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229-2015 城镇给水微污染水预处理技术规程(缺首页)

CJJT229-2015 城镇给水微污染水预处理技术规程(缺首页)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8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799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CJJT229-2015 城镇给水微污染水预处理技术规程(缺首页)

3.3.3粉末活性炭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杨木性灰选用应合下列规定: 1粉末活性炭可由木质、椰壳、果壳和煤质炭等加工制作; 2粉末活性炭品种及参数的选择应在静态模拟实验的基础 上,根据水质水温及经济因素确定。 3.3.4粉末活性炭投加点应根据水处理工艺流程综合确定,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粉末活性炭与水有效接触时间可根据粉末活性炭吸附原 水中污染物的平衡时间确定,且不宜小于20min,必要时可设置 接触池; 2应避免与其他药剂相互于扰 3 在粉末活性炭投加点之后,应采取截留粉末活性炭的措施。 3.3.5 与粉末活性炭接触的设备和材料应采取防电化学腐蚀 措施。

3.3.8粉末活性炭储存和投加的车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3.3.9粉末活性炭宜采用湿式投加QGDW 13214.1-2018 智能变电站66kV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采购标准 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也可采用干式投加。投加

3.4.1氧化剂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处理规模、净水工艺、

3.4.1氧化剂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处理规模、净水工艺、 运行成本及管理经验等因素,通过试验或按相似条件下的水厂运 行经验确定。氧化剂可用臭氧、高锰酸钾、氯(液氮、次氯酸

3.4.3预氧化药剂的投加量应根据水源水质、净水工艺、预氧

目标以及水质安全等因索综合确定,并宜通过试验或按相似务 下的水厂运行经验确定。

3.4.4预氧化剂应与处理水充分混合

加量可为 0.5mg/L~1.0mg/L。臭氧预氧化的接触时间 2min~5min.

触池以及臭氧尾气消除等装置组成,系统各装置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的有关规定,

3.4.8各类供气气源应满足发生器要求

时,先于其他水处理药剂投加的时间不宜少于3min。 3.4.13高锰酸钾投加量可为0.5mg/L~~2.5mg/L;宜采取湿 投,溶液配制浓度宜为1%~4%。 3.4.14经过高锰酸钾预氧化后的水应进行过滤。 3.4.15高锰酸钾投加量控制宜采用出水色度或氧化还原电位的 监测结合人工观测的方法。 3.4.16高锰酸钾溶液投加管道应设置冲洗设施。 3.4.17高锰酸钾应储存在室内。 3.4.18所有与高锰酸钾固体或溶解有高锰酸钾的水体接触的材 料应耐高锰酸钾腐蚀。 IV氮预氧化和二氧化氟预氧化 3.4.19氯(液氟、次氯酸钠)预氧化或二氧化氯预氧化处理工 艺,应控制相应副产物的产生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 卫生标准》GB5749的有关规定。 3.4.20当采用氟(液氟、次氮酸钠)预氧化或二氧化氯预氧化处 理工艺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及 其他相关标推的有关规定

物预处理构筑物类型设置格栅、格网:预沉等设施 3.5.4生物预处理池的选型应考虑冬季水温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当冬季气温长期低于0℃时,生物预处理池应建于室内。 3.5.5生物预处理之前不宜投加氧化剂。 3.5.6生物预处理构筑物不应少于2个,且应能单独放空。 3.5.7生物预处理应选用比表面积大、空隙率高、易挂膜、耐 水力冲击、化学与物理稳定性好、价格便宜,且长期浸泡不释放 有有害物质的填料。 3.5.8生物预处理曦气量应根据待处理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 氨氮和溶解氧的含量等确定,理论总需氧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3.5.12生物接触氧化池可采用硬性填料、弹性填料和悬浮填料 等填料。硬性填料宜采用分层布置:弹性填料宜利用池体空间紧

