的地铁系统, 列车旅行速度应相应提高。 3列车进出车辆基地的运行速度不宜大于25km/h;在停车 区内的移库速度不宜小于5km/h;列车在出入段/场线上的运行速 度应与线路限速相适应。

4.3.5停站时间应符合下列规

1停站时间由列车进站停稳至开后车门时间约上客有 时间t2、关门至车门关好时间t3和确认安全至列车启动时间t4 部分构成。其中:t不宜大于4s;t2根据客流预测值计算而得 t3不宜大于5s;t4不宜大于10s。

2各设计年限的停站时间根据预测客流量计算而得

2各设计年限的停站时间根据预测客流量计算而得,且最

小停站时间不应小于30S。 3对于刚开通运营的新线,当列车控制采用点式ATP时, 列车开,关门与信号系统不能联动,建议按车站等级规定停站时 间。通常,客流量较大的车站和折返站按45s考虑,客流量较小 的车站按30s考虑

.3.6车站配线设计应符合下列

车站配线设计的标准应按《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 执行。 2,结合工程实施条件和施工方法,有条件的地段尽量配置 功能齐全的配线形式。 3车站配线的设计应满足备用列车交路的功能实现,同时 宜考感可能发生的客流密集集散点的热备车停放功能要求。 4为提高故障列车推送效率,可结合区间条件设计单线双 列位的停车线形式。 5采用站后折返的永久终点站或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终点 站,宜在站前增设渡线,以提高运营折返灵活性。困难情况下, 宜在相邻车站设置渡线。 6为应对大规模突发客流,特殊性质的车站宜统筹考虑设 置停车线。

3.7列车运行图设计应符合下

1设计阶段的运行图铺画应按全日行车计划,对列车在全 日分时段的运营组织进行图示化。 2通过运行图的铺画,列车运行指标应按表4.3.7进行统计

4.3.8列车配置数量应符合下列

1列车配置数量由运用车数、备用车数和检修车数组成; 2建设期的购车计划应满足初期列车配置需求。考虑网络 线路行车量匹配需求,亦可按近期需求购置列车。

4.1客运服务宜符合下列规定:

4.4.2乘务管理应符合下列规

1乘务管理应包含电客车司机、工程车司机的调度管理。 2运转班次:电客车司机宜采用4班3运转:工程车司机 车场调度、派班调度、信号楼值班员宜采用4班2运转。

4.4.3票务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票务管理应由票务制作、销售、收回、统计、清算、诊 备维修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组成,其岗位设置应包括设备检修工、 票务调度员、车票处理员及车站收益等。 2运转班次应以白班为主。

4.4.4维修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维修管理应确保各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转,应由车辆中心 自动化监控中心、综合机电中心和设备设施部组成。 2运转班次应以4班2运转为主。

1调度指挥管理部门为地铁系统生产运转的核心管理部 门,应设置综合技术室、生产调度室和生产计划室。其中,生产 调度室应设有值班主任、行车调度、电力调度、维修调度和信息 调度5类生产岗位。 2运转班车次应以4班2运转为主

5.1.1车辆载客量应符合表 5.1.1 的规定。

表5.1.1车辆载客量

注:车辆额定定员按车厢内有效空余地板站立人数5人/m²计,疏

车辆额定定员按车相内有效空余地板站立人数5人/m计,疏 散按6人/m?计,超员定员按9人/m计。

散按6人/m²计,超员定员按9人/m计。

5.1.2车辆应适应地下、地面和高架线路上的运营,并满足 铁路、公路运送至成都地铁网络的要求。 5.1.3列车应能按下列模式运行: 1 ATO驾驶模式; 2ATP保护下的人工驾驶模式; 3无ATP保护的人工驾驶模式

