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主塔专项施工方案(共100页)

斜拉桥主塔专项施工方案(共100页)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90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斜拉桥主塔专项施工方案(共100页)

本桥主塔位于5#墩在右江河中央位置,设计施工水深为9*,承台顶面标高位于水下,承台周围设有钢管桩施工作业平台。平台宽度为10米左右,施工期间为多雨季节,特别要注意做好高空防雨、防雷工作。

D10防裂钢筋网(kg)

冷却水管Ф30×2(kg)

12Фs15.1钢绞线(㎏)

JB/T 12279-2015标准下载19Фs15.2钢绞线(㎏)

聚乙烯波纹管Ф100(*)

聚乙烯波纹管Ф85(*)

第三章技术特点及技术等级

本桥梁主塔高度为125.75*,位于5#承台处,右江河中央。主塔下塔柱为变斜率中空钢筋混凝土柱,主塔设三道横梁,将主塔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塔柱与横梁结合部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施工,中塔柱和上塔柱,横桥向尺寸不变。主塔自下塔柱开始,使用液压自爬模法施工,内筒采用翻模板施工。下横梁采用大直径钢管支架施工,中横梁和上横梁采用塔身预埋支座和牛腿,在支座和牛腿架设支撑体系方法施工,横梁顶板按一般箱涵施工方法施工。

依据《总公司施工技术方案审批办法》以及《总公司一分公司施工技术方案审批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分级,属于一级施工技术方案。

第四章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4.1主塔施工工艺流程

主塔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1)搅拌楼、拖泵:主墩需设置一座50*3/h搅拌楼和一台拖泵,搅拌机下料口均设有一个1.2*3可移动集料斗。

(2)塔吊:主塔设置塔吊两台,分别安装在承台*上、下游两侧,上游侧为QTZ125(6016)型塔吊,起重力矩125T·M*,最大起吊重量10*,吊臂长度60*,吊臂端最大起重力为1.6*,下游侧为QTZ80(5512)型塔吊,起重力矩80T·M*,最大起吊重量8*,吊臂长度55*,吊臂端最大起重力为1.2*,塔吊最大有效起吊高度135*。塔吊基础设在承台位置下游侧,塔身附着于塔柱侧壁上,每个塔吊设置4道附墙架,根据厂家提供材料工地加工。塔吊主要性能如下表:

(3)电梯:主塔侧面安装一台电梯,电梯在中横梁以下部分通过型钢与主塔固定,上塔柱部分附着于塔柱上,并随着爬模支架*爬升而接高。

(4)水管、电缆、泵管、水管及混凝土泵管从中塔柱起,附着于塔柱内壁,并予以固定,电缆沿塔柱内腔向上牵引(从中塔柱门洞进入)。

4.3索塔总体施工方法、工序

承台混凝土浇筑第二次混凝土前,需预埋好塔座钢筋、塔柱劲性骨架、塔吊基础、横梁钢管支架固定支座和0#块梁段钢管支架支座。待承台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先进行塔吊安装,浇筑塔座混凝土。下塔柱采用翻模施工工艺施工,施工至下塔柱第四节段后,架设下横梁钢管支架,施工下横梁。翻模施工至主塔第七节段,第七节段开始预埋爬锥,采用爬模施工工艺继续施工中塔柱,安装中横梁支架及模板,施工中横梁。继续采用用爬模法施工上塔柱,施工上横梁,浇筑塔冠。

为方便索塔施工材料吊运,在索塔上下游侧各设一附着式塔吊,塔吊最大有效起吊高度135*,塔吊起重力矩分别为125*.*和80*.*。塔吊基础设置在承台上游顶面,浇筑承台混凝土前,测量放样好塔吊基础位置及标高。预埋型钢及钢板,螺栓精确定位后与预埋型钢构件焊接牢固,连同塔吊底座一起浇入混凝土中。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将塔吊基础节段直接固定在预埋地脚螺栓上,用水准仪和水平尺校准塔吊基础节*水平度,然后用楔形钢板将塔身垫平、紧固,直到符合安装要求。

