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10KV及以下工程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线路户表)

农网10KV及以下工程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线路户表)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ppt
资源大小:2.31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农网10KV及以下工程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线路户表)

农网10KV及以下工程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线路和户表部分)株洲电业局:杨喜明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目 录一、深刻认识提高10KV及以下工程施工工艺质量重要意义 二、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三、一户一表改造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一、深刻认识提高10KV及以下工程施工工艺质量重要意义

1、提高施工工艺质量水平,是促进公司发展质量提升的必然选择 。 A.按照国网公司大建设体系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完善农网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落实各级农网施工质量管理责任制。 B.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某行政学院落综合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提高农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认识,强化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是农网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C.落实国网公司农网工程“三通一标”工作要求,统一施工工艺标准、规范施工工艺行为,是提升农网10kV及以下工程施工工艺整体质量及综合管理水平的关键。 D.组织农网工程管理人员、设计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学习培训,纠正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加强对关键施工工艺质量的管控,严格验收标准、严把质量关是全面提升农网工程质量的要点。

2、提高农网工程施工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是吸取重特大事故教训的重要举措。 A.要充分认识施工安全质量是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基础,工作中要始终把施工安全质量放在首位。 B.各单位和业主项目部要及时组织和督促专业施工队分析了解系统内已发生的各类施工安全质量事故案例,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强化农网工程质量意识。 C.督导各建设管理单位和项目部认真分析在工程中暴露的安全质量问题,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加强整改完善,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手段,确保工程安全质量。

二、 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一.施工图会检及技术交底 1、施工图会检: A.设计资料完整,内容齐全,满足施工要求。(图框中设计、审核、批准等签字手续完整,设计说明清楚,施工单位根据图纸可以进行施工) B.工程设计与符合现场实际状况。(杆塔基坑、拉线位置现场能够开挖和组装,线路走廊和电气安全距离能够满足规程要求,材料计划与实际需求偏差在合理范围) C.设备选型等符合省公司通用设计要求。(特殊要求与通用设计有差异的应单独出布置图和结构图等) D.工程项目名称、工程规模与省公司设计批复一致。(发现有差异的应先行办理设计变更方可开工)图1 施工图会检及技术交底

2、技术交底 A.业主主持会议,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维护等方面人员参加。(业主项目部派单项工程负责人主持技术交底,原则上此人是该单项工程的项目负责人) B.设计代表应将设计原则、规程规范的要点、有关跨越、T接、周边环境及一些特殊的施工问题、设备和材料加工的注意事项等向参会各方进行交底,并答复和解释各方对设计文件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单项工程的技术交底必须到现场进行,新建线路(台区)应对终端杆、转角杆和台区位置进行交桩) C.业主将施工图会检和技术交底的会议纪要发相关单位。(除会议纪要外,业主项目部还要留下数码照片)图2 设计现场技术交底

二.基础施工 1、线路定位复测 A. 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结合,方便机耕,少占农田。 2)路径短,跨越、转角少,施工、运行维护方便。 3)避开易受山洪、雨水冲刷的地方,严禁跨越易燃、易爆物的场院和仓库。 (农配网工程主要是同村组、村民协商好线路走廊、拉线和台架位置;城区工程主要是同城建、街道及居民协商好杆位、拉线和台架位置等)

B. 路径、杆位复测 1)直线杆顺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3%,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50mm。 2)转角杆、分支杆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均不应超过50mm。 3)双杆基坑根开的中心偏差不应超过±30mm。 4)复测导线对交叉跨越物、临近建、构筑物、山区边坡等距离是否符合规程要求;对新增加的跨越物、临近的建、构筑物、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校核。 5)线路转角桩、分支杆中心桩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丢失和移动。(复测时路径、杆位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复核或设计变更,确保对交叉跨越物、临近建(构)筑物、山区边坡和垂直对地等距离符合规程要求)

C. 杆塔定位应避开: 1)地质不良地带(如流沙、淤泥)。 2)陡坡特别是有危险滑坡的陡坡。 3)低洼、有可能遇到冲刷、行洪的地方。(农网工程杆塔定位时还应根据各地风俗习惯避开如大门、铺(摊)位、坟地、风水等位置,人行要道、易被车碰等位置)

2、基础分坑、开挖 A. 基础开挖前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开挖方案,基坑开挖深度在2m及以内时可不装挡土板;基坑开挖深度大于2m时应装设挡土板并分层开挖,每挖1m应装设一层挡土板,施工中挖出的泥土应放置在坑口1m以外。 (主要指钢管杆、大弯矩杆等需要进行浇筑的基础开挖) B. 基础开挖前应查看基坑附近是否埋有地下设施,如有应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同意,制定安全措施并设专人监护,严禁用冲击工具或机械开凿。 (主要是针对县城区域的杆塔基坑开挖)图3 基础开挖

