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138-2017 陕西省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标准

DBJ61/T 138-2017 陕西省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标准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61/T 138-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6490
VIP资源

DBJ61/T 138-2017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61/T 138-2017 陕西省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标准

2.0.6 非几何信息

建筑物及构件除几何信息以外的其他信息,如材料信息、价 格信息及各种专业参数信息等。

维安标准网(wwVanebz.con

3.0.1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或全过程应采用BIM技术。 3.0.2设计、施工、运维等各参与方应建立相应的BIM应用机 制,并对应用范围和深度实施策划。 3.0.3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的模型及相关成果应及时传 递给相关参与方,并进行沟通协调。 3.0.4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的模型应统一命名规则、编 码及交付格式,模型信息应准确、关联和一致,模型细度应符合 本标准第4章的规定

3.0.1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或全过程应采用BIM技术。 3.0.2设计、施工、运维等各参与方应建立相应的BIM应用机 制,并对应用范围和深度实施策划。 3.0.3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的模型及相关成果应及时传 递给相关参与方,并进行沟通协调。 3.0.4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的模型应统一命名规则、编 码及交付格式,模型信息应准确、关联和一致,模型细度应符合 本标准第4章的规定。 3.0.5BIM应用的相关责任方应保证BIM数据的一致性、关联 和协调性。 3.0.6模型可根据专业分为建筑模型、结构模型、暖通模型 给水排水模型、电气模型和其他模型。 1建筑模型包括场地、建筑构件、建筑装修等模型元素。 2结构模型包括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其他结 构等模型元素。 3暖通模型包括冷热源设备、液体输送设备、空气处理设 备、空气输送设备和其他设备等模型元素。 4给水排水模型包括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用水、工 业工艺、管道系统、布管配件等模型元素。 5电气模型包括发电设备、强电、弱电、专用电气、线缆、 布线配件等模型元素。 6其他模型包括道路、交通、桥梁、隧道、特种结构及其 也专业的模型元素。 3.0.7BIM 应用应对模型进行妥善、安全的储存SL/T 381-2021 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宜建立 BIM 管理平台

3.0.5BIM应用的相关责任方应保证BIM数据的一致性、关联 性和协调性。

3.0.5BIM应用的相关责任方应保证BIM数据的一致

4.0.1模型细度分为五个标准等级,包括LOD100、LOD200、 LOD300、LOD350、LOD400。 4.0.2模型细度包括五个等级,是模型元素满足特定节点的最 低质量要求。 4.0.3同一模型包含不同模型细度等级的模型元素。 4.0.4高等级的模型细度应包含低等级的所有要求。 4.0.57 模型元素的命名、编码、组织方式宜根据国家或陕西省 的现行有关标准规定,也可根据项目特点在实施方案中统 约定。 4.0.6 应根据模型细度等级确定模型传递或交付时数据的可 信度。 4.0.7 模型元素应有对应的责任人,责任人应对模型元素的建 模进度及模型细度负责。

4.0.8 BIM 应用策划应考虑 BIM 应

求,宜根据本标准规定进行约定,但尺寸值、预留空间等 要素可根据项目特点在实施方案中约定

5.0.1BIM应用前应进行策划,BIM应用策划由各阶段项自负 责人组织实施。 5. 0.2 BIM应用策划应根据项目特点、合同和各相关方需求 确定。 5.0.3 BIM应用策划应形成实施方案,内容宜包括: 工程概况; 2 编制依据; 3 应用目标; 4 应用范围及深度; 5 人员组织及职责; 6 软硬件配置; 7 建模标准; 8 应用流程; 9 协同工作; 10 模型质量控制; 11 进度计划及模型交付要求。

6.1.1BIM设计按阶段划分,宜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 工图设计儿个应用阶段。 6.1.2BIM设计应以协同工作模式进行。 6.1.3J 用于建立模型的数据应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真实数据。 6.1.4坐标和高程宜采用大地坐标和绝对高程,项目原点应与 天地坐标相关联,项目正负零标高应与绝对高程相关联 6.1.5用于性能分析、量化分析、视图表达的数据应由模型直 接获取。

