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高铁项目土石方工程冬季施工方案

乌鲁木齐市高铁项目土石方工程冬季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35.01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乌鲁木齐市高铁项目土石方工程冬季施工方案

乌鲁木齐市宝能城项目土石方工程

深圳市建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五、施工技术措施 40

六、冬期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41

(冲)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七、冬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4

八、机械设备冬季防寒、防冻、防火、防滑工作措施: 45

九、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措施 46

十、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47

十一、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以及抵抗风险的措施 48

十二、对总包管理的认识以及对专业分包工程的配合、协调、管理、服务方案 50

十三、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53

乌鲁木齐市高铁项目土石方工程

工程名称:乌鲁木齐宝能城项目土石方开挖工程

工程概况:工程位于乌鲁木齐市头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玄武湖路与云台山街交汇处,包括场区内渣土挖土及外运、基础土石方开挖及外运和土方开挖场内挖、运、堆和盖。3#地块基坑深度约10m,1#、2#、4#地块基坑深度约为16m(暂定)。具体工程量以现场实际工程量为准。

工期要求:暂定计划工期45天。具体工期、开工日期以合同为准。

质量要求:工程质量合格,符合国家现行有效的规范要求。

质量目标:杜绝施工质量事故的发生;分部、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竣工文件做到真实可靠,规范齐全,实现一次交接合格。

冬期施工期间主要负责范围

全面负责质量、安全、进度

负责技术指导、质量控制

1.项目针对冬期施工的特点,成立质量、安全小组,以工程管理部为管理中心,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一切活动,跟踪检查和监督。

2.技术人员在冬施前向班组长、试验工、测温人员等做好冬施方案的交底工作。项目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冬施所需要的材料机具。项目部各有关部门应在冬施期间定期组织自查,存在问题的部位一定要按有关规定进行整改。

3.安排专人测量施工期间的施工环境温度并做好记录。每天及时接收天气预报,并查看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防止寒流突然袭击。

4.具体施工部署如下:

根据工程地质、规模和工期要求,24小时流水作业,考虑到冬季施工,施工效率较正常施工有所降低,本方案按降效30%配备机械设备,选用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等机械设备。

暂定计划工期45天。具体工期、开工日期以合同为准。

机械设备和人员计划如下:

机械:挖掘机24台、装载机16台、自卸车160辆、100KW发电机2台(为满足总体施工进度要求,以上机械设备根据现场实际工程量可随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人工:挖掘机手48人、装载机手32人、驾驶员320人、普工80人、电工4人、机械维修工20人(以上人员根据实际机械设备数量随时进行调整)。

4.1.1场区内渣土挖运采用先用挖掘机刨松,装载机配合装车,每台装载机每天装车3000立方米,计每天可挖装渣土48000立方米。

4.1.2基础土方开挖和场区内挖运

考虑到乌鲁木齐的冬季气候不具备进行基坑支护的施工条件,所以在此按照非冬季施工环境进行施工部署。因没有施工图纸,此方案中的施工机械是按照我单位以往的施工经验来进行部署的,具体机械数量可在施工图纸下来工程量确认后可进行调整。具体开工日期、工期以施工合同为准。

机械机具:旋挖机4台、装载机2台、吊车4台、潜孔钻机4台、注浆机4台、空压机4台、土钉机4台、电焊机8台、调直机2台(为满足总体施工进度要求,以上机械设备根据现场实际工程量可随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人工:旋挖机手8人、装载机手4人、吊车司机8人、普工140人(含钢筋工)、电工4人、机械维修工4人(以上人员根据实际机械设备数量随时进行调整)。

5.施工顺序及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业主的进度计划以及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24小时流水作业。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单位工程施工,施工顺序为:挖运渣土、基坑支护、基础土石方开挖和交工验收。

1.1进入冬季施工的工程部位,复核施工图纸,对有不能适应冬期施工要求的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单位研究解决。

1.2对项目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冬季施工方案的宣传教育,熟悉土方开挖的施工方法,以及技术、安全和降低成本措施,能够针对冬期施工方法中出现的受冻、受害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1.3按计划准备好各项冬季施工物资和保温材料,并尽量减少能源消耗。施工中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发放生活防寒用品。