4)转角杆、终端杆应安装水泥底盘,挖掘基坑时,坑底应平整,坑底规格应为底盘周边各加200mm左右的裕度。底盘表面应保持水平、找正后应立即在周围填土夯实以防立杆时底盘走动,底盘中心偏离线路中心误差不得大于50mm。(是否需要安装底盘按设计要求,但对于土质松软、流沙、地下水位较高等杆坑必须安装底盘,现场应注意拍摄数码照片) 5)供施工立杆用的杆坑马槽,其方向和长度应满足立杆需要,一般马槽的坡度不大于45℃,其长度一般为杆坑深度的2/3或者相同,宽度略大于杆根直径,其深度一般掌握在离底盘0.5米。 (如果现场是吊车立杆,可以不开马槽;钢管杆和大弯矩杆由于基础原因不能开马槽)

D. 拉线基坑 1)拉线基坑定位应保证受力方向前方有足够的挡土受力层。终端杆在线路方向的反侧;30°以内的转角杆在分角线外侧;采用上下层双横担转角杆,在线路方向的反侧。拉线坑距杆坑距离视地形环境,确保拉线安装后对地平面夹角在45°~60°内。(现场不能保证对地平面夹角时应要求设计进行受力计算或设计变更) 2)挖掘拉盘坑时,马槽方向应与杆位(线路中心线)和拉线棒呈一条直线,马槽长度一般为拉盘埋深的1.5倍,拉盘坑的大小比拉盘周边尺寸加大10cm为宜。 3)拉线基础坑的坑深不允许有负偏差,当坑深超深对拉线基础安装位置与方向有影响时,应采取措施以保证拉线对地夹角。拉线盘的埋设深度除设计要求外,应符合下列规定:拉线盘埋深一般不应小于1.5米,但土壤较差,如砾石、流沙等拉线盘应当深埋。(原则上拉盘埋深一般不小于1.5米,拉棒出土长度应控制在300毫米至700毫米之间)

3、 回填土 A.回填时应清除坑内积水、杂物等,且应对称回填。 (防止杆塔受力后或运行一段时间后倾斜度大于规程) B.拉线坑、杆坑的回填土,应每填0.3m夯实一次,最后培起高出地面0.3m的防沉土台,土台上部面积不宜小于坑口面积。 C.石坑回填应以石子与土按3:1掺合后回填夯实。 D.预制拉线基础回填时,拉棒的方向与地面的夹角应为45°,各部连接环与拉棒应挺直,不得横置或卡住。

E.松软土质的基坑,回填土时应增加夯实次数或采取加固措施。 F.在拉线和电杆易受洪水冲刷的地方,应设保护桩或采取其他加固措施。(保护措施按设计要求进行,没有设计或设计遗漏应办理设计变更) G.当采用抱杆立杆留有滑坡时,滑坡(马槽)回填土应夯实,并留有防沉土台。 H.及时做好场地平整、余土处理工作。 (以上有些回填工作,最好要监理到场见证)

3、基础浇筑 A.按施工图要求对基坑尺寸进行验收。(现场监理见证,并按要求采集数码照片存档) B.经检验合格的砂、石、水泥等原材料已运输到位,备料充足。砂、石、水泥等应与地面隔离,水泥应采取防潮措施。(材料监理验收,并按要求采集数码照片存档) C.钢筋制作与安装 1)钢筋加工弯制前必须按照施工图对钢筋级别进行核对,严禁混淆。 2)钢筋焊接宜采用双面焊,当不能双面焊时,方可采用单面焊。 3)钢筋笼支撑要牢固可靠,防止侧翻或滚动,立柱主筋上端四角应采取措施,以确保主筋的保护层厚度。(现场监理见证,并按要求采集数码照片存档)图4 钢筋笼安装

D.模板安装及支护 1)支模前应检查基坑的深度、大小、方位,清除杂物。 2)地脚螺栓间距、外露高度、对中心偏移应符合设计要求;地脚螺栓应保持垂直,并固定可靠。 3)模板的支承应稳固。 4)模板表面应采取有效脱模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表面质量。 (以上工作完成后浇筑前应要求现场监理见证,并采集数码照片存档)