6.1.6设计模型交付前应校核约定的模型细度、建模标准等内 容,达到验收标准后方可交付。

6.1.6设计模型交付前应校核约定的模型细度、建模标准

6.2.1BIM在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的应用内容宜包括可视化表 达和面积指标统计分析。 5.2.2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模型的建立应以真实数据、合同 实施方案、相关标准及规范为依据。 6.2.3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除应建立单体模型外,还宜建立 顶目所处周边环境以及场地的模型。 5.6.4方案及初步设计的BIM应用交付成果,除应包含满足国 家现有设计规范内容及深度要求的内容外,还可根据合同约定进 性能介析笙内容

6.6.4方案及初步设计的BIM应用交付成果,除应包含满足国

6.3.1施工图设计阶段宜全专业应用BIM技术。

5.3.1施工图设计阶段宜全专业应用BIM技术。

6.3.2施工图模型应根据设计方案或初步设计成果、合同及 BIM实施方案、相关标准及规范等进行创建。 6.3.3施工图设计阶段的BIM应用宜包含以下内容:方案优 化、协同设计、全专业碰撞检测及优化、净高分析、性能分析、 面积及材料统计、可视化表达等。

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的图纸外,还宜包含构件统计表、透视图、 局部剖切图、机电剖面图等内容

.4.3用于构件详图设计以及节点详图设计的模型,可基于构 牛拆分设计成果、施工图设计成果以及预制构件计算结果等进行 创建,并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构件编码体系

业管线及预留预埋之间的碰撞检查、施工工艺的碰撞检查和安装 可行性验证。

应包括结构部件、结构连接件、生产安装理件、机电集成理件和 预留穿孔等类型的模型元素,

式设计模型、工程量统计表、平立面布置图、构件详图和节点 详图。

.5.1参与设计的不同专业以及同一专业的不同人员宜基于同 一个核心模型进行工作

6.5.2 协同设计包括专业间协同、专业内协同以及构件和数据 协同。 6.5.3 当模型数据过天时,宜按区域、专业、系统等进行拆分。 6.5.4 协同设计宜建立基于网络的平台,统一存放、分发和共 享数据

型的专业间视图提资、基于互联网的沟通协作等作为协同设计的 补充。

6.6.1宜应用BIM 技术为性能分析提供准确的基础模 数据。

6.6.2在设计前期宜采用BIM软件作定性的性能分析;在

后期宜导入相关专业软件作定量分析,导人数据应包括模型及相 关设计参数。

6.6.3用于性能分析的模型应依据项目设计条件、相关标准及 规范、各设计阶段提供的模型、图纸和计算报告书等进行创建。 6.6.4性能分析的BIM应用宜包含以下内容:建筑物理环境分 析、可视化分析、构件性能分析、建筑能耗模拟等。 6.6.5性能分析的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含计算图表、可视化 立件和八托相生竺

7.1.1施工企业应对BIM应用作出规划,建立保证BIM实施 的体系和制度。 7.1.2项目BIM应用目标和范围应根据各相关方需求、项目特 点、合同要求确定和策划,BIM应用策划应由项目经理组织各 相关方进行,

7.1.4模型附加信息应完善、准确

7.1.5BIM应用于施工管理时,宜结合移动计算、虚拟现实 物联网等技术。

7.1.7工模型交付前应校核约定的模型细度、建模标准,达 到验收标准后方可交付

7.2.1建筑工程的各分部工程宜用BIM技术进行深化设计。 7.2.2深化设计模型应依据施工图纸、设计模型、合同、标准 规范、施工工艺要求等进行创建。 7.2.3深化设计宜在协同模式下进行,各专业置先进行专业内 部优化,再进行多专业综合优化。 7.2.4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时,宜进行梁柱节点设计, 造柱、圈梁、栏板设置及连接设计,预理件、预留孔洞定位,复 杂节点钢筋排布等。

7.2.2深化设计模型应依据施工图纸、设计模型、合同、标准

7.2.5砌体结构深化设计时,宜进行砌体排布、管线盒位置持 布、周边连接设计等。 7.2.6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时,宜进行模具设计 埋件、预留孔洞定位、临时安装措施设计等。

