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制冷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空调制冷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22.17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空调制冷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①系统吹扫:采用洁净干燥的空气对整个系统进行吹扫,将残存在系统内部的铁屑、焊渣、泥砂等杂物吹净;在系统的最低点设排污口,用压力为0.5~0.6MPa的干燥空气进行吹扫;如系统较长,可采用几个排污口分段进行;用白色靶板检验,5min内靶板上无铁锈、尘土、水份、及其他杂物为合格。

②系统气密性试验:制冷剂为氨的系统,采用压缩空气进行试验;制冷剂为氟利昂的系统,采用瓶装压缩氮气进行试验;对于较大的制冷系统也可采用压缩空气,但须经干燥处理后再充入系统。以发泡剂(如肥皂水等)检验,对系统所有焊口、阀门、法兰等连接部位进行重点检漏。在试验压力下,以发泡剂检验不泄漏、不出现压力降为合格。系统气密性试验压力见表3.2.3

表3.2.3系统气密性试验压力(MPa)

③系统抽真空试验:气密性试验后,采用真空泵将系统抽至剩余压力小于5.3kPa(40mm汞柱),保持24h,氨系统压力不发生变化为合格,氟利昂系统压力回升不应大于0.53kPa(4mm汞柱)。

①制冷系统充灌制冷剂时Q/GDW 11467.1-2016 港口岸电系统建设规范 第1部分:设计导则.pdf,应将装有质量合格的制冷剂的钢瓶在磅秤上进行称量并做好记录;用连接管与机组注液阀接通,利用系统内真空度将制冷剂注入系统。

②当系统内的压力至0.196~0.294MPa时,应对系统再次进行检验。如有泄漏应予以修复,无泄漏再继续充灌制冷剂。

③当系统压力接近钢瓶压力时,即可启动压缩机,以加快充装速度,直至符合有关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的制冷剂重量。

3.2.3.2燃油系统管路安装:

(1)机房内油箱的容量不得大于1m3,油位应高于燃烧器0.10~0.15m,油箱顶部应安装呼吸阀,油箱还应设置油位指示器。

(2)为防止油中的杂质进入燃烧器、油泵及电磁阀等部件,应在管路系统中安装过滤器,一般可设在油箱的出口处和燃烧器的入口处。油箱的出口处可采用60目的过滤器,而燃烧器的入口处则应采用140目较细的过滤器。

(3)燃油管路应采用氩弧焊或氩电联焊焊接,焊接前应清除管内的铁锈和污物,焊接后应进行吹扫。

(4)燃油管道的最低点应设置排污阀,最高点应设置排气阀。

(5)装有喷油泵回油管路时,回油管路系统中不应装有旋塞、阀门等部件,保证管路畅通无阻。

(6)在无日用油箱的供油系统中,应在储油罐与燃烧器之间安装空气分离器,井应靠近机组。

(7)管道无损检测抽检比例和合格等级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8)当管道系统采用水冲洗时,合格后应及时用干燥的压缩空气将管路中的水分吹干。

3.2.3.3燃气系统管路安装:

(1)燃气系统管路应采用无缝钢管明装敷设;特殊情况下采用暗装敷设时,必须便于安装和检查。

(2)燃气管路的敷设,不得穿越卧室、易燃易爆品仓库、配电间、变电室等部位。

(3)当燃气管路的设计压力大于机组使用压力范围时,应在进机组之前增加减压装置。

(4)燃气管路进入机房后,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球阀、压力表、过滤器及流量计等。

(5)燃气管路宜采用焊接连接,应做强度、严密性试验和气体泄漏量试验。

(6)燃气管路与设备连接前,应对系统进行吹扫,其清洁度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规定。

4.1.1制冷设备与制冷附属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制冷设备、制冷附属设备的型号、规格和技术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验报告;

(2)设备的混凝土基础必须进行质量交接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

(3)设备安装的位置、标高和管口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地脚螺栓固定的制冷设备或制冷附属设备,其垫铁的放置位置应正确、接触紧密;螺栓必须拧紧,并有防松动措施。

检查方法:查阅图纸核对设备型号、规格;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和性能检验报告。

4.1.2直接膨胀表面式冷却器的外表应保持清洁、完整,空气与制冷剂应呈逆向流动;表面式冷却器与外壳四周的缝隙应堵严,冷凝水排放应畅通。

4.1.3燃油系统的设备与管道,以及储油罐及日用油箱的安装,位置和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与消防要求。