E. 混凝土浇筑 1)复核支模后地脚螺栓的规格、间距、基础根开、标高、钢筋规格及保护层厚度。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灰比,现场设置混凝土配合比标牌。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不得产生离析现象,自由下落高度不应超过2m,浇筑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安装留槽、流管等措施。 4)对于同一杆基,基础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设计有要求的除外),相隔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不得留施工缝。图5 地脚螺栓安装

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设专人监视模板、钢筋、地脚螺栓,保证其位置不移动。 6)混凝土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 7)使用振捣器时,应快插慢拔,插点均匀,逐点移动,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 8)振捣器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地脚螺栓。 9)混凝土振捣应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不再出现气泡和显著沉降为宜。

F. 养护拆模 1)浇筑后,应在12小时内开始浇水养护,当天气炎热、干燥有风时,应在3小时内进行浇水养护。 2)拆模时,应认真注意地脚螺栓的保护。 3)拆模后,应清除地脚螺栓上的残余混凝土。 4)模板拆除后,基础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方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以满足规范要求。 5)模板拆除后,基础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方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及设计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三.杆塔组立 1、混凝土电杆组立 A.混凝土电杆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且出厂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检验证等技术文件齐全、有效。 B.混凝土电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杆表面光滑,壁厚均匀,无混凝土脱落、偏心、露筋、跑浆、蜂窝等缺陷。 2)平放地面检查时,预应力混凝土电杆不得有纵向、横向裂缝。

3)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杆不得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宽度不应超过0.1mm,长度不超过1/3周长。 4)杆身弯曲不超过杆长的1/1000。 5)电杆顶端应封堵良好。当设计无要求时,下端可不封堵。(下端不封堵便于检查钢筋大小、数量和分布) 6)电杆应保持原有长度,不允许锯断。 7)电杆应有3米高的参考埋深永久性标志。 8)电杆应有制造厂家名称永久性标志。 (施工现场对电杆外观、钢筋大小和数量分布的检查一定要监理和有经验的人员共同进行,防止施工过程中和运行中断杆伤人,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

C. 排杆、焊接电杆 1)电杆排列前必须平整场地,使电杆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2)钢圈连接的混凝土电杆宜采用电弧焊接。 3)焊接前,钢圈焊口上的油脂、铁锈、泥垢等物应清除干净。 4)钢圈应对齐找正,中间留2~5mm的焊口缝隙。当钢圈有偏心时,其错口不应大于2mm。 5)焊口宜先点焊3~4处,然后对称交叉施焊。点焊所用焊条牌号应与正式焊接用的焊条牌号相同。

6)当钢圈厚度大于6mm时,应采用V型坡口多层焊接。多层焊缝的接头应错开,收口时应将熔池填满。焊缝中严禁填塞焊条或其它金属。 7)焊缝应有一定的加强面,其高度和遮盖宽度应符合规程规定。 8)焊缝表面应呈平滑的细鳞形与基本金属平缓连接,无折皱、间断、漏焊及未焊满的陷槽,并不应有裂缝。基本金属咬边深度不应大于0.5mm,且不应超过圆周长的10%。 9)焊完后的整杆弯曲度不应超过电杆全长的2/1000,超过时应焊断重新焊接。 10)电杆钢圈焊接后应将表面铁锈、焊渣与氧化层除尽,并进行防腐处理。

D. 电杆立好后,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电杆的倾斜不应使杆梢的位移大于杆梢直径的1/2。 2)转角杆应向外角预偏,紧线后不应向内角倾斜,向外角侧倾斜时其杆梢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 3)终端杆应向拉线侧预偏,紧线后不应向拉线反方向倾斜,拉线侧倾斜不应使杆梢位移大于杆梢直径。 (这几点是工艺控制要点)

D. 钢管杆如分段连接吊装,连接螺栓应紧固,达到规范要求的扭矩。 (现场应配备扭矩扳手) E. 钢管杆组立完毕后全部螺栓应按扭力要求复紧,并及时安装防盗或防卸装置。 F. 整体吊装完成后应按标准复测钢管杆的倾斜度是否符合安装规范。 G. 防盗螺栓的防盗销应安装到位,扣紧螺母安装齐全,防盗螺栓的防盗帽位置、开口方向应统一。

H. 保护帽浇筑 1) 防盗螺栓的防盗销安装到位后必须浇筑保护帽,保护帽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 保护帽的大小以盖住杆脚为原则,一般其断面尺寸应超出杆脚板50mm以上,高度超过地脚螺栓50mm以上。 (这一点是目前做得比较欠缺点,现场应督促进行) I. 钢管杆接地 1)10kV钢管杆均应与接地引下线连接,通过多点接地以保证可靠性。 2)接地体(线)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用螺栓连接时应设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且为热镀锌螺栓。图9 钢管杆接地