位进行设备管线排布,支吊架设计,未端器具、预留孔洞、预埋 件定位

装工程深化设计宜校核以下参数:水泵扬程及流量、

7.2.8安装工程深化设计宜校核以下参数:水泵扬程及

风机风压及风量、管道管径、风管截面、电缆截面、系统阻 衡、支架受力、冷热负荷、照度等

7.2.9钢结构深化设计时,宜进行节点深化设计、预埋件设 计等。

7.2.9钢结构深化设计时,宜进行节点深化设计、

7.2.10装饰装修深化设计时,宜对顶棚、墙面、地面、1 家具、卫生间等装饰构造的细部做法进行优化和空间尺寸优 7.2.11建筑幕墙深化设计时,宜对面板、支撑体系、嵌板 埋件等部位的细部做法进行优化。

7.2.12深化设计完成后应经原设计单位审核确认

深化设计图纸、分析报告、计算书、工程量清单等

7.3.1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钢筋工业化加工、钢结构构件加 工、安装工程预制加工、装饰装修等工作宜应用BIM技术。 7.3.2预制加工前,应根据现场的生产设施、运输吊装、安装 工艺等,合理拆分模型,并建立标准化编码体系。 7.3.3预制加工模块拆分盲按照其功能、部位、部件,划分为

7.3.4模型应用于预制加工时,应在深化设计模型基础上添加

7.3.4模型应用于预制加工时,应在深化设计模型基础上添加

7.3.5预制加工BIM软件应具备加工图生成功能,并

数控加工、预制生产控制系统的数据格式。 7.3.6预制加工的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预制加工模型 勾件加工图、构配件清单、材料计划以及构件生产安装相关文 件等,

数控加工、预制生产控制系统的数据格式

数控加工、预制生产控制系统的数据格式

构件加工图、构配件清单、材料计划以及构件生产安 件等。

7.4.1现场平面布置、施工难度天的复杂节点、天型设备安装、 新技术、新工艺等,宜进行施工模拟,优化布置及工艺。 7.4.2施工模拟时,应将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中的相关信 息、节点详图等附加或关联至模型中。周边环境信息宜采用概念 体量表示,概念体量宜包含几何信息并附加所需性能参数。 7.4.3现场平面布置模拟时,宜对场地布置的大型设备、加工 车间、材料堆放及永临道路进行模拟优化,并建立平面布置 模型。

洞口预留等进行可视化模拟

7.4.6施工模拟的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施工模拟模型、 可视化资料、模拟分析报告等

7.5.1模型应用于进度管理时,可进行进度可视化模拟、对比 分析、进度优化等工作。 7.5.2宜根据工作分解结构将项目深化设计模型按照工程项目 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施工段、工序分解或合并。 7.5.3模型应用于进度管理时,应添加计划进度、完成工程量 资源配置等信息,设置进度报警点。

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生成预警信息,调整优化进度

7.5.5进度管理的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进度预警报告, 优化报告与模拟成果等

7.6.1模型用于成本管理时,应参照《陕西省建设工程工程量 清单计价规则(2009)》,在深化设计模型基础上进行分类拆分 添加项目名称、编码、特征及工作内容等信息。 7.6.2模型应与时间、工序、实际价格相关联,必要时可添加 错施费、间接费等相关费用,实现成本的动态管控。 7.6.3应根据项自特点和成本控制需求,输出不同层次、不后 为容、不同周期的实物工程量,与预算工程量和实际工程量进行 对比分析,控制成本。 7.6.4成本管理的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工程量清单、材

7.6.4成本管理的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工程量清单

7.7 质量与安全管理

7.7.1模型应用于质量与安全管理时,应在深化设计模型基础 上添加质量控制点、危险源与安全设施配置等信息,并进行动态 管理。

方案模拟与优化、质量问题检查与验收等应用

辩识与预控、大型设备运输、群塔碰撞检查、灾害过程模拟、安 全防护演示等。

7.7.4质量与安全管理信息应及时与模型关联,定期或分

7.7.5质量管理的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质量记录、质量

检查、质量验收报告等。安全管理的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 安全交底记录、危险源辨辩识、安全检查结果报告等。