3.5.12生物接触氧化池可采用硬性填料、弹性填料和悬浮填料

凑布置,可采用梅花形布置方式,单层填料高度宜为2m~4m; 悬浮填料可按池体积的30%~50%投配,并应采取防止填料堆 积及流失的措施。 3.5.13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有效接触停留时间宜根据原水水质, 水温和处理要求并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有效接触得 留时间宜为1h÷2h。 3.5.14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进出水可来用池底进水、上部出水或 一侧进水,另一侧出水等方式。进水配水方式算来用穿孔花墙, 出水方式宜采用堰式。 3.5.15生物接触氧化池平面形状宜为矩形,可布置成单段式或 多段式,有效水深宜为3m~5m。当采用悬浮填料时,宜按填料 不堆积要求进行合理分段,悬浮填料气水比应可调。 3.5.16生物接触氧化池应设置斗式排泥或机械排泥,底部应设 置放空设施。 3.5.17生物接触氧化池应设置去除填料表面老化生物膜的 装置。 3.5.18填料支架的结构强度应满足池体放空时填料上生物膜和 积泥等荷载要求, 3.5.19生物接触氧化池螺气宜进行分段控制。曝气系统可采用

技刷。膝系统可来用 穿孔曝气系统和微孔瞬气系统。当采用微孔曝气系统时,宜考虑 曝气器的检修措施,并宜根据进水情况设置冲洗用的穿孔曝气管 系统。

3.5.20生物滤池滤料宜选用轻质多孔球形陶粒或轻质塑料球形 颗粒填料,滤料粒径宜为3.0mm~5.0mm,滤层厚度可为 2. 0m~2.5m。生物滤池的池体构造应与所选用的滤料类型相 适应。

3.5.21生物滤池空床停留时间宜根据原水水质、水温和处理要

3.5.21生物滤池空床停留时间宜根据原水水质、水温和处理要 求并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空床停留时间宜为

15min~45min.

层、承托层、出水及反冲洗配水配气系统、曝气系统、冲洗设 备、曦气供气设备以及自控系统等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过流方式宜采用下向流。当采用上向流时,应采取防止 进水配水系统堵塞的播瓶。 2冲洗方式应采用气水反冲洗,并应依次进行气冲、气水 联合冲、水漂洗。气冲强度宜为 10L/(m²·s)~~15L/(m²·s), 气水联合冲时水冲强度宜为4L/(m?s)~~~8/(m*:s),单水冲 洗方式时水冲强度宜为12I/(m²:s)~171/(m²·s)。反冲洗可 采用滤头配水配气系统,系统布置及冲洗设备配置可按现行国家 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的有关规定执行。 3瞩气充氧系统宜与反冲洗供气系统分开设置,曝气充氧 管道系统宜布置在反冲洗供气系统上方。曦气充氧宜采用一合曦 气鼓风机对应一格滤池的布置方式,曝气充氧布气可采用穿孔管 形式。 4下向流过流方式的滤层终期过滤水头宜为1.5m~2.5m。 3.5.26轻质塑料滤料生物滤池应由滤池池体,进水配水系统 滤料层、曝气系统、出水集水滤板或滤头、反冲洗系统和自控系 统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过流方式宜采用上向尚流: 2冲洗方式宜采用脉冲反冲洗或气水反冲洗; 3滤池滤板应能承受滤料的浮力和过滤时滤层的阻力所产

4.1.1预处理工程检测与控制应根据预处理工.艺的特点,结合 工程规模、工艺流程、生产运行管理以及净水工艺整体检测与控 制要求等因素确定,并应纳人水厂或给水工程的检测与控制系 统中。

4.2.1微污染水预处理除应设置常规的水质检测仪外,还可结 合水质污染特征增设其他水质项目检测仪。 4.2.2预臭氧接触池出水应设置余臭氧检测仪, 4.2.3臭氧制备车间应设置臭氧、氧气泄漏检测仪和报警设施 4.2.4臭氧发生及其气源系统应配备浓度、压力、流量、温度 以及显示气源质量的检测仪。 4.2.5预臭氧接触池尾气管路应设置尾气臭氧检测仪,尾气排