燃气系统设备的安装应符合设计和消防要求。调压装置、过滤器的安装和调节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且应可靠接地。

检查方法:按图纸核对、观察、查阅接地测试记录。

4.1.4制冷设备的各项严密性试验和试运行的技术数据,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对组装式的制冷机组和现场充注制冷剂的机组,必须进行吹污、气密性试验、真空试验和充注制冷剂检漏试验,其相应的技术数据必须符合产品技术文件和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检查方法:旁站观察、检查和查阅试运行记录。

4.1.5制冷系统管道、管件和阀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制冷系统的管道、管件和阀门的型号、材质及工作压力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

(2)法兰、螺纹等处的密封材料应与管内的介质性能相适应;

(3)制冷剂液体管不得向上装成“Ω”形。气体管道不得向下装成“U”形(特殊回油管除外);液体支管引出时,必须从干管底部或侧面接出;气体支管引出时,必须从干管顶部或侧面接出;有两根以上的支管从干管引出时,连接部位应错开,间距不应小于2倍支管直径,且不小于200mm;

(4)制冷机与附属设备之间制冷剂管道的连接,其坡度与坡向应符合设计及设备技术文件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表4.1.5制冷剂管道坡度、坡向

压缩机吸气水平管(氟)

压缩机吸气水平管(氨)

油分离器至冷凝器水平管

(5)制冷系统投入运行前,应对安全阀进行调试校核,其开启和回座压力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

检查数量:按总数抽检20%,且不得少于5件。

检查方法:核查合格证明文件、观察、水平仪测量、查阅调校记录。

4.1.6燃油管道系统必须设置可靠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其管道法兰应采用镀锌螺栓连接或在法兰处用铜导线进行跨接,且接合良好。

检查数量:系统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查阅试验记录。

4.1.7燃气系统管道与机组的连接不得使用非金属软管。燃气管道的吹扫和压力试验应为压缩空气或氮气,严禁用水。当燃气供气管道压力大干0.005MPa时,焊缝的无损检测的执行标准应按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且采用超声波探伤时,应全数检测,以质量不低于Ⅱ级为合格。

检查数量:系统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查阅探伤报告和试验记录。

4.1.8氨制冷剂系统管道、附件、阀门及填料不得采用铜或铜合金材料(磷青铜除外),管内不得镀锌。氨系统的管道焊缝应进行射线照相检验,抽检率为l0%,以质量不低于Ⅲ级为合格。在不易进行射线照相检验操作的场合,可用超声波检验代替,以不低于Ⅱ级为合格。

检查数量:系统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查阅探伤报告和试验记录。

4.1.9输送乙二醇溶液的管道系统,不得使用内镀锌管道及配件。

检查数量:按系统的管段抽查20%,且不得少于5件。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查阅安装记录。

4.1.10制冷管道系统应进行强度、气密性试验及真空试验,且必须合格。

检查数量:系统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旁站、观察检查和查阅试验记录。

4.2.1制冷机组与制冷附属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制冷设备及制冷附属设备安装位置、标高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表4.2.1制冷设备与制冷附属设备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水准仪或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

(2)整体安装的制冷机组,其机身纵、横向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1/1000,并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3)制冷附属设备安装的水平度或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1000,并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4)采用隔振措施的制冷设备或制冷附属设备,其隔振器安装位置应正确;各个隔振器的压缩量,应均匀一致,偏差不应大于2mm;

(5)设置弹簧隔振的制冷机组,应设有防止机组运行时水平位移的定位装置。

检查方法:在机座或指定的基准面上用水平仪,水准仪等检测、尺量与观察检查。

4.2.2模块式冷水机组单元多台并联组合时,接口应牢固,且严密不漏。连接后机组的外表,应平整、完好,无明显的扭曲。

检查方法:尺量、观察检查。

4.2.3燃油系统油泵和蓄冷系统载冷剂泵的安装,纵、横向水平度允许偏差为1/1000,联轴器两轴芯轴向倾斜允许偏差为0.2/1000,径向位移为0.05mm。

检查方法:在机座或指定的基准面上,用水平仪、水准仪等检测,尺量、观察检查。

4.2.4制冷系统管道、管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管件的内外壁应清洁、干燥;铜管管道支吊架的形式、位置、间距及管道安装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制冷机的吸、排气管道应设单独支架;管径小于等于20mm的铜管道,在阀门处应设置支架;管道上下平行敷设时,吸气管应在下方;