塔吊基础完成安装以后,用汽车吊将塔吊安装至最小自升高度,塔吊即可利用

自身*吊臂、自升架及液压顶升系统完成自升工作,塔吊每20米左右设置一道附着设施具体位置视现场施工情况确定,分别设置在下横梁、中塔柱中央、中横梁、上横梁位置。附着杆件由厂家设计,现场自行加工制作。采用焊接形式与塔吊塔身连接牢固可靠。

顶升前必须检查液压顶升系统各部件连接情况,并调整好顶升套架导向滚轮与塔身*间隙,然后放松电缆,其长度略大于是顶升高度,并紧固好电缆卷筒。

顶升作业,必须在专人指挥下操作,非作业人员不得登上顶升套架*操作台,操作室内只准一人操作,严格听从信号指挥。

顶升应在白天进行,特殊情况需在夜间作业时,应有充分*照明。

风力在四级以上时,不得进行顶升作业。如在作业中风力突然加大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使上下塔身连接牢固。

顶升时,必须使起重臂和平衡处于平衡状态,并将回转部分制动住。严禁回转起重臂及其他作业。顶升中如发现故障,必须立即停止顶升进行检查,待故障排除后方可继续顶升。如短时间内不能排除故障,应将顶升套架降到原位,并及时将各连接螺栓紧固。

在拆除回转台与塔身标准节之间*连接螺栓(销子)时,如出现最后一处螺栓拆装困难,应将其对角方向*螺栓(子)重新插入,再采取其它措施。不得以旋转起重臂动作来松动螺栓(销子)。

顶升时,必须确认顶升撑脚稳妥就位后,方可继续下一动作。

顶升工作中,随时注意液压系统压力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检查调整。还要有专人有经纬仪测量塔身垂直度变化情况,并作好记录。

顶升到规定高度后,必须先将塔身附着在建筑物上,方可继续顶升。

拆卸过程顶升时,其注意事项同上。但锚固装置决不允许提前拆卸,只有降到附着节时方可拆除。

安装和拆卸工作*顶升完毕后,各连接螺栓销轴应按规定*预紧力紧固,顶升套架导向滚轮与塔身吻合良好,液压系统*左右操纵杆应在中间位置,并切断液压顶升机构*电源。

为保证塔吊*安装质量及施工安全,塔吊安装完成以后必须进行静载(超33%)和动载超(25%)试吊,并检查塔身垂直度和安全装置等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以后,才能进行起重作业。

浇筑塔座混凝土后,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值后进行下塔柱施工,下塔柱分五个节段施工,采用翻模施工工艺,大块模板采用液压爬模系统模板,模板液压系统暂不安装,利用塔吊提升模板,模板安装前,安装下塔柱劲性骨架,绑扎安装钢筋,劲性骨架及塔柱纵向主筋与塔座相应预埋钢筋按设计要求进行连接。第一节段混凝土浇筑前,利用塔吊搭设整体钢管脚手架作为操作平台,大块模板利用塔吊提升,依次浇筑下塔柱第二、三节段混凝土。第三节段完成浇筑后,拆除塔柱内侧模板,利用塔柱间支架安装塔柱内侧模板,第四节混凝土浇筑以前,需埋设好下横梁支架牛腿,预埋件精确定位,立模浇筑下塔柱第四节段混凝土。

浇筑完主塔第四节段后,拆除塔柱横桥向两侧爬模模板,两塔柱外侧爬模系统模板不拆除,搭设下横梁支架和模板,接长塔柱劲性骨架,安装、绑扎下横梁钢筋,安装横梁与塔柱间混凝土冷却水管,浇筑塔柱第五节段及下横梁第一次混凝土,提升塔柱外侧爬模模板,安装横梁顶板支架及模板,接长塔柱劲性骨架,安装、绑扎下横梁顶板钢筋,安装横梁与塔柱间混凝土冷却水管,浇筑塔柱第六节段及横梁第二次混凝土。浇筑下横梁及塔柱连接部分混凝土时,混凝土应分段间隔浇筑以防止开裂。浇筑横梁混凝土前,应注意预埋主梁0#段预应力钢束管道及钢筋,对于单端张拉钢束还应将钢绞线与锚具同时预埋,预留下横梁预应力钢束槽口。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0%,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85%后按设计要求分批张拉下横梁预应力钢束,