4.3. 1 预处理设施的控制宜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控制管 理模式

,天键运行参数可由于控至按控制。 4.3.3生物预处理和预臭氧处理设施可分别采用独立的可编程 控制器(PLC)进行控制。 4.3.4当采用预加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氟(液氯、次氯酸 钠)和二氧化氯等预处理工艺时,设施的运行可由水厂或水源厂 加药系统的可编程控制器(PLC)进行统一控制。 4.3.5当采用粉末活性炭或高锰酸钾成套投加设备时,宜采用 各自独立的可编程控制器(PLC)进行控制,并应与水厂或水源 厂加药系统的可编程控制器(PLC)实现联网和接受其集中 管理。

投加浓度或气水比并按处理水量的实时变化进行自动控制,同时 宜根据进出水水质对投加量、投加浓度或气水比等定期调整。

5.1.1施工单位应熟悉设计图纸和相关设备的安装要求,并应 参加施工图和设备安装交底会。 5.1.2施工单位应针对各种预处理设施的不同特点,做好施工 组织设计。 5.1.3施工人员应将设备技术要求、现场情况与图纸尺寸进行

.3施工人员应将设备技术要求、现场情况与图纸尺寸进行 寸,并应按设计、供货商要求对预留、预埋件进行复核,发 题应及时解决,

5.2.1预处理设施涉水构筑物的土建施工除应符合相关标准的 规定外,还应控制配水、配气和集水部分的施工质量和精度。 5.2.2预处理设备的安装除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外,还应满 足设备安装的要求。

5.2.3设备安装位置应准确,螺栓应紧固;与供电电缆、

和供气管道及其他设备的连接应正确,且不得遗漏,并应清除连 接管道及设备内部的杂物

5.2.4曝气管道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曝气管道的施工应符合下列

1同一组骤气管道标高的允许偏差宜为士3mm,水平度允 许偏差宜为士2mm。不同组曝气管道标高的允许偏差宜为 土5mm。 2曝气管道安装前,应先将管道吹扫干净。 3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曝气均匀性试验,合格居方可进行填 料的铺填。

清洁。 5.2.6氧气或臭氧输送管及臭氧尾气管路的安装应按相关标准 的规定对施工工序进行检验。 5.2.7预臭氧接触池同组出水堰标高的允许偏差宜为土2mm 水平度允许偏差宜为士2mm。不同组出水堰口标高的允许偏差 宜为士5mm。同组臭氧扩散器出口标高的充许偏差应满足设备 的安装要求,不组臭氧扩散器出口标高的允许偏差宜为 土2mm或满足设备的安装要求。 5.2.8陶粒填料应分层铺填,每层应平整,厚度偏差不得大于 10mm。铺填过程中不得损坏曝气管,并应防止杂物进入曝 气管。 5.2.9接触氧化池和颗粒填料生物滤池同组钢制配水集水堰或 槽口标高的允许偏差宜为士2mm;水平度允许偏差宜为士2mm 不同组钢制配水集水堰、槽口标高的允许偏差宜为土5mm。颗 粒填料生物滤池同一单元滤头标高的允许偏差宜为土2mm,水 平度允许偏差宜为士2mm。滤头安装完成后应进行配水、配气 均匀性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填料的铺填。

6.0.5预氧化药剂的投加品种、投加量及投加点应根据质 质确定。

1最终排放的尾气中臭氧浓度不应大于0.Iug/L; 2预臭氧接触池应定期放空清洗; 3压力人乳盖的法兰密封应定期进行检查,并应及时更 换破损及老化的法兰密封圈。 6.0.7臭氧发生系统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臭氧发生系统的操作人员应经专业培训; 2 车间应通风良好,并应采取降温措施: 3 应定期观察和记录臭氧设备的主要运行参数和工作状态; 4 氧气气源设备的四周应设置隔离警示标志, 6.0.8 高锰酸钾预处理系统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高锰酸钾投加不得导致出厂水的色度或出广水的锰含量 升高; 2配制好的高锰酸钾溶液不宜长期保存。