1.4对工地的临时供水管道及相关材料做好保温防冻工作,并检查其安全可靠性,保证冬季正常使用。

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结合施工进度和施工技术要求,采用适宜的放样、验收方法,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严格按换手测量进行复核,以免出现任何疏忽差错,给工程带来损失。

2.1.1设计单位提供的当地施工图的测量基点;

2.1.2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和说明;

2.1.3有关工程测量的规范和标准;

2.2测量人员及测量设备

2.2.1人员:安排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测量工程师负责现场的测量工作,由测量工程师和有资质的测量人员组成测量队。

主要测量仪器选用2台全站仪。另外为满足工程的施工需要,配备的主要测量仪器还有DZS3-1型自动安平水准仪4台,所有测量仪器均由测量仪器检测维修中心进行校正,并定期一年一次进行复检,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2.3施工准备阶段测量

2.3.1在排桩开工前,要做好的施工测量工作:

a.现场测桩,编制测量方案,建立施工控制网。

b.熟悉图纸,参加设计交底,对图纸定线的原始资料进行复核,如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建设单位,协同设计单位研究解决。

c.精心测量,内、外业资料符号规定。保证内、外业成果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3.2现场交桩内容:

a.施工前,由设计、监理单位向施工单位现场移交各级平面、高程控制点。

b.施工单位应按照规范要求检查交桩数量、精度,签署手续及各种数据应齐全。若重要桩位丢失,不能满足施工测量需要时,应向监理单位报告。

参与复测工作的人员资格、测量仪器、作业方法、测量资料应符合规定,做好测量记录,对复测后的控制导线网、水准点、加密控制导线网、加密水准点以及相应的护桩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定期进行检查和复测。

2.4.1全站仪坐标法放样

利用全站仪进行施工放样时,其步骤如下:

a.选择距离放样区域较近且利于观测的控制点作为测站点,与测站点相邻的控制点作为后视点。在测站点上架设全站仪,对中整平,并输入测站点坐标,然后照准后视点棱镜,输入后视点坐标或后视点对测站点的坐标方位角,完成全站仪方位定位。

b.全站仪进入放样模式,输入待放样点的坐标,仪器自动显示待放样点与测站点间的水平距离和待放样点到测站点的方位角,及该方位角与仪器当前方向之间的角度差。

c.旋转全站仪照准部到仪器指示的方向,指挥持棱镜杆的前视测量人员把棱镜中心移动到与望远镜十字丝竖丝重合,旋转竖直手动螺旋使棱镜对中。已位于望远镜十字丝中,按放样测量键。此时,仪器显示当前棱镜与仪器之间的距离相对原设计点位与测站点之间距离的差值。正值表示棱镜位置点位于待放样点远后方向(相对于测站);负值表示棱镜位于待放样点前进方向(相对于测站)。

d.根据仪器提示信息,重新调整棱镜与测站之间的距离(与测站方向不变),重新放样,直到仪器所示的距离差值为0(实际操作中当显示为一特别小的数值且不影响放样精度时,即可把该点作为设计坐标放样点)。

2.4.2水准测量:根据提供的水准点,对原始地面进行高程测量,精确计算出虚桩高程。控制好挡土桩顶标高,水准测量时必须使导线闭合,闭合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并做好记录,报请监理及业主进行复合。

2.5.1竣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检测桩位的准确性及高程,做好移交准备工作。

2.5.2竣工测量的要求

a.工程完工后,及时做好竣工测量。

b.提交竣工测量成果资料及记录。

(1)了解工程规模、结构形式、特点、工程的质量要求,熟悉工程地质、水文、勘察资料,搞清地下构筑物、周围地下管线的关系,做好准备工作。

(2)明确各专业工序间的配合关系和施工各方面的要求,并向参加施工人员层层进行技术交底。

(3)编制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编制专项施工措施。

(4)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坐标和水准点,在工程区域建立半永久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