(2)制冷剂管道弯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3.5D(管道直径),其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不应大于0.08d,且不应使用焊接弯管及皱褶弯管;

(3)制冷剂管道分支管应按介质流向弯成90O弧度与主管连接,不宜使用弯曲半径小于1.5D的压制弯管;

(4)铜管切口应平整、不得有毛刺、凹凸等缺陷,切口允许倾斜偏差为管径的1%,管口翻边后应保持同心,不得有开裂及皱褶,并应有良好的密封面;

(5)采用承插钎焊焊接连接的铜管,其插接深度应符合表4.2.4的规定,承插的扩口方向应迎介质流向。当采用套接钎焊焊接连接时,其插接深度应不小于承插连接的规定。

采用对接焊缝组对管道的内壁应齐平,错边量不大于0.1倍壁厚,且不大于1mm。

表4.2.4承插式焊接的铜管承口的扩口深度表(mm)

(6)管道穿越墙体或楼板时,管道的支吊架和钢管的焊接应按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检查数量:按系统抽查20%,且不得少于5件。

检查方法:尺量、观察检查。

4.2.5制冷系统阀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制冷剂阀门安装前应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强度试验压力为阀门公称压力的1.5倍,时间不得少于5min;严密性试验压力为阀门公称压力的l.l倍,持续时间30s不漏为合格。合格后应保持阀体内干燥。如阀门进、出口封闭破损或阀体锈蚀的还应进行解体清洗;

(2)位置、方向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水平管道上的阀门的手柄不应朝下;垂直管道上的阀门手柄应朝向便于操作的地方;

(4)自控阀门安装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磁阀、调节阀、热力膨胀阀、升降式止回阀等的阀头均应向上;热力膨胀阀的安装位置应高于感温包,感温包应装在蒸发器末端的回气管上,与管道接触良好,绑扎紧密;

(5)安全阀应垂直安装在便于检修的位置,其排气管的出口应朝向安全地带,排液管应装在泄水管上。

检查数量:按系统抽查20%,且不得少于5件。

检查方法:尺量、观察检查、旁站或查阅试验记录。

4.2.6制冷系统的吹扫排污应采用压力为0.6MPa的干燥压缩空气或氮气,以浅色布检查5min,无污物为合格。系统吹扫干净后,应将系统中阀门的阀芯拆下清洗干净。

检查方法:观察、旁站或查阅试验记录。

4.4.1空调制冷系统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4.2防腐与绝热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4.3通风与空调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记录(管道系统)。

4.4.4通风与空调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记录(制冷系统)。

4.4.5隐蔽工程记录。

表4.3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方法

外观、数量、规格、材质、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强检项目帶见证送检

外观、数量、规格型号、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及性能检验报告

基础几何尺寸、预埋件、地脚螺栓孔

设备吊装就位、找正、初平

平面位移、标高偏差、纵、横向水平度偏差

电动机的转向、单机运转状况

材质、规格、几何尺寸、组装质量

材质、走向、坡度、支托架

5.0.1制冷设备安装前,应会同土建、监理、建设单位共同对设备基础进行验收,做好基础验收记录,对不符合设备安装要求的基础,应及时整改。

5.0.2地脚螺栓孔的二次灌浆,所用的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应比基础强度等级高1~2级。灌浆前应将螺栓孔内清理干净,每个孔洞灌浆必须一次完成,分层捣实。灌浆料的强度达到70%以上,方可拧紧地脚螺栓。

5.0.3设备找平找正后成都市建筑工程渗漏防治措施.pdf,应将设备垫铁及时点焊牢固,防止垫铁滑动、脱落。

5.0.4燃气、氨制冷系统管道采用超声波或射线照相检测时,其抽检数量和合格等级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5.0.5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应装于蒸发器末端的回气管上,接触良好,绑扎紧密。

6.0.1管道预制加工、防腐、安装、试压等工序应紧密衔接,敞开的管口应及时封闭,以免进入杂物堵塞管子。

6.0.2吊装重物不得利用已安装好的管道作为吊点,也不得在管道上搭设脚手板踩蹬。

6.0.3安装用管洞修补工作,必须在面层粉饰之前全部完成。

6.0.4粉饰工程期间,对已安装的管道、阀部件、仪表等要采取保护措施GBT51146-2015标准下载,必要时应设专人监护,防止碰坏成品。

7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7.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主要控制措施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