1氯气的使用、储存、运输和泄漏处置,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的有关规定; 2二氧化氯应现制现用,制备二氧化氯的化学原料应分开 储存,并应符合相关化学品使用和储存安全的规定; 3应经常监视设备的运行参数和工作状态,并应做好记录: 4加氯间或加二氧化氯间应配备防毒面具和维修工具,并 应置于醒目的固定位置。 6.0.10生物预处理正式投运前应进行挂膜运行,且宜采用自然 挂膜。挂膜时水温不宜低于10℃,水力负荷宜减量。 6.0.11生物预处理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曝气应正常,并应保持进水均匀稳定; 2应定期监测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浴解氧和出水水质,并应 及时调整供气量; 3生物预处理出水的溶解氧不宜小于4mg/L 6.0.12生物接触氧化池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定期适当增大接触氧化池的曝气量或适度用水冲洗填 料表面老化生物膜: 2应定期排除池内的积泥: 3应观察生物膜上生物相的变化,并应及时清理池内的软 体动物; 4应及时消除水流不均匀、短流及阻塞等现象。 6.0.13颗粒滤料滤池应根据运行情况定期进行反冲洗,并应观 察滤料含泥率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镇给水微污染水预处理技术规程

总则 26 工艺形式及规定 27 3.1一般规定 27 3.2 预暖气 28 3.3 预加粉末活性炭 28 . 3.4预氧化 31 3.5生物预处理· 33 检测与控制 36 4. 2检测 36 运行与管理, 37

1.0.2微污染水指受到以有机物、氨氮为主的轻度污染的原水, 可用色度、臭味、藻类、溶解氧、氨氮、高锰酸钾指数、生化需 氧量、总有机碳等水质参数衡量,本规程不适用于原水中存在特 种污染物的去除。特种污染物是指酸、碱、氟、硝酸盐、重金属 等物质。

3.1.2预处理工艺较多,不同的预处理方法适应情况不同,可 根据原水水质情况、供水规模、常规处理工艺及处理后水质要 求,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技术,也可以采用多种预处理技术进行 组合。

3.1.3预处理的参数要结合工艺目标,结合各种因素

有漆件时应通双小证 3.1.4采用预处理后,可能会对常规处理产生一定影响, 处理投加预氧化剂,可能需要对混凝剂的投加点和投加量进 当调整。采用预加粉末活性炭时,为延长粉末活性炭的接 间,宜采用泥渣回流或混渣接触絮凝工艺等,

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 标准和卫生规范。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对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规定了具体要求;处理生 活饮用水采用的絮凝、助凝、消毒、氧化、吸附、pHI值调节、防 锈、阻垢等化学处理剂不应污染生活饮用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GB/T17218的有关规 定;生活饮用水的输配水设备、防护材料和水处理材料不应污染 生活饮用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

3.1.6预处理工艺宜采用不产生有害副产物的处理工艺。

不可避免会产生部分有害的副产物,那么出厂水中的有害富 不能超过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 规定。

3.2.1预曝气能部分去除水中挥发性膜、味物质及有机物,还 能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提高后续需氧的净水工艺处理效果,例如 可用于除铁锰及去除氨氮等的净水处理。 3.2.3根据曝气形式,待处理水有效停留时间可在15min~ 40min内选取。 3.2.4一般曝气量宜根据工艺要求通过计算确定,同时还需要 结合设备、运行等方面因素综合选择供气量。 3.2.10为防止鼓风机突然停止运转而导致池内水回灌进人输气 管,规定风管布置应采取的措施。为做到下部曝气器曝气均匀, 曦气管宜分组布置,并设有空气调节和控制阀门。 配气管最低点积水会影响到管道的过气断面,影响曝气的均 匀性,因此应有曝气管最低点接排水阀、开曝气孔等防止积水的 措施。