挖运渣土计划工期为20日历天,基础土方开挖工期为25天。工作内容包括测量放线、土方挖运、边坡修缮、清槽挖土现场堆放及外运等。

1.3.1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开挖→修边清底。

1.3.2本工程采用机械进行大面积开挖,人工清槽的形式进行土方开挖。

1.3.3土方开挖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挖土形成阶梯深度的1/2。开挖时,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边坡的状态。根据地质情况边坡挖成1:0.5—1:1.0之间。

1.3.4土方开挖,按照地质情况分层、分段、分区对称开挖,并严格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并按围护结构要求及时修整边坡及放坡,防止土方坍塌(考虑到基础部分待开春后施工,深基坑土方开挖预留本地区最大冻结深度的厚度)。

1.3.5施工时注意事项:

(1)对定位的轴线桩,轴线引桩挖土时不得碰撞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水平位置、水平标高和坡高轴坡度是否符合要求。

(2)施工中如发现文物和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有关部门处理,方可继续施工。

1.3.6土方开挖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对土方开挖的控制:控制内容主要为检查挖土标高、截面尺寸、放坡和排水。土方开挖应按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在接近边坡边界时应预留200~300㎜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整,边挖边修坡,以保证不扰动土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2.1.1开工前认真组织技术、施工等有关人员熟悉图纸,检查图纸和资料是否齐全。

2.1.2核对平面尺寸和坑底标高,图纸相互间有无错误和矛盾,掌握设计内容及各项技术要求,了解工程规模、结构形式、特点、工程的质量要求,熟悉工程地质、水文、勘察资料,搞清地下构筑物、基础平面与周围地下管线的关系,并核对图纸看其相互间有无错误和冲突,做好准备工作。

2.1.3明确各专业工序间的配合关系和施工各方面的要求,并向参加施工人员层层进行技术交底。

2.1.4编制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编制专项施工措施。

2.1.5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坐标和水准点,在工程区域建立半永久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

2.1.6对建筑物的定位轴线进行校核。

本工程基础土石方挖运计划工期为45日历天。(具体工期以合同为准)

工作内容包括测量放线、土方挖运、边坡修缮、局部挖深的处理、清槽挖土现场堆放及外运等。

2.3.1工艺流程:放边线→分层挖土→装车→运输→……→下一层挖土→运输→……结束(基坑开挖与基坑支护施工同步进行)。

2.3.2本工程采用机械进行大面积开挖,人工清槽的形式进行土方开挖。

2.3.3土方开挖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挖土形成阶梯深度的1/2。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时空效应规律:遵循分区、分块、对称、平衡的原则,采用阶梯方式多级分层放坡开挖,每次开挖深度不得大于3米。开挖时,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于泄水,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边坡的状态。

2.3.4在大型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和小型挖掘机随时进行挖土,并用小型车辆把土运到施工方便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2.3.5土方开挖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2.3.6土方开挖,严格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并按围护结构要求及时修整边坡及放坡,防止土方坍塌。

2.3.7施工时注意事项:

(1)施工时应严防超挖,土方开挖施工工作面不得小于500mm。

(2)对定位的轴线桩,轴线引桩挖土时不得碰撞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水平位置、水平标高和坡高轴坡度是否符合要求。

用全站仪,拉线和尺量检查

2.3.8土方开挖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1)对定位放线的控制控制内容主要为复核建筑物的定位桩、轴线、方位和几何尺寸。根据规划红线按设计总平面图用经纬仪和钢尺复核检查校对建筑物的定位桩。按设计基础平面图对基坑的开挖边线进行几何尺寸复核,并检查方向是否符合图纸朝向。水准点标高可引测在已建成沉降已稳定的建筑物上或在建筑物稍远的地方设置永久水准点并妥善保护。

(2)对土方开挖的控制控制内容主要为检查挖土标高、截面尺寸、放坡和排水。土方开挖应按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在接近边坡边界时应预留200~300㎜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整,边挖边修坡,以保证不扰动土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3)基坑验收基坑开挖完毕应由设计、勘察、施工、监理、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共同到现场进行检查、鉴定验槽,核对地基土是否与地质勘察报告描述相符,有无破坏原状土结构或发生较大的扰动现象。经检查合格后及时办理基坑验槽、隐蔽工程验收手续。