下横梁浇筑第一次混凝土时,注意埋设0#模板支架牛腿,第二次浇筑混凝土时注意保护好0#块预埋钢筋及预应力钢束管道。预应力张拉结束后及时施工预留槽口。

中塔柱施工第七节段时采用常规爬模施工法施工。施工第七节段前预埋塔柱爬模系统预埋件,第七节模板浇筑完成后,安装塔柱爬模系统主操作平台及模板,浇筑第八节段完成后,爬升模板,安装爬模系统下操作平台,进入中塔柱循环施工。

中塔柱施工时,两塔柱内侧需预埋中横梁支架钢板,塔柱内侧需预埋混凝土泵送管道附着预埋件,内模板预埋件及索塔检修楼梯与平台预埋件。

中塔柱完成第十六节段后,拆除塔柱内侧爬模系统支架及模板,其余侧爬模系统支架及模板保留,用以安装第十七节段塔柱外侧及横桥向两侧模板,安装中横梁支架及模板,绑扎中横梁钢筋、冷却水管,浇筑中横梁第一次混凝土,中横梁浇筑完第一次混凝土后。拆除塔柱横桥向两侧爬模系统模板,安装中横梁顶板支架及模板,完成中横梁第二次浇筑。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0%,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85%后按设计要求分批张拉上横梁预应力钢束。

中横梁浇筑第一次混凝土时,在塔柱横桥向两侧,预埋爬模系统预埋件,完成主塔第十八节段施工后安装横梁两侧塔柱爬模系统支架及模板,塔柱其余两侧面用爬模系统模板按常规翻模法施工,浇筑前预埋爬模爬锥,完成第十九节段浇筑后安装塔柱其余两侧爬模系统支架及模板,进入上塔柱循环施工,直至施工完成第三十节段。第三十一节段按常规模板法施工。

上塔柱爬模施工至第二十五节段时,预埋上横梁支架牛腿。施工第二十六节段时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预留、预埋塔柱内侧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内侧塔柱与上横梁连接部位混凝土暂不浇筑,待爬模施工完成第二十八节段后,与上横梁一起浇筑。

待爬模系统过上横梁位置后,焊接上横梁支架牛腿,安装上横梁支架及模板,安装、绑扎横梁钢筋,分两次浇筑上横梁与内侧塔柱塔身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0%,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85%后按设计要求分批张拉上横梁预应力钢束。

4.3.9塔柱内模翻模施工

塔柱内筒采用翻模施工。内模使用1.5*×0.6**组合钢模组拼加木模*方式,内外模间采用对拉螺杆联结。翻模安装顺序为:先用普通立模方法立第一节塔身模板4.5*(共三节模板,每节垂直高度1.5*),按预埋设计图安装预埋件,浇筑第一节塔身混凝土,然后第三节模板不动拆除最下两节模板,安装到第三节模板上,再在此之上安装第四节模板,浇筑第二节塔身混凝土。以后每次浇筑4.5*高混凝土,形成钢筋绑扎、拆模、翻升立模、测量定位、接长泵送管道、浇筑混凝土、养生和标高复核*循环作业,直至主塔完成。

4.3.10横梁顶板施工

横梁顶板按一般现浇箱涵施工方法施工,主要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整体钢管支架,支撑钢管为Ф48χ3.5**。顶部依靠顶托调节模板标高,顶托上布置两层150χ150**方木作为模板分配横梁,上层间距0.5*,下层与钢管立柱间距一样。

4.4.1、测量施工工艺流程

4.4.2测量基点和测量仪器

因全桥*施工测量控制点离河岸较近,控制点可以设置在两岸,以控制主塔精确施工。

测量控制,选取鹅城岸两个控制点和龙景岸两个控制点为桥塔施工*控制点。为保证测量控制*准确性,在塔肢施工前对施工控制点进行复测,并在以后*塔肢施工过程中保证控制基点*稳定性,如有破坏、位移、沉降发生,及时进行恢复和复测,从而充分地保证了桥塔局部测量系统*控制与全桥测量系统*统一。