3.3.1在饮用水的净化中,活性炭是最常用的吸附剂,对改善 水质起着重要作用。水经活性炭吸附可去除水中异臭、异味及有 机微污染物,同时可降低出水的致突变活性。由于粉末活性炭吸 附的投加运行灵活,特别适用于短时间内原水水质较差的应急 处理。 3.3.2粉末活性炭吸附通常投加量主要与原水有机物含量、 和味等有关。最佳投加量宜通过试验确定,同时活性炭的吸附作 用随水温变化有较大差异,需要测定不同温度的最佳投加量,得 到不同温度下的最佳吸附等温线。 3.3.3可用作制造粉末活性炭的材料很多,用于给水处理的主 要是木质、椰壳、果壳和煤质炭,对于其他炭种是否在水中解析

3.3.1在饮用水的净化中,活性炭是最常用的吸附剂,对改善 水质起着重要作用。水经活性炭吸附可去除水中异臭、异味及有 机微污染物,同时可降低出水的致突变活性。由于粉末活性炭吸 附的投加运行灵活,特别适用于短时间内原水水质较差的应急 处理。

日 和味等有关。最佳投加量宜通过试验确定,同时活性炭的吸内 用随水温变化有较大差异,需要测定不同温度的最佳投加量 到不同温度下的最佳吸附等温线。

3.3.3可用作制造粉末活性炭的材料很多,用于给水处理的主

3.3.3可用作制造粉末活性炭的材料很多,用于给水处理的主 要是木质、椰壳、果壳和煤质炭,对于其他炭种是否在水中解析 出有毒物质的认识尚不充分,故较少采用。 活性炭主要技术指标有碘吸附值、亚甲基蓝脱色力、强度、

充填密度、粒度、千燥减量、烧残渣等。我国自前尚未对粉末 活性炭制定统一的标准,各地生产的粉末活性炭的品种和提供的 检验指标也不一致,考虑到冬季与夏季水质、水温等条件变化, 因此选炭应根据模拟静态实验确定。当有条件和必要时,选炭试 验延续时间宜长些,考虑各种变化因素综合比选。使用过程中应 定期抽样检查,确保选用粉末活性炭产品在给水处理中的可靠性 和有效性。 活性炭不能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可溶性有机或无机物质, 处理后水中的不纯物含量不得超过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 生标准》GB5749的有关规定

3.3.4为充分发挥粉末活性炭的吸附作用,粉末活性炭须

3.3.8活性炭是一种能导电的可燃物质,储存和投加车间

粉末活性炭在搬运中会飞扬在空气中,因此活性炭的储存和 投加车间内的电气设备应加设防护罩,并采取防爆措施。 应采用封闭投加方式,在人工投加情况下,应具有防止粉末 活性炭粉尘向四周飞扬措施和拆包点活性炭粉尘的收集措施。 粉末活性炭易粘附在人的皮肤和衣物上,故要求设置淋