3)在土壤电阻率ρ≤100Ω.M的潮湿地区,可以利用钢管杆基础钢筋的自然接地,但接地电阻应低于10Ω。 4)在土壤电阻率100Ω.M<ρ≤500Ω.M的地区,除利用基础钢筋的自然接地体外,还应增设人工接地装置,接地极埋深不宜小于0.6m,接地电阻应低于15Ω。 5)在土壤电阻率500Ω.M<ρ≤2000Ω.M的地区,可采用水平敷设的接地装置,接地极埋深不宜小于0.5m,还应增设人工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低于25Ω。 6)在土壤电阻率ρ>2000Ω.M的地区,接地极埋深不宜小于0.3m,接地电阻不超过30Ω。 7)接地线与杆塔的连接应接触良好可靠,并应便于打开测量接地电阻。

四.附件安装 1、横担安装 A. 横担使用的角钢材料规格不应小于: 50mm*50mm*5mm。 B. 金具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 2)线夹转动灵活,与导线接触的表面光洁,螺杆与螺母配合紧密适当。 3)镀锌良好,表面光洁,无锌皮剥落、锌渣及锈蚀等现象。图10 横担安装

C. 横担安装应平整,其端部上下、左右偏差≤20mm,双杆连接处高差不大于双杆距离的5/1000,左右扭斜不应大于横担总长度的1/100。 D. 横担安装位置,直线杆应装于受电侧,分支、转角、终端杆的横担应安装于拉线侧。 E. 顶头抱箍距杆顶距离≮200mm,双回路横担间距≮0.8m。 F. 低压线路与高压线路同杆架设时,横担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直线杆:1.2m; 分支和转角杆:1.0m。

G. 部件组装有困难时应查明原因,严禁强行组装。个别螺孔需扩孔时,不得使用电、气焊,应采用冷扩,扩孔部分不应超过3mm。 H. 金具上所使用的闭口销的直径必须与孔径配合,且弹力适度。 2、绝缘子安装 A. 采用的绝缘子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且出厂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检验证等技术文件齐全、有效。

B. 绝缘子在安装前应逐个清污并作外观检查,抽测率不少于5%。 1)绝缘子瓷裙与铁件组合无歪斜现象,且结合紧密,铁件镀锌良好。 2)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破损、开裂、生烧、过火及釉裂等缺陷。 3)弹簧销、弹簧垫的弹力适宜。 4)用2500V兆欧表摇测1min后的稳定绝缘电阻,其值不应小于20MΩ。 C. 绝缘子安装应牢固,连接可靠,防止积水。图11 绝缘子安装

D. 铁横担上的针式绝缘子应有弹簧垫圈或使用双螺母以防松脱。 C. 开口销应对称开口,开口角度应为30°~60°,闭口销或开口销不应有折断、裂纹等现象,严禁用线材或其它材料代替开口销子。 D. 悬式绝缘子安装,尚应遵守下列规定: 1)与电杆、导线金具连接处,无卡压现象。 2)耐张串上的弹簧销子、螺栓及穿钉应由上向下穿。当有特殊困难时,可由内向外或由左向右穿入。 3)金具上所使用的闭口销的直径必须与孔径配合,且弹力适度。 4)销子一律向下穿。

3、拉线安装 A. 采用的拉线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且出厂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检验证等技术文件齐全、有效。 B. 钢绞线、镀锌铁线表面镀锌层应良好,无锈蚀、无松股、交叉、折叠等缺陷。 C. 拉棒、拉环使用的圆钢规格不应小于φ16。 D. 拉盘表面平整,表面不应有蜂窝、露筋和裂缝等缺陷,尺寸及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E. 拉线宜采用镀锌钢绞线,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0,截面不应小于25mm²。图12 拉线安装

F. 转角、分支、耐张、终端和跨越杆均应装设拉线,并按杆塔组装图安装,如无设计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1)导线拉线应与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对正。 2)分角拉线应与线路分角线方向对正。 3)防风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垂直。 4)15°以内不开断导线的转角杆只打外角侧拉线;15°以上至60°转角杆应打顺线方向拉线,必要时应增打外角侧拉线,并使其受力均匀;60°以上至90°转角杆可只打顺线方向拉线。 G. 拉线一般固定在横担下不大于0.3m处。