全桥所用测量仪器全站仪1台,水准仪2台,50*钢尺2把。

在施工过程中高程*控制以三角高程为主,为此,应保证仪器竖直角*指标差和视线长度。在下横梁和上横梁施工完毕后采用水准仪检核,其高程基准*传递,采用检定过钢尺传递。传递时如下图,同时设置两台水准仪,两根水准尺,一把钢尺。将钢尺悬挂在固定支架上,零点端在下,下挂一与钢尺检定时同重*重锤。假设下水准仪在起始水准点上*水准尺上读数为a,在钢尺上读取r1,上水准仪同时在钢尺读取r2,在待定水准点上*水准尺上读取b,并同时测定温度,则待定点*高程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Δl*为温度改正,Δl为钢尺*检定改正数。

因钢尺一般是水平悬挂检定,在传递高程时钢尺垂挂,故此时除尺长改正Δl‘外,还需加入垂曲改正Δl1和由钢尺*自重而产生*伸长改正Δl2。

Δl=Δl‘+Δl1+Δl2

Δl1=Q2L/(24P2)Δl2=γl2/(2E)

式中,L为钢尺总长,Q为钢尺总重,P为钢尺检定时*拉力,γ为钢尺*比重,E为钢*弹性模量。

4.4.4塔柱各节段位置复核

塔柱每节段施工完毕后要对其位置进行复核,复核位置主要是塔柱四边边线和四个角点位置,复核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进行。

4.4.5劲性骨架定位

为保证劲性骨架安装*准确,需控制每节骨架顶部外侧到桥轴线*距离和墩轴线*距离,每节控制距离可由结构尺寸与倾斜度算出:

顺桥向到墩轴线*距离S顺

说明:以上各式中H为每节骨架顶部*实测高程,单位均为米。

劲性骨架定位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进行。

4.4.6塔柱模板定位

塔柱*模板控制是依据塔柱中心十字线来进行*,因此需在每节模板顶口高度处放样出塔柱理论中心十字线,它可根据模板*尺寸、模板总体布置及塔柱倾斜度计算出放样数据。当然,模板控制也可类似与劲性骨架定位控制,其计算公式如下:

顺桥向到墩轴线*距离S顺

说明:以上各式中H为每节骨架顶部*实测高程,单位均为米。

4.4.7索道管*精密定位

(按逆时针旋转90度)

索道管定位,首先在后场加工台座上进行索导管与劲性骨架相对定位,然后现场进行劲性骨架接长定位,最后测量进行复核,达到索导管*安装精度要求。

索道管安装精度要求:标高允许误差+5**;

索道管中心线误差+2**。

(1)索导管*后场定位

索导管、劲性骨架加工好后,测量人员在台座上将索导管位置在劲性骨架上做

好标志,然后进行索导管安装固定。

(2)索导管*现场安装定位

根据设计图纸编制相应*定位关系数据图表。现场定位时,先进行高程方向*调整,然后再进行平面位置*调整。高程定位先采用钢尺导入法将中横梁(上横梁)顶面高程定位控制点*高程引测至塔柱已浇段顶面*临时水准点上,然后再以几何水准测量配合竖向量距*方法测定索导管顶口和底口中心*高程。整个调整过程采用逐渐趋近*方法,经过多处反复移动、调整、量测,使顶口、底口中心*三维空间坐标同时位于设计位置。

2点平面偏差ΔX、ΔY最好同符号,避免骨架*扭转。

劲性骨架*调整,首先测定顶端两设计点1、2实际位后,确定偏差大小,如果较小,通过顶杆顶撑或手拉葫芦调试,偏位过大,用一小千斤顶调整底口,通过在垫块(1、2、3、4中某一块)上垫几毫米*铁板就能迅速调试到位,避免上口*顶撑或手拉葫芦强行将劲性骨架拉或顶扭转变形。

按照前述定位方法,尽管力求准确,焊接牢固,但由于后续工序*施工(钢筋绑扎、立模和砼浇注等),不可避免地对索导管*位置产生影响甚至导致位变化。因此,在砼浇注后,在对塔柱形体进行竣工测量*同时,还应对索导管进行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作业方法,其平面坐标在顺桥向上由全站仪直接测出,横桥向是先放出上、中、下游塔肢纵轴线,然后用钢卷尺直接量得。而管口高程采用钢卷尺竖向量距*方法测定,且顾及尺长与温度改正和拉力改正。