5.1.2,车辆应适应地下、地面和高架线路上的运营,并满足经 铁路、公路运送至成都地铁网络的要求。

1ATO驾驶模式; 2ATP保护下的人工驾驶模式; 3无ATP保护的人工驾驶模式。

5.1.5列车故障运行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列车在超员荷载和在丧失1/4动力(6辆编组或1/3动 力(8辆编组)的情况下,不应限速正常运行到终点。 2列车在超员荷载和在丧失1/2动力的情况下,应具有在正 线最大坡道上启动和运行到最近车站的能力。 3一列空载列车应具有在正线线路的最大坡道上牵引另 列超员荷载的无动力列车运行到下一车站的能力。 4:一列空载列车应具有在正线最天坡道上牵引另一列空载 的无动力列车运行到车辆基地的能力。 5.1.6车辆噪声指标应按照《车辆各种有轨车辆噪声测量》

5.1.7列车编组应符合下列规定

16辆编组列车: 动拖车及联结方式应为:=Tc*Mp*M*M*Mp*Tc= 28辆编组列车: 动拖车及联结方式应为:=Tc*Mp*M*Mp*M*M*Mp*Tc= 式中Tc一有司机室的拖车; M一无司机室的动车; Mp一无司机室带受电弓的动车; 一半自动车钩; 水 半永久牵引杆。

5.2车辆运动功能及参数

5.2.1在6人/m载员、平直干燥轨道、车轮半磨耗状态、额定 电压时,车辆的平均加速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列车从0加速到40km/h(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km/h 或加速到50km/h(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00km/h)时,平均加速 度不应小于1.0m/s?; 2列车从0加速到80km/h(或100km/h)时,平均加速度 不应小于0.6m/s。 5.2.2在6人/m载员、平直干燥轨道、车轮半磨耗状态、列车 在最高运行速度80km/h或100km/h时,从给制动指令到停车时 车辆的平均减速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大常用制动时平均减速度不应小于1.0m/s; 2紧急制动时平均减速度不应小于1.2m/s2。 5.2.3列车振动应符合下列规定

5.2.4列车冲击应符合下列规定

5.3.1车辆的机械和电气防火设计应满足《德国防火阻燃测试》 DIN5510或《英国防火阻燃测试》BS6853标准的相应等级要求。 5.3.2车辆司机室和客室两端均应配备便携式灭火器具,每节 车的灭火器总容量不小于8,司机室的灭火器总容量不小于 4kg。灭火器安放位置应有明显标示并便于取用。

5.3.3列车应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5.3.3列车应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车监控系统将火警信息上传至综合监控系统中央级。

5.4.1车辆应满足防雨水和防冰雪要求,在风雨、冰雪、天雾 天气时,车厢、空调装置、电气设备箱、插销联结器等设备均应 具备防水功能。车辆清洗时,各种设备均应具备防水功能,车厢 及车辆各种设备内不得有水渗入。

5.4.2车体和安装在车体外电器箱的防水应满足《车辆组装利

5.4.2、车体和安装在车体外电器箱的防水应满足《车辆组装利

运行前的整车试验规范》IEC61133标准要求。 5.4.3地板下的设备外罩箱的IP等级根据功能的不同应满足 《直流周期计:特性和实验方法》IEC60295标准要求。

5.4.3地板下的设备外罩箱的IP等级根据功能的不同应满

5.5.1列车上必要的设备和部位应设置清晰明确的标识,并 用中文和符合标准的图示。

5.6.1列车两端应设置能量吸收或结构变形区,并应安装防 装置。

5.6.1列车两 装置。 5.6.2车体之间采用贯通道连接,贯通道应能满足9人/m的承 截要求:贯通道应密封、隔音:贯通道渡板应耐磨、过渡平顺; 贯通道折棚应耐老化、耐磨损、安全可靠。 5.6.3客室内应设置数量足够、牢固美观的立柱和扶手杆,并