N. 采用UT型线夹及楔形线夹固定的拉线安装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线夹凸肚应在尾线侧,安装时不应损伤线股。 2)拉线弯曲部分不应明显松脱,拉线断头处与拉线主线应固定可靠。钢绞线的端头露出部分规定:契形线夹300毫米,UT线夹300mm至500mm,且用直径不小于3.2毫米的单股镀锌铁线绑扎,绑扎长度不小于30mm,并做防锈处理。 3)同一组拉线使用双线夹时,其尾线端的方向应统一。 4)UT型线夹的螺杆应露扣,并应有不小于1/2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拉线调好后,UT型线夹露出的丝扣长度应为10~30毫米。UT型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

O. 采用顶杆(撑杆)安装时,顶杆底部埋深不小于0.5m,与主杆连接紧密、牢固。 P. 拉盘的埋深和方向符合设计要求。 Q. 拉线基础沿山坡地形确定拉线坑中心时,应准确测量,确保拉盘埋深满足线路抗拨要求。 R. 架线后全部拉线应进行一次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拉线应呈一直线,与杆身的夹角误差应不超过1度;拉线由多根组成者,每根受力应一致。

S. 拉线柱(高桩)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应满足以下几点: 1)采用坠线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杆长的1/6。 2)无坠线的,埋设深度应按其受力情况确定,且不应小于1.5m。 3)拉线柱杆应向受力反方向倾斜10°~20°。 4)拉线柱坠线与拉桩杆夹角不应小于30°。 5)拉线柱坠线上端固定点的位置距拉桩杆顶应为0.25m。图15 弓型拉线图14 水平拉线

4 连接螺栓安装 A. 螺栓金具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 2)转动灵活,螺杆与螺母配合紧密适当。 3)镀锌良好,无锌皮剥落、锈蚀现象。 B. 螺杆应与构件面垂直,螺头平面与构件间不应有间隙。

C. 螺母紧好后,露出的螺杆长度,单螺母不应少于2个螺距;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当必须加垫圈时,每端垫圈不应超过2个。 D. 螺栓的穿入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顺线路方向者,双面构件由内向外,单面构件由送电侧向受电侧或按统一方向。 2)横线路方向者,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面向受电侧)或统一方向。 3)垂直方向者,由下向上。

五.导线架设 1、 导线展放 A. 采用的导线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且出厂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检验证等技术文件齐全、有效。 B. 导线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不应有腐蚀现象。 3)绝缘线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绝缘层厚度应符合规定。绝缘线的绝缘层应挤包紧密,且易剥离,绝缘线端部应有密封措施。

C. 核对布线、放紧线、工机具等现场布置符合施工措施。 D. 检查跨越电力线路、通讯线、公路、河道的措施符合施工方案。 E. 施放导线前,应采取防止导线损伤的措施,并应进行外观检查。 F. 绝缘线放线时,不得在地面、杆塔、横担、瓷瓶或其它物体上拖拉,以防损伤绝缘层。 G. 牵引机宜布置在线路中心线上,当满足不了要求时,牵引场可转向布置。 H. 放线区段不宜超过15个放线滑轮,线路长度不宜超过3km。

I. 导线放线滑车,与牵放线方式、导线型号相匹配,轮槽底径和槽型满足规程要求,放线滑车在放线过程中,其包络角不得大于60度。 J. 放线过程中,应对导线进行外观检查,不应发生磨伤、断股、扭曲、金钩、断头等现象。当导线发生下列状况、应采取相应措施。 1)损伤深度小于直径1/2。 2)钢芯铝绞、钢芯铝合金绞线损伤截面积小于导电部分截面积的5%,且强度损失小于4%。 3)单金属绞线损伤截面积小于4%。图16导线展放(过滑车)

K. 导线断股、损伤减少截面,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钢芯铝绞线,断股损伤截面不超过铝股总面积7%;铝绞线,个别断股损伤截面不超过总面积7%,均应采用缠绕或护线预绞丝。 2)钢芯铝绞线,断股损伤截面占铝股总面积7%~25%;铝绞线,断股损伤截面占总面积7%~17%,均应采用补修管或补修预绞丝补修。 3)钢芯铝绞线,钢芯断股或断股损伤截面超过总面积25%;铝绞线,断股损伤截面超过总面积17%;导线出现灯笼的直径超过导线直径的1.5倍而又无法修复;金钩、破股已形成无法修复的永久变形。均应切断重接。

L. 当采用缠绕处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损伤处的线股应处理平整。 2)应选与导线同金属的单股线为缠绕材料,其直径不应小于2mm。 3)缠绕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缠绕应紧密,受损伤部分应全部覆盖,其长度不应小于100mm。 M. 当采用补修预绞丝补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损伤处的线股应处理平整。 2)补修预绞丝长度不应小于3个节距,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金具》预绞丝中的规定。 3)补修预绞丝的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且与导线接触紧密,损伤处应全部覆盖。

