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140-2018 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居住建筑设计规程

DBJ61/T 140-2018 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居住建筑设计规程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61/T 140-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6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4512
VIP资源

DBJ61/T 140-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61/T 140-2018 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居住建筑设计规程

2.1.6关键部位连接柱

2.1.6关键部位连接柱connectingcolumninkeypart

位于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中墙板间角部、端部连接部位的 竖向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

TSG S7001-2013 客运索道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2.1.7一般部位连接柱

2.1.7一般部位连接柱

位于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中墙板间“T”字型、“+”字型、

字型连接部位的竖向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

位于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中墙板间,仅起构造连接作用的 “一”字型竖向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

设置于预制复合墙板上方,连接楼板和预制复合墙板的现浇 钢筋混凝土构件。

用于约束和连接预制复合墙板的现浇混凝土构件,主要包 连接柱、竖向后浇带及约束暗梁

在平面内,与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相连的梁。

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及内装进行的一体化设计,各专业之 间的配合设计,并符合建筑设计、构件生产、装配施工、使用、 维护等要求的系列化设计。

2.2.1材料力学性能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填充块材的弹性模量;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填充块材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肋柱、连接柱及竖向后浇带纵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强度等级不同时可分别计算; 剪切截面内肋梁纵筋的抗拉设计强度。

2.2.2作用和作用效应

N 墙体轴向压力设计值: VuE 一 地震设计状况下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水平接缝剪力 设计值。

2.2.5传热系数及其他

预制复合外墙板结构层平均热阻; 修正系数; 各均质材料层的厚度; 各均质材料的导热系数: 预制复合外墙板的传热系数;

墙板截面高度; 墙体截面高度; 墙体截面宽度; 填充体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肋柱、连接柱及竖向后浇带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剪切截面内肋梁纵筋的截面面积之和: 垂直穿过结合面的肋柱、连接柱及竖向后浇带钢筋 面积之和。

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结构重要性系数; 计算截面处墙体的广义剪跨比。

3.1.1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居住建筑设计应符合村镇建设 规划的要求,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及居民日常生活方 式,因地制宜,设计经济适用、绿色美观的房屋;房屋与周边相 邻建筑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及《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规定。

3.1.2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I

50002的相关规定,采用模块组合的标准化设计,按照“少规格、 多组合”的原则组合建筑形式,宜与当地民居建筑风格相协调, 并将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和内装系统进行集 成设计。

3.1.3建筑平面设计应结合建筑各功能空间使用尺度及构

据结构受力特点合理拆分结构预制部品,确定适宜的制作公考 安装公差设计值,保证预制部品的定位尺寸满足平面功能需要

3.1.4建筑节能设计应依据当地气候环境,将建筑外围护系 保温、防水、防火、气密等措施与结构主体外墙复合集成设计 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 的相关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宜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标准

3.1.5建筑外围护系统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主体结构相协

接部位宜采用柔性连接方式,选用的材料、接缝及外门窗洞口等 构造措施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有关抗风性能、抗震性能、耐撞击 性能、防火性能、水密性能、气密性能、隔声性能、热工性能及 耐久性能的相关规定。

化设计,满足居住照明、电器、生活热水、冬李采暖等需求。

化设计,满足居住照明、电器、生活热水、冬季采暖等需求 一建筑中壮没计官上建筑一纯均及建筑没各地同进没计

3.1.8建筑内装设计宜与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协同进行设

宜采用装配式楼地面、墙面、吊顶、集成式厨房及集成式卫浴系 统等。

3.2.1建筑平面布局应综合考虑室外自然环境、居民日常生活楼

3.建巩干面布向应统 式及装配式建筑特点,居住功能齐全,房间布局宜方正、紧, 建筑体形宜简单、规整,立面设计应有利于冬季日照和夏季通风, 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的相关规定。

建筑体形宜简单、规整,立面设计应有利于冬季日照和夏季通风, 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的相关规定。 3.2.2建筑开间不宜大于6.0m,单面采光房间的进深不宜大于 6.0m,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层高不宜大于3.6m,寒冷地区建筑层高 不宜大于3.3m。