浴室。 活性炭长期存放,效用会下降,购人炭要先到先用,因此储 存车间应满足周转布置的要求。 3.3.9将粉末活性炭直接投加到水中的十投方法,我国工程上 较少采用。粉炭相对密度小,不易与水混合,常浮于水面,基至 尘,通常调制成浆液进行湿式投加。 粉末活性炭悬浮液浓度太低会增加投加设备和管路的投资: 浓度太高容易造成投加管道堵塞,增加机械磨损和其他机械故 障。为缩小炭浆液池的容积,式投加的调配浓度一般为5%一 8%,浓度过高、易造成投加系统与输液管道堵塞。当水厂投加 量少时,可将调配浓度降到3%~5%。采用压力水稀释炭液并 将其强制扩散不但能使炭液快速扩散,与水体充分混合,而且 能降低投加浓度使活性炭的吸附净水效果提高。 粉末活性炭产生的粉尘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设备易造成损 伤,故自动投加系统的所有与粉炭接触的组成部分宜采用密闭 形式。 湿式投加为避免活性炭从浆液中沉降析出,混合调配装置应 设搅拌机连续搅拌调制。炭液池格数需设两格以上,交替使用。 炭浆投加可采用重力或压力加注。一般采用加注泵或水射器进行 压力加注。加注泵应耐磨损、不易堵塞,可采用螺杆泵、凸轮 泵等。 人工投加粉末活性炭,拆包投加时粉尘飞扬,工作环境差: 应采取设置吸尘回收装置等解决扬尘的措施。 3.3.11粉末活性炭的储存一般根据供货的方式和投加方式可采 用直接在车间专用储存区域储存或储罐储存两种方式。通常袋装 供货和人工投加时采用车间专用储存区域储存的方式,槽车供货 或袋装供货和自动投加时采用储罐储存。 粉末活性炭储存宜密闭,以避免活性炭受潮和粉尘污染空气 甚至引发爆炸。

考患工程的具体情况。为节省药剂投加量,应考虑药剂的接触时 间,能够利用水源厂和净水厂之间的管道容量时,投加点可设置 在水源厂。各种预氧化药剂与混凝剂、吸附剂等会有相互抵消的 作用,应考虑各药剂投加的时间间隔,充分发挥各种药剂的作 用,合理设计各种预氧化药剂的投加顺序对提高预氧化的效果至 关重要。因此,在水源距净水厂较远时,宜在原水输送管道内投 加预氧化剂;在水厂内投加预氧化药剂时,投加点宜避免不药 剂之间的相互干扰。

3.4.3预氧化药剂的投加量要结合工艺月标,结合各种送

理确定。通过小试能够准确确定投药量,并保证水质安全 此,有条件时应通过试验确定,

3.4.4预氧化剂与待处理水应充分混合并有足够的接触时间, 在工艺目标和药剂种类不同时会有较大差异,但是应满足接触时 间,保证预氧化工艺的效果

3.4.4预氧化剂与待处理水应充分混合并有足够的接触时间,

3.4.7预臭氧净水系统中应设置臭氧尾气消除装置,空气中一 定浓度的臭氧对人体有害,为确保人体健康和安全,规定预臭氧 净水系统中应设置臭氧尾气消除装置。通常情况下,要求排人环

3.4.7预臭氧净水系统中应设置臭氧尾气消除装置,

境空气中的臭氧浓度小于0.1ug/L。 3.4.11臭氧的氧化性极强,具有强腐蚀性,故要求所有可能与 臭氧气体或溶解有臭氧的水接触的材料均应耐臭氧的腐蚀,以确 保预臭氧系统的长期安全运行。水厂采用的耐臭氧腐蚀的材料主 要有304或316不锈钢、聚四氟乙烯、混凝土等。通常,干燥环 境下臭氧气体管道采用304或316不锈钢管,湿润环境下臭氧气 体管道采用316不锈钢管,法兰片材质与连接管道相同,法兰垫 片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3.4.12通常取水泵站与水厂都有一定的距离,在取水泵站 高锰酸钾后,经过与原水充分混合反应,再与其他药剂混合, 有效提高其净水作用和防止水厂出现红水现象。如果只能在 内投加,出于同样的目的,也应先于其他药剂投加,且在条 年的情况下尽可能与其他药剂投加点之间有至少3min的间 时间。