N. 当采用补修管补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损伤处的铝股线应先恢复其原绞制状态。 2)补修管的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需补修导线的范围应于管内各20mm处。 O.放线时专人领线,拉线人相互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均匀布开,行走时要在同一直线上,放线速度要均匀。

2、 导线对地距离和交叉跨越 A. 裸导线对地面、水面、建筑物及树木间的最小垂直和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1)集镇、村庄(垂直):6m。 2)田间(垂直):5m。 3)交通困难的地区(垂直):4m。 4)步行可达到的山坡(垂直):3m。 5)步行不能达到的山坡、峭壁和岩石(垂直):lm。 6)通航河流的常年高水位(垂直):6m。 7)通航河流最高航行水位的最高船桅顶(垂直):lm。 8)不能通航的河湖冰面(垂直):5m。 9)不能通航的河湖最高洪水位(垂直):3m。

10)建筑物(垂直):2.5m。 11)建筑物(水平):lm。 12)树木(垂直和水平):2.5m。 B. 架空绝缘电线对地面、建筑物、树木的最小垂直、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1)集镇/村庄居住区(垂直):6m。 2)非居住区(垂直):5m。 3)不能通航的河湖水面(垂直):5m。 4)不能通航的河湖最高洪水位(垂直):3m。 5)建筑物(垂直):2m。 6)建筑物(水平):0.2m。

C. 低压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时,电力线路应架设在弱电线路的上方;电力线路电杆应尽量靠近交叉点但不应小于对弱电线路的倒杆距离。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最小距离 (垂直、水平)为lm。 D. 低压电力线路与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 1)与1kV以下线路:1m; 2)与10kV线路:2m。 E. 线路导线每相的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或导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150mm;导线与拉线、电杆间的最小间隙,不应小于50mm。

F. 导线采用水平排列,中性线或保护中性线不应高于相线,如线路附近有建筑物,中性线或保护中性线宜靠近建筑物侧。同一供电区导线的排列相序应统一;路灯线不应高于其他相线、中性线或保护中性线。

3、 导线连接 A. 已展放的导线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应发生磨伤、断股、扭曲、金钩、断头等现象。 B. 铝绞线、钢芯铝绞线、架空绝缘电线有硬弯或钢芯铝绞线钢芯断一股时应切断重接,接续应满足下列要求: 1)铝绞线、钢芯铝绞线:应采用压接管。 2)架空绝缘电线:芯线采用圆形压接管;外层绝缘恢复宜采用热收缩管。 3)导线接续前应用汽油清洗管内壁及被连接部分导线的表面,并在导线表面涂一层导电脂后再行压接。压接时,压口数及压口位置深度应符合规定。图17 连接管压接

D. 架空电力线路的引流线(跨接线或弓子线)之间、引流线与主干线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同金属导线的连接应有可靠的过渡金具。 2)同金属连接的绑扎长度应符合规定。 3)当不同截面导线连接时,其绑扎长度应以小截面导线为准。 4)绑扎用的绑线,应选用与导线同金属的单股线,其直径不应小于2.0mm。 E. 线路的导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之间安装后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100mm。

C. 导线固定应牢固可靠: 1)直线转角杆上针式绝缘子,导线应固定在转角杆外侧槽内,瓷横担绝缘子导线应固定在第一裙内。 2)直线跨越杆导线应双固定。 3)直线杆的导线在针式绝缘子上的固定绑扎,应先由直线角度杆或中间杆开始,然后逐个向两端绑扎。 4)裸铝导线在绝缘子式线夹上固定应缠铝包带,缠绕长度应超出30mm,且方向同导线股的绞制方向一致。 5)过引线应呈均匀弧度、无硬弯;必要时应加装绝缘子。

D. 搭接引下线,应与主导线连接,不得与绝缘子回头绑扎在一起;导线间的连接一般分为并沟线夹和绑扎连接两种方式,70mm2及以上导线通常采用并沟线夹连接,70mm2以下的导线一般采用绑扎连接,绑扎长度大于150mm。采用并沟线夹连接时,线夹数量不应少于2个。连接面应平整、光洁,导线及并沟线夹槽内应清除氧化膜,涂电力复合脂。

六.导线的防护 1、 杆号标识 A. 杆号标识样式与规格,符合省电力公司或电业局的规定(宜采用油漆编写方式)。 B. 电杆编号朝向应面向小号侧,或面向道路或人员活动方向,宜距地平面2.5m合适位置。图20 杆号标识