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的相关规定。 3.2.2建筑开间不宜大于6.0m,单面采光房间的进深不宜大于 6.0m,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层高不宜大于3.6m,寒冷地区建筑层高 不宜大于3.3m。 3.2.3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建筑空间布局还应充分考 虑室内通风、采光、热环境及节能等要求;卧室、起居室等主要 房间宜布置在南侧,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辅助房间宜布置在 北侧。

6.0m,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层高不宜大于3.6m,寒冷地区建筑 不宜大于3.3m。

3.2.3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建筑空间布局还应充

虑室内通风、采光、热环境及节能等要求;卧室、起居室等 房间宜布置在南侧,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辅助房间宜布 北侧。

3.2.4建筑外窗设计应考虑朝向,外窗的窗墙比应符合

标准《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的相关规定;二 楼以上窗外无阳台或平台的外窗窗台不应低于0.9m,否则应采取 防护措施,

3.2.5被动式太阳房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计被动式太阳房时,宜采用直接受益式或附加阳光间式 集热方式; 2被动式太阳房应朝南向布置,东、西向不宜布置集热面, 当正南向布置有困难时,不宜偏离正南向土30°以上,主要供暖 房间宜布置在南向: 3被动式太阳房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农村居住建筑 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的相关规定。

.2.6建筑自然通风应符合下列

3.2.6建筑自然通风应符合下列要求:

1起居室、卧室等房间宜利用穿堂风增强自然通风,通风口 开口位置及面积宜符合下列规定: 1)进风口和出风口宜分别设置在相对的立面上: 2)外窗开后面积宜为房间地板面积的15%~25%,开口宽度 宜为开间宽度的1/3~2/3。 2采用单侧通风时,通风窗所在外墙与夏季主导风向间的 夹角宜为40°~60°。

3.3.1预制复合外墙板的保温构造形式和保温材料宜根据气候条 件和资源状况选择,保温层厚度应经过计算确定。预制复合外墙 板的传热系数宜按本规程附录B计算确定。 3.3.2预制复合外墙板按不同地区节能设计要求宜采用夹芯保温 或整体外保温做法,保温构造形式参见本规程附录C、附录D。 墙板保温层应延伸包裹住墙板周边的连接柱与约束暗梁,在结构 外立面上形成闭合的保温面。

3.3.3建筑外墙板接缝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缝处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选用构造防水、材料防水 相结合的防排水设计; 2接缝宽度及接缝材料应根据外墙板材料、立面分格、结构 层间位移、温度变形等因素综合确定;所选用的接缝材料及构造 应满足防水、防渗、抗裂、耐久等要求,且接缝材料应与外墙板 具有相容性;外墙板在正常使用下,接缝处的弹性密封材料不应 破坏; 3接缝处以及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处应采取防止形成热桥的 构造措施

2应选用保温性能和密闭性能好的门窗,不宜采用推拉窗, 外门、外窗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外门窗气 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规定的4级: 3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向阳面的外窗及透明玻璃门应采取遮 阳措施。其外遮阳形式及遮阳系数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农村居住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附录A中表A.0.5执行; 4寒冷地区建筑外窗宜增加夜间保温措施,门窗所占面积不 宜过大。不同朝向外窗(含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窗墙面积比不 宜大于表3.3.4规定的限值:

表3.3.4寒冷地区村镇居住建筑窗墙面积比限值

5寒冷地区建筑出入口宜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如讼 斗、双层门、保温门帘等。

3.3.5建筑屋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3.5建筑屋面设计应符合下列

1屋面应设置保温层。保温材料、构造形式和保温材料厚度 应满足气候区屋面的传热系数限值要求,具体做法应按国家现行 标准《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附录A中表A.0.6、 表A.0.7执行; 2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的屋面可采用种植屋面,种植屋面应符 合行业现行标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相关规定。 3.3.6建筑地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寒冷地区地面宜设保温层,外墙在室内地坪以下的垂直墙 面宜增设保温层,地面保温层下方应设置防潮层

合行业现行标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相关规定。 3.3.6建筑地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寒冷地区地面宜设保温层,外墙在室内地坪以下的垂直墙 面宜增设保温层,地面保温层下方应设置防潮层; 2夏热冬冷地区地面宜做防潮处理,亦可采用蓄热系数小的 材料或带有微孔的面层材料等防潮措施。