高锰酸钾后,经过与原水充分混合反应,再与其他药剂混合,可 有效提高其净水作用和防止水厂出现红水现象。如果只能在水厂 内投加,出于同样的目的,也应先于其他药剂投加,且在条件允 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与其他药剂投加点之间有至少3min的间隔 时间。 3.4.13高锰酸钾预氧化投加量取决于原水水质。高锰酸钾投 加量一般通过烧杯搅拌试验确定。投加量过高可使滤后水锰的 浓度增高而增加色度。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去除部分奥味可 为0.5rmg/L~~2.5mg/L,去除有机污染物可为 0.5mg/L ~ 2.0mg/L,去除藻类可为0.5mg/L~1.5mg/L,替代预加氯控制 水的致突变活性可为2.0mg/L。故规定高锰酸钾预氧化的投加 量为0.5mg/L2.5mg/L 高锰酸钾的投加可采用干投或湿投两种方式。用量较大时, 以干粉式投加为宜。用量较小时,可配制成1%4%的溶液后 用计量泵投加到管道中与待处理水混合,超过5%的高锰酸钾溶 液易在管路中结晶沉积。 3.4.14经高锰酸钾预氧化后的水,产生二氧化锰不溶胶体,只

3.4.14经高锰酸钾预氧化后的水,产生二氧化锰不溶胶体,只

高可使滤后水锰的浓度增高而增加色度。在生产运行中,可根据 投加高锰酸钾后沉淀或裂凝池水的颜色变化鉴别投加量。有条件 时,可采用精密设备推确控制投加量 3.4.17高锰酸钾作为一种氧化剂很不稳定,常温下受到光照都 会缓慢地分解。采取室内储存,可避免光照和高温,并易于实施 改善储存环境的措施。

3.5.1生物预处理能经济有效、无副作用地去除生物可降解有 机碳,对水中的氨氮、色度、臭味、浑浊度、藻类、铁、锰等污 染物能较好地去除,能降低原水中可能形成三卤甲烷等氯化有机 物的前体物总量,从而提高出厂水的安全性。水温是影响生物处 理最重要的因素,当温度很低时,微生物的代谢能力较低,处理 效果将明显下降。

3.5.3当原水中含有较多泥沙时,进入生物预处理池前宜 过预沉措施。

3.5.11穿孔布气管设计不当会导致布气不均匀。穿孔布气管设

穿孔布汽管安装时应保持水平,管道标高水平误差一般 在士3mm内; 整个池曝气宜进行分段控制

3.5.20滤料粒径应根据进水水质、气水流向等情况确定。当进 水浊度高、气水异向流时,过滤阻力较大DB52T 576-2009 果蔬糕,宜采用粒径较大的 滤料。

滤料。 3.5.22为保证一座滤池在反冲洗时,生物滤池仍能正常运行, 要求并联滤池的格数不应少于两格。另外还需考虑一格滤池进行 反冲洗时,其余滤池应能承受全部的流量和水质的冲击,从运行 的经济性和反冲洗的均勾性考虑,单格滤池面积不宜大于100m²。 3.5.23余氯会损害生物滤池生物膜,因此,生物滤池不宜用加 氯后的水进行反冲洗,可用生物滤池出水进行反冲洗。 3.5.24并联运行的单格滤池的配水均匀性是影响曝气生物滤池 处理效果的重耍因素。压力配水不易均匀,宜采用配水渠道和堰

3.5.22为保证一座滤池在反冲洗时,生物滤池仍能正

要求并联滤池的格数不应少于两格。另外还需考虑一格滤池进 反冲洗时,其余滤池应能承受全部的流量和水质的冲击,从运 的经济性和反冲洗的均勾性考虑,单格滤池面积不宜大于100m

3.5.25当进水为上向流时GB/T 27866-2011 控制钢制管道和设备焊缝硬度防止硫化物应力开裂技术规范,需要设置格栅、

对密度小于1的塑料滤料。滤料在水的浮力和滤板的作用下,正 常过滤时水从滤料层下部进人,通过滤料层和滤板缝隙从上部出 水。滤池反冲洗时,常规的水冲洗难以冲洗干净,需采用脉冲反 冲洗方式,滤池上部出水瞬时采用向下反冲,使滤料层向下膨 胀,老化的生物膜在水力冲洗下,沉淀在滤池下部,通过排泥管 排除,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