2、相序牌 A. 标志牌样式与规格,符合省电力公司或电业局的规定。 B. 用黄、绿、红、浅蓝四色表示A、B、C及中性线,安装在导线挂点附近的醒目位置。 C. 终端杆、耐张杆、分支接杆上均应装相序标识牌。 D. 安装固定牢固、可靠。图21 相序牌

3、警告牌 A. 警告牌样式与规格,符合省电力公司或电业局的规定。 B. 安装位置在距地面4~6米的醒目位置。 C. 安装牢固、可靠。 D. 在人易到达的地区特别是在人行道等地区的拉线一定要有鲜明的警识标志,警识标志一般采用在拉线上加套红白相间的警示管。 E. 在渔池垂钓点附近的电杆上应安装“高压危险,禁止垂钓”的标识牌。 F. 在沿公路架设的杆塔下端,应涂刷红白相间的反光警示标志,距地面高度为1.5米。图22 拉线警示管图23 防护桩

4、 防滑坡、洪水冲刷 A. 线路施工放标时,尽可能不要选在有可能滑坡、洪水易冲刷地段。 B. 在迎水侧设置排水沟及时排水。 C. 必要时在杆塔下端浇筑防护桩。

三、一户一表改造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要点

一.施工图会检及技术交底 1、施工图会检(同架空线路) 2、技术交底(同架空线路)

二.接/进户线安装 1、 材料检查 1)所采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技术标准,并应有产品质量证明; 2)绝缘导线、电缆检查外观包装完好、厚度均匀,线芯直径误差不大于标称直径的1%,不应有扭绞,死弯、断裂及绝缘层破损等缺陷;耐热、阻燃的导线应有明显标识和制造厂标; 3)横担、支架使用的角钢规格不应小于50mm×50mm×5mm,拉棒、拉环使用的圆钢规格不应小于φ16,并应热镀锌;

4)横担、并沟线夹、拉板、螺栓、支架等金具均应热浸镀锌,镀锌良好,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锌皮剥落及锈蚀等缺陷; 5)金具上的各种联结螺栓应有防松装置,螺杆及螺母应配合良好,采用的防松装置应镀锌良好、弹力合适、厚度符合规定; 6)绝缘子的铁脚与瓷件应结合紧密,铁件镀锌层完好,瓷釉表面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及碰损,铁瓷胶合连接填料饱满,紧密无松动,型号及规格符合设计规定,绝缘良好;

7)钢绞线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不应有严重腐蚀现象,表面镀锌层应良好,无锈蚀; 8)电杆表面应光洁平整,壁厚均匀,无混凝土脱落、偏心、露筋、跑浆、蜂窝等缺陷; 9)铜线与铝线连接时,应采取加装铜铝过渡接头等措施。

2、安装接线 1)接户线的相线和中性线应从同一基电杆引下,其档距不应大于25m,中间不应有接头;超过25m时,应加装接户杆,接户线的总长度(包括沿墙敷设部分)不宜超过50m;沿墙敷设接户线的档距不应大于6m; 2)低压接户线在屋檐处引入线对地距离不应小于2.5m; 3)接户线两端均应绑扎在绝缘子上,接户线在电杆上固定时,应采用横担和蝶式绝缘子,固定时接户线不得本身缠绕,应用单股塑料线绑扎。同杆架设的接户线横担与架空线横担的最小距离为0.3米;图3 接户线和进户线

7)接户线搭接在导线上,绑扎处要作朝上防水弯,接户线下端作朝下滴水弯,并做防盗电措施; 8)农村接户线应采用绝缘导线,低压接户线的截面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铜芯线不小于4 mm2,铝芯线不小于10mm2; 9)不同金属、不同规格的接户线,不应在档距⑤内连接。跨越通车街道的接户线,不应有接头; 10)由两个不同电源引入的接户线不能同杆架设; 11)低压接户线不允许从配电变台架上引接,不应从高压引下线间穿过,严禁跨越铁路; 12)低压接户线与同杆上的低压接户线交叉、接近时的最小净空距离不应小于0.1m。不能满足时应套上绝缘管;

18)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空截面积的40%,管内导线不得接头; 19)接户线和室外进户线最小线间距离一般不小于下列数值:自电杆引下:150mm; 沿墙敷设:l00mm; 20)接户线和进户线对公路、街道和人行道的垂直距离,在电线最大弧垂时,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① 公路路面:6m; ② 通车困难的街道、人行道:3.5m; ③ 不通车的人行道、胡同:3m。

