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292-2018《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

DBJ50-T-292-2018《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50-T-292-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3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7316
VIP资源

DBJ50-T-292-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50-T-292-2018《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

采用沙,土壤或泥炭等介质过滤净化雨水的设施。

通过植物王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去除雨水径流中的污架 物的设施,包丽水花园,生物滞留带,生态树池等,

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用于 接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 系统

. 1. 19 雨水塘

NB/T 10514-2021 水电工程升船机设计规范2.1.20种植屋面虹吸排水收集系统

将种植屋面底部渗水经高分子防护排(蓄)水异形片、虹哦 水槽排至集水井的排水察统,应用虹吸原理可实现有组织近零 度排放

2.2.1雨水控制容积

VT 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 F 汇水面积; H 设计降雨量: Ry 雨量径流系数; Vw 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容积 Hw 初期雨水控制厚度: Pw 汇水区域II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 PT 汇水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Pz. 汇水区域年径流污染去除率 Vo 雨水收集回用容积; Q 雨水日用量; Tu 雨水利用天数; Vs 雨水径流峰值控制容积; Q 调蓄设施上游设计流量; Q. 调蓄设施下游设计流量 a 脱过系数 A,C.b.nz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 2.2.2 雨水流量 Qs 雨水设计流量 亚 流量径流系数: P 设计重现期; t: 降雨历时; q 设计暴雨强度: t 雨水汇流时间 ti 汇水面汇流时间 t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n 糙率 1. 汇流长度; Ko 地面截留系数; S 汇水面坡度; tgo 超过90m后的汇流时间; Lgo 超过90m后的汇流距离: Kgo 地面截留系数; 2. 2. 3: 渗透、蒸发量 W. 渗透量: 治据玄新

2.2.3 渗透 蒸发量

W. 渗透量: K 渗透系数; J 水力坡降; A. 有效透面积;

t 渗透时间: V: 渗透设施的有效容积; V 渗透设施进水量 Q 水池的水面蒸发量; S1 水池的表面积: Pu 水面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Pa 空气的蒸汽分压, Vua 日平均风速; 2. 2.4: 低影响开发设施 Ipmax 透水铺装最大隔断距离; D. 透水基层厚度, S. 透水铺装坡度; V 排水流速; R. 水力半径: I 植草沟坡度; Le 台坎设置间距; d 植草沟断面最大深度 S: 滞留水位库容量 S, 常水位库容量 S. 溢流水位库容量 R. 沉淀物去除率, 7 沉淀物沉降速率 Q. 沉砂设施设计进水量; A. 沉砂设施表面积, n 瑞流系数; 入 水力效率; Ix 缓冲带最小长度: Q 2年一遇设计暴雨量;

2. 2. 4 低影响开发设施

3.0.1建设项自的低影响开发自标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海绵城 市专项规划等上位规划相协调,无上位规划时,应按照本标准 执行。 3.0.2低影响开发设施均应划定汇水区域、并保证所对应汇水 区域雨水的有效汇天: 3.0.3.地表径流污染严重区域严禁雨水直接入渗。 3.0.4雨水人渗应保证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不应引起安全 隐惠。 30.5无防护设施的开放水体,近岸2.0m范围内的常水位以下 水深不应大于0.7m,且应做好整示标识 3.0.6雨水回用水管道严禁接人生活饮用水系统,并应设置防 止误饮误接措施 3. 0.7径流污染控制措施不宣采用普通下凹式绿地 官采用生

3.0.3.地表径流污染严重区域严禁雨水直接人渗。

设计计算4.1般规定411建设项目的低影响开发目标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不同低影响开发自标应分别计算其所需控制容积。4.1.2建设项目内有多个汇水分区时,单个汇水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宜低于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85%,项目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去除率应为各个汇水分区加权平均。42设计标准4.2.1: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应执行以下规定:1新建项目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按照表 4.2.1 确定;2改扩建项目,如有新增占地,其新增占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按照表4.2.1.确定,如无新增占地,可不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但改、扩建后不透水铺装面积宜比改扩建前减少20%以上。用地类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绿地率<30%30%≤绿地率<35%35%≤绿地率居住用地707580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绿地率~30%30%绿地率35%35%≤绿地率用地7075.80绿地率≤15%15%一绿地率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65708