1寒冷地区地面宜设保温层,外墙在室内地坪以下的手 面宜增设保温层,地面保温层下方应设置防潮层: 2夏热冬冷地区地面宜做防潮处理,亦可采用蓄热系类 材料或带有微孔的面层材料等防潮措施。 3.3.7建筑内装设计应满足内装部品的连接、检修更换和设 管线使用年限的要求。

管线使用年限的要求。

3.3.8建筑内装轻质隔墙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结合室内管线的敷设进行构造设计,避免管线安装和维 修更换对墙体造成破坏; 2应满足不同功能房间的隔声要求; 3应在吊挂空调、画框等部位设置加强板或采取其他可靠加 固措施。

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结构宜采用普通混凝土,亦可采用再生骨料混凝土: 1)现浇结构及预制部品构件中的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 低于C25,且不宜高于C45; 2)现浇结构及预制部品构件采用再生骨料混凝土时,其混 凝土配合比及力学性能应符合行业现行标准《再生骨料 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的相关规定; 3)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 结构中钢筋的采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预制复合墙板肋梁、肋柱中的纵筋宜采用HRB400、 HRBF400级钢筋;肋梁、肋柱中的箍筋亦可采用满足 国家相关标准的冷拔丝钢筋: 2)其他预制部品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 HRBF400级钢筋;箍筋宜采用HRB400、HRBF400、 HPB300级钢筋; 3)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GB50204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 结构技术规程》JGJ114的相关规定。 预制部品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300级钢 年。当采用内理式螺母或吊杆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 E; 填充体的物理、力学及耐久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的相关规定; 5预制复合墙板底部与楼面采用坐浆连接时,水平接缝处铺 设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b20,且坐浆应密实饱满,厚度不 宜小于20mm; 6本规程未提及到的其他材料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 关规定。

4.1.2荷载及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结构的楼(屋)面活荷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 荷载规范》GB50009的相关规定; 2在计算预制复合墙板自重标准值时,轻质或多孔材料应采 用在当地自然状态下的容重,可取干容重的1.1~1.4倍; 3结构的风荷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的相关规定; 4结构抗震设防烈度的确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水平地震作用可按国家现行标 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规定的底部剪力法进行计算。 4.1.3计算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结构内力及位移计算时宜对结构进行力学简化处理,其抗 侧力模型可采用本规程附录A中的等效模型: 2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与位移可按弹性方法计算,

4.1.2荷载及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

1结构内力及位移计算时宜对结构进行力学简化处理,其抗 侧力模型可采用本规程附录A中的等效模型; 2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与位移可按弹性方法计算 连梁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应小于0.5; 3结构构件及节点接缝的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持久、短暂设计状况

式中:Y一 一 结构重要性系数:在持久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安 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安全等级

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0.9: S。一作用效应的组合设计值,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 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相关规定执行; R。一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按持久、短暂设计状况和 地震设计状况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计算: YRE一 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 按0.85采用,其他构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

结构部品构件包括:预制复合墙板、叠合楼板、叠合梁、预 制复合女儿墙、预制楼梯及预制雨棚等其他部品构件。所有结构 部品构件除满足本规程要求外,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 花

4.2.1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承载力计

1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应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在集 中荷载作用下,荷载作用位置处无连接柱时尚应进行局部受压承 载力计算; 2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的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持久、短暂设计状况:

剪跨比入大于2.5:

剪跨比元不大于2.5时:

V0.25βf.A.+0.25f.A.

(0.20β.f.A。+0.2f.A.) S YRE

(0.15βJ.A。+0.15f.Ag) YRE

墙体剪力设计值(N); 肋柱、连接柱及竖向后浇带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设计值(N/mm2),强度等级不同时可分别计算; 肋柱、连接柱及竖向后浇带水平投影面积之和(mm) 填充体的水平投影面积总和(mm2): 填充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 C50时取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取0.8: 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3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斜截面受剪承 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持久、短暂设计状况:

当为偏心受拉且上式右端计算值小于fyAs时,应取等于fyAs。 2)地震设计状况:

当为偏心受拉且上式右端方括号内计算值小于0.8fyAs,应取 等于0.8fAs。

2.5>元>1.5时,取计算值;可近似取层高与墙体截 面高度之比; 墙体截面高度(mm); 混凝土和填充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肋柱、连接柱及竖向后浇带水平投影面积之和(mm) 填充体的水平投影面积总和(mm²); 剪切截面内肋梁纵筋的抗拉设计强度(N/mm2), 取值不应大于300N/mm?; 剪切截面内肋梁纵筋的截面面积之和(mm2),剪 切截面可取45°斜线; 墙体轴向力设计值。当N为压力且N>0.2fAc 时,取N=0.2fcAc;当为拉力时以负值代入计算。 设计状况下,结构应进行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水平

4在地震设计状况下,结构应进行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水 缝处的受剪承载力验算:

Vue≤0.6fwAsw+0.6M

1)墙板高度应根据结构层高确定:墙板宽度应根据房屋开

须制复合墙板肋梁、肋柱最小截面高

梁、肋柱预留插筋应满足下列

1)当预留插筋采用直线锚固、弯折锚固、机械锚固时,其 锚固长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中的有关规定; 2)当预留插筋采用锚固板锚固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 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DJ256中的有关规定。 5预制复合墙板的顶部、底部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宜设置 且糙面:侧面与连接柱或竖向后浇带的结合面宜设置粗糙面,亦 可设置键槽等其他形式,其粗糙面、键槽等具体构造宜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的相关规定: 6未提及的构造措施参照陕西省现行地方标准《装配式复合 墙结构技术规程》DBJ61/T94的相关规定。

1结构宜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和水平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 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 2)结构的抗侧力体系应根据其多道抗震防线的特点进行设置 2结构可单独采用,亦可与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等其他 结构体系共同工作形成混合结构体系: 3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 范》GB50007的相关规定; 4较长的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宜开设洞口,将其分成长度较 为均匀的若干墙段; 5当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 应至少采取下列措施中的一项措施,减小梁端部弯矩对承重复合 墙体的不利影响: 1)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复合墙体,抵抗该墙体平 面外弯矩,墙体厚度不宜小于梁的宽度:

2)当不能设置与梁轴线方向相连的复合墙体时,宜在墙与 梁相交处设置连接柱;连接柱宽度不应小于梁宽,并应 按计算确定截面及配筋: 3)梁与墙端部也可按铰接设计,但应保证端部截面有充分 的转动能力。 6结构宜采用预制叠合梁作为结构体系的连梁或楼面梁,其 十算及构造应符合行业现行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GJ1的相关规定; 7结构宜采用预制叠合楼板,亦可采用现浇楼板; 8当结构采用坡屋面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处理: 1)竖向受力构件采用装配式承重复合墙体,坡屋面采用现 浇或预制混凝土染板体系; 2)结构平屋面采用平面叠合楼盖,坡屋面采用轻钢挂瓦构 造处理

注:1约束暗梁应与预制复合墙板的设防烈度一致

1预制复合墙板与连接柱及竖向后浇带水平连接时,肋梁纵 筋应在连接柱及竖向后浇带内有可靠锚固或连接(图4.3.3.1):

筋应在连接柱及竖向后浇带内有可靠锚固或连接(图4.3.3.

图4.3.3.1 预制复合墙板水平连接

2预制复合墙板水平接缝宜设置在楼面标高处,墙板底部与 楼面宜采用坐浆连接(或灌浆料填实),接缝高度宜为20mm,墙 板顶部应将肋柱纵筋外伸,并与约束暗梁或现浇楼板形成可靠锚 固或连接(图4.3.3.2)。

图4.3.3.2预制复合墙板竖向连接

4.4.1结构部品设计一般规定

1结构部品构件除应满足主体结构设计计算需要外,还应进 行短期状况下的施工验算; 2结构部品构件传力应与计算假定相符合,不宜出现复杂或 不明确的传力路径 3结构部品设计中有关设备与管线的预留、预埋应符合本规 程第5章的相关规定。 4.4.2预制复合墙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预制复合墙板的规格、构造、配置、留洞等参数宜采用字 母及数字编号加以区分; 2预制复合墙板设计应注明墙板安装方向;朝向厨房及卫生 间一侧等需贴瓷的墙面,应设计为粗糙拉毛表面,并应注明拉毛 面方向