5.6.2车体之间采用贯通道连接,贯通道应能满足9人/m

载要求;贯通道应密封、隔音;贯通道渡板应耐磨、过渡平顺 贯通道折棚应耐老化、耐磨损、安全可靠。

5.6.4司机室布置和司机室座椅应满足人机工程学要习

5.6.4司机室布置和司机室座椅应满足人机工程学要求,司机

视野应符合《机车、轨道车、多动力单元车和拖车司机室布置》 UIC651标准的规定,司机室布置应保证清楚的外部视野并方便 司机工作。

5.7.1列车中所有相同功能的转向架及其部件应能互换,动、 拖车的转向架构架宜能互换,零部件宜标准化。牵引电动机、齿 轮传动装置和联轴节等应安装在动车转向架上。 5.7.2转向架应能保证在与车体连接的状态下安全起吊,应满 足在隧道区间最小空间内的复轨要求。

5.7.1列车中所有相同功能的转向架及其部件应能互推 拖车的转向架构架宜能互换,零部件宜标准化。牵引电动 轮传动装置和联轴节等应安装在动车转向架上。

5.7.2转向架应能保证在与车体连接的状态下安全起

足在隧道区间最小空间内的复轨要求

5.8.1电传动系统宜采用VVVF控制的交流传动系统,VVVF 逆变器的功率元件采用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IGBT。 S.8.2牵引电机采用适用于VVVF逆变器供电方式的三相鼠笼 式异步电动机,牵引电机冷却方式为自通风冷却,并具有良好的 空气滤尘功能。

5.8.1电传动系统宜采用VVVF控制的交流传动系统,VVVI

担列车的基本用电要求并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

5.9.1列车制动应优先充分使用电制动。当电制动力

5.1列车制动应优先充分使用电制动。当电制动力不足时, 由空气制动补足。电制动与空气制动应协调配合,并应具有冲击 率限制。空气制动应具有相对独立的制动能力,即使在牵引供电 中断或电制动故障的情况下,空气制动应能正常使用,保证列车 运行安全,满足运营要求。

5.9.3制动系统应具有防滑控制功能。 5.9.4停放制动系统应保证在线路最大坡道、列车在最大载荷 情况下施加停放制动不会发生溜车,并考虑最大风力的影响。 5.9.5列车应具有两套或以上独立的电动空气压缩机组。当 台机组失效时,其余空气压缩机组的供气量、供气质量和总风缸 容积,均应能满足整列车的供风要求,同时应维持空气压缩机必 要的开动占空比。空气压缩机组应设有干燥器和自动排水装置。

5.9.5列车应具有两套或以上独立的电动空气压缩机

台机组失效时,其余空气压缩机组的供气量、供气质量和总风缸 容积,均应能满足整列车的供风要求,同时应维持空气压缩机必 要的开动占空比。空气压缩机组应设有干燥器和自动排水装置

5.10.1应具有车辆运行和故障信息自动采集、记录、存储和显 示功能,并兼有对列车及其辅助设备的控制功能。 5.10.2应具有自诊断系统功能,应对列车及各个子系统的状态 詹息、敌障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显示和储存功能。

QYFY 0002S-2015 云南飞阳食品有限公司 辣椒酱5.11.1列车应具有运营控制中心对乘客广播、列军预录信 播和司机对乘客广播的功能。

5.11.4客室内应设置LCD视频显示单元,用于播放高质量白 频图像、即时公共信息和导乘信息。

5.11.5客室内每个车门上方应设置LCD到站显示装置,用于显

5.12.1空调采用单冷型式节能环保型空调机组。

5.12.1空调采用单冷型式节能环保型空调机组。

1空调采用单冷型式节能环保型空调机组。 .2在6人/m²载员状况下,制冷时客室人均新风量不应小

于10m/h,司机室人均新风量不应小于30m/h;客室仅有紧急 通风时QTHF 0001S-2013 腾冲县合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饵丝(片),人均新风量不应小于20m/h。 5.12.3每台空调机组的制冷能力应满足在环境温度为40°C 时,客室内温度不天于28±1C、相对湿度不天于65%的要求。 5.12.4一列列车的空调机组在运行时应由司机集中控制,在维 修时可由维修人员单独控制

修时可由维修人员单独控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