注:路侧带是指城市道路行车道两侧的人行道,绿带,公用设施带等的统称,路侧 带宽度指道路两侧路侧带的总和,路侧带流度比是指露创带充度占道路红线克度的 出例

1新建项目,年径流污染去除率(以SS计)不应低于50%: 2:改扩建项目,年径流污染去除率(以SS计)不宜低于 30%,如该项自无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时,可不作年径流污染 去除率要求,宜采用截留处理初期雨水来实现雨水径流污染控 制,初期雨水控制厚度宜按表 4.2.2 确定。

表4. 2. 2初期雨水控制厚度一览表

注:初期雨水水质等级详见附录D

4.23.雨水资源化利用应执行以下规定

1新建项自宜进行雨水资源化利用: 2雨水资源化利用率应根据雨水用途,用量等因素,进行经 济技术比较后最终确定: 4.2.4雨水径流峰值控制应执行以下规定: 1新建项自宜进行雨水径流峰值控制,其标准为在2年 遇的降雨条件下,开发后外排雨水峰值流量不高于开发前: 2改、扩建项目,宜以问题为导向,综合分析后确定其径流 峰值控制目标

1新建项自宜进行雨水资源化利用: 2雨水资源化利用率应根据雨水用途,用量等因素,进行经 济技术比较后最终确定:

1新建项自宜进行雨水径流峰值控制,其标准为在2年 遇的降雨条件下,开发后外排雨水峰值流量不高于开发前 2改、扩建项目,宜以问题为导向,综合分析后确定其名 峰值控制目标

4.3.1: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应根据本地降雨数据和要求的年 径流总量控制率,按式4.3.1 进行计算。 V110HIRvF (4. 3. 1) 式中Vi 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m)): F 汇水面积(hm H 设计降雨量(mm),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P 确定, 详见附录A: R 雨量径流系数,多种下垫面时采用加权平均值。 不同种类下垫面的雨量径流系数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缺乏 资料时可参照表4.31 取值。

4.3.1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应根据本地降雨数据和要求的年

表 4.3,1不同下垫面雨量径流系数

有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的建设项自,径流污染控制应 总量控制共同实现,其每个汇水分区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容 式 4. 3. 2 1 计算

式中P2 汇水分区年径流污染去除率, Pw 汇水分区LID 设施污染物去除率(以 SS 计); PT 汇水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各种LI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如无条 件,可按表 4. 3.,2 取值。

表4.32单项LI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一览表

3.3无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的建设项自宜采用截留处理 期雨水来实现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容积V 式, 4. 3. 3 计算:

初期雨水控制厚度(mm)

4.3.4雨水收集回用容积宜根据多年逐日降雨量和逐日用水量 经模拟计算确定,当资料不足时,可按式4.3.4计算,但不宜天于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对应的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

4.3.5雨水径流峰值控制容积宜符合下列规定

1可采用脱过系数法,按式4.3.5计算

0.5 + 1. 10). n t. nz + 0. 2 0.215] .Qt Ig(α + 0. 3) + 9

武中:V 雨水径流峰值控制容积(m): Q 脱过系数,取值为调蓄池下游设计流量和上游设计 流量之比: Q 调蓄池上游设计流量(m / min):

622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 t降雨历时(min)。 2当调蓄设施只执行本标准要求时,暴雨重现期应按2年 一遇考虑,当调蓄设施还须满足内涝防治相关要求时,暴雨重现 期应按内涝防治设计标准选取。 4. 3.6 渗透设施渗透量官按式 4.3. 6 进行计算

式中 Q 水池的水面蒸发量(L/d) Si 水池的表面积m) P 水面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P) Pa 空气的蒸汽分压(P); Vaa 日平均风速(m/s)。

4.3.8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应按式4:3

性和管网汇流过程,采用数学模型法计算雨水设计流量

表4.3.8不同下垫面流量径流系数

4,3.9 雨水汇流时间t计算,宜符合下列规定:

tgo 超过 90m后的汇流时间(min): 1.90 超过90m后的汇流距离(m) Kg 地面截留系数,混凝土、沥青或砖石铺装的地面取1 6.19,透水铺装地面,未铺装地面取值 4.91。