3.土方回填(按照非冬季施工编写)

根据设计要求,选用料场,对土料进行击实等实验,选用合格的回填土料。

3.1根据设计、规范和试验要求,分层回填。在正式回填前,先进行工艺性试验,以取得最佳的压实设备、组合方式、夯实遍数及夯实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含水量等数据,确定出准确的压实工艺,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填料最佳含水量、分层厚度和松铺系数、碾压次数等参数,便于指导施工。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工。

3.2分层填筑:在坑底和基础工程经检查合格后,分层填筑。填筑过程中要加强质量检测,严格采取分层检测的方法,确保填筑质量。填筑厚度应根据试验数据确定,填筑厚度控制在每层不大于30cm。

3.3摊铺整平:回填时如面积较小,采用小型挖机或人工进行摊铺、平整。顺序为先两边后中间,并由中间向两侧做1%的坡,以利于排水。

3.5场地边坡施工方法:为保证边坡压实度达到质量标准,每侧至少加宽30cm,保证边坡整齐密实。

3.6检测:为保证换填压实质量,必须经常检验填土的含水量及压实度,始终保持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碾压,采用环刀法、灌砂法检测,确保压实系数不小于0.97,同时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压实过程中的检测方法和频率,按《技术规范》有关要求进行检测。

试验及测量仪器:全站仪2台、全自动水平仪4台和土工试验仪器6套。

4.基坑支护(按照非冬季施工编写)

4.1施工程序(按照4#地块基坑16m深编写,3#地块施工方法相同)

4.2排桩(挡土桩)施工

开工前,技术人员应对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认真阅读和审核,制定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安全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对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a.复核测量导线点、水准点,接通施工用水、用电,备齐各种原材料和安全防护设备。

b.进行场地踏勘,对既有架空电线、地下线缆、给排水管道等设施,如果妨碍施工或对安全操作有影响,应采取清除、移位、保护等措施妥善处理。

c.根据旋挖钻机施工的要求,准备满足要求的设备,如旋挖钻机、导管、电焊机、氧气瓶、乙炔瓶、挖掘机、自卸车等,并调试至最佳使用状态。测绳需标定后方可使用。

d.平整场地,以便钻机安装和移位。对不利于施工机械运行的松散场地,应采取硬化、加固等措施。场地要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

4.2.2施工工序与工艺流程

(1)旋挖钻机作业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护筒埋设→钻机就位→钻孔→孔深测量→清孔→成孔。

b.在允许的情况下,变幅油缸尽可能将桅杆缩回,这样可以减小钻机自重和提升下降脉动压力对孔的影响。检查在回旋半径范围内是否有障碍物影响回转。

b.护筒有定位、保护孔口和维持水位高差等重要作用。所以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应重合,周边用黏性土夯填密实。钻头压护筒时要分别在护筒各个方向均匀施压、同时施压、防止外侧护筒施压过程中出现倾斜。

c.护筒压到位后用水平尺、垂球检查护筒的垂直度。检查合格后再进行护筒外侧的回填,并报现场监理工程师。

d.利用施工现场附近的水准点测量护筒顶面标高,确定挡土桩深度。

a.钻孔前在护筒顶面依照护筒壁上的护筒顶面中心标示的挂设中心线,然后对中钻头中心。钻头中心与护筒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cm。

b.成孔前必须检查钻头保径装置,钻头直径、磨损情况,施工过程中磨损超标的钻头及时更换。

c.旋挖钻机配备电子控制系统显示并调整钻进的垂直度,通过电子控制和人工用垂球观察两种方式来保证钻杆的垂直度,从而保证成孔的垂直度。

d.开始钻进时,低档慢速钻进,待钻进深度超过护筒刃角处,按正常速度钻进。 

e.起落钻头速度要均匀,不得过猛或突然变速,孔内出土,并将泥渣运到业主指定的弃泥渣场地。

f.钻孔作业分班连续进行,一次成孔。

在钻进过程中,按试桩确定的参数进行施工,设专人记录成孔过程的各种参数,依照地质报告随时观察钻渣情况与地质报告对照,并准确取样报现场工程师确认地质情况。当桩尖持力层地质与设计不符时,立即通知监理工程师及有关部门确认是否进行变更设计。钻孔过程中还必须详细记录钻进深度、机械设备损坏、障碍物、钻孔异常情况等。记录必须认真、及时、准确、清晰。交接班时要做好交接记录。