21)接户线与建筑物有关部分的相邻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① 与下方窗户的垂直距离:0.3 m; ② 与上方阳台或窗户的垂直距离:0.8 m; ③ 与窗户或阳台的水平距离:0.75m; ④ 与墙壁、构架的水平距离::0.05m。 22)接户线、进户线与通信线、广播线交叉时,其垂直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① 接户线、进户线在上方时:0.6m; ② 低压接户线在弱电线路的下方0.3m。 如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应采取隔离措施。 23)进户线穿墙应加保护管,保护管内高外低。图5 接户线的固定

3、接户电缆沿墙敷设 1)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应采用四芯电力电缆水工隧洞高速过流面混凝土外观缺陷处理施工工艺(二),不应采用三芯电缆另加一根单芯电缆或以导线、电缆金属护套作中性线; 2)电力电缆在终端附近应留有备用长度; 3)塑料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不小于15D(D为电缆外径); 4)架空电缆悬挂点的水平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全塑型不大于0.4米;全塑型以外不大于0.8米;

9)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电缆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10)电缆终端应采取加强绝缘、密封防潮、机械保护等措施;剥切电缆时不应损伤线芯和保留的绝缘层; 11)终端头的接地线应与接地网引上线相连接,电缆铠装层和屏蔽层应分别引出接地线,并宜采用压接方式; 12)相色带:电缆终端应绕包相色带,长度100mm; 13)铭牌:电缆线路终端应悬挂终端铭牌,规格符合电业局要求,高度于终端头下端,固定牢固可靠。

三.户表安装 1、 电能表箱安装 A. 设备材料检查 1)所采用的电能表箱等材料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技术标准,并应有产品质量证明; 2)塑料管及配件不碎裂、表面有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管径、壁厚符合设计要求; 3)电能表箱箱体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箱体采用阻燃材料制作,周边平整无损坏,外观检查清洁、无损、无锈,箱体密封良好,防水、防潮、防尘措施可靠,生产许可证、检验证及合格证齐全有效。

B. 表箱安装 1)电能表箱原则上装于室外的走廊、过道内及公共的楼梯间,或装于专用配电间内(二楼及以下),根据住宅的实际情况配置电能计量专用箱(简称电能表箱); 2)低压居民客户(小高层)可在底层电表间集中装设电能表箱; 3)低压居民客户(公寓)在各单元的楼道底层装置电能表箱; 4)零星居民客户可装设户外电能表箱; 5)电能表安装场所应符合的规定: ①周围环境应干净明亮,不易受损、受震,无磁场、烟雾及灰尘的影响; ②无腐蚀性气体、易蒸发液体的侵蚀; ③运行安全可靠,抄表计数、校验、检查、轮换方便。图6 电表箱安装

9)表箱必须采用省公司统一招标产品,严禁自行招标采购。 2、箱内原件安装 A. 设备材料检查 1)箱内电能表、漏电保护、互感器、开关等原件型号、规格、数量、出厂编号符合设计要求,并附有安装使用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证书及检验合格证; 2)产品外观质量应无明显瑕疵和受损; 3)绝缘导线检查外观包装完好、厚度均匀SY/T 7351-2016标准下载,线芯直径误差不大于标称直径的1%,不应有扭绞,死弯、断裂及绝缘层破损等缺陷;耐热、阻燃的导线应有明显标识和制造厂标识。

B. 原件安装 1)装在电能表箱内的开关、熔断器等设备应垂直安装,上端接电源,下端接负荷。相序应一致,从左侧起排列相序为:单相用户为U(V、W)、N、三相用户为U、V、W、N; 2)电能表安装必须垂直牢固,表中心线向各方向的倾斜不大于1°; 3)直接接通式电能表的导线截面应根据额定的正常负荷电流选择。所选导线截面必须小于端钮盒接线孔; 4)电能表后应装设有明显断开点的控制电器、过流保护装置。每户应装设末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5)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安装后检测动作可靠;图8 电表箱原件安装

6)互感器二次回路的连接导线应采用铜质单芯绝缘线。对电流二次回路,连接导线截面积应按电流互感器的额定二次负荷计算确定,至少应不小于4mm2。对电压二次回路,连接导线截面积应按允许的电压降计算确定,至少应不小于2.5mm2; 7)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每个接线端子最多只允许接入两根同截面导线; 8)当导线接入的端子是接触螺钉,应根据螺钉的直径将导线的末端弯成一个环,其弯曲方向应与螺钉旋入方向相同,螺钉 (或螺帽)与导线间、导线与导线间应加垫圈;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