表43.9.下垫面率n

5.1.1.建筑与小区宜优先控制雨水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有条 牛时宜进行雨水资源化利用。 5.1.2建筑与小区外排雨水峰值流量不应大于市政管网的接纳 能力:不能满足该要求时应设雨水峰值调蓄措施 5.1.3新建项目的透水铺装比例不宜小于40%,改、扩建项目的 透水铺装比例不宜小于20%: 5.1.4新建项目下凹式绿地占绿地面积的比例不宜小于20%。 5.1.5新建项目绿色屋顶面积占可绿化屋面面积比例不宜小 于30% 5.1.6建筑与小区的初期雨水不宜直接排人市政污水管网,宜 处理后排天市政雨水管网或回用 5.2建筑 5.2.1屋顶坡度25%的建筑宜优先采用绿色屋顶,设置绿色 屋顶不应影响建筑既有功能。 5.2.2:绿色屋顶工程结构设计时应计算种植荷载既有屋面改 造为绿色屋顶前,应对原结构安全性进行复核。 5.2.33 绿色屋顶项的屋面官为现浇钢筋混凝王结构。 5.2.4. 倒置式屋面设置绿色屋顶时,可采用容器式种植方式 5.2.5 当绿色屋顶坡度20%时,应采取防滑措瓶。 5.2.6 绿色屋顶宜采用节水灌觀措施。

5.2.8:绿色屋顶植物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因素,采取抗风揭 借施;屋面设有花架,园亭等休闲设施时,应采取防风固定措施。 5.2.9建筑屋面应采用对雨水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材料,不应 采用沥青或沥青油毡。 5.2.10普通屋面雨落水管宜采取断接的方式引人周边低影响

5.2.10普通屋面雨落水管宜采取断接的方式引人周边低影 开发设施。

5.31小区内小型车通过的路面、停车场、步行及自行车道,休 闲广场、室外庭院宜采用透水铺装,其他车行道在满足其功能的 条件下可采用透水铺装。

5.3.1小区内小型车通过的路面、停车场、步行及自行车道、休

5.3.2小区内透水铺装旁宣采用植草沟排水

5.3.4小区设置的景观水体宜符

5.3.5架空平台或地下建筑顶部的绿地应设置底部渗手

6,1.1城市道路及站场宣优先控制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独立 的站场还宜结合自身需求进行雨水资源化利用, 6.1,2城市道路及站场的低影响开发设施选择应充分考虑施工 613城市道路及站场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应考愿城市美 观,其系统布置设施选取、植物配置应与其他市政设施相协调, 6.1,4对于易发生积水的路段可利用道路及周边公共地下空 间设置雨水调蓄设施: 6.2城市道路 6.21.城市道路中分带侧分带、人行道绿化带、树池等宜结合 道路景观要求和周边用地条件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 6.2.2城市道路宜根据道路使用功能合理选用透水路面类型, 透水路面应考虑渗水导排措施。 6.23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应配置有效的溢流排放设施, 并与城镇雨水管渠系统有效衔接, 6.2.4.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设置应考愿道路市政管线数 设维护检修因素,雨水管线可设置于低影响开发设施下方,其 他管线宜避开低影响开发设施。 623 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应考虑相应的防渗措施防止

6.2.5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应考相应的防渗措施,防

6.2.6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植物宜选择适应能力较强的本

6.2.6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植物宜选择适应能力较强的本

土植物,并应考虑高天植物根系对防渗系统、道路管线系统穿 影响。

6.2.7城市道路采用路沿石开口方式排水时,路石开口尺寸

5.2.8.纵坡小手7%的道路两旁宜设置生物滞留带,并应采用租

6.3.1交通枢纽站前广场应结合广场功能与景观需求,合理设 置多种低影响开发设施,不宜只设置透水铺装。 6.3.2面积超过10hm的车辆停放,保养场地,宜进行雨水收集 利用

6.3.3忙路段的公共露天停车场不应采用雨水直接人

式,初期雨水宜收集处理再行排放

7.1.1城市绿地及广场应在满足自身功能条件下,合理确定 影响开发目标。 7.1.2城市绿地及广场应优先保护并修复场地内自然沟渠、 地、坑塘等地表径流通道和雨水蓄存空间并不宜降低场地原 水面率