4.5.1劲性骨架制作

塔柱劲性骨架总高度121.8*,考虑到钢筋模数及方便施工,采取分节加工安装,劲性骨架伸入塔座1*,第一节架设高度为2.1*,以后每节高度3.5*,最后一节高度3.2*。劲性骨架竖向采用∠100×100×10角钢,其余采用∠75×75×7角钢制作。

劲性骨架加工在台座上进行,台座设置两个,一个台座用于分片制作,另一个台座用于组拼成节。单个台座长18m,宽10m,其自下而上依次为混凝土基础、I25梁及δ20铁板;砼基础放样及标高、预埋件埋设、工字钢抄平以及铁板的抄平均由测量控制。

劲性骨架制作方法是:先测量放样,然后将角点桁片定位在台座上,再放样角点桁片间连接角钢位置,烧焊连接;两节劲性骨架的连接脚板必须同槽进行加工,便于现场连接,劲性骨架与锁套管和预应力位置冲突时,适当调整骨架位置。

4.5.2劲性骨架安装和连接

劲性骨架运输:劲性骨架吊运,采用吊车起吊,平板车装运,起吊时应采用四点吊,应缓慢平稳,运至现场用塔吊吊装劲性骨架;运输过程中,劲性骨架底部用型钢或道木垫平,整个过程要尽量避免劲性骨架变形。

安装和连接:随塔柱砼节段的升高,依次逐节接高劲性骨架。两节劲性骨架的对接用∠140×90×8作为连接脚板,1cm厚Q235钢板作为节点板进行焊接,连接焊缝为三面围焊,内外侧劲性骨架采用Ф20钢筋定位连接。对接前,测量放样限位角钢位置;对接时,塔吊吊起劲性骨架,利用葫芦将劲性骨架喂入限位角钢内;再利用葫芦调整劲性骨架顶口位置,必要时用楔形钢板微调,测量跟踪校核;达到要求后,加焊连接脚板,焊接牢固后,松开塔吊吊钩。在焊接过程中,严禁碰撞及松动葫芦。

4.4.3加工及安装精度

长、宽尺寸允许误差:±5mm

对角线允许误差:±6mm

轴线允许误差:±2mm

中轴线允许偏差:±H/1500mm

标高允许偏差:±5mm

外形尺寸允许偏差:±5mm

4.6.1索塔钢筋分类及特点

塔柱钢筋施工特点:塔柱Ф32竖向主筋接长时悬臂较长,施工时安装、固定困难;上塔柱锚固槽多,尺寸各异,钢筋数量大、布置密,特别是塔柱门洞钢筋、环向预应力防崩钢筋、索导管锚固槽钢筋布置密,定位、安装较难,施工难度大。

横梁钢筋施工特点:横梁较高,钢筋层数多,定位较难;预应力管道多,与横梁钢筋相互干扰大。钢筋安装原则:斜拉锁、预应力管与主筋冲突时,适当调整钢筋位置。

钢筋加工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标准执行。

(1)主筋直筋加工连接接头

塔柱主筋按6m定尺长度下料,在钢筋加工场地车丝焊接。

钢筋套丝在钢筋螺纹套丝机上进行。在受力钢筋中,端头有弯勾的采用加长型丝头风井井筒装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其余的用标准型丝头。

检验螺母、螺纹环规(Z)

检验螺母应能拧入,螺纹环规拧入不得超过1.5扣

对标准丝头,检验螺母拧到丝头根部时,丝头端部应在螺母中部的凹槽内。

目测法观测螺纹齿底不等宽,不完整齿累计长度不得超过1扣。

钢筋加工在后场加工组进行,根据设计图纸下料并考虑接头错开,在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不超过钢筋数量的50%国君青松1#2#楼充墙砌体施工方案,不同层钢筋接头也要按规范错开,错开间距不小于35d。

钢筋加工时短料接长采用对焊机对接。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全长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