h.钻进过程中产生的钻渣用汽车运至业主指定弃场堆放处理。

i.钻至挡土桩设计标高后,钻头在不加压的情况下就地继续旋转数圈,再提钻,保证钻头尽可能在取渣情况下避免超钻。

在钻机显示器显示孔底达到设计桩底标高后,停止钻进,对护筒顶面标高、孔位中心偏差、虚桩长度、钻孔垂直度、孔底沉渣厚度等进行全面检查(见挡土桩钻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签字确认合格。

钻到设计桩底标高后,应立即清孔。应对孔深、孔径、孔位和孔斜进行检查,满足设计要求后,填写终孔检查证,经监理工程师鉴认后方可进行清理和灌注混凝土的准备工作。

(7)钻孔与灌注作业的连续性

钻孔完成后,应立即组织混凝土灌注工作。

a.提前完成机械设备和施工器具的准备,包括起重吊装设备,电焊设备,供电设备,混凝土灌注设备,检测试验设备等,混凝土灌注和供电等关键设备应有一套备用。

b.按规定时间提前约请监理工程师现场检验成孔,混凝土配合比及原材料,混凝土拌制的质量,避免停工检验。

钻孔挡土桩因其施工情况的特殊性,钻孔时可能遇到的不定因素较多,因此开钻前制定详细可行的挡土桩施工作业指导书,包括施工工艺、钻孔前的设备检修、人员培训与准备、事故预案、安全方案、质检方案等,并备有可靠的自发电系统和满足要求的商品混凝土应急。每钻进2m捞取钻渣样品,查明土类并记录,以便与地质剖面图相核对。

4.2.4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4.2.4.1作业准备

施工图一到位,经过审核已澄清有关技术问题,技术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纸、规范及技术标准。人员经培训合格后进场,特种工持证上岗。

到达现场的钢筋,其品种、级别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并附有产品合格证、附件清单和有关材质报告单或检查报告,现场质检员已按要求进行外观检查,并按60t为验收批进行力学抽检。

钢筋的级别、直径是否与设计相符,查验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4.2.4.2技术要求

(1)所使用的机械及设备具有合格的出厂证明及使用期限。

(2)在大面积进行钢筋笼加工及安装前进行施工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

4.2.4.3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主要施工程序为:原材料报检→焊接连接试验→设备检查→施工准备→钢筋笼制作→钢筋笼运输→钢筋笼安装。

4.2.4.4施工要求

a.钢筋的外观检查合格后,应按钢筋品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类堆放,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

b.钢筋在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宜在库内或棚内存放,露天堆置时,应架空存放,离地面不宜小于300mm,并加以遮盖。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对弯曲的钢筋应调直后使用。

a.下料前认真核对钢筋规格、级别及加工数量,无误后按配料单下料。

b.钢筋弯曲成型前,应根据配料表要求长度分别截断,通常用无齿锯进行。在钢筋切断前,先在钢筋上用粉笔按配料单标注下料长度将切断位置做明显标记,切断时,用无齿锯对准切断标记将钢筋固定并切断。

c.应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减少短头和损耗。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产生累计误差,应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切断过程中如发现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切断后钢筋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钢筋长度偏差不得小于±10mm

d.钢筋半成品宜在加工棚内集中加工。

加工方法:钢筋的弯曲成型采用弯曲机进行,螺旋形钢筋成型,可在钢筋弯曲机的工作盘上设一个型钢制成的加工圆盘,盘外直径相当于需加工螺旋筋的内径,插孔相当于弯曲机扳柱间距,使用时将钢筋一头固定,即可按一般钢筋弯曲加工方法弯成所需的螺旋形钢筋。

(5)钢筋的连接接头(因没有施工图纸,本方案采用焊接连接接头)本工程挡土桩的主筋采用焊接连接接头,焊接连接必须在连接接头经过试验检测合格后,严格按焊接连接接头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