7.1.5城市绿地及广场的硬质铺装在兼顾美观的前提下,宜

7.2.4坡度小宇25%的公园宜设置分散式低影响开发设施,

7.2.5公园内的建筑宜采用绿色屋顶,当为普通屋面时,需将雨 落水管断接并引入周边低影响开发设施, 7.2.6公园内景观水体宜采用生态措施保持水体自净。 7.2.7公园内滨水区域宜设置植被缓冲带。 7.2.8防护绿地低影响开发宜满足以下规定:

7.2.5公园内的建筑宜采用绿色屋顶,当为普通屋面时,需将雨

2当绿带较宽时,可考虑集中式低影响开发设施 3坡度较大的山体防护绿地,宜在山脚处设置拦洪沟,并宜 在拦洪沟前设置植被缓冲带: 7.3城市广场 7.3.1城市广场应进行有组织排水并对雨水径流污染进行有效 控制。 7.3.2位于城市防涝系统的重要节点或位于汇水流域下游的城 市广场,可结合上位规划需求及周边排水情况建成具有雨水调蓄 功能的下沉式广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有排水泵站和自控系统的调蓄设施应配置可靠电源; 2有条件时宜设置雨水回用设施; 3·应设置专用的雨水进出口: 4“地下空间的出天口及通风井等出地面构筑物的敲口部位 应高于设计地坪0.3m 5在调蓄设施入口处,应设置格栅等截污设施: 6 调蓄设施应设置清淤冲洗装置和检修通道: 调蓄设施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8广场内应配套安全疏散措施。

7.3.3城市广场宜优化其竖向设计和绿地布局,便于雨

8.1.4滨水带绿地空间宜选择雨水塘,雨水湿地植被缓

8.1.5城市水系新增雨水排口应采用生态排口。 8.1.6新建雨水塘或雨水湿地不应侵占现有河道

8.1.5城市水系新增雨水排口应采用生态排口。

8.2.1 城市河道建设宜优先采用生态工程措施,不宜硬化河道。 8.2.2 城市河道形态应具备自然性和生态性,并应评活其稳 定性: 8.2.3 城市河道在满足安全性、整体性的前提下,宜采用生态 护岸。 8.2.4城市河道宜考虑生态补水措施并根据当地情况考虑合理 连拉活

82.4.城市河道宜考虑生态补水措施井根据当地情况考合 选择补水水源。

8,3,1 城市湖库低影响开发应遵循其规划功能和服务功能

主要水质指标不宣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中TV类 标准

91.1绿色屋顶从下至上宜包括以下构造防水层,2保护层:

9.1.3保护层宜符合以下规定

9. 1. 4 排水层宜符合以下规定

9.1.5过滤层宜符合以下规定

表9.1.7绿色屋顶土壤层厚度表

1乡土植物不宜少于70%, 2:应以低矮灌木宿根花卉,地被植物和藤本植物等为 有条件时可少量种植耐卓小型养木: 3绿篱、色块藤本植物宜选用三年生以上苗木进行移植

NY/T 2542-2014 肥料 总氮含量的测定9.1.9采用容器种植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2种植容器宜设计有组织排水; 3宜采用滴灌系统; 4 容器种植的王层厚度应满足植物生存的营养需求,且不 宜小于100mm 9.1.10有雨水直接跌落到绿色屋顶时,雨水跌落处应设置防冲 蚀土壤的措施

2.2透水面层宜满足以下规定

9.2.5:王基应满足以下规定

2当王基不充许人渗时,透水垫层与王基应设置防渗层。

9.2.9当透水铺装场地坡度大于2%时,宜沿坡度方向设置隔

隔断层顶端宜与透水基层顶齐平,底端超出透水基层底 m5cm; 2:隔断层可采用厚度天于1mm的防渗膜或者厚度天于 mm的混凝土: 3隔断层最大水平距离应采用式9.2.9计算

3.1植草沟不应设置在雨水入渗后容易发生塌、滑坡灾害 危险场所。

DB21T 2079-2013 聚氯乙烯(PVC)电缆料分析- 红外光谱法9.3.2植草沟在场地坚向充许且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