7.8.1BIM技术宜用于绿色施工中“四节一环保”(节能、节 材、节水、节地及环境保护)的各个阶段。 7.8.2用于节能和节水时,可进行用水用能情况模拟、数据关 联统计与分析、改进调整等。 7.8.3用于节材时,可通过深化设计、施工方案优化、工程量 对比分析等措施节约材料。 7.8.4用于节地时,可进行现场布置优化、生态模拟等。 7.8.5用于环境保护时,可进行施工环境、光污染、噪声等的

联统计与分析、改进调整等。 7.8.3用于节材时,可通过深化设计、施工方案优化、工程量 对比分析等措施节约材料。 7.8.4用于节地时,可进行现场布置优化、生态模拟等。 7.8. 5J 用于环境保护时,可进行施工环境、光污染、噪声等的 模拟与控制。 7.8.6绿色施工的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平面布置图、可

7.8.4用于节地时,可进行现场布置优化、生态模拟等。 7.8.5用于环境保护时,可进行施工环境、光污染、噪声等的 模拟与控制。

7.8.6绿色施工的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平面布置图、可 视化文件、分析报告等。

7.9.1竣工模型应完整、准确,并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7.9.2交付的模型应在竣工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合同约定及不 司的交付对象,对相关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建立不同的模型。 7.9.3交付的模型除应包括竣工验收模型中的相关信息外,还 立结合有关要求,附加或关联工程资料信息

8.1.1运维模型宜以峻工模型为基础,也可重新创建运维模型。 8.1.2运维模型的基础数据应基于竣工模型,根据运维的具体 内容和要求进行增减和优化,在保留有效信息的同时尽量减少几 余信息。

8.1.4运维模型宜根据其使用方式按区域、楼层和系统进行拆 分和组织

软件宜建立在云平台基础上,并应具备搜索、读取、分类、计 算、预警等基本功能

8.2.1空间管理平台及软件宜具备空间规划、空间分配和人流 管理等功能。 8.2.2纳人管理的空间宜根据区域、楼层、使用功能等进行 分类。 8. 2.3 纳入管理的空间应具备名称、编码、面积、体积、用途

8.2.3纳入管理的空间应具备名称、编码、面积、体积、用途

8.2.3纳入管理的空间应具备名称、编码、面积、体积、 等基本信息。

8.2.4纳入管理的空间应能够方便地添加如所有者、租1

改造者、资金、时间、温度、湿度、设计使用人员数、实际使用 人员数等信息

8.2.6纳入管理的空间编码应具有唯一性。

3.3.1设施管理平合及软 信息联动、头时 言息查询、监测结果分析等功能 3.3.2设施管理宜包括设备的搜索、查阅、定位、运行状态显 下,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报警,关键设备的运维和检查,环境风 验和系统稳定性监测等

8.3.3设施管理宜添加设备寿命周期、运维记录、运维成

QYNY 0001S-2015 昆明脑友食品有限公司 葛根粉条8.3.3设施管理宜添加设备寿命周期、运维记录、运维成本信

息、维保人员信息、设备设施操作规程、监控监测点位、相关责 任制度、产品售后等运维信息,

8.3.4设施管理基础资料宜包括设备布局图、系统原

3.3.4设施管理基础资料宜包括设备布局图、系统原理图、巡 验路线图、维护计划、应急预案等,运维管理宜定期出具监测分 析报告、运维记录、运维成本报告等。

8.4.1资产管理宜基于统一的平台,并能动态显示资产现状。

8.4.1资产管理宜基于统一的平台SN/T 5317-2021 进出口皮革及其制品中有机磷阻燃剂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并能动态显示资产现状。 8. 4.21 资产管理平台宜具备报表生成、资产变更记录及资产分 析等基本功能。

9.0.1模型在实施过程中应分阶段依据设计及施工规范、设计

9.0.2模型质量检查的内容宜包括: 1基本设定检查:文件命名、拆分、色彩、线型、样式、 参数等; 2完整性检查:轴网、楼层、剖面、空间、材质等; 3建模规范性检查:构件的数量、碰撞、位置信息、模型 细度等; 4专业检查:构件的构造、分类、连接关系等。 9.0.3质量检查不合格的模型不应进行验收交付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