(6)钢筋连接接头现场检验及力学性能检验

a.钢筋连接接头的尺寸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b.加工钢筋连接接头应逐个进行自检,不合格的钢筋连接接头应切去重新加工。

c.自检合格的钢筋连接接头,应由现场质检员随机抽样进行检验。以500个钢筋连接接头为一个检验批,随机抽检10%,且不少于10个。

d.现场钢筋连接接头的抽检合格率不应小于95%。当抽检合格率小于95%时,应另抽取同样数量的钢筋连接接头重新检验。当两次检验的总合格率不小于95%时,该批产品合格。若合格率仍小于95%时,则应对全部钢筋连接接头进行逐个检验,合格者方可使用。钢筋连接接头单向拉伸试验的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在现场连续检验批,当全部单向拉伸试件均一次抽样合格时,检验批接头数量可扩大为1000个。

a.加强筋设于主筋内侧,加强筋与主筋的连接采用电弧焊,必须焊牢,要求严格控制电流大小,不得烧伤主筋。

螺旋筋设置在主筋外侧,螺旋箍筋缠绕要紧密。防止离鼓,采用绑扎或梅花形点焊与主筋连接成型。螺旋筋与主筋连接先点焊在主筋上,然后用绑丝绑扎。钢筋绑扎采用18~22号铁丝,绑丝采用一正一反交叉绑扎的方式,每一扎均要勒紧。螺旋钢筋采用标准卡具进行安装和检查。

成型后的钢筋笼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挂牌置于场地处存放。

(10)钢筋笼运输与现场堆放

钢筋笼在搬运和吊装时,需做好保护措施避免钢筋笼变形。吊装采用吊车,吊点设3个,在吊装过程中要轻吊轻放。钢筋笼吊装入孔要将钢筋骨架中心与桩孔对中后插入孔内,下放过程中要保持钢筋笼垂直。

4.2.5.1作业准备

a.钻孔排桩检孔完成,经监理单位检查确认,方可进行混凝土灌注。

b.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收集施工作业层所需的各类参数,包括实测孔深、设计桩顶标高。

现场作业人员均通过岗前培训,具有混凝土灌注作业施工经验。

各种机械设备均通过相关部门的检测,才可进行安全施工生产。

4.2.5.2技术要求

现场混凝土满足并保证连续灌注的要求。

4.2.5.3施工程序

挡土桩混凝土施工程序为:混凝土现场检测→灌注混凝土→导管随混凝土灌注进程的提拔→拆卸→埋深控制→填写灌注作业记录。

(1)混凝土拌合物现场性能检测

混凝土灌注前,需对混凝土的坍落度等指标进行测试,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灌注。

灌注开始后,应紧凑的连续进行,严禁途中停工,同一个桩的混凝土持续灌注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尽量缩短导管拆除时间,下料掌握好速度,不宜太快太猛,以免造成气堵。

工作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拌合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底。

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拆除导管动作要快,要防止螺栓、橡胶垫和工具等掉入孔中,并注意安全,已拆下的管节要立即清洗干净,堆放整齐。

(4)灌注混凝土测深和导管埋深控制

测深桩的测锤的重量以重一些为好DB37/ 5052-2015 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规范,为防止测深锤接触混凝土表面后陷入太深,以平底为宜,且底面积不宜太小。

探测时须仔细,与已灌注的混凝土数量校对,防止错误。

(5)混凝土最终灌注高度的确定

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施工图桩顶高程以上应加灌一定高度,以便灌注结束后,将此段混凝土清除。混凝土灌注到接近施工图桩顶高程时,现场技术人员要计算还需要的混凝土数量。通知拌合站按需要数拌制,以免造成浪费。

4.3.1冠梁施工工艺流程

水、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测放边线→绑扎钢筋→模板拼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生→结束。

本工程排桩顶部浇筑钢筋混凝土冠梁,混凝土标号C30。(具体标号在施工图下来后确定)

钢筋混凝土冠梁浇筑不得设缝,钢筋混凝土冠梁钢筋保护层均为50m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