1预制复合墙板的规格、构造、配置、留洞等参数宜采 母及数字编号加以区分: 2预制复合墙板设计应注明墙板安装方向;朝向厨房及 间一侧等需贴瓷的墙面,应设计为粗糙拉毛表面,并应注明 面方向。

4.4.4预制复合女儿墙及其他部品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预制复合女儿墙设计包括预制复合女儿墙墙板及预制压 顶板设计; 2预制楼梯宜采用板式楼梯,且梯段板上端支座宜采用固定

铰支座,下端支座宜采用滑动铰支座; 3预制混凝土雨棚、空调板及阳台等其他部品拆分应符合国 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5.1.1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居住建筑应满足设备系统功能 齐全、运行安全、维护方便等基本要求。设备与管线应与建筑、 结构专业密切配合,进行协同设计。设备与管线宜采用节能、节 水、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以适应新型村镇建筑工业 化建造技术。

结构专业密切配合,进行协同设计。设备与管线宜采用节能、节 水、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以适应新型村镇建筑工业 化建造技术。 5.1.2设备与管线宜进行标准化部品设计,并准确定型定位。 5.1.3管线系统应综合设计、统筹布局、合理使用空间。管线平 面布置应避免交叉,立管应相对集中布置,主干管道应与结构主 体分离。 5.1.4水、电、气、热等系统进行协同设计时,其设计参数取值 和布置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5.1.5当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资源较为丰富时, 宜采用技术措施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当部品安装相关系统设备 组件时,应提前预留、预埋孔洞和埋件,具体做法和位置应由设 备专业与相关厂家技术对接后确定,同时应进行相关的设备与管 线部品设计。

5.1.4水、电、气、热等系统进行协同设计时,其设计参数取值 和布置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5.1.5当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资源较为丰富时: 宜采用技术措施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当部品安装相关系统设备 组件时,应提前预留、预埋孔洞和埋件,具体做法和位置应由设 备专业与相关厂家技术对接后确定,同时应进行相关的设备与管 线部品设计。

5.2.1给排水系统的管材及附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给水干管及支管宜采用钢塑复合管、无规共聚聚丙烯 (PPR)管,或铝塑复合管;卫生器具、控制阀门、水表、水泵 等材料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及陕西省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并宜 选用节水、节能环保产品: 管宜采用硬聚氯乙烯内螺旋

消音管YD/T 3456-2019 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载体安全技术要求,应设置检查口及清扫口;污水立管宜采用伸顶通气方式: 设置卫浴和洗衣机的部位应设置气密性地漏。 5.2.2厨房、卫生间宜采用同层排水方式。 5.2.3给排水系统中管径大于DN25的给水管道及排水管道应与 结构主体分离。

5.2.4给排水系统竖向管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多户共用的给水立管及其附属设备(控制阀门、水表等) 宜设置在公共管道井内;当设计采用无管道并时,给水立管可沿 厨房卫生间墙角布置,在楼板相应位置预留孔洞,穿楼板应加止 水节保护套管: 2污水、雨水主立管,宜沿墙角明装敷设,立管穿预制楼板 处应预理止水节套管。

5.2.5给排水系统横向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套内给水、污水横支管水平穿墙时,可在墙板填充体上钻 孔穿过,不宜在预制复合墙板的肋梁、肋柱及结构的现浇构件上 钻孔穿设管道; 2连接用水器具的给水、热水支管宜明敷安装,当设计采用 暗敷时,宜在预制复合墙板上留槽或安装后开槽敷设安装,且管 道管径不应大于DN20。 5.2.6暗装的消火栓箱,结构部品设计时应在墙板相应部位预留

5.2.6暗装的消火栓箱,结构部品设计时应在墙板相应部位予 孔洞。

DL/T 985-2012 配电变压器能效技术经济评价导则5.2.7楼面(屋面)现浇板内设计有设备和管道预留的洞口店 照常规结构设计方法预留;预制叠合楼板、预制雨棚、预制空 板、预制阳台板应在预制时预留洞口和预埋套管

5.2.8条件允许时宜采用标准化集成式厨房和卫生间设计

厨房、卫生间设计时采用可移动式和可变式接